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周易什么意思,国学易经是什么行业

国学《《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赏析

《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概说】

《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具有哲学思想的儒家经典之一,被推崇为“群经之首”。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古时人们经常利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其中八卦是周易的精髓,它包含对立统一的规律、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了宇宙间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说,《周易》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古以来,不少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都在研究《周易》,先秦的孔子、汉代的张良、三国时的诸葛亮、明代的刘基……都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智慧和思想的营养,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故事锦囊】

商朝末年,商纣王统治残暴,引起了上到王宫贵族、下到黎民百姓的不满。西部的诸侯国却日益强大起来。西伯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继承父亲的爵位,建周于岐山之下。他在位的时候,积善行仁,招贤纳士,不仅深受周地人民的爱戴,在朝野中也有很高的威望。这引起了以崇侯虎为首的奸臣的嫉妒,他们向纣王进谗言,姬昌被纣王关进了羑(yǒu)里(古地名,今河南汤阳县北)监狱。

姬昌被关进监狱时年近半百,他深知自己处境险恶,言行举止十分小心,饭不多吃一口,话也不多说一句,白天做苦役,晚上睡地窖。有人与他交谈的时候,他必先拜谢纣王不杀之恩,表现得十分虔诚。

传说姬昌在关押过程中,看到了以前伏羲所创造的八卦。他感觉内容尚不全面,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也比较散乱。于是,他把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作为万物之源,把纷纭复杂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并按照刚柔相对、变化其中的规律,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对其进行了规范化、系统化和条理化,使其趋于完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周易》。

纣王看到姬昌已经年老了,而且表现得又非常忠心,就赦免了姬昌,还赐给他弓箭斧钺,正式封他为西伯。

姬昌推演的《周易》为我国预测学的诞生埋下了第一块基石,他创立的《周易》演绎方法,也被当代科学广泛借鉴。

【知识库】

“易”的由来

“易”是个象形字,由蜥蜴形而得名。蜥蜴这种生物俗称“变色龙”,能够根据光照的不同和环境的变化而变色,古代先哲领悟到变化对人生和事业的重要性,从而演绎出了《易》这部皇皇巨着。从中,人们悟出了“易”的三个境界,即变易、简易和不易。后世也有人从龙、马、象、鹿等着眼,但都站不住脚。

    为什么易经要叫《周易》?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概述

    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现今,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Og3MQvk5oQWySZCDLw9Gw

    提取码: 4wmp

    没有为什么,就像你有一个乳名一个大名一样。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一部以占筮为主的书,也就是讲预测,在技术层面上讲预测是易经的主要内容,但是从它的理论层面进行思维,人们就可以无限的扩展。《周易》及易卦,同时也是个存储量很大的信息库,所以,在这部书里,性命的原理,道德的含义,做人的方法都可以找到。《易经》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包含着深邃的宇宙、人生哲理,是一切决策、行动的依据。现在人们来学习周易更多的是取它所具备的占卜这一功能,学来用以预知过去未来,趋吉避凶。因为易学就是阴阳变化之学,而阴阳变化是自然界及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说,学好周易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每个人的人生,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先说结论:《易经》和《周易》不是同一本书!

    简单来说:《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就是指《周易》!

    《传》就是指《易传》,又称为《十翼》(孔子或者其弟子所写)

    下面详细说一下:

    一、易经形成史

    《易经》的发展经历了上古时期、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个阶段,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

    上古时期,八卦是由伏羲根据当时的天地来确定的,此时的八卦我们称为先天八卦;

    西周时期,文王行六十四卦(即《封神演义》中为姜子牙辅佐的周文王),此时的八卦我们称为“后天八卦”又或者是叫“文王八卦”;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为《周易》创作了《易传》(又称《十翼》)。

    至此易经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之所以说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倒不是说文王或者伏羲创作的八卦不完整,而是经过孔子的《十翼》之后,更加方便我们后人的理解。

    《汉书-艺文志》说:"人比三贤,天下三世"。三贤是指伏羲、文王及其诸子、孔子。从以上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易经》不是一个人一次写成的。

    除《周易》外,从上古到中古时期,还有两部《易经》,分别是神农氏的《连山易》和黄帝轩辕氏的《归藏易》,但这两部书已基本失传。(另外我个人认为也不能说完全失传,而是它们都被打散了,散落在了中医、风水等很多门派当中,以后我们会详细举例子说明)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周易》+《十翼》。(注意:《十翼》又叫《易传》)

    一部书从上古时期的结札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经过三四千年的酝酿,如果是一坛酒,沉淀了这么长的时间,打开的时候会是那么的芬芳和厚重!

    即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研究《易经》的名人大咖不计其数(具体参见本人关于学习易经的书籍的相关章节)!

    二、孔子十翼

    《周易》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这个经常看我文章的应该都知道。“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卦的位置不一样。

    当然在实际的运用中二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什么时候该用“先天八卦”,什么时候该用“后天八卦”,这个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我在“如何把后天八卦排列在手掌中”讲了后天八卦在手掌中的排列组合,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参阅。

    那么回到《十翼》中来。什么是《十翼》呢?

    说的通俗一点,《十翼》就是孔子读完《周易》以后自己的十篇“读后感”,也就是自己对于周易的一些理解!

    有人说,既然没有创新的东西,这有什么稀奇的!

    这十篇文章不是一般的文章,它用一种更加通俗的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加快速的理解周易的用法。

    孔子非常喜欢读《易》,甚至痴迷于《易》,有一个词叫“韦编三绝”,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孔子翻看周易次数太多,以至于编绑周易的绳子都翻断了好多次!

    别人读过《易》,就算读过了,但孔子不同,一口气写了十个"读后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易传》,也叫"十翼"。"翼"的意思是"翅膀"、"辅翼"。"十翼"可以理解为孔子对《易传》的全方位讲解,使人们对《易传》的理解更加清晰。

    之所以叫"翅膀",是因为这十条就像羽毛一样,给《周易》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十翼》不是孔子写的,而是他的学生写的,而且是用他的名字写的。

    列位读《周易》一定要好好读一下《十翼》,这十篇文章真的太重要。

    三、《十翼》给《周易》带来的变化

    《十翼》包括彖传、象传、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一共十篇。

    《彖传》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对卦辞的总述和对卦辞的解释。

    《象传》分为两部分,是对卦象的解释,比如坤卦,象辞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是"地"的形象,地的特点是宽厚,圣人通过观察地象来告诫后人要效法地象以载物容人。

    另外,象又分为“大象”与“小象”。《象传》中对每一个卦卦象的解释被称为“大象”。那么什么叫“小象”呢?

    所谓的“小象”就是对卦中每一爻的“爻辞”的解释。

    举个例子。

    乾卦(䷀),初九的爻辞为:潜龙勿用!

    乾卦对应的象辞为:“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它向我们说明了为什么初九就是潜龙勿用呢?是因为“阳在下也”,这些对爻辞的解释就是“小象”。

    《文言传》可以理解为对乾坤二卦的补充解释,而且只解释了乾坤二卦,其他62卦没有。因为乾坤是"易之门户",所以圣人才会对此特别注释。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是对《周易》思想的整体阐述,包括对《易》起源的追溯,以及对《易》理论的深入探讨,可以说是孔子对《易》思想的报告。它是研究《易经》的人必读之作,本人也经常引用书中的文字来解释许多基础知识,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说卦传》,"八卦"卦象的产生,以及八卦“象”的解读,也暗示了对八卦的理解和八卦内涵的解读,可以说是第一部"卦象大全"。

    《序卦传》是解释六十四卦的顺序排列,告诉人们为什么六十四卦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排列。如:“物生必蒙,故授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解释了为什么屯卦之后是蒙卦。

    《杂卦传》是对六十四卦含义的高度概括,揭示了每一卦的主要特征,如"乾刚柔坤,师忧比乐"等。

    这十篇文章中,有五篇是独立成章的,即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其他五篇则与《周易》放在一起来解读。

    《周易》一书中每一卦的结构是在开头只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三部分。孔子作"十翼"后,为每一卦添加了“彖辞与象辞”。

    在象辞中,第一,包括对卦象的解释;第二也包括对每个卦中爻的解释,称之为大象,小象。我们举个例子,如下图,"乾卦"结构。

    现行的《易经》书籍,每一个卦的结构都是仿照这个,比如师卦,按卦名、卦辞、彖辞、大象辞、爻辞、小象辞,依照这种结构进行显示。

    这时,我想起了孔子的一句名言。"敬鬼神而远之"。孔子没有说不相信鬼神,只说“敬而远之”,并且对《易经》情有独钟,这足以说明《易经》虽然有"占卜"的功能,但它并不是!

    我们把易学的架构搞清楚,我们就会明白,孔子为什么对易经如此痴迷。

    四、易经四维空间

    易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理、象、数、占",它又称易学的四大功能。

    “理”是自然之理、事物之理、万物变化之理,也是长幼尊卑之理、刚柔相济之理、静动之理,《周易》经文给人的启示就是注重这一点。

    "象"为卦、爻与万物相应之象。

    "数"为数学方法,模拟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联系。

    "理象数"是核心,"占"是"理象数"的综合应用。"理"与"象"更像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一面是"理",一面是"象"。我一再强调:"理是物之骨,象是物之肉,物无骨不立,骨无肉不丰"。无论运用什么样的"卦",都不能离开"理"而只看"象","理"与"象"是一致的,不能忽视任何一面。

    《系辞》曰:“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之前文章说过,“卦者,挂也”!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是通过八卦来传递信息的,这个传递载体就是卦象。天地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象,《易经》是把万物的形象高度概括为八卦,也就是万物类象。

    《易经》的应用就是将"万物之象"化为"易",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这只是第一层,此后就要到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易经》中的"数"在现代科学应用中已经证明了它的实用价值。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图像和文字转化为可以存储、接收和发送的数字信息。

    而且易经同样也包含了图像与数字之间的应用关系。如: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等,也属于数的范畴。所谓“数以征象”,“象以定数”,象与数实为一体,不可分割。

    五、易学应用的分类

    大多数人学习《易》是因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更多的时候也是想学习一些"占卜"。虽然《易经》不仅仅是用来占卜的,但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占卜来学习《易经》,关于这些我们都会详细开辟章节来解读。

    《周易》是一部我国古哲学书籍,也称易经,简称易,“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另有说“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还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所以叫《周易》。

    “易”一说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一说,在西周,易即雅乐,是执政者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还有说,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揭示阴阳循环交替之理。

    另外,易也有“道”的意思,含有日出、占卜、变易、变化、交易、恒常的真理。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

    周易什么意思

    广义的《周易》包括《易传》和《易经》。易为群经之首,“周”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周代,第二个是地名,指岐阳,第三个是周流,周而复始的意思。而“易”有四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是“生生之谓易”,变易,就是运动和变化是事物的本质规律。第二种是日月交替为易,第三种“三义说”,简易(简单易行),变易(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不易(一切不断变化的“现象”是永恒不变的。现象在变,规律不变。),第四种是从象形的角度看,以蜥蜴为其本义,变色龙。总之,虽然四种意见不一,但是都是从易的“变”之义延伸出来的。中国人和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宇宙具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周易就是研究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

    周易是什么意思?

    周易》讲的是“变化”!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最古老的智慧,儒道两家都从中受到启发。
    《周易》是人类最古老智慧之一。
    《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据说伏羲作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
    “周”和“易”的意义。
    “周”
    周朝,《周易》产生于周。
    周遍,《周易》无所不包,广大悉备。
    周转,《周易》周而复始,循环返复。
    "易”
    简易,“大道至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变易,变化的宇宙,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
    不易,一切不断变化的“现象”是永恒不变的。现象在变,规律不变。
    《周易》的系统,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
    符号系统是:
    阴爻,阳爻。爻也有者,效天下之动者。
    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八卦:
    乾三连(天),坤六断(地);
    震仰盂(雷),艮覆碗(山);
    离中虚(火),坎中满(水);
    兑上缺(泽),巽下断(风)。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文字系统:爻辞,卦辞,卦名。
    举例:乾卦是卦名。元亨利贞是卦辞。“潜龙勿用,现龙在田,利见大人,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是爻辞。
    《周易》的思想。
    忧患意识。
    中华文明是个农业文明,春耕秋收要靠天吃饭,因此这个民族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刚健进取,宽厚包容的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来自《周易》,这个校训就诠释了“刚健进取,宽厚包容”的精神!乾德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坤德是胸襟开阔博大,胸怀万物,兼容并包。
    变革的精神。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阴阳交替,变化不息。乾卦中从“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世界永远在不停的变化之中,我们也要跟随世界的变化,掌握规律,积极适应变化。
    中国俗语“树挪死,人挪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李鸿章面对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也要寻求自身的变革,才能强大,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展开了。
    不走极端,中庸的原则,也就是恰到好处。
    乾卦中“潜龙勿用”和“亢龙有悔”都是极端的变现,都不如“现龙在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世界永远在变化之中,恰当的时间,地点才是发展变化的最佳状态。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和谐统一就是“贵中和”就是最佳状态。
    “高处不胜寒”。
    综上所述,《周易》用符号和文字系统表现了一个变化的宇宙,忧患意识,变革精神,积极进取,中庸原则不过是宇宙变化的体现。
    《周易》讲的什么,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变化”!

    周易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周易

    周易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可以拆开来解释。周指的是周朝和周文王,也有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等意思;而易由日、月两部分组成,本身就阐述了字的意思。除此之外,《周易》又叫《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

    周易是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易学和易经有什么区别

    这易经和易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已经是一本关于占卜以及周易的书,而我们所说的易学是研究易经的一门科学,一门学问。所以说易经是易学的研究内容。而医学是易经的研究动向。你已经和易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没有必要把它混在一起。医学主要是研究易经的学问,那么易经呢是录了周易和占卜之术的书籍。易经和周易的区别如下:
    1、周易是周文王在继承连山易,归藏易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排序、编纂,并在上古易经的卦象之后系以卦辞、爻辞等经文,形成了一个新的易经版本。
    2、周易只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易经版本。周易集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于一身,就像将内容大致相同,版本却不同的的书,重新加以整理、排序、编纂,形成了一个新的易经版本。

    《易经》和《周易》是不是一本书?为什么叫法不同呢?是不是都属于国学...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周易里面包括易经。你可以在周易的前言中更深的了解这个问题。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