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大体规律差不多,易经大体内容
易经与周易有什么不同,内容大体一样不
根据个人理解,严格来说不相同,《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两部书组成的。《易经》是周文王写的,《易传》是孔子带领他的弟子写的。
易经的大体内容
序篇里面讲了:
行事预知天命,随机顺势而作,增善减恶,德被苍生,万物皆兴。
拿最近我现实中给一位姓秦的女士卜卦中,她所得出的是第二十卦,名曰《风地观》最后一个字读一声,发音同关。这个卦具体内容以后我们会讲到,算出这个卦之后,在讲解中更多是突出谦谦君子的为人之道,越是逆境中则越要胸怀坦荡,而从第一爻来看,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反而是表明在回顾中事件的起因却是因君子所为而体现出悲哀。但结合后面五爻来看,为君子之道,胸怀坦荡才可做出准确的判断选择最佳的撤身时机,否则定遭致不可预估的损失。
昨天我也给陈先生讲了这个故事,不过我依然帮他补了一卦,因为昨天时间关系,我没有及时给其讲解其中的奥义。不过如果陈先生你现在有看我这一讲的话,我可以提前告知你,你昨天算的是一个财运亨通的卦,为第五十卦,火风鼎。但是这个卦同样有一些禁忌,待有机会我会亲自给您讲述。
另外一位网友提出,认为我讲的内容太过于的浅,而且进度太慢。
关于这位网友,我觉得我有必要申辩一下,首先十分感谢您提出的意见,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十分了解《易经》,我开头如果把那些玄之又玄的爸爸六十四卦直接摆出来,每一爻的寓意和示意拿出来分享的话,那么恐怕很多初学易经或者还没有正式接触的易经的朋友会吃不消,所以为了广大的网友我不得不从很浅很易懂的角度着手来讲解。让广大网友在学习之前,先有一个定义的认知。
还有几位道友对我提出了是否是在做广告的质疑。
这个我就不多做辩解了,说做广告也对,但是广告也分很多种,有纯公益广告也有经济型广告,我到底在做那种广告那么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最后依然感谢几位道友。
“行事预见天命,随机顺势而作,增善减恶,德被苍生,万物皆兴。”
这是易经前言之中的一段话,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过,这句话前面的一句是下定义,同时也富含了诸多哲理在其中。“天命”这个词这几年很是流行,但是天命又是什么呢?
今天不是讲语文课,我暂不对这两个字的字义做解释,结合易经来看的话,天命就是每个人的命理定数所在。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各位就会明白,比如我们生下来,我们的父亲和母亲是谁是注定的,我们几时几分几刻出生,是男是女,多高多重,几只眼睛几只手。这些是我们不可能左右的了的。如果继续延伸的话那么就是无穷无尽的自然法则,比如白天完了是黑夜,黑夜之后又是白天,白天天上有太阳,晚上月亮会发光,二十四小时是一天,十二个月是一年,春耕秋收,生老病死,这些都是天命,是不可违背的。
所以如果把这句话反其道而行之的话结果会十分的可怕,你秋天撒种结果呢?刚刚发芽,冬天一场严寒就会把禾冻死。你白天睡觉,晚上起来学习和劳动,那么身体用不了几年就会完全吃不消落下诸多病根。上天如果不按照天命来行,时间颠倒,夜长昼短同样会引起地壳变化,海水温度变化,到时候地震、火山、海啸、台风都会爆发。
那么把第一句话整句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做任何事,经理任何事都要时刻明白,自己得顺应天命而行,同时也要提前计算及预估自己的天命以及事件的天命究竟如何。这里同时还有一层关系就是小我与大我之间的一种共存并行关系。好比一个人是炒股天才,自己的天命很清楚,但是突然赶上一个外力使然的崩盘,他不顾及事件的天命本身,最后一样会赔的血本无归。这句话的结论其实也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说这些都是易经可以帮你做到的。让你提前去预知天命的动态。回到刚才的例子,如果一个炒股天才他对自己的股市预判能力很有自信,然后他借助易经来卜卦,就会知道接下来自己恐怕会因为贪财而卷入一场浩劫之中,他就应当顺应天命,及时收手减少投资,把风险降到最低。
其实这个举例在很多人或者事件中都可以套用,老人曾说淹死的多半是会游泳的,输的倾家荡产的多数是高手,公司出乎意料破产的多数是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高手。有的时候人太过于的盲目自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旦自信到自大,那么关于天命的运转预判就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偏差。
接下来“随机顺势而作,增善减恶,德被苍生”这三句可以连在一起来理解,同时也比较好理解。
随机顺势而作:这个机是指机会和机缘而不是如今比较常见给选择困难症朋友准备的那个随机。就是说一旦得知天命,跟随对的机缘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增善减恶:这个也并不是表面上理解的多做善事少干坏事那么简单。如果是少干坏事,难道你干几件好事再干一两件坏事就会被默许了吗?显然是不对的。这句话的正解是一个从精神层面来剖析的术语,做人为人必须先以善作为人生的规范与道德标杆去参照,依照此参照物去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把自己做的不对的事情,或者是不善的观念和想法逐渐剔除出去,端正自己做人的态度。关于“善”的道德标杆其实也是有的,如果听过我讲的内容,真的去读过《道德经》的朋友可以在《上善若水》那一章找到答案。这一章至少我认为是道德经中写的十分精辟的一章,但是我今天讲的是易经而不是道德经所以就不深入研讨了。
德被苍生:这个德就是指的道德,结合前面两句来看,就是自己先具备德行,然后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及恩泽周围的一切,但是也要注意这里的“德”实际上也是一个量词,德的水准决定了你能够施德的上限,否则的话最终你就会变成“滥好人”或者“和事佬”这种既解决不了问题又落不下好名声的结果。
最后的万物皆兴,这里的兴一个形容词也是结论,四个字不能单独使用,结合前面的话说意思就是把之前所讲假如人人都能做到的话,那么世界就会走向一个好的运转轨迹,人人皆以善为道德标杆、个人的行为规范总则,那么世间就会一切太平人人可欢笑度日。
那么今天这一讲我们就先到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前沿序篇,但是要学得《易经》这就是一个必经之路,也应了我开头所说如今的教育体系内要想学好中华文化,必得先学汉语拼音的道理相同,从下一讲开始,我会开始切入关于易经的内容讲解,欢迎各位互相学习促进。
编外的话:
算卦卜吉凶自古就有,这里面确有一些不为人知以及现代科学依然不能解释清楚的禁忌在其中,还是那句话,算卦不是类似心理测试的游戏,更不是儿戏,古人说的倒霉鬼离不了卦摊儿那也不说闲着没事说着玩的。
还有,《易经》算卦如今依然达不到类似影视剧中神仙那样随便掐指一算就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那般的神奇,至少现在还没有准确的消息曾出过这么样一位高人。
易经可以做到的是解决一些您现在所遇到的重大决策性问题,如有以下的需要,您可以下面留言,我将尽自己所能为您解决。
恋爱方面问题,比如两个人已相识很久,但是现在情感遇到波折,对于今后是否能走到一起可以求卦。
婚姻问题,比如两个人目前婚姻近况不好,性格不合,不知继续走下去是吉是凶。
事业问题,比如公司重大投资决策,重大人员调动决策,或者搬迁以及转型等问题。
个人问题,比如面对两种以上的工作选择,或者想要辞职,或者自己是否该创业等问题。
易经两大规律
易经》一直以来,算是我国争议颇多的一本古籍。《易经》是一部积累筮占之辞的辩证法哲学书,约成书于西周时期,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
所以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只有读懂了《易经》,才能读懂为人处世之道。
《易经》中的这2句话,揭露了一个家庭为何一直“穷”的原因。
怨天忧人,将会一事无成。
一和朋友去饭店吃饭,忽然在碗里看见死苍蝇。朋友第一个反应:还好尸体是完整的。他把老板叫过来平和地说:“老板,饭很好吃。连一只苍蝇都要过来尝尝鲜。”老板看在饭里果然有一只死苍蝇,于是立马亲自换上一碗新的,并送上了一盘菜以示道歉。
可能很多人碰上这种倒霉事,都快要吐了,但朋友还能和老板说笑。说他的快乐是有原因的。
因为苍蝇已经在饭里,他去吃饭只有三种情况: 一是没有发现直接将苍蝇吃到肚子里;二是吃了半只才发现;三是还没有吃到就已经发现。 他觉得自己十分幸运,碰上了第三种情况,在只花一份钱的情况下可以吃两份饭,还另外赚 一盘菜,自然应该感到快乐了。
现实中其实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髙兴,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当我们没有用一颗寻找快乐的心去感受生活,所以说快乐就是对生活的态度不同,有了乐观的态度,快乐就无处不在。
乐观的人会在失败后加倍努力,不断给自己打气直至成功;悲观的人会逐渐丧失信心直至一败涂地。
乐观主义者总是假定自己是成功的,即他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 85%的把握可以成功。而悲观主义者在行动之前,却已经认定自己必败无疑了。
英国著名作家萨寘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乐观地面对生活,充满信心,生活就会回报你温暖的阳光;你只知道怨天 尤人,最终就可能一事无成。
顺天应人,适时而动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就是要顺天应人,顺乎天理而适应人情,人和动物的不同在于人有“情”。
《易经》:屯卦六四-九五爻。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是人就有欲望有需求,有欲望和需求就有要作为的动机和动力,这世界上既没有无欲无暇的人,也没有大公无私的人,是人就脱不开私心杂念,但利己不能损人,有为不能逆天。
顺天应人要慎始善终,知行知止。人不能听风就是雨,不能观表就是里,不可以愠而至战,怒而兴师,重大的事情务必要算多备周、未雨绸缪,要回眸历史而借鉴经验、要正视存在而驾驭现实、要前瞻未来而把握趋势。凡事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顺天应人要虚静达观,慈悲节俭。虚以至空、静以至深、达以至远、观以至广;慈以至仁、悲以至义、节以至止、俭以至厚。对荣辱得失和功名利禄要容得下,看得透,想得开,担得起,放得下。
如果目前的你正遭遇着人生前所未有的穷困,那么不要丧失信心,这也是正是你在未来的不就成为人中龙凤,成就大事业的前兆。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人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读真经一部”,就是说的《易经》。
《易经》在中国的地位实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易经》。
但是读原文的周易实在是过于深奥晦涩难懂,所以我读的是这种带有注释、解释以及白话文讲解的《图解周易》,里面全都是大白话。
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再深刻的道理,也让你一目了然。
而且这本书中有详细的注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准确的理解原著的精妙。易经里可不仅只有深奥的大道理,还有贴近生活的人生智慧!
所以担心上文的口诀看不懂的伙伴们可以选择看看这本书,再加上口诀,就非常的简单好理解了,对于易经感兴趣的伙伴真的可以试试。《易经》两大终极法则:高维度生存
易道的根本,是阴阳二气在时空中的分布与变化,就这两点来说,六十四卦中有两组卦特别耐人寻味,有着阴阳上的绝对对称与均衡,性质却又截然相反,由此揭示出两大易道根本法则。这便是否、泰和既济、未济,以及对冲法则和归正法则。
易道对冲法则:高一维度的自处与他处
可以看到,否与泰是三阴和三阳的组合,相对而立。
所谓否极泰来,否是凶卦,泰是吉卦。乾为天坤为地,否卦天在上地在下,本是合理应当,却为何凶?因为阳气是上升的,阴气是下降的,此卦的阴阳二气上面的上升下面的下降,就不会发生交感,是分裂的趋势。《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生生之谓易,阴阳交感才能生发繁荣、生生不息。泰卦看似天地乾坤颠倒,阴阳二气却正能交感,是和合的趋势,所谓天地交泰,正是大吉。
这种解释很平常,不平常的是其中遵循的法则,与《道德经》不谋而合。《道德经》四十二章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论道,此句直指本源,所说的正是否泰两卦所揭示的,可称之为对冲法则。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对冲才能和,是为冲和。这是和合的唯一通道。
对冲,要对还要冲。否卦有对无冲,故不吉;泰卦既对且冲,故成和。
天地之道,就动的一面说是冲和,就静的一面说就是中和。《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就是行冲和。
所以孔子说“和而不同”,千百年来人们都以为这说的是一种宽容的修养,其实说的是天道——不同才有阴阳,有阴阳才有对冲,有对冲才有和合,有和合才有广大繁华。世间一切真修养,背后都是基于大道的,只看你看不看得到,一切德性皆是智慧。世间的鱼龙混杂,遍观就是悟道,包容就是修道,接受就是得道。
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强大到没有对手的人,必在刚愎自大中走向膨胀和灭亡;一家没有竞争的企业,必会走向放任和解体。这背后,也是对冲法则在发生作用。如同否卦的阴阳不交,自身与外在走向分裂,分裂到最后就只能是自身的解体。反而是强力的竞争,能使双方不断走向强大。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但不惧怕和排斥竞争,还会主动去寻找竞争,找到自己立于世间的参照物,不论这参照物在古今中外还是真实假设。有参照物,才能真正知道自己位置有多高、分量有多重,进而明晰自己的方向。
他处如此,自处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矛盾的,内心存在诸多矛盾的两面,也需要阴阳交冲以实现和。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处理好内心的矛盾?因为他们总是在排斥一面而迎合另一面,于是制造着分裂不交。而这些矛盾,不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那就是你的真实,处理不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直面和接受这种真实。而一旦你直面和接受,内心所有的矛盾就会自然向着冲和运行,和合自己就会发生。
拒迎遵循的是心的本能,面受打开的则是心的超能。本能是局内自迷,陷入越想解决越不得解决的恶性循环;超能是局外超脱,不分辨而自能明了,不解决而自得破解。佛家内观法门的真谛,也在这里。
真相就是如此,而多数人都不知道这点。
易道归正法则:成长的深层真相和真实路径
可以看到,既济和未济是阴阳的相间列布、交融一体,实现了充分的冲和,完成了彻底的均衡,形成了最高的和合。
这是六十四卦的最后两卦,既济表示已完成和已圆满,未济表示未完成和再出发。两卦的元素构成和分布规律完全一致,位置却完全相反,便是造成这种不同意义的根本原因。
阴阳和时位是易道的两大根本要素,如果说否泰的对冲法则集中展现了阴阳之运作,那么既济和未济就集中展现了时位之作用。易经中有两个重要观念,“当时”和“当位”,当时就是当其时,当位就是当其位,也就是阴阳二气处于正确的时机和位置。
六爻的序列,初三五为奇数,二四六为偶数。奇为阳,偶为阴,三个奇数就是阳时和阳位,三个偶数就是阴时和阴位。阳在阳时阳位、阴在阴时阴位就是当时当位,反之就是不当时不当位。一卦当时当位的程度越高,就越趋于圆满沉静,反之就越趋向缺失变动。而既济正是完全当时当位的一卦,未济正是完全不当时不当位的一卦,所以才一个是大静之终、一个大动之始。
当时当位是正位,不当时不当位是错位。从一个完整的发展历程看,未济是发展的开始,既济是发展的结束,发展的内在动力则正是从错位走向正位,这就是归正法则。表面上看,这是告诉我们正确时机和正确位置的重要性,背后却暗藏着一个重要的前提内核——只有能完整走完这个历程,才谈得上归正,而万事万物包括人,中途夭折和毁灭的多得是,是什么决定了能不能完整地走下来?
这就要回到既济未济的阴阳均衡和合上来。六十四卦最开始两卦是乾坤,乾卦六爻纯阳,坤卦六爻纯阴,纯阳为自强不息的健行,纯阴为厚德载物的德性。那么既济和未济就是健行与德性的均衡和合,因为这种均衡和合,未济才能在全盘错位的情形下也能起步并走下去,既有力量也有支撑。
时位最具意义的节点就是始与终,因为这是来处和归处,最为关系本源。六十四卦的最初两卦和最后两卦于是遥相呼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伟大寓言。
何为德性?广义说就是内力。之于人不仅是修养品格,对于能力还是深厚的积累,对于智力还是深刻的思想。所以孔子说人有三大危及自身甚至累及他人的错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说到底,就是内力不够。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内力与外力的失衡,存在“反噬效应”,即内力如果与外力不相配,那么不足与差距的部分,将反过来吞噬自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比如那些投机者。无力守住的得到,会让你遭受更多、更深的失去。
绝对不可忽视内力的修炼、缺失内力的修为,才能既走得动,又走得稳、走得远,这就是那个前提内核,和最有价值的启示。
易道循环往复,六十四卦周流不息,这循环周流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完整完成一圈阶段后状态升级,进入更具高度和气象的新阶段,像立体的涟漪一样圈圈扩大,这就是成长的真义。而这一切,都始于未济、终于既济、基于内力。
说到这里,可能还是有人不清楚当时和当位这个目标,究竟指的什么?说白了,就是那个让你身心得以安顿和安稳的时刻和位置,融合了现实和心理,这个时刻是你豁然的机缘,这个位置于你是最安适。内力则是境界涵养,越深则受现实的限制越小,直至禅宗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心安处是吾乡”。
易道是物道,也是心道。有学者认为王阳明龙场悟道源于读易,道理就在这里。
对冲法则是分道和动道,阴阳截然两立为分,对冲和合为动。归正法则是合道和静道,阴阳完全交融为合,本于德趋于圆为静。分合动静,万物其中。
无论对冲法则还是归正法则,都是基于均衡法则。均衡本身即道,道家庄子的“天钧两行”,佛家中观的不落一边,儒家中庸的中正平和,皆本于阴阳之均衡和合。人之大智,皆合天规。
易经与周易有什么不同,内容大体一样不
根据个人理解,严格来说不相同,《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两部书组成的。《易经》是周文王写的,《易传》是孔子带领他的弟子写的。《易经》有三本,而《周易》是传世的一本。《周易》简称《易》亦称《易经》;由《易经》即经文部分的《易传》传文部分组成;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周易》有的认为是占筮之书,有的认为是哲学之书,有的认为是历史之书。一般认为是占筮之书,但其内容涉及甚广,历史、军事、科学文化、宇宙行态、社会等,且蕴涵着一定的哲理,而传文部分则是哲学著作。所以《周易》具有占筮、哲学、历史、科学等多种属性,《周易志》记:文王作《易》之时,在今的河南安阳汤阴县里。当时殷纣王听信谗言,拒纳忠贤,囚周文王于 里七年。《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对《周易》二字有很多种解释,对《周》有解为周全、周遍、周普、周旋、周环、周期、周朝之意。对“易”的解释也很多。一为“蜥蜴、易为蜴之本字,引申为变易。”一为“生生之谓易”,其意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动不居,一为乾坤日月之象,一为简易、变易、不易、一为宇宙之本,一般主为“易”以变“易”之意象为主导。近代易学研究者认为当今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对人、事物的辨析,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剖析。称之为“辨证法”。而《周易》是根据刚健者为阳,柔软者为阴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而对事物的辩证分析推断出吉凶。易学者称之为“易理”。《周易》的运用充分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循环的客观发展规律,从而揭示了宇宙周期循环运动的规律,故而称之为《周易》。《易经》有很多版本,内容差不多的,就是解释部分有些差异
一般来说,说“周易”是强调周文王的那个版本。差不多一样,如果是易还包括连山,归藏。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道德经,周易传。道公涡,周共波。德系旋,易全转。上下运,左右动。中通公,心流共。一个旋,一个转。一个涡,一个波,公通经(上下立中运),共流传(左右合心动)
易经的规律是什么?
周易的规律是,演变。卦中,一爻一爻的依次变化。
算卦的规律是,用神/世爻/应爻和天干地支的互相关系。
八字的规律是,天干地支和日柱的互相关系。
《易经》的文化密码:自然规律和辩证思想
《易经》的文化密码:自然规律与辩证思想
对于我,读《易经》是一件偶然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神差鬼错。又或许,与《易经》的相遇,是冥冥之中,自在天意。
去年有段时间在读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读《荣格自传》,读卡伦.霍尼的心理学著作,读西方哲学史,读《毛泽东诗词》等等。在某个平常的日子,正在读书的我,脑袋莫名其妙地想要了解一下中国的神话,毕竟人类哲学的源头,就是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占卜文化。我是中国人,当然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
于是,我买回来了两本书:《山海经》和《易经》。
应该说,一翻开《易经》,读了几页,内心已经完全被震撼住了。毕竟在这之前,我的认知与大多数人一样,《易经》是用来占卜算命的,是神学,是。但是,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时,才明白,这是自然哲学,是咱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于读书,我向来是“不求甚解”,自然对于《易经》也是这么一种心态。所以,我没有仔细地钻研那六十四卦象的神秘,也没有一个个字一句句话,去渗透其中的涵义。如果让我去背诵其中的句子,我应该只会其中三五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元亨利贞,关于其他的,我几乎就背诵不出来了。
即使如此,《易经》还是让我感到无比地震撼与惊讶。
恰恰好,在我偶然与《易经》相遇的同时,也是很偶然地在网络上刷到曾仕强先生的易学讲座视频。也是在这时候,我了解到网络上早已掀起一场易学热,早已掀起一场国学热。像于丹易中天南怀谨曾仕强金佩荣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国学大师们,早已火遍了网络好些年,不仅如此,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末世预言”也是一片火热。
不得不说,我被曾仕强先生的易学讲座吸引住了,算是马马虎虎地听过了一遍曾老先生的易学讲座视频,曾老先生的《道德经》讲学视频也马马虎虎地听了一遍。从个人观点上,我是极其认同曾老的国学文化观,甚至认为曾老无愧于当代孔子的圣贤之名。至少在当代国学文化复兴的道路上,曾老先生应该是其中一个领跑人。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对于读《易经》的感悟,亦是如此,一切皆在不言中,易学思想的内涵,无始无终,无穷远大,飘缈不定,在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也是无法用准确语言来表达。所以,当有朋友问我说,“你读《易经》呀?读懂了没有?学会(占卜)了没有”,我笑笑说,“没有,要是以后会了,就外面路边摆个算命摊子,挣个饭钱。”
正如《道德经》开篇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咱们小百姓的日常生活,聚集于衣食住行家长里短之上,无须拿《易经》《道德经》等这些大道理扰乱他们平静的日常。正如《系辞》曰:夫《易》,广矣大矣。易之阴阳道,显于乾,藏于坤,有形于器,无形于气运中,天地之广阔,宇宙之无边,无不是《易》的“爻(变)”。
所以,关于《易》,我只能说,你的世界有多大,你的思想有多广阔,你的格局有多大,那么《易》正好对应你的思想与格局之大。也正应了那句,一千个人,一千种人生,一千本《易》。关于科学,我们所有人已经有一个共知,那就是科学文明起源于哲学思想,恰恰《易经》最正确的解读,就是人类最朴素的自然哲学,就是天地宇宙间最原始的辩证思想。
是的,如果一定要让我写些什么读后感,那么我只有这几个字:辩证思想。《易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辩证思想,并不仅仅是一个哲学上的名词,而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核心思维,是维系与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思维模式。对于科学界,辩证思想或是逻辑关系,已经是一个必不可少科学思维。的确,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各种科学原理学说,哪个能脱离逻辑思维,哪个能不扯上辩证思维。
不仅如此,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成语,比如:七上八下、不三不四、前后左右、上天下地,前因后果、风调雨顺、春夏秋冬、左邻右舍.....,哪个成语没有辩证上的逻辑关系?又比如说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不正是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辩证思想为核心?又比如老庄之道,不正是体现了辩证思想?又比如孔孟之儒,何处不体现了辩证思想?又比如我们百姓日常的饮食文化与结构,都是承前启后的辩证关系的。我们的生理或是心理特性,无不存在辩证上的逻辑关系。有成语曰,以小见大,知微识著,从辩证逻辑关系上,天地万物间,皆有相通之处,皆在自然规律的运行轨道中。
说到自然规律,我们可能会问,什么是自然规律?对于时间,自然规律就是:每天二十四小时,日出东方,日落西山,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等等时间和空间规律性;对于人类生存,自然规律就是:一日三餐,五谷杂粮,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等等,日常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规律性。对于社会文化发展,自然规律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对于社会和经济,自然规律就是:以民为本,民心所向,民以食为天,不患寡患不均,民富国强。
所以,不同的事物和关系里,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人和事件,不同的利益需求,产生不一样的因果规律。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先有“前因”,才有“后果”,在这其中,“前因”又是必须有“前因”,“后果”又必须是下一个“前因”的前因。以此类推,事物发展的关系链,其实就是反反复复的“因果”关系网。
事物的因果关系链里,无论“因”,还是“果”,都具有不稳定性,随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条件”的随机变化,“结果”当然也是随机变化的。但前后之间的“变化”存在相互依附的关联性。
所以,事物的发展,随时随地都在“变化”,而这种“变化”一定是遵循某些固定的规律。而这个不变的“规律”可以对应事物发展关系链里任意一个“因果”关系点。
在中国古哲学观里,易学和道家的思想观,“道”是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而“道”又是分为阴阳。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有众圣贤曰:大道无形,大道无声,大道至简……。所以,“道”虽为自然规律的化身,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声无色无形的,无处不在的。
关于社会科学的发展,人类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科学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比如数理化的科学技术,必须符合一定的时间空间生理能量守恒等多方面的规律性。
今天的高科技文明社会,已经证明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有很强大的实操功能,并可用来服务与提升人类生存质量。所以,在人类科学方面,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规律”,已经被应用于人类服务上,已经变成肉眼可见的房子车子电视等等实物,也已经变成肉眼不可见的“互联网+大数据”智能信息化时代。
由此可见,《易经》里的自然规律,从辨证思想上,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被应用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同理,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然哲学思想,是客观存在的,是科学性的。
然而,在当今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易经》六十四卦、河洛图、阴阳五行、自然风水学,中医辨证,太极文化,孔孟儒学,老庄之道等等这些传统文化,一直被归纳于封建思想,归纳于“玄学”封建。从意识形态和思想价值观上,这些“封建思想”是被强烈反对和谴责的。
于是,很矛盾的问题出现了。从辨证思想上论证,这些落后的“几千年封建文化思想”,却又都是建立在朴素的自然哲学观上,都是符合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观。
所以,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这个历史观,正确与否?从社会意识形态上,应该是“正确”的历史观,但从唯物主义哲学观上,应该是“错误”的历史观。那么,我们应该以哪个为标准?以此来正确定义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但无论以哪个历史观为标准,中国人都可以举出一万个理由实证其中一个历史观的正确性。比如,以辨证唯物观上,孔孟儒学其实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人文思想,即使如此,能说会道的中国人,至少能举出几千个历史事件,证明孔孟儒学的迂腐和。
不过,十分有趣的是,中国人这头七嘴八舌地批判孔孟儒学,另一头又在狂热高歌和向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他们拥护与支持孙公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民主思想,拥护与支持毛泽东思想。殊不知,无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思想,还是孙公的民主思想,还有毛泽东思想,追溯起来的文化源头,正是自己批判的儒学思想。
所以,说到底,孔孟儒学,老庄之道,乃至由易学思想洐生出来的天文地理风水学中医学,还是应该归纳于社会人文科学的唯物主义哲学观里。一句话,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具有科学性,具有自然哲学性,具有社会实用性,从整体性思维意识形态上,中华文明就是一部具有科学性的社会文明发展史。
也就是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社会文明,遵循科学性的发展规律,是必然性的历史进程,不是偶然性的。
所以,从辩证思想上,一部中华文明史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并不符合“封建、、落后”这三个特点。五千年落后的封建思想,这个历史观,是错误思想,是真正的“愚昧”和“”。
的确,如果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不科学的,是封建思想,是落后的文化,那么我们华夏儿女的民族尊严和自信从何而来?对于人类,个体生命的存在,必须建立在(父十母)这两个生命体结合上,而(父十母)这两个生命体的存在,又必须建立另外两对(父十母)的生命结合上。人类生命通过繁洐这种方式,有规律性地一代代传承、发展、壮大。在人类生命繁洐传承发展壮大的进程中,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文明本身。
所以,文化还是文明这些意识形态思想,必须是产生并依附于人类发展进程中,彼此是共生共存且相生相克的。哲学界一直有个争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其实,从唯物主义,还有物种特性而言,地球上一定是先有第一只母鸡,尔后才能实现母鸡下蛋的客观事实,尔后才是反复循环的繁殖:“蛋孵鸡—鸡生蛋-蛋孵鸡。”
又说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从定义上,唯心主义是形而下学,即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存在决定意识。其实这个哲学辩论议题,是一个变相式的“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意识的产生与传承发展,必须是依附于某些客观物体上,比如人类文明史必须以人类生命繁洐史为承载体,意识形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必须通过依附于宏观世界的实物体,实现其能量的传承和转换。所以,从辨证思想上,在唯心主义出现之前,唯物主义一定先存在。“存在决定意识”一定是关系链的基石,而后才能洐生“意识决定存在”。
由此可知,从辩证思想上,关于人类哲学,自然哲学观一定是先于其他任何哲学思想而存在于人类意识中。而对于科学本身,天文地理学必须先于其他科学,而后才能发展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更高层次更精细化的人类科学。同理,自然科学一定先于社会人文科学,为什么?因为人类生命诞生之前,天地,山川河流,草木,宇宙运行等等构造成的人类适宜生存环境,必须在人类生命出现前已客观存在。自然科学可脱离于人类社会而客观存在,而社会人文科学,一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和关系而存在与发展。
天地万物,河流山川,日月星辰,宇宙运动等一切具有自然属性的事物,都是不以人类社会活动和意志而客观存在。人类可以发明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但人类从来改变不了日月星辰的运动轨迹,改变不了春夏秋冬的时间轮回,改变世间万物生死轮回的自然规律。不仅不能改变,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和意识必须依附于这些自然规律而存在。科技生产力无法改变时间空间这些大自然属性,无法改变太阳月球地球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人类的生存必须依赖地球资源,依赖天体运动。这种依赖,不受人类活动和意识而改变。
所以,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和意识,都是必须依附自然规律而存在,如果说自然规律是一种运动,那么人类社会的活动和意识,都必须与这种运动同频率。人类的基因数字密码,恰好与《易经》六十四卦的数字密码而吻合。当然,以现有的人类知识,我们无法解释这个现象,只能视其为偶然事件。然而,从自然哲学观,即唯物主义论观点,宇宙万物间所存在或是发生的一切活动和意识,都是有规律性的,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偶然事件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那么,人类基因数字密码与《易经》六十四卦的数字密码相同,不应该被视为偶然事件。若不是偶然事件,那么《易经》六十四卦这组数字密码(0,1,2,4,16,64,384……),应该归属于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对于人类生命,无论是生理特征,还是精神意识特征,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是应该在自然规律的范畴内。
也就是说,人类科学文明虽然是从低级走向高级,但最高级的科学文明始终无法突破自然规律,无法突破时间空间上的自然属性,无法超越宇宙的运动规律。是的,对于咱中国人,《易经》几乎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春夏秋冬,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天文地理,自然风水,建筑力学,中医学,军事等等都是应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应用于农耕活动中。不得不说,巜易经》的实用性太高,影响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哪怕是高科技文明的当代,《易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甚至是渗透进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彰显于每个中国人的言行举止中。
确实是这样的,哪怕我们很多人从主观意识上否认《易经》的实用性,甚至是批判它是,是玄学思想,是反科学精神的。但好像我们的日常生活,却又处处有它的影子。不经意间就来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闲聊间,脱口而出一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当代中国人总是很有趣,他们从主观意识上竭力否定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但日常生活中其实还是按老祖宗那一套来。
是的,作为儿女,与父辈一代,几十年如一日的相处,几十年如一日的言传身教里,你的身上又如何没有父辈一代的影子?你的人生里,又如何完全摆脱来自于父辈那个时代的文化印记?而你的父辈,他们的身上,又怎能摆脱来自于他们上一代父辈们的文化印记?潜意识里,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一代代相传下来的,虽然相隔几千年,现代中国人的文化思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某些内在文化意识里,古老的文化模式,仍然存在。比如祭祀,宗族,孝道等这些传统人文,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所以,以主观意识上的文化价值观为准则,去批判与否定老祖宗的文化,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上,它本就是不合理的,因为你的人生,始终被父辈们所影响着,甚至一直被思想教化中,你如何用可能是来自于他们身上的文化价值观,去否定他们身上的文化价值观?从哲学辨证思想上,这是无法成立的哲学命题。
然而,在寻找人生意义的道路上,我们所有人又必须不断去否定来自于父辈一代的文化,必须去否定他们身上的某些所谓的落后与文化,我们才能继续走在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上,才能从思想上,寻找到前进的新生力量,从而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完成属于自己的人生历程,并且继续又把这种新的人生价值观,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继续影响自己的后代,影响自己身边的每个人。
所以,关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属性,关于易学思想,关于老庄孔儒之学说,关于墨家法家兵家思想,关于占卜算命等等,到底是不是封建思想,到底应不应该被遗弃与否定,这样一个争议题,始终一直存在着矛盾性的对立面,是一个无法有正确答案的争议题,但我们一定会在激烈的争议中,继续前进并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思想潮流,开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或许,这才是我们讨论历史的真正意义,无论正确有多少,错误又有多少,但一切的讨论与争辩,终将会让我们走进一个新的时代,走进一个新的生活愿景。
易经的精髓
1、动静:开合有律,动静有常。
宇宙有律动,所以有世间万物。律动的基本规律,《易经》谓之阖辟,通俗地说是动静,科学来说是二进制0和1,哲学来说是阴阳。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在内,其基调,都是开合和动静。最熟悉的,眼睛一睁一闭,鼻子一呼一吸,嘴巴一开一合,两条腿一前一后……阴阳是万物的基调。所以,我们生活的起居,做事的节奏,皆要遵循这个基调和律动。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静?什么时候出手?什么时候忍耐?什么时候收敛?什么时候出击?一切的一切,都是阴阳的律动。
万事万物,都有律动,而律动的频率、速度、周期,有所不同,你只要在你的领域中,在你做的事情上,找到其律动的规律,就可以胜任其岗位,做成任何事。
2、变数:一切变数,皆有阴阳。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基于我们的决策;变化,基于阴阳的推动。所以,古人才说,尽人事,听天命。如果你懂《易经》的规律,那么这个天命,你可以预判,虽然不可能100%预判准确,但是大方向,是可以掌握的。诀窍在:用你的心,感应阴阳的变化,变化里面,有变数。当你心中有变数,自然而然,就能淡定笃信。比方说,《易经》的复卦,震下坤上,地雷复,一阳来复。是纯阴之后,生起的一缕阳气。阴阳的变数,意味转机已经到来,虽然很微弱,很慢,但是,只要顺着自然规律走,慢慢就会发展壮大。反之,《易经》的剥卦,坤下艮上,山地剥,阴剥阳,只剩最后一缕阳气,那么接下里,必然进入消退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知止而不殆,知足而不辱。
3、圆通:往来不穷,圆转通达。
易变无穷,其用无方。易之运用,千人千面,万人万法,只要顺应规律,不必拘泥一法。根本规则,就一条:圆圆转转,通达不穷。很多事,很多理,都可以圆圆转转,可以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做人做事,最忌讳的就是固执己见。固执,就失去圆通,那么事情就行不通;事情行不通,就会有矛盾冲突;有冲突,那么就有吉凶福祸。避免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变通。比方说,我以前都是起床以后,先跑步,锻炼,再写作。这也是大部分人的习惯。后来,天机变了,天地能量变了,我按照旧有的方式做事,越来越疲惫。那怎么办?顺应天地变化。我就改了,早上起来,先写作,然后再出去溜达,锻炼,再工作。改变以后,做事一下就顺了。当然,我能感知到天地的变化,能量的变迁,阴阳的变数,那是因为自己懂易的规律,“感而遂通”,自然就知道。当你去除人心的浮躁,感应天心的流转平衡,自然也可以感悟天道。
《易经》是解开宇宙和人生密码的智慧宝典
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父子,有君臣,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太极之道,大而无其外,小而无其内。《易经》是华夏古圣先贤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智慧结晶,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众经之首,“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经典巨著,历来被尊称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
《易经》也叫《周易》。《易经》的成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易经》始作于伏羲,伏羲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水、火、风、雷、山、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遂作八卦。周文王被囚羑里,演易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并将八卦推广而为六十四卦;最后孔子作《易传》,这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
孔子在他的《易传》的《说卦传》中讲,乾坤就是父母,乾坤生三男三女,这就是八卦。父住西北,母住西南,长子住正东,长女住东南,次子住正北,次女住正南,少男住东北,少女住正西。
《易经》博大精深,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其思想体系无不出自《易经》——儒家学说以乾卦为起点,立论自强不息的刚健特性,以此推演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以至于对万事万物的看法;而道家学说以坤卦为起点,论说厚德载物的品性,以此推演对人生、社会、国家以至于对万事万物的看法。然乾极而阴生,坤极而阳至,说明物不可极,极则必反的道理。儒道虽立论不同,却异曲而同工。中国教育权威高校——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出自《周易》乾坤两卦卦辞,即“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辩证地处理方法,其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易经》是一部探讨变化的书,是一部古老而又神奇的智慧宝典,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易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2014年开始招收“《易经》与预测学”硕士生,而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屡次出现关于《易经》方面的考题,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将“《易经》与预测学”纳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计划。此消息反映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人文社科方面的权威机构,已经重新审视“周易预测”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并将其纳入学科建制,开始着力培养掌握周易预测的人才。《易经》作为预测学的研究方向,被列入“中国哲学”专业之下,首次出现在国家权威学府的招生计划中。周易预测不再是某些人眼中江湖流传的骗术。
中国现代医学、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等等,都是在《易经》知识体系中发展起来的。
长期以来,《易经》不仅仅被国人所看重,也被其它国家所推崇——韩国国旗的图案(太极旗)和蒙古国国旗中的太极图都出自《易经》。
十七世纪以来,《易经》还被译成多种版本,走向了海外,引起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它不但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给西方文明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注入了新的活力。
1626年,《周易》被法国传教士金尼阁译成拉丁文;19世纪30年代,法国传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译的第一部系统介绍《易经》的著作《中国最古的书》在巴黎出版。从此《易经》便走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殿堂,掀起了世界各地的易学热潮,从此,中国思维便潜入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底蕴中。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盛赞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并将《周易》称为“万有概念宝库”。
英国学者克里斯多朵夫·巴特克曾经说:“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密吻”。六十四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中六十四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四对硷基(八个数)恰巧与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而384个阴阳键,与《周易》中384个阴阳爻严丝合缝。
丹麦量子物理学大师玻尔一生最得意的成就是发现了“并协原理”,这个原理与《易经》中的“阴阳互补”原理不谋而合,有着内在的深刻共通性。丹麦国王为了奖励他的特殊贡献,在授予他的荣誉勋章上设计了太极图图案。
1705年有人撰文称:“中国人失去了六爻的真正意义,一位欧洲天才为他们重新发现了这一知识。”欧洲历史上最后一个各学科的通才,德国启蒙运动中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莱布尼茨,在1703年发表的《二进制运算的解释》所用的例子里,便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0——7八个数字的二进制表示的对应。莱布尼茨将二进制看作“宇宙语言”,但他的二进制系统却无法与后天八卦图建立联系,他只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八卦图的内涵远非二进制数系可以完全模拟。
莱布尼茨二进制的伟大意义,则被现代飞跃式发展的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络所证实——它们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运用的正是二进制表示和算法。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受《易经》启发,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同时性原理”。荣格指出,同时性原理除了可以从心理分析的案例中获得佐证外,主要是《易经》提供了最为完美的理论基础。他说:“像中国人这样天赋异禀而又聪慧的民族,居然没有发展出我们所谓的科学,这真是奇怪。”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从《易经》 的阴阳消长原理中得到启发,发现了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查理·威尔海姆评价中国的《易经》:“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了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
《易经》是解开宇宙和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它的表达方式是八卦,核心是阴阳五行。阴阳,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力量;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五种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易经》讲的就是宇宙间五种事物的阴阳规律。
维护五行和阴阳平衡是《易经》的制胜法宝,是获得万物和谐和生命活力的根本。生命是由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就拿人类来说,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血为阴,气为阳。脏腑中肝、胆属木,心脏、小肠、三焦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脏和膀胱属水。如果人的脏腑阴阳能够平衡,那么人的气血就充足,精力就充沛,五脏平安,六腑康泰,健康状况就良好。
古人说:知命方能无忧。那要如何“知命”呢?人生命运都会在八字命局大运流年展现,八字包含人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从八字中准确预测出本人和亲人在不同的大运中吉凶祸福的信息情况,而且可以准确定性具体的事情,同样可以通过八字看居住的风水环境,这种居住环境也会直接影响人生的命运。
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学《易经》就是为了掌握这种规律,应用这种规律,顺应天道,顺应自然,顺天应人,趋吉避凶,把生活过得更美好!
易经的象、数 、理、气各指什么
理,之哲学方面的东西。
数,是术数变化
象,是图像类,如阴爻阳爻,错综卦等
气,无形而无质的客观存在,类似能量,磁场等象:现象,宇宙自然想象
数:数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道理,由象、数得出的人生道路
气:元气
比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
象则是宇宙从大爆炸到衍生万物的过程、现象;
数则是从无到有,得出的数,无,两仪,四象,八卦;
理则是告诉我们万物生长灭的一个演变规律;
气则是这一切变化的推动者,能量。
当然这只是从其中一个方面去片面解释的,易经博大精深,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分析!人说读懂《易经》的象、数、理,那你就明白了《易经》的道理。
象:是卦象,同样一个象会有不同的解释,就看你从什么样的方向来理解。同样一个“大过卦”就可以看成是失败后的棺材也可以看成是一座通往成功道路的桥梁,所以,才有一句话叫“一边是棺材,一边是大轿”来形容人们面对人生重大生死抉择的时候两种不同的结果,要么“不成功便成仁”,要么成功。
象是开关,开是阳、关是阴,就看你怎么去理解这样一个现象了。
数:每一个卦象是由阴或阳的爻来组成,这就是数的变化。一而二、二而一,就是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的意思,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不可能维持现状的过程,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就是数。
当我们看到一个“象”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心中有数”。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主观的看待眼前所看到的事物发展的进程;但这个的同时,当表象发生了变化从而偏离了自己心中的数的时候,就是以主观来对待客观,从而就错了。
理:象和数是变化的,不是固定的东西,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理。
“循环往复”,大到宇宙、一年四季、大海潮汐,小到每天24小时、60分钟,事物总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个“圆”的变化过程。
“物极必反”,“喜极而泣”、一枯一荣皆是定律。
“阴阳变化、动态均衡”,阴阳是不可分的、阴阳是要调和的、事物的自然规律就是不断的动态均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