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结婚日子犯天狗,结婚日犯天狗是什么意思

教你结婚看日子,结婚看日子看什么?

提起教你结婚看日子,大家都知道,有人问结婚看日子看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结婚怎样看日子,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结婚怎么看日子,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结婚看日子看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你结婚看日子

1、教你结婚看日子:结婚看日子看什么?

按周易说结婚一定要在大利月,按女方生肖定利月结婚看日子全部口诀。

古代对结婚的月份很有讲究,下面是婚嫁利妨月表:怎么看适合结婚的日子。

鼠马牛羊虎猴鸡兔龙狗蛇猪

大利月6,12/5,11/2,8/1,7/4,10/3,9择日必背口诀。

妨媒人1,7/4,10/3,9/6,12/5,11/2,8

妨翁姑2,8/3,9/4,10/5,11/6,12/1,7

妨父母3,9/2,8/5,11/4,10/1,7/6,12

妨夫方4,10/1,7/6,12/3,9/2,8/5,11

结婚怎么看日子

妨女方5,11/6,12/1,7/2,8/3,9/4,10

你们结婚大利月的农历6,12月(月份按节气分)男女结婚看日子按谁的生日看。

公元年1月10日农历11月24星期三山羊座冲猴(丙申)煞南看日子全部口诀。

公元年1月18日农历12月初2星期四山羊座冲龙(甲辰)煞南如何查结婚日子犯天狗。

公元年1月22日农历12月初6星期一水瓶座冲猴(戊申)煞南

公元年1月26日农历12月初10星期五水瓶座冲鼠(壬子)煞南

公元年1月28日农历12月12星期日水瓶座冲虎(甲寅)煞北

以上几天是你大利月吉日,只要你自己去除和自己属相冲、害、刑的日子任选

(以上日子已经帮你去除了对结婚大忌的四离日、四绝日、四立日、真三娘煞日、红纱日、生辰八字怎么看结婚日子。

杨公忌日、赤松子下降日、开门日、十恶大败日、天、上朔日、受死日、天劫日、)

祝你们幸福快乐!采纳后追问私信

2、教你结婚看日子:结婚怎样看日子

怎样选择中国的结婚吉日结婚看日子一共几个日子。

1、选择润年润月。中国人对结婚日期的挑选颇为看重,并且非常讲究“润月”、“润年”之说,即每隔两、三年便会出现一个润年,即该年有两个“立春”,一个“润月”。择结婚吉日,在有润月的年份。

2、避开三七九。三吉日避免在农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因这三个月份分别适逢“清明”、“盂兰”和“重公”,均为传统的“节”,不宜办喜事。而在月初圆的“中秋节”月份,即农历八月是最适合办婚礼的月份。

3、避开三娘煞。相传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使她不能出嫁。基于报复心理,三娘喜与月老作对,专门新人之喜事,故每月的三娘煞之日,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不宜结婚。

4、杨公忌日”又称为“杨公十三忌”,世传为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所订定。这十三个“忌日”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这十三个“忌日”是诸事不宜。

5.四离四绝不宜。

6.通常嫁娶择日怎么看结婚吉日。

宜: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天赦、天愿、三合、天喜、、不将日。结婚怎么看黄道吉日。

忌:月破、平日、收日、闭日、劫煞、灾煞、月煞、月刑、月厌、五墓、月害、大时、天吏、四废、四忌、四穷、五离、八专、厌对、亥日。怎样看嫁娶黄道吉日。

7.父母的生日不宜。

8.新人的具体生肖八字,五行情况。

9.初一、十宜。

10.当梁、勾绞不宜。

以上就是与结婚看日子看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结婚看日子看什么?的分享。看完教你结婚看日子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查结婚吉日

怎么查结婚吉日 良辰吉时计算的方法是,用男、女双方的出生日期时间推算出最吉利的婚嫁时日,这个「吉日」不能与男女方的生肖相冲。 注意以新娘方的出生日期为主,并参考男方及其他人的出生日期。 父母生辰正日不应与结婚吉日相同,在该月份内结婚却绝对适宜。
选择吉日,日子要比月份重要,月份要比年份重要:首先根据设想的婚礼形式和当地的气候特点选定结婚的季节。同时,还需要考虑亲友参加婚礼的难易程度。如果有很多想邀请的亲友都不在本地工作,则应该选择在十一、五一等长假。结婚登记则不能选在长假或双休日。
其次,还要考虑新人双方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尽量避免在考试前或者项目攻关阶段筹办婚礼,造成分心。
最后提醒一点,在选择结婚吉日的时候要尽量错开女方经期。
综合以上因素,选定大致的范围之后,就可以根据两人的生日情况选定日子。

怎么查结婚日子 怎样选择中国的结婚吉日
1、选择润年润月。中国人对结婚日期的挑选颇为看重,并且非常讲究“润月”、“润年”之说,即每隔两、三年便会出现一个润年,即该年有两个“立春”,一个“润月”。择结婚吉日,最好在有润月的年份。
2、避开三七九。三吉日最好避免在农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因这三个月份分别适逢“清明”、“盂兰”和“重公”,均为传统的“鬼节”,不宜办喜事。而在月初圆的“中秋节”月份,即农历八月是最适合办婚礼的月份。
3、避开三娘煞。相传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使她不能出嫁。基于报复心理,三娘喜与月老作对,专门破坏新人之喜事,故每月的三娘煞之日,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不宜结婚。
4、 杨公忌日”又称为“杨公十三忌”,世传为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所订定。这十三个“忌日”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这十三个“忌日”是诸事不宜。
5.四离四绝不宜。
6. 通常嫁娶择日
宜: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天赦、天愿、三合、天喜、、不将日。
忌:月破、平日、收日、闭日、劫煞、灾煞、月煞、月刑、月厌、五墓、月害、大时、天吏、四废、四忌、四穷、五离、八专、厌对、亥日。
7.父母的生日不宜。
8.新人的具体生肖八字,五行情况。
9.初一、十五不宜。
10. 当梁、勾绞不宜。

怎样查找结婚黄道吉日 建议你下载嫁娶择日或黄道吉日查查。选择你喜欢的日子就可以了

怎么看结婚的日子 1.择年:无春之年不结婚。所谓无春之年,就是当年没有立春日,又称为“寡年”。俗以为“寡年”结婚,会守寡乏嗣。“本命年”不结婚,如属兔的在兔年结婚,说是对本身不利,结婚只能推迟到下年或提前到上年。此外,民间还有许多与婚嫁男女属相联系在一起的“禁婚年”,如男方结婚:子年禁蛇相,丑年禁马相,寅年禁羊相,卯年禁猴相,辰年禁鸡相,巳年禁狗相,午年禁猪相,未年禁鼠相。女方出嫁:子年忌兔相,丑年忌虎相,寅年忌牛相,卯年忌鼠相。就是说属蛇的男子鼠年忌婚,属兔的女子鼠年忌嫁……
2.择月:避开“禁婚年”之后,再择定月份。多以女方的“生辰八字”为准。按旧时“婚书”规定,每个属相在一年中,有两个“大利月”和两个“小利月”。“大利月”的口诀是:“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与猪,四、十龙狗行,五、十一月牛羊出,六、十一月鼠马同。”“小利月”的口诀是:“正、七迎龙狗,二、八牛羊行,三、九鼠马走,四、十鸡兔迎,五、十一月虎猴出,六、十二月蛇猪同。”为了大吉人们多使用“大利月”。万一在“大利月”里因故不能完婚,就只得在“小利月”里查找。
3.择日:根据出嫁人当年的年龄是“单岁”、“双岁”查“周堂图”。旧时,“历书”中都绘有此图。该图画着一个大圆圈,圈里分别标着当年的月份、天数及每天属什么日(黑、黄道)等,按“双正单逆”的法则,再避开“月忌”,即“初五、十四、二十三”。俗语说“初五、十四、二十三,穷嘴老鼠不出庵”,再避“杨公忌”,有“犯了‘杨公忌’,百事不如意”之说。另外,还有“红煞日”、“赤松子下降日”等等都属黑道日。在一个月里除了这样或那样的禁忌日,就很难找到吉庆的日子了。所以上半年没有下半年找;“大利月”没有“小利月”找;一年四个利月里没有,只有再等一年了。下一年若遇上“寡年”或“本命年”,又是婚嫁的大忌。没办法,只有择个妨碍较小或有法可禳解的日子把婚事办了。另外,当地俗以为腊月二十三以后至二十九,诸神上天,诸事皆宜,百无禁忌,天天都是完婚的佳日,所以每年在此期间结婚的人比较多。有“过了腊月二十三,娶媳妇不论哪一天”之说。

如何查结婚日子 按周易说结婚一定要在大利月,按女方生肖定利月
古代对结婚的月份很有讲究,下面是婚嫁利妨月表:
鼠马 牛羊 虎猴 鸡兔 龙狗 蛇猪
大利月 6,12/ 5,11/ 2, 8 /1, 7 /4,10 /3, 9
妨媒人 1, 7/ 4,10/ 3, 9/ 6,12 /5,11 /2, 8
妨翁姑 2, 8/ 3, 9/ 4,10/ 5,11 /6,12 /1, 7
妨父母 3, 9/ 2, 8/ 5,11/ 4,10 /1, 7 /6,12
妨夫方 4,10/ 1, 7/ 6,12/ 3, 9 /2, 8 /5,11
妨女方 5,11/ 6,12/ 1, 7/ 2, 8 /3, 9 /4,10
你们结婚大利月的农历正/7月(月份按节气分)
2016年2月12日 农历正月初五 星期五 冲马(戊午)煞南
2016年2月15日 农历正月初八 星期一 冲鸡(辛酉)煞西
2016年2月18日 农历正月十一 星期四 冲鼠(甲子)煞北
2016年2月19日 农历正月十二 星期五 冲牛(乙丑)煞西
2016年2月21日 农历正月十四 星期日 冲兔(丁卯)煞东
2016年2月27日 农历正月二十 星期六 冲鸡(癸酉)煞西
2016年3月02日 农历正月廿四 星期三 冲牛(丁丑)煞西
2016年3月04日 农历正月廿六 星期五 冲兔(己卯)煞东
2016年8月10日 农历七月初八 星期三 冲马(戊午)煞南
2016年8月13日 农历七月十一 星期六 冲鸡(辛酉)煞西
2016年8月16日 农历七月十四 星期二 冲鼠(甲子)煞北
2016年8月18日 农历七月十六 星期四 冲虎(丙寅)煞南
2016年8月20日 农历七月十八 星期六 冲龙(戊辰)煞北
2016年8月22日 农历七月二十 星期一 冲马(庚午)煞南
2016年8月26日 农历七月廿四 星期五 冲狗(甲戍)煞南
2016年8月28日 农历七月廿六 星期日 冲鼠(丙子)煞北
2016年8月29日 农历七月廿七 星期一 冲牛(丁丑)煞西
2016年8月30日 农历七月廿八 星期二 冲虎(戊寅)煞南
以上几天是你大利月最佳吉日,只要你自己去除和自己属相冲、害、刑的日子任选
(以上日子已经帮你去除了对结婚大忌的四离日、四绝日、四立日、真三娘煞日、红纱日、
杨公忌日、赤松子下降日、鬼开门日、十恶大败日、天狗日、上朔日、受死日、天劫日、)
祝你们幸福快乐!采纳后追问qq2718539649

如何根据出生年月查结婚吉日 根据男女主人的生辰八字,选择结婚的吉日良辰
服务内容;

1,要根据男女的生辰八字。算出结婚的大利月。
2,根据男女双方的八字进行合婚,说明婚姻是上等婚姻?,中等婚姻?,下等婚姻?。
,,选择的结婚吉日良辰,必须化解掉男女命中的婚姻不利因素【相冲,相害,相刑等】,确保结婚后,婚姻美满。
3,要根据男女命中的喜用神,选择的结婚喜日;必须能够帮助命中的;财,官。子女,结婚后,一生得到天助。

4,根据嫁娶‘周堂局’,结婚的喜日,必须避开白虎在堂,在床,在门,在路的日子,选择的结婚日子,才是真正吉日吉时。才能确保以后全家人,平安,顺利。发展,,,,,】
5,结婚吉日中,男女应该注意事项等;卧室的位置等,,,,,,,。

6,新娘上车时的时间;【贵人登天时】等等,

7.。结婚的吉日,伴娘忌三个属相,一一与你解释清楚。

8,根据男女的八字,选择结婚的吉日,
保证不冲女命命中;夫星,
【如果冲夫星,不利丈夫。轻者多病,重者不能白头到老。。。】
选择结婚的吉日,保证不冲女命命中天嗣。
【如果冲天嗣,多女孩,少男孩。,,】
选择结婚的吉日,保证不冲胎元。
【如果冲胎元。女方容易出现流产。早产,一生身体不健康。】
只有这样吉日吉时;才能确保结婚以后婚姻;幸福,美满,儿女兴旺,发达,,,,,。
【选择结婚的吉日,女命的夫星,天嗣,胎元,是最基本的知识之一。是分辨真假大师的方法之一,伪大师根本不懂,只会瞎忽悠。目的是为了误导当事人;,,,,,】


9.迎亲车车头,向着那个方位。新娘才能上车。【为什么要向着,,,,,。我会一一讲明白的。】
10. 充分利用;结婚的吉日良辰,为新郎新娘开运,为全家开运
,,确保结婚后,在财运,事业运,顺展。全家人平安,幸福,把事业做大做强
以上10条。是按照男女生辰八字的喜用神,选择结婚的吉日良辰,最基本的知识。

结婚吉日是如何算的? 双春:指在年头及年尾有两个立春之年。由于春有一年之始及开枝散叶的象征意义,所以被认为特别宜嫁娶。如2014年、 2017年、2020年是双春年。闰月:指该年在农历中有闰月,即共有十三个月份。由于闰有滋润、丰收之意,所以象征夫妻有爱情滋润,恩爱和睦。如 2012 闰四月、2014 闰九月、2017 闰六月、2020 闰四月。双春兼闰月:双春和闰月都是宜嫁娶的年份,一年中既有双春,又有闰月,自然喜上加喜了!如壬辰(2012)年 甲午(2014)年。真正婚嫁日: 如果你决定将注册与结婚仪式的日期分开,最好这两天都是择日行事。如要取舍的话,便应以进行迎亲及摆酒的传统礼仪当日为准,选在吉日举行,因为中国传统始终视这天为真正婚嫁日。良辰吉日计法:有些人认为还应该有更严格的良辰吉时计算方法,即用男、女双方的出生日期时间推算出最吉利的婚嫁时日。不过这种做法相当繁琐,更多人宁愿去看黄历选日子。避开父母生辰:在传统习惯中,父母生辰不应与结婚吉日相同,其实只是指父母生日的正日不宜嫁娶,在该月份内结婚是可以的。选结婚吉日注意事项避开与属相犯冲的月份或日子:所谓犯冲,即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寅虎与申猴相冲、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狗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共六组相冲,即属鼠的应避开午马月或日,依次类推。开三七九日:吉日最好避免在农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因这三个月份分别适逢清明、盂兰和重公,均为传统的鬼节,不宜办喜事。而在月初圆的中秋节月份,即农历八月是最适合办婚礼的月份。避开三娘煞:相传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使她不能出嫁。基于报复心理,三娘喜与月老作对,专门破坏新人之喜事,故每月的三娘煞之日,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不宜结婚。盲年是否可选?盲年指整年没有立春的日子,通常双春 的下一年就是盲年。不过盲年亦有吉日,所以基本上盲年结婚也无不可。1、要考虑双方家庭的实际。选择吉日,需兼顾双方老人和亲朋好友都有时间参加。2、要考虑双方工作、学习的实际。如果一方正在业余时间读书,应避开紧张的复习考试日期。3、要考虑双方的身体状况,结婚日期要避开女方的月经期,女方不能羞于启齿。4、将婚期和节假日统一,新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安排在婚礼上,但是假期结婚的新人比较多,酒店预订和车队等都需要提前预定。5、费用考虑,一年中六月,八月,九月,十月是举行婚礼的高峰期,所以这些时期举行婚礼很可能价格会比较高。

结婚黄道吉日查询 如何挑选吉日 婚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在古代人们对合婚、选日子、配对这等事情都深有研究,两人想要结合,要经过八字合婚、要经过属相配对,还要挑选良辰吉日才得以圆满。而结婚选黄道吉日这一习俗并没有经过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是愈演愈烈,结婚黄道吉日查询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不论各地均有次风俗。 对数字、对日期敏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俗话说“出门看黄历,做事才皆吉”。家中半大事,如搬家、开业、结婚、甚至是丧葬,无论红事白事都喜欢参看黄历。而结婚毕竟是关系到两个家庭的大事情,有些人一辈子就一次,多花些心思也是应当的。而如何选择吉日呢?需避开哪些忌讳,接下来就来看看我带来的结婚黄道吉日查询之吉日挑选。 一般来说适合结婚的日子,老黄历上都有标明。我们需注意的是,嫁娶选择吉日适合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天赦、天愿、三合、天喜、、不将日。嫁娶吉日忌讳月破、平日、收日、闭日、劫煞、灾煞、月煞、月刑、月厌、五墓、月害、大时、天吏、四废、四忌、四穷、五离、八专、厌对、亥日。 而想要找寻真正适合二人结婚的好日子不单只看黄历,结婚黄道吉日查询所写只是这天日子本身的好坏,而选吉日,除了要黄历还要考虑值神吉凶、吉神凶煞外,日支应不能与男女双方生肖相冲,如果再能进一步考虑无相刑相害,并且与男女或其中一方属相相合,还要考虑两人的命理八字和选择的吉日有无所冲,这样才能够做到万无一失。 我们一般选日子、进行结婚黄道吉日查询都是以农历为参考,而多数人为求吉利都喜欢选择双子日,而不用但日子。而对于月份的选择,多是选节假日期,这样亲朋好友还能够一同聚集。而选择月份最好避免在农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这三月中有清明”、“盂兰”和 “重公”,多数人觉得忌讳。 结婚是大事,一般的家庭都会对择日子这件事情特别上心。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讲,他们更是把这天看做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而一个好日子等于二人幸福美满生活的开始,所以绝对马虎不得,而结婚黄道吉日查询必做。

怎样去看好日子,什么时候结婚好 阳历:
3/20
宜:嫁娶、订盟、纳采、祭祀、祈福、出行、修造、动土、移徙、入宅、破土、出火、安门、安床、上梁
3/26
宜:嫁娶、造车器、纳采、订盟、祭祀、祈福、安机械、移徙、入宅、开市、立券、破土、安葬
4/14
宜:安香、出火、纳采、订盟、嫁娶、开市、立券、交易、挂匾、、出行、解除、安床、栽种、置产
4/17
宜:嫁娶、祭祀、祈福、求嗣、斋醮、、出火、移徙、入宅、竖柱、上梁、会亲友、造屋、起基、治病
是结婚吉日

结婚忌天狗方是什么意思?

2023年正月二十四是不是天狗结婚忌天狗方的意思是结婚当天不要去天狗的方位,因为天狗是一个非常凶狠的神,如果你们去了天狗的方位,可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最好还是避免。结婚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情,所以在结婚的时候一定要选一个好日子,而且结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给自己的婚姻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自己美好的婚姻,幸福的生活。

结婚是喜事,根据八字挑选的日子也要是吉利的,所以需要避开不好的日子。

八字中,神煞有吉神和凶神,而天狗是八字神煞当中的凶神,具有伤害、破相、生命危害等涵义。

若是命犯天狗者,或者是流年逢之,则预示其人的生命安全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适宜早日化解。

希望这样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望采纳,谢谢!

结婚择日犯天狗犯胎元是什么意思?

犯天狗会有不意烦恼及病痛之忧。这个你不必有忧虑,你的生辰和名字都能化解,逢凶化吉。

怎么进行结婚日期推算?

嫁娶择日:择嫁娶吉日是以女命为主,男命为辅,除结婚流年不能与男女双方年份相冲外,首取女方大利月,小利月,避开妨翁姑,妨父母,妨夫身,妨女身等凶月,其次在大利月,小利月中根据通书选取嫁娶吉日,再根据男女双方八字(以双方年份为主,八字为辅)排除众多凶煞,最后筛选出来的嫁娶吉日才算是结婚好日子,日学凶煞众多,女命需排除的凶煞分别有:月破日,受死日,长星日,短星日,正四废日,火星日,离别日,人民离日,四绝日,真灭没日,槟榔日,正槟榔杀,隔山杀日,日刑,冲母腹日,正冲胎元日,真冲胎元日,胎元同食日,正三杀日,天狗日,反目杀日,孤寡日,回头贡杀日,正冲阴胎日,埋儿时,正冲时,冲夫星日,冲天嗣日,箭刃日,灭子胎日,正冲时,红艳时,夫星死墓绝日,嗣星死墓绝日,男命需排除的凶煞有:箭刃全日,正冲妻星日,正冲天官日,正冲阳气日。在以上众多凶煞日中,有些凶煞可用天乙贵人化解,有些则不能,根据日学所载,以女命年份对照结婚当日的天干地支首取正官,正印,正财,食神,如遇伤官日,需在命局有印制方可用,余十神仿此。

我推荐
2012年09月22日 农历08月(小)07日星期六 冲龙(庚辰)煞北
2012年09月30日 农历08月(小)15日星期日 冲鼠(戊子)煞北
2012年10月04日 农历08月(小)19日星期四 冲龙(壬辰)煞北
2012年10月27日 农历09月(大)13日星期六 冲兔(乙卯)煞东
恭喜你们,祝你们婚姻永远幸福,谢谢。L
如需要吉时请追问或评论结婚日期推算在我国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这是婚礼的传统做法,结婚日期推算从遥远的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很多人都明明知道其中含有色,但是仍然采纳着。其实,无论怎样,图的就是一个吉利和放心。 那么是怎么进行结婚日期推算的呢?下面我们就根据一般的结婚日期推算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为了图一个放心,你的婚礼也可以适当的推算一下吧: 一、行嫁月:行嫁月就是女性出嫁的最佳日期。换句话说,就是在一年的十二个月中以哪个月为最佳的出嫁日期。有一个口诀就是专门推算出嫁的最佳月份的,只要记住口诀,人人都能准确的算出,并与 算卦先生所算的没有丝毫出入。 1、口诀:正、七迎鸡兔 二、八虎和猴 三、九蛇与猪四、十龙和狗 牛羊五、十一 鼠马六、十二 2、举例:女方属鸡或属兔者,在当年的正月或七月为最佳的行嫁月 女方属鼠或属马者,在当年的六月或腊月为最佳的行嫁月。 说明:所谓的行嫁月是专对女性而言,当自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时,以当年的哪个月份为最佳的日期呢?它跟年令和时辰没有关系,跟对方的年令与时辰也没有关系,只要按照上面的口诀根据本人的属性,推算出一年中哪个月份是自己的行嫁月,然后根据自己的行嫁月再和对方共同选好黄道吉日,最后定好结婚的日期就OK了。 二、黄道吉日:一年的365天中可分“黑道凶日”和“黄道吉日”两种 1、黑道凶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为“离日”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为“绝日”以上的四离、四绝统称为“黑道凶日”。无论干什么都会凶多吉少,婚日更应回避。 2、黄道吉日:除去黑道凶日,其他均为黄道吉日。 说明:所谓的黄道吉日,是指双方挑选婚礼的最佳日期。它和年令、时辰和属性都没有关系。更用不着口诀和公式,只要知道什么日期是黑道凶日,什么日期是黄道吉日,然后躲开凶日选择黄道吉日,最后定好举行婚礼的日期同样也就OK了。 三、犯相的推算:犯相就是根据两人的属相是否相剋,相剋则不能结合在一起。 1、十二属相在右手指纹上的分布:无名指紧靠手掌的指纹上为鼠、中指紧靠手掌的指纹上为牛、拾指紧靠手掌的指纹上为虎、拾指依次向上为兔、为龙、指尖为蛇、中指的指尖为马、无名指指尖为羊、小指的指尖为猴、小指依次向下为鸡、为狗、小指紧靠手掌的指纹为猪。 2、说明:根据十二属相在手指上的分布,每每相对的两个属性即为相剋犯相。如:虎对蛇、兔对龙、牛对马、鼠对羊、猪对猴、狗对鸡。比如:两人的属性只要是属虎跟属蛇。或属兔跟属龙。或属牛跟属马。或属鼠跟属羊。或属猪跟属猴。或属狗跟属鸡相结合都为相剋犯相。 3、以上是自古就相传下来的,纯属色。那些制造者只是根据天干地支等一些规律,进行一定的排理推断而成。用不同的的方法去推断,就会有不同的说法。从而也就出现了两个鼠性按照这个说法是犯相,可用另外的说法则就不犯相了。故此,我们可以全然不用顾及这些,只要两人相投就是好的结合,也同样会得到幸福。 当然,从古既能传到如今,我们也不能给以废除。如果按照上面大多数的说法去遵循一下也没有坏处。

何为"天狗煞"?结婚择日天狗煞怎么查什么日子是天狗曰?

天狗煞、又名天狗吃子日,天狗吃子,是为不分情理,不合常理、不合人理,不吉,应避之。

我是1985年阴历五月十五生日,老婆86年阴历9月初六,我们2011年1月21结...

2011年01月21日:日子信息:
1、公历时间:2011年1月21日
阴历日期:2010年腊月(大)十八日
三元甲子:下元
黑 道:闭
2、 二十八宿:鬼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转换为真太阳时):鬼金羊 王霸,凶。
二十八宿歌诀:
鬼星起造卒人亡,堂前不见主人郎。
埋葬此日官禄至,儿孙代代见君王。
开门放水须伤死,嫁娶夫妻不久长。
修土砌墙伤产女,手扶双女泪汪汪。
二十八宿吉凶含义:
属金,为羊。为南方第二宿,犹如一顶戴在朱雀头上的帽子,鸟类在受到惊吓时头顶羽毛成冠状,人们把最害怕而又并不存在的东西称作“鬼”,鬼宿因此而得名,主惊吓,故多凶。
鬼宿值日不非轻,一切所求事有惊,买卖求财都不利,家门灾祸散零丁。
3、黄道解释:
今日黄道(转换为真太阳时):“闭”,黑道。
黄道吉凶含义:
此日万事皆凶,但修筑堤防之类的事则吉。有开就有闭,新的创业需要闭门休整策划,以便新的开创更为理想,休整谋划时期最忌乘虚偷袭,故要筑堤修坝、加强防御,故“闭”日利于闭门思过、运筹帷幄、修筑堤防等。
4. 女命行嫁:
丑年出生的女孩,12月行嫁妨本身。
行嫁翁姑(指公公和婆婆)禁忌:
寅年行嫁子日非翁姑禁忌。
★女禁行嫁年:
现在是寅年,丑年出生的女孩禁行嫁。
男禁娶亲年:
现在是寅年,寅年出生的男孩不禁娶亲。
嫁娶不将:《书》云:“阴将女死,阳将男亡,阴阳俱将,男女俱伤,阴阳不将,乃得吉昌”
丑月丙子日嫁娶不将。
月厌:
丑月子日非月厌。
厌对:
丑月子日非厌对。
女命行嫁忌日:
丑年出生的女孩子日不犯当梁或勾绞星,非行嫁忌日。
★天狗星方向:(天狗星,犯之者,主无嗣,新人进门下轿拜堂,忌踏天狗头尾。)
天狗头(忌公姑克之):北;
天狗尾:南;
天狗口:北偏西;
天狗腹(主当年有子):西;
天狗背(主三年有子):东;
天狗前足(主六年有子):北偏东;
天狗后足(主九年有子):南偏西。
★太白游方向:(忌迎婚、嫁娶。)
农历初18日太白游方向在东北。
5. ☆吉时:
六吉时:申:青龙;酉:明堂;子:金匮;丑:天德;卯:玉堂;午:司命。
★凶时:
六凶时:戌:无刑;亥:朱雀;寅:白虎;辰:天牢;巳:玄武;未:勾陈。
6. ★娶送女客忌三相:
巳酉丑年生的女孩忌属虎、马、狗的娶送女客。
7. 上下车轿方:
面向南。
8. 安床坐帐方:
东房北间,西房南间,坐东向西。
9. 日夜贵人方:
卯、辰、巳、午、未、申时:西
酉、戌、亥、子、丑、寅时:北偏西
10. 六十花甲子纳音诸神方向:
☆喜神:西南;
☆阳贵:正西;
☆阴贵:西北;
☆福神:正东;
☆财神:正西;
★五鬼:正北;
☆生门:正北;
★死门:正南。
11. 日支生男命否:
☆子日生男孩出生的寅年。
日支与女命否:
☆子日与丑年出生的女孩。
附:)、用事宜忌及神煞:
择吉事项:嫁娶。
宜天德、月德、天德合、月德合、天赦、天愿、三合、天喜、、不将。忌月破、平日、收日、闭日、劫煞、灾煞、月煞、月刑、月害、月厌、厌对、大时、天吏、四废、四忌、四穷、五墓、往亡、八专、亥日。
本日吉神:官日、续世、血忌、、天愿、鸣吠对
用事吉神:天愿、
用事吉神个数:2
本日凶煞:天吏、致死、血支、土符、归忌、天刑、触水龙
用事凶煞:闭日、天吏
用事凶煞个数:2
其它信息:伐日、闭日
4)、用事吉神义例:
☆天愿:
《协纪辩方书》卷3~卷8所载义例:
《总要历》曰:天愿者,月中善神也。所值之日宜嫁娶、纳财、敦睦亲族。○《历例》曰:天愿者,正月甲午、二月甲戌、三月乙酉、四月丙子、五月丁丑、六月戊午、七月甲寅、八月丙辰、九月辛卯、十月戊辰、十一月甲子、十二月癸未。○曹震圭曰:天愿者,乃月建支德合神也。阳前阴后五辰各以阳干配之,四季月以阴干配之。若遇四孟及丑、未、子、午者无合。盖谓亥巳为阴阳终极之辰,寅申为阴阳否泰之辰,丑未为阴阳绝蔑之辰,子午为阳消阴长之辰,故不可为合也。十干己为六贼、庚为白虎、壬为玄武,故不可用也。若逢忌用之辰,以前后近者用之。假令正月未为支德,今忌用,取近未者午以王干甲配之,得甲午也。二月甲戌。三月乙酉。四月丙子。五月忌亥,退合丑就以丁配,故得丁丑。六月忌寅,就午以戊配,得戊午。七月否建之辰忌丑,就寅,寅中有甲,从其泰也。八月忌庚用丙,谓金生于巳巳中有丙火也,配得丙辰。九月辛卯。十月忌壬,以戊子阳土能聚水溃土,《易》有比卦之义,故得戊辰。十一月以其自建者谓前后皆无所配,然建子之月未可假力于人,其忌壬用甲者,是待其子有所助也。十二月忌申,以就近申之未,故得癸未。其义如此。
按:曹震圭之论支离难通,不待辨而明矣。于东不可则转而之西,于西不可又转而之南、之北,阳干不可通则借阴干;之本位不可通则借下位用之。然则神煞者乃听人造作之物矣。古人造作以愚今人,今人解之,又宛转自道造作之状而号于天下,曰当从我之造作以定吉凶。虽三尺童子亦知不信矣。考诸《神煞起例》,乃知传写谬误,二十四字中误十三字焉。曹震圭不知其误而曲为解,展转支离,如韩昌黎状侯刘与轩辕弥明联句,所谓口吻鸣益悲者也。《起例》曰:正月乙亥、二月甲戌三月乙酉、四月丙申、五月丁未、六月戊午、七月己巳、八月庚辰、九月辛卯、十月壬寅、十一月癸丑、十二月甲子。十二辰皆太阳也,其十干皆令星也。唯十二月甲非令星而其为甲子,其义最大。盖丑、寅为艮,终万物始万物,丑月木巳甲于地中而太阳又适始于子,故丑虽岁终而实始万物、枢纽阴阳,尤令星之大者也。太阳日也,天之所以生物者也。令星时也,天之所以成岁者也。太阳右旋,令星左旋,五气顺布,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之愿也。天愿之义大矣哉!
【白话释意】《总要历》上说:天愿,指月中的善神。它所当值之日,宜于嫁娶、纳财、敦睦亲族。《历例》说:天愿,是正月的甲午日,二月甲戌日,三月的乙酉、四月的丙子、五月的丁丑、六月的戊午、七月的甲寅、八月的丙辰、九月的辛卯、十月的戊辰、十一月的甲子、十二月的癸未。曹震圭说:天愿,指月建支德合神。阳前和阴后五辰各用阳干与之相配合。四季月则以阴干和它相配合。如果遭遇四个季及丑,未、子、午者则没有可配合的。大概说亥巳为阴阳终极之辰,寅申是阴阳和祸福之辰,丑未是阴阳绝蔑之辰,子午又是阳消阴长之辰,故而不可以配合。十个天干中已有六个不能用,庚为白虎、壬为玄武,所以不可以用。如果逢到忌用之辰,以前后与它相近的来用。假设正月未为枝德,今忌用,那么就取和未近的午用干甲配之,得甲午,二月甲戌,三月乙酉,四月丙子,五月因为忌亥,退后合丑就用丁与之相配合,所得到丁丑,六月忌寅,就午以戊和它相配合,得戊午。七月否建之辰忌丑,用寅,寅中有甲,避祸而顺从它的福,八月忌庚,用丙,称之谓金生于巳,巳中有丙,丙就是火,配得丙辰,九月辛卯,十月忌壬,以戊予,阳土能用聚水冲垮土,《易》中有比卦的意思,故得戊辰,十一月因为它自建,认为前后皆没有可配的,然而建子之月不可以借用他人之力,其忌壬用甲,是待其子有所帮助之意,十二月忌申,用就近申之法取用未,所以得癸未。它的意思就是这样。
按:曹震圭的论断支离破碎,难以通解明白,不用说就已看出。往东不可以旋转移动就向西,往西不行就再转向南,转向北,阳干行不通就借用阴干;用它的本位上的行不通就用它下上的来代替。然而,神煞本是人为造制的物事。古代人物造来用以愚弄今天的人,今天的人解释它,又婉转自己编造它们的形态来让天下人受愚,说:应当从我造编的这些来定吉凶祸福。即使是三岁小孩子儿也知道不可信。考诸《神煞起例》,才知传写谬误,二十四字当中有十三个错的。曹震圭不知这些错谬而对它进行曲解,辗转至支离破碎,如韩昌黎描写候刘与轩辕弥明联句。所谓的声音口形更加可悲了。《起例》上说:正月乙亥,二月甲戌,三月乙酉,四月丙申,五月丁未,六月戊午,七月己巳,八月庚辰,九月辛卯,十月壬寅,十一月癸丑,十二月甲子。十二辰都是太阳,它的十干都是令星。唯有十二月甲非令星而是甲子,它的意义最大。一般丑、寅为艮,万物枯结万物复苏,丑月木巳甲在地中位置而太阳又适开始于子辰,所以丑是岁终但实际上是万物的开始、阴阳的枢纽之位,尤其是令星中的至大的。太阳日,是万物凭借用来生长的。令星时,是天之所以形成年的依据。太阳往右转,令星向左转,五气顺序分布,四季安然开展,百物生长,天之愿望也就是这样。上天愿望意义大如此啊!
☆:
《协纪辩方书》卷3~卷8所载义例:
《神枢经》曰:者,日、月合宿之辰也。其日宜会宾客、结婚姻、立契券、合交易。李鼎祚曰:正月在亥,逆行十二辰。《考原》曰:者,月建与月将相合也。《天宝历》曰:无翘者,翘犹尾也,阳乌所主阴则无之,常居厌后,故曰无翘。其日忌嫁娶。曹震圭曰:翘犹首翘,妇人之饰也。无翘者,是无其饰也,故忌嫁娶。
按:,月将太阳过宫,并见本原及公规卷内。惟是日又名无翘,《天宝历》以为乌尾,曹震圭以为首饰,其义亦不足取矣。盖堪舆家最忌月厌,故以厌前一辰为章光,厌后一辰为无翘,其日民忌嫁娶。犹岁神之以岁前为罗喉,岁后为病符也。夫月厌仅值一日,非若方位之相比连,断无因忌一日而并忌前、后两日之理。且、天愿皆宜嫁娶吉日,又以为无翘而忌之,毋乃欺世而滋惑乎!俗士又名飞翘,更属伪缪,应删。
【白话释意】《神枢经》上说:所谓,就是指日月与星宿相合之辰。其日宜于会宾客、结婚出嫁、立契约、做交易。李鼎祚说:正月在于亥,逆行十二辰。《考原》上说:,是指月建与月将相合之意。《天宝历》上说:所谓无翘就像尾巴一样,阳乌所主的阴就没有,常处在厌后面,所以称无翘,其日禁忌嫁娶。曹震圭说:翘就同首翘,指妇女的饰物。无翘,也就是没有首饰之物,所以禁忌结婚出嫁。
按:,月将太阳过宫,并见“本原”卷内和“公规”卷内。这日又叫无翘,《天宝历》上认为是乌尾,曹震圭认为是首饰,它的意思也不能相信。堪舆之家最禁忌月厌,所以用月厌前那一辰为章光,月厌后一辰作为无翘,这日百姓都禁忌讳结婚出嫁。如同岁神用岁前作为罗喉,岁后作为病符一样。月厌只当值一日,若不是方位的关系,断没有因为禁忌一日而禁忌前后两日的道理。并且、天愿都是适宜结婚出嫁的吉利日子,又因为无翘而禁忌它,这不是欺骗世人增加人的迷惑吗?俗人又称它为飞翘,更是属于伪造、谬误,应删除。
5)、用事凶煞义例:
☆闭日:
《协纪辩方书》卷3~卷8所载义例:
《枢要经》曰:血支,其日忌针刺出血。○曹震圭曰:血支者,气血之支流也,故起于旺建之后、生气之前,如人生之后自有血脉畅于四肢。若其日针刺者,是去其血也,故忌之。
按:月令仲冬以后忌作土事,谓地气阴泄,是谓发天地之房。闭之为血忌而不宜针刺者,亦此意。人身与天地之气相应,不宜于应闭之日而发泄之。建之为建也,生于开而养于闭,以成其建。闭在十二辰,犹小冬也。闭日针刺,犹冬日发房也。
【白话释意】《枢要经》上说,血支所当值的那天忌针刺出血。曹震圭说所谓血支,是气血的支流;因此在旺建之后,生气之前,比如人生之后自然有血脉畅流于四肢之中。如果那天被针刺,是弃去血液,因此忌讳它。
按:月令说仲冬以后忌讳作土事,称地气阴泄,是谓发天地之房。闭之为血忌而不宜用针刺,也是这个意思。人身与天地之气相互应,不适宜在应闭之日发泄。建之所以为建,是因为生于开而养于闭,以此来成其建。闭在十二辰,犹如小冬。闭日针刺就像冬日发房。
建除十二神所合丛辰。
☆天吏:
《协纪辩方书》卷3~卷8所载义例:
《枢要历》曰:天吏者,月中凶神也。其日忌临官、赴任、远行、词讼。《历例》曰:天吏者,正三月起酉,逆行四仲。曹震圭曰:天吏者,三合五行死气之位。五行至此死,而元气乃天之凶吏,全无生意也。其忌可知。
按:天吏者,三合之死气也,故又为致死。司马迁曰:削木为吏义不对。汉酷吏尹赏且死,戒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盖吏之心,诚利人之死也。为此名者,其为三代以下无疑矣。如果天吏,则必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吾两无憾也。奈何以致死辱天吏哉?
【白话释意】《枢要历》上说:所谓天吏,指月中的凶神。其当值之日禁忌临官、赴任、远行、词讼。《历例》上说:天吏是从正月起酉,逆行四季的第二个月。曹震圭说:所谓天吏,是指三合、五行死气的方位。五行到这里死而没有生气,是上天的凶吏,全没有生的意思,它的禁忌可想而知。
按:天吏,是三合的死气,又叫作致死。司马迁说:削木当作吏,意思不正确。汉朝酷吏尹赏将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丈夫作官为吏,正襟危坐惩治犯罪之人被罢免,之后追思他的功劳则会被再次任用。一旦软弱无能不能胜任职守,将一生都会被废弃不用,没有赦免之时。官吏的用意很诚恳,在于利用人的死亡了。用此命名,自三代以下是无疑义了。如果是天吏,那么必是说让它生存但终不能够实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遗憾了,为什么用致死来使天吏受辱呢?
6)、丑月丙子日宜忌:
宜:祭祀、沐浴、经络、酝酿、安葬、启攒
忌:祈福、求嗣、上册受封、上表章、袭爵受封、会亲友、冠带、出行、上官赴任、临政亲民、结婚姻、纳采问名、嫁娶、进人口、移徙、安床、解除、求医、疗病、疗目、针刺、筑堤防、修造动土、竖柱上梁、修仓库、开市、立券、交易、纳财、开仓库、出货财、修置产室、开渠、穿井、安碓碨、补垣、修饰垣墙、平治道涂、破屋坏垣、取鱼、乘船渡水、栽种、牧养、纳畜、破土
您的择吉事项“嫁娶”是本日所忌事项!

五星与天狼的方向(东南西北)

五星中水星、金星在地球轨道内侧,所以很少能和天狼星同时出现在天上。木星在天球上的运动周期为12年,土星为28年,火星也要2年,方位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有时顺行,有时逆行,有时还会留,所以没有固定的方位。
以10月中旬(15日0时)为例,水星正在室女座,15日13时“留”,赤经12h29.1m ,赤纬-2°35.6′;金星正由天秤座逆行进入天蝎座,赤经15h29.8m ,赤纬-19°51.5′;火星由室女座顺行至天秤座,赤经14h19.2m ,赤纬-13°50.5′;木星在人马座顺行,赤经19h3.5m ,赤纬-22°58.7′;土星在狮子座顺行,赤经11h14.3m ,赤纬6°48.4′。而天狼星此时赤经为6h45m ,赤纬-55°39′。根据数据可得出此刻的位置关系。但这个赤纬随地球自转而迅速变化,赤经随时间的变化不很明显,总的来说,东西南北的位置关系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大。
【天球赤纬以北纬为正,以南为负。赤经与时角不同,时角是由天子午圈向西量,而赤经是由春分点向东量,两者方向相反。赤经是在天球赤道自西向东由0小时至24小时。和时间一样,赤经的每小时可分为60分,每分可再细分为60秒。赤经的分秒并不等如角度用的角分角秒,它们之间的换算为1时分=15角分,1时秒=15角秒。】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发长长期雄居世界首位,很多成就今天仍倍受瞩目.其中,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及成果,可以说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浓墨重的一笔,其体系严谨、细致,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很多古天文学中的称谓依然令人神往,由于其可能略显文言化,所以大多数可说是蒙有神秘的面纱,这份”神秘”,常常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于是,一些游戏、动漫就借助人们这样的心理,在谜题、器物、情节等方面引用中国古天文学的一些词汇,营造出良好的气氛,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现在就在这里,对其中一些比较集中的词汇进行简单的解释,希望能对大家的进一步了解有些微薄之助。
很多游戏中曾有过类似于召唤术的魔法设定,其中,对于“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的召唤技颇多,例如《风色幻想》还有的中多网游。其实“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灵兽合称为“四象”、“四灵”或“四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区划分使用的是“星官”系统,这里的“星官”类似于西方的“星座”。中国古代“星官”系统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官,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史记·天官书》中,其中“二十八宿”又分为四大星区,分别用动物命名,即是上面所说的“四象”了。可以说,“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就是四个大规模的“星座”。
说到“三垣二十八宿”及中国古天文学的一些关键词,“曜”、“垣”、“宿”是一定不可遗漏的,就让我们来粗略了解一下它们的含义:

“曜”,本义为日光,后称日、月、星为“曜”,可理解为明亮的天体。“曜”这个字在很多动漫、游戏中曾有涉及,其中《幽城幻剑录》的“天轨仪刻”场景中就有如下解释:
“日曜”也者,又名“太阳”,乃“罗睺”对星,掌明界诸光阳气,为七曜之首。
“月曜”也者,又名“太阴”,乃“计都”对星,掌明界诸幽阴气,为日曜伴宿。
“水曜”也者,又名“辰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诸水凛冽之气。
“金曜”也者,又名“太白”,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刚厉破杀之气。
“火曜”也者,又名“荧惑”,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奋烈灼炎之气。
“木曜”也者,又名“岁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茁长孕育之气。
“土曜”也者,又名“镇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沉定凝敛之气。
关于“曜”一字,中国自古以来就曾有“五曜”、“七曜”、“九曜”、“十曜”、“十一曜”、“二十八正曜”等之称,下面对其一一作简略说明。
五曜
提到“五曜”,就要谈到“五纬”。“五纬”亦称“五星”,即太阳系里的水、金、火、木、土(此处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下同)五大行星的合称。中国“五星”的称法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四、五百年,这五大行星古称分别为“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后来这些渐渐成为古人对这些行星的最常用的名称。下面分别介绍一下相应的名称来历:
水星,古名“辰星”。是太阳系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地球上观测“水星”时,它一般都出现在太阳的两侧,距太阳的距离总保持在三十度内。这里的“度”,为中国古代的单位,三十度左右约为一“辰”,《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天文一》中就曾有“十二辰”的说法,所以由运动距离来定“水星”名为“辰星”。“水星”用肉眼是比较难观测到的,因为“水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最小,是地内行星,一般都是随太阳在天空中划过,太阳的强光盖过了“水星”,每年只有很少的几天的条件,才可成功用肉眼观测到“水星”。
金星,古名“太白”。缘于其反射光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颗。其银白色的亮光最亮时比淡蓝色的“天狼星”还要耀眼。《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里所说的“启明”和“长庚”似乎为两颗不同的星,其实两者实际上都是“金星”,当其先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所谓的“启明”,而后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长庚”了。“金星”有厚重的大气层,“金表”(如果可以这样叫的话)温度很高,甚至可以融化一些低熔点的金属。
ZT: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火星,古名“荧惑”。由于“火星”表面的土壤及岩石都为红色,所以其反射光为淡淡的火红色,类似于荧光;另外,“火星”是第一颗地外行星,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其在地球上自视的运动方向会产生变化,令人迷惑,《后汉书·志第十一·天文中》就有“荧惑逆行”的记载,所以古人称其为“荧惑”。“火星”是“类地行星”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最近,“火星”曾达到距离地球相当近的距离,给对其的观测提供了良机。
木星,古名“岁星”。因其在黄道带里每年经过一个“星次”(即岁行一“次”)而得名。我国古代天文观测认为“木星”的运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次”,那么“木星”每年经过一个“次”,即上面所谓的“岁行一‘次’”。这里的“十二次”分别为: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我国汉代以后发展形成的“干支纪年法”,其实就源于之前的“岁星纪年法”。“木星”为目前已知的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其“木星大红斑”曾经是天文界一项著名的谜题。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古人测其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经“二十八宿”之一,好象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即称“岁镇一宿”,所以称“土星”为“镇星”。另外,也称“土星”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土星”最初令人惊异的,就是它的“环”,从地球上观测,似乎长了两个“耳朵”一样。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所以将“五行”分别与着五颗星相配,即为沿用至今的水、金、火、木、土的名字。因为这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所以古合称“五纬”。“五纬”、“五星”也就称作“五曜”。五曜——即“五纬”亦称“五星”,即太阳系里的水(辰星)、金(太白)、火(荧惑)、木(岁星)、土(镇星)(此处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下同)“五星”的称法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四、五百年。
水星,古名“辰星”。是太阳系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地球上观测“水星”时,它一般都出现在太阳的两侧,距太阳的距离总保持在三十度内。这里的“度”,为中国古代的单位,三十度左右约为一“辰”,《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天文一》中就曾有“十二辰”的说法,所以由运动距离来定“水星”名为“辰星”。“水星”用肉眼是比较难观测到的,因为“水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最小,是地内行星,一般都是随太阳在天空中划过,太阳的强光盖过了“水星”,每年只有很少的几天的条件,才可成功用肉眼观测到“水星”。
金星,古名“太白”。缘于其反射光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颗。其银白色的亮光最亮时比淡蓝色的“天狼星”还要耀眼。《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里所说的“启明”和“长庚”似乎为两颗不同的星,其实两者实际上都是“金星”,当其先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所谓的“启明”,而后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长庚”了。“金星”有厚重的大气层,金星球体表面温度很高,甚至可以融化一些低熔点的金属。
火星,古名“荧惑”。由于“火星”表面的土壤及岩石都为红色,所以其反射光为淡淡的火红色,类似于荧光;另“火星”是第一颗地外行星,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其在地球上自视的运动方向会产生变化,令人迷惑,《后汉书·志第十一·天文中》就有“荧惑逆行”的记载,所以古人称其为“荧惑”。“火星”是“类地行星”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最近,“火星”曾达到距离地球相当近的距离,给对其的观测提供了良机。
木星,古名“岁星”。我国古代天文观测认为“木星”的运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次”(分别为: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则“木星”每年经过一个“次”,即所谓的“岁行一‘次’”。由此得名。我国汉代以后发展形成的“干支纪年法”,其实就源于之前的“岁星纪年法”。“木星”为目前已知的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其“木星大红斑”曾经是天文界一项著名的谜题。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古人测其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经“二十八宿”之一,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即称“岁镇一宿”,得名。另也称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土星”最初令人惊异的,就是它的“环”,从地球上观测,似乎长了两个“耳朵”一样。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所以将“五行”分别与着五颗星相配,即为沿用至今的水、金、火、木、土的名字。这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故古合称“五纬”。“五纬”、“五星”也就称作“五曜”。
“天狼”,大犬座α星,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光色淡蓝。实际上“天狼”有一颗伴星,形成一个目视双星系统,不过伴星比较暗,肉眼无法观测。《史记·天官书》有:“其东有大星曰狼。”就是指天狼。
冬季星空,从猎户座三星向东南方向看去五曜——即“五纬”亦称“五星”,即太阳系里的水(辰星)、金(太白)、火(荧惑)、木(岁星)、土(镇星)(此处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下同)“五星”的称法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四、五百年。
水星,古名“辰星”。是太阳系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地球上观测“水星”时,它一般都出现在太阳的两侧,距太阳的距离总保持在三十度内。这里的“度”,为中国古代的单位,三十度左右约为一“辰”,《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天文一》中就曾有“十二辰”的说法,所以由运动距离来定“水星”名为“辰星”。“水星”用肉眼是比较难观测到的,因为“水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最小,是地内行星,一般都是随太阳在天空中划过,太阳的强光盖过了“水星”,每年只有很少的几天的条件,才可成功用肉眼观测到“水星”。
金星,古名“太白”。缘于其反射光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颗。其银白色的亮光最亮时比淡蓝色的“天狼星”还要耀眼。《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里所说的“启明”和“长庚”似乎为两颗不同的星,其实两者实际上都是“金星”,当其先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所谓的“启明”,而后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长庚”了。“金星”有厚重的大气层,金星球体表面温度很高,甚至可以融化一些低熔点的金属。
火星,古名“荧惑”。由于“火星”表面的土壤及岩石都为红色,所以其反射光为淡淡的火红色,类似于荧光;另“火星”是第一颗地外行星,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其在地球上自视的运动方向会产生变化,令人迷惑,《后汉书·志第十一·天文中》就有“荧惑逆行”的记载,所以古人称其为“荧惑”。“火星”是“类地行星”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最近,“火星”曾达到距离地球相当近的距离,给对其的观测提供了良机。
木星,古名“岁星”。我国古代天文观测认为“木星”的运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次”(分别为: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则“木星”每年经过一个“次”,即所谓的“岁行一‘次’”。由此得名。我国汉代以后发展形成的“干支纪年法”,其实就源于之前的“岁星纪年法”。“木星”为目前已知的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其“木星大红斑”曾经是天文界一项著名的谜题。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古人测其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经“二十八宿”之一,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即称“岁镇一宿”,得名。另也称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土星”最初令人惊异的,就是它的“环”,从地球上观测,似乎长了两个“耳朵”一样。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所以将“五行”分别与着五颗星相配,即为沿用至今的水、金、火、木、土的名字。这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故古合称“五纬”。“五纬”、“五星”也就称作“五曜”。
“天狼”,大犬座α星,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光色淡蓝。实际上“天狼”有一颗伴星,形成一个目视双星系统,不过伴星比较暗,肉眼无法观测。《史记·天官书》有:“其东有大星曰狼。”就是指天狼。
冬季星空,从猎户座三星向东南方向看去五曜——即“五纬”亦称“五星”,即太阳系里的水(辰星)、金(太白)、火(荧惑)、木(岁星)、土(镇星)(此处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下同)“五星”的称法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四、五百年。
水星,古名“辰星”。是太阳系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地球上观测“水星”时,它一般都出现在太阳的两侧,距太阳的距离总保持在三十度内。这里的“度”,为中国古代的单位,三十度左右约为一“辰”,《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天文一》中就曾有“十二辰”的说法,所以由运动距离来定“水星”名为“辰星”。“水星”用肉眼是比较难观测到的,因为“水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最小,是地内行星,一般都是随太阳在天空中划过,太阳的强光盖过了“水星”,每年只有很少的几天的条件,才可成功用肉眼观测到“水星”。
金星,古名“太白”。缘于其反射光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颗。其银白色的亮光最亮时比淡蓝色的“天狼星”还要耀眼。《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里所说的“启明”和“长庚”似乎为两颗不同的星,其实两者实际上都是“金星”,当其先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所谓的“启明”,而后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长庚”了。“金星”有厚重的大气层,金星球体表面温度很高,甚至可以融化一些低熔点的金属。
火星,古名“荧惑”。由于“火星”表面的土壤及岩石都为红色,所以其反射光为淡淡的火红色,类似于荧光;另“火星”是第一颗地外行星,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其在地球上自视的运动方向会产生变化,令人迷惑,《后汉书·志第十一·天文中》就有“荧惑逆行”的记载,所以古人称其为“荧惑”。“火星”是“类地行星”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最近,“火星”曾达到距离地球相当近的距离,给对其的观测提供了良机。
木星,古名“岁星”。我国古代天文观测认为“木星”的运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次”(分别为: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则“木星”每年经过一个“次”,即所谓的“岁行一‘次’”。由此得名。我国汉代以后发展形成的“干支纪年法”,其实就源于之前的“岁星纪年法”。“木星”为目前已知的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其“木星大红斑”曾经是天文界一项著名的谜题。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古人测其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经“二十八宿”之一,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即称“岁镇一宿”,得名。另也称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土星”最初令人惊异的,就是它的“环”,从地球上观测,似乎长了两个“耳朵”一样。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所以将“五行”分别与着五颗星相配,即为沿用至今的水、金、火、木、土的名字。这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故古合称“五纬”。“五纬”、“五星”也就称作“五曜”。
“天狼”,大犬座α星,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光色淡蓝。实际上“天狼”有一颗伴星,形成一个目视双星系统,不过伴星比较暗,肉眼无法观测。《史记·天官书》有:“其东有大星曰狼。”就是指天狼。
冬季星空,从猎户座三星向东南方向看去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28857.htm
回答者:匿名 10-10 20:48
介绍天文宇宙星象的:
http://guoxue.dahe.cn/HuangDi/yuanyin/Index.html
星座展览馆:
http://www.kepu.gov.cn/zlg/yuzhou/
中国古代星座二十八宿简介
http://bbs.ynet.com/viewthread.php?tid=233606
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
群星聚华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发长长期雄居世界首位,很多成就今天仍倍受瞩目.其中,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及成果,可以说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浓墨重的一笔,其体系严谨、细致,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很多古天文学中的称谓依然令人神往,由于其可能略显文言化,所以大多数可说是蒙有神秘的面纱,这份”神秘”,常常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于是,一些游戏、动漫就借助人们这样的心理,在谜题、器物、情节等方面引用中国古天文学的一些词汇,营造出良好的气氛,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现在就在这里,对其中一些比较集中的词汇进行简单的解释,希望能对大家的进一步了解有些微薄之助。
很多游戏中曾有过类似于召唤术的魔法设定,其中,对于“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的召唤技颇多,例如《风色幻想》还有的中多网游。其实“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灵兽合称为“四象”、“四灵”或“四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区划分使用的是“星官”系统,这里的“星官”类似于西方的“星座”。中国古代“星官”系统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官,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史记·天官书》中,其中“二十八宿”又分为四大星区,分别用动物命名,即是上面所说的“四象”了。可以说,“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就是四个大规模的“星座”。
说到“三垣二十八宿”及中国古天文学的一些关键词,“曜”、“垣”、“宿”是一定不可遗漏的,就让我们来粗略了解一下它们的含义:

“曜”,本义为日光,后称日、月、星为“曜”,可理解为明亮的天体。“曜”这个字在很多动漫、游戏中曾有涉及,其中《幽城幻剑录》的“天轨仪刻”场景中就有如下解释:
“日曜”也者,又名“太阳”,乃“罗睺”对星,掌明界诸光阳气,为七曜之首。
“月曜”也者,又名“太阴”,乃“计都”对星,掌明界诸幽阴气,为日曜伴宿。
“水曜”也者,又名“辰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诸水凛冽之气。
“金曜”也者,又名“太白”,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刚厉破杀之气。
“火曜”也者,又名“荧惑”,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奋烈灼炎之气。
“木曜”也者,又名“岁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茁长孕育之气。
“土曜”也者,又名“镇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沉定凝敛之气。
关于“曜”一字,中国自古以来就曾有“五曜”、“七曜”、“九曜”、“十曜”、“十一曜”、“二十八正曜”等之称,下面对其一一作简略说明。
五曜
提到“五曜”,就要谈到“五纬”。“五纬”亦称“五星”,即太阳系里的水、金、火、木、土(此处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下同)五大行星的合称。中国“五星”的称法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四、五百年,这五大行星古称分别为“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后来这些渐渐成为古人对这些行星的最常用的名称。下面分别介绍一下相应的名称来历:
水星,古名“辰星”。是太阳系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地球上观测“水星”时,它一般都出现在太阳的两侧,距太阳的距离总保持在三十度内。这里的“度”,为中国古代的单位,三十度左右约为一“辰”,《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天文一》中就曾有“十二辰”的说法,所以由运动距离来定“水星”名为“辰星”。“水星”用肉眼是比较难观测到的,因为“水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最小,是地内行星,一般都是随太阳在天空中划过,太阳的强光盖过了“水星”,每年只有很少的几天的条件,才可成功用肉眼观测到“水星”。
金星,古名“太白”。缘于其反射光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颗。其银白色的亮光最亮时比淡蓝色的“天狼星”还要耀眼。《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里所说的“启明”和“长庚”似乎为两颗不同的星,其实两者实际上都是“金星”,当其先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所谓的“启明”,而后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长庚”了。“金星”有厚重的大气层,“金表”(如果可以这样叫的话)温度很高,甚至可以融化一些低熔点的金属。
ZT: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
火星,古名“荧惑”。由于“火星”表面的土壤及岩石都为红色,所以其反射光为淡淡的火红色,类似于荧光;另外,“火星”是第一颗地外行星,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其在地球上自视的运动方向会产生变化,令人迷惑,《后汉书·志第十一·天文中》就有“荧惑逆行”的记载,所以古人称其为“荧惑”。“火星”是“类地行星”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最近,“火星”曾达到距离地球相当近的距离,给对其的观测提供了良机。
木星,古名“岁星”。因其在黄道带里每年经过一个“星次”(即岁行一“次”)而得名。我国古代天文观测认为“木星”的运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次”,那么“木星”每年经过一个“次”,即上面所谓的“岁行一‘次’”。这里的“十二次”分别为: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我国汉代以后发展形成的“干支纪年法”,其实就源于之前的“岁星纪年法”。“木星”为目前已知的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其“木星大红斑”曾经是天文界一项著名的谜题。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古人测其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经“二十八宿”之一,好象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即称“岁镇一宿”,所以称“土星”为“镇星”。另外,也称“土星”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土星”最初令人惊异的,就是它的“环”,从地球上观测,似乎长了两个“耳朵”一样。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所以将“五行”分别与着五颗星相配,即为沿用至今的水、金、火、木、土的名字。因为这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所以古合称“五纬”。“五纬”、“五星”也就称作“五曜”。
七曜
“七曜”,古代也称“七政”。是我国古代对“太阳”、“太阴”、“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即日、月、水、金、火、木、土七大天体的合称。同时,由于上面曾经说到的原因,“七政”又称“七纬”。其实,古人根据观测认为同时在天空中运动且不同于其它恒星,于是将太阳、月亮同五大行星相提并论,称“七曜”、“七政”、“七纬”,是古人错把太阳、月亮也当成了行星;从今天的天文体系来看,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恒星天体,众行星围绕其作公转运动,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与其它行星的卫星的地位相同,可以这么说,太阳的等级高于水、金、火、木、土五星,而月亮则低于这五行星。
“七曜”,在古代所使用此合称,也比较广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大猎赋并序》中就有写道:“文章森乎七曜兮,制作参乎两仪,括众妙而为师。”《晋书·卷十一·志第一》中为:“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簿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在国外,“七曜”也是相当出名的,很多地域以“七曜”代表一个星期的七日。月神主管星期一,所以星期一称“月曜日”;火神主管星期二,即称“火曜日”;水神主管星期三,即称“水曜日”;木神主管星期四,即称“木曜日”;金神主管星期五,即称“金曜日”;土神主管星期六,即称“土曜日”;太阳神主管星期日,即称“日曜日”。“七曜日”分别代表一周七天的叫法最早出现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古巴比伦出现了一个星期分为七天的制度,四星期合为一个月。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七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火、水、金、木、土七个神。七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所以,西方每星期是以星期日开始计算的,同中国以星期一开始的习惯不同。“七曜日”的称法目前在日本被普遍的使用着,相信很多玩过日本游戏,看过日本动漫的人都有所发现吧。
九曜
很多人最早接触“九曜”这个词,可能是CLAMP的《圣传》中的占星师“九曜”,这里是当人名来使用的。而在我国古天文学上,所指的“九曜”,即在“七曜”之外,再引入“罗睺”、“计都”两“隐曜”,是为“九曜”。
[http://www.artx.cn]
ZT: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罗睺”及“计都”均为梵语的音译,传说“罗睺”本为统领众魔的龙,曾与天神们联合对抗恶魔,但在高奏凯歌之际,他却趁大家不备,偷喝了圣液,不料其罪行被太阳和月亮看见,就向众神告发,于是天神赶去奋力将“罗睺”的头切下,然而此时圣液已在“罗睺”的体内发生作用,令其得以如同星体般永恒不灭,自此“罗睺”的头以及他的身体——“计都”,即成为日、月两曜永不妥协的敌人,只要环境许可,他们即试图吞噬太阳和月亮,造成日、月食的现象,而计都的尾巴有时亦会以彗星的行貌出现在世人之前。
另一个传说为:“罗睺”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相传为“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达刹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他又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护神;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为蛇尾,好为非作歹。“天神”与“阿修罗”搅乳海之时,“罗睺”乔装改扮,混在天神队伍里偷喝甘露,结果被“日神”和“月神”发现,向“毗湿奴”打了小报告,“毗湿奴”当即用神盘砍下了“罗睺”的头和手臂。但因为“罗睺”已经喝了甘露,所以他的头长生不死,为了报仇,就经常吞噬太阳和月亮,从而引起日食和月食,此为日、月食的由来。“罗睺”星为一黑暗星,死掉的身体则化为“计都”星,皆为不祥之星。这就是古印度的概念:在夜空中突然出现威胁着每个人的星称为“计都”;抢夺太阳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食的星称为“罗睺”。《幽城幻剑录》里的“罗睺神”的设定与传说极为相似。另外,《幽城幻剑录》的“天轨仪刻”中所写:“日曜”也者,又名“太阳”,乃“罗睺”对星……“月曜”也者,又名“太阴”,乃“计都”对星……即可能由上述传说所来。
西天竺的《七曜攘灾决》,是在公元九百年左右被翻译传入中国的,此书中具体介绍了“罗睺”、“计都”两隐曜为:“罗睺,遏罗师者,一名黄幡,一名蚀神头,一名复,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计都,遏逻师,一名豹尾,一名蚀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
在中国,“罗睺”之名普遍认为最早出现于公元七百一十八年所译的《九执历》中,所谓“九执”即是指“九曜”。“罗睺”、“计都”在唐末、以至五代时已渐为我国天文学家所重视。
那“罗睺”、“计都”为何称为“隐曜”?具体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又指代为何呢?
所谓“隐曜”,就是指人的视觉中无法看到的星曜,同行星及恒星的目视可见不同,实质上,“隐曜”是古天文学上的轨道术语,“在天只有气而无形”就是描述“隐曜”相当准确的说法。中国古代天文中的“隐曜”,大多数与日、月所被观测的运动有关,要提到“罗睺”、“计都”在天文学上的指代,就要先简单谈谈天文学上所说的“黄道”与“白道”。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相对的,从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就会在天球上进行移动。移动的轨迹就称为“黄道”,《宋书·志第十三·天文一》中有:“黄道,日之所行也。”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和“白道”相交于两点,分别称为“月北交”和“月南交”。普通来讲,在中国“罗睺”和“计都”知道的是“黄道”和“白道”的交点。
此外,另有一以“罗睺”为白道升交点。“计都”为月球远地点的说法,此说法曾传入日本,现今日本尚存有两幅早期以“九曜”位置占算星命的天宫图,我猜测《圣传》取材可能曾以此为参考。另外《通灵王》中描写标志着“通灵王大战”开始的五百年重临地球一次的破灭之星“罗睺”以及“计都”其原形,也可能源于此处。
十曜
这里提及“十曜”破有些外传的性质,因为“十曜”一般是相对少见的,不过,既然《幽城幻剑录》中曾有“时轮宫”和“时轮尊者”的出现,那么,在这里简单的写一写“十曜”还是有必要的。“时轮历”中在“七曜”之外,还有两个假想的天体,即“罗睺”、“劫火”(“罗睺尾”,此处未得详细考证,不过笔者猜测为“计都”),再加“长尾彗星”,合称为“十曜”。
[http://www.artx.cn]
ZT: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十一曜
在“罗睺”、“计都”之上复加“月孛”、“紫气”两“隐曜”,合称“四余”,再与“七政”一起,称“七政四余”。“七政”及“四余”中的“罗睺”、“计都”之外,“月孛”及“紫气”两曜,传入我国的时间相对晚一些。明代天文学家邢云路指出,“四余”应出自于《都赖聿斯经》,此书中所提及“十一星”就是指“七政”、“四余”,又合称为“十一曜”。
根据传说,即使普通公认“四余”是肉眼不可见的星曜,即“隐曜”,但特殊的情形下,却仍然认为可同“七曜”这样的可观天体一样能够进行观测。例如“罗睺”、“计都”掩住日、月的光线形成日食和月食,所以在发生食相时就可以测得。古人认为当有妖孽出现时“月孛”也可以凭视觉观见,“其星为彗星之属”,但不同的是光芒四出,不同于一般只有一条慧尾的彗星,《春秋》中就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孛见大辰”、“孛入北斗”。“王者德至于天”时,“紫气”也可看见,形状如同半月,通常出现于阴历月未至月初,“助月为明”,这就是常说的“景星”或“德星”,《汉书·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中就有:“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
“十一曜”,即“七政四余”中的“四余”星曜“罗睺”、“计都”、“月孛”、“紫气”在我国天文上同时提及的话,有说法认为形成以下指代:月球沿白道由黄道南过升交点入北时,称“罗睺”;再由黄道北过降交点入南时,称为“计都”;月球沿白道运行至远地点称为“月孛”;运行至近地点时称为“紫气”。“四余”“隐曜”都和月行轨道相关。《幽城幻剑录》的“天轨仪刻”场景中的“罗睺天轨”、“计都天轨”的说法,就与上述部分相符合。
二十八正曜
中国古代曾列出二十八“主星”,这里的“主星”也称“正曜”,即为“二十八正曜”,具体各“正曜”为: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天府、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杀、破军、禄存、天马、左辅、右弼、文昌、文曲、天魁、天钺、火星、铃星、擎羊、陀罗、天空、地劫。
有一说法称其中“太阳”、“太阴”为“中天主星”,而“天空”、“地劫”即称为“中天助星”。
星官
在介绍中国古天文的“星官”之前,请大家先简单浏览以下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天文成就,可以发现,各文明古国的天文研究中,也不乏跟中国的“星官”相似的星区概念。
古埃及,从出土的星图可以发现,古埃及人认识的星有北极、天狼(古埃及称其为“天狗”)、白羊、天蝎等。古埃及恩的星区系统是将赤道附近的星分为三十六组,每组星数不等,涵盖十天,称为“旬星”。
古巴比伦,在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两河流域”一带,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为“两河之间的土地”),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开始到公元前后,始终使用楔形文字。他们取得的天文学成就中,关于星区的概念就有将黄道带的恒星划分为12个星座,即演变成今天的“黄道十二宫”。
古印度,古印度人划分黄道的方法不同于古巴比伦,而是分成二十七部分,每部分均称“纳沙特拉”,翻译过来就是“月站”的意思,这也称“二十七宿”。据记载“二十七宿”的全名最早出现在《鹧鸪氏梵书》里,第一宿为“昴宿”。另外,在《摩诃婆罗多》里则是以“牛郎星”为第一宿,即现在通称的“天鹰星α星”,中国古称“河鼓二”。后来又换以“白羊座β星”即中国古称“娄宿一”为第一宿。印度“二十七宿”上按等分划分的,但由于客观因素,各宿的起点不一定正好有较亮的星,于是他们就选择该宿范围内最高亮度的一颗星为各个宿命名。印度也有跟中国古天文中“二十八宿”同名的划分星区的方法,即增加了“麦粒”宿,位于“人马座α星”即中国古称“天渊三”和“天鹰座α星”间,名为“阿皮季德”,翻译过来就是“麦粒”。
最后是古代中国,中国的古天文辨别星区的方法可总结成一个“星官”(就相当于星座)体系,最系统的划分方法是将星空中的一千四百六十四颗星分为“二百八十三官”,“二百八十三官”中就含“三垣”、“二十八宿”。
[http://www.artx.cn]
ZT: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三垣
“三垣”,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这里的“垣”指的是星的区域。此“三垣”又可简称为上、中、下“三垣”,“紫微”为“中垣”,“太微”为“上垣”,“天市”为“下垣”。
“紫微垣”,位于“北斗七星”的东北放,包含十五颗星,沿东西方向排列。《鬼眼狂刀》中的五把村正中猿飞佐助所获得的名为“紫微垣”的兵刃,其名就源于“三垣”之一的“紫微垣”。
“太微垣”,位于“北斗”的南方,包含十颗星。《三家注史记》中有注为:“太微宫垣十星”。
“天市垣”,位于“房宿”和“心宿”的东北方,包含二十二颗星。
二十八宿
《不思议游戏》(又名《魔幻游戏》)中所提到的“二十八宿”,正是对中国古天文设定的引用,本文最前面曾经提及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象”在该作中也有提及。另外,《轩辕剑》系列,《幻想三国志》以及众多网络游戏中,引用“四象”命名的不胜枚举,估计一般玩家都能对“四象”耳熟能详了。
对于“四象”,《史记·天官书》中解释为:“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参为白虎……北宫玄武……”,这里,“苍龙”也称“青龙”,“朱鸟”就是“朱雀”。“青龙”涵: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朱雀”涵: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白虎”涵:奎、娄、胃、觜、毕、昴、参七宿;“玄武”涵: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另外,“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舍”,《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二十八舍住十二州”,其是将天文与地理相联系了。“二十八宿”均分布在黄道和赤道带上,日、月的相对运动会划过这二十八个“星官”,其实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这二十八个“星官”就相当于太阳和月亮的“宿舍”一样,另外,似乎有“镇星”——“土星”也要和日、月分一杯羹的状况。
星官
除了上面介绍过的“曜”、“垣”、“宿”之外,我国古天文中仍有一些比较著名的“星”和“星官”,例如“天狼”、“北落师门”、“天狗”、“北极”、“北斗”等等。
“天狼”,大犬座α星,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光色淡蓝。实际上“天狼”有一颗伴星,形成一个目视双星系统,不过伴星比较暗,肉眼无法观测。《史记·天官书》有:“其东有大星曰狼。”这里的“狼”就是指天狼。
“北落师门”,南鱼座α星,是秋季南方星空中唯一的亮星。
“天狗”,有星七颗,位于罗盘座。《晋书·志第一·天文上》中有“狼一星……北七星曰天狗”。其实“天狗”并不是非常有名,但为什么这里要把它和“天狼”、“北落师门”相提并论呢?前面曾经提及《鬼眼狂刀》中的“紫微垣”,而该作中其它几把真村正中就包括“天狼”、“北落师门”及“天狗光”,其估计也源于中国的天文称谓。
“北极”,又名“勾陈一”,小熊座α星。因为它距离北天极只差一度左右,且为较亮星,所以称其为“北极”。《尔雅·释天》中有:“北极谓之北辰”,所以“北极”又称为“北辰”。“北极”其实也是双星。
“北斗”函“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η星。其实确切的说应该是“北斗”八星,因为“开阳”星也是双星,但由于“北斗”自古称七星,所以今天仍然沿用原来的叫法而已。《诗经·小雅·古风之什·大东》中有:“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这里的“斗”就是指“北斗”七星。
另外,还有一些亮星、星官。如“南极老人”、“轩辕十四”等;看看下面这几个:“天河”、“天江”、“天船”、“天津”,刚好水、船、渡都全了;再有就是以“亲属关系”命名的,如“丈人”、“子”、“孙”;以动物命名的,如“狗”、“鹤”:还有官衔、身份、器物等等等等,总之,中国古天文的星官系统除了严谨外,用“华丽”“博大精深”等词来形容也毫不觉得夸张。对其了解越多,就越发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介绍天文宇宙星象的:
http://guoxue.dahe.cn/HuangDi/yuanyin/Index.html
星座展览馆:
http://www.kepu.gov.cn/zlg/yuzhou/
中国古代星座二十八宿简介
http://bbs.ynet.com/viewthread.php?tid=233606
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
群星聚华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发长长期雄居世界首位,很多成就今天仍倍受瞩目.其中,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及成果,可以说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浓墨重的一笔,其体系严谨、细致,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很多古天文学中的称谓依然令人神往,由于其可能略显文言化,所以大多数可说是蒙有神秘的面纱,这份”神秘”,常常会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于是,一些游戏、动漫就借助人们这样的心理,在谜题、器物、情节等方面引用中国古天文学的一些词汇,营造出良好的气氛,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现在就在这里,对其中一些比较集中的词汇进行简单的解释,希望能对大家的进一步了解有些微薄之助。
很多游戏中曾有过类似于召唤术的魔法设定,其中,对于“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的召唤技颇多,例如《风色幻想》还有的中多网游。其实“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灵兽合称为“四象”、“四灵”或“四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区划分使用的是“星官”系统,这里的“星官”类似于西方的“星座”。中国古代“星官”系统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官,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史记·天官书》中,其中“二十八宿”又分为四大星区,分别用动物命名,即是上面所说的“四象”了。可以说,“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就是四个大规模的“星座”。
说到“三垣二十八宿”及中国古天文学的一些关键词,“曜”、“垣”、“宿”是一定不可遗漏的,就让我们来粗略了解一下它们的含义:

“曜”,本义为日光,后称日、月、星为“曜”,可理解为明亮的天体。“曜”这个字在很多动漫、游戏中曾有涉及,其中《幽城幻剑录》的“天轨仪刻”场景中就有如下解释:
“日曜”也者,又名“太阳”,乃“罗睺”对星,掌明界诸光阳气,为七曜之首。
“月曜”也者,又名“太阴”,乃“计都”对星,掌明界诸幽阴气,为日曜伴宿。
“水曜”也者,又名“辰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诸水凛冽之气。
“金曜”也者,又名“太白”,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刚厉破杀之气。
“火曜”也者,又名“荧惑”,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奋烈灼炎之气。
“木曜”也者,又名“岁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茁长孕育之气。
“土曜”也者,又名“镇星”,黄道五曜之一,掌明界沉定凝敛之气。
关于“曜”一字,中国自古以来就曾有“五曜”、“七曜”、“九曜”、“十曜”、“十一曜”、“二十八正曜”等之称,下面对其一一作简略说明。
五曜
提到“五曜”,就要谈到“五纬”。“五纬”亦称“五星”,即太阳系里的水、金、火、木、土(此处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下同)五大行星的合称。中国“五星”的称法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四、五百年,这五大行星古称分别为“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后来这些渐渐成为古人对这些行星的最常用的名称。下面分别介绍一下相应的名称来历:
水星,古名“辰星”。是太阳系里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地球上观测“水星”时,它一般都出现在太阳的两侧,距太阳的距离总保持在三十度内。这里的“度”,为中国古代的单位,三十度左右约为一“辰”,《新唐书·志第二十一·天文一》中就曾有“十二辰”的说法,所以由运动距离来定“水星”名为“辰星”。“水星”用肉眼是比较难观测到的,因为“水星”的公转轨道半径最小,是地内行星,一般都是随太阳在天空中划过,太阳的强光盖过了“水星”,每年只有很少的几天的条件,才可成功用肉眼观测到“水星”。
金星,古名“太白”。缘于其反射光为明亮的白色,是行星中最亮的一颗。其银白色的亮光最亮时比淡蓝色的“天狼星”还要耀眼。《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中有;“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里所说的“启明”和“长庚”似乎为两颗不同的星,其实两者实际上都是“金星”,当其先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所谓的“启明”,而后太阳而出地平线时,就是“长庚”了。“金星”有厚重的大气层,“金表”(如果可以这样叫的话)温度很高,甚至可以融化一些低熔点的金属。
ZT: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
火星,古名“荧惑”。由于“火星”表面的土壤及岩石都为红色,所以其反射光为淡淡的火红色,类似于荧光;另外,“火星”是第一颗地外行星,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其在地球上自视的运动方向会产生变化,令人迷惑,《后汉书·志第十一·天文中》就有“荧惑逆行”的记载,所以古人称其为“荧惑”。“火星”是“类地行星”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最近,“火星”曾达到距离地球相当近的距离,给对其的观测提供了良机。
木星,古名“岁星”。因其在黄道带里每年经过一个“星次”(即岁行一“次”)而得名。我国古代天文观测认为“木星”的运行周期是十二年,如果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次”,那么“木星”每年经过一个“次”,即上面所谓的“岁行一‘次’”。这里的“十二次”分别为: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我国汉代以后发展形成的“干支纪年法”,其实就源于之前的“岁星纪年法”。“木星”为目前已知的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其“木星大红斑”曾经是天文界一项著名的谜题。
土星,古名“镇星”。“土星”古人测其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平均每年行经“二十八宿”之一,好象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即称“岁镇一宿”,所以称“土星”为“镇星”。另外,也称“土星”为“填星”,其中“填”同“镇”,应为通假字。“土星”最初令人惊异的,就是它的“环”,从地球上观测,似乎长了两个“耳朵”一样。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所以将“五行”分别与着五颗星相配,即为沿用至今的水、金、火、木、土的名字。因为这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均衡向划过,类似于纬线,所以古合称“五纬”。“五纬”、“五星”也就称作“五曜”。
七曜
“七曜”,古代也称“七政”。是我国古代对“太阳”、“太阴”、“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即日、月、水、金、火、木、土七大天体的合称。同时,由于上面曾经说到的原因,“七政”又称“七纬”。其实,古人根据观测认为同时在天空中运动且不同于其它恒星,于是将太阳、月亮同五大行星相提并论,称“七曜”、“七政”、“七纬”,是古人错把太阳、月亮也当成了行星;从今天的天文体系来看,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恒星天体,众行星围绕其作公转运动,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与其它行星的卫星的地位相同,可以这么说,太阳的等级高于水、金、火、木、土五星,而月亮则低于这五行星。
“七曜”,在古代所使用此合称,也比较广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大猎赋并序》中就有写道:“文章森乎七曜兮,制作参乎两仪,括众妙而为师。”《晋书·卷十一·志第一》中为:“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簿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在国外,“七曜”也是相当出名的,很多地域以“七曜”代表一个星期的七日。月神主管星期一,所以星期一称“月曜日”;火神主管星期二,即称“火曜日”;水神主管星期三,即称“水曜日”;木神主管星期四,即称“木曜日”;金神主管星期五,即称“金曜日”;土神主管星期六,即称“土曜日”;太阳神主管星期日,即称“日曜日”。“七曜日”分别代表一周七天的叫法最早出现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古巴比伦出现了一个星期分为七天的制度,四星期合为一个月。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七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火、水、金、木、土七个神。七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所以,西方每星期是以星期日开始计算的,同中国以星期一开始的习惯不同。“七曜日”的称法目前在日本被普遍的使用着,相信很多玩过日本游戏,看过日本动漫的人都有所发现吧。
九曜
很多人最早接触“九曜”这个词,可能是CLAMP的《圣传》中的占星师“九曜”,这里是当人名来使用的。而在我国古天文学上,所指的“九曜”,即在“七曜”之外,再引入“罗睺”、“计都”两“隐曜”,是为“九曜”。
[http://www.artx.cn]
ZT: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罗睺”及“计都”均为梵语的音译,传说“罗睺”本为统领众魔的龙,曾与天神们联合对抗恶魔,但在高奏凯歌之际,他却趁大家不备,偷喝了圣液,不料其罪行被太阳和月亮看见,就向众神告发,于是天神赶去奋力将“罗睺”的头切下,然而此时圣液已在“罗睺”的体内发生作用,令其得以如同星体般永恒不灭,自此“罗睺”的头以及他的身体——“计都”,即成为日、月两曜永不妥协的敌人,只要环境许可,他们即试图吞噬太阳和月亮,造成日、月食的现象,而计都的尾巴有时亦会以彗星的行貌出现在世人之前。
另一个传说为:“罗睺”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相传为“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达刹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他又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护神;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为蛇尾,好为非作歹。“天神”与“阿修罗”搅乳海之时,“罗睺”乔装改扮,混在天神队伍里偷喝甘露,结果被“日神”和“月神”发现,向“毗湿奴”打了小报告,“毗湿奴”当即用神盘砍下了“罗睺”的头和手臂。但因为“罗睺”已经喝了甘露,所以他的头长生不死,为了报仇,就经常吞噬太阳和月亮,从而引起日食和月食,此为日、月食的由来。“罗睺”星为一黑暗星,死掉的身体则化为“计都”星,皆为不祥之星。这就是古印度的概念:在夜空中突然出现威胁着每个人的星称为“计都”;抢夺太阳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食的星称为“罗睺”。《幽城幻剑录》里的“罗睺神”的设定与传说极为相似。另外,《幽城幻剑录》的“天轨仪刻”中所写:“日曜”也者,又名“太阳”,乃“罗睺”对星……“月曜”也者,又名“太阴”,乃“计都”对星……即可能由上述传说所来。
西天竺的《七曜攘灾决》,是在公元九百年左右被翻译传入中国的,此书中具体介绍了“罗睺”、“计都”两隐曜为:“罗睺,遏罗师者,一名黄幡,一名蚀神头,一名复,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计都,遏逻师,一名豹尾,一名蚀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
在中国,“罗睺”之名普遍认为最早出现于公元七百一十八年所译的《九执历》中,所谓“九执”即是指“九曜”。“罗睺”、“计都”在唐末、以至五代时已渐为我国天文学家所重视。
那“罗睺”、“计都”为何称为“隐曜”?具体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又指代为何呢?
所谓“隐曜”,就是指人的视觉中无法看到的星曜,同行星及恒星的目视可见不同,实质上,“隐曜”是古天文学上的轨道术语,“在天只有气而无形”就是描述“隐曜”相当准确的说法。中国古代天文中的“隐曜”,大多数与日、月所被观测的运动有关,要提到“罗睺”、“计都”在天文学上的指代,就要先简单谈谈天文学上所说的“黄道”与“白道”。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相对的,从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就会在天球上进行移动。移动的轨迹就称为“黄道”,《宋书·志第十三·天文一》中有:“黄道,日之所行也。”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和“白道”相交于两点,分别称为“月北交”和“月南交”。普通来讲,在中国“罗睺”和“计都”知道的是“黄道”和“白道”的交点。
此外,另有一以“罗睺”为白道升交点。“计都”为月球远地点的说法,此说法曾传入日本,现今日本尚存有两幅早期以“九曜”位置占算星命的天宫图,我猜测《圣传》取材可能曾以此为参考。另外《通灵王》中描写标志着“通灵王大战”开始的五百年重临地球一次的破灭之星“罗睺”以及“计都”其原形,也可能源于此处。
十曜
这里提及“十曜”破有些外传的性质,因为“十曜”一般是相对少见的,不过,既然《幽城幻剑录》中曾有“时轮宫”和“时轮尊者”的出现,那么,在这里简单的写一写“十曜”还是有必要的。“时轮历”中在“七曜”之外,还有两个假想的天体,即“罗睺”、“劫火”(“罗睺尾”,此处未得详细考证,不过笔者猜测为“计都”),再加“长尾彗星”,合称为“十曜”。
[http://www.artx.cn]
ZT: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十一曜
在“罗睺”、“计都”之上复加“月孛”、“紫气”两“隐曜”,合称“四余”,再与“七政”一起,称“七政四余”。“七政”及“四余”中的“罗睺”、“计都”之外,“月孛”及“紫气”两曜,传入我国的时间相对晚一些。明代天文学家邢云路指出,“四余”应出自于《都赖聿斯经》,此书中所提及“十一星”就是指“七政”、“四余”,又合称为“十一曜”。
根据传说,即使普通公认“四余”是肉眼不可见的星曜,即“隐曜”,但特殊的情形下,却仍然认为可同“七曜”这样的可观天体一样能够进行观测。例如“罗睺”、“计都”掩住日、月的光线形成日食和月食,所以在发生食相时就可以测得。古人认为当有妖孽出现时“月孛”也可以凭视觉观见,“其星为彗星之属”,但不同的是光芒四出,不同于一般只有一条慧尾的彗星,《春秋》中就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孛见大辰”、“孛入北斗”。“王者德至于天”时,“紫气”也可看见,形状如同半月,通常出现于阴历月未至月初,“助月为明”,这就是常说的“景星”或“德星”,《汉书·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中就有:“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
“十一曜”,即“七政四余”中的“四余”星曜“罗睺”、“计都”、“月孛”、“紫气”在我国天文上同时提及的话,有说法认为形成以下指代:月球沿白道由黄道南过升交点入北时,称“罗睺”;再由黄道北过降交点入南时,称为“计都”;月球沿白道运行至远地点称为“月孛”;运行至近地点时称为“紫气”。“四余”“隐曜”都和月行轨道相关。《幽城幻剑录》的“天轨仪刻”场景中的“罗睺天轨”、“计都天轨”的说法,就与上述部分相符合。
二十八正曜
中国古代曾列出二十八“主星”,这里的“主星”也称“正曜”,即为“二十八正曜”,具体各“正曜”为: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天府、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杀、破军、禄存、天马、左辅、右弼、文昌、文曲、天魁、天钺、火星、铃星、擎羊、陀罗、天空、地劫。
有一说法称其中“太阳”、“太阴”为“中天主星”,而“天空”、“地劫”即称为“中天助星”。
星官
在介绍中国古天文的“星官”之前,请大家先简单浏览以下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天文成就,可以发现,各文明古国的天文研究中,也不乏跟中国的“星官”相似的星区概念。
古埃及,从出土的星图可以发现,古埃及人认识的星有北极、天狼(古埃及称其为“天狗”)、白羊、天蝎等。古埃及恩的星区系统是将赤道附近的星分为三十六组,每组星数不等,涵盖十天,称为“旬星”。
古巴比伦,在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两河流域”一带,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为“两河之间的土地”),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开始到公元前后,始终使用楔形文字。他们取得的天文学成就中,关于星区的概念就有将黄道带的恒星划分为12个星座,即演变成今天的“黄道十二宫”。
古印度,古印度人划分黄道的方法不同于古巴比伦,而是分成二十七部分,每部分均称“纳沙特拉”,翻译过来就是“月站”的意思,这也称“二十七宿”。据记载“二十七宿”的全名最早出现在《鹧鸪氏梵书》里,第一宿为“昴宿”。另外,在《摩诃婆罗多》里则是以“牛郎星”为第一宿,即现在通称的“天鹰星α星”,中国古称“河鼓二”。后来又换以“白羊座β星”即中国古称“娄宿一”为第一宿。印度“二十七宿”上按等分划分的,但由于客观因素,各宿的起点不一定正好有较亮的星,于是他们就选择该宿范围内最高亮度的一颗星为各个宿命名。印度也有跟中国古天文中“二十八宿”同名的划分星区的方法,即增加了“麦粒”宿,位于“人马座α星”即中国古称“天渊三”和“天鹰座α星”间,名为“阿皮季德”,翻译过来就是“麦粒”。
最后是古代中国,中国的古天文辨别星区的方法可总结成一个“星官”(就相当于星座)体系,最系统的划分方法是将星空中的一千四百六十四颗星分为“二百八十三官”,“二百八十三官”中就含“三垣”、“二十八宿”。
[http://www.artx.cn]
ZT:中国古代星官介绍
三垣
“三垣”,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这里的“垣”指的是星的区域。此“三垣”又可简称为上、中、下“三垣”,“紫微”为“中垣”,“太微”为“上垣”,“天市”为“下垣”。
“紫微垣”,位于“北斗七星”的东北放,包含十五颗星,沿东西方向排列。《鬼眼狂刀》中的五把村正中猿飞佐助所获得的名为“紫微垣”的兵刃,其名就源于“三垣”之一的“紫微垣”。
“太微垣”,位于“北斗”的南方,包含十颗星。《三家注史记》中有注为:“太微宫垣十星”。
“天市垣”,位于“房宿”和“心宿”的东北方,包含二十二颗星。
二十八宿
《不思议游戏》(又名《魔幻游戏》)中所提到的“二十八宿”,正是对中国古天文设定的引用,本文最前面曾经提及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象”在该作中也有提及。另外,《轩辕剑》系列,《幻想三国志》以及众多网络游戏中,引用“四象”命名的不胜枚举,估计一般玩家都能对“四象”耳熟能详了。
对于“四象”,《史记·天官书》中解释为:“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参为白虎……北宫玄武……”,这里,“苍龙”也称“青龙”,“朱鸟”就是“朱雀”。“青龙”涵: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朱雀”涵: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白虎”涵:奎、娄、胃、觜、毕、昴、参七宿;“玄武”涵: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另外,“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舍”,《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二十八舍住十二州”,其是将天文与地理相联系了。“二十八宿”均分布在黄道和赤道带上,日、月的相对运动会划过这二十八个“星官”,其实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这二十八个“星官”就相当于太阳和月亮的“宿舍”一样,另外,似乎有“镇星”——“土星”也要和日、月分一杯羹的状况。
星官
除了上面介绍过的“曜”、“垣”、“宿”之外,我国古天文中仍有一些比较著名的“星”和“星官”,例如“天狼”、“北落师门”、“天狗”、“北极”、“北斗”等等。
“天狼”,大犬座α星,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光色淡蓝。实际上“天狼”有一颗伴星,形成一个目视双星系统,不过伴星比较暗,肉眼无法观测。《史记·天官书》有:“其东有大星曰狼。”这里的“狼”就是指天狼。
“北落师门”,南鱼座α星,是秋季南方星空中唯一的亮星。
“天狗”,有星七颗,位于罗盘座。《晋书·志第一·天文上》中有“狼一星……北七星曰天狗”。其实“天狗”并不是非常有名,但为什么这里要把它和“天狼”、“北落师门”相提并论呢?前面曾经提及《鬼眼狂刀》中的“紫微垣”,而该作中其它几把真村正中就包括“天狼”、“北落师门”及“天狗光”,其估计也源于中国的天文称谓。
“北极”,又名“勾陈一”,小熊座α星。因为它距离北天极只差一度左右,且为较亮星,所以称其为“北极”。《尔雅·释天》中有:“北极谓之北辰”,所以“北极”又称为“北辰”。“北极”其实也是双星。
“北斗”函“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η星。其实确切的说应该是“北斗”八星,因为“开阳”星也是双星,但由于“北斗”自古称七星,所以今天仍然沿用原来的叫法而已。《诗经·小雅·古风之什·大东》中有:“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这里的“斗”就是指“北斗”七星。
另外,还有一些亮星、星官。如“南极老人”、“轩辕十四”等;看看下面这几个:“天河”、“天江”、“天船”、“天津”,刚好水、船、渡都全了;再有就是以“亲属关系”命名的,如“丈人”、“子”、“孙”;以动物命名的,如“狗”、“鹤”:还有官衔、身份、器物等等等等,总之,中国古天文的星官系统除了严谨外,用“华丽”“博大精深”等词来形容也毫不觉得夸张。对其了解越多,就越发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
ps:天狼星是西北方,不是有句杜甫的诗吗,西北望射天狼。 另外的五星方向不一致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