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观研究重点有哪些问题,婚恋观的问题及分析
意外!大学生未来结婚意愿高于预期,大学生的婚恋观是什么呢?
大学生觉得结婚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人,一旦和对方结婚以后,就需要为自己的婚姻负责。现在大学生的思想都比较开放,他们只有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才会选择去结婚,但是一旦结婚了,这样的婚姻也特别的牢固。1绪论
1.1研究背景
国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让越来越多人有条件到国外学习、交流,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提供了青少年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就听到不同的声音与观点,社会文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人们的认知不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价值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婚恋观的变化更是突出,在新闻报道中离婚率不断攀升、“婚外情” 、“第三者” 、“一夜情”、“闪婚闪离”等字眼充斥眼球,凡此种种现象无不代表了婚恋问题依然成为了如今社会的一大痛点问题。
婚恋作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代表着男女两性之间达成了一种特有的社会关系,从心理层面,两性间形成了真挚、美好的感情联系;从客观现实层面,他们间达成了受法律保护的契约关系。婚恋观实际上是个人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直接体现,代表着个人对于男女两性问题、恋爱问题及婚姻问题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说,婚恋观由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三部分共同组成;另外一方面,从社会宏观层面分析,婚恋观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心理,反应了某种价值取向,个人的婚恋观将会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身体与心理最为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在逐渐由未成熟慢慢走向成熟过程中,容易被各种外界或内心的因素影响,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给予更好的引导,将有可能酿出种种悲剧。实际上,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校园意外事件中已经排在第五名,而感情因素成为了他们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强关于大学生群体婚恋观的调查,分析总结他们婚恋观的特点,才能有利于社会给予更多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完善的婚恋观,推进校园建设,促进人们生活和谐发展,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婚恋观的研究基本19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
关于恋爱,国外Zusman等人经过调查,发现建立恋爱关系在大学生群体十分常见,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拥有恋爱对象,有接近70%的人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必要条件。
关于婚姻,Paige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份年轻人认为婚姻是人生的责任,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婚姻的态度较为积极。
关于性行为,Salts等人调查得出1/3的年轻人赞同婚前性行为,其中,女生对此展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另外,一项Rubinson发起的大型调查,纳入从1972-1987的15年间,对8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58%的女性、33%的男性都进行过婚前性行为。
美国社会学家金西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在恋爱及性关系更保守。
我国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要求个人生活公开化,如谈恋爱、结婚都需要进行汇报,从1978年恢复高考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都成为了人们不愿意涉及的话题,而学校往往也将这一类事情作为违规行为看待。后我国于2005年出台了新版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不再禁止大学生结婚。在这之后,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逐渐丰富。
杨南丽等人对云南高校大学生记性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1329名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谈过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
罗晴在调查郑州大学学生的婚恋观发现,81%的大学生认为应当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黄希庭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发现,80%的男生75%的女生认为恋爱就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
单艺斌认为,大学生恋爱现象有普遍化、低龄化、从众化的特点。
唐莉分析得到,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恋爱动机盲目、恋爱婚姻隔断、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关系失调等问题。
1.3研究意义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加上大多数人认知还存在片面性,本文试图真实了解他们对于婚恋的观念,并简单分析婚恋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成因,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婚恋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婚恋”做出了解释,即“婚姻与爱情”。
对于爱情,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指出:爱情是基于拥有一定社会基础的两性在共同生活理想的趋势下,形成相互爱慕、渴望成为对方伴侣的一种强烈感情,是人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以及社会属性的统一。
对于婚姻,从法律上来看是指男女结为夫妻,收到法律保护的一种关系;从哲学上来看,黑格尔认为婚姻是男女结合的共同体,婚姻保持了社会基层单位间的一种联系与稳定。
2.1.2婚恋观
婚恋观实际上是个人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直接体现,代表着个人对于男女两性问题、恋爱问题及婚姻问题的基本观点。从内容来看,婚恋观由恋爱观、婚姻观、性观念三部分共同组成:
2.2理论基础
2.2.1关于“爱情与婚姻关系”的理论基础
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关系,社会上目前流行的观点有:“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爱情的枷锁”等,从以上说法不难看出,人们内心将爱情与婚姻分隔开来。美国学者诺克斯研究发现,爱情是维持长期良好的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当爱情不存在时,婚姻都会以离婚作为结局。正确对待爱情与婚姻的关系,能够更促进婚后双方的幸福生活。
2.2.2关于“什么是正确的婚恋观”的理论基础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正确的婚恋观需要囊括以下:
(1)选择伴侣需要确保双方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是指双方的爱好、理想、价值观相同。在婚恋关系上,志同道合主要是指双方的社会关系与生活理想基本一致,并且相互爱慕、相互理解。
(2)对待恋爱认真、谨慎
恋爱不是随便的,否则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
首先,只有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做出选择确认恋爱关系,才能拥有幸福的爱情,否则容易出现恋爱游戏的观念,甚至出现三角恋,最终对三方都造成影响和伤害。
其次,在恋爱过程中,在表达爱的方式的时候有需要认真、谨慎,否则容易出现过火的问题。
第三,对待失恋也要认真、谨慎。双方应当和平交流,按照意愿解除恋爱关系,失恋后不可失去基本理性。
2.2.3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理论基础
恋爱、婚姻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有很大关联。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恋爱问题、与异性产生交往疑惑问题的人非常多,甚至有人以为失恋问题出现倾向,这都是不能正确看待恋爱关系的表现;另外,由于性发育的特点,大学生的性欲望与意识都非常强烈,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等问题都是由此产生的。
2.3文献述评
3研究设计
3.1总体设计
可以看到,目前针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基本概念、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成果。但大多数研究多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定性的调查分析,多为观点论述,而缺乏全面的、实证的、深层的、系统的研究;另外,许多学者都是通过社会学与教育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分析,很少对他们婚恋观形成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进行调查,并纳入个体的差异,包括教育背景、性格特点、性格特质等因素,真正对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及影响因素作出全面的探讨。
3.2研究内容
恋爱观方面:
(1)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
(2)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择偶因素、恋爱途径、恋爱态度、失恋态度、恋爱亲昵程度。
(3)分析大学生恋爱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婚姻观方面;
(1)了解大学生的结婚动机、家庭模式选择、事业与家庭关系、对离婚的看法以及在校结婚情况
(2)分析大学生婚姻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性观念方面:
(1)了解大学生性行为情况
(2)分析大学生性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5结果与分析
5.1被试者总体情况
表5-1被试者基本特征(n=368)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总计
男
36
43
50
48
167
女
36
46
52
47
181
总计
72
89
102
85
348
为使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与可参考价值,本研究考量了性别、年级的均衡性。被试者构成比例保持均衡。
5.2大学生的恋爱观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调查大学生的恋爱观主要从以下7个纬度进行,分别是:恋爱现状、恋爱动机、择偶因素、恋爱途径、恋爱态度、失恋态度、恋爱亲昵程度。
5.2.1恋爱现状
根据表5-2所示,本次调查群体当中,有42.5%的学生在处于恋爱过程中,19.8%的学生曾有过恋爱经历;从年级情况来看,大一学生中有33%正处于恋爱过程中,26.4的学生曾有过恋爱经历,而正在恋爱的人数比例随着年纪上升也升高到大四时已经有超过一半,即50.6%的学生处于恋爱过程之中。
5.2.2恋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恋爱动机:即驱动恋爱行为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人为什么要恋爱,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出人的婚恋价值取向,而实际中往往恋爱动机可能出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问卷列出8中恋爱动机选项提供被试者进行选择。
根据表5-3可以看出,学生群体中选择“寻找人生伴侣”的占比最大,有83.95的被试者选择此项,其次分别为“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51.7%)”、“证明自己价值与魅力(51.4%)”与“同学与社会的影响(47.7%)”。另外,男生中选择恋爱动机最大的为“寻找人生伴侣”,其次是“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51.7%)”、“证明自己价值与魅力(51.4%)”,和整体情况一致;女生则略有差别,排在前三的恋爱动机为“寻找人生伴侣”、“同学与社会的影响”、“同学与社会的影响(47.7%)”。进行对比发现,有55.2%的女生都选择了“同学与社会的影响”一项,而男生中只有39.5%选择此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生跟容易收到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恋爱动机的盲目性可能更大。值得注意的是,男生中有39.5%选择了“生理与性需求”这一项,相比之下女生中只有8.8选择此项。从此项调查结果中能够反映,性别是影响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因素之一。
5.2.3择偶因素及影响因素
问卷设计是考虑到大学生选择对象时可能会考虑多种因素,因此列出6中因素供其选择,每一位被试者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其中3项。
表5-5选择恋爱对象考虑的因素调查表
根据表5-3调查结果显示,对整体受调查学生而言,关于择偶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气质性格(83%)”、“发展潜力(72.7%)”与“相貌身材(60.6%)”。对于男生而言,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他们主要考虑因素的排名为“气质性格”、“相貌身材”、“发展潜力”,而女生考虑因素排名为“发展潜力”、“气质性格”、“相貌身材”。结果分析得到,男女的择偶因素存在差异,男性跟住中相貌身材,有76%的男生选择此项,而只有46.4%的女生选择此项,也就是说,男性较之女性,对恋爱对象的相貌身材更加在意,而女生则更多考虑对方的发展潜力。
在调查择偶因素,认为学历可能也是一个潜在的印象因素,因此问卷对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学历的要求也进行了调查。根据表5-4结果显示,48.3的学生表示恋爱双方的学历没有限制要求,而29.95%的学生则认为恋爱双方应当一直;19.3的学生认为男方学历应当高于女方,只有2.6%的学生认为男方学历需要低于女方,在选择这一项的学生国内观众,男生占比10.2%。
5.2.4大学生的恋爱途径及影响因素
根据表5-6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己找”的学生占比为83.3%,选择“让朋友、同学介绍”的学生占比7.8%,选择“通过互联网”的学生占比6%,选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学生占比2.9%。从男女占比来看,选择“自己找”的男、女生分别占比79%、87.3%,选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男、女生占比分别为4.2%与1.7%。
采取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选择恋爱途径这一项时,男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城市与农村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年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二学生中选择“通过互联网”占比达到12.4%,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年纪;而大二选择年级中,选择“自己找”的占比达到71.9%,显著低于大一、大三、大四年级。总体上显示,大学生在恋爱途径选择上拥有撬墙的自主性,可能是因为他们接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崇尚自由恋爱的观念。
另外,通过卡方检验发现,对于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而言,其选择恋爱的途径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那些精神质量表得分较高的人群,更多选择“通过互联网(19.7%)”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9.1%),分析认为可能是这一类人群内心孤独,对他人并不惯性,因此倾向于通过间接的途径恋爱。
5.2.5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
问卷通过调查学生对于学业/工作与恋爱哪个为重的观点来调查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
根据表5-7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学业重要的学生占比52.9%,选择同等重要的学生占比42%,只有5.2%的学生认为恋爱重要。通过卡方检验,关于恋爱与学业关系选项,在男女生、不同年级之间都显示了显著差异。其中认为学业重要的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大二学生对恋爱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大一年级。
根据表5-8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要这份工作,但尽量维持爱情“的学生占比84.8%,选择“要这份工作,直接放弃爱情”的学生占比6.6%,选择“不要工作,维护爱情”学生占比为8.6%。
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男女之间、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恋爱与工作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5.2.7大学生对于失恋的态度
对于恋爱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个体在失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情绪状态与行为,尤其对于一些心理比较敏感、内心脆弱的人,有时候失恋的打击可能仅仅次于死亡,也有新闻报道因为失恋问题导致轻生的惨剧发生。因此问卷着重对此进行调查。
根据表5-9调查结果显示,58.6的人选择了“选择接受,不能让失恋妨碍生活和学习”,只有极个别人选择“不能接受,纠缠不休甚至报复”,结果反映当下学生对于失恋的态度整体理性、健康。卡方检验表明,男女生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对此项问题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
另外,卡方检验表明,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所采取的失恋的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选择“不能接受,纠缠不休甚至报复”的概率与精神质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同样与这一类人群内心孤独存在一定关系。
5.3大学生婚姻观及其影响因素
问卷从结婚动机、结婚对象标准、婚后生活、离婚看法这几个纬度调查大学生的婚姻观及影响因素。
5.3.1结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群体中选择“因为真心相爱”和“组建家庭”的占比最大,分别为92%和91.7%的被试者选择此项,其次分别为“繁衍后代”、“为了经济目的”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观念认为婚恋的结合是真心相爱产生的结果。另外,选择“为了经济目的”和“为了性的需求”中男生有36.5%,足足是女生的三倍多。
5.3.2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标准
问卷中列举14种选择结婚对象标准,被试者从其中选择3项。
表5-11 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标准的调查结果表
根据表5-11的调查结果,大学生选择结婚对象,最在意人品(79%)、能力(64.7%)和爱情(40.2%)。其中男生选择结婚对象,主要看中人品(77.2%)、能力(54.5%)和爱情(41.1%);女生选择结婚对象,主要看中人品(80.7%)、能力(74.0%)和爱情(41.1%),男女均注重对方人品与能力,但是在“外貌”这一选项上,男生选择比例远远高于女生。另外,大部份大学生对于贞洁、家庭背景比较淡化。
5.3.3如何看待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结果显示,“婚姻使爱情得到了升华”、“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在男女生之间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的比例最高,达到27.5%,而“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的比例仅为38.1%,“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比例仅为4.9 %,这一结果表明,女生对“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的选择比男生更加积极。结果显示,大二学生中有10.1%的人选择“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之下,22.2%的学生更倾向于“婚姻会使爱情趋于平淡”,这一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大学生的婚恋观就是只要有爱情就可以结婚,物质方面并不是一切。
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正确
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正确
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正确,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期待和伴侣拥有一段长久又浪漫的爱情,并且可以一直维持下去,但是不同的人的婚姻观都是不一样的。下文分享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正确。
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正确1
一、婚姻中的三观是哪三观
1、首先,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婚姻,都需要双方能够做到这三点:欣赏彼此的优点、对彼此能够坦诚、愿意包容彼此的错误行为。只有你们做到了这三点,你的婚姻道路才能够风平浪静,你们的生活才能够和谐有爱。
2、然后,婚姻观中的三观是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不管是你的生活还是你的婚姻,新人都必须要正确的意识到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无论结果如何,只要你能够鼓起勇气面对眼前的一切阻碍,你的生活都会变得意义非凡的。
3、最后,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一见钟情的案例。其实所谓的一见钟情不是指一见面就结婚,而是指两个人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后,对彼此的那颗真心依然是势不可挡的,这才是婚姻中最让人羡慕的。
二、什么是正确的婚姻观
上面就是我对婚姻观是哪三观的分析,希望能够给年轻人们一些帮助。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婚姻观?大家请看下面的.介绍:
1、婚姻是一种乐趣
如果在你们的潜意识中,你能够体会到婚姻就是一种乐趣的生活,那么你们夫妻之间的爱情道路就会变得更加有趣的。其实在你们家的平常生活中,只要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对方,或者给他一些关怀,我相信夫妻之间的矛盾就会化解成体谅。所以大家应该要以乐趣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哦!
2、互相理解,学会说抱歉
很多夫妻在一起相处久了,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都是无动于衷的。其实,但你发现自己那暴脾气上涨的时候,你的爱人虽然看到的是你最坏的一面,但只要你能够真诚的道歉,那么你的行为就会化险为夷,同时你的爱人也能够看到你出类拔萃的一面。
3、别把忠诚当作理所当然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对夫妻愿意看到自己婚姻颓废的局面。当自己不小心做出了伤害对方的事情时,你最好的做法就是向对方坦诚。但是,在婚姻观念中,谁都会犯一些错误,如果犯错的那一方能够向你坦诚,那么你最正确的处理方式就是选择原谅。
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正确2
1、先对婚姻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不能总是拿婚姻与恋爱比较,婚姻本就是平淡的,它会被光芒四射的恋爱比得黯淡无光,同时婚姻也是人世间最现实的生活,所以结婚这件人生大事,也意味着我们选择了另一种生活的方式。
恋爱的内容是甜蜜,全是人生中浪漫部分的参与,而婚姻的内容是生活,全是人生中现实部分的参与。
生活的内容是什么?柴米油盐、养老育小、家庭事务、人情往来等等。凡是以爱情的方式过婚姻生活,没有不失败的,爱情只能是偶尔一次的点心,激情和浪漫不是它的常态,平凡和苦难才是。
如果你对婚姻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婚姻观。
2、婚姻是两个人合伙的事业。
哪怕你不爱你的合伙人,但事业不能扔掉,不然受益人是你,蒙受利益损失的还是你。所以必须同心努力经营,遇到任何危机、困难、损失也得两人共同去承担,要明白你们是利益共同体。
罗曼·罗兰说:“在婚姻中,每个人都要付出,同时也要收回点什么:这是供求规律。”
你想得到什么,就得先付出什么,所以婚姻也是利益关系,要均衡好彼此的利益,你付出了,也要收回点什么,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的伴侣,他付出了,也得收回点什么。
不能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伴侣的利益,不然他就没有动力和积极性了。
3、婚姻是两个人组建的小家。
是两个人都从各自的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又重新组建了一个属于两个人的小家,从此要把小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果双方父母总是越界你们的生活,要马上站出来拒绝,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独立性。
孩子,婆媳从来都不是婚姻家庭中的重点关系,如果婆婆要闹,闹得你没法生活,就一定要分割,这个是原则。
只有夫妻关系,才是婚姻家庭中的重点关系,以及遇到什么事情,应该是去和自己的伴侣商量。
父母和兄弟姐妹,是你最亲的人,配偶才是你最近的人,这一点要拎得清。自己的小家经营不好,对父母来说难免是负担。
4、夫妻在一起只能求同存异。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你希望两个人绝对合适、完美契合,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你也永远找不到这样的人。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观点;你有你的情感,我有我的个性,而且大家的认知也不同。
不合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尊重与接纳,总是以极强的控制欲试图去改变对方,这是侵犯。
恋爱的时候,两个人都带着面具,结婚以后的缺点又暴露无遗,所以在后来,也需要两个人互相欣赏,去放大对方的优点部分,眼睛不能老是盯着对方的缺点,最后不要有任何苛刻的要求。
美国作家彼得森说:
“婚姻的艺术在于:不要期望丈夫是带着光环的神,妻子是飞翔的天使。不要求对方十全十美,而要培养任性、耐性、理解和幽默感。”
5、有共同奋斗的价值观。
夫妻之间,该有的是那份必须要携手鬓白的执念,以及共同承受一份命运的决心,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共同奋斗的价值观的基础上。没有共同奋斗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患难与共,风雨同舟。
结婚,不是随便找一个人,直接把自个儿砸在了对方的身上,从此你要为我的生活,为我的梦想,为我的欲望负责。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两个人互相取暖,互相鼓励,共同奔赴更好的生活。
缺少了共同奋斗的价值观,基本上也证明了婚姻已经被利益心所套牢,甚至于还没有结婚,都已经想到了万一过不下去,离婚的保障。
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正确3
正确的婚姻观强调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坚持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有爱情的婚姻才是符合道德的婚姻。
因此,双方应经过深入的相互了解,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相互尊重,情投意合,才能结为夫妻,组成家庭。那些出于对金钱、门第、权势的追求或是父母包办的强制婚姻,都是与社会主义的婚姻观相悖的。
幸福婚姻
许多夫妻视经常亲昵为黏黏糊糊,解释“不当众亲昵”是不轻浮的表现。但专家研究发现,亲昵对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着妙不可言的作用,而长期缺少拥抱、亲吻的人容易产生“皮肤饥饿”,进而产生感情饥饿。
因此,家庭生活最好能多点儿亲昵的举动。例如,长大了的女儿仍挽着父亲的手;夫妻出门前拥抱、接吻;一方回来迟了,不妨拍拍忙碌的另一方的“马屁”,等等。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目的和意义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 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不忘初心,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不要欺骗对方,只要好好做自己,爱情就会降临。宁缺毋滥。大学期间应该好好读书,不应该把心思都用在恋爱上面。如果说能遇到一个不错的,互相欣赏的人,就相互扶持和成长。不应该天天约会不干正事。
大学生恋爱偏好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择偶偏好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为研究大学生择偶的偏好,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访问乐山师范学院20名被试,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t=1.81,p=0.33>0.05,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之间在设置的选项的选择中,差异不显著。在择偶过程中,最关注的五项是:品行、健康状况、能力、性格、生活习惯。
关键词 择偶偏好;生理吸引力;
1 引言
1.1 问题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个问题成为大家关注度焦点,那就是择偶问题,在中国,在男女比列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又涌现出大量剩女,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这就涉及到男性和女性的择偶偏好问题。
在众多实验或者调查研究中发现,男性更加看重对方的生理吸引力的有关线索(相貌,身材等),而女性更加看重对方的经济前景与承诺信息(转引自Buss,2003;韩荣炜,2002)。仅就女性择偶而言,研究表明,女性较多看重对方的生理吸引力。性格品行、经济条件、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转引自Shackelford,2005;乐国安、张彦彦、陈浩,2005)。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也成为女性择偶是考虑的重要线索(张亮,2000)。在中美两国择偶偏好的跨文化研究中Toro-mom 和Sprecher发现,总体而言,中国被试更加看重健康、住房、社会地位、财富、权力等维持未来家庭关系密切相关的属性,而美国被试更加强调体贴、和蔼、友善、幽默感善于交际等相关品质(刘永芳,苏丽娜,王怀勇,2010)。
而当代大学生的择偶偏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择偶方面有哪些异同?和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基于此,来研究大学生的择偶偏好,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1.2 文献综述
女性择偶偏好的背景影响因素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相关背景, 人们探索了四种背景影响因素:女性在寻找配偶之前拥有的资源,择偶的时间背景(要求有承诺的还是随意的择偶),生理周期以及女性自身的择偶价值。结构性资源缺乏假设(structualpowerlessnesshypothesis)(Buss&Barnes,1986;Eagly&Wood,1999)。根据该理论假设,因为权力和资源一般由男性掌控,女性被排除在外,所以她们要选择有权有势、能挣钱的男性。女性试图嫁给地位更高的男性,是因为地位为她们提供了获取资源的途径。而男性择偶时则不像女性那样看重经济资源,因为他们已经控制了资源,也因为不管怎样女性拥有的资源总是比他们少(巴斯,2007)。
在诸多的研究中,发现,男性在择偶时,更注重对女性的面孔的吸引力,在张妍等的研中也同样发现,在对女性面孔的识别中,对有吸引力的女性,反应时间长,加工深度更大,因此,对有吸引的面孔记忆更加深刻,这也说明了以上问题。
在择偶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偏好,就是对面孔吸引力的判断,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判断是自然选择和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配偶成功的可能性,配偶品质假设(mate-quality hypothesis)和优良基因理论(good genes theory)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解释,配偶品质假设认为,具有吸引力面孔的女性被知觉为好品质的配偶,可能是性选择的结果。良基因理论认为,具有吸引力的面孔被认为是健康基因,较好的免疫能力与生殖优势的标志,意味着更大程度上的生殖成功(转引自Rhodes,2006)。
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对男女两性而言,从1939-1996这57年间,两性择偶是,对相互吸引、爱慕、教育、知识、社交容貌等方面指标的重视程度总体有所上升,对整洁。贞操等指标的重视程度总体有所下降,在变迁中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对为了伴侣的教育背景和经济状况的重视程度总体有所上升,而对烹饪技能和持家能力有所降低,女性对志向远大/追求上进指标的关注有所下降,为人可靠、成熟稳重、气质优雅等择偶标准一直受那男女的重视,相似的背景在择偶中则一致不受关注,男性比女性更加注重身体健康,烹饪水平,持家能力和容貌身材等择偶指标,而女性较之男性更加重视为了伴侣的经济状况,相似的教育背景,追求上进等指标(徐安琪,2009)。
1.3研究假设
择偶偏好具有性别差异
2 方法
2.1 被试
乐山师范学院20名被试,12名女生,8名男生。
2.2 材料
使用问卷法, 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7份,有效问卷20份
2.3 统计工具
Excel 2003
3 结果
使用问卷法, 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7份,有效问卷20份,运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t=1.81,p=0.33>0.05,男女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列出的11个指标的在乎程度的排序其结果为:1、男生在乎程度排序:品行、性格和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能力、共同语言、年龄、外形、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学历。2、女生的在乎程度排序:品行、健康状况、能力、性格、生活习惯、共同语言、经济条件、年龄、社会地位、学历、外形。
在对年龄的看法中,60%的男生愿意选择比自己小的女生,40%的男生认为无所谓,有71%的女生愿意选择比自己大的男生,29%的女生认为无所谓。
在选择对方的家庭情况是,80%的男生选择的是中等收入,20%的男生认为无所谓,86%的女生选择中等收入,14%的女生认为无所谓,令人惊奇的是,在回收的20分问卷中,没有一个人选择高收入的家庭,这让人很惊讶。
对对方性格的选择中,60%的男生愿意选择外向型性格,40%的男生认为无所谓,84%的女生愿意选择外向型的性格,16%的女生觉得无所谓,同样令人费解的是,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选择内向型的性格,这与生活的实际似乎有一定的差异,这就涉及到择偶偏好的内在加工过程,以及实际的情况了。
在选择恋爱的形式上,60%的男生,倾向于日久生情,20%的男生更愿意选择一见钟情,20%的男生愿意选择朋友变伴侣的形式,而86%的女生选择日久生情,14的女生选择朋友变伴侣,几乎没有女生选择一件钟情和朋友变伴侣,或许跟人私下和公开的态度不同,问卷放映的更加理想化。
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选择上,57%的女生愿意选择与自己相同的三观,而47%的女生可以接受和自己三观不同。有63的男生倾向于选择和自己三观相同,37%的男生可以接受和自己三观不同。
4 讨论
4.1结论
1、在列出的选项中,男女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男生在乎程度排序:品行、性格和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能力、共同语言、年龄、外形、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学历
3、女生的在乎程度排序:品行、健康状况、能力、性格、生活习惯、共同语言、经济条件、年龄、社会地位、学历、外形。
在这次调查中,还是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择偶偏好,排在最前面的五项是:品行、健康状况、能力、性格、生活习惯,而且是出乎一致的都是非常在乎这些条件的,这与前面所谈到的研究中,有部分相同,同时也发现,在对外貌的选择上,女生是把外形排在了最后,而男生则是在稍微靠前的位置,也确实证明,在择偶的过程中,女生确实不怎么在乎外形,而更加注重经济条件,还有一定的差异。而作为受教育程度的学历则好像受到了大家的忽视。
在选择恋爱的形式上,基本上倾向于选择日久生情的模式,更愿意选择性格外向的人,选择中等收入的家庭背景,女生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大的男生,男生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小的女生。
4.2问题
1、样本的选择上,选择的都是乐山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此外,样本的量不大。
2、在问卷问题的选项上出现了一个问题,有的选项几乎没有人选择,这是一个失误。
3、由于问卷发放的方式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的资源,但是也或许是由于这种方式影响了结果,填写问卷的人可能会觉得没有隐私感觉,不大会表现出自己心最真实的想法。
参考文献
(美)D•M•巴斯(2007).进化心理学. 心理的新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47-151
刘永芳,苏丽娜,王怀勇,2010.女性择偶决策的线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 心理学报. 43,No l,21-29
张妍,孔繁昌,陈红,向燕辉,高笑,陈敏燕,2010. 男性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来自ERP的证据. 心理学报. 42,No.11,1060-1072
徐安琪(2009). 中国家庭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编著:169-172
点赞
转发
收藏、学生婚恋观特征
1、时代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相应的社会形态必然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意识。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思想意识必然与整个社会环境相适应,具有其时代性。每一个时代的婚恋观总会打上这一时代的烙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因此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当代的视角看待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
2、继承性
尽管在现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出了许多体现时代的做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当代人尤其是在婚恋观上仍然保留了大部分传统的东西,继承了我国一直以来的许多的优秀的传统。这些优秀的习惯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不能丢的,是需要发扬光大的,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如此。
3、可塑性
已经走进大学校园的90后一代,身体发育虽已基本成熟,但是由于自身还未完全接触社会,因此心理发育还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转化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大学生对于恋爱、婚姻等概念并没有很多自己亲身的体会,往往受到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以及身边人的影响,造成了他们人云亦云,对于婚恋观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观点和看法。
4、自主性
90后一代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许多事情是由自己一人完成的,这种环境培养了自主的意识,独立的思想,当然同样由于这种原因,也形成了一种个人主义的观念,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关乎婚恋观念的问题中,他们我行我素,总以自己的亲自体验为依据,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一些强制性的措施,他们更是不愿顺从。
5、开放性
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较之以前相比,90后一代都更为的开放,这或许也是这一代人饱受争议的原因吧。正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国外各种思想的传入,深深地影响到这一代人价值观的形成。这一代人,思想都较早熟,行为更为大胆,在婚恋观的行成上,其开放性的特点表露无疑当前大学生校园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新特点
1.自由性。(1)恋爱对象选择自由。当前大学生对于自己所交往的人员对象选择比较自由,或是同学、学校的师长,或是社会上的人士,甚至是已婚人士。就像案例所阐述的那样,无所谓身份的对等,选择已婚人士作为交往对象在当前的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而这种关系更容易引发纠纷甚至导致悲剧。这都是对恋爱对象的自由选择,甚至可以说是随意地选择所造成的不良后果。(2)恋爱关系处理的自由。有的大学生对于恋爱关系的问题也较随意,并不讲究责任与义务。同时和两个或者多个对象保持关系,并且对于这样关系的处理也很随意。就像案例二中所谈到的,前一个还没有完全处理完,后一个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关系的处理不能够妥善及时地完成,最终酿成悲剧。
2.盲目性。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当代大学生恋爱普及率高且呈明显的低龄化倾向。恋爱行为低龄化导致恋爱动机的盲目,据调查显示,80%以上恋爱中的学生往往在自己的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不经慎重考虑,“遇上了就爱”,“闪电式”地进入到恋爱状态;近50%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并且有明显的从众心理;近10%的学生恋爱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都恋爱了”,自己也得恋爱,否则显得没有魅力或不正常;还有近2%的学生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保持多角恋爱关系或关系模糊。其动机也比较复杂,有的是为了显示个人魅力,有的是难以区分友情与爱情。恋爱动机的盲目性导致交往双方缺乏充分地了解,极易引起恋爱矛盾和恋爱冲突,甚至酿成爱情悲剧。
3.短暂性。恋爱的盲目会导致恋爱的短暂。“闪电式恋爱”必然导致“闪电式失恋”。校园恋人常常会因为思想、性格、志向、兴趣不合或一方移情别恋而发生矛盾和纠纷,甚至导致分手。面对恋爱纠纷,大部分大学生能理智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恋爱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投入太多,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一旦恋爱受挫,往往会情绪失控。当前各大校园频频发生的暴力事件、事件有相当一部分都与此有关。
综合以上几点特征,我们不难看出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校园恋爱观还不够成熟。当代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校园恋爱观逐渐向开放的校园恋爱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冲突,这就使得大学校园频繁发生因感情纠葛而伤人致死的事故。
三、影响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新变化的原因
1.家庭因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家庭对于子女的影响有多深远。同样,对于建立大学生正确健康的校园恋爱观,家庭因素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个人因素。就大学生而言,已初步形成了价值观、人生观、校园恋爱观,为人处世都有自身的看法和做法。而这也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从时期来看,大学生正处在由青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容易冲动。有些学生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地区分友情与爱情,容易造成误会,从而给双方都带来烦恼。有的学生把爱情放在人生的最高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的缠绵之中,从而影响到学习,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甚至是酿成悲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盲目性。
3.社会因素。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恋爱价值评判体系和恋爱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校园是社会多元化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同时,大学校园又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又同化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对当代大学生恋爱选择的影响趋于淡然化,这是恋爱观念相对开放的表现。首先,大家的包容力变强了,不会像以前一样对“姐弟恋”、“师生恋”无法接受;其次,排斥性减小,不会因对方学历的高低而影响恋爱对象的选择。
4.情感因素。每个人的决定都受到自身主观情感的左右,即使是知道有些事情要从客观的角度处理,但是难免会受到情感支配,所以个人的决定或多或少都受其影响。而情感又是一种感性的主观因素,所以它的机动性很大。大学生曾经的情感经历或是身边的好友、亲属、家长的情感历程都会对其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影响性和倾向性。
四、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婚姻和恋爱是人一生中要经历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是时代的领路人,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校园恋爱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的把握和体现,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并且,恋爱、婚姻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正确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校园恋爱观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现实需要。
1.人生观的明确。首先,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对大学生授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教育,更应该侧重大学生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建设,而不是只关注学业成绩。人生观是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情感等集中的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会使大学生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做出理智的判断。
2.价值观的选择。人们在对恋爱对象的选择问题上则体现出了人们的价值观。价值观的选择决定着看待问题的角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有了这些作为前提,大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就有了尺度和标准。
3.恋爱观的把握。丰富校园恋爱观教育内容是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引导对策研究的中心问题。校园恋爱观的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能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恋爱责任意识,树立恋爱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从而加强校园恋爱观的教育。从根本上将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恋爱观上,宣扬积极的正方向的例子,在根源上减少校园情感惨剧。
恋爱、婚姻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受平等、忠诚、尊重、负责等基本道德的约束,又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之所以校园恋情会演变成校园暴力,很大原因在于有些大学生不能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对象、不善于表达爱情、不能理智的对待失恋。国外一些大学包括中学对学生的恋爱教育非常细致,小到约会的地点选择、约会时的着装都有指导。这种细致入微、简单实用的恋爱艺术指导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作为自我完善的主体,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认真地肩负起自身校园恋爱观的养成工作。在看待问题时要辩证思考、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志趣,在看待恋爱问题上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的态度。
4.校园以及学校教育所起到的导向性。校园环境的熏陶影响,学校教育的引导,这些都是能够给大学生起到导向性的。拓展校园恋爱观教育的渠道,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这些举措都是学校应该重点加强和侧重的,并且学校应相应的改进恋爱教育形式,普及恋爱常识、恋爱道德、恋爱法律责任,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恋爱观,这其中又包含安全、健康、文明教育等。同时,学校还可以针对个人深入开展个性化指导,毕竟恋爱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应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丰富多的校园活动来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各种活动同时进行教育,这样既能够娱乐大众,又起到了教育引导的作用。
婚姻观有哪些
婚姻观有哪些
婚姻观有哪些,婚姻观是对待婚姻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爱情的婚姻才是符合道德的婚姻。婚恋观正确婚姻才可能幸福。那么婚姻观有哪些呢?
婚姻观有哪些1
正确的婚姻观强调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坚持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有爱情的婚姻才是符合道德的婚姻。因此、双方应经过深入的相互了解、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相互尊重、情投意合、才能结为夫妻、组成家庭。那些出于对金钱、门第、权势的追求或是父母包办的强制婚姻、都是与社会主义的婚姻观相悖的。
幸福婚姻的条件:
1、童心
众多国人对一些中老年人喜欢手舞足蹈、载歌载舞不理解、甚至斥之为“精神病”。这些人忽视了童心不泯能增加许许多多生活情趣。
其实、只有童心不泯、青春才可常驻、爱情才可历久弥新、所以最好能保留多一点儿天真、单纯、多拥有一点儿爱好、好奇心、多玩一点游戏。不管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在外尽管当“正人君子”、可回到家、大门一关就最好当大孩子。
2、浪漫
不少中国家庭太注意实际、而缺少浪漫。也许有人碰上这样的提问“工作、家务忙了一整天后、一家人为什么不去散散步呢?”会回答说:“我很累”。然而这些说“很累”的人过不了一会儿就垒起“四方城”来、甚至彻夜通宵打麻将。
可见、能否浪漫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浪漫情怀。不要以为浪漫无边就是献花、跳舞、不要以为没有时间、没有钱就不能浪漫。要知道、浪漫的形式是丰富多、多种多样的。
3、幽默
许多人把喜欢开玩笑看成油嘴滑舌、办事靠不住、认为夫妻之间讲话应该讲求实在、用不着讲究谈话艺术。殊不知、说话幽默能化解、缓冲矛盾和纠纷、消除尴尬和隔阂、增加情趣与情感、让一家人乐融融。
4、情话
心理学家认为:配偶之间每天至少得向对方说三句以上充满感情的情话、如“我爱你”、“我喜欢你的某某优点”。然而、不少国人太过注意含蓄、有人若把“爱”挂在嘴边、就会被说成是浅薄、令人肉麻。不少中国夫妻更希望配偶把爱体现在细致、体贴的关心上。这固然没错、但如果只有行动、没有情话、会不会给人以“只有主菜、没有作料”的缺陷感呢?
5、沟通
经常在影视片中听到夫妻某一方说:“我想找你谈谈!”于是、双方会找一个机会把心中的不快全倒出来。而不少中国夫妻把意见、不快压抑在心里、不挑明、还美其名曰“脾气好、有修养”。其实、相互闭锁只能导致误会加深、长期压抑等于蓄积恶性能量、一旦爆发、破坏性更大。人们不时可见、一些平日相处不错的夫妻一旦吵起架来就翻陈年旧账、把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一股脑儿全倒出来、结果“战争”升级、矛盾激化、有的甚至导致劳燕分飞。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加强沟通、有意见、不快应诚恳、温和、讲究策略地说出来、并经常主动地了解对方有什么想法。吵吵架也不一定是坏事、毕竟它也是一种沟通手段、只是吵架时千万别翻旧账、别进行人身攻击。
6、欣赏
人们常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的孩子、所以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好”;又因为常用挑剔的眼光看配偶、所以总认为老婆(丈夫)是别人的好。例如、一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另一方既可以欣赏:“他(她)事业心强!”也可以指责:“一点也不把家放在心里!”这说明了、用不同的眼光去评价同一件事、结论会大相径庭。如果你不假思索就能数出配偶许多缺点、那么、你多半缺乏欣赏眼光。如果你当面、背后都只说配偶的优点、那么、你就等于学会了爱、并能收获到爱。
婚姻观有哪些2
一、结婚要找合适的、而不是找最好的。
二、婚姻要门当户对、特别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也就是三观一致。
三、性格互补、但差距不能太大、这样婚姻才能长久。
四、除了彼此相爱、人品、上进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婚姻才能幸福地走下去。否则背叛、见异思迁、克服不了生活当中的困难等等、通常是很难走下去的。
五、婚姻是俩家人的事、不是俩个人的事。所以说对对方的`父母要尊重、关心、这样婚姻才会幸福、不能只考率自己家的事情。
六、婚姻中要互相关心、包容、而且夫妻是平等的、不分谁高谁低。
七、你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找什样心里有数才行、不能因为年龄大了而匆忙结婚。
婚姻观有哪些3
至于婚姻观、重点是要先搞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性格特点、语言表达特点、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处事风格、价值观念等、要把这些特点都能清楚地写到纸上的那种、不是人家问你了你才泛泛地说几句大概、可能、似乎之类的话。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些过得不幸的、很多都是对自己不清不楚、对别人也是浑浑噩噩的。
知己才能知彼。你知道了自己就可以为你的另一半造一个“模子”了、“模子”非常重要、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以及各种不必要的尝试、试错。过了这一关、等你找到了对方、两个人真正相处时、你就需要跟据他所变现出来的来调整自己、比如那些需要保持、那些需要改进、对于他那方也是一样、优点保持、缺点改进、两个人才能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容易产生共鸣。“默契”和“共鸣”几乎是两个人过好生活的最大前提了。
再者、当出现分歧时、两个人最需要一种“平静”、就是双方各持相悖的观点、还可以保持一种高度地理性、心平气静地在那讨论、在那就事论事。最忌一有不同意见就“炸毛”、遇到这样的人、以后的“堵心”就是家常便饭了。
有人说合不来可以离婚啊。要知道与其起火后去救火、不如想着如何不让火烧起来。这也是婚前或者是恋爱前搞清楚自己、以及造“模子”的必要。防患于未然永远是最佳的。有人会说“模子”有了、但是找不到啊。等你真用心把自己的问题搞清楚了、把对方的“模子”造出来了、你就能找到。主要拼的是用心。
至于什么谁放第一位、谁摆第二位、讨论这个本就是没什么实际意义。比如、你媳妇感冒发烧了、让你去陪着上医院、难道你说不去、要陪孩子在家玩游戏?如果不是、那么这样的排名有意义吗?所以呢、真正成熟的一个人是不可能厚此薄彼的、都是一样的、都在一条平衡线上的。实际生活中、谁需要就先紧着谁。孩子需要时、自然往孩子倾斜、妻子需要时、自然往妻子倾斜、父母需要时、自然往父母倾斜。
急急急!求西南大学 苏红编制的 《大学生婚恋观问卷》CMLQ以及评分标准和...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
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呈现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时代特色。80后的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最有鲜明观点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环境、发展资源、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价值观念上,都明显带有时代转型的特点。他们处于年轻气盛的年龄剪短,在改革开放的带来的相对富足的环境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权威的感知和认同,追求享受和自我个性的特点。到如今,80后的大学生们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从生理年龄来看,他们已经处于结婚的适龄期,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十分迫切。婚恋观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如何让个体的婚恋观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涉及到了婚恋观正确与否的问题。大学时期正处在人生的过渡时期,心理发展表现出不稳定性,他们对恋爱与婚姻的认识还不成熟,对于教育者来说,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婚恋观指导与教育,而这种指导与教育的有效性又必须建立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之上。
1.已有研究
婚恋,《现代汉语大辞典》认为其是指“婚姻与恋爱”。婚恋是指上市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男女良性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不仅受人的自然属性的影响,更多的是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婚恋观指的是: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应到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Knox & Zusman的研究表明恋爱在高校中十分普遍,有2/3的人认为爱情很重要,爱情是一个幸福婚姻的基础,如果没有爱情,即使结婚也最终会离婚的。
Paige D Martin的研究表明,国外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很积极,绝大多数年轻人表示出了对不良婚姻的否定态度和把婚姻作为一生责任的观点。
Huang Karend等对旅美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调查,有58.7%的女生,33%的男生涉及了婚前性行为,60%以上的被试赞同出于爱情或定情的婚前性行为,容忍程度上无性别差异。
Rachel Saul Lacey, Alan Reifman等人研究发现在选择性伴侣时,性态度开放的人更注重对方的外貌品质,态度传统的人更注重对方的个性品质。
国内罗萍等人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在校其间谈恋爱持赞成态度,认为恋爱是婚姻的基础。大学生对多角恋也持宽容态度,表现出了一种现代与开放的观念。
王平一等研究表明“在婚姻上倾向于听谁的意见”,选择“听自己一件”的城市与农村青年都占到了3/4的比例。这表明青年在婚姻问题上自主观意识更加突出。
作为现代人 你了解现代婚恋观吗
现代社会的爱情婚姻观
旧时社会风俗。古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受到尊敬和崇拜,人群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母系继承制及男嫁女、从女居的婚姻居住制度。此时,大约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期。及至父系氏族社会确立,男子以体力优势逐渐在主要生产部门占据重要地位,女子在生产与战争中退居次要地位,逐渐过渡到父系社会,开始实行父系继承制及从夫居的婚居住制度。此时大约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乃逐渐从女阴崇拜过渡为男根崇拜,男尊女卑意识乃因之而萌生。黄帝(华夏)部落时期至周代,宗法社会形成,男子从属于家族,女子从属于男子。东周以后,贵族阶级实行多妻的妾媵制,严格分别嫡庶,至春秋以儒家的礼教对女子的行为作了种种的规定和限制。直到如今,仍有一群人不断鼓吹男尊女卑,公然与男女平等相对抗,成为了社会低俗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旧社会的男尊女卑爱情观已然成为现在的低俗文化。那么现代的爱情婚姻观是怎么样的呢?
现代的爱情婚姻观
(一) 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
1.择偶观? 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典型的、最理想的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就是男女双方家庭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基本相等或对等。个人的思想感情、个人意愿被排斥在婚姻标准外。随着婚姻自主权?的下移,出现了注重双方才学品德,追求个人爱情的择偶观。而今人们?的择偶标准己由门第的高低、财产的多少等外部条件开始逐步转变为彼此的感情、学识等内在素?质。同时,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也逐渐被抛弃.
2.独身主义 ?独身是妇女初步解放的标志,是日趋增强的女性自主意识的流露。独身的盛行与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男女在职业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英法等西方国?家独身之风日盛,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20世纪以来,受其影响中国独身人数也逐年增加。独身者?多为知识分子;以性别而言,女性独身者明显多于男性。女性独身者认为,做人并非专为生育,人的?一生应该以事业为重,与其留子女,不如留事业。为了张扬女权,必须拒绝婚姻,自营独立的生活.
3.对婚姻自主权的把握? 近代,在婚姻变革上较晚清有较大的进展,提倡一夫一妻,反对纳妾,善待私生子,妇女经济独?立,上争取民主,离婚自由,恋爱自由等呼声很高。一些开放和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人、名士或新知识群体中间都视自由结婚为一种美德,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讲究文?明。1912年9月19日《申报》曾刊出过一篇文章为《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描述文明婚礼之状况说:?“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被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便利一;马车一?到,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便利 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槟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便利三”。这种革新,体现了在婚姻观念上?的自由追求.
4.初婚年龄的推迟? 主张早婚早育、多子多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因此,早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城乡皆?然。据学者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初婚年龄大致是:女性为14—15岁。到了清末民初,由于女权?主义兴起,女子读书而引起观念的改变,尤其是上海等大都市近代文化的辐射,以及妇女入工厂挣?工资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经济的普遍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传统的早婚现象。
(二)女性对离婚与再婚的态度?
1.离婚观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城市中出现第一次离婚 *** ,离婚的主动方由男多女少而渐趋持平,其中?绝大多数是“媒约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离婚不但是人们思想观念和情感要求变化后一种自然?趋势,而且是破坏旧式家庭制度的第一声:“近代离婚的增加,就是向着新社会那条路上快跑”(易?家钺,1920)。近代,女性对离婚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离婚不再是男子的专利,妇女主动提出离婚者逐?渐增多,成为社会一大奇观。据1913年9月15日《大公报》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各县志中有关记载亦不少,如浙江遂安县“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渐多(《遂安县志》,卷一,方舆)”,甚至“离婚出自男子则予妇赡养费用”〔《郸县?通志》,文献志(浙江)〕。离婚观的改变充分显示了女性向传统婚姻价值观念挑战的力度。
为什么找对象那么难?
分享她的故事。
我要说的是我姐的故事。
我姐不是亲姐姐,是大姨家的表姐。
因为家里都是独生女儿,所以我都亲切地直接叫姐姐。
从小,在学业中,姐姐一直是我的榜样。
从小到大,一路顺利地考上我们这里的重点中学,随后又是重点本科,学习热门注会专业,考取注会师,保研,又来到了我们这个市直机关工作。
十分顺利,又令人羡慕。
工作稳定,头等大事自然就是谈恋爱和结婚啦。
这么多年,我姐一直致力于学业,大姨和大姨夫也不允许,生怕找一个外地男,结果到现在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在这方面是个白痴。
姐姐肤白貌美,工作和家庭条件也好,本以为姐姐这么好的条件,肯定在这方面也是十分顺利的。
然而直到今天,她也没有谈成一段恋爱。
理由有很多:家里太穷,赚的不多,人不爱说话,人话太多太扯,不要当兵的,不要外地的,太矮,丑,学历低等等等等。
这些理由不只是我姐提出的,更多的是大姨和大姨夫提出的。
现在全家都在发愁,更甚者根本没有人愿意保媒拉纤。
每每遇到姐姐,她都说我要找个最爱的,大姨大姨夫总说我要挑个最好的。
冷眼旁观下来,不是我姐要求高,是她们家把自己太当成天仙,根本就不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比如,男生给她打电话,她有点忙没有接,男生后来又打还是没有接,回过去后男生关心地问有什么事吗这么忙,我姐说这男生太啰嗦。
再比如,姐姐出门做头发,男生一起跟随,帮她拎包耐心等候,大姨夫表示没什么男子气概。
所以,不关心就可以了吗?不,会说不关心。总之,鸡蛋里永远有骨头。
仔细分析,在我姐的成长历程中,她一直忙着学习,家人宠着溺爱着,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现在是一个巨婴,只要不符合她的标准就不可以。
性格上的缺陷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也许对她来说不结婚反而是最好的。希望姐姐可以意识到问题。
导读最近,一场为33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举办的硕博联谊会“火了”。原因在于:被外界称为“高智商、高学历”的他们现场吐槽,相比读书,“找对象”似乎是件更困难的事情!学霸们的爱情世界,你看得懂吗?
先来做个小调查吧:在大学,找对象和读书哪个难?
好的,回归正题。11月12日晚,华中七所高校硕博联谊会在武汉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的330余名单身硕士、博士通过游戏、舞蹈等方式寻缘,多对牵手成功。
现场气氛也是蛮热烈的↓↓↓
学霸说:找对象比读书难
不过虽然气氛热烈,不少硕士博士生也表现得很积极主动,但是幽幽传来的吐槽声,还是引起了很多关注。有学生表示:虽然身边同学很多,但生活圈子其实不大,所以单身率较高。更有学生坦言:找对象比考博士更难!
学生1表示:
学生2表示:
主办方表示,参与此次联谊会的硕士、博士平均年龄在25岁,他们平日忙于科研、学习,交际圈小。举办这个活动,就是为了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寻觅另一半。
武汉大学博士生分会文体活动中心副主任高圣博表示,因为平时都比较忙,所以说就是有这样的一个活动,大家都可以增进了解,并且都是博士硕士的话,可能共同的话题也比较多,但是平时因为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活动就可以,帮助大家找到自己对的那一方。
这个事,怎么似曾听过?
找对象比读书难?这不是高学历群体第一次发出这样的抱怨。2014年,也有过类似说博士“脱单”难的报道——《【求脱单】400名硕博生相亲会上求脱单,感叹谈恋爱比考博难》。
当时的那场硕博相亲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附近举行,400名硕士和博士前来寻缘觅爱。“找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比考博士难多了!总有人以为我们很好找对象,其实很多硕士、博士都是单身。”现场有博士生表示。是不是连台词都几乎一致?
不少学渣对此非常费解:既然做得了科研,写得了论文,啃得动学术著作,为什么找对象这么简单的事情却搞不定?
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位同学称:自己是个恋爱白痴。曾经喜欢过一个学妹,但不知道怎么表白,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表白的时候,学妹已经有了男友。后来也找亲朋好友聊过此事,最后分析认为,不会恋爱、不懂浪漫,是他一直单身的原因。后来也曾跟一个女生相处过,但女孩问他哪里有好玩的地方,他一问三不知,后来就断了来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姓硕士生认为,谈恋爱跟做科研项目不同,不是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想好了方法和途径,就一定能按照自己设想的轨迹到达终点。之前谈过几个女朋友,都是作为结婚对象相处的,按照设定的时间安排约会,逛街、吃饭,但都没成功。
报告显示博士人群恋爱次数最多?
不过,调研数据却和大家的直观感受略有出入。2016年1月10日,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发布了《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对2015年各年龄层、各不同学历、地域等群体的恋爱、婚姻及性的行为、态度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博士常常被看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一族,尤其是“女博士”更曾被许多网民调侃。但《报告》显示,拥有博士学历的人群恋爱次数是最多的,平均达6.87次,而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人群最少,平均次数均为3.15次。
2013年,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李龙科等人发布其对本校465名在校研究生分性别进行的婚恋观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四成以上的研究生感觉找对象“十分困难”或“比较困难”,其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而“找对象困难的原因”比例最大的两项为“认识异性的途径较少”和“自己眼光较高造成择偶范围比较小”。男研究生认为“与异性交往能力差”也是婚恋困难的原因之一,占原因比例的四成左右。
2009年,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团总支牵头进行了一项针对女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北大19个院系的392名女研究生的未婚比例为96.7%。
找不到对象,圈子小、比例不均还是眼光高?
找不到对象的硕士博士们,到底难在哪?总结下来:交际圈子小、男女比例不均、标准高等等,都是“学霸”们“脱单”难的主要理由。;
交际圈子窄
受访者中,被提到次数最多的理由就是:交际圈子小。一位硕士生的解释是这样的:本科时,活动很多,还有很多机会和精力去结识不同的人。但是读研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学习上,每天见到最多的就是导师和同实验室的研究生。;
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生活和本科时截然不同。当你每天将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放在实验室和图书室,爱情难免擦肩而过。
男女比例不均
北京师范大学一位研究婚姻家庭关系的学者认为,当前高学历在校生找对象难,客观原因在于许多高校男女比例失调,接触异性机会较少。一般来说,理工类高校男生居多,鲜有女生,而文科类院校男生则是“稀有动物”。
学霸眼光高
有学生认为,不少硕博士对学术上多少有所追求。能沉得下心读书读这么多年了,不少人是有学术理想的。所以,对他们而言,与交友相比,努力提升自己才是首要任务。
还有学生表示,想找个有共同语言、谈得来对象已经很难,再加上学历、年龄等各种额外附加条件,挑挑拣拣中,自己就会成为大龄青年。
年龄偏大,压力山大
;
年龄也是不少学生提到的“痛点”。比起本科生,硕博群体偏大,更容感受到来自生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高房价和高物价,父母的赡养问题以及婚后子女的抚养教育等等问题,都是在他们谈恋爱开始,就必须思考的现实。压力之下,不少人只能先专注事业而不是感情。
读书难还是找对象难?
对于学霸们的困惑,热心网友也纷纷给出意见↓↓↓
失忆现实:社交圈真的是很愁人,我们办公室就9个人,就我一个未婚女的,我妈说,今年再不找个人就把我卖给人贩子,也不能砸她手里给耽误了。
胡塞尔家的喵:交往范围就那么大,再不好意思表达,只能单着喽~
90度红:两者没有可比性!读书是阶段性的或者是随时都可以的。找对象是一辈子的事,关系自身、两个人、两个家庭的幸福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每一棵树在孤独园:对很多知识分子而言,读书基本上是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了。
AnotherstarLY:表示找对象比上班难!
Walesmin:硕士快毕业的表示,还是本科时候机会多。可惜没有把握住。一旦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很难了。圈子很小,平时又忙,认识的人除了实验室的就是寝室的,没其他人了。
大玉是小太阳:研一,因为找不到对象所以决定不读博;。
你这只魂淡子:对,我自己是硕士就想对象是博士更好。
愿爷爷奶奶健康长寿:我怎么发现越高学历越难找对象?;
Excellent-晶:讲真,谈恋爱真的比高数这种小东西难多了~
但是也看得出,还是有不少人吐槽:学霸的苦恼,我们看不懂↓↓↓
亚以雅路:因为我觉得找对象比读书简单多了,所以我考不上研究生。
苏珊百合:学霸对学霸……
周李晶Jill:主要高学历或高成就的大多眼界会高,会比较挑剔…如果我到那个层次大概我也会很挑剔的。
谢绝脑残评论:高处不胜寒。
CumplicidadeDoVerao:我们读书也挺难的!
对于学霸们的爱情世界,你看得懂吗?后台吐槽吧!
编辑/骆沙常江综合整理自中新网、楚天都市报、中青湖北、光明日报、新京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为何越大找对象越难呢?
人们总是怪罪中国父母,孩子们正当青春年华时,家长像防贼一样防着,哪怕是翻书包、翻日记无所不用其极,就是怕自己孩子早恋,早恋可怕吗?想想挺可怕的,最少也是耽误学习吧,万一偷尝禁果,万一......想想都不寒而栗。《怦然心动》里的小女孩朱莉5岁时,就对first kiss有着神往,而这种情感是极其美好的,只是成人世界的肮脏,无法理解这份美好罢了。等我们大学毕业了,家长忽然想起来,结婚的年龄到了哦!于是马上开启逼婚系统,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东西,转眼在父母眼中又那么温婉可爱,很多年轻人感觉自己做不到呀!人怎么能分裂到这种程度呢?最重要的是,现在最擅长的是同性间的交往,和异性在一起会有天然的罪恶感,异性相处有时还会左顾右盼,生怕被熟人看见。我就想,过去那段时光,同性取向的小朋友一定是生活最美好的。
情感这种东西,扼杀会激起叛逆,不但如此,外界的压力有时候会给当事人一种错觉,爱情的获得是艰难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获得爱情,哪怕与世界为敌,曾经那么多经典爱情故事,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这种逻辑,假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家族世仇,他们的来往无人在意,或许两人一起见面几次后,也就和很多人一样,厌倦了,最后分开。
;
中国家长的想法确实有点分裂,其实也是一种关心过度,年轻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是自然发生的,但并不是全部都是坏的,但现在的青春电影,一定会掺杂着堕胎、然后痛苦分手等环节,只能说明,中国的成人依然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曾经的青春,或许他们早已不记得自己的青春了吧!但现在找对象比较难,也不能完全怪罪中国家长。我们的父辈受到的压抑可能比我们更多,但找到对象似乎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当然,最后他们的婚姻也很难说非常幸福。“我们感觉读书时期,谈恋爱那么容易,最后总被无情拆散,长大后,进入社会找对象就非常难。”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一种错觉,读书时期有压制、有叛逆,会增强彼此间的好感度,但是这是真的爱情吗?更多的是叛逆吧!爱情是两个独立生命的互相吸引和付出,读书时期,大家都是寄生状态,根本无法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单纯不是爱情,简单也不是爱情。进入社会后,发现爱情和学习并不是人生的最大主题,我们面对的选择更多了,有些女明星谈到择偶标准是说:“男的,性格好就可以。”这是明显的扯淡,很多人因为Idol不同,吃饭口味不同,走路步调不一致而分手,我们忽然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套着无数个圈子和无数的标签,能正在默契在一起本来就很少。
;
父辈的爱情,其实很简单,都是街坊邻居,最多也是一个城市的,大家知根知底,年龄相仿,见面感觉还可以就这样定下来了,生活中遇到些事情,磨合磨合也就凑合了,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对自己的孩子有极高的期望,其实就是转移注意力,要不如何面对自己乏味的婚姻生活呢?而当代年轻人,对找对象的无力感,从本质上是一种进步,曾经的婚姻就是只有合适的时机,不考虑合适的人。读书时的异性相吸是可以如此,但一个全面而美满的婚姻是需要更多维度的考量。
;
当下的婚恋市场如火如荼,这本质上是一种适应市场行为,可目前的登记个人信息还是主观输入,对异性的需求同样也是主观的,这算是一种非常粗糙的模式,虽然在规模上可以提高选择范围,但在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偶然行为,也就是合适时机,碰到可能比较合适的人。未来的大数据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服务,我们想象一下,有一个数据终端,它可以将我日常所有信息输入,这个时候,它对我的理解和我们真实的需求是最为可靠的,它会告诉我,就这个女孩,匹配度很高,这才是未来真正的婚恋商机。
回到主题,小时候的爱情可能就是纯粹的吸引,我们应当用美好来应对它,在过程中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压制,当我们以独立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时,对找对象,理应抱有更为谨慎态度,因为我们更为成熟了,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背景和目的该怎么写啊,求帮助
调查背景的话,针对先下大学生毕业就分手和仍在恋爱但被房子问题困扰等问题进行调查。目的是通过大学生恋爱状况的分析来剖析当下社会一些残酷的现状,可以反映折射出哪些社会问题。
希望可以帮到你!调查背景就写 随着社会对恋爱话题的关注,大学生恋爱逐渐成为大家的话题。。。大概就是这种的
目的就写根据现在大学生恋爱的调研了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面对的问题,以后的发张趋势。。大概就这样吧呵呵,实际去大学里蹲点,看看 就会有感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