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娶年龄,仪属什么五行

古代的法律规定结婚年龄吗,是多少岁?

古人在婚嫁年龄上是有法律条例规定的,自先秦到明清千年之间,男女普遍结婚的年龄有所区分,一般成年男子满二十周岁,女子满十五周岁便可嫁娶。

一、崇尚礼法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依旧遵循旧礼,认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当时各个诸侯国出于战争的需求将男女法定的结婚年龄稍稍往上提了一些。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曾经下令要求齐国男女的婚嫁年龄要比周礼中规定的至少要年轻十岁。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墨家、法家都曾提倡早婚,一来是因为在战乱时期的人们普遍寿命较短,同时也是为了向战场上输送大量的成年兵力,如此这般就可看出提倡早结婚的目的性了。

二、秦朝立法

最早将婚嫁年龄做明确规定并写进法律中的是秦朝,在秦法中有明确的表示,男子身高六尺五寸后行弱冠礼,女子身高六尺二成年后方可嫁娶。这里的结婚与年龄道无直接关系,决定权在于身高。秦朝对于男女嫁娶是有立法的,官府需要受理男女二人方可登记结婚。

三、两汉后的早婚制度

到了两汉之后,早婚现象就极为普遍了。首先是两汉的皇室早婚就很平常,国家立法要求女子年十五以上就可嫁人,若三十之前还未嫁,便要征收五倍的赋税。汉代的男子结婚年龄就要更早了。汉代的婚俗直接影响后面的历朝历代对于结婚的年龄规定。自汉代之后,普遍男子十五六,女子十三四便可结婚。

四、两宋晚婚新思潮

宋朝时诸多朝代中对男女婚嫁年龄上较为开放的一个朝代。法定婚龄虽然延续了唐代的婚姻习俗,有法律条文规定男十五、女十三便可婚嫁。可宋朝中对此婚俗持反对意见的大臣极多,同时他们也身体力行地用晚婚来直接对这项制度进行抵制。历史数据统计,宋代男女的普遍结婚年龄在十七八岁,这在奉行早婚的封建社会中,实属是思想上的求新求变。

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各个朝代有什么不同?

关于古代婚姻,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认识,古人普遍早婚早育。从文献资料来看,古代女子结婚是比较早的,具体早到什么程度呢?一般而言,古代女子到了13、14岁就要出嫁的,最晚也不能超过19岁。


《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载,西周时期男子20岁“冠而列丈夫”,女子15岁为“及笄”,男女过了这个年龄就可结婚。同时,《周礼》也有规定:男子30而娶,女子20而嫁。这一时期,女子出嫁是比较晚的。


但是到了汉代,这一年龄大大提前了。在汉代,男子结婚年龄是15、16岁,女子则是13、14岁。《汉书.惠帝纪》有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女子超过了15岁还不嫁人就要缴纳五倍的赋税,国家就要出面干预了。


从西周到汉代,结婚年龄为何提前呢?有人这和越王勾践有关。据《国语·越语上》载,越王勾践曾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越王勾践为了复仇,举国上下都奖励生育,早婚早育自然是题中之义。

汉代之后,早婚似乎成为传统,历朝历代一再沿袭。如,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下诏:男20岁,女15岁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又如,宋代规定“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明代朱元璋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


这是法律规定,从历史人物看,也反映了女子早婚这一现象。如班昭年仅14岁的时候,就已经嫁给了曹世叔;李清照18岁的时嫁给了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10岁入宫便被临幸,然后便怀孕了。


古代女子在18岁之前大都已经结婚,身体尚处在发育阶段,其身心是备受扭曲的。过早结婚生育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加之古代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女子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既然如此,国家为什么还要一再提前人们结婚的年龄呢?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古代生产力低下,战争不断,人口扩张是对抗天灾人祸的最好办法。每场战事、天灾之后,国家要快速恢复人口,必然要鼓励人们早婚早育,并为此做出一系列的规定。


值得一说的是,既然要早婚早育,就很难做到优生优育。古代疯狂扩充人口,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如孩童夭折的概率变高,人们的体质不断下降,这也是古代人平均寿命较短的原因之一。

古代女子多大就可以结婚了??

中国古代其实是“早婚国家”,特别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通较低。早的11岁就结婚了。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梁高祖第4个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11岁出嫁的。更早的还有在6岁就结婚的,汉昭帝八岁继承皇位,娶“年甫六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
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标准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有异,如唐代,“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嫁娶。”

古代女子几岁可以出嫁?男子几岁可以娶妻?

春秋战国时期,女子大多在15岁开始出嫁。《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曾有记载: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有鹿门稷者,行年七十而无妻,桓公问管仲曰:“有民老而无妻乎?”管仲对曰:“有鹿门稷者,行年七十矣而无妻。”桓公曰:“何以令之有妻?”管仲曰:“臣闻之,上有积财则民臣必匮乏于下,宫有怨女则有老而无妻者。”桓公曰:“善!”令于宫中女子未尝御出嫁之,乃令男子年二十而室,女年十五而嫁。则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这里,管仲以巧妙的进谏规劝齐桓公将宫中没被国王召幸的女子嫁到宫外,这些女子的年龄大多在十五岁左右。
《国语.越语上》也记载:越王句践为了让国家人口众多,采取奖励国人多生育的政策,不管生男生女都给予奖励。“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这里,勾践将本国女子最迟的结婚年龄定为十七岁。女孩子到了十七岁还未出嫁,其父母要被治罪。可以猜想,为了不被国王治罪,那时的女孩子一般在十七岁以前就都出嫁了。
《后汉书.任延传》记载:东汉时期,任延被光武帝刘秀任命为九真太守。九真地处荒蛮,当地人以射猎为生,不知道牛耕和农业生产。任延就教给他们如何制作农田工具,如何种田等等。任延又发出文告给所属各县,让年龄在20至五十之间的男人,分别找十五至四十岁的女子自由搭配结婚,贫穷拿不起聘礼的,由官员们以薪俸资助他们,短短的时间内,有两千多人结为伉俪。
《后汉书》卷114还记载:南阳郡有个人叫阴瑜,他娶了颍川郡荀爽的女儿荀采为妻。荀采“聪敏有才艺。年十七,适阴氏。十九产一女,而瑜卒。”这里,明确说明荀采是十七岁出嫁的,十九岁时生育一个女儿后丈夫死了,而后成了寡妇。
清代著名文学家方苞的《高节妇传》记载:“宛平(今北京丰台区)高位妻,姓段,早嫁娶,高位死,妻年十七,有二子矣。”高位的妻子年纪轻轻守寡,十七岁就生下了两个孩子。俗话说:“十月怀胎”。二子即便不是足月分娩,也该在一年半左右,再加上围褥期间隔的时间,高位的妻子很有可能在十四岁左右就已出嫁,恐怕还在幼女年龄。这有力地证明了古代女子在十五岁左右开始出嫁。
大量资料证明,古代的女子大多在十五岁至十七岁时出嫁。“二八女郎”,二八,十六岁,正值出嫁的芳龄。当然,也有个别例外,并非所有女子全是这样。清代时有一个刘姓女子,小时候被父母许配给一家人家做“娃娃亲”,而后两家分散,杳无音讯。而后儿子、姑娘长大后,姑娘家只剩下姑娘一人,但她牢记父亲给她许的那家男孩子的名字,守身如玉,四处寻访,非此人不嫁,最终打探到未婚夫在一家富豪家里当佣人,于是就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到他,二人结为夫妻。此时,该女子已经三十岁了,就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也属于剩女和超龄的老姑娘了。

不同日柱看2021年辛丑年运势?

不同的日柱,看2021年辛丑年的运势,这个恐怕是很难做到,因为2021年还没有来到,所以现在你看不了这个运势

流年辛丑代表什么

辛丑年,天干代表辛阴金,地支丑为湿土,含本气己阴土、余气癸阴水、辛阴金。顺颂祺瑞!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