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大道理,易经里的大道理
有关《易经》的思想精粹。望赐教。
核心思想是“有孚改命”
讲述如何积累德行最终改变天下命运的法门。简谈《易》吉林白河 金承九《周易》是阴阳学说,它把阴阳升举到生化万物之总钢的地位,把阴阳之道作为世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法测。《系辞传》中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运行于天地之中,与天地共生存。宇宙有天地,易则有乾坤。乾是实而主动,坤是虚而主静,动静翕辟。"夫易广矣,大矣"。"易无体,易无思也,无为也",不为而为,自然而然。乾坤的运动产生易,易也就生存于乾坤之中,"夫易开物成务","彰往察来而微显阐幽",易之道永不灭,永不息。子回:"易其至矣乎!"
简论气功、《周易》和中医学的同源及异同四川成都 孙怀瑶人们都知道中医学是一门能救死扶伤解除人们疾苦的科学。然而对气功、《周易》两门科学,则认为没有科学依据有的甚至认为是。我认为《周易》、气功也是科学的,因为气功、周易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都出自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对宇宙演变、形成,尽管各家说法不全一样,但道理都大同小异,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各自的使用和修练方法。
浅谈随机函数及《易经》服务应用实践的精髓山西运城 桑振清作者认为易学是一部全息学,数术百家的应用方法,无不与随机函数有关。随机函数也是调动灵感思维的重要手段,并举例加以证明。随机函数,实际上是演绎全息法测。在实际生活中,随机函数的应用率相当高。因此,把古老的易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是一件造福于人类的事情。
易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黑龙江哈尔滨 秦伦诗《周易》是我国最有权威的古老著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大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统摄性的两大命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魄,是易 之道的根本规律。《周易》被人们运用为占筮工具,用哲理的表现形式来索求万事万物的变化,把变化的状态和过程揭示出来。我们广大的易经爱好者必须立足现实,开创未来,充分发扬《周易》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易与感知信息福建漳州 林炎根 "邵康节在观赏梅花,忽然看见两只麻雀争着一个枝上落,结果落在地上,邵康节感到心中一动,于是起了一卦得到泽火革变泽山咸。根据卦象推,明晚当有少女折花。园丁不知而驱逐,结果少女受惊落在地上,伤了大脚,但没什么大危险,第二天果应。"这种"心中一动"就是感知信息。感知信息只有通过易卜才能揭示人们需要的信息,否则是垃圾信息。大地生感知信息的所有兆头都是易卜的起卦信息,兆头是起卦的源头,也是感知信息的形象。细心观察,松驰身心,有助于发挥感知信息。本文认为只有用感知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才能达到最佳的预知效果。
中天八卦河南雎县 郭金瑜文章认为:《易》发展数千年来,始终有很多疑点没有解决,更难说清"她"究竟能蕴含多少"量",只能说"易大精深"、"易变无穷"。有些易学家推测八卦还应该有另一半的存在,但很难用理论和实践检验。作者接着从先天太极图、周子太极图、来氏太极图、纳支方法上、河图洛书上、成卦方式上以及事发应验程度上等七个方面论证了八卦还应该有另一半的存在。
《易经》卦爻与环境建筑学福建福州 董得锦作者认为在自然法则中包含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诸如河洛之数、运数、卦数、大衍之数、动数、静数、天数、地数等,这些易数理经常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居住、搬迁、改造以及环境建筑工程,要求达到得地、得利、得时的"天人合一"善境,就必须充分应用易法天文学中的"三元玄空"的功能。文章对所谓卦的"子能"(即生命能)进行论述,并以个从事20年研究实践的实例为证。作者认为违章兴建的建筑物,不仅违背井卦的建筑哲理,实际上也是环境建筑学中所禁忌的"穿、割、箭、?quot;四凶象的典型。《易经》64卦对现代环境建筑学有密切关系和指导意义,此文只以"乾、井、泰、否"五卦为例,阐述了个人的研究。
《周易》八卦的诊病应用广东徐闻 蒋文华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来自古老的《周易》。八卦是《周易》阴阳五行、气机升降出入、生克制化的全息理论,运用八卦诊断疾病,有简、便、验、廉的优点。如一蔡姓妇女为其夫的病情摇卦,得《小过》。作者据卦推断,得知其夫运气很差,五脏之阳精均受损害,病在血液,有癌症之象。经医院检查,病者果患白血病。
综论我国古代预测学术的决策作用江苏南京 谢金良 福建师大由于落后的生产力条件的制约,我国古代决策思想尤与各种预测学术密切相关,诸如原始占卜术、《周易》学说、术数学说,等等。由于这些预测学说向来号称具有特殊决策功能,而且历来为统治者所青睐,所以在中国古代决策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古代预测学术的决策作用,无疑应是当今学术界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有鉴于斯,本文拟从三个主要方面对该问题作些粗浅的理解和探讨:一、原始占卜术对上古决策的左右;二、《周易》原理在决策中的功用;三、易学术数的 发展对决策的影响。
《易经》与《茶经》广东广州 谢 晔 林 磊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学,所著《茶经》是茶叶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陆羽本是弃儿,他的姓、名、字都是其收养者智积禅师取的,即智公以《易》演卦,得《渐》之《蹇》,其上九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定姓为"陆",取名"羽",字"鸿渐"。关于陆羽与《易经》的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他的生平事迹与《易经》中的《渐》《蹇》两卦的关系,对《茶 经》与《易经》的关系只作简论。本文经过分析和考究后发现:陆羽的一生跟这两个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一生重大的遭遇事迹都浓缩在这两个卦中,这两个卦就是其一生的重要历史写照;茶文化的根,就在《易经》。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能重视《茶》《易》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思想体系。
《易经》、"心经"与"神经" 中国 谢瑞乡 "心经"和"神经"是人体的思维和感知器官,是脑部及全身活动的枢纽核心。《易经》包含宇宙万物的动静和消长的无穷哲理。"易经"、"心经"和"神经",三者融会贯通,易于神通智慧,化解"心灵"杂志,此乃天下之福祉。
《周易》的道德伦理之初探韩国 释无阿论文从道德本源、个人伦理,、家庭伦理、伦理等方面,对《周易》的道德伦理作了探讨。作者认为:《周易》的道德规范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人的道德行为效法自然规律,如阴阳的调和、万物产生的过程,自然规律又是抽象的、复杂的,因此,很容易理解到道德的抽象性。这种道德观,从个人修养到国家治理,都带着天命的观念。《周易》原来对女性的看法是正确的,它认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女人与男人一样,立于 天地之间,支撑着一半的天空,这是《周易》的男女观与家庭伦理的基础,《坤·彖传》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但是当后人对《周易》进行阐释的时候,否定了男女两性平等的地位,这是以后男尊女卑的根源。《周易》的伦理对变革持十分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对变革十分胆怯。这种情况下它主张变革不能过分,应该考虑新旧两方面的利益,变革一定要明察事理,和顺人心,免得只考虑统治阶级的基本利益。《周易》强调自上而下,不允许来自下面的变革,这现象不止 存在于方面,《周易》的各方面的理论都从统治阶级立场考虑。理论上一般老百姓事君像事父一样,但是到了最后也肯定变革,肯定改朝换代。这样《周易》的伦理具有某种矛盾性。正是因为有这样矛盾的伦理,才会有中国上的改朝换代。
《易》象与现代符号学江苏南京 韩凤鸣《易》将宇宙万物概括为象与数,恩格斯等现代哲学家也认为数与象是事物的两个最基本特征。现代符号学把一切文化形式概括为符号。本文认为万事万物之间一脉相联系承的根本的东西是用抽象的形而上的符号表述的。这种符号有它的完整的规定性,可编 辑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系统。《易》完成了这个工作,形成了最高的抽象。现代符号学的理论特征与《易》象本质特征相通,但其抽象历程却刚刚起步,其抽象能力十分有限。现代符号学应从《易》象中汲取最高抽象的智慧。
八卦与DNA 湖北武汉 鲁扬才 1、八卦周而复始的演化规则,揭示了人体DNA周而复始自然组合的必然规律,人们对八卦的揭示和破译为人体奥秘的揭示提供了一把钥匙。2、数的排列、人体DNA密码可以反映人的健康素质:受孕时父母所在的时空位置会影响下一代DNA接受和承受宇宙场能的能力;受孕时的地理环境也会影响DNA密码的组合形成;人的社会生活、饮食也会影响人体DNA的组织形成。3、配合八卦,结合数的运转规律,可以改变人类基因密码。寻找有利地理位置,加强体内基因的转化;择食而食,促使先天薄弱的DNA成熟;养生运动是人类改变DNA的有效途径;借助天时、地利、人和,通过数与场的转换机能加速人体修炼进程。
易与变北京 詹宇国 "易"是中国传统哲学指称变化的术语,"变"是西方哲学指称变化,生成且与表征静止、永恒的"存在"相对立意义上的用语。易与变的比较,能够说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来源,也奠定了二者互为补充的基础。《周易》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索如何驾御变化的学说,西方哲学总体上则把变化当作一种暂时的现象,极力寻求变化背后不变的实体,这与《周易》的整体思维观截然不同。《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柏格森哲学关于变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可以与《易》的三义互为补充,如在关于变化的真实性,变化的原因以及关于如何认识变化方面。同时,柏格森的哲学既强调"变易",又强调"简易",二者都含有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柏格森"变"的哲学与《周易》变易的思想最终在生成,演化,创造,开放性等方面融在一起,并且共同指向"和合"或"和谐",这有望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出生时间的意义湖南长沙 靳九成 彭再全 杨卉 庞仪琴依生物进化论、天人观、时间生物学、现代医学分析了环境稳态下胎儿出生时间的意义。提出:(1)出生动因来自胎儿;(2)胎儿出生时间应定为其娩出后建立首次自主呼吸之时,用医用历四柱干支表示,称为医用历出生时间;D)胎儿出生择时,自然顺产胎儿的医用历出生时间与其先天阴阳五行模型有一定的对应性,因而也与其先天秉性有一定的对应性;对难产、引产、择期产新生儿则难有这种对应性;(4)提出人体自由运动节律出生启动假说;(5)所有新生儿的自由运动节律都要受天体感应切节律的整合,影响其后天秉性,整合效应与医用历出生时间有关,并随岁月变化;(6)医用历出生时间有518400种,代表着 518400个生命模型。
论证上古图象文化易学历史内蒙古呼盟 鲍寿康本文试图借助《周易》的记载和几幅与河图、洛书相关的《易》图,来论证上古图象文化易学历史。全文分成三部分:一。四象《易》图易学;二、先天图易合八卦挂图;三、《周易》学术文化史。文末附有手制《易》图七幅:图一、《洛书》规范图;图二、洛书复圆《易》图注解;图三、《河图》规范图;图四、洛书、河图合图注解图;图五、《太极图》规范围;图六、洛书、河图、太极图合图注解图;图七、《太极》四象《乾坤八卦挂图》八卦相错注解图。
易学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广东深圳 蔡名宏一个书法作者想创作出书法佳作必须精研书法用笔的技法。作者从历代中国书法大师的精湛书论中悟出真道:易理太极宁静致动之论,正如太拳之起势,当先心静体松,以意导体,展开脚手,一动无不动,产生以阴阳运化、虚实攻守、刚柔相济种种之架势。文章强调,学书法不仅是要认真苦练书法,还应学习易道之理,注意个人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博爱之心,要有文化艺术各个方面的涉趣与熏陶,社会的多层阅历与广博的见识学问。通于此道,而明乎传统书法之理,常习传统书法而有益身心,以能融易道书道于生活,必能健康长寿。作者以为传统书法墨迹具有阴阳能量气息,产生奇特的 "静态气场能",可益人身心,是称"墨宝"。
基因图谱与《易经》64卦的联想 蔡金太基因图谱对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做出了不可估量的科学贡献,同时也表明人类生命具有千差万别的先天因素,而且具有终身意义;先天基因不仅是生理概念的生物基因,也具有非生理概念的生物基因;人类的生态演化过程是逐步从低级到高级的生命过程。基因图谱从生物分子结构的微观世界揭示了人体生命之谜,作者认为64卦则是早已从宇宙起源的宏观世界揭开了人体生命的奥秘,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代先民创造干支纪时实际是负载"天人合一"信息的特殊编码。作者以此论据提出"终身卦"术数方法,即将年月日时每一组干支所表示的先天数之和看做取用起卦的"实数"。作者以为"终身卦"是最经济实惠的"先天基因"资料卡,不仅包含先天病因信息,也包含诸多方面的信息。
《周易》、太极代数与直觉思维北京 谭晓春太极代数源于《周易》。太极代数的二分法源于《周易·系辞》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数的二进制表示法也依照易卦阴阳两爻的二值逻辑。《易》中太极概念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最广义理解的"系统"概念。太极代数通过层层定性的方法达到适当的定量化,能够使许多不严谨,缺少量化的领域(如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有可能加强定量化,从而更为科学化。太极代数逐步逼近的终点并不是绝对的精确,太极代数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模糊数学。运用太极代数进行思维与判断,比"直觉思维"更科学、更可靠。
传承易道,倡明古学内蒙古 澄 通《易经》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遗产的。当初是以占筮基本形式出现的,并很快从贵族阶层流传到民间。到战国以后诞生了《易传》,《易传》便具备了哲学的思想体系。汉代象数 之学大兴,才有了所谓"易学"。汉代学者受当时天文历法学术成果的启发,并吸取了阴阳家的理论,把天干、地支、五行引人《易》的研究,创立了新说,以解说天地人之变化,把《易》的应用引向更广泛的领域。北宋的义理派大力发挥太极学说,创立了理学与图书学派,使易学应用通过符号数字模式更为简明。这些成果造就了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有如一座宝库,妙不可言地吸引着全人类。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海内外易学专家、学者努力开拓,使易学日益科学化。学术界普遍认为,易学的价值达到无所不包的程度,通过易学这一巨大 系统的研究,可探索宇宙人生之必变、应变、不变的大原理,阐明人生之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易学与军事河南漯河 黎 光《易经》64卦中诸如《坤》卦、《蒙》卦、《需》卦、《师》卦……都有军事方面的论述,它们在中国古代著名的家、军事家,如姜子牙、孙武、韩信、诸葛亮、等的军事生涯中都有历史的杰作和发挥。作者认为,"我国军事宝库中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就是在《周易》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周易》中的阴阳变化,推演出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 此、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使得两部著作充满了极强的辩证哲理"。文中对易学应用于军事预测做了实验,作者期望《周易》这部世界宝典能在各类学术范围内发挥更广阔、更深远的贡献。
《易经》与社会环境中国 篮山云《易经》是我们中国最伟大的一本书。所谓"经",即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哲理。易之古字,即是以日、月合成之字。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日象征阳,月象征阴。天地之间,上有日月星辰、风霜雨露,下有人类万物。宇宙中的生命科学,就是《易经》"求其中和"的 "中庸之道"。作者以此论点阐释人生修养(包括健身),如果人人都能懂得这个易学大道理,就会出现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这样的社会环境。堪舆学也是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在作者看来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并列举了三个实例加以论述。文章指出,"我们研究学术是无形的,但是吾人努力经营则是有形的,以无形的力量辅助有形的努力,就象先后天八卦一样,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有虚有实,有实有虚,如此如此才能达到中和中庸之妙也?quot;
三元论的原理阐释中国 篮振清三元者,上中下元也。由《易》之河洛演绎而来,是后天八卦的运用。每元60年,三元即180年。上元分别由一白坎,二黑坤,三碧震管运;中元由四绿巽,五黄土,六白乾管运;下元则由七赤兑,八白艮,九紫离管运。此为三元之九星分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此不可不知之基本原理。什么年代,由何星管运,此星即为最强之吉星。近代的一个循环,上元始于清同治三年,中元始于1924年,下元即自1984至2004年。目前为七赤兑金主运,所以最佳方位为西?quot;庚酉辛"。但是也非随时可用"兑位",仍须"挨星辨位",配以月、日吉课。当然,选择"吉课"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句话。作者认为,学习《易经》及相关哲学,除了对《周易》经传384爻的认识之外,应该找机会,逐步探讨实际应用的相关学术,才能达到体用合一。五术之学基础就是《易经》。
援《易》论医利弊辨江苏南京 薛公忱援《易》论医始自先秦医学,至今盛行未息。如何评估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前贤和今人都有不少议论,但多偏于肯定和赞赏。纵观医易会通史,利弊并存。其一,在天人关系上,以八卦表示八方和四立、二至、二分,构成时空框架,以十二消息卦表示一年阴阳消长,从而揭示天地自然对人体的影响。这一用卦方法源于五行、五方、五时,但比较细致形象,却易为后世所利用。其二,受"太极"概念启发,探索人的生命根命,促进了有关养生理论、方药的创制,但将"太极"落实于具体器官"命门"等,失诸机械对立,有的理论不符合生理实际。其三,将生理器官与八卦六十四卦对应,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器官之间的互补、互根关系,但失之牵强附会,如乾首、坤腹、坎耳、离目、兑口、巽股、艮手、震足等,难以自圆其说。其四,以坎(水)、离(火)、既济、未济、泰、否等卦理,推断病因、病机,有其合理性,但失之笼统,缺乏深入研究和把握。其五,由易理联想到治则治法,如受"天行健"启发,悟出治泄泻不止之法,由震卦体悟解荷叶的治病作用等。这些方法在临床上或许有效,但难以说清其与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至于以八卦、六十四卦诊断疾病进行预测,已无异于。总之,《易》之于医,有促进,亦有阻碍。
论"是故易者,象也" 重庆 霍斐然易学是以卦象为主,易辞是卦象之意的事例说明,卦象是古人用以描绘世界,反映事物的思维工具。象,有大象有小象,有物象有意象,有时间之象,有空间之象,众象纷呈,所见即象,八卦类之,化繁为简,谓之卦象,"八卦以象告",此之谓也。"八卦定吉凶","八卦而小成",一个"十有八变"而所成之卦二八种变化排列可成"小成图",以此为天盘,文王八卦方位为地盘,刚柔相堆而生变化之妙,可释《易林》之辞。
论《周易》的损益之道吉林抚松 鞠 曦《周易》损益之道,是孔子研究《周易》所形成的重要思想。"要之以上下"在损益之道中的具体内容是孔子以《说卦传》的形式载明的。但由于历史上的学者没能对损益之道进 行深人研究,因而对孔子的思想体系的理解多有误解。秦汉以来,甚至陷人了象数学解释《说卦传》的误区。在对《说卦传》的解读基础上,认真研究《周易》,我们发现,损益之道与《周易》思想体系具有统一性。损益之道的推定序列是由"乾坤三索"的顺逆三索形成的,表现为以下两个逻辑形式:损之道:《恒》、《既济》、《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益之道:《咸》、《未济》、《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对损益之道的推定表明,"要之以上下"是以《说卦传》"乾坤三索"的上下顺逆的形式与内容作为其"要"的价值承诺的。由此可见,"损下益上"与"损上益下"的承诺与推定的统一性。
从当代系统论、信息论、协同论看易学原理中国 魏元珪综观《周易》卦象、卦义是一个密切相联系的贯穿系统,确认宇宙与自然之运行有其整体性、联系性与不可分割性,彼此之间具有相互控制与协同的功能。太极、八卦、河图、洛书乃时空统一论与整体观,八卦定位是宇宙空间关系的缩影。而《易》则为宇宙运动的根本法则,"不易"则为宇宙存有的重要表现形式,太极与八卦代表宇宙的全息律与宇宙发生 学之哲理推衍。宇宙、自然、四时之变皆传出不同的信息,《易》卦象及卦爻辞,即是传达此信息之表征。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江苏南京 魏仕庆学术界认为《易传》是儒家典籍,目前也有人提出《易传》乃道家系统所作。作者通过《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圣人"和"君子"概念的考察,并从《易传》作者所述及的"圣人"与《易经》、"君子"与《易经》之间的关系中来把握该文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新内涵。揭示出《易传》中"圣人"、"君子"与儒家所称颂的"圣人"、"君子"的联系和同一性,重新认识《易传》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文章以道家始祖老子的"圣人"和"君子"之概念与儒家截然不同的一面对否定历史定论之说再否定。
圆丘参破三合初解中国 陈子斌研究河洛八卦,首重观念在实验中落实。一、河洛间互辅在零、壹同位。(太极:阴阳壁合。)二、不探圆丘基础逻辑必然打不开八卦众妙之门!三、阴阳壁合,则数象平衡。(对叠)(取1,2,3,4,5,6,六个数字分阴阳引证)以合数21引证: "易数为理",思维兼省悟:一、阴阳平衡:等位比值之运动法。二、数字不是数字是标竿。 三、标竿不是标竿,是比值。比值不是比值,是律作。四、等位比值居间无量。破合随缘。五、非等值之量,惟运动可得平衡。六、若能造成共同之太极数,即可参破。契合随缘而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八卦破译河南洛阳 任炳潭作者认为,《周易》是对《八卦》最有权威的破译,但无论是《周易》,还是后来历代试图破译《八卦》的学者,都没有对《八卦》的诞生进行过探讨。作者曾对《洛书》与《河图》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认为它们揭示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太阳运动的变化规律。而《八卦》产生于《洛书》与《河图》之后,更吸收了其中的成果。通过研究,作者发现在阴阳四象图上把东北、东南、西北各区按南为阳、北为阴的规律再分为解成八方阴阳图。如果把阴阳四象图和八方阴阳图迭加在一起,或将日出图、日轨图和八方阴阳图套合在一起,便得到一幅《八卦》本图,而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名是上古时代的一幅地理气候图。最后,作者得出结论,认为《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地理气候"全书",它把大自然的变化关系巧妙地表现了出来,至今仍有其价值。
学易经有什么用
一、《易经》可以提前了解命运,让人趋吉避凶
《易经》在对自然万物进行总结分析的同时,也把我们的万事万物分成了64类,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64个卦。这64个卦,每一个卦都有独特的特征。并且,每一个卦也都有自己独有的爻辞。那么当我们每个人的出生时间和姓名都确定之后,我们对应的姓名卦,以及这个姓名卦对应的爻辞也都会展现出来。这样一段爻辞就是我们命运所对应的“爻辞”。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爻辞的意思来提前了解我们的命运,然后进行趋吉避凶。
孔子曾说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说明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选择好正确的学习内容可以帮助自己很多。同样的,学习《易经》就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命运的大致轨迹,做到避凶趋吉。进而也可以无大过,这就是明智之举。
二、利用《易经》中的阴阳理论来调节身心平衡
《易经》其实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连《系辞》里面也曾提到过“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同时,《易经》也是揭示了阴阳的变化规律,其中“一阴一阳谓之道也",不仅是矛盾统一论,更应用于生活中大小方面。
而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交替更新,也都是按阴阳相生、阳极阴生、阴极阳生、阴阳相济、阴阳制衡的法则进行的。阴阳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阴阳之间也会互相转化。我们平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让阴阳平衡的过程。所以,只要我们把阴阳调节好了,人们就可以变得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身心健康。
三、《易经》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社会的变化
《易经》是介绍宇宙中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它讲述的规律就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同时,易经的英文音译是I Ching,意译是Book of Change,也就是说《易经》其实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问。
那么同理,对应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唯一的不变也就是变化了。所以,在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适应外部的变化就是我们每天必须要面对的事。能够把握变化规律的人,就是适应能力极强的人,也是有眼光、有远见的人。所以,如果我们能够适应这样的变化规律,我们的生活也会更顺畅。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易经不仅仅只是学“算命”。我们在学习易经的时候,在体会到它的根本所在。并且,我们还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借鉴它的精华部分。千万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最后成了一个只会模仿的木偶。
我希望每一个学习完易经的人都可以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德行修养也日益提高,成为一个固守正道的人。同时,也要把易理用到实践中,积极适应变化,习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自己保持年轻有活力的状态。
学习易经的重重要性和作用性。
学习易经可以懂得很多大道理,这些道理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包括管理,人际交往,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易经可以提升格局,让人高瞻远瞩,让人气量宏大,让人心态好。
学习易经可以帮助决策,因为易经有象数理的部分,是可以占卜的。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知此然后知学《易》矣。
原文大意:获取《易》的大道理就可以兼得其中卦的小道理,从未有过学习小道理就能通达大道理的。了解这点,然后就了解学习《易》的道理了。
古文原本就是针对学《易》的方法而言,也就是说,学习《易》应该从《易》的大道理着手,而不能只看《易》某一卦的道理,因为只要学会了《易》的大道理,由此就可以获得《易》中卦的小道理,懂得得了这点,就容易学懂《易》了。
赏析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是欧阳修关于《易经》学习方法的见解。欧阳修认为易学有“大、小”之别,强调学习《易经》应从“大义”着手,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卦的小道理;只有学会了《易经》的大道理,才可以通达《易经》各卦的小道理。
这句话阐述了“得大”与“兼小”的关系,推而广之,人生亦然。要明确大道规律、把握趋势发展,而不能舍本逐末、反向行之,倘若只陷进细微琐碎,便难得大方向。
易经:人在困境的时候,坚持这3步,脚踏实地,就能尽快走出来吗?
易经:人在困境的时候,坚持这3步,脚踏实地,在困境当中不要挣扎,顺其自然,再找机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困难的时候要坚持,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而不要逆行,要学会随机应变,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知识,而不是停留在过去。我觉得人到了困境的时候只要冷静寻求方法就会柳暗花明,所以不要轻易放弃我本身也是非常认同的,因为这3点在我们人生当中是最为关键的底层基石,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
人生在世几十年,总是会遇到大起大落,各种坎坷。那么,我们身处人生苦难之时,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其实,老祖宗早就在《易经》中告诉我们诸多处世大智慧。《易经》是我国中华文化的根源,这也是非常神秘的根源。
在西周时期,被称之为是《周易》,其存在已有6500多年的历史,有不少不甚其解的人都会说其是一本满口胡话的书籍,其实不然,《易经》中蕴含着很多能够指导我们人生的大道理。
有人曾在落魄中,翻阅《易经》,发现了这三条简短的话,在迷途中点亮指明灯,帮助他从落魄中恢复心态。一个人想要走到最后,那么必定不是靠运气和智商的,而是靠这三点至理名言。
易经:人在困境的时候,坚持这3步,脚踏实地,就能尽快走出来
坚定积极的信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易经》坤卦说:“初六,履霜坚冰至。”
一个人进入困境,就像走进寒冷的冬天,一开始是霜,慢慢就会更冷而坚冰至。这就是越来越冷的困境,让人感到困难重重,看不到出路。
但那是你要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恰恰是快要水落石出的时候,一定坚持住,不要轻言放弃。
曾看到过这样一张励志的图片,两个人一起挖金子,两人拿着䦆头挖了很久很久,其中一个人感到绝望了,离成功只差一步,就差一榔头就可以挖到金子了,但是他放弃了,于是一无所获就回去了,而另一个人,只是一心想着,再试一下,再试下一下,没想到就被他挖到了黄金。
其实,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离成功有多近。
“不怕千万人阻拦,只怕自己投降。”五月天这句正能量歌词,激励了无数人。希望,下次,遇到困境的时候,别先放弃,再努努力。
放开自我的挣扎:顺自然而行,随机会而动。
《易经》坤卦说:“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当一个人放弃自我的固执,融入大直,大方的开阔中,不受陈旧习性的拖累,不被固定思维束缚,那么前行就会无往不利。
你知道陷入沼泽的人是不能挣扎的吗?越挣扎陷得越快。
放弃无效挣扎,静下心来,想办法才是王道。就像有句老话叫:当局者迷。当你着急上火急于解决这件事情的时候,反而看不清事情的发展,是会让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在冷静中,重新反省自己的行动和方法,是否合理,怎么调整?越是困难,越不能着急,要顺自然而行,随机会而动。
人在困境中,最忌讳“病急乱投医”,这种做法只会让困境更加糟糕;也不要破罐子破摔,干脆什么都不管了;而要像平常那样行动,平时你是怎么做的,你身在困难中,仍然要顶着压力,用平常心做事,这才是走出困难的最快方式。
坚持自己的节奏:出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易经》履卦说:“履虎尾,不咥人,亨。”
人在困境中前行,就像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走,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规律告诉你:困难就像纸老虎,只要你勇敢往前走,老虎也不会咬你,当你走出困境的时候,一切都会亨通起来。
2021-10-14
演讲实录
伏羲氏一画开天,代表开天辟地,之后万物始生,而人为万物之灵。中华民族的智慧先人仰观俯察,又自然推演人事,创造了天地之学——《易经》,阐释天人合一的生存之道,福泽子孙。圣人孔子曾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天地是宇宙的基础,而《易经》中的乾坤两卦也是开天辟地的两扇大门。那么,在《易经》之中究竟有着怎样玄妙的乾坤之学?借助乾坤两卦,我们又能洞悉怎样的人生之道呢?
我们一翻开《易经》,就看到前面两个卦,一个叫乾卦,六个爻都是阳的,由下往上六爻的代号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图片
另一个叫坤卦,当乾卦的六个阳爻,一下子统统变成阴爻,就是坤卦。坤卦的代号,马上由初九变初六,九二变六二,九三变六三,九四变六四,九五变六五,上九也变成上六。
图片
像乾坤两卦这样,六个爻阴阳都完全相反的两个卦,在《易经》里面叫做错卦。乾坤两卦彼此互错,是六条阳爻全部变成六条阴爻,这种现象只有一种。
图片
还有一些卦是有的阳爻变阴爻,有的阴爻变阳爻,然后将两个卦排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相错的。
乾坤是同时出现的,我们把这个叫做开天辟地,有了天就一定有地,有了地我们才看得到天。现代的科学认为地球本来是一团能量,天地不分,就是我们所讲的混沌,无极,后来经过一次大爆炸,我们用“爆炸”这两个字实在不足以形容当时的状况,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面,爆炸就是“砰”的一声,但当时的爆炸是同时的,而且是非常剧烈的,空前绝后的一次大爆炸,科学家给它一个专有名称叫做大霹雳,英文叫做Big bang 。大爆炸之后,万物就开始出现了。
开天辟地有两种力量,一种叫做创造,一种叫做演化,演化要根据创造做充分的配合。所以,我们就用乾卦来代表创造的那股力量,而用坤卦来代表帮助创造的力量落实、适应,并不断地演化的那一股力量。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乾坤配,它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
中国人讲无三不成礼,因此我们可以说六十四卦只有三类,一类就是纯阳,就叫乾卦;一类是纯阴,就叫坤卦;另外一类是有阴有阳,就是其他六十二卦。我们可以了解到,就数量来讲,乾只有一卦,坤只有一卦,有阴有阳的乾坤配会产生六十二卦;可是,就值来讲,这三类各占三分之一,可见乾坤两卦就占了三分之二。所以,我们才会讲乾坤易之门,把乾坤称作易学门户。而易学的门实在太大了,所以有两扇,一扇叫乾,一扇叫坤,两扇大门同时打开,里面六十二卦全部呈现,清清楚楚,那就是宇宙万象。
《易经》六十四卦看起来复杂难辨,其实却很简单,乾坤门户内的六十二卦就是不同的乾坤配,也就是乾坤之间的六十二种变化和组合。所以,要参透《易经》,首先就要弄懂代表易之门户的乾卦和坤卦。六十四卦是八卦重叠组合而成,所以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六十四卦就是八卦,八卦就是六十四卦,所以要打开乾坤之门,我们还要从八个经卦入手。那么八个经卦中,代表天地的乾坤两卦,与巽、离、兑、震、坎、艮六卦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所有人类当中,家庭观念最浓厚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人为什么特别重视家庭?因为《易经》告诉我们,八卦是一个大家庭,其中乾卦是父亲,坤卦是母亲,凡是跟乾卦有关的巽卦、离卦、兑卦都是女儿,凡是跟坤卦有关的震卦、坎卦、艮卦反而都是儿子。
图片
可能有人会觉得很奇怪,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们去看现实好了,儿子多半长得像妈妈,女儿多半长得像爸爸。如果女儿像妈妈,儿子像爸爸,那男女就分成两种:一种越来越男性化,叫做男人类;一种越来越女性化,就叫女人类。所以乾坤所产生的六十二卦都是有阴有阳,阴阳交错的。
乾卦三爻,都是阳刚的,从最底下往上,叫做下、中、上,当乾卦的最底下那一爻变成阴爻的时候,它就是巽卦,就是风,就代表长女。
一个家庭如果先生女儿的话,这个家庭会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家比较和顺。因为女儿很可爱,父母很喜欢她,大家都喜欢她,她就带来了和顺的气氛。所以,一个家庭如果只生一个小孩的话,那男孩跟女孩是一样好,如果生两个以上的,那大家都比较喜欢老大是女儿。
乾卦三个阳爻当中一爻变成阴爻就叫中女,就是第二个女儿,它是离卦,离卦会带来很美丽的景象。老大出生了叫千金,老二出生了,又来了一个仙女了,她会让一个小家庭有三个漂亮的女性:妈妈、长女、二女。可这离卦也给我们一些问题,就是家里面开始闹意见了。
等到第三个女儿出现,就是乾卦的最上面那一爻,变阴爻了,就是少女,我们就把它叫做兑卦。兑卦就是说你不要不高兴,你要很喜悦的,多一个女儿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各位就知道,这时候已经有很多的问题在心里头了。我就看到一个人,他非生一个儿子不可,一连生了五个女儿,他心想第六个该是儿子了吧,生了第六个,还是女儿,大家就安慰他了,也不错啊,六仙女,他一想六仙女以后该来个儿子吧,再生一个,七仙女。我们是不赞成有这种男女不一样的感觉的。
孔子说:“生生之谓易。”阴阳的互动变化,生出了万事万物,《易经》中各爻的阴阳变化来自于自然规律,也蕴含着生动而经典的道理。既然乾卦因为三条阳爻的改变,而生出了三个不同含义的卦象,代表了家庭中的三个女儿,那么,坤卦因为阴爻的改变,又会衍生出怎样生动的意蕴呢?
在中国社会里面,一个家庭总觉得如果有一个儿子,会带来一番震动。坤卦三条阴爻中,最底下那一爻变成阳的,就是震卦,就是长男。所以,如果一个人姓王,名字叫王震,我们就知道他是排行老大的儿子,否则不会叫这个名字的,名字单字叫震的,比如李震,孔震,程震,都是长子。长子的出生往往会给家里带来一番震动——总算有传人了,总算祖宗有人祭祀了。所以,不要把它想到重男轻女去,女儿有女儿的好处,她会带来很多的和顺之气,女儿从小还会帮忙家事;而儿子就要发奋努力,就要有一番表现,因为所有的希望都在他身上,怎么能不震动?
坤卦的中爻由阴变阳,就是中子,它是坎卦。为什么是坎卦呢?我们都知道,老二跟老大,经常意见不相同,老二对老大是不服气的,而老大对老二也是诸多不满意。越有钱有势的家庭,长子跟二子,越是始终处不好。一个来的时候带来一番震动,一个来的时候就告诉大家要家和,否则家里不和,兄弟阋墙,将来是麻烦的。
幼子是什么?就是坤卦的最上面那一爻从阴变阳,叫艮卦。艮卦有好几个意思:一个是说,一个家庭有三个男的,就够了,不要再生了,人口够多了;第二个就是说,如果现在要停止,这个家庭就要做一番规划,看看怎么样使它变成一个团体,而不是一个阻碍。可见,一个小小的变动,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实在是很大的。
作为《易经》的两扇门户,乾卦和坤卦,在其一开一关之中,衍生出六十二种卦象,如同天地交合、阴阳互迭,生出了万物。而就是在如此微妙的阴阳变化中,却蕴藏着亘古不变的大道理。那么,从乾坤两卦的变化中,先人阐释了怎样的永恒之道?我们又该如何顺天地之律而行呢?
乾坤互错,这种非常激烈的六爻全部发生变化的现象,在《易经》里面是很少见的,这就告诉我们:人世间的事情变毕竟是少数,不变的还是多数,否则天天变,样样变,人人变,我们是吃不消的。
这句话对于很喜欢求新求变的现代人,是应该好好去思考思考的。《易经》三画卦,代表天、人、地三才。那六画卦呢?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就知道,天有阴阳,人有阴阳,地也有阴阳。所以,我们把最下面的两爻叫做地道,当中的两爻叫做人道,最上边的两爻叫做天道,天道是讲阴阳的,人道是讲仁义的,地道是讲刚柔的。
图片
大家可以仔细去看一看,地道的刚柔,“刚”是在第一爻,“柔”是在第二爻,这是因为地表层是比较柔的,我们用锄头就可以挖动它,而越往下越硬,否则如果上面硬,下面越来越软,那太危险了,盖高楼一下就垮掉了,我们盖高楼的时候,地基要打得很深才能够牢固,所以地道的初爻是刚的,第二爻才是柔的。
那人道呢?人是先讲义还是先讲仁?人要以义作基础,讲话合理,做事情合理,言行都合理就是合义。合乎义的要求,才能够证明人的心是有仁慈的,有仁爱的。
天道讲阴阳,最上面那个爻是阴,而第二爻是阳。中国人只讲阴阳,从来没有人讲阳阴,这是什么道理?因为阴气是往下走的,你看我们冷气机多半挂在上面,冷气才会往下吹,否则如果冷气机放在地上,那冷气就只往地面钻了,上面还是热的。而热气是往上扬的。所以,阴往下,阳往上,阴阳才能交流。
人的头只有一个,是奇数,所以它是阳。人的脚有两只,是偶数,所以它是阴。但是,虽然头是阳,它的气要阴一点,就是头脑要冷静一点,不要太热了。而脚它需要热,这个人才是健康的。这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间万物皆为阴阳,这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更应该懂得自身生存的阴阳之道。孔子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是说《周易》的阴阳之道是天地之理,掌握了这个道理就掌握了天下的根本规律。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到顺应规律而行?又如何对待多变的种种状况呢?
我们可以把一个重卦,也就是六画卦分成两段,因为它本来就分两段。任何一个重卦都是把两个单卦重叠在一起的,才由三画卦变成了六画卦。下卦是代表物质的,上卦是代表能量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上半身是能量,下半身是物质。
图片
卦有六个爻,就代表六个位置,在一个时间段里面,我们把它分成六个阶段,给它六个不同的位阶,每个位阶就叫一个爻。一、三、五这三个爻,是奇数,阳的比较好,才叫当位。所以,我们去看卦,发现凡是第一爻是九,叫初九,第三爻是九,叫九三,第五爻叫九五,它的爻辞都比较让人放心。二、四、上,上就是六,这三个爻它是阴位,阴位如果用阳爻来居就叫不当位。
我们说得更清楚一点,一、三、五爻的位置上,如果是阳爻就属于当位,如果是阴爻就不当位。二、四、六爻的位置上,如果是阴爻就叫当位,如果是阳爻就叫不当位。
图片
现在我们就清楚了,六十四卦里面,六个爻全部当位的只有一个卦,叫既济卦。既济卦是《易经》里面的第六十三卦,它是初九当位,六二当位,九三当位,六四当位,九五当位,上六也当位,六个爻都当位,叫事情完成了——既济。也有一个卦是完全不当位的,就是《易经》的最后一卦,叫未济卦。未济就是还没有完成的意思。未济卦第一爻,本来应该是阳的,它阴;第二爻本来应该是阴的,它阳;第三爻本来应该是阳的,它阴;第四爻本来应该阴的,它偏阳;第五爻是阴居阳位;上位应该是阴,它出现阳爻。没有一爻当位,所以叫未济。
图片
我们再回头看乾卦,虽然乾卦是《易经》第一卦,但是乾卦从头到尾都是阳刚,我们马上就知道有三个爻是不当位,只有三个爻是当位的。不当位就是那个位置跟身份是不配合的,跟性质也是不配合的。一个人有能力去做一件事,做得好就表示是当位的;一个人没有那个能力,又占着那个位置,当然做不好,就是不当位。
图片
坤卦也有三爻不当位,如果乾卦、坤卦都当位,那它们都安安静静,都各做各的事情,就不会产生交错了。所以读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易经》里面是没有好坏的,好会变坏,坏会变好,也就是说好就是坏,坏就是好,因为好的里面也有很多坏的因素随时会产生,坏的里面它也有很多好的因素,随时会翻过来,然后把所有坏的成分统统取代掉,就变好了。像这种话,要非常小心去解释,否则就变成没有是非了。
图片
一个人的新陈代谢,就好像卦的变化一样。每七天细胞大部分都改变了。所以,我们随时可以做一个新的人。《易经》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不要只看眼前,要知道未来的变化。就算我们现在的状况不是很好,这已经是既定的了,那我们抱怨也没有用,要想办法让它转好,才是要紧的。
小小的卦爻象数,包罗万象,蕴含乾坤。《易经》的智慧,存于天地之间,深藏在六条卦爻的阴阳变化之中。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的六条卦爻,或阴或阳,其中却蕴含着独特的意义和微妙的关系。那么,六条卦爻分别代表着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参透怎样的是非道理呢?
每一个卦有六个爻,就是在一个时间段里面,我们给它六个位阶,表示不同阶段的变化。我们先说六十四卦爻通例,这个对每个卦都是通用的。
初爻跟上爻对起来,叫做有始有终,一句话,初难知,上易知。第一爻它到底代表什么,很难清楚,因为事情刚刚开始,谁也看不清楚将来会有什么变化。可是上易知,因为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种种形态都已经很显著了,而且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当然就很容易了解了。对于年轻的小孩子,我们不要一眼断定他没有用,因为他还有发展,而且往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反而小时候没有什么的,后来越来越行,可见它是会变化的。
第二爻跟第五爻,又是相对的。二多誉,五多功。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中国人一开会就讲这件事情是由于上级领导的指示很明确,领导有方,我们才能够做得这么好,就是我们很习惯于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上级领导。中国人不会去跟上级领导抢功劳的,因为抢也抢不过的,一个人要抢领导的功劳,那他一定倒霉,我们只能是把功劳都做给领导,然后得到一些赞美。
一个老板会很放心地去赞美工地主任,或者是生产线的一些老领班,他大概不会轻易去赞美一个经理,一个科长。我们在这里是要提醒大家,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是非标准已经错乱掉了,我们把对的看成错的,一直骂,一直笑,我们把错的反而看成是对的,这是非常糟糕的。你看今天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说,这件事情承蒙上级领导的指示,大家就笑他拍马屁。哪有什么拍马屁呢?没有上级领导,我们有天大的本领也是无用武之地的。我们要把功劳给领导,让领导知道“我心中有你”,领导感觉到了下属心中有自己,就会放心地赞美下属。如果下属认为这件事情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本事,自己所花的心思所出的成果,那领导就心想:我下次不给你做,我这次也不会赞美你表扬你。这样的案例大家随处可见。
三跟四是最麻烦的,三多凶,四多惧。三,它是不上不下的;四也是,四虽然是上卦但它跟下卦很接近。三要小心,因为从下卦来讲,三已经发展到一个卦的最顶端了,要提防物极必反,防止很快产生大的变化。而四呢,是上卦的刚开始,此时根本不知道这个变能不能变得很顺利。
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我们把这个去对照乾卦、坤卦或者其他的六十二卦的爻辞,八九不离十。但是,还要记住一句话:一定有例外,《易经》如果没有例外就不叫《易经》了。所以,现在很多人说“就是这样”,“一定是这样”,铁口直断,是违反了《易经》的精神的。
图片
乾卦是《易经》的第一卦,我们把它叫做天下第一卦,它里面有太多的东西非常普遍地影响到今天的中国人,所以我们要把它的六爻好好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当初孔子说他五十岁学了《易经》就无悔了呢?
为什么当初孔子说他五十岁学了《易经》就无悔了呢?
孔子喜读《易经》,以致《韦编三绝》,即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多次。他说自己从《易经》中受益很大,“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被誉为“易学之父”,原因在于:
一、孔子对易学最大的贡献是孔子发现了《易经》的价值,并把它列入“六经”,使《易经》升华为经典著作,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二、孔子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包括《易经》在内,对《易经》的保存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孔子作《易传》,从此把《易经》由一部占筮之书变为一部哲学、社会科学巨著。
四、孔子把《易经》作为六经教材之一,为易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孔子倡举义理,对易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使《易经》成为儒学经典。
六、总之,因其对易学的贡献及其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孔子堪称中国古代十大易学家之一。 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孔子修易等,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因其年代久远,道、儒、术三教理解有不足,至今关于易如何产生及发展说法不一。从继承较好的道教及术数派来看,基本有天书神授之意。
综合一下,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或神人)根据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或连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时期集大成,作成《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大自然(天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变,圣人修易传于文王,而名周易(周义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传至现世。到孔子时,其所增修易偏重于义理(哲学)。连山、归象、归藏无传。
为什么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有几层含义:(1)据传说,孔子在五十岁以前,并没有机会看到易经(见附录)。(2)老年人的阅历比较丰富,对易理能够心领神会。(3)既然五十能够通彻易理,做事当然不会有大错。(4)可能不主张从小就太谨慎(需要接受风雨,接受挫折,自己摸索总结经验)。大人总是希望小孩少走弯路,但是小孩需要走过一些弯路后才能成长。对大多数人,过程最主要,一定要在过程中去领悟人生的酸甜苦辣;鼓励人们去探索、去创造,社会才会发展,人生才有意义。(但关键是一定要警戒不能走邪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易经的大道理,在有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之后,可能更容易感悟,更容易心有灵犀一点通。 附录:孔子是怎么得到易经的? 公元前500年的某一日,子路、子贡见孔子闷闷不乐,遂前去询问:“夫子缘何眉头不展,是弟子有过失吗?拟或有什么事情需要弟子去做?”孔子微微叹息一声,带着遗憾的语气说道:“吾已年近五十,并成为你们的夫子,可是我还没有读到《易》这本书,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呀!” 子路急忙说道:“《易》之书乃周王室秘藏典籍,外人是看不到的。况且,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王子朝携周室典籍投奔楚国,定居在南阳一带,深居简出,不见外人,那周室典籍亦不知去向,或曰焚于战火,或曰藏之深山,又到哪里去寻《易》书呢?” 孔子一边听一边点头,待子路说完,便将目光转向子贡。子贡遂不慌不忙地说道:“弟子知道夫子性喜读书,因而对周室典籍的下落亦时加留意。我听说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曾派人入楚向王子朝索要周室典籍,王子朝不肯,遂被刺客杀死。次年,周儋翩率领众人欲为王子朝报仇,周敬王闻之吃惊不小,以致离开王城暂避于姑获之地;不过到底是力量悬殊,并未形成什么大事件,只是从此周儋翩等人的行踪更为隐秘。” 子贡说到这里,见孔子面露失望之色,遂补充道:“弟子行商时有不少商旅朋友,夫子如欲寻找《易》之书,尚请夫子准假,弟子亲去南阳,或许还能为夫子找到更多的周室典籍呢!” 孔子闻言喜形于色,正要说话,子路话已出口:“弟子在山野之间亦有不少挚友,子路愿与子贡同行,只要《易》之书还在世上,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它寻来!” 孔子含笑说道:“此事正合我意,你二人可打点行装,先向南行到沛地去见老聃,他是原周王室图书典籍档案文献馆的典藏史,因周室典籍被王子朝携走,老聃深为自责故而退隐沛地,他应当知道些消息的。” 子路、子贡带着孔子的亲笔书信去见老子,三人密谈一夜。次日清晨,子路、子贡告别老子,二人便分头向西而行。一路风餐露宿,少不得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亦难免遇到虎、豹、熊、罴,自是吉人有吉星高照,总能逢凶化吉,此乃寻常故事,不必多表。 话说南阳地区有一座西鄂山,山虽不甚高,林木却密;而且有一股清泉,名曰清泠之渊。按说这是一个好去处,但是方圆百里的人们谈起此山无不面露惧色。原来这里有一状如猿猴的怪物,它有赤红色的双目,又长着赤红色的鸟喙,全身披着黄毛,却有着一个祥平的名字叫雍和;据说,它出现在什么地方,便预兆着那里将有令人惊恐的事件发生(参见《山海经·中次十一经·丰山》)。因此,人们只是远远地望一望西鄂山,而从来不敢靠前,不过偶尔却能够听到从那里传来的幽幽钟鸣声。 咚咚咚,咚咚,咚。雍和听到钟鸣之声,知道一年一度的纪念仪式又开始了。说来这已有十几年了,这是当年王子朝制定的规矩,每年霜降时节,都要鸣钟示警。因为正是霜降时节,王子朝听到宫中之钟无故自鸣,急忙占卜,这才知道晋国已出兵支持王子丐(即王子朝同父异母之弟,被立为周敬王)。由于提前获得此信,王子朝才有时间将周室典籍,以及周王室的青铜礼器打点行装,一并运往南阳地区秘藏起来(它们乃是王权王位的象征)。 “唉,可惜王子朝被王子丐派人刺杀,周儋翩率众人避居西鄂山,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今后该有什么归宿呢?”雍和正在沉思默想,忽听得远处有动静,定睛一看原来有一壮汉正向山上走来。雍和急忙戴上面具,披上黄毛衣,突然跳到那壮汉面前。此壮汉不是别人,正是子路,他已探得消息知周儋翩隐居于西鄂山,要想找到《易》,首先要见到周儋翩。子路正在盘算见到人后该如何言说,猛不丁见到一个黄毛红喙的怪物扑来,本能地闪到一旁。 如果是早几年,别说一个子路,就是三五个子路,也不是雍和的对手。但是,雍和近来颇有些心事,身手大不如前;而子路志在必得,且身手亦不俗;因此二人过起招来,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其实,也就是子路,要是换了别人早就被雍和的长相吓跑了;这还要归功于孔子,因为孔子对弟子常教导不要什么怪、力、神。因此,子路一边招架,一边也在思忖,它怎么跳来跳去都像人呢?自己可不要无端伤了人,否则下面的事就不好办了。 “子路快快住手!雍和先生,雍和先生!请听我说端详。”子路回头一看不觉大喜,原来是子贡来了。雍和闻言一愣,来人何以知道自己身份?于是摘下面具,循声望去。 子贡快走几步,向雍和施一礼,这才缓缓说道:“我们是孔夫子的弟子,他是子路,我是子贡,经老子介绍特来拜访你家周先生。”雍和虽然与周儋翩等人隐居西鄂山,但是却对外面的世界随时留意,因此孔子聚众讲学的事还是知道的;既然自己击不退子路,子贡又彬彬有礼,遂对二人说:“你们暂在此地等候,待我知会我家先生后再说。” 说罢雍和便一溜烟地消失在密林之中,只留下一串脚踏落叶的声音。不一刻,雍和已换了周朝官服款款走来,随行还有几人,神态警觉而表情和善。雍和对子路、子贡说道:“二位客人,请跟我来。” 子路与子贡交换了一下眼神,遂答道:“尚请头前带路。”雍和使个眼色,那几人便走上前来将子路、子贡双目用布条遮住,似架似搀地将二人带上路。左转右拐,右转左拐,只闻鸟啼声和潺潺流水声。待子路、子贡的蒙布被解开后,他们才知道自己被带到了密林深处的一栋屋宇内。“二位委屈了,不知有何贵干,来此深山?”子路、子贡这才看到一位老者正在对自己问话。此老者白发白须,双目却颇有神采,他正是周儋翩,不过白发白须却是假的,严酷的生存遭际令他不得不防。 子路、子贡忙说明来意,那老者仔细倾听,但却不时地微笑着摇一摇头,那神态的意思是:“你们二人的说辞全然不可信,我这里哪有什么周室典籍?!” 子路见状对子贡微微一笑,然后上前对老者说:“周老先生,我这里有一物,乃老子所托送予您。”说罢便从身上摸出一物双手递予老者。老者略一迟疑便又恢复自信的笑容,缓缓将丝帛打开,只见那是一片磨得颇为光洁的龟甲,上面有七个钻窝,状似北斗七星,此外并无字迹。 周儋翩心中一惊,手指一抖,那龟甲险些跌落到地,但随即又恢复常态,轻声问到:“此物有何说辞?”子路闻言一愣,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老子当时对他说只需将此龟甲献上,问题便可迎仞而解。 这时子贡不慌不忙地走上前来,充满自信地说道:“此物外背称‘反’,内壁承‘弱’。其意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 周儋翩闻言长叹一声,随即对子路、子贡二人说:“事已至此,你二人可下山小住数日,所需之物届时我另派人送去,只是不要将山上所见说与他人,切记切记!送客!”说罢周儋翩便转身离去,雍和等人依然将子路、子贡二人双目蒙上,并送下山去。 原来十几年前,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路上,老子曾劝王子朝把周室典籍秘藏深山,而不要交与楚国君臣。与此同时,老子又与王子朝约定,可选若干周室典籍抄出副本,传与爱书之人,并约定了暗号暗语。此后,王子朝便将此事交予周儋翩秘密操办,陆陆续续已抄出《书》、《易》、《诗》等等典籍副本。 在此期间,楚王亦不断派人索要周室典籍和周室青铜礼器(包括九鼎、编钟、宝觚等等),并点名要大禹治水图(此图久已失传,幸有今人根据《五藏山经》绘制出约四百平方丈的巨画《帝禹山河图》)。由于王子朝一行借居在楚国地盘上,因此不得不忍痛割爱送给楚国君臣一批周王室青铜宝器以及制造青铜器的工匠(至今湖南湖北两省仍然时有出土青铜器);另外又将前朝典籍有关地理的内容,即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商代的《大荒四经》、西周时期的《海内五经》编辑整理成《山海经》一书,一并送交楚王。 但是,楚王君臣贪心不足,而王子朝又被周敬王派人刺杀,周儋翩只得率领族人(包括追随王子朝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馆的官员、学者及其后裔)隐居在西鄂山中。现在老子推荐的爱书之人已来到,正好可以了却此事,从此便可将周室典籍永藏深山,以待后世清明时代的到来――周儋翩主意已定,遂向众人交待分头行事。 子路与子贡在西鄂山下的一处客栈中住了多日,却无任何消息。闲来无事,子路想起来便问子贡:“你怎么知道那龟甲有此说辞?”子贡眼见天气渐寒,盘算着路途难走,因此无心取乐,便一五一十告诉子路:“这都是老子让我如此说的,恐怕是老子与周儋翩早已约定好的暗语吧。”子路闻言感叹到:“怪不得夫子要称赞老子是龙啊!” 正在此时,雍和闪进屋来,子路、子贡忙站起问候。雍和笑着说:“你们要的货,我给送来了。”三人走出屋外,只见院里放着十几挑柴,雍和见子路和子贡发愣,便低声耳语到:“为防外人走露消息,只好将货藏在柴木里。” 子路、子贡闻言大喜,子贡忙从行李中取出黄金百两送与雍和,雍和坚辞不收,并匆匆离去。子路、子贡连夜将送来的周室典籍副本点清并伪装成寻常货物,他们二人也扮成商旅,第二天清晨便匆匆离开客栈向东行去。临行前,子贡将黄金百两留在客栈,因为他早已看出此客栈乃西鄂山人所开。 日行夜宿,也就二十余日,子路、子贡便携带众多周室典籍抄本回到曲阜交给孔子。孔子大喜,日夜读《易》,以致“苇编三绝”――那时的书是用竹简编成,编竹简的绳子断了三次,可见孔子读《易》时反反覆覆的过程。此后,孔子将《易》整理注释成《易经》一书,又将《书》编校成《书经》一书,将《诗》删选成《诗经》一书,并流传于世。 后来,子路、子贡又再返西鄂山,只见人去山空,周儋翩一行不知去向,周室典籍的原版本和原始文献亦不知秘藏在哪座深山。与此同时,南阳地区却多出了一个新兴行业,即图书出版业,从业者均自称是原周王室图书馆官员、学者的后裔,他们供奉的行业祖神则是王子朝、周儋翩和老聃,并坚信周儋翩和老聃仍然活在世上。当地尚有晁姓人家,自称王子朝之后裔也;而王子朝的墓地亦在南阳西鄂(今南阳市石桥镇),乡老则称曾见周儋翩与一女子云游西鄂山。再以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兴起;直至汉代,南阳地区仍然是人才辈出,计有大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大医学家张仲景,以及家晁错、军事战略家诸葛亮等等。再以后,风水轮流转,西鄂山的秘闻渐渐消失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
为什么孔子说五十岁之前最好不要看易经?有哪位人才给解释一下,那是出于什么考虑,先谢谢了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意思是说,再过几年,等我五十岁的时候学习易经,做人做事就可以不犯大的过失了。我个人理解这是孔子自谦之语,一来说明易经的深奥需要人生的历练才能深刻理解,二则说明易经的功用。
孔子为什么要五十才能学易经
以前的时候对易经没有兴趣,后来才发现易经的智慧。
50岁是知天命的说法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为什么我20就知天命了
五十而知天命必须做到“不惑”“而立”
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做到而立、不惑,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天命。
才20,事业几乎为0,“而立”都做不到,还想知天命?太嫩。
孔子说 五十知天命,为什么我才20几岁就知道天命了阿
如果真的做到,那你真是个天才。
五十而知天命必须做到“不惑”“而立” 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做到而立、不惑,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天命。 才20,事业几乎为0,“而立”都做不到,还想知天命?
孔子说过人四五十岁很少见还孝顺父母的原话是什么
给他们买补品啊,买口味特别的东西啊等等咯,理解他们;而精神上是:跟他们谈谈话,支持他们等等咯,他们说的也是不错的方法哦,方法不少的,那建议你,去听听“常回家看看”这一首歌吧对于孝顺父母嘛,给予物质上支持的同时也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再不明白我说的,所谓的物质是,就说最简单的
五十岁了,出大汗,易疲劳无力,为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 更年期的到来 大多数人的新陈代谢功能减缓 身体中的疲劳因子无法排出体外 常年累积身体中 所以会导致 腰酸腿痛 疲劳成疾的现象
建议你生活要有规律 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 保持心情的开朗
条件允许建议你可以饮用 三勒浆 可以帮助你缓解疲劳 同时提高身体免疫力 帮助排除体内长期累积的疲劳因子 是你的身体更加健康
希望上述信息可以帮助你 疲劳易成疾 累喝三勒浆 祝你健康幸福
《论语》中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怎样理解孔子说的
人到了五十岁,世间的人情世故都已经能看的很透彻了,不会再因为什么事而迷惑,所以国家领导人大多数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大局
《易经》的人生启示
导语: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曾长久地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那是由于《易经》源自远古,又是以一些虽然简单但很难记住的符号所组成,所以大多数人很难读懂,只好敬而远之。而某些略知一二的人,则利用《易经》去算命。实际上,《易经》作为群经之首不仅昭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而且是一部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那么 《易经》对我们的人生到底有哪些重要启示呢?
第一启示: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启示: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第三启示: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稚
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说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辩是非,不通达。说重一点就是他(她)很傻。
第四启示: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启示: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启示: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启示: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八启示: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第九启示: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第十启示: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须奋勇前行坚持真理,没有奋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个泡影;没有坚持真理,成功只能与我们背道而驰。
第十一启示: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要沟通必须诚信待人,将心比心。沟通缺少了真诚,一切都会变得虚伪,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交流都因没有力度而难以让人信任。
第十二启示: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从
当命运要在你面前降下灾难时,不要悲观,不要失望,要坚强,也不要过多地去苦恼,苦恼没有用,要保持平常心,要顺应自然,要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更理智地去处理路边的荆棘和杂草。更快乐的去从容面对一切。
第十三启示: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团体
我们常说,要想做事,首先必须会做人,只有把做人放到第一的位置上,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而做人就是讲究人缘,要想有人缘,就必须与团体打成一片。而要想融入团体,就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人的心声,想他人所想,助他人所难,方能得他人之心。
第十四启示:柔顺谦逊精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
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曰:“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第十五启示: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了,浮躁就会让人变得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为了让鲜花常伴于我们身边,让事业不断前进,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谦逊谨慎,虚怀若谷吧。
第十六启示:有备无患奉献爱心----分享快乐
世界是美好的,当我们以微笑去面对世界时,我们征服了世界;创业是艰辛的,当我们以微笑去面对创业时,我们成就了创业。创业是一种分享,一种付出。付出是一种爱,爱是快乐的,快乐需要微笑。微笑,没有沮丧,也没有失败,只有进步,只有成功。
第十七启示:随机应变开阔视野----灵活变通
要学会相互沟通,相互促进,不断拓宽视野。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长远的眼光,就会跟不上时代潮流,就会守旧,就会落后。
第十八启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冷静纠正错误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别人的赏识,期待着社会的肯定,期待着自我价值的确认,这是一种积极的动力,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要就事而论,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空洞。
第十九启示: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教育人或者管理人都要以理服人,以智慧来感化,以智慧育人,坚持中庸之道,利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教导人,从而取得人们的信任或尊重。
第二十启示:审视自我观察别人-----完善自我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想了解自己,必须审视自我,经常反省自我。经常审视自我会让自己更能够认识自我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结束)
易经教会了我们什么?
《易经》给我们的三个启示
主要是要告诉我们,在大千世界之中,事物的对立面(阴、阳)的作用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事物的对立面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乃至相互转化之中。人要学会善于在万变之中发现不变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趋利避害,以实现快乐幸福生活的最大化。任何事过犹不及,应该行中正之道数学和哲学、唯物论和唯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