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唯一没有不吉卦辞的是,易经四大难卦
《周易》的原文是不是只有卦辞和爻辞
《周易》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应该是从伏羲开始的,然后经过周文王,孔子的详细加工,再经过后世人的使用形成的。是一部集合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无数先人的智慧的结晶。就没有原本只说,就算有原本,那也应该是孔子之前的版本,或者周文王之前的版本,或者直接说是伏羲六十四卦。只要《周易》不失传,还有人研究应用,中华民族就会长存于世。
易经《巽卦》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九五”爻辞的“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此一爻实承上几爻的意见,第一句是说到此作战大获全胜之时,一切皆贞正吉祥,一切后悔皆尽消亡,一切一切皆无不顺利。第二句是说这一事一开始很不顺利(特别是指“巽在床下”),但是经过努力,最后却有一个“田获三品”的良好结局,真可谓是“无初有终”。最后一句是说在大获全胜、大功告成之后,应该举行一个“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的盛大的庆捷活动,这样做,将是很吉祥的。
周易64挂中并未指出卦象的吉凶。要怎样才能只每挂的吉凶
周易64挂中并未指出卦象的吉凶。吉与凶根本没有绝对的,而是随时间、空间以及个人的心理因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卜卦者对于自卜或为他人卜卦,都要以善事其事,善解其意,使自己或他人因卜卦的结果而受惠,绝不可因卜卦而带来更不良的后果,这不是古圣贤创卦的本意。占卜最大的用意,是在教导我们遇到好的时候,如何保持得更为长久,不要让好机会流失。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去避开它,不要让厄运跟随我们。简单的说,就是教导我们趋吉避凶的方法。可见《易经》所述的理论,对于我们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占卜者当善用占卜,以开导迷惘之人,使我们真正能藉着占卜来理解易理,启发人生、开发智慧,使能活用它,才是真正了解吉凶的原理。
大有卦的卦辞解释
大有卦,阐释成功后的因应原则。因本卦唯一的阴爻处于君位,其余五个阳爻都听从指挥,为它效劳。国家昌盛,百姓富庶,这是普遍的愿望。但事情总有两面性,什么都有容易使人昏昏,忘乎所以。卦的内容因此强调居有思无,居富思艰。为知艰慎行,所以六条爻辞中没有“凶、吝”等断误;又因为知艰慎行的程度不同,六爻的结果并不一样。
大象:
“大有”是大的所有,伟大事业的意思。这一卦,离卦的日,上升到乾卦的天上,就象太阳普照万物;而且,唯一的“六五”阴爻,在尊位得正,其他五个阳爻,都属于他,也象君王高高在上,拥有天下,心怀万民。
乾下离上 大有元亨
初九 无交害,匪咎;艰者无咎。
九二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九三 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九四 匪其彭,无咎。
六五 厥孚交加,威加,吉。
上九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离上
乾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谓五也。“大”者皆见“有”于五,故曰“大有”。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以健济明,可以进退善恶,“顺天”之“休命”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二应于五,三通于天子,四与上近焉;独立无交者,惟初而已。虽然无交之为害也,非所谓“咎”也。独立无恃而知难焉,何咎之有?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明惟初九为然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大车”,虚而有容者,谓五也。九二足以有为矣,然非六五虚而容之,虽欲往,可得乎?“积中”,明虚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三以阳居阳,其势足以通于天子。以小人处之,则败矣。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辩晢也。
“彭”,三也;九四之义,知有五而已。夫九三之刚,非强也;六五之柔,非弱也。惟明者为能辨此。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处群刚之间,而独用柔,无备之甚者也。以其无备而物信之,故归之者交如也。此柔而能威者,何也?以其无备,知其有余也。夫备生于不足,不足之形见于外,则威削。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王弼曰:余爻皆乘刚,已独乘柔顺也。五为信德,而已履焉,履信者也。居丰富之代,物不累心,高尚其志,尚贤者也。爻有三德,尽夫助道,故《系辞》具焉也。
译文:上天保佑,大吉,无往不利。曰“祐”,曰“吉”,曰“无不利”,其为福也多矣。而终不言其所以致福之由,而象又因其成文,无所复说。此岂真无说也哉!盖其所以致福者远矣。夫两刚不能相用,而独阴不可以用阳,故必居至寡之地,以阴附阳,而后众予之,“履”之六三、“大有”之六五是也。六三附于九五,六五附于上九,而群阳归之。二阴既因群阳而有功,九五、上九又得以坐受二阴之成绩,故“履”有不疚之光,而“大有”有“自天”之“祐”,此皆圣贤之高致妙用也。故孔子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信也,顺也,尚贤也,此三者,皆六五之德也。“易而无备”,六五之顺也。“厥孚交如”,六五之信也。群阳归之,六五之尚贤也。上九特履之尔。我之所履者,能顺且信,又以尚贤,则天人之助将安归哉?故曰“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而“大有”上九,不见致福之由也。启示:满而不溢,永远保持谦虚。
爻辞和卦辞有什么区别?
卦辞和爻辞
周易原文里,对六十四卦都有解释,它的内容由两部份组成,一叫「卦辞」,是专门讨论卦的意思。
例如「火水未济」卦的卦辞就是「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汔,意思是几乎。濡是沾湿的意思。整句意思:未济即是未完成,如果能行之有方,最终都能成功。辞中以小狐狸做比喻,小狐狸过河,虽然勇敢,不过缺乏经验,故而沾湿了尾巴,还未能到达彼岸。可是当小狐狸有了周详的计划与经验,就会成功。各位可以到《周易原文与注解》查阅你所占得卦象的卦辞。
另一部份叫「爻辞」,爻辞其实是由孔子进行注解的「易传」,是孔子对六十四卦里,每一卦中每一个爻的专门讨论与解释。当我们求得变卦后,可以参考该爻辞来辅助分析卦象。
例如「火水未济」卦,求得第六爻为「变爻」,一方面可以参考由「火水未济」变为「雷水解」的卦辞,同时亦可以参考「火水未济」卦中第六爻的爻辞,这个爻辞是这样写的「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意思是:占卜是吉利的,没有使人后悔的事物,由于有诚信,一如君子的作风,结果是吉利的。各位可以到《周易原文与解释》查阅你所占得卦象的爻辞。
爻辞和卦辞的区别是什么?
卦辞乃一卦之旨,爻辞乃是围绕卦旨分门别类的评述。
共有六十四条卦辞,内容主要有:(1)自然现象变化;(2)历史人物事件。(3)人事行为得失。(4)吉凶断语。或分为象占之辞、叙事之辞、占兆之辞三类(李镜池《周易筮辞续考》)。
其通例为先举出暗示意义的形象,或举出用于譬喻的事例,然后写出吉凶的断语。具体可分为:先叙事而后断吉凶,先断吉凶而后叙事;单叙事而不言吉凶,单言吉凶而不叙事。
或叙事、断吉凶,再叙事,再断吉凶等不同体例。涉及到狩猎、旅行、经商、婚姻、争讼、战争、饮食、享祀、孕育、疾病、农牧等内容。还记载西周初期以前的历史事件,如离宗伐鬼方、帝乙归妹、康侯用锡马蓄庶等故事。据研究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不少卦辞具有深刻的哲理。
爻义的文辞,《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总为三百八十六爻,故有三百八十六爻辞。
每爻先列爻 题,后为爻辞。爻题皆为两字,一个表爻的性质,阳爻记为"九",阴爻记为"六";另一个表爻的次序、位置,自下而上,分别记为初、二、三、四、五、上。
爻辞是组成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体例内容、取材范围与卦辞相类。有很多哲理性格官,如:"无平不肢,无往不复"(泰·九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 得其友"(损·六三)等。
爻序号后面的话就是"爻辞"。《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有六个爻,每个爻都有一段爻辞,共六段爻辞。爻辞是对各爻下的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