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国学大讲堂讲八卦,周易风水大讲堂

曾仕强先生关于周易的讲座,除了《百家讲坛》上播过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了...

曾仕强先生解读六十四卦的内容没有见到过,曾先生很谦逊,没有贸然解卦。曾先生讲的是“普及型”讲座,讲的不错,但多有个人发挥。比如讲到八卦方位时,说八卦是按照中国地图的地理环境排布的。仔细想来,7000—10000年前,不知道伏羲是从哪家书店买到的中国地图,然后研究出的八卦排布。这种讲法只是为了公众容易理解,与伏羲画卦没有关系。

网上有很多人解卦,象傅佩荣、林武樟、张其成等都有视频,还有一些如56.com 土豆网等,你可择善用之。目前解卦的书和视频讲座有三类:“自由发挥型”,借易论道,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类可以分享,但不是解卦。“文字直译型”,这一类看上去不得要领,前言不搭后语,晦涩难懂。“以象解卦型”,这一类追求卦象和卦理,但体系繁冗。另外,解读六十四卦的书,占筮言多,易理论少,多为王弼“得意忘象”之说。用“象”解读六十四卦目前还做不到,原因是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写卦的原“象”了,而西汉(十三家)及西汉以前易学家,解卦无不用象。若你真想研读《周易》,请先读《系辞传》等十翼,然后可以看尚秉和先生的书。朱兴国先生的《三易通义》也不错。本人学识甚浅,略知一二,不敢妄言。以上内容供参考,答非所问,有多语之嫌,请见谅。

关于周易八卦的解说,是如何算命的?

《周易》名列五经之首,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华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辛免于难。
"周易"的"周"指周文王,"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用变易,简易,不易三种看法去读。从形式和方法上看,易好像是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是根据数的阴阳和随机性,推断事物凶吉的书。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没有必要去钻研它.我也曾经看过(老师推荐的),但是看了2遍还是不能领悟.简直不知所云.周易严格的说是一本主观唯物主义哲学书籍,它集天文、数学、兵法、治国方略、做人处世、道德修养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一体,是一本锻炼人思维的好书。许多诺贝尔获奖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当年的马

《周易》中八卦的卦辞分别是什么意思?

1、卦辞节选如下:

1)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2)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周易上说的八卦指的是什么?

八卦 【八卦基本概念】 八卦 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具体符号表示见下面的『八卦符号』。《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八卦起源于原始的占卜。《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封又象征多种事物,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八卦符号解析】 八卦符号: 乾:乾三连 坤:坤六断 震:震仰盂 艮:艮覆碗 ▅▅▅▅▅ ▅▅ ▅▅ ▅▅ ▅▅ ▅▅▅▅▅ ▅▅▅▅▅ ▅▅ ▅▅ ▅▅ ▅▅ ▅▅ ▅▅ ▅▅▅▅▅ ▅▅ ▅▅ ▅▅▅▅▅ ▅▅ ▅▅ 离:离中虚 坎:坎中满 兑:兑上缺 巽:巽下断 ▅▅▅▅▅ ▅▅ ▅▅ ▅▅ ▅▅ ▅▅▅▅▅ ▅▅ ▅▅ ▅▅▅▅▅ ▅▅▅▅▅ ▅▅▅▅▅ ▅▅▅▅▅ ▅▅ ▅▅ ▅▅▅▅▅ ▅▅ ▅▅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克(木)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七)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 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 坎为水 火-离 离为火 五行相生:金水木火土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周易风水讲座 周易讲风水吗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珍贵文献,儒家将其列为重要经典。道教徒也非常重视对《易》理的探讨,注疏和演绎之作颇多。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道教征也把《周易》当作基础的经典而广为应用。《风水:“风水”一词来源于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即与地脉、地形有关的“生气”。《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风水的:"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辞海》是这样定义的:"风水是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道教:道教经典和论述与易经的思想内容联系很多,主要是易经中的阴阳、道等概念。道教利用阴阳、无极、太极等思想描述宇宙世界的一切。以阴阳变化来解释世界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行为,最终都归结为道。在内外丹的修炼中,周易的各个卦象对应着时间、方位、季节等,有时又用卦象的合、反、变等来描述内外丹的过程。周易》从内容到形式都为道教所吸收,它渗透到道教的基本信仰、神仙体系、方术仪式、伦理等各个方面。从基本信仰方面来看,以《易》解“道”的现象贯穿于道教的产生、发展、衰落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其内容涉及了“道”的性状,道的自身运动,“道”与“一”的关系,“道”化生天地万物等一系列问题。在他们看来,“道”就是“易”,“易”就是“道”,《老子》的“道”的体系与《周易》的“道”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易”与“道”最终都成为主宰一切的神。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讲风水

去年有两个关于风水的节目
A 雷铎

<6月13日世纪大讲堂 风水学与生态智慧>

王鲁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王鲁湘,大家好。

我想只要是一个中国人,除了知道佛教、知道道教、知道孔夫子以外,一定还知道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风水。因为风水可以说几乎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边,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同学,或者是来自江西、福建、广东或者是的同学,对风水这个概念可能感到更贴切,因为它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中间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

那么风水是怎么回事?我们很多年以来,把它斥之为迷信,把它从我们生活中间彻底地赶了出去,但是在我们把它赶出去的时候,国外的一些学者却把它捡起来,把它当做一种东方的科学。到底它是迷信还是科学,或者是兼而有之?今天我们请到了广东省社科院的雷铎研究员,给我们来讲一讲“风水学和中国的生态智慧”。

雷铎简历
广东潮州人氏,1950年出生,1968年参军,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毕业于艺术学院文学系。

现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所研究员、广东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一级作家。

迄今发表文学作品和学术成果大约400万字 。1979-1989年,以长篇小说《男儿女儿踏着硝烟》、《子民们》 、报告文学《从悬崖到坦途》等获国家大奖并入录《中国新文学大系》。 1992年,出版专著《十分钟周易》,在海内外有多种版本,影响较广 。2004年,出版《十分钟禅宗》、《十分钟风水学》。
转自: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4312713861332992/20040825/35140.shtml

<6月19日世纪大讲堂 风水学与生态智慧(下)>

风水的含义非常深奥,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在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这一角并不富裕的土地上能够繁衍生息的生存智慧。
转自: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4312713861332992/20040825/35141.shtml
B 刘东雳
<12月24日世纪大讲堂 风水文化与华夏文明>

本期节目由对风水文化有着数十年研究的刘东雳先生,作“风水文化与华夏文明”的主题讲演。
刘东雳先生是中国国学院易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中国国学院北京办事处主任,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先生将向大家介绍风水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他认为风水是地球运动规律中的自然现象,它牵涉到物理学、数学及天文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文化。当代风水文化处在一个变化的阶段。当今的建筑结构的变化,使得阴阳平衡打乱,气流运行不畅。
转自: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4312713861332992/20051224/716594.shtml

<风水文化与华夏文明> 2005年12月28日 13:38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提起风水,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毕竟它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家居装修到身心健康,各种各样的风水学说层出不穷。那么风水,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和华夏文明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今天的大讲堂,我们就很荣幸地邀请到了著名的易学专家刘东雳先生。
刘东雳:今天我用三个部分来概论这个主题。首先我讲一讲什么是风水。风水呀,就是在地球运动规律中产生的这么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啊,不管是远古的人类还是现代的人类,只要一涉及到规律性的自然现象,人类就改变不了。比如,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一年。在这一周的过程中呢,它转出了四季,春夏秋冬四季。地球的自转呢,它的一周是一天,这一天就有昼夜之分,很多等等现象。这种现象都是人改变不了的。既然人类改变不了运动规律,改变不了由规律而产生的自然现象,那么人类呢,就要去面对它,就要想办法去利用它,170万年前,云南的元谋人就已经懂得了怎么样去选择和利用风水。这个在考古这里边有这样的记载,原始的人类就包括180万年前的山西芮城有一个叫西侯科西侯渡的这么一个遗址。这个猿人的遗址它也是这样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说把洞穴啊,居住的洞穴建在一个海拔比较高的这么一个坡地上,而且都是向阳,近水,都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边。其实不光是咱们人类,就连动物也具备这种本能。它们也会选择和利用自然环境,这一点从很多动物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就能体现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呢,它就要去选择和利用自然环境。当然了,这一些它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动物的这么一种生存本能。也正是因为这种生存本能,才孕育了咱们华夏人类的风水学说。我再简单讲一讲这个风水学说是怎么都形成的呢?大家都知道,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是一个相当相当长的这么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咱们华夏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从观察、认识、研究,进而学会了选择、改造、利用自然环境,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风水形成的过程。
风水学说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门集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空气动力学,乃至军事地理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这么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文化。这个文化的形成呢,如果用大概的概括,它可以概括成八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呢是原始人类无意识地运用风水的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呢是新石器时期聚落风水的有意识运用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风水理论的雏形阶段。第四个阶段是秦汉魏晋风水理论的成形阶段。到第五个阶段,就是唐宋这个时期是风水理论开始完善了,在这个时期风水理论完善了。过渡到明清这个时期呢,对风水理论又开始进行考评和总结,它是这样一个阶段。第七个阶段呢,那就是说近代,现代,那就是近代和现代风水文化的这么一个沉浮阶段。第八个阶段呢,很关键的阶段了,就是当代风水文化的变通和发展阶段。从以上这个八个阶段中,可以概括地反映出,从远古人类无意识地运用风水到有意识地运用,从风水理论的雏形开始到风水理论的形成,完善,总结,直到近代、现代风水文化的沉浮。特别是当代这个风水文化,它是处在一个变通、发展的这么一个阶段。我认为这个阶段是风水文化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那么涉及到它的未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代的建筑结构和现代的建筑结构,这两种结构相比,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古代黄鹤楼就是很高的一个建筑了,很多文人墨客都去赞美它,一呢赞美它周围的景色,二呢又赞美它的高高地林立。在现代城市高楼林立、建筑物密集的这么一个环境中,它就出现了一种因建筑钝体而造成的一种气流加速,流向紊乱,绕流、漩流这些个现象。尤其是钝体造成的这种气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风水学说中的阴阳平衡。

下面我再简单说一个小窍门,告诉大家,让大家记住这个小窍门,回去之后在实际生活中去论证。比如说不管你去看谁家的房子,只要他家房子的北面是一条路,很宽的路,或者是一条河,如果他身体非常好,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他排行不是老二。如果他得病,心脏,肾,或者是眼睛这其中之一,如果他的卫生间就在他住房的北侧,他这种病是必得无疑的,只要他得上,他就是老二,或者他就是属鼠的和属马的。反过来说,咱们把这条路放到他房子的南面,或者把这条河放在南面,那么能发财的就是老二,事业顺利的就是老二,或者属鼠属马的人。这个实际风水就是一道公式,很精确的一个公式,绝对不存在封建啊、迷信啊。 无论人们,你站在哪一个角度上去看待或者去评价风水,风水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为什么它是客观存在的呢?这是人与自然不能脱离的这么一种密切关系。传统的风水理论运用到现代,把它进行筛选,破除糟粕的那些迷信内容,我相信早早晚晚有一天,风水学说会堂而皇之地走进现代科学的殿堂。
确实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江湖术士,也就说得再难听一点就是骗子。他仅仅掌握了那么一点点的这么风水知识,说起来又玄玄乎乎的,或者是又搞,又说把这个什么地方贴一道符啊,那实际一贴符这迷信色就来了,那可不就迷信了。实际呢,风水它是一种公式,就是说由阴阳两种物质构成的这么一种公式,它的公式换算过程就是换算阴阳各自的量,它换算的就是这个,实际这道公式是很严谨的。就比如说一加一等于二,那么你如果能完全正确地衡量出阴阳各自的含量之后,和一加一等于二没有什么区别。
转自: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6569994053287936/20051228/719067.shtml#
mengmiaomiao 祝您春节快乐 健康 平安 愿福永随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