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的由来,人有六道轮回
所谓“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来源于哪个?
1.【六道轮回】
轮回,梵语Samsara,又译为轮转、流转。
轮回的原始思想产生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奥义书中有之
但并不完备
轮回:
“轮回”的主体是虚妄的“执持识”,“轮回”的动力是“业感”,“轮回”的结束是“解脱”。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如车轮旋转不息,
造善业得乐报,如天、人二道,
造恶业得苦报,如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
《观佛三昧经》卷六所说:“轮回六趣,如旋火轮。”
“六趣”即“六道”,是生死轮回的六个去处:地狱、饿鬼、畜生、天、人、修罗。
俗语中常用“六道轮回”。
如元·李寿卿《度抑翠》第一折:“我著你脱离生死,免却六道轮回。”
又如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则你那六道轮回怎脱免,使不的你九伯风颠。”
2.【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
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
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
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
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
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
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
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3.【五阴盛苦】
八苦之一。又曰五盛阴苦。
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五阴而众苦炽盛,故曰盛。又五阴之器盛众苦,故曰盛。
中论疏七曰:‘有斯五阴,众苦炽盛,名五盛阴苦。又此五阴,盛贮众苦,名五盛阴苦。’
次一义,为五阴之作用炽盛,故名为五阴盛或五盛阴。旧译之经常呼五阴而言为五盛阴者,即此意也。
增一阿含经十七曰:‘世尊告诸比丘曰:彼云何为担?谓五盛阴是。’然则五阴盛苦,犹单言五阴苦也。
六道轮回是什么?
六道轮回主要是指的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人临终之时,会根据此人的业力习气,也当下显现的因缘,而进入下一世的轮回,不一定还为人,也不一定就为鬼,看各人是何业力牵引。这个举个例子,如果说世界上有磁铁、磁木、磁金、磁银等等,我们每个人的心临终之时显现铁性,比如怨恨,就会感招到磁铁那里,比如地狱;如果临终之时显现的是木性,比如悭贪,就会感招到磁木那里,比如饿鬼道;如果临终显现的是磁金,比如清净无欲心,就会感招到磁金那里,比如天人……如果临终时不但显现清净心,而且兼有净心净愿,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就可能感招到佛国净土。比如极乐世界,比如琉璃世界等等。
我们所受的教育致使我们忽略甚至否认这些。有科学家在研究到一定阶段时,不得不承认其存在性。磁力线、手机信号、无线电波等,虽然看不见但已被我们所了解。我们一直致力于“有”的意识观念中,这种既成的意识和观念,容易影响对事物真实性的判断。因此,我们更需要放下一切我们固有的观念逻缉的禁锢,因为整个法界的真相和规律,远远超过我们已形成的想象!人死之后会根据自己过去生的因缘成熟和自己此生造作,而进入下一世的轮转。
临终之时越是贪嗔痴炽盛,越是恐惧不安,越是容易感招到下三涂。如果感应到过世的亲人来欢迎,多半也是下三涂。这个根据每个人显现的业力,正常情况下,最多经过四十九天,就会进入下一世的轮回。
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
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正如《法华经》指:“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十界中由下而上的六道分别是指: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
据佛经《观佛三昧经》载:“轮回六趣,如旋火轮。”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已在六道中轮回不息。若造善业终得乐报,如天、人二道;若造恶业终得苦报,如地狱、饿鬼、畜生。六道可分为三恶道和三善道。三恶道为地狱、饿鬼、畜生;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但阿修罗虽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于人,故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
三恶道:
* 地狱道:恶人受苦痛之处,在地下受八寒八热之苦。
* 畜生道:禽兽之生所。多以人界为依所,而眼可见。
* 饿鬼道: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与人界共处,却眼不可见。
三善道:
* 阿修罗道:大力神之生所。因常怀嗔心而好斗,故以深山幽谷为所,与人隔离。
* 人道:人类之生所,有四洲之分。能稍修戒善感报而生。
* 天道: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
“六道”是什么样子,“轮回”的根源是什么?
“六道轮回”是一个佛教里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解释宇宙运行的理论,而佛教的这个理论也是采用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六道是宇宙众生所处的六道,分别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人。而轮回则是生命死亡之后会继续投生到下一个场景,造成轮回的根源是业力。有道是:“法术不敌神通,神通不敌业力。”在佛教里,业力是牵引众生处在六道哪个位置的决定因素。下面分别说说六道和轮回。
六道根据报应处境,又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显而易见,地狱、饿鬼、畜生是三恶道;阿修罗、人、天人则是三善道。一个生命如果善良,那么进入轮回,它可能成为阿修罗、人或者天人,反之进入饿到受苦。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六道不同众生所受的福报多少不同。
地狱道:六道之中,地狱道众生因前生恶业重大,故而转生到此,地狱道众生福报最少,受痛苦最大,其间有无数大地狱轮流折磨,求出无期。
饿鬼道:生于饿鬼道的一般是不为善行所致,比如见死不救,见急难不救,恶鬼顾名思义,就是要受饥渴之苦,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的母亲,就曾堕入饿鬼道,目犍连救母心切,以神通幻化出食物,其母亲也只能看着却也不能下咽,这就是神通不敌业力。
畜生道: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看到的一切动物,都是佛教所说的畜生道,畜生受到的痛苦好于饿鬼,但仍要受到被人驾驭宰杀食用之苦。
人道:也就是投身为人,人的福仅次于天人和阿修罗,要受生老病死之苦,但是人间确实最适合修持佛法的地方。
阿修罗道:阿修罗是一个梵语词,意思是“非天”,阿修罗道本性善良,但是有嗔恨心并且好斗,故而有天人的福报、神通,却没有天人的德行。
天人道:三善道之首,福报最大,享有锦衣盛著、珍馐佳肴、天女围绕、鲜花环簇,尽管如此,天人仍未脱离轮回,也会死亡,并且堕落到苦道之中。按照佛教理论来解释,基督教的上帝,道教的神仙,都是属于天人道。
天人死亡时会出现天人五衰,在金庸的小说《天部》中,乔峰对应的就是天人,他的一路悲剧到最后也对应了“天人五衰”。
轮回的根源:业力是什么?
业力也是佛教采自婆罗门教的一个理论,可以将之视作推动生命延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业力根据性质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根据来源可以分为身业、口业和意业。
人死后真得有六道轮回吗?
下午2点专程去看望了从小一起相处,大我8岁的邻嫂。她现在的生活过得比较辛劳清苦,我对她一直惦念有加并常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吧。 以往我一进她家门就会扑面而来先传出:怎么好久不来呀?我有好多话要对你说啊......。今天不同,我一进门她第一句话便是:“老姑(她是塘沽人那里姑嫂就此称呼)你会拼音吗?”我诧异了一下便说:“会啊!怎么啦?”“哎呀太好啦!”“啊?你?”她很郑重的说:我有一本经书,里面的字我有好多都不认识,上面有拼音老姑你给拼出来,然后给我注上白字行吗?我答应了。她一副很神圣的样子说:我得先去洗洗手!我说:是不是我也得洗啊?她说:这样最好!洗礼完毕,只见她在枕头底下拿出一本小册子《南无阿弥陀佛经》!她说:我每天都要念几遍,就是生字太多,所以很不成功的。我、我说你有时间干点什么不好啊..... 不许乱说啊!好!好!你念!你念!开始吧遇到生字我给你注解行了吧。你这是在干好事呢,菩萨会保佑你的;我给了她一个无奈的笑脸,点着头是啊是啊!她戴上花镜开始很庄严很神圣的念起经来了。遇到不认识的,我就给她拼读加注上白字;说句不该说的中间我想去方便一下都没敢啊,怕破坏了这神圣的时刻啊;她挺直的坐在床上一直的念着,我躺在床上闭着眼时刻等待她遇到不认识字时的召唤.....;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神圣的时刻结束了。我站起身来,两臂上举伸直了身体问了她一句:你每天念经,是想求菩萨保佑你什么呢?她非常认真的说:死了不受六道轮回之苦,能超脱!不受罪!.....。啊?死后?死后的事?你?你活着的事还没弄好竟然管死后?气死我了!你!你简直是活乱了顺序了!我、我抬头一看墙上挂钟,啊!4点多啦!我不和你说了,我还有事我得走啦。其实我还想在说点什么着,可是又怕说出些没分寸的话来。得罪了邻嫂道没什么,可要是得罪了佛祖菩萨谁知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啊?不知道,还是不能乱说为好。我不顾邻嫂的挽留,我拿起外衣抓起包拔腿就走。 从邻嫂家出来,我的脑子乱糟糟的,同时一路上一直在想,人死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呀?真的有什么六道轮回吗?
六道轮回是什么意思?
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正如《法华经》指:“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十界中由下而上的六道分别是指: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
据佛经《观佛三昧经》载:“轮回六趣,如旋火轮。”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已在六道中轮回不息。若造善业终得乐报,如天、人二道;若造恶业终得苦报,如地狱、饿鬼、畜生。六道可分为三恶道和三善道。三恶道为地狱、饿鬼、畜生;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但阿修罗虽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于人,故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
三恶道:
* 地狱道:恶人受苦痛之处,在地下受八寒八热之苦。
* 畜生道:禽兽之生所。多以人界为依所,而眼可见。
* 饿鬼道: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与人界共处,却眼不可见。
三善道:
* 阿修罗道:大力神之生所。因常怀嗔心而好斗,故以深山幽谷为所,与人隔离。
* 人道:人类之生所,有四洲之分。能稍修戒善感报而生。
* 天道: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