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姻缘坏姻缘奈何天,好姻缘是坏姻缘
好姻缘,恶姻缘,低的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只益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鲛...
考得好,考不好,未来前程不知晓,愁什么。琴声只有知音道,相知少,待到花开吐芬芳,不几年。明思量 暗思量 高楼桌前半日闲 去霄年 碧落唯在愁里飘 红尘渺 等到佳丽闻茶香 媚容现
请问李煜当皇帝是历史的一个误区吗
你的意思是:李煜当皇帝是历史记录搞错了,还是······历史的必然轨迹,有才华却生在帝王家的并不独他一人。第一李煜从来没有当过皇帝。他当的是南唐国主和江南国主。
千古罪魁李从嘉——评论李煜——作者:朱骥
一、历史的抉择“破阵子 【南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公元907年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灰飞烟灭了。中国从此进入了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国时代。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用武力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皇朝。
公元961年江南一个国号为“唐”的国家新国主登基了。他就是——李煜。
经过半个世纪的动荡,中国急需国家的统一和急需安定团结的局面。于是,历史的机遇与重担落到了雄才伟略的宋太祖赵匡胤的手中。
为了扫清统国的障碍宋朝连续不断的以狂飙扫落叶之势发动了对南唐的战争。公元975年宋军攻克金陵。李煜率众跪地投降,南唐灭亡。
对于南唐的灭亡,对于李煜历代文人墨客们、鸿儒才子们以及现代的史学界、历史学家、文学界、文学家们无不感到无比惋惜、感慨、与悲伤。
因为,李煜在他们心中就是他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他们冠以李煜大文豪、大才子、大音乐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大书法家、文学巨匠、词坛宗师、格律大师、一代词宗等等头衔。
当然最让他们所仰止的还是李煜与大、小周后的爱情神话。
然而在我眼中李煜不过是个认贼作父的跳梁小丑;卖国求荣的伪君子;贪生怕死的窝囊废;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纨绔子;连妻子都保护不了的无能废物;苟延残喘的违命侯。......
不过,我对南唐的灭亡也感到有些可惜。倒不是因为李煜是什么文学家、艺术家也不是李煜那童话般的爱情神话。而是因为,南唐完全可以有另一种结局——统国、重造李唐、再造盛世、创塑辉煌!
其实,南唐的灭亡首先不能责怪李煜。而应该责怪李煜的父亲李璟。李璟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无能之辈。当然历代的文人与现在的史学界、史学界、文学界、文学家都给了李璟极高的评价。无非和给李煜的评价一样说李璟是什么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大音乐家、诗词泰斗、格律大家什么的。
李璟继位初期正是南唐盛极一时之时。可愚蠢透顶的李璟自持兵强马壮不顾先帝李昪的遗训挥师向南。结果,多次错过了讨伐消灭南唐心腹之患的中原北朝。终于酿成大祸。
当郭威建立后周。柴荣巩固政权之时,也就是南唐大祸临头之日。后周大军横扫江北威逼江南,打得南唐焦头烂额。结果,迫使李璟丧失江北,放弃帝号,向北称臣。
这个时候,南唐是多么希望能有一位英明神武的君王来补苍天、救危局、力挽狂澜、洗刷耻辱、振兴国邦啊!可上天又是多么的眷顾南唐。一位英明果敢的人才出现了。他就是李璟的皇嫡长子李煜的大哥皇太子——李弘冀!
初出茅庐的李弘冀立即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在一次吴越国的入侵时,李弘冀用兵如神打得侵略者抱头鼠窜。从那以后吴越再不敢越雷池一步出兵侵犯南唐。
李弘冀为人做事刚毅果决。为了皇位他毅然决然的杀掉了威胁他皇位的亲皇叔李景遂。他这一行动与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宣武门政变是何等相似?可李弘冀毕竟不是李世民。他最终没能逼迫李璟禅位,荣登九五。
李璟有眼无珠。对于如此英明神武的皇太子他不喜欢,更不愿传位给他,苍天无情,天妒英才。李弘冀过早的离开了人世。这么一来,李煜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历史前台。
二、应对的策略 李煜既然已经被历史选中并推到了历史的前台。那就应该担负起振兴家国天下事。
纵观当年的形势。邻近南唐的江南大国楚国已经被南唐所灭,而北宋又取代了后周。北宋俨然成了唯一的超级强国。
当时的形势是中国的统一刻不容缓。这样的形势就造成北宋与南唐不可并存。当年后周又侵夺了南唐江北的领土,并迫使南唐去帝号叩北称臣。弄得李煜继国主位连个皇帝都不是。可以说国仇家恨于一体。如今取代后周的北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李煜的当务之急只有一个就是——灭宋!
那灭宋有可能吗?有!当然有!
因为南唐当时是除北宋以外的大国。就综合国力而言,南唐远不如北宋。可南唐也有自己的优势。南唐地处江南属富庶之地。南唐首都金陵又是六朝古都。正所谓虎踞龙盘王者气,呼风唤雨无匹敌。并且南唐又有天然的屏障——长江。最主要的是南唐的国号:唐。如若北伐大可打出匡复大唐皇朝的旗号。中原民众思恋盛世大唐的安宁反对分裂割据的战争。自然匡复大唐皇朝的旗号一定会得人心的。
而北宋呢?宋国初立,国基未稳。并且北有辽国虎视眈眈。北汉、南汉又图谋复辟后汉。后周余孽也试图匡复后周。诸侯后蜀、回纥、土蕃、大理也事机而动。最要命的就是辽国不仅强悍还占据着幽云十六州直接威胁北宋的生存。
但是,毕竟宋强而唐弱。怎么办?硬打肯定不行。那怎么办呢?忍。首先得忍。怎么忍?这个李煜在行。那就是称臣纳贡。称臣不用说了。关键是纳贡。纳贡就必须讲究策略了。纳什么?金银珠宝当然少不了。但主要是纳美女。对了就是——美人计。用古人的话说就是用女人的胸脯换江山的安宁。不仅要献给北宋的皇帝更要送给北宋的重臣。并且辽国、北汉、南汉、后蜀、回纥、土蕃、大理、吴越等都要送。送给北宋是为了迷惑其君臣。而送给 辽国、北汉、南汉、后蜀、回纥、土蕃、大理、吴越等诸侯则是为了与他们结盟。美人计就是要以温柔之乡磨其志,以温乡软玉夺其心。使北宋君臣上上下下沉浸在太平盛世景,平安无事日的靡靡之音中。使北宋君臣上上下下沉沦腐败下去。使北宋君臣上上下下忘却统一大业,宏图!
在使用美人计的时候,南唐还必须对美人们进行系统而正规的训练。不光要训练美人们的礼仪与琴、棋、书、画更要将她们训练成女间谍、女特务。要知道美人的枕头风可胜千军万马、百万雄兵!
美人计不光用在北宋,并且辽国、北汉、南汉、后蜀、回纥、土蕃、大理等国都要用因为,灭宋的目的就是要统国。而统国就是要灭掉这些诸侯。
在用美人计的同时,还有一个相关的国策必须同时运用。那就是——和亲!与北宋和亲。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李煜没有迎娶小周后。而是将小周后下嫁给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或者直接将小周后献给赵匡胤,那会怎么样呢?吴王夫差当年是何等的英明神武。他一举灭了越国。还一时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可血气方刚的一代霸主最终敌不过倾城倾国的西施,亡国灭种。唐玄宗李隆基又是何等的英明?开元盛世与秦皇、汉武功绩并齐。可在杨玉环的石榴裙下霓裳羽衣的娓娓仙乐中君王从此不早朝。结果,引发了安史之乱。而汉王朝初期对匈奴是多么的卑恭屈膝。可和亲给西汉赢得了喘息。终于,成就了辉煌的汉武帝业。与北宋和亲,与辽国、北汉、南汉、后蜀、回纥、土蕃、大理等诸侯都要和亲。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策略。
对外国策除了和亲以外,还有合纵结盟。因为凭南唐的实力单独与北宋对抗是不容易取胜的。但如果与诸侯结盟共同对付北宋形势就不一样了。当时,北宋独霸。北宋的存在不仅仅威胁到南唐的生存。辽国、北汉、南汉、后蜀、回纥、土蕃、大理等诸侯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特别是辽国、北汉、南汉更是首当其冲。所以要推行合纵孤立北宋完全有可能。而在推行合纵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的国策是连横。就是派出大量的探子不惜血本的收买北宋的皇亲国戚高官重臣。对于,不利南唐北宋的大臣或不为收买特别是武将秘密的派出刺客将其杀掉。或者构陷离间将其除掉。甚至直接刺杀赵匡胤造成北宋内乱。
在推行何纵国策时,最好与辽国达成密约。就是在灭宋之后,可以将汴京以北的领土划给辽国。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巩固与辽国的联盟。使辽国有利可图。并且,如果汴京在辽国手上,就迫使北宋与辽兵决一死战拖住宋军,消耗辽军。但这样做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这样一来无疑是引狼入室。因此,在灭宋后,南唐就必须占领长安、洛阳。并且必须迁都长安为将来收复汴京与幽、云十六州灭辽做准备。并且定都长安也是临时的。等收复幽云十六州后,最好定都幽州。幽州就是今天的北京,这样才能体现天子守社稷,确保江山稳固。因为,只有彻底的灭了辽国才称得上真正的统一了中国。否则,就会和历史上的宋朝一样屈辱的向异国称臣最后落个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下场。李煜又该唱:“春风秋月何时了了。”
外交上纵横捭阖。内政呢?当务之急就是清除内奸、奸佞。可千万别错杀忠良。同时,必须广集粮,高筑墙。奖励农桑,筑仓储粮。开通贸易。特别是与北宋的贸易。用南唐的金银珠宝换北宋的柴米油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同时,广开科举招募人才,特别是北方的人才。因为,北方的人才了解北宋。对于,他们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们知道,秦始皇能统国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看到了客卿李斯的《谏逐客令》并重用李斯。
军事上,就是要用良将。训练出英勇的步兵、骑兵、水师。特别是骑兵与水师。因为,骑兵是对付北宋的尖刀。水师是南唐的优势又是对付北宋的奇兵。在与北宋的交战中可以用水师从水路经东海开辟第二战场。
等一切准备妥当就该等待时机出兵灭宋了。什么时候最合适呢?就是北宋出兵攻打南汉的时候。最好是联络辽国与北汉同时出兵。用南唐主力避开北宋主力直攻汴梁。并且从海上出奇兵进攻北宋开辟第二战场。来个南北对进,两面夹击,分进合围,出其不意。打北宋一个措手不及。
反正是要和北宋决一死战的。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打赢了自然不用说洗雪耻辱,称皇称霸,成就万事之功,继而灭辽光复幽云十六州统国。重创汉唐盛世,再造煌煌大唐帝国。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扼守金陵做最后一搏。在不济就身殉社稷。或者坚持斗争到崇山峻岭与赵匡胤打游击战。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总比做个悲惨的违命侯强得多吧!
三、昏君的罪责 “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这是后周名臣陶谷为南唐名妓秦弱兰题词《风光好》。据说这是少年李煜搞的一个恶作剧。(还有一说这一恶作剧是南唐名臣韩熙载干的。)当年,后周派出大臣陶谷出使南唐。陶谷自持自己是天朝使节对南唐无比傲慢。为了教训一下这个天朝使节。年轻的李煜社稷让秦弱兰勾引陶谷。结果,陶谷是英雄难过美人关终于上当。在陶谷即将回后周述职的宴会上,秦弱兰闪亮登场并且演出节目竟然就是演唱陶谷的《风光好》。不久之后陶谷的《风光好》成了南唐的流行歌曲。
李煜这么做自以为得计。其实,是很愚蠢的。并且是在玩火,干一件很危险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么做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让后周的钦差大臣陶谷对南唐恨之入骨。如此一来,很有可能导致陶谷回国后,在后周皇帝面前进谗言。并导致后周与南唐兵戎相见。并且,很可能因为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给南唐带来灭顶之灾,甚至导致南唐亡国。要知道后周当时也正准备统国呢?正找不到借口消灭南唐呢。可南唐倒好如此戏弄怠慢上国使节那不是找死吗?幸亏当时周世宗的对外国策是先北后南。就是先平北汉灭辽国,后伐江南。要是遇到对外国策先南后北的赵匡胤那就糟糕了。
李煜干的这件事并不是最愚蠢的。最愚蠢的就是杀林仁肇自毁长城。林仁肇被称为“林虎子”“林中虎”。他曾经向李煜建议趁北宋讨伐南汉之机出兵收复失地。并且,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林仁肇甚至对李煜说:“如果事败,陛下可杀臣全家,向宋廷谢罪。并且,可事告宋廷,说臣窃兵叛乱。”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可见林仁肇是多么的忠心耿耿。可贪生怕死的李煜怕得罪宋朝居然不敢采纳这么好的意见。忠臣的意见听不进耳,敌国与奸贼的造谣诬陷则如获至宝。终于,公元972年林仁肇被李煜鸩杀了。罪名是里通外国,投敌宋朝。如此,忠心耿耿的忠良竟然如此被冤杀了。赵匡胤的反间计成功了。对于林仁肇的死我们都知道是赵匡胤的反间计造成的。可我认为,林仁肇遇到了李煜这样的昏君就必死无疑。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岳飞之死的罪名是:莫须有。真的莫须有吗?不!其实,岳飞真正的罪名是——抗金。为了讨好金国,为了为卖国求荣偏安一隅扫除投降的障碍,宋高宗和秦桧是不惜杀岳飞的。同样,李煜这个卖国国主当然也和宋高宗和秦桧一样要扫除他卖国求荣的最大障碍林仁肇的。再加上赵匡胤又搞了这么个反间计。李煜不中计才怪。
林仁肇死了。灭南唐的时机也就到了。公元974年10月赵匡胤发动了对南唐的决战。这次决战充分体现了赵匡胤的战争艺术。他结盟吴越南北对进两面夹击。并在长江上架起了浮桥。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金陵被包围了。为了援救金陵。南唐援军将领朱令赟象当年周瑜、诸葛亮那样想来个火烧宋营。可朱令赟不是周瑜、诸葛亮他不懂看天象。结果,风向转变火攻宋营成了火攻自己的船队。其实,说起朱令赟的这一招计策还是不错的妙计。可惜,时机不对。否则,历史可能改变了。因为,一旦长江浮桥被烧断对北宋而言后果就严重了。宋军将被拦腰截断,后勤补给将过不了长江。宋朝几十万大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其实,无论如何南唐只要在李煜这样昏君手中是一定会灭亡的。
北宋进攻南唐,就南唐而言是保家卫国是正义的战争。而就北宋而言,是统国也是正义的战争。而北宋的统一战争是顺历史潮流。而南唐则是要割据分裂是逆历史潮流。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而老百姓呢?在李煜这样的昏君统治下,苦难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北宋必胜,南唐必亡。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
宋祖帝业——作者:朱骥暴雨狂飙虐三峡,千里长江波澜狂。掠尽神女还神都,凯旋东都霸东床。纵马巫山第一峰,挥剑庙堂定太康。金陵王气一扫尽,不做楚王做秦王。
我所敬佩的李煜
作者:朱骥
凡是看过我所作的《千古罪魁李从嘉》的朋友一定会奇怪我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是不是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我说不是的。在《千古罪魁李从嘉》中我深刻的鞭挞了亡国之君李从嘉。那是我对李煜不负责任,没有承担皇帝的职责的指责。在那篇《千古罪魁李从嘉》的文章中我将李煜与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崇祯皇帝来对比。与他们站在一起。李煜当然被我所蔑视。而今天我要说说李煜的另一面。我特别指出:我绝不是要说李煜之才或李煜的文采。那是《百家讲坛》和赵晓岚推出的文风。我要说的是李煜的“气节”与李煜的羞耻之心。
说到李煜的“气节”。“气节”这个词好像并不适合李煜。但本人孤陋寡闻还真想不出什么更佳的词来形容李煜的“气节"。那么,李煜有没有气节呢?不打引号的气节我看是没有。但打引号打折扣的“气节”还是有的。
那么什么是李煜打引号打折扣的“气节”呢?我们做几个比较就清楚了。和谁比?当然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崇祯皇帝。而是长城公陈叔宝、宋高宗赵构、蜀国的刘阿斗。
首先我们看李煜与陈叔宝。他们俩的命运太相近了。他们都是亡国之君;他们都文采奕奕;他们亡国后一个被封长城公,一个被封违命侯。.......可他们亡国却有本质上的不同。陈叔宝面临亡国是什么态度?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李煜呢?面对亡国却一面求和一面做了积极的抵抗。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38岁 上表宋,求从善归国,宋不许.遣使诏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39岁 六月,宋军与吴越兵围金陵.赵匡胤谕降. 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 这段史实说明什么?不正说明北宋灭亡南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与顽强的抵抗。北宋整整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破南唐的都城金陵。据说,北宋还一度动摇灭亡南唐的信心与决心。我们再看看李煜的表现。李煜没有一味的求和。在求和无效的情况下,李煜还是统兵抗击了北宋的侵略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面临北宋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李煜没有投降也没有逃跑。更没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是,尽管如此金陵还是沦陷了。这我看不能怪李煜无能。毕竟他的对手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赵匡胤。这位千古词帝被千古一帝灭亡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几度夕阳近黄昏”吧。而在最后关头李煜毕竟负起了皇帝的职责,没有坐等灭亡,这就是我说的李煜的“气节”。
我们再看看李煜与赵构的比较。这里我要说的是李煜和赵构一样自毁长城杀了两位抗敌英雄。李煜杀了林仁肇,赵构杀了岳飞。可李煜和赵构虽然都自毁长城杀了两位抗敌英雄,但他们杀忠良的动机却有本质的区别。
李煜杀林仁肇完全是中了宋太祖的反间计。可以这么理解李煜杀林仁肇的目的是为了保国而不是卖国。(这里请大家不妨参看《百家讲坛》赵晓岚主讲的《李煜》系列第六集《错上加错》)我在这里就不画蛇添足了。)
而宋高宗赵构杀岳飞就不是中计了。完全是赵构与秦桧勾结构陷岳飞。赵构、秦桧污蔑岳飞的罪名竟然是“莫须有”!其实岳飞真正的罪名是:抗金!在赵构心里抗金有罪,卖国有功!所以对抗金的岳飞只有一个字:“杀”!对卖国的秦桧就有两个字:“赏”和“升”。可见宋高宗赵构杀岳飞完全是为了卖国。
李煜杀林仁肇是为了保国。这和崇祯皇帝杀袁崇焕很近似都是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赵构杀岳飞则是为了卖国。这也是李煜与赵构的本质区别。他们杀抗敌英雄的动机是截然相反的。这也是李煜的可悲而赵构之可恨之处!
最后,我们再将李煜与刘阿斗作个对比。刘阿斗亡国后是什么态度?“此间乐,不思蜀!”有人说,这是刘阿斗的策略。说明刘阿斗深谋远虑。对于这种说法我只能摇摇头。不客气的用现在网络流行的词汇说,如果不是刘阿斗脑残,那么就是说这话的人脑残!这种论点根本不值得一驳。
再看李煜面对亡国。他有着切肤之痛。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知饱含李煜的多少辛酸与痛苦!李煜的痛心疾首比起刘阿斗乐不思蜀来。一个是痛不欲生,一个是没心没肺。看着《虞美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同情李煜,而斥责刘阿斗吗?难道还恬不知耻的为阿斗辩护说他深谋远虑,而批驳李煜毫无城府吗?是的,刘阿斗最终得了善终,司马昭没有杀他。而李煜却因为他的词被宋太宗赵光义残杀,最后死得很惨。可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刘阿斗弱智加白痴。连疑心重重的司马昭都不屑杀这样的低能儿。还能说明,赵光义的荒淫无耻与残忍无量无德。其实,赵光义杀李煜还有个不可告人的原因。那就是赵光义无耻的霸占了李煜的妻子小周后。
综此三条。我看到李煜身上留存着不多的“骨气”这也是我所敬佩李煜的闪光点。说不上误区吧,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命运,帝王是其中一个。再者,这样从小优渥的生活以及以后的磨难未必不是造就了一代名词人的因素。如果他生在普通人家,或许走上了普通读书人的路途,一辈子或许顺遂,但也许历史上就少了这么一个词人。再者分久必合是大势所趋,南唐要么独领风骚一统中国,要么亡国。几乎所有历史上有名的昏君都是才华横溢的,比如陈后主就是位文学天才,商纣王武功(战功)盖世,执政却昏暗无比。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个军事天才,上却是个典型的昏君。由于历代的帝王自幼就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昏君也才华横溢是很自然的。
求有背景故事的爱情诗类似钗头凤
陶谷出使江南,寓居钱塘驿站时,韩载熙命歌妓秦弱兰扮为驿站侍女侍奉陶谷,并向陶谷求词,陶谷作《风光好》赠她,词为:“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再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后南唐后主李煜延请陶谷,命歌妓唱这首歌,陶谷大为沮丧,离席而去。
唐代张建封镇守徐州时,舞妓盼盼住在燕子楼,二人相恋,不久,张建封去世,盼盼一心思念张建封,誓不嫁人,十多年一直住在燕子楼。白居易作诗感叹:“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苦,秋宵只为一人长。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冢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盼盼读了这首诗后,坠楼而死。
以及王维的《息夫人》,司马相如的《凤囚凰》,可自行百度。
外来词 歇后语
第一折
(冲末扮宋齐丘引祗从上,诗云)独持忠赤佐君王,保障金陵地一方。江南自古称佳丽,何必区区说大唐?小官姓宋,名齐丘,金陵人氏,见在南唐主人驾下,为丞相之职。俺这后主,天生聪睿,诗词歌赋,品行调丝,风流蕴藉,实乃右文之主。见今中原周世宗升遐,赵点检即位,国号大宋,改元乾德,亲驱戎马,所向无前。如南闽北虏,河东西蜀,望风皆降。惟我江左,不曾加兵。我国亦尝用心防备。近日前路文书行来,宋家遣翰林院学士陶谷,来我国中,索要图籍文书。我想陶谷是个掉弄喉舌之人。况四海未宁,要图籍何用?此人必来以游说为功。我将他机关探破,奏知吾主,则说吾主有疾,不能接见。将陶谷留在馆驿中羁绊住,着每日供给小官,三五日相访一遭。自七月初间至此,今八月将尽。秋露乍零,旅馆萧索。我着金陵太守韩熙载,看他一言一动。略有纤毫破绽,便报与我知道,自有制他的法度。(诗云)“非是我好用阴谋,则堤防谗舌如钩。待窥破一些动静,管教他有国难投”。(下)(外扮韩熙载引乐探上)(诗云)远离乡土渡横江,入仕南唐佐李王。从来儿女多情处,不是风云气不长。小官姓韩名熙载,官拜升州太守,佐于南唐李主驾下。今奉宋齐丘丞相钧旨,每日供给大宋学士陶谷,今日安排筵席管待。将歌者秦弱兰,乃金陵名妓,席间令其唱曲,看陶学士所守之志何如?乐探。你与我唤将上厅行首秦弱兰来者。(乐探云)理会的。(做唤科)秦弱兰安在?太守老爷呼唤哩。(正旦扮秦弱兰上,云)妾身秦弱兰是也。门首有人相唤,我试看咱。(做见科,云)哥哥,唤我怎的?(乐探云)太守老爷唤官身哩。(正旦云)我想俺这门户人家,则管里迎宾接客,几时是了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凭着我雾鬓云鬟,黛眉星眼,寻衣饭。则向这酒社诗坛,多少家乔公案。 【混江龙】悲欢聚散,二三年经到有百千番。恰东楼饮宴,早西出阳关。兀的般弄月嘲风留客所,便是俺追欢买笑望夫山。这些时迎新送旧,执盏擎盘。怎倒颤钦钦惹的我心儿惮。怕只怕是那罗纰锦旧,莺老花残。 (乐探云)大姐,似你这等上官见喜,非同容易也。(正旦云)哥哥,我自幼到今,无个欢喜的前程。造次的可也不敢上门来。(唱) 【油葫芦】也曾把有魂灵的郎君常放翻,但来的和士刬。可正是烟皮名利大家难。(云)上俺门来。有个比喻。(唱)恰便似犬逢饿虎截头涧,更险似军骑羸马连云栈。饶你便会使悭,彻骨奸,则俺这女娘每寄信的鸳鸯简,便是招子弟的引魂幡。 【天一乐】常教他一缕儿顽涎湿不乾,丁单,将科派摊。刚刚的对付难上难。脖项上搭上套头,皮面上带上揜眼,怎发付这一千斤铁磨杆。 (乐探做到科)(报科)禀老爷,叫将秦弱兰来了。(韩熙载云)着他过来。(正旦见科)(韩熙载云)秦弱兰,教你来伏事陶学士,你可乖觉着。(正旦云)老爷放心!此事容易。(韩熙载云)你且躲在一壁,我教你来便来。(正旦云)理会的。(韩熙载云)左右的,把果桌安排停当,我请陶学士去来。(下) (正末扮陶谷引驿吏上)(诗云)少年文史足三冬,下笔成章气似虹。时人不识君王宠,禅草何因出袖中。小官姓陶名谷,字秀实,襄阳人也,乃晋处士陶潜之后,以进士及第。于周太祖时,曾事钱王俶,颇蒙信任。后因遣入大宋,以观动静,又作宋臣,官授翰林学士,已经三载,不得与俶相会。如今太祖早期,议下江南之策。小官言曰:“虽尧舜禹汤,兴兵未免有所损益。莫若小臣掉三寸之舌,说李王归降,岂不易哉!”太祖依臣所奏,先将文书行至升州,随令小官直至南唐,索取图籍文书为由,若见李主,说词。 自七月至此,今八月将尽,李主抱疾不朝,无由可见。 惟宋齐丘丞相,常来驿亭讨论文字。此外升州太守韩熙载,专管供给,甚是尽礼。但我羁留在此,渐入秋深。风光月色,琴韵砧声,不觉感怀,且向亭中闲步一回。(做看科,云)这一片素光粉壁,未尝绘画。驿吏取笔砚来,我待学春秋隐语。因而感怀,成十二字,书于此处,料无有解者。(做写科)(念云)川中狗,百姓眼,虎扑儿,公厨饭。(韩熙载上,云)左右报复去,说韩太守在此。(陶谷云)道有请。(见科)(陶谷云)太守为何至此?(韩熙载云)小官领宋丞相钧旨,聊具蔬酌奉献。左右抬过果桌来。(做设席科)(韩熙载云)将酒来,学士满饮此杯。(陶谷饮科,云)太守饮一杯。(韩熙载云)小官更衣咱。(出科,云)张千,唤秦弱兰来。(张千唤科)(正旦上,云)妾身来了。(韩熙载云)弱兰,今日就筵宴之中,要你加精神者。陶学士生性威严,人莫敢犯。你小心过去。(正旦云)老爷放心者。(唱) 【后庭花】那学士若见了南唐秦弱兰,更不说西京白牡丹。则消得我席上歌金缕,管取他尊前倒玉山。(韩熙载云)劝的他尽醉,要他十分欢喜。(正旦唱)要欢喜不为难,则着这星眸略瞬盼,教他和骨头都软瘫。 (韩熙载云)学士,筵前无乐,不成欢乐。张千,叫个歌者来,唱一曲伏侍学士。(正旦同众妓上叩见科)(陶谷云)大丈夫饮酒,焉用妇人为?吾不与妇人同食,教他靠后,休要恼怒小官(韩熙载云)秦弱兰与学士把一杯。(正旦云)这学士好冷脸子也。(韩熙载云)着动乐者。(陶谷云)住了乐声,小官一生不喜音乐,但听音乐头晕脑闷。(正旦唱) 【金盏儿】我这里觑容颜,待追攀。嗨!畅好是冷丁丁沉默默无情汉。则见那冬凌霜雪都堆在两眉间,恰便似额颅上挂着紫塞,鼻凹里倘着蓝关。可知道秀才双脸冷,宰相五更寒。 (韩熙载云)这妇人弹的好,吹的好,教他吹弹歌舞,奉学士酒者。(陶谷云)老子云:“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听了他呵,正勾当都做不的了。(韩熙载云)弱兰唱者。(正旦唱科)(陶谷喝云)我一生不听音乐。但听了音乐。昏睡三日。靠后。(正旦唱) 【醉中天】他教莫把瑶筝按,只许凤箫闲。他道是何用霓裳翠袖弯,更休撒红牙板。不教放筵前过盏,几时得酒阑人散?直恁般见不得歌舞吹弹。 (韩熙载云)俗语云:座上若有,斗筲之器盛千钟。座上若无油木梳,烹龙炮凤总成虚。弱兰与学士递一杯。(正旦把盏科)(陶谷怒云)泼贱人靠后,小官一生不吃妇人手内饮食。(韩熙载云)学士饮一杯,怕做甚么?岂不闻将酒劝人,终无恶意。何怒之有?学士也与他接谈,略抬眼重他一看波。直恁般的,弱兰递酒。(正旦递酒科)(陶谷云)靠后!小官乃孔门弟子,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小官平生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小官,是何道理?(正旦唱) 【金盏儿】他不把话头攀,唬的我毛骨寒,战兢兢把不住台和盏。我这里承欢奉喜两三番。太守见我退后来早台意怒,学士见我向前去早恶心烦。好教我左右没是处,来往做人难。 (韩熙载云)此女子不肯用心,伏侍学士。(正旦云)教妾身怎生是好?天使,只愿你宽恕咱。(陶谷云)此妇人无知,靠后!(正旦唱) 【后庭花】学士你只身在旅邸间,着个甚罗帏锦帐单。学士你德行如颜子,也索要风流仿谢安。我劝你且开颜,须不比寻常风范。你敢越聪明越挂眼。 (陶谷云)兀那妇人靠后。我头顶儒冠,身穿儒服,乃正人君子。不得无礼。(正旦退科)(韩熙载云)歌者,可再劝酒。(陶谷云)太守,小官酒醉失礼。李太白有诗云:“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我待睡些儿咱。(做醉睡科)(韩熙载云)学士醉了也。您歌者且回去。(正旦云)理会的。(唱) 【赚煞】几时捱得酒筵阑,官员散,恨不得目下天昏日晚。唬的那舞女歌儿似受战汗,难施逞乐艺熟闲。(韩熙载云)弱兰,则要你小心在意者。(正旦唱)这其间,春意相关,放着满眼芳菲纵心儿拣。争奈这寻芳人意懒,嬉游的心慢。哎!不是个惜花人休想肯凭栏。(众随下) (韩熙载云)学士睡了也,驿吏看着,醒来时伏侍的卧房中去。(做看壁上字科,问驿吏云)这一堵素光白壁,谁写字在上头?啰了这壁子。(驿吏云)是陶学士写下的。(韩熙载云)既是陶学士写的,将纸笔来我抄了去。(抄科云)将马来,我回丞相话去也。(下)(陶醒科,云)太守去了。(驿吏云)去了。(陶谷云)既然太守去了,收拾铺盖,我回后堂中歇息去。(同下)
第二折
(宋齐丘引张千上,云)事不关心,关心者乱。今日着韩太守驿亭中管待陶学士去,如何不见来回话?(韩熙载上,云)小官韩熙载,奉宋丞相钧旨,着我管待陶学士,着他动静。不想他写下十二个字在墙壁上,被我抄将来。学士。怎生瞒的过我?此乃“独眠孤馆”四字。此人客况动矣。陶谷也,你也说不的李主,我直教你还不得家乡。我将此十二字见丞相去。左右报复去,道韩熙载来见。(报科)(宋齐丘云)着他过来。(见科)(宋齐丘云)昨日席间动静如何?(韩熙载云)昨日陶学士座中古懒,将秦弱兰正眼不看,被此女子将学士灌醉了。学士睡了,小官出门,见壁上十二字,乃是他写下的。小官抄将来与丞相看。(宋齐丘云)熙载,你比外郡太守不同,况且斯文。此非公衙,私宅之内,将座儿来。太守请坐。(韩熙载云)小官不敢。(宋齐丘云)何妨!(韩坐宋看字科,云)太守。你解此意么?乃春秋战国之时,多有作者,号曰“隐语”。说他正大,则看这十二个字上,便见他平日所守。川中狗者,蜀犬也;蜀字看个犬字,是个独字。百姓眼者,民目也;民字着个目字,是个眠字。虎扑儿者,爪子也;爪字着个子字,是个孤字。公厨饭者,官食也;官字着个食字,是个馆字。团句道“独眠孤馆”。此人客况动矣。陶谷,你如何瞒的过我?你来要说李主下江南,我直教他还不得乡土。太守你近前来。(做耳语科,云)待十数日后,依吾计行,此人吾计矣。陶学士!陶学士!(诗云)由你千般计较,枉自惹人谈笑。休夸伶俐精详,必定中吾圈套。(同下)(正旦改扮素衣引梅香上,云)妾身秦弱兰,为陶学士古%,太守着我今夜狐媚了他呵,便得赏赐;狐媚不的呵,便加罪责。今日天晚,则除是这般。梅香,那香桌完备了么?(梅香云)若论姐姐这等乖觉,料他到的那里。(正旦唱) 【南吕】【一枝花】我也曾将宣使迎,不似这天臣强。果然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他多管是铁石心肠,直恁的难亲傍。一鼻凹衠是雪霜,无情的付粉何郎,冷脸的画眉张敞。 【梁州第七】他则是惯受用玉堂金马,不思量月户云窗。则他那古胗心甚的唤做鸣珂巷,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莫不他净了身不辨阴阳?人道这秀才每都不荒唐,偏怎那洞庭湖柳毅传书,谢家庄崔护觅浆,贾充宅韩寿偷香。想我那往常,伎俩,播弄的子弟如翻掌。这个铁卧单我怎窝藏?我自寻思出这个风流俏智量,须要今夜成双。 (云)梅香,将香烛来,我烧夜香。(梅掇桌科)(陶谷便衣上,云)小官自从到此,两月有余,不得见唐王,淹留驿亭之中。今夜风清月朗,闲庭寂静,客况萧然,蛩声聒耳,桂子飘香。推开这角门,去这花园内,乘月色观桂花释闷咱。(正旦望见陶科,云)梅香,兀那月下闲行的正是那俫。(梅香云)姐姐,可知是哩。(正旦唱) 【贺新郎】他去那无人处独步也气昂昂。这公则是阔论高谈,那里知浅斟低唱。我这里潜身躯迸定脸凝睛望:端的是风清月朗,可甚么软玉温香。(陶谷望北斗顶礼做笑科,云)月色团圆也。(正旦唱)他这般更深离馆舍,夜静步回廊。(陶谷吟诗云)月中桂子宜攀折,苑内凡花不耐看。(正旦唱)我猜他莫不劳魂役梦胡思想。(陶谷云)魏武帝有诗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看来正是小官。(正旦唱)原来他望天瞻北斗,却不肯和月待西厢。(云)梅香,我烧罢香回去,对此月色,口占一诗。(念科,云)“隔窗疏雨送秋声,夜夜愁人睡不成。遇此良宵多感慨,清风明月又关情。”(陶谷云)原来有人在柳阴深处吟诗。我过去看咱。(正旦云)梅香,咱回去来。(陶谷云)小娘子勿罪。(正旦拜科)(陶谷云)一个好女子也。小娘子高姓,谁氏之家,因甚在此官舍之中?(正旦唱) 【牧羊关】俺夫主为驿吏身姓张。(陶谷云)元来是驿吏的妻子。你是那里人氏?(正旦唱)生长在雨浙苏杭。(陶谷云)如今你丈夫那里去了?(正旦唱)怎想他半路里情绝,他从那二年前身丧。(陶谷云)小娘子怎生在此住坐?(正旦唱)妾身见如今独自个持着服孝。(陶谷云)你多大年纪持服来。(正旦唱)我从二十六上守孤孀。(陶谷云)敢问小娘,为何这早晚对月吟诗?(正旦云)我自释闷而已,那里是诗。(唱)我也则诗句内题秋景,月明中烧夜香。 (陶谷云)小官乃是大宋使臣陶学士。若小娘子不弃,愿同衾枕。不知小娘子意下如何?(正旦云)妾身守服之妇,不堪陪奉尊官。(陶谷云)小娘子何发此言?若心肯时,小官有幸也。(正旦唱) 【隔尾】我则道他喜居苦志颜回巷,却元来爱近多情宋玉墙。这搭儿厮叙的言词那停当。想昨日在坐上,那些儿势况,苫眼铺眉尽都是谎。 (陶谷云)小娘子但与小官成其夫妇,终身不敢忘也。(正旦云)学士不弃妾身,残床陋质,愿奉箕帚之欢。(陶谷云)小娘子可到官舍中去。(做同行科)(陶谷云)小娘子请坐,异日必娶你为正室夫人。(正旦云)妾身有一句话,向学士道破者。(唱) 【牧羊关】你见我心先顺随了,你可不气长。有句话须索商量:你休将容易恩情,等闲撇漾。(陶谷云)他日你做夫人县君哩。(正旦唱)我等驷马车为把定物,五花诰是撞门羊。你明日北去人千里,早变做南柯梦一场。 (陶谷云)小娘子,趁此夜阑人静,成其夫妇。多少是好?(正旦云)则怕你日后不取我呵,被人笑耻。有何表记的物件与我,可为凭信。(陶谷云)小娘子将何以为信?(做相戏科)(正旦唱) 【红芍药】他早把绣帏儿簌簌的塞了纱窗,款款的背转银缸,早把我腰款抱揾残妆。羞答答懒弃罗裳,袖稍儿遮了面上。可曾经这般情况?怀儿中把学士再端详,全无那古(忄敝)心肠。 【菩萨梁州】一刬地疏狂,千般的波浪,诸余的事行。难道是不理会惜玉怜香?一团儿软款那安详,半星儿不显威仪相,引逗的人春心荡。昨日在尊席上那模样,便这般和气春风满画堂,全不见脸似冰霜。 (出汗巾科,云)学士,告乞珠玉。(陶谷云)有!有!(做写科云)写就了也。(旦接念云)“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右调[风光好]。是好高才也。请学士落款。(陶谷写科,云)“翰林陶学士作。”(正旦云)谢了学士者(唱) 【三煞】我看了高才词翰华笺上,却为甚不肯烂醉佳人锦瑟傍?可知我把小末的郎君放。他兀的锦绣文章,更做着皇家卿相,被我着个小局段儿早打入天罗网。看这公古(忄敝)性从来无些雅况,我试与满捧瑶觞。 (云)学士,你饮一杯酒者。(陶谷云)我吃!我吃!(正旦唱) 【二煞】你这般当歌对酒销金帐。煞强如扫雪烹茶破草堂。你许下我的休教无承望。此别后水远山长,把美缱绻则怕贵人多忘,则要你经板儿印在心上。当日也是我在尊前不容近傍,假妆好人家便引动情肠。 【煞尾】我想这歌台舞袖风流相,怎如大院深宅窈窕娘。也得今朝,这一场。想官司,也不枉。共学士,有情况。再开筵,敢说强。〔风光好〕,是招状。我明白,太守行,决将咱,厮觑当。我把那段疋绫罗不希望。我本不乐作娼,则向那烟花簿上勾抹了我的名儿胜如赏。(下) (陶谷云)小官回京,决取此女为妻,方是我平生愿足。(诗云)客中最怕是秋天,虫声砧韵总凄然。今宵幸遇良人妇,美满恩情结好缘。(下)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
好姻缘,恶姻缘,低的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只益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鲛...
明思量 暗思量 高楼桌前半日闲 去霄年 碧落唯在愁里飘 红尘渺 等到佳丽闻茶香 媚容现考得好,考不好,未来前程不知晓,愁什么。琴声只有知音道,相知少,待到花开吐芬芳,不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