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基础卦象,0是什么卦象

什么叫天玄地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我国古代启蒙读物《千字文》首句,《千字文》作为我国成书最早、流传早广的启蒙读物,讲述的是天文气象知识,人类最先认识地球的状态。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又最基础的部分,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先民的智慧。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易经》里说的是“天玄而地黄”,但在《千字文》里为了对仗工整,将“天玄而地黄”改为“天地玄黄”,据说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引字的引经叫明引,了解这样的文字倒置更便于我们理解其涵义。

“天地玄黄”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但这么理解就完了吗?其实这四个字大有深意,但细究又会牵扯到五经之首《易经》,千言万语很难讲清楚,所以为什么说我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了。

我这里简单解析下,算是抛砖引玉了~~

何为天地?

150亿年前有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层(中国文化叫做太极)产生大爆炸,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物质宇宙,而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

《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可谓形象而具体,再说可能就是智慧层面的论调,比如形而上为天,形而下为地等等,这太烧脑了,咱们就此打住吧。

何为玄?

我们经常也会说玄色,但玄色究竟为什么颜色?玄色,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在意义上更指高远深邃、高深莫测。但是我们明明从肉眼看见的天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的呢?

原来天的蓝色是由于光的衍射现象引起,蓝、靛、紫这些颜色的光波长较短,只能在各种空气中的杂质间来回发射,所以天起来是蓝色的。但宇航员到了太空看到的太空四周是黑漆漆一片的,恒星放射的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正确的,古人智慧高啊,并没有骗我们。

还有就是老子所说的,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这些理论是我们智慧很难理解的,也属于天玄。

何为地黄?

黄色在传统文化中出现得最多,在炎黄文化里,土地、人的肤色、农作谷物等都是黄色的,所以说是地黄。从色谱上看,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赞叹了大地温暖的滋养和哺育功能,所以大地也被比作为母亲。

再有,天道高远,天道同样深邃,黄也代表着深邃,所以还有迷信说法为什么人死了以后要归于“黄泉”,要过奈何桥,说明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世界也是无比深邃的。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求《周易》乾坤两卦的卦辞

乾.元.享.利.贞.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以上是卦辞,下面是全的。
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享.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
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
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脩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溼.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後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第二卦坤坤为地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千字文,第一句究竟是天地玄黄,还是天地元黄?

原先是玄,清朝避康熙玄烨的讳才改成元,都算对:)
康熙帝名玄烨,“玄”字是常用字,清代避讳“玄”字的办法,或是缺最后一笔,或是用“元”字代替。中药“玄参”改称“元参”沿用至今;《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改为“天地元黄”,也流传至今。当时的著名戏剧家李玉,字本为“玄玉”,为避讳遂改称“元玉”。《红楼梦》过录本中,注意了避“玄”字,但不够严格,那可能是抄手的错,但把“太虚玄境”写成“太虚幻境”。
“天地玄黄”还是“天地元黄”
我们见到的不同版本的《千字文》,开头四字有的写作“天地玄黄”,有的写作“天地元黄”。两种开头的存在都已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了,似乎再无讨论的必要,但既然有人较真,非要搞清楚最早的那个写法,那我就在此试做讨论。
有人说,清代的时候为了避康熙帝玄烨的讳,将“玄”字改写作“元”。清人文章因避讳而改“玄”作“元”已是事实,此处不必举例。我相信清人在写《千字文》时一定会有意识地把开头写作“天地元黄”。这种说法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千字文》的开头原本是“天地玄黄”,从清代起才改作“天地元黄”,改写的原因是避帝讳。当然为什么改“玄”作“元”,而不改作其他的字,并没有解释。
其实在清以前人们写“玄”还是写“元”也并不统一。明代的文征明和元代的赵孟頫写过多种书体的《千字文》,每本的开头都写作“天地玄黄”;宋代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开头写作“天地元黄”。前推到唐和唐以前,都写作“天地玄黄”。唐人怀素的草书,小字贞元本《千字文》写作“玄”字,隋代智永的《千字文》也写作“玄”字。再往前推就到了《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时代。可见最早的版本是写作“天地玄黄”。
《千字文》虽然是一部蒙学读物,字面意思较为浅显,但由于作者周兴嗣学养深厚,赋予了该书丰富的内涵,所以其内容是处处有来历,时时有典故,学者不可不详察深思。
开头“天地玄黄”一句出自《易经》。《易经》的原文是“天玄地黄”,作者编写时改作“天地玄黄”完全是为了音韵美的需要。原文“平平仄平”,改后成为“平仄平平”,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意思又没有发生变化,因而这个改动是成功的。
下面说说“玄”“元”二字的关系。改“玄”作“元”,既有避讳的原因,也可能有流传的讹误,但都和字的音义有关。首先,“玄”“元”二字的韵母相同,容易误听误写,但也符合避讳的需要。讳法最常用的是使用音近的字,如汉人改“荀卿”为“孙卿”,唐人改“龙渊”为“龙泉”,改“民风”为“人风”等等。其次,二字的意思接近甚至相同。“天地玄黄”的“玄”字,意思是青黑色,是天的颜色,可以引申为深奥、神妙,是道的特质;“元”的意思是根本、根源,被古代道家学派用以指万物之本,也就是道。由于这些原因,不光《千字文》“玄”“元”换用,老子《道德经》也是不同版本有用“玄”字的,有用“元”字的。知道了二字的音义关系,以后在其它文献中看到“玄”“元”换用的现象就不会奇怪了。

“天地玄黄”是啥?

千字文开头
http://baike.baidu.com/view/23443.html

八卦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

八卦是什么呢?易经有言:"阴阳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而八卦杂志的创办人,认为世界上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于男(阳)女(阴)间的恩怨情仇,好比阴阳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杂志.

先天八卦是什么?易(一)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宇宙形成的过程。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俗称连山易。传说是由距今七千年的伏羲氏观物取象的所作。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确定天地方位,对大自然的总体描述。

后天八卦是什么?后天八卦也叫后天八卦图,因为它是图文并茂的一个古代术语。 后天八卦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后天八卦图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隅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后天八卦为先天八卦两两重叠,形成一卦。总共可以重叠六十四卦,而且八卦也有了质的提升。便的拥有了时间概念,传说周文王利用后天八卦还能演算过去未来。是非常的强大。流传至今我们用的八卦很多都是后天八卦而先天八卦现在用的人都比较的少。

道家:什么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33小视频: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