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38卦详解人际,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详解
周易64卦第38卦睽卦的故事
周易六十四卦之第三十八卦《暌》卦,讲的是一个旅行的人出门在外的所遇所见,“暌”的本意从目从癸,而癸是十天干之终,是雾。睽是看不清楚的意思。
周朝那个年代,人要出远门,都要预先去占卜旅途的吉凶的。《睽》之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讲的就是旅人出门前占卜,那占卜师告诉旅人:“您这次出门旅行没有灾难。如果您在旅途中不慎把骑的马从后门丢失跑了,不用去找它;马是您自已养的,不必寻找,自然会回来的。您这次出门在外,会遇见一些容貌丑恶的人,但您不必害怕,会没事的。”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讲的是:族人刚到了一个新地方,刚进入小巷,就遇上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非常高兴。这次旅途上没出事故,一切平安无亊。周朝那个时代,一般沿途没旅馆住的,旅人也只能在一般民居中投宿,遇到屋主东家好,自然就无咎。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全爻辞是写奴隶赶车运输,旅人在络上所看到的一些情景:前面有一辆拉货的车,走近一看,是牛拉的车,拉得很费劲,牛一只角高一只角低,拼命地拉,还是拉不动。赶车的人帮着推,就近一看,原来是个剠了额、割了鼻的奴隶。车开始拉不动,后来终于拉走了。这爻是《暌》的作者随旅所见,由远到近,由后到前,先见车,再见牛,再见人。牛怎么样拉,人是什么容貌,都作了相当细致的描绘,就很好的解释了睽的观察方法及步骤。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这里是说:旅人孤旱地走路,遇见一个跛子,便和他一起前行。谁知跛子是一个逃亡的奴隶,被后面追逃奴的人一起抓住了。从表面上看,虽然危险,但经过解释之后,终于没事。这爻作者是对睽的诠释,眼见不一定是实,看不准要倒霉的!
六五:“忙亡。厥宗噬肤。往,何咎?”这里是说:旅人遭到上爻所说的倒霉被抓事件之后,不敢轻易跟别人交往。忽然见到同族的宗人在食店吃肉,喜出望外,便结伴同行。一路平安无亊。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这里是写旅人的一场虚惊:旅人正在孤单地走路,见大猪伏于道中,又遇到一辆大车,上面满载象鬼一样奇形怪状的人。旅人开始很诧异,张弓欲射之,经过懈释,才放下弓来。原来这伙人不是抢劫的歹徒,而是以图腾的化装打扮去订婚的。旋人照常向前走,遇着不雨,雾就散去了,这回眼前灬切都能看清楚了,以后旅途一切吉利。
《暌》本卦是一个讲旅行故事的专卦。从出门先占卜讲起,描写旅人途中三见三遇,都因雾气天气看不清的遭遇,最后遇雨雾散就吉利了。整个故事是对暌卦的诠释。
《易经》第三十八卦 睽 火泽睽 离上兑下 睽:小事吉。 请求帮忙解...
卦象过乱,变出是什么卦?只看睽卦,桃花运是有,但不正常,野桃花居多。
《易经》第三十八卦 睽 火泽睽 离上兑下 麻烦懂梅花易数的来解一下卦...
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卦辞说,后悔消失。
易经第38卦求解卦
本卦之卦都不好,本卦干瞪眼,比喻对目前的事情毫无办法。之卦表示艰难,示此事将困难重重。要有坚强的意志啊!
有些事,总需要有人来做,不为利,只为义。请加Q群20095704
周易中的64卦的具体解释(不要文言)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作者简介:周文王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 。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古公亶父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当时商王朝内部矛盾剧增,政事日非,诸侯逐渐归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讼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继因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侵犯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北)一带,出兵灭密须,使周的西北方得到巩固。随后又向东发展,战胜黎(或作耆、饥)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慌,告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古书记载文王在被囚羑里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易经六十四卦白话讲解
易经六十四卦是《未济卦》,原文和白话讲解如下:
原文: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白话:《未济卦》象征事未完成:经过努力可以得到亨通;小狐狸渡河快到对岸了,却浸湿了尾巴,则没有什么吉利。
原文:《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白话:《象辞》说:《未济卦》的卦象是坎(水)下离(火)上,为火在水上之表象。火在水上,大火燃烧,水波浩浩,水火相对相克,象征着未完成;君子此时要明辨各种事物,看到事物的本质,努力使事物的变化趋向好的方面,这样做则万事可成。
原文:初六,濡其尾,吝。
白话:初六,小狐狸渡河时被水浸湿了尾巴,会有麻烦。
原文:《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白话:《象辞》说:“小狐狸渡河时被水浸湿了尾巴”,说明其自不量力,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使多大的气力,急躁冒进,结果招致麻烦。
原文:九二,曳其轮,贞吉。
白话:九二,向后拖拉车轮,使车不快进,坚守正道可以得到吉祥。
原文:《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白话:《象辞》说:九二爻之所以可获吉祥,是因其恃中不移,端正不偏倚,有所节制,这样行事必获吉祥。
原文: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白话:六三,事情未完成,急躁冒进去远行,有凶险,但有利于渡过大河急流。
原文:《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白话:《象辞》说:“事情未完成,急躁冒进去远行,有凶险”,说明此时所处的位置不当。
原文: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白话:九四,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悔恨会消失;以雷霆万钧之势征讨鬼方国,经过三年的激烈战斗终于得到了胜利,被封为一个大国的诸侯。
原文:《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白话:《象辞》说:“坚守正道可获吉祥,悔恨会消失”,说明实现了建功立业的志向。
原文: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白话:六五,坚守正道或获吉祥,没有什么悔恨;这是君子所具有的美德的光辉,有诚实守信的德行可以获得吉祥。
原文:《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白话:《象辞》说:“君子所具有的美德的光辉”,说明此时正在事情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应该具有诚实守信、光明正大的美德,才能获得成功,光焕发,得到吉祥。
原文: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白话:上九,满怀信心,充分信任众人,这时可以安闲自得地饮酒作乐,没有什么灾祸;纵情滥饮,被酒淋湿了头,则说明过分信任他人,将会损害君子的正道。
原文:《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白话:《象辞》说:“纵情滥饮,被酒淋湿了头”,这样喝得醉醺醺的,就会误了大事,就有灭顶之灾,这是放纵自己没有节制的结果。
扩展资料:
《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