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干支纪年,干支纪年的万年历

1987是什么年

卯兔
农历 丁卯年87年是兔年。
1987年是兔年,1987年出生者乃是丁卯年出生,天干丁火,地支卯木,木火相生,为木火通明之意,炉中火命,越烧越旺,事业多富贵机遇,且多有异性相助。
1987年出生之人性格聪颖,心思细腻,温文尔雅,灵动,待人谦逊,宽厚仁慈,善交际,伶牙俐齿。属文质彬彬之辈。处事得体,喜好和平,学习能力不俗,知书达理,处事圆滑。乃神采骏逸,钟灵毓秀,天赋相伴之人。1987是什么年
1987是丁卯年。中国传统历法采用干支纪年,丁卯年是六十个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卯对应兔,故为兔年。
丁卯年是干支历中六十个干支纪年之一。干支纪年使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组
成六十干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当六十干支轮回一次时又称之为一甲子。
干支纪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只因干支纪年是干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历书(即黄历)皆如此。农历只是借用干支来纪年,其一年的范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点并无争议。而农历和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由于民国后使用了公历,不少民众包括极个别所谓专家在历法知识上的欠缺,所以两者常被混淆。又因生肖与地支存在对应关系,所以生肖也从立春起算。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故性属太阳历。自古以来,干支历一直为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应用于天文、风水、命理、选择术和中医等学科上,并为历朝历书(即黄历)所记载。以清朝官修史书《清实录》为例,书中的干支纪年均以立春为分割点:如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十七册,乾隆实录之第九册,第573页,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见清代《红楼梦》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这里更是明确地指出干支历在纪年纪月时的转换点。
推算方式: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7,或年份数减7,除以10的余数是0,除以12的余数是0,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前止的岁次内均为"丁卯年"。注意此对应只是大概,因公历年和干支历年是不同的历法年。第二次结束后的年代1987.1.1-1987.1.28 属虎
1987.1.29-1987.12.31 属兔

唐朝年号的历年干支纪年对照

618至907年历年干支纪年对照: 高祖李渊,义宁二年五月废隋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大唐,建元武德。武德九年八月禅位李世民。贞观九年五月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在位九年。上元元年,改谥神尧皇帝。天宝八载,谥神尧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公元干支大唐梁萧梁郑楚夏燕许618戊寅武德元年永隆二年鸣凤二年太平三年五凤元年始兴元年天寿元年619己卯武德二年永隆三年鸣凤三年开明元年太平四年五凤二年始兴二年天寿二年620庚辰武德三年永隆四年鸣凤四年开明二年太平五年五凤三年始兴三年621辛巳武德四年永隆五年鸣凤五年开明三年太平六年五凤四年始兴四年622壬午武德五年永隆六年太平七年始兴五年623癸未武德六年永隆七年始兴六年624甲申武德七年永隆八年始兴七年625乙酉武德八年永隆九年626丙戌武德九年永隆十年注:
1、许,宇文化及所建。武德元年(618年)九月自立为帝,建元天寿。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被窦建德击败擒杀。《资治通鉴》载:武德元年九月,化及自知必败,叹曰:“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鸩杀秦王浩,即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改元天寿,署置百官。
2、夏,窦建德所建。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自称长乐王,建元丁丑。后改成夏王。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为李世民所俘杀。
3、郑,王世充所建。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建元开明。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为唐所灭。
4、萧梁,南朝梁宗室后裔萧铣所建。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反隋自称梁王,建元鸣凤。次年称帝。武德四年(621年)十月与唐战败投降,被杀。
5、楚,林士弘所建。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二月壬辰自立为楚帝,建元太平。武德五年(622年)十月为唐所灭。
6、燕,高开道所建。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自称燕王,年号始兴。后降唐。寻复叛,屡犯幽州。武德七年(624年)二月其将张金树反,高开道自度不免,遂。
7、梁,梁师都所建。大业十三年(617年)三月即皇帝位,国号梁,建元永隆。贞观二年(628年,永隆十二年)为唐所灭。 高宗李治,太宗第九子。贞观二十三年六月继位,次年改元永徽。高宗在位期间频繁改元,凡14个年号。永徽六年后改元显庆,显庆六年三月改元龙朔,龙朔三年后改元麟德,麟德二年后改元乾封,乾封三年二月改元总章,总章三年三月改元咸亨,咸亨五年八月改元上元,上元三年十一月改元仪凤,仪凤四年六月改元调露,调露二年八月改元永隆,永隆二年九月改元开耀,开耀二年二月改元永淳,永淳二年十二月丁巳改元弘道,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夕,崩于贞观殿,年五十六,在位三十四年。谥曰天皇大帝。天宝八载,改谥天皇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纪年永徽元年永徽二年永徽三年永徽四年永徽五年永徽六年显庆元年显庆二年公元650651652653654655656657干支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纪年显庆三年显庆四年显庆五年显庆六年
龙朔元年 龙朔二年龙朔三年麟德元年麟德二年公元658659660661662663664665干支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纪年乾封元年乾封二年乾封三年
总章元年 总章二年总章三年
咸亨元年 咸亨二年咸亨三年咸亨四年公元666667668669670671672673干支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纪年咸亨五年
上元元年 上元二年上元三年
仪凤元年 仪凤二年仪凤三年仪凤四年
调露元年 调露二年
永隆元年 永隆二年
开耀元年 公元674675676677678679680681干支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纪年开耀二年
永淳元年 永淳二年
弘道元年 公元682683干支壬午癸未 则天顺圣皇后武瞾,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周。武则天在位期间频繁更改年号。天授三年(692年)四月改元如意,如意元年(692年)九月改元长寿,长寿三年(694年)五月改元延载,次年(695年)正月改元证圣,证圣元年(695年)九月改元天册万岁,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十二月改元万岁登封,万岁登封二年(696年)三月改元万岁通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九月改元神功,次年(698年)正月改元圣历,圣历三年(700年)五月改元久视,久视二年正月(701年)改元大足,大足元年(701年)十月改元长安,长安四年(704年)后改元神龙。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等发动政变,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崩。年八十二,在位十五年。神龙本为武则天年号,中宗沿用不改。史家记载武则天神龙元年事时作长安五年 。 纪年光宅元年 垂拱元年垂拱二年垂拱三年垂拱四年永昌元年
载初 元年 载初二年 公元684685686687688689690干支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纪年天授元年天授二年天授三年
如意元年
长寿元年 长寿二年长寿三年
延载元年 证圣元年
天册万岁元年
万岁登封元年 万岁登封二年
万岁通天元年 万岁通天二年
神功元年 公元690691692693694695696697干支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纪年圣历元年圣历二年圣历三年
久视元年 久视二年
大足元年
长安元年 长安二年长安三年长安四年公元698699700701702703704干支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 中宗李显,高宗第七子。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甲子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嗣圣。嗣圣元年(684年)正月被废为庐陵王。二月睿宗立,改元文明。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复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二月甲寅,复大唐国号。神龙三年(707年)九月改元景龙。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壬午崩,年五十五,在位六年。谥曰孝和皇帝。天宝十三载,加谥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 纪年嗣圣元年(睿宗、武则天在位)公元684干支甲申纪年神龙元年神龙二年神龙三年/景龙元年景龙二年景龙三年景龙四年公元705706707708709710干支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中宗弟。嗣圣元年(684年)二月为武后所立,改元文明。文明元年八月武后废文明年号,以自己名义改元光宅。次年(685年)改元垂拱,垂拱四年(688年)后改元永昌。永昌元年(689年)十一月改元为载初元年正月,用子正。载初二年(690年)九月武后废睿宗帝位,称帝,改国号为周。光宅、垂拱、永昌、载初年间,睿宗未废,但武后实际操控朝政,史家一般将此四年号视做武则天的年号。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韦后弑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改元唐隆。七月李隆基等发动政变(唐隆政变),睿宗再即皇帝位,复李重茂为温王,改元景云。景云三年(712年)正月己丑,改元太极。太极元年五月辛巳,改元延和。延和元年八月庚子,禅位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甲辰,玄宗改元曰先天。开元四年六月,崩于百福殿,年五十五,谥曰大圣真皇帝。天宝十三载,增谥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 纪年文明元年(武则天、中宗在位)公元684干支甲申纪年景云元年景云二年景云三年/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公元710711712干支庚戌辛亥壬子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即位于灵武,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至德三载二月改元乾元。乾元元年(758)二月复“载”为“年”。乾元三年闰四月改元上元。上元二年(761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号,但称元年,以建子月(十一月)为岁首。元年建巳月甲寅(762年四月初五),玄宗崩。乙丑(四月十五日),皇太子李豫监国,复以正月为岁首,改元宝应。宝应元年四月十六日,肃宗崩,年五十二,在位七年。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四月二十日,代宗即位,沿用宝应年号 。 纪年至德元载至德二载至德三载
乾元元年 乾元二年乾元三年
上元元年 上元二年元年
宝应元年 公元756757758759760761762干支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宝应元年(762年)四月二十日即皇帝位。宝应二年(763年)三月改元广德,广德二年(764年)后改元永泰,永泰二年(766年)十一月改元大历,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辛酉崩于紫宸内殿,年五十三,在位十八年。谥睿文孝武皇帝。 纪年宝应元年宝应二年
广德元年 广德二年永泰元年永泰二年
大历元年 大历二年大历三年大历四年大历五年公元762763764765766767768769770干支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大历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公元771772773774775776777778779干支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顺宗继位,沿用贞元不改。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庚子,顺宗被迫禅位太子,次日,下诏改元,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崩于咸宁殿,年四十六,在位八月。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大中三年,增谥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永贞元年,乙酉年,805年八月—十二月。 僖宗李儇,懿宗第五子。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即皇帝位,十五年(874年)十一月改元乾符,乾符六年(879年)后改元广明,广明二年(881年)七月改元中和,中和五年(885年)三月光启,光启四年(888年)二月改元文德,文德元年(888年)三月癸卯崩于武德殿,年二十七。在位十五年,谥曰惠圣恭定孝皇帝。 纪年咸通十五年
乾符元年 乾符二年乾符三年乾符四年乾符五年乾符六年广明元年广明二年
中和元年 公元874875876877878879880881干支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纪年中和二年中和三年中和四年中和五年
光启元年 光启二年光启三年光启四年
文德元年 公元882883884885886887888干支壬寅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申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龙纪(889年)。逾年再改元曰大顺(890年),大顺二年(891年)后改元景福,景福二年(893年)后改元乾宁,乾宁五年(898年)八月改元光化,光化四年(901年)四月改元天复,天复四年(904年)闰四月改元天祐,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壬寅崩,年三十八,在位十七年。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哀帝即位,沿用天祐至四年。 纪年龙纪元年大顺元年大顺二年景福元年景福二年乾宁元年乾宁二年乾宁三年公元889890891892893894895896干支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纪年乾宁四年乾宁五年
光化元年 光化二年光化三年光化四年
天复元年 天复二年天复三年天复四年
天祐元年 公元897898899900901902903904干支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 渤海国(698年—926年),始于698年靺鞨族大祚荣在敖东城(今吉林敦化西南)建立震国。731年迁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西南东京城),改称渤海国。926年为契丹所灭。渤海国自武王大武艺时始建年号仁安,大彝震咸和二十七年(857年)之后,渤海国尚有大虔晃、大玄锡等王,不详世次,年号均无考 。 君主年号时长干支起止大唐纪年高王大祚荣——22年戊戌698——719武周圣历元年——唐玄宗开元七年武王大武艺仁安18年庚申720——737唐玄宗开元八年——开元二十五年文王大钦茂大兴57年戊寅738——794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唐德宗贞元十年成王大华玙中兴01年甲戌794唐德宗贞元十年康王大嵩璘正历15年乙亥795——809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唐宪宗元和四年定王大元瑜永德03年庚寅810——812唐宪宗元和五年——元和七年僖王大言义朱雀05年癸巳813——817唐宪宗元和八年——元和十二年简王大明忠太始01年戊戌818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宣王大仁秀建兴12年己亥819——830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唐文宗大和四年?王大彝震咸和27年辛亥831——857唐文宗大和五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王大虔晃?14年戊寅858——871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王大玄锡?23年壬辰872——894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唐昭宗乾宁元年?王大玮瑎?12年乙卯895——906唐昭宗乾宁二年——唐哀帝天祐三年?王大諲撰?20年丁卯907——926唐哀帝天祐四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注:
1、渤海废王大元义(794年)在位时间较短且未建年号,不列入。
2、据渤海《贞惠公主墓志》,大钦茂于公元774年曾改元宝历,其卒年又书“大兴五十六年”,说明大钦茂晚年不用宝历年号仍用大兴,此宝历非唐敬宗年号,具体使用时长未知,或言八年。 南诏立国始于738年皮逻阁统一六诏,受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878年,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902年,汉臣郑买嗣杀舜化贞及南诏宗族,建立大长和国,南诏灭亡。
南诏历代国王及年号一览: 君主年号时长干支公元起止大唐纪元细奴罗——26年己酉649——674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咸亨五年逻盛炎——38年甲戌674——712唐高宗上元元年——唐睿宗延和元年盛逻皮——16年壬子712——728唐玄宗先天元年——开元十六年皮逻阁——20年戊辰728——748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天宝七年阁罗凤——04年戊子748——751唐玄宗天宝七年——天宝十年赞普钟17年壬辰752——768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唐代宗大历三年长寿11年己酉769——779唐代宗大历四年——大历十四年异牟寻见龙04年庚申780——783唐德宗建中元年——建中四年上元?甲子784——?唐德宗兴元元年——?元封???——808?——唐宪宗元和三年寻阁劝应道01年己丑809唐宪宗元和四年劝龙晟龙兴07年庚寅810——816唐宪宗元和五年——元和十一年劝利晟全义04年丙申816——819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元和十四年大丰04年庚子820——823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唐穆宗长庆三年劝丰祐保和16年甲辰824——839唐穆宗长庆四年——唐文宗开成四年天启20年庚申840——859唐文宗开成五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世隆建极?庚辰860——?唐懿宗咸通元年——?法尧???——877?——唐僖宗乾符四年大封民
878年,世隆之子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902年,汉臣郑买嗣杀舜化贞及南诏宗族,建立大长和国,南诏灭亡。 君主年号时长干支公元起止大唐纪元隆舜贞明?戊戌878——?唐僖宗乾符五年——?承智????大同???——888?——唐僖宗文德元年嵯耶09年己酉889——897唐昭宗龙纪元年——乾宁四年舜化贞中兴06年丁巳897——902唐昭宗乾宁四年——天复二年

干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_8)或8-N+10(N_8),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10-N(N_10)或10-N+12(N_10),N=年号/12的余数。

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_3)或N-3+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_3)或N-3+12(N≤3),N=年号/12的余数。

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农历仍用干支纪年。各级重要的报纸、各种历书和众多的年历画,也都将干支纪年作为纪年辅助手段。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内所有日报,其农历日期的干支纪年均在正月初一才得已变更。

而国内唯一研究和编修历法的单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其上的公农历查询,以及出版的所有天文历书和年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岁首均始于正月初一。现代所有出版的纸质版日历,干支纪年也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变更。

当代的春节的活动更直观的显示生肖年依据农历正月初一起算的规则。如历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均在正月初一零时举行倒数仪式,表达对新的生肖年的祝福。而2014年春节期间,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球华人拜年,也会强调是农历马年。

终上所述,中国传统历法中采用“正月朔”,即农历正月初一作为生肖年的起点,这大量可见于历代正史和历书,以及现代的报纸和纸质版日历中。

解放以后,历法的编修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其出版的所有历书,干支纪年的起讫点也表示为正月初一在公历的日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干支纪年法



年份的转换...

http://www.chinese-artists.net/year/ 中国历代纪年速查
干支纪年
干与支是树干和树枝的意思。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固把天与干相连,地与支相连,称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搭配成60对子组来纪年。
把公元纪年转化为干支纪年,可以用公式推算
N=X-3-60M
N是干支表中干支的序数;X是所求那年公历纪年数(X>4);M是从0开始的正整数。选择适当的值,使不等式
0根据N值在干支表中查得
如:求1998年得干支
X=1998,M=33
N=1998-3-60*33=15
对应表是戊寅年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戍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戍 24、丁酉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戍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戍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戍 60、癸亥
干支纪年
[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除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五、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历年对照表
序号干支公元序号干支公元序号干支公元
1甲子1804-1864-1924-198421甲申1824-1884-1944-200441甲辰1844-1904-1964-20242乙丑1805-1865-1925-198522乙酉1825-1885-1945-200542乙巳1845-1905-1965-20253丙寅1806-1866-1926-198623丙戌1826-1886-1946-200643丙午1846-1906-1966-20264丁卯1807-1867-1927-198724丁亥1827-1887-1947-200744丁未1847-1907-1967-20275戊辰1808-1868-1928-198825戊子1828-1888-1948-200845戊申1848-1908-1968-20286己巳1809-1869-1929-198926己丑1829-1889-1949-200946己酉1849-1909-1969-20297庚午1810-1870-1930-199027庚寅1830-1890-1950-201047庚戌1850-1910-1970-20308辛未1811-1871-1931-199128辛卯1831-1891-1951-201148辛亥1851-1911-1971-20319壬申1812-1872-1932-199229壬辰1832-1892-1952-201249壬子1852-1912-1972-203210癸酉1813-1873-1933-199330癸巳1833-1893-1953-201350癸丑1853-1913-1973-203311甲戌1814-1874-1934-199431甲午1834-1894-1954-201451甲寅1854-1914-1974-203412乙亥1815-1875-1935-199532乙未1835-1895-1955-201552乙卯1855-1915-1975-203513丙子1816-1876-1936-199633丙申1836-1896-1956-201653丙辰1856-1916-1976-203614丁丑1817-1877-1937-199734丁酉1837-1897-1957-201754丁巳1857-1917-1977-203715戊寅1818-1878-1938-199835戊戌1838-1898-1958-201855戊午1858-1918-1978-203816己卯1819-1879-1939-199936己亥1839-1899-1959-201956己未1859-1919-1979-203917庚辰1820-1880-1940-200037庚子1840-1900-1960-202057庚申1860-1920-1980-204018辛巳1821-1881-1941-200138辛丑1841-1901-1961-202158辛酉1861-1921-1981-204119壬午1822-1882-1942-200239壬寅1842-1902-1962-202259壬戌1862-1922-1982-204220癸未1823-1883-1943-200340癸卯1843-1903-1963-202360癸亥1863-1923-1983-2043

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简称为简醇天干是我国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例如今年以干支去年就是戍子年。夏利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为10个字又称又吃又称为实干,七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戍己.庚、辛.壬癸.地支共12支,因此又称十二地支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酉.申戌.其中甲丙戍庚壬为阳干等干支(天干地支)纪年,是指中国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注意:不是以春节为进入下一年,也不是以每年的阳历一月一号进入下一年的,而是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因此又称“十二地支”,其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法,简单讲,就是用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搭配组合,一共可以组合成60对,60年一轮回。
十个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配对方法:各从第一个开始,如第一年是甲子,第二年是乙丑……第十年是癸酉。至此,十天干用完,回到“甲”,地支继续用后面的,出现甲戌、癸亥。至此,十二地支用完,回到“子”,天干继续使用后面的,出现丙子、丁丑……。60次搭配以后,会重新出现甲子。因此,一个甲子等于60年。
中国使用干支纪年出现在汉代,第一个甲子年是汉安帝延光三年甲子岁(公历124年)。最近一个甲子年是1984年,下一个是2044年。
干支纪年最大的用处在于能准确推算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根据历史大概定位甲子周期,再根据具体的干支,就能确定是哪一年。
需要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农历年,与公元纪年在首尾上并不一致。

古代是怎么纪年的?

我国古代纪年方法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1、年号纪年

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约有八百多个。古医书有不少是用这种方法来纪年的,如宋·刘昉《幼幼新书》李庚序题作“绍兴二十年九月几望”。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干支纪年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3、生肖纪年

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扩展资料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有6个大月30天和6个小月29天。有大小月之分,是因为月相的变化在29-30天之间(精确数值是29.53天)。

每年12个月一共354天,但这个数还不够1个太阳年。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是365.2422日,比阴历12个月的总和还多出11天多。

所以阴历每过3年就和实际太阳年相差1个月的时间,所以每3年就要加1个月,称为闰月。这样是为了使历年的平均时间约等于1个太阳年,并且和自然季节大致符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纪年方法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有哪些?

中国古代主要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是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晨、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六十年一轮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十年一甲子。古时很多重大的事件是由天干地支纪录的,比如黄巾起义是在甲子年,清末的戊戌变法等等。这种纪年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今年就是丙戌年。
还有一种是年号纪年法,是用皇帝继位后所颁布的年号来纪年,比如康熙41年、建安25年等等。年号是由汉武帝始创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年号一般是新皇继位或有重大事件时更换。到了明清一半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除明英宗因两次登基使用两个一位),所以我们习惯使用年号称呼皇帝,例如崇祯皇帝、乾隆大帝等等。好象还有个皇帝纪元吧古代纪年法: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年号干支兼用法、岁星纪年、太岁纪年、生肖纪年、东极大马哈鱼纪年、中西复合纪年法、古埃及历法。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
公元纪年制,过去也叫做“耶稣基督纪元”、“纪元”、“西元”等。在西方国家,用略语A.D.表示,取自拉丁语Anno Domini,Anno是“年”,Domini是“主”的意思,在英语中是“in the year of our Lord”,“in the year of the Christian era”,大致是“吾主纪元”、“耶稣基督纪元”的意思。“公元前”,西方略语为B.C.,即“before Christ”,“耶稣基督之前”的意思。
所以,公元纪年制是从耶稣基督降生开始纪年

干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计算方法如下:

(1)将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编号。

(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如2011年:最后一位是1,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余7,对应地支编号为“卯”合起来即2011年为“辛卯”年。

扩展资料: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中华人民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规定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起于正月初一0点。

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么计算年月日的?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教给你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12的余数。

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12的余数。

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2。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农历仍用干支纪年。各级重要的报纸、各种历书和众多的年历画,也都将干支纪年作为纪年辅助手段。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内所有日报,其农历日期的干支纪年均在正月初一才得已变更。

而国内唯一研究和编修历法的单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其上的公农历查询,以及出版的所有天文历书和年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岁首均始于正月初一。现代所有出版的纸质版日历,干支纪年也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变更。

当代的春节的活动更直观的显示生肖年依据农历正月初一起算的规则。如历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均在正月初一零时举行倒数仪式,表达对新的生肖年的祝福。而2014年春节期间,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各族人民和全球华人拜年,也会强调是农历马年。

终上所述,中国传统历法中采用“正月朔”,即农历正月初一作为生肖年的起点,这大量可见于历代正史和历书,以及现代的报纸和纸质版日历中。

解放以后,历法的编修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其出版的所有历书,干支纪年的起讫点也表示为正月初一在公历的日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干支纪年法



不同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扩展资料

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中华人民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规定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起于正月初一0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法,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十大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可构成60干支(即为一花甲)。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永无止尽。
现在公元纪年换算干支纪年的方法
(1)将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编号。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如2012年:最后一位是2,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壬”,再用2012除以12得到167余8,对应地支编号为“辰”合起来即2012年为“壬辰”年。

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算法:
4、 5、 6、 7、 8、 9、 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
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
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 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关注

展开全部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简称“天干”。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天干读音: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主要用于计时。十二生肖用于记年。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地支读音: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作“十二地支”,简称“地支”。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天干地支纪年的口诀是:

“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以2021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18,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得“辛”,再将基数2018除以12得余数为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丑”故2021年为辛丑年。(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

计算方法如下:

  •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一、

  •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

  •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二、

    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14

    评论

    分享

  • 举报
  • 勇者士兵
    2015-08-16·TA获得超过1995个赞

    关注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算法:
    4、 5、 6、 7、 8、 9、 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
    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
    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 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简称“天干”。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天干读音: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主要用于计时。十二生肖用于记年。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地支读音: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作“十二地支”,简称“地支”。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天干地支纪年的口诀是:

“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以2021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18,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得“辛”,再将基数2018除以12得余数为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丑”故2021年为辛丑年。(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

计算方法如下:

  •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一、

  •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

  •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二、

    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66年6月2号农历是多少?

公历日期:1966年6月2日
农历日期:1966年四月十四
十二生肖:马
天干地支:丙午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