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的数目,天干地支所代表的数字

12地支五行属性表

大家都知道十二地支,每个地支都有对应的方位,五行属性,以及身体器官部位。下面我为你整理了12地支五行属性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2地支五行属性

古书《类经图翼·五行统论》所云:“十二支以应月,地之五行也,子阳亥阴日水,午阳巳阴日火,寅阳卯阴日木,申阳酉阴日金,辰戌阳丑未阴日土。”

寅、卯月为春季的正、二月,正是东方风木之气当令之时,故寅、卯在五行同属木。

巳、午月为夏季的四、五月,正当南方火热之气当令,故巳、午在五行同属火。

申、酉月为秋季的七、八月,正是西方燥金之气当令,故申、酉在五行同属金。

亥、子月为冬季的十、十一月,正当北方寒水之气当令,故亥、子在五行同属水。

辰为季春三月,未为季夏六月,戌为季秋九月,丑为季冬十二月,这四个季月,都是中央土湿之气寄王子:四时的月分,所以辰戌丑未在五行同属于土。

十二地支名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数目:

子一,丑二,寅三,卯四,辰五,巳六,午七,未八,申九,西十,戌十一亥十二。

十二地支阴阳

子、寅、辰、午、申、戌是六阳支。

丑、卯、巳、未、酉、亥是六阴支。

十二地支属性

子为阳水,亥为阴水,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为阴火,

午为阳火,申为阳金,西为阴金,辰戌阳土,丑未阴土。

十二地支与方位:

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西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中央土。

十二地支与四季:

寅卯辰春季,巳午未夏季,申西戌秋季,亥子丑冬季。

又论;辰戌丑未土在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最后一个月为土月。

十二地支与人体部位的关系:

子丑为腿脚,寅亥为腿膝,卯戌为屁股,辰西为两臂,巳申为肩,午未为头面。

十二地支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肚脐及脾胃

寅胆目疾脉两手,卯木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脾肩胸痰,巳面齿咽小肠肛。

午火心脏并眼比未土胃脾并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西金咽喉及气管。

戌土命门腿踝足,亥水发骨尿道肾。

十二地支与月份关系:

古人说:一二三阳开泰,斗柄回寅万事春。就是说:每一年的寅月、寅日、寅时,北

斗的把柄指向寅位。古人是以斗柄所指来分十二个月份。因此斗星的斗柄年年正月指向寅位。

古人把寅做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

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

例:正月见寅,寅是月建。必须在立春之后到惊蛰之间,均以十二节为准,余仿此

为什么十二地支有阴阳之说?

《周易·系辞上》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就是说,事物之所以有规律地运动着,由于它们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道,就是规律。奇为阳,偶为阴,古义昭然,百世不惑。1、3、5、7、9、11为奇数,属于阳,2、4、6、8、10、12为偶数,属于阴。

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都用于哪些方面?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又称“干枝”。天干的数目有10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目有12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等。

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二地支是哪些,十天干又是哪些

提起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十二地支是哪些,十天干又是哪些,另外,还有人想问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用来表示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十天干十二地支怎样对照时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十二地支是哪些,十天干又是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

1、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二地支是哪些,十天干又是哪些

2、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用来表示什么?

3、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天干十二地支怎样对照时间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时间(UTC+8)为准:时辰地支时间(UTC+8)甲或己日乙或庚日丙或辛日丁或壬日戊或癸日子时23时—1时甲子时丙子时戊子时庚子时壬子时丑时1时—3时乙丑时丁丑时己丑时辛丑时癸丑时寅时3时—5时丙寅时戊寅时庚寅时壬寅时甲寅时卯时5时—7时丁卯时己卯时辛卯时癸卯时乙卯时辰时7时—9时戊辰时庚辰时壬辰时甲辰时丙辰时巳时9时—11时己巳时辛巳时癸巳时乙巳时丁巳时午时11时—13时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未时13时—15时辛未时癸未时乙未时丁未时己未时申时15时—17时壬申时甲申时丙申时戊申时庚申时酉时17时—19时癸酉时乙酉时丁酉时己酉时辛酉时戌时19时—21时甲戌时丙戌时戊戌时庚戌时壬戌时亥时21时—23时乙亥时丁亥时己亥时辛亥时癸亥时

4、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天干地支怎样搭配

5、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天干、十二地支属性详解一览表

6、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天干地支配对排列组合算法

十大天干与十二地支。

7、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如何配对纪年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上下对位配对,戌亥上面再接着甲乙,如此这般往复天干6次,地支5次。60年一甲子。60甲子背方法。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个应该是癸亥………接着又开始甲子….

8、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十二天干地支是哪些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天干地支对应的五行是什么?。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天干十二地支怎样对照时间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天干地支”又称“干枝”。前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可见称为干支的原始用意。天干的数目有十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目有十二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古代的天干与地支相配。

以上就是与十二地支是哪些,十天干又是哪些相关内容,是关于十二地支是哪些,十天干又是哪些的分享。看完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二地支代表的数字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所代表的意思是:
子 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丑 是纽,阳气在上未降.;寅 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卯 是茂,言万物茂也.;辰 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巳 是起,指阳气之盛;午 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未 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 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 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 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亥 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十二地支中,1到12的数字代表按照顺序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的起源,据现有的资料,最早出现于我国三千多年前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上。主要用作历法纪日,已经十分成熟,商朝很多帝王的名字里也用某一天干,比如报丁、武丁、祖甲等等 。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即西方的格里高利历,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此历法并不比我们祖先使用的阴阳合历先进。

扩展资料:

《尔雅·释天》中讲,“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月。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丑”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卯”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

“辰”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酉”就是“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地支

十二天干地支是哪些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数字

天干地支和五行各代表那个数字如:1234567890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甲对应一,乙对应二,....以此类推,癸对应十.
子对应一,丑对应二...以此类推,亥对应十二.
至於因素,可以去看 十天干生旺死绝表.
这些一言两语不可道清.建议多看易学的书.如邵伟华.这本书的基础知识讲得不错.
奇门可看张志春的等.

天干地支如何转换成数字 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干支数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对应的数字从1到60。。。

在天干地支中,己对应的是数字几 9、6、5

天干地支中甲子为什么对应数字是4 这个是天干地支纪年的方法: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按照顺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

在梅花易数里,年用天干地支怎么表示,比如说2015年,用干支怎么表示,对应的数字是几? 例2015.12.24 13:00:
农历乙未年十一月十四午时【羊年】戊子月 甲戌日起卦: 未年8数,午时7数。
上卦为:(年+月+日)÷8,取余数。 即:(8+11+14)÷8,余数1,则乾卦:为天。五 行属性为金。代表天,也代表金属或具有金属性质的东西。
下卦为:(年+月+日+时)÷8,取余数。 即:(8+11+14+7)÷8,此处无余数,坤 卦:为地,五行属性为土。代表地、大地,也代表具有土性的东西。。
动爻数为:(年+月+日+时)÷6,取余数。 即:(8+11+14+7)÷6,余数不为0。
此卦为:上卦为乾坤,下卦为坤,动爻为阴爻。

幸已天干地支表示什么数字 你打的是“辛巳”这两个字。辛在天干排行是第八,巳在地支排行是第六。

天干地支怎么算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六十甲子顺序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与公元纪年的换算第一种算法: 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不同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赵达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种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1. 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 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本人再举一例来说明: 例2. 我们再以1987年为例; 天干算法: 1987-3=1984, 1984/10=198余4, 4对应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为丁; 地支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余4, 4对应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为卯; 综上公元1987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丁卯年。 第三种算法: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

天干地支是指?分别是指什么时辰?十二天干与地支有什么关联?

“天干地支”又称“干枝”。前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可见称为干支的原始用意。天干的数目有十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目有十二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时辰
子时
23时—1时
丑时
1时—3时
辰时
7时—9时
巳时
9时—11时
午时
11时—13时
未时
13时—15时
申时
15时—17时
酉时
17时—19时
戌时
19时—21时
亥时
21时—23时
天干地支是中国在古代用于记录时间、占卜的一种工具,最初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
干支的意义来自于树木,即树干树枝的意思。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
对于天干地支的起源,有学者这样认为的:
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
天干与地支的关联,大意是这样的:
天干:用太阳计时有关,是十进位制的体现,为阳
地支:用月计时有关,是十二进位制的体现,为阴
地球的自然变化与太阳和月亮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息息相关,太阳为主,月亮为辅。天干与地支的关系,相对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月亮对地球的影响的相互关系。
用天干与地支,任何其中一种方法,不能完整的反应地球时光的变化规律。只能两者相结合表达,一主一辅。
两者之间本身没有很多的关联,但缺一不可,共同用于计时记事。后来被人赋予的功能就越来越多了。

十二地支是什么?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

太岁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远古的天皇时代,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干支”古名“岁”(摄提)。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代文献文记载确定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历,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天干地支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的顺序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子”(z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丑”(chǒu)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

“寅”(yín)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卯”(mǎo)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

“辰”(chén)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巳”(sì)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

“午”(wǔ)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wèi)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申”(shēn)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

“酉”(yǒu)就是“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xū)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

“亥”(hài)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扩展资料: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

1、子: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古代指儿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2、丑:「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扭,也作转动讲。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白天即将被扭过来。

3、寅:像双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4、卯: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 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5、辰:像贝壳形,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夏日的早晨,七点至九点,大雾茫茫。

6、巳: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上午九点到十一点,雾气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了。

7、午: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说为「牾」,抵牾为矛盾。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没有影子,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古代中国人民依形造字,又依形取义,以形、义命物。由此,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8、未: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会有滋有味。

9、申:像闪电形,又说为「神」。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古代中国人民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10、酉: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吧。

11、戌: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12、亥:像猪,「豕」字的变体。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主人被猪拱槽的声音搅醒了,要想猪肥,就得夜半起身给它添食。此外,草根与植物的块茎有关,那是猪的饲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加了《冇》字将可能有问题的字词隔开——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
根据阴冇阳学说,分为阴支和阳支: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冇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冇藏。
读音: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生肖时辰对照表
1、子时-鼠(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冇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鼠在这冇时间最活跃。
2、丑时-牛(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冇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冇化的食物。
3、寅时-虎(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
4、卯时-兔(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破冇晓、旭冇日,指太阳刚露脸,初升的时间;月亮又称玉冇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5、辰时-龙(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也是吃早饭时间,相传这是“群龙行冇雨”的时候。
6、巳时-蛇(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冇蔽在草丛中。
7、午时-马(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冇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冇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冇类动物。
8、未时-羊(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冇跌、日冇央等:太阳偏西为日冇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9、申时-猴(15食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10、酉时-鸡(17是至19时)日冇入,又名日冇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11、戌时-狗(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冇夕、日冇暮、日冇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冇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冇门。
12、亥时-猪(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冇动,安冇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地支十二时辰顺序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的顺序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子”(zǐ)就是“孽”,表示万物繁茂的意思;“丑”(chǒu)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

“寅”(yín)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卯”(mǎo)就是“茂”,指万物茂盛的意思;

“辰”(chén)就是“震”,指万物震动生长的意思;“巳”(sì)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

“午”(wǔ)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wèi)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申”(shēn)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

“酉”(yǒu)就是“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xū)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

“亥”(hài)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扩展资料: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

1、子: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古代指儿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2、丑:「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扭,也作转动讲。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白天即将被扭过来。

3、寅:像双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4、卯: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 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5、辰:像贝壳形,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夏日的早晨,七点至九点,大雾茫茫。

6、巳: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上午九点到十一点,雾气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了。

7、午: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说为「牾」,抵牾为矛盾。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没有影子,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古代中国人民依形造字,又依形取义,以形、义命物。由此,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8、未: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会有滋有味。

9、申:像闪电形,又说为「神」。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古代中国人民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10、酉: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吧。

11、戌: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12、亥:像猪,「豕」字的变体。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主人被猪拱槽的声音搅醒了,要想猪肥,就得夜半起身给它添食。此外,草根与植物的块茎有关,那是猪的饲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