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宫掌灯人年龄,双鱼思维和常人不一样
什么是岁运并临?
在前段时间发布的这篇博文 中,我曾提到有一些比较专业的朋友问到了一个“岁运并临”年的问题,这个年份要比本命年的影响力还要巨大。古人说:岁运并临年,不死也要退层皮。还有的说:岁运并临,不死自己死家人! 远得不说,就说近两年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陈冠希事件、马英九当选、陈水扁入狱等等,这些人都是在岁运并临的年份遇到的事情。 在之前的博文中我提到,一个人的生辰八字是由流年和大运构成的:每过一年为一小运,也称流年或者太岁;每过十年就是一步大运。如果碰上流年和大运的干支都相同,就称为“岁运并临”。比如今年是庚寅流年,如果一个人的八字的大运也正好走在庚寅大运,那么这个人在今年就遇到了“岁运并临”。此外,也有分天干相同和地支相同的情况:例如庚寅流年,遇到庚申大运,天干庚字也属于岁运并临;又如庚寅流年,遇到甲寅大运,地支寅字也是岁运并临,这只是岁运并临的两种现象而已。 答:岁运并临是没有规律的,要视每个人的具体八字格局来确定。天干地支都相同的这种岁运并临的情况,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到两次,极个别的人会遇到三次;也有极个别的人一次也遇不到。至于天干相同或者地支相同的情况,遇到的几率就比较高了,最多的可能遇到五六次,最少也会遇到三四次。那么岁运并临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呢?果真如古人所谓的那样可怕吗? 其实,岁运并临对人命运的影响与本命年的道理是雷同的。 唯一的区别在于,岁运并临是流年与大运同时出现了相同的字作用于八字命局,从而使得八字五行关系出现严重失衡,比本命年的影响力还要巨大。那么是不是遇到这个年份就一定会像古人说的那样“不死自己死家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但是,虽然这个说法不辩证,却也是其中一种应凶的情况。那么岁运并临年,一般都会遇到哪些事情呢?岁运并临是一个在命理学领域重点研究的对象,任何一个人都不可否认在遇到岁运并临年份的时候他的人生轨迹和状态都有很明显的变化。也正是这样的特殊年份印证着命理学的科学性和可研性。 在实践中,岁运并临的人一般都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先说应吉的方面: 有的人结婚了,有的人生子了,有的人升官了,有的人发财了,还有的人升学了,还有的人自己没什么事,但是妻子发财了,母亲病愈了,父亲当官了等等等等。总之,只要是应吉,绝对有大喜之事发生,如果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发生在和自己相关的人身上。马英九当选地区领导人的年份对他来说就是岁运并临年,因此这年他当了“总统”。笔者也曾遇到过岁运并临的年份,这年工作很顺利,而且母亲应吉特别明显。反之,在母亲岁运并临的年份,我却有了很不利的事情,她的应凶就应在了我的身上。 第二,应凶的方面,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岁运并临年应凶的几率比较高。 可能是车祸,离异,死亡,残疾,折子,失业,损妻,害夫,破财,官非,或者家中有老人病逝。远得不说,就说近两年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陈冠希事件、陈水扁入狱等等都是处在了岁运并临的年份中;笔者的老父亲两次岁运并临的年份,都是他的父母亲病逝的年份;年前我给一位李姓好朋友看八字,我看出他今年的地支就是岁运并临,为此我告诉他让他正月里一定要谨慎小心,定有大凶之事(或者家中有老人去世)。但是我当时并没有说出括号中的话,毕竟大过年儿的说这样的话太不吉利。其实我本想对他说如果你家中有老人去世,你就可以免灾了。结果今天上午我接到了他打来的电话,他家中近九十岁的老奶奶病逝了。 因此,我常说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的年份,就相当于是你的亲人帮你躲避了人生大难,是家中老人用最后的生命保护了你。因此,为人子必须要懂得孝道,这就是我从命运学中提炼出的孝道精神。古人说百善孝为先,想必如此吧。那些不懂得孝敬父母亲的人,必定会遭受人生更大的责难,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双鱼宫掌灯人
黄金圣斗士的介绍
黄金圣斗士——穆
穆先生 MU
年 龄 20 岁
身 高 1.82 米
体 重 75 公斤
生 日 03月27日
血 型 A 型
星 座 白 羊(3月21日~4月20日)
出生地 中国西藏
修炼地 帕米尔高原
绝 招 修复圣衣、水晶墙、星光灭绝
星屑旋转功
一开始便对现任教皇产生怀疑,故居住於帕尔米高原上,拒绝接受教皇的指示。穆的念力强大,亦是世上唯一拥有修补圣衣能力的人。极富正义与智慧的黄金圣斗士,并擅长修理圣衣。在十二宫之战中,帮助星矢他们领悟第七感。冥界之战中,击败最强的冥斗士之一,地妖星的巴比隆。后在突破叹息之墙时与其他黄金圣斗士一起牺牲。
白羊座神话
特寒里亚国王阿塔玛斯和王妃涅佩拉结婚,两人生了一对双胞胎,但国王却和特贝的公主伊诺娃有段婚外情,将涅佩拉王妃赶出宫,而迎立诺娃为新王妃。当伊诺娃王妃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乃决定要杀死前涅佩拉王妃所留下的唯一双胞胎,(哥哥是普里克思,妹妹是赫雷)。她收买占卜师向国王告状:若不将前王妃所生的孩子送给宙斯当祭品,众神将大怒,则今年将闹饥荒。涅佩拉知道后就向宙斯求救,于是宙斯就派天上的黄金白羊去载这两兄妹至天空彼方因速度太快,妹妹跌落大海,白羊就一边回头看妹妹,一边守护着哥哥,而形成现今的白羊座。
3月21日-4月20日(白羊座)
富于正义感,心怀大志,肯扶持弱者。敢于直面人生,具有现代竞取精神。当然,人的性格也因为人率直,做事缺乏周到,而常常顾此失彼。
事业上大多比较顺利,您的竞取之心合于现代生活,身体状况不错,对异性也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为人热诚,金钱收入虽然不错,却时常没有太多的储蓄。但有注意不要太过于热情,不然对象会被你吓跑。而且有注意要保护好自己,不然很容易受到伤害。
黄道十二星座之一。中心位置:赤经2时40分,赤纬21度。在双鱼和金牛两座之间。α、β、γ(娄宿三、一、二)在仙女座γ星以南约20度。α星为2等星,和仙女座β、γ两星形成等腰三角形。座内有高于4等的星5颗。
黄道第一宫--白羊宫
黄道十二宫的第一宫,黄经从0度到30度,原居白羊座,故名。但由于岁差,现已移至双鱼座。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春分,所以春分点又叫“白羊宫第一点”。
史 昂 261岁 水晶墙、星屑旋转功
穆先生的师父 ,也就是被撒加所杀害的前任教皇。 他与童虎都是二百四十叁年前圣战中的唯一生还者。他在冥王篇里为了将雅典娜圣衣的秘密告诉沙 织而复活过来,临终前把雅典娜的圣衣交给星矢及以雅典娜之血为星矢他们的青铜圣衣复活。
黄金圣斗士—修罗
修罗 SHURA
年 龄 23 岁
身 高 1.86 米
体 重 83 公斤
生 日 01月12日
血 型 B 型
星 座 山 羊
出生地 西班牙
修炼地 比利牛斯山脉
绝 招 圣 剑
十叁年前曾把艾奥罗斯打下悬崖,但却被誉为最忠心雅典娜的圣斗士。其实力之高逼使紫龙使出同归於尽的亢龙霸,当他知道真相后,用最后的力量把紫龙救回。
12月22日-1月20日(山羊座)
个性保守,沉静,驯良,谨慎。耐心好,不怕困难,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注重实际利益。又正是过分现实,有些孤独感时常恼扰您。可别使人误认为是自命清高。还有要注意如果有人想对你作出伤害或阻碍,你会给予无情的还击。所以,有这种念头的人请赶快打消它吧。
创建事业,较少有人能帮助您,赚钱也得自己脚踏实地的去干。您本身有较强的独立性,最好不攀附别人。但是您缺少冒险精神,不去事业,游戏人生。这是一种美德。
山羊座神话
野山之神潘恩以牧神身份成为牧羊人的守护神,其外表是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摩羯,因此不是很出色。但却是充满朝气活力,最爱唱歌和跳舞。有一天他在河畔巧遇仙子裘林克丝,一见钟情下欲跟踪时,裘林克丝乃惊慌而逃。潘恩穷追不舍,被追的裘林克丝乃向神祷告,突然消失踪影,只见一只芦苇在风中摇曳。失望的潘恩就摘下芦苇制成笛子,吹奏思念之歌。有天在河边设宴的众神正聆听潘嗯吹奏时,突然怪物杰凡出现,众神马上化身为各种动物逃亡。慌忙的潘恩也化成鱼跳至水中,但只有下半身是鱼形,又是奇怪的模样。
中心位置:赤经21时,赤纬-18度。在人马座之东,宝瓶座之西。座内亮星不多,有3等星2颗,4等星7颗。
黄道第十宫--摩羯宫
第十宫。黄经从270到300度。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是冬至。所以冬至点又叫“摩羯宫第一点”。
姓名:阿布罗狄
隶属:圣域双鱼座黄金圣斗士
守护宫:圣域双鱼宫
年龄:22
身高:183cm
体重:72 kg
生日:3 / 10
血型:O
出生地:瑞典
修炼地:格陵兰
必杀技:恶魔黄玫瑰
恶魔黑玫瑰
恶魔白玫瑰
简介:
“我就是88星座中最唯美的战士。”双鱼座黄金圣斗士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唯美战士,他的美貌位列八十八位圣斗士之首,可与日月争辉;他的武器是娇艳的玫瑰,一米八三的身高配上海蓝色的长发,嘴含娇艳的玫瑰,美到了极致。就连他的名字阿布罗狄,也是根据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的名字而来的。
拥有美貌的人,多数也是非常爱美的人,什么是美?如何做才是爱美?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在阿布罗狄看来,只有胜利才是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而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所以,虽然身为黄金圣斗士,为了取得胜利,他可以采用偷袭的伎俩去暗杀瞬的师父亚路比奥尼;十二宫之战中,双鱼宫是青铜圣斗士要闯过的最后一宫,阿布罗狄虽然表面上放走了星矢,却在暗中用毒玫瑰铺满了通往教皇宫殿的甬道,险些将星矢置于死地。和其他光明磊落的黄金斗士们相比,这种做法实在让人不齿。所以阿布罗狄常被人说成是貌美如花,心毒如蝎。
除了在审美观念上与众人有很大差距外,阿布罗狄对正义与力量的认识与其他黄金圣斗士也大相径庭。虽然也是圣斗士,但是,他却并不把雅典娜当作正义的化身,也不忠诚于雅典娜。在他眼里,力量就代表正义,力量就可以主宰一切。所以,他明明知道撒加篡夺了教皇的位置,却仍然助纣为虐,这一点他和巨蟹座的狄斯马斯克有些相像。在阿布罗狄眼中,教皇的力量是至高无上的,这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服从的力量,谁拥有了这种权利和力量,谁就拥有了正义。所以,不管教皇的行为如何黑暗,他永远都是正义的代言人。这种教皇至上的思想别说身为圣斗士的瞬了,就连我们这些局外人都无法接受,谁能想到美若天仙的阿布罗狄会有如此扭曲的正义观呢?美与丑的对比让阿布罗狄的形象愈加鲜活。他的最后一刻在瞬的星云气流的风暴中,结束了自己美丽却带着瑕疵的一生,这实在是个悲哀的结局。
据说车田正美在设计阿布罗狄这个形象时是以自己暗恋过的女老师为原形的,所以阿布罗狄才生得如此惊艳绝美,原来他曾经是车田的梦中情人呦。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情人做不成就化爱为仇了呢?
身为唯美战士,阿布罗狄的招数也不象其他人那样惊天动地,他以娇艳的玫瑰花就可以作为武器,一朵玫瑰就可至人于死地,这种轻巧的招式不仅衬托出了阿布罗狄绝美和与众不同,也为他增添了几分神秘色。
姓名:卡妙
隶属:圣域水瓶座黄金圣斗士
守护宫:圣域水瓶宫
年龄: 20
身高:184cm
体重:67kg
生日 :02 / 07
血型 :A
出生地:法国
修炼地:西伯利亚
必杀技: 钻石星尘
曙光女神之宽恕
简介:冰河的师父(公),拥有绝对零度的寒气。因为冰河是他的徒弟(孙),他不希望冰河牵涉入这场战斗,所以在天秤宫把冰河封於冰柜之中。十二宫之战中为让冰河领悟第七感,被冰河杀死。富有牺牲精神的黄金圣斗士
姓名:艾奥洛斯
隶属:圣域射手座黄金圣斗士
守护宫:希腊圣域射手宫
年龄: 14(享年)
身高 :187 cm
体重: 85cm
生日 :11 / 30
血型: O
出生地 :希 腊
修炼地 :希腊圣域
必杀技:原子闪电光束拳
黄金弓 黄金箭
毫不夸张地说,艾奥洛斯是圣斗士故事的灵魂人物,即使从故事的一开始他就已经不在人间,但他却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
一辉率领的黑暗战士与青铜战士一役就是为了争夺十三年前艾俄洛斯从圣域带出的射手座黄金圣衣,而教皇下令众白银战士甚至黄金战士诛杀青铜战士,也是为了收回这件黄金圣衣。可以说,教皇与女神的对立被众人注意到,就是从艾俄洛斯遗留下来的这件圣衣开始的。他的圣衣,不像其他的黄金圣衣留在圣域,而是独自漂流在外,这点太过诡异,才会发生后面一连串的事件。
而当星矢等人好不容易抵达射手宫,圣衣自动射破射手宫的墙壁,墙上出现了艾俄洛斯的遗言。对少年圣斗士们来说,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理解!他们不顾自己的实力和黄金战士相差得有多悬殊,一直坚持战斗,虽然说有女神作为精神支柱,但还是会动摇,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去战斗。艾俄洛斯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他把这个真相隐秘地留在了射手宫,让这个真相,鼓舞青铜战士们继续战斗。
从这个意义上讲,艾俄洛斯是青铜圣斗士们的精神支柱。
在以后的战斗中,艾俄洛斯同样是伴随着青铜战士们战斗的。
海皇一役,最后射向海皇的那支箭,是艾俄洛斯的。当圣域的人们看到那颗从射手宫飞出的流星,就知道艾俄洛斯,他又飞向了战斗的前沿。
他心中始终放不下的,只有女神,和她的圣斗士们。
当星矢竭尽全力拉开射手座的弓,射出那支黄金箭,他是心安的,因为,箭端凝聚了艾俄洛斯的黄金小宇宙,此箭一出,必胜!
冥王一役中,死去的黄金战士悉数复活,以杀手的身份出现在圣域,虽说另有隐衷,却也着实让人误会了一把,这其中,唯独没有艾俄洛斯!
他曾经含冤而死,他曾经背负“反贼”的罪名十三年,连他的弟弟也受到牵连,车田正美,也不忍心再让他受到任何委屈了。
艾俄洛斯在人们心目中是崇高的,他是一位兄长,引领着少年圣斗士们无所畏惧地前进。 然后,在最后与冥王的战斗中,艾俄洛斯,在感知到叹息的墙壁前黄金战士们努力而徒劳无功的叹息时,再次化作流星,飞向冥界,参加战斗。
于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艾俄洛斯身穿射手座黄金圣衣坚毅不屈的脸。所有黄金战士的全部功力,齐集于艾俄洛斯的黄金之箭,打破了叹息的墙壁只能让人叹息的神话。
艾俄洛斯,他确实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有他在,让人心安。
姓名:米罗
隶属:圣域天蝎座黄金圣斗士
守护宫:圣域天蝎宫
年龄:20
身高:185cm
体重:84kg
生日:11 / 8
血型:B
出生地:希腊
修炼地:希腊米洛斯岛
必杀技:毒蝎念动波
深红毒针
简介:
把守第八宫天蝎宫的黄金圣斗士。曾被教皇派去刺杀仙皇座亚路比奥尼。十二宫一战中,被冰河感动而让众人通过。冥界之战中,由于小宇宙被哈迪斯封住,被三巨头之一的拉达曼迪斯打败。
姓名:童虎(Dohko)
隶属:圣域天称座黄金圣斗士(Libra Gold Saint)
守护宫:天称宫(Sanctuary Libra Temple )
年龄:18 / 261
身高:170 / 140 cm
生日:1725 / 10 / 20
血型:A
出生地:中国(China)
修业地:中国庐山(Lushan Mountain China)
武器:黄金三叉戟
必杀技:庐山百龙霸
特殊技:Misopa-Menos(众神之假死法)
声优:矢田耕司(老年)
小林通孝(北欧篇青年)
崛内贤雄(冥王十二宫篇青年)
简介:
一声老师,道出了尊重和亲切,慈祥的老人带着自己的使命坐在那里243年,到了该战斗的时候义不容辞的站了出来,已神的力量恢复到了年少英俊的身资!带着一股巨大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后辈们去战斗!葡萄紫色的头发在风中飘舞,闪烁的眼神带着的是无人能够比及的自信!眼泪中流出的是对自己百战友的痛苦惜别!一切的责任都在他的身上,穿上自己久违的圣衣带着自己的战友们牺牲在叹息的墙壁面前!也许他美丽的面容才刚刚体现就已经化成星辰,但是那样的星辰才是最完美,最动人的吧!
独家解析:属羊的人该如何规避?
在前段时间发布的一篇博文 【
属羊的人都命不好吗
】中,我详细解析了造成属羊的人多有不幸的命运倾向的命理学原因,并且引出一个“未土”伤神的概念,未土见到谁都会伤害的特性使得它成了命局中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那么未土伤神既然制不住,找不到天敌,是不是就无能为力,听之任之了呢?属羊人就一定不顺利,多不幸吗?属羊的人都容易出现哪些不利情况呢?为什么又有人说属羊的人要么大富大贵,要么就是悲惨非常呢?民间又有说法,女性属羊多不利,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属羊的人又该采取哪些措施,趋吉避凶呢?接下来我就尽可能的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来详细解析这些问题。
答案是否定的。子未虽然相害,但是相害也有吉有凶;伤神虽然为害,不能被制约,但它也有被合掉的时候。因此遇到子未相害的年份尽管应吉应凶比较明显,但是相对于吉凶对应的人事关系,就要深入细致的判断未土与日主的对应关系了。遇到与伤神相合相绊的年份,更要留意伤神在局中的吉凶关系,否则就完全相反了。属羊人年支为未,代表祖辈,如果是未土受伤,自然容易引发家中老人的事故,如果是未土伤到其它五行,则容易引发家中其它六亲的事情。由于未土中又同时含有多种五行,因此其影响力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具体情况就要视每个八字的不同局面来深入推敲了。
不得不指出的是,在实践中属羊的人出现不利的几率的确远远高于其它任何一个属相,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原因就是因为属羊的人中未土伤神常常会伤害其它五行的特殊特性所致。多数会出现大成大败的命运曲线,人生起伏非常大,多有不利家运:父母、子息、夫妻等信息出现。有人说,属羊的人不是大富大贵,就是贫贱夭折。这话听着不舒服,但也算是一种经验之谈。慈禧太后就是属羊的人,你可以说她大富大贵,但我却不认可她有多么命好,克制六亲,绝嗣无后,夫缘浅薄,孤独终老。这,不能说幸福。我也遇到过军职高官属羊的、我也遇到过平民百姓属羊的、我还遇到过五六十岁的属羊人,总之不幸者的确比较多。具体什么事情就不必具言了。生活中也有一些属羊的人表面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深究起来也多有不利的方面,只是很多人从表面看不出来而已。当然,这并不是否定生活中也的确有很好的属羊的人。例如:当“伤神”为用,或者虽然为忌神,但却被合绊或者被化解成为对命主有利的用神时,它帮助命主制服忌神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绝对NO1!同样是锋利的刀,是用来砍杀好人还是砍杀坏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这里强调的只是概率问题!因此不必较真!OK?
这一点就要回到“阴阳学”上来论述了。众所周知,按照阴阳学的概念,男性属阳,女性属阴。男女的八字皆宜阴阳平衡,而忌讳出现偏执,纯阴或者纯阳的情况。女性属羊,八字格局中年支未土,未土内含乙木、己土、丁火,是乙木归墓之地,丁火盈余之所,其本气为己土。内在包含的三种特性皆是极阴之物,而且都是虚气不足之象。女性本身属阴,阴极必然有祸。所以简而言之,相对于男性,女性属羊的人多有不利的命理倾向就是这样形成的。
第一,从民俗命理学角度来说,
可以选择佩戴一种好的吉祥物来趋吉避凶,以玉马为佳,其次是木兔、金猪;此外,家中或者办公桌上多以马、兔、猪来做装饰或者风水信物;
属羊的人如果能够与属马、属兔、属猪的人婚配,也多有削弱的倾向。
此之用意在于伤神不能制,以合为佳,伤神制不住,为害更甚,累似煞星,具有极强的叛逆性。而午未是相合的,亥卯未三合。具体的摆放位置以及属相特性,要视具体八字命局来确定,不可随意乱来。此外,从住宅和风水角度,也可根据这种原理进行调整和弥补,但是也要根据具体八字命局来确定未土伤神的吉凶程度,是选择制约还是选择放纵,绝不是千篇一律。
(掌灯人独家实践理论)
第二,从角度讲,
建议属羊之人,信仰一种,个人建议以佛学为佳。在我国古代的预测学派中,有一派认为,是可以帮助人们趋吉避凶的,他们认为是三界之外的避难所,只要多放弃各种欲念,就有趋吉避凶之效,信佛之人多有削弱。
(有待考究)
第三,按照易学的观点,
(人所共知,假如你不知道只能说你不学无术)
第四,如果你是半假不真的唯物主义者,
自认为懂得学问比我多,硬是要说我是在搞封建迷信,把这些民俗学问与现代科学挂钩的话。那么我再给你补充一条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避免的方法:那就是你该干嘛干嘛,千万别来烦我,小心我用白眼闪死你!:))
(这点只有你知道)
请留意近期即将更新的理论博文:你的祝愿与诅咒!
谢绝任何不负责任的转摘与改头换面,本博客所有预测理论均为原创,拥有版权。
观点独一,绝无雷同。网络上仅此一家,别无他处,特此公告。——双鱼宫掌灯人
什么是岁运并临?
春节的习俗,哪天分别应该干什么事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返回
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返回
春 联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返回
年 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他说的那样,这幅寓教于乐的《老鼠娶亲》,不但唤起成年人的兴趣,对儿童的艺术感染更为强烈。
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返回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返回
守 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返回
爆 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对当时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红楼梦》中也有描绘:"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说话之间.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从这也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 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期间,各街巷通衢里,大户人家悬灯结。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各献高技,热闹非凡乡间多延请戏班剧团演戏,还开展听道情、扭秧歌、唱花鼓及各式品种的娱乐嬉戏,也有舞狮子,耍龙灯等种种文体活动。人们欢天喜地,共庆新春。
返回
拜 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
要关于春节习俗的资料谁有快给 高分啊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