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天母占卜法十六眼,绿度母占卜法
神奇的吉祥天母为什么死后头发还在生长?
这是因为人体内所生的养分还在发生作用,因此他的头发还会生长。
吉祥天母的千年静坐,头发仍在生长
五行是指 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而气象是指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这两是两个东西。不是包含关系。不过我们通常可以把五行的相生、相克、相干规律及五行和五星与气象相联系起来分析东西。
完了再给点补充。
五行局采自「六十甲子纳音」,又称「六十花甲子纳音」。
五行局分为水二局、木三局、金四局、土五局、火六局。
六十甲子乃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逐一相配,而成六十组干支为一循环。
注:因十天干之首为「甲」,十二地支之首为「子」,相配第一组干支为「甲子」,因而以「甲子」为其总称。
一甲子共有六十组干支,又因十天干为偶数,十二地支亦为偶数,都起于阳,终于阴,故在干支两两相配如下。
◇阳干配阳支:
即天干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只配地支子水(鼠)、寅木(虎)、辰土(龙)、午火(马)、申金(猴)、戌土(狗)。
◇阴干配阴支:
即天干乙木、丁火、巳土、辛金、癸水,只配地支丑土(牛)、卯木(兔)、巳火(蛇)、未土(羊)、酉金(鸡)、亥水(猪)。
所以绝对不可能阴阳配。无论男女都一样。
例如:辰(属龙)年生的人,一定是阳男阳女;亥(属猪)年生的人,一定是阴男阴女。
一甲子既成,分配五音宫、商、角、征、羽的方法,叫做「纳音」。
宋朝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云:「六十甲子有纳音,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
明朝周祈所撰名义考云:「鬼谷子作纳音,纳者,受也;音者,感物助声也。」
◇纳音如下:
水音「一六」,火音「二七」,木音「三八」,金音「四九」,土音「五十」,此生成数也。
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巳亥「四」,此干支之「数」也。
五行之中,惟「金、木」有自然之音,「水火土」必相假而后成音;水无音,假土则激,火无音,假水则沸,土无音,假火则烈。此干支之数,合生成之数,感物助声,而音斯受矣!」
如何运用生成数,以感物助声,推算出纳音为何: 十二宫即由子、丑、寅……亥十二地支,十二律亦配属十二宫,一律含五音,五音即土音「宫」、金音「商」、木音「角」、火音「征」、水音「羽」。
每宫皆含五行、五音,而性质不同,所以十二宫共有六十纳音。
六十纳音分布在五行局内,又六十纳音内有阴阳不同,而五行属性相同者,其纳音名称相同。
例如:甲子(阳木阳水)纳音称海中金;乙丑(阴木阴水)纳音也称海中金。
所以说六十纳音分布在五行局内只有三十个纳音五行局,每个管二组干支,阴阳各一组。
任何一个地支(生肖),都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属性。
例如:辰(属龙)年生的人,有金龙、木龙、水龙、火龙、土龙;亥(属猪)年生的人,有金猪、木猪、水猪、火猪、土猪。
而其五行(金、木、水、火、土)属性有二种说法:
1. 一种由天干五行属性而来,例如戊辰龙,以天干五行属性会称之土龙,因戊为土。
2. 另一种是以六十花甲子纳音之五行属性而来,例如戊辰龙,戊辰纳音为大林木,称之为木龙。
五行局的功能及价值:
六十花甲子有三十个纳音五行局,数目虽少,但其中却包含了无尽的玄机与奥妙,在我国五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山、医、命、卜、相」都有它不可或缺的妙用。
在斗数里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八字运用到较多的部份,斗数用的较少而已。
◇紫微斗数排盘:
1. 以「命宫」所在之干支定「五行局」。
2. 五行局及出生日期定「紫微星」。
注:古赋云:「帝(紫微)居动,则列宿奔驰」,紫微定,才能排十四颗主星。
3. 以五行局定「行运年岁」。
4. 以五行局之「局数」为行运的年龄。
例如:水二局的人二岁开始行运,木三局的人三岁开始行运,依此类推。
注1:在未行运前,只有命而无运,只能断格(论命),不能断势(论运)。运乃跟父母走。没有运就不论吉凶。要论吉凶必须与父母命盘合参。
注2:早行运的人在优点上,比较聪明,故水二局的人较有巧智。 行运之前属静态,行运之后属动态。
注3:年龄岁数之个位数加拾位数的和,若为五行局局数的倍数,主「该年不利」。
例如:木三局的人以3的倍数,在3、6、9、12、15、18、….等该年不利,宜小心谨慎。
以五行局定「潜在的特质」:
能显示一个人受生年五行局与命宫五行局磁场冲击后的潜在特质,所以纵使是在同样的宫位有同样的星曜入命宫时,还是会因为纳音的五行局不同而有思想及作风上的差异性产生,进而影响每一个人后天上对事物的看法与作法有不同的诠释与方法。
以命宫的纳音五行局来作为其先天的本性,身宫的纳音五行局则是隐藏在后天环境影响下的潜在性格,只有在失控的状态下。
例如:暴怒、紧张及遇到突发事件时才会显露出来,也有可能在肢体语言上,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之下不经意的流露出来,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连自己都不一定会发掘的到的领域。
命宫与身宫的纳音五行局以相生为佳,相克则易产生性格上的分裂或所谓的双重性格。
每一个人的潜在特质也会随着每十年大限的转变而改变,所以行限的宫位之纳音五行局也必须一并参考,但原本的命宫纳音五行局则一样都有效且永远都不会变的。
一样的与命宫与身宫的纳音五行局论法相同,相生则顺利,相克则易产生不适应或辛苦面对的局面。对流年也适用。
◇由十二宫之五行局属性看其对待关系:
在十二个宫位中,「星曜的五行与地支的五行」之间都具有五行相生、相克的作用,但与纳音五行之间却没有相生、相克的作用,因为纳音五行的影响更强于星曜的五行,所以只能以五行生克比较旺弱,借由纳音五行予以强化或压抑该宫星曜的特性(简称局)对其他十一宫之纳音五行。
依五行生克原理运用,以命宫纳音五行(简称局)对其他十一宫之纳音五行(简称宫)所产生之生、克、制、化(八字学所运用断命原理),论其吉凶,分别整理出五个重要原则如下:
1. 局宫同者为「比旺」。例如:水二局对水二局。
2. 局生宫者为「泄秀」。例如:水二局对木三局。
3. 局克宫者为「艰困」。例如:水二局对火六局。
4. 宫生局者为「顺畅」。例如:金四局对水二局。
5. 宫克局者为「危殆」。例如:土五局对水二局。
? 依同样的原理运用,也可以依二人之命宫纳音五行,所产生之生、克、制、化,了解其对待关系,可作参考。
?五行局之局性,用在命局上,约略可知一个人的个性特质。 再进一步,可以命宫在支之五行为「体」,命宫纳音五行(即命局)为用合参,更能察其细微。
例如:
1. 命坐壬辰,辰为土,以土为体,壬辰纳音为长流水(水二局),以水为用。则此人本质是文静、木纳的,但可学得口若悬河(水性),平时文静的一面,但有时打开话匣子,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似的。
2. 再深入研究看是什么土(地支土有四种),什么水(纳音水有十二种),将更能深入察觉。
人之五行属性皆拥有多种,只因强弱不同,主客有异而已,乃就一个人表现那一种属性强,而将之归于该一行。
六十花甲子纳音:
01属鼠(子)年的人:
01(甲子)海中金 、13(丙子)涧下水、 25(戊子)霹雳火、 37(庚子)壁上土、49(壬子)桑拓木。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寅、申」宫。
02属牛(丑)年的人:
02(乙丑)海中金 、14(丁丑)涧下水、 26(己丑)霹雳火 、38(辛丑)壁上土、50(癸丑)桑拓木。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巳、亥」宫。
03属虎(寅)年的人:
03(丙寅)炉中火、15(戊寅)城头土 、27(庚寅)松柏木、39(壬寅)金箔金、51(甲寅)大溪水。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巳、亥」宫。
04属兔(卯)年的人:
04(丁卯)炉中火、 16(己卯)城头土 、28(辛卯)松柏木、40(癸卯)金箔金、52(乙卯)大溪水。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巳、亥」宫。
05属龙(辰)年的人:
05(戊辰)大林木 、17(庚辰)白镴金 、29(壬辰)长流水、 41(甲辰)覆灯火、53(丙辰)砂中土。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辰、巳」宫。
06属蛇(巳)年的人:
06(己巳)大林木 、18(辛巳)白镴金、 30(癸巳)长流水、 42(乙巳)覆灯火、54(丁巳)砂中土。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辰、巳」宫。
07属马(午)年的人:
07(庚午)路傍土、 19(壬午)杨柳木、 31(甲午)砂中金 、43(丙午)天河水、55(戊午)天上火。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丑、午」宫。
08属羊(未)年的人:
08(辛未)路傍土 、20(癸未)杨柳木 、32(乙未)砂中金、 44(丁未)天河水、56(己未)天上火。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酉、亥,辰戌丑未」宫。
09属猴(申)年的人:
09(壬申)剑锋金、 21(甲申)井泉水、 33(丙申)山下火、 45(戊申)大驿土、57(庚申)石榴木。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火星、铃星」宫。
10属鸡(酉)年的人:
10(癸酉)剑锋金、 22(乙酉)井泉水、34(丁酉)山下火 、46(己酉)大驿土、58(辛酉)石榴木。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擎羊、陀罗」宫。
11属狗(戌)年的人:
11(甲戌)山头火、 23(丙戌)屋上土、 35(戊戌)平地木 、47(庚戌)钗钏金、59(壬戌)大海水。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擎羊、陀罗」宫。亦忌逢「辰、巳、戌」宫。
12属猪(亥)年的人:
12(乙亥)山头火 、24(丁亥)屋上土 、36(己亥)平地木、 48(辛亥)钗钏金、60(癸亥)大海水。
在太岁、大小二限行运忌逢「擎羊、陀罗」宫。亦忌逢「巳」宫
...的佛陀和“西方三圣”?也不搞不清“大黑天”和“吉祥天母...
汉传、南传、藏传都是佛教,他们的精髓也是佛教的精髓。藏传佛教的特点,一是注重完整的佛法,将小乘、大乘、空宗、有宗、显教、密教视为佛法整体的一部分,不撷取某部经纶而单独立宗。有人以为藏传佛教就是密宗,实因为不了解所致。二是注重修行次第,组织严密,不以单独修某一法门为足。其实这些特点在汉传佛教的某些时期也是有的。极乐世界为西方净土,主持教化的是阿弥陀佛,协助教化的上首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藏传佛教关于密教的修法,主要依止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和护法。本尊修法当又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大威德金刚主要属于无上瑜伽部父续本尊,注重方便,有文殊身、红阎曼德迦、黑阎曼德迦、怖畏金刚等多种形象,其他三部也有一些大威德金刚的修法。胜乐金刚属于无上瑜伽部母续本尊,注重智慧,佛陀为降服大自在天而说《胜乐本续》,胜乐金刚也有多种形象。藏传佛教中大黑天(玛哈噶啦)为男性护法之首,常见的六臂大黑天为观世音菩萨化身,吉祥天母(玛哈噶哩)为女性护法之首,主要形象为骑驴,驴臀上有一眼,容易辨认。
吉祥天母的吉祥天母 愤怒像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译文: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艮卦,人的背部静止,身体就是想动也难动弹。走在庭院裏,不觉得有人存在。这样,是没有什麽灾难的。
大象:
艮卦,是一阳在二阴的上方,阳已上升到极点,所以停止。又,艮卦是一阳,在象徵地坤卦的最上方,是山的形象,也有止的意义。艮卦是两个山重叠,稳重静止不动,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在其应当停止处停止,思考不超出本分以外。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译文:停止在开始第一步,不会有什麽过失,利於永久保持正道。
启示:当止则止,不失其时。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译文:腿肚子停止了运动,勉强跟随腰部行动,心裏很不高兴。
启示:要有主见,勿盲从他人。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译文:腰不能屈伸,扯开其胁部肌肉,这可有危险,心裏像火熏一样不安。
启示:当止不止,反受其咎。
六四:艮其身,无咎。
译文:停止上身的活动,就没有灾难。
启示:自我约束,量力而行。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译文:注意其脸部,说话要有条理,有分寸,灾难就会消失。
启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上九:敦艮,吉。
译文:敦厚地停止,一切都会吉祥。
启示:止於至善,敦固不变。
总纲:《艮》卦以两山重叠、峰峦隔断为取义的象徵,集中阐述了有关“停止”的问题。就社会生活来说,提倡什麽,反对什麽,追求什麽,放弃什麽,都包含“止”的内容。止与行,时一对矛盾,其中存在著辨证关系,能止才能行,有所行必有所止。不过《艮》卦讲止,著眼自止,用今天的话来说,只讲主体的自我控制,就未免不全面了。卦辞第一爻提出,“艮其背”的命题,用意无非是点破生活中存在著貌实不符,表裏相背的情况,因此,只有看清背面真相,才能实施自我调控,做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一切从实际出发。
【艮为山箴言】
重重的山是甘泉水的源头,谦虚,不耿下问,自我控制坚持到底,一定能够停留在有泉源的地方。
西藏拉萨供奉着一位女财神的扎基寺,游客祈愿为什么必须带白酒?_百度...
西藏那个地方祈福祭祀都要带白酒的,这是他们那边的习俗,因为酒必须得存嘛,白酒是酒里面的纯酒。
丹巴绕旦的人物成就
1980年到西藏师范学院参加史诗《格萨尔》的抢救工作,并接受其插图绘制任务 ,绘制的插图已出版的有《门岭之战》、《松林之战》、《仙境九行占卜》等,由于工作 成绩突出而获国家文化部等单位颁发的先进个人奖。
1984年到西藏大学艺术系任教的同时编写了《西藏绘画教材――实践精华》。
1985年在《格萨尔王传》研究中获中国科学院,文化部等五家单位颁发的先进个人奖。
1987年获曾宪梓全国高等师范院教师二等奖。
1989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
1990年年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美术教育奖。
1990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
1991年作品《地球》在日本举办的四季美术作品展中获铜奖,并被收藏。
1991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级优秀专家。
1992年作品《吉祥天母》在中国第二届民族文化博览会上获佳作奖。
1995年在中国名人名作展示会上作品《赛马》获优秀奖。
1995年获全国自学成才奖。
1995年获西藏文学艺术最高成就奖“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
1996年出版《西藏绘画》。
1997年12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二等奖。
1998年主持完成了西藏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藏族传统绘画颜料的恢复与发展”的研究,经自治区科委专家的鉴定,取得了自治区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专利。
1999年第二届华人艺术大奖赛中作品《十八罗汉之一阿氏罗尊者》获国际荣 誉金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1999年出访非洲四国,带去的一幅唐卡《布袋和尚》被埃及国际国家博物馆收藏。
在科研方面:1999年5月西藏重点科研项目《藏传绘画颜料恢复与发展》经自治区科学委员会专家鉴定,取得区内领先水平。
2000年4月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奖的17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西藏艺术研究》等刊物上。
2003年与阿旺晋美合著《西藏美术史略》及《汉藏藏汉美术词典》。
2005年,应日本国立佛教大学邀请,前往日本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