诸葛亮的后代还有吗,诸葛亮的现代后人
请问诸葛亮有后代吗?
诸葛亮有后代
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诸葛瞻去世的时候,他的次子诸葛京当时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
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
扩展资料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有。正史中记载他有一个儿子诸葛瞻。后来与诸葛尚战死绵竹。但幼子诸葛京后来归降晋,初任郿县令,后任江州刺史。子女:诸葛瞻(长子),诸葛怀(幼子)、诸葛果(长女)、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孙子: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质(瞻三子)、诸葛攀(养子之后,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
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拒绝魏军诱降,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殉国之时,他的次子诸葛京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令,并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早年投效东吴,深得孙权的器重。后来官至大将军等最高军职。他的长子诸葛恪更是青出于蓝,在吴国权倾朝野,后来死于一场政变,东吴的诸葛家族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很早就追随曹操,在魏国担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马家族的打击,其家族也被全部杀光。 如此一来,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东琅琊一带的族人之外,史书上有记载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和诸葛诞之子诸葛靓,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诸葛亮还有后人吗
诸葛亮 - 子女及后裔
子女
诸葛乔:诸葛亮嗣子,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将军。
诸葛瞻:(西元227年—263年)字思远,17岁时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 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西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 西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诸葛瞻率军至涪迎战。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在绵竹 与魏军决战时,由於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 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於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诸葛果:诸葛果,诸葛亮的女儿。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 古老相传,诸葛果在这裏修行和成仙升天。
后裔
根据古代史料,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兰溪一带。
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诸葛利生子诸葛青,诸葛青的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泉麓村现属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诸葛青之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石鼓坂脚,石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李家镇石鼓村,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诸葛青之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诸葛青的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 《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当然有,我只知道他老婆奇丑,可是特聪明诸葛亮长子瞻长孙尚皆在绵竹战死,还有一个过继来的儿子,也就是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在25岁时就死了(初,亮未有子,求兄子乔为嗣子)。
诸葛瞻十七岁时娶公主为妻,以后不断升迁,诸葛瞻精通书画,记忆力强,加上蜀汉人士怀念诸葛亮,于是偏爱诸葛瞻,使他的名声有些名过其实,后来诸葛瞻统领朝政,因黄皓专弄大权而无法纠正刘禅失误。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没有及时据守险要,致使邓艾进入平原,后来诸葛瞻拒绝邓艾的招降,在锦竹与邓艾展开激战,兵败战死。但其临难死义的行为,连敌人也表示敬佩。
还有三国志的注解里面有一个诸葛怀,后来奉养老母的,晋代一统天下后,曾诏诸葛亮的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到洛阳封赠显爵,诸葛怀上表说:“臣家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才同棂栎,无补于国,请得归牖下,实隆赐也。”晋武帝司马炎只得顺其志向。
还有一个女儿,叫诸葛果。这个年纪要大一些了吧。呃~应该是在隆中的时候生的。民间有一个故事,葛女乘烟,就是她了。可以参见张澍的《诸葛亮集》。
另外,诸葛瞻还有一个次子,叫诸葛京。也就是诸葛亮的孙子了。这个是没有死掉的....应该真实,连字都知道:诸葛京,字行宗,诸葛瞻次子。蜀国灭亡后,于公元二六三年迁到河东。在西晋时,初为郿县令。有政迹,尚书仆射山涛奏称,“(诸葛)京治郿自复有称,臣以为宜以补东宫舍人,以明事人之理,副梁、益之论。”因而升至江州刺史。
诸葛亮后人居住的地方------兰溪诸葛八卦村
在浙江兰溪市以西20公里处,至今还居住着一大群诸葛亮的后人,那个村庄也被叫作“诸葛村”。《资治通鉴》在魏晋史中有大臣提议重建诸葛亮祠堂,孔明子孙有成才能者录用为官的记载,诸葛一脉之后也没有大的功绩和声明,因此子孙延续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是传世的家谱应该是没有...诸葛亮唯一的后代是诸葛显,诸葛攀之子,诸葛亮重孙。在蜀国亡后,于公元264年迁移到河东定居。但诸葛氏早已没落,再说之后的河东地区好像也不太太平,很有可能在某一时期断子绝孙。这种名字一看就知道是为了让自己出名而乱取的,诸葛亮为人向来低调,子孙会高调吗?如果她真的是诸葛亮的子孙,那么肯定也是个不孝子。有的,现在江苏安徽全国各地都有,连国外都有,CCTV-10里报道过了
诸葛亮现在还有没有后代呢?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家和军事家,他创造了三足鼎力的局面,但是他死后蜀国也随之灭亡,蜀国灭亡后诸葛亮的子孙如今在何处却无人知晓,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吧。
诸葛亮的后代(儿孙辈)
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公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
诸葛尚(247—263年),诸葛瞻之长子。公元263年,与父诸葛瞻同战死于四川绵竹。
诸葛京字行宗,诸葛瞻的次子。蜀国亡后,迁移到河东。在晋为官,初为眉县令,后为江州刺史。
诸葛质,诸葛瞻之子.蜀亡后,刘禅之子、洮阳王刘恂不愿降
魏,派诸葛质为使,与夷帅孟虬通好,刘恂得在南中水昌定居。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诸葛果,诸葛亮的女儿。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古老相传,诸葛果在这里修行和成仙升天。
诸葛亮后裔今安在
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浙江省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青之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诸葛青的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词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午,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最近,人们又发现诸葛古镇一个村落的建筑布局正是按照诸葛亮的八阵图设计的。该村以一口池塘为核心,四周环绕着大公堂、怀德堂、庆余堂及民宅等数十座建筑,八条小巷从池塘向外辐射分布。其分布呈九宫八卦形,与八卦图暗合。
诸葛镇的诸葛后裔重视继承先祖家风,历代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有进5人、举人11人、贡生35人、秀才百余人。到近代,专家学者也涌现不少。最近,诸葛镇在充分征求专家、学者意见之后,决定利用自身的人文优势,将本镇改建成"武侯城",使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业迹和风范发场光大、代代相传。
诸葛亮有后代么?
根据古代史料,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兰溪一带。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诸葛利生子诸葛青,其后子孙开始四迁: 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泉麓村现属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 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石鼓坂脚,石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李家镇石鼓村,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 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 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 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 《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今日韩国、朝鲜的南阳诸葛氏、漆原诸氏和南阳葛氏也是诸葛亮的后裔。诸葛亮有后代。
子女:
诸葛乔,本兄长诸葛瑾的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
诸葛瞻,诸葛亮长子。
孙辈:
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因诸葛恪被杀,无嗣,便回作诸葛瑾之后。
诸葛尚,诸葛瞻长子。
诸葛京,诸葛瞻次子。
其他:
清代史学家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还记载了诸葛亮第三子诸葛怀、诸葛瞻第三子诸葛质及诸葛亮之女诸葛果,但史学研究者张崇琛认为这些人物均是虚构出来的,并不存在。
后人:
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诸葛亮后裔今安在 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浙江省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诸葛利生子诸葛青,诸葛青的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泉麓村现属浙江省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诸葛青之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鼓坂脚,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长林乡,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诸葛青之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诸葛青的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 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词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 《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午,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最近,人们又发现诸葛古镇一个村落的建筑布局正是按照诸葛亮的八阵图设计的。该村以一口池塘为核心,四周环绕着大公堂、怀德堂、庆余堂及民宅等数十座建筑,八条小巷从池塘向外辐射分布。其分布呈九宫八卦形,与八卦图暗合。据考证,这座八卦古镇是诸葛亮的第27代孙诸葛大狮精心设计的。这种八卦式的布局具有独特的"防卫功能"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民国初年,北伐军肖劲光部与军阀孙传芳部在兰溪诸葛镇附近激战三天三夜,双方郡因诸葛镇地形特殊而不敢贸然人内。该镇因此而安然无志。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兰溪后,其部队也多次从诸葛镇的高隆岗下经过,却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美丽富庶的村落。外来盗贼更不敢轻易进入这个村落。进去容易出来难,自古以来该村极少发生失盗现象。该村改善环境的功能也很突出,其布局,夏季能引入东南风,冬季能挡住西北风,日照充分,炊烟瘴气能迅速扩散。 诸葛镇的诸葛后裔重视继承先祖家风,历代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有进5人、举人11人、贡生35人、秀才百余人。到近代,专家学者也涌现不少。最近,诸葛镇在充分征求专家、学者意见之后,决定利用自身的人文优势,将本镇改建成"武侯城",使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业迹和风范发场光大、代代相传。
诸葛亮有没有后代
诸葛亮在隆中时与黄氏结婚,婚后近三十年没有自己的孩子。在此期间,诸葛亮曾经将大哥诸葛瑾的第二个儿子诸葛乔过继为子。诸葛乔在25岁时去世。他的儿子诸葛攀在蜀国担任过翊武将军。后来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一家在东吴遭到满门抄斩,诸葛攀又重新成为诸葛瑾的后人,为之传递香火。大约在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
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 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据说蜀国朝廷里面只要有任何顺应民意的事情,虽然它并不是诸葛瞻所为,但民间都奔走相告,说这是诸葛亮的儿子做的。
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
学者:诸葛瞻去世的时候,他的次子诸葛京当时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的县令,并把这里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早年投效东吴,深得孙权的器重。后来官至大将军等最高军职。他的长子诸葛恪更是青出于蓝,在吴国权倾朝野,后来死于一场政变,东吴的诸葛家族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很早就追随曹操,在魏国担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马家族的打击,其家族也被全部杀光。
如此一来,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东琅琊一带的族人之外,史书上有记载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了。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那么,诸葛亮是否有直系后代传承至今呢?目前,在山东临沂和浙江兰溪各有一批姓诸葛的人士,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在浙江,诸葛后人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据说,他们都发源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
从明代起,兰溪一带的诸葛族人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据说这是秉承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祖训。后来,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清代中后期,诸葛族人把他们的中医药店开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盛极一时。同时也造就了诸葛村今天众多华丽精巧的民居建筑。民国以后,兰溪的中医药业逐渐衰退。目前,诸葛村基本上以旅游业为主。
诸葛亮有后代。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分别是:
1.诸葛乔:原本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
2.诸葛瞻:是诸葛亮长子。
孙子分别是:
1.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因诸葛恪被杀,无嗣,便回作诸葛瑾之后。
2.诸葛尚,诸葛瞻长子。
3.诸葛京,诸葛瞻次子。
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
扩展资料:
诸葛瞻,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
邓艾伐蜀时,他与长子诸葛尚及蜀将张遵、李球、黄崇等人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因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而坐失良机,后来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随后失守。
建兴五年,诸葛瞻出生。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
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诸葛亮病死,诸葛瞻袭爵。
延熙六年诸葛瞻十七岁,娶蜀汉的公主为妻,被授为骑都尉。
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内供奉有诸葛亮祖孙三代于一堂的塑像,而绵竹双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是祖孙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后人景仰,多有题咏。在成都武侯祠殿壁嵌有清代安岳令洪成鼎题《乾隆壬辰秋月过绵竹吊诸葛都尉父子双忠祠》诗碑:“国破难将一战收,致使疆场壮千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瞻
诸葛亮是有后代的,例如:
1、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公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
2、诸葛尚(247—263年),诸葛瞻之长子。公元263年,与父诸葛瞻同战死于四川绵竹。
3、诸葛京字行宗,诸葛瞻的次子。蜀国亡后,迁移到河东。在晋为官,初为眉县令,后为江州刺史。
4、诸葛质,诸葛瞻之子.蜀亡后,刘禅之子、洮阳王刘恂不愿降
5、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有
1、诸葛乔,本兄长诸葛瑾的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
2、诸葛瞻,诸葛亮长子。
孙辈
1、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因诸葛恪被杀,无嗣,便回作诸葛瑾之后。
2、诸葛尚,诸葛瞻长子。
3、诸葛京,诸葛瞻次子。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邓艾伐蜀时,他与长子诸葛尚及蜀将张遵、李球、黄崇等人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因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而坐失良机,后来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随后失守。
延熙七年(244年),诸葛瞻担任羽林中郎将,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因为蜀汉人士都怀念诸葛亮,加上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有后代
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诸葛瞻去世的时候,他的次子诸葛京当时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
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
扩展资料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提到三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即便是现在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非常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在三国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浓厚的一笔。
正史上或者野史上有很多关于诸葛亮的传闻,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几乎将其塑造成为一个神话级别的人物,比如八阵图、七星灯等跟诸葛亮有关的事情都带有一些神话色。对于诸葛亮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到底还有一个儿子,更让人感到疑惑的是,诸葛亮那么一个厉害的人物,为何后代中一个出名的都没有?
诸葛亮其实有两个儿子,分别叫诸葛乔和诸葛瞻。诸葛乔其实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次子,只能算是诸葛亮的养子。只有诸葛瞻才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据说还是在诸葛亮四十多岁才有的,这也是诸葛瑾为何将自己的次子过继给诸葛亮的原因。
诸葛乔年仅2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好在留下了一个儿子叫诸葛攀。后来因为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在吴国被满门抄斩,诸葛攀为了延续诸葛瑾的血脉,身份恢复为诸葛瑾的后代,跟诸葛亮自然没有太大的关联了。
诸葛瞻作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在诸葛亮病死后袭爵武乡侯,并在17岁那年娶蜀汉的公主为妻,授为骑都尉。之后担任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却在邓艾决战时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最终错失先机兵败被杀。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跟他一同战死;二儿子诸葛京在蜀汉灭亡后成为了西晋官员,最高官至江州刺史;三儿子诸葛质在正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只是在张澍写的《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杂记》中提到过一次。
由于诸葛亮在三国算是顶尖的谋士,即便是在中国历史上排名也是非常靠前的。但是跟诸葛亮相比,无论是他的儿子还是孙子都不是什么厉害的人物,不但跟诸葛亮没法比,就连当时比诸葛亮差一些的人物都没法比。所以在诸葛亮名声下,他们自然没有什么名气,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诸葛亮后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还有后人吗
有,诸葛亮最后只活下来一个孙子,叫诸葛京,他小子很能干,到现在浙江省兰溪市还有个诸葛村,就是他的成果。诸葛京是诸葛瞻的次子,绵竹之战时才十岁,所以幸免于难,他好像也是整个诸葛家族在三国过后剩下的独苗苗,诸葛家对三国贡献太大啊。
诸葛亮有后代吗?诸葛亮的后人又是什么结局?
诸葛亮,又名孔明,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家。他最著名的是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担任蜀国的首席战略家。目前还不知道诸葛亮是否有后代,因为历史上没有记载他有任何子女。
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有一个妻子叫黄月英,她以聪明和美丽而闻名。然而,没有提到她生了孩子。
据说诸葛亮一生致力于报效国家,无暇顾及家庭生活。
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诸葛亮及其后代的传说和故事,但大多数都被认为是虚构的,并非基于历史事实。
在流行文化中,诸葛亮经常被描绘成一位睿智而才华横溢的战略家,他的遗产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头脑之一,他的战术策略至今仍被研究和推崇。
诸葛亮是有后代的,诸葛乔是他兄长的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诸葛瞻是诸葛亮长子;诸葛瞻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由于寡不敌众,壮烈战死,诸葛乔死于任上。没有。诸葛亮把大哥诸葛瑾的儿子、即大侄子诸葛乔收为养子。诸葛亮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了养子身上,打算把他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神吗?
没有。因为历史上的诸葛亮只是一个凡人,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神化了,所以没有那么神。当然诸葛亮只是多谋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神比如毕竟是一个军事家和家.演义毕竟是经过加工和处理的。没有那么的神奇,诸葛亮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的神奇,也并没有那么的突出。
在三国时期,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出现。在这人才多的时候,最突出的就是诸葛亮了。就没有多少人敢和他争锋。在《三国演义》里面,像神仙一样存在的诸葛亮,同时具有文武双全,文有计谋,武有策略。诸葛亮自己也有性格不积极的反应,别人都那样做,他偏偏要这样做。所以因为这个事情形成了一连串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矛盾冲突。因此,就有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为什么蜀国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一个呢?
诸葛亮缺乏远见的卓识,管理国家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虽然他在《三国演义》里奖赏和处罚的清清楚楚,但是他在《三国志》里是一个看人好恶来确定的治国方案,法正心胸狭隘,做了许多坏事,但是诸葛亮就因为他之前帮助过刘备就没有处理的方法,让人很失望。在这事情之外诸葛亮他还喜欢每个事情都自己掌着权力,他想要自己解决所有的事情,对官府的人员没有最基础的信任和给他们权力。诸葛亮没有人可以来用吗?
原本是有的,但是他想要的是完完全全让人干嘛就干嘛的那种,所有他的周围就没有人可以用。更牛的是,诸葛亮不在管理事物时,蜀国就没有人能担的起管理国家的大事,这就是诸葛亮在以前种下的祸事起源。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有很大的问题。在上面的一点中有提到。他想要的是完完全全让人干嘛就干嘛的那种,所以只要和诸葛亮自己想法不一样的人,他会有很多的办法不用别人的方法。在第一次打魏的时候,魏延向诸葛亮说出了全部都不一样的方案,诸葛亮肯定回绝了魏延,难道是因为他的方案不好吗?实际上,魏延的方案是被认可的。诸葛亮回绝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方案不一样。在着种种事件里可以看出历史上的诸葛亮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神。
诸葛亮真有三国演义里那么神吗?正史里的诸葛亮和小说差距大吗?
差距挺大的,正史中的诸葛亮并没有草船借箭过,但即使这样,诸葛亮还是很有智慧的,能让蜀国在西南部发展起来。正史的诸葛亮其实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夸张,小说描写成了神,但诸葛亮还是很有能力的,"卧龙"之称也不是徒有虚名。诸葛亮当然没有三国演义里那么神,毕竟演义小说也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尽量满足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期望;正史里的诸葛亮和小说差距还比较大,例如博望坡之战就不是诸葛亮的战绩,那时候他还没有出山。
如果你真的看过三国志这本真正的正视的话,你就会知道诸葛亮真的没有小说里面写的那么神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描写诸葛亮的桥段真的是过于神奇,所以让很多人评价在这部小说里面状诸葛而近妖,也就是这个道理吧,把诸葛亮描写的太过神奇,借东风这种事儿不是诸葛亮干的,空城计这种事儿不是诸葛亮干的,在三国当中最早提出三国鼎立的思想也不是诸葛亮。
但为什么这些显得英明神武的事迹都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呢?正史里的诸葛亮其实和小说中的诸葛亮的差距,那简直可以说是差的太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作者的偏爱如果你是一部小说的作者,那么在创造这些人物的时候,你也一定会有偏心的,就像是一个人有很多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当中他一定会有偏心,喜欢这个孩子多一些,喜欢那个孩子少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会变得如此优秀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作者罗贯别喜欢诸葛亮这个角色,而且我们要了解的是,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未成书之前,其实就有着很多关于诸葛亮的野史传说存在,而罗贯中把这些野史传说都归纳到了自己的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当中,再加上他本身特有的偏爱,也就让诸葛亮成为了这部,最特别的一个存在。
时代背景的需要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写成于明代在那个朝代当中作为臣子们,当然要有诸葛亮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觉悟,而诸葛亮身上所有的特点都是符合历代封建君主喜欢的一个特质。
而且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件事情,诸葛亮这种人无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必须要被宣扬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时代背景,也正是因为君主们的喜爱,也就不得不把诸葛亮写得厉害一些,写得过于优秀一些,否则君主们怎么会爱上一个草包笨蛋呢?
小说里面主要有一个让人记得住的角色提到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诸葛亮,其实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一件事情,罗贯中的这种描写手法是对的,他让诸葛亮成为了这部小说中最耀眼的一位主角,同时也让所有的人记住了这部小说,基于以上3点,我们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小说中的诸葛亮和历史中的诸葛亮会有那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