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古代叫什么,取名最忌讳的36个字
古代取名和取字都有什么样的标准?名和字一样吗?
对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名字来说是一个词,但是在我们的中国古代,名和字其实是分开的,完全就是两回事,名就是一个人的大名,而对于字是成年之后由父亲母亲或是老师给取得。
在古代,古人小孩出生三个月之后,由他的父亲给他取一个名,叫作乳名或者是叫作幼名,等到他长大以后,进入了社会,因为要有称呼了,别人称呼他,就不能称名,这就还需要一个尊称,并且还需要一个字,具体来说的话,是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女子是十五岁行“及笄礼”,这些也都是成人礼。 那么这就在成人礼的仪式上就要由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者是一些当地的贤人给取一个字,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这个字我们也是经常说表字什么什么,但是这个名和字虽然在意义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对于取名字的标准,比方说,诸葛亮,字孔明,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这种关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近的,相承的,相延的,相补的,甚至是相反的等等。相反的就有,比如说,韩愈,字退之,对于韩愈中的愈是前进的意思,但是呢这个退字就是恰好相反的,所以就有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在这就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古人的自称,只能称名,而不能称字,比方说,刘备,他只能说备怎么样怎么样,不而不能说玄德我在怎么样怎么样。
平辈或者是一些关系一般的人,长辈对于他的称呼只能称字,比如曹操称刘备就只能称玄德,在古代,直呼其名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我们常说的指名道姓就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不管男子有字,女子也是有字的。
古代人名、字、号是什么意思?
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是表字,号相当于别称。
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就是名和字有区别,名用来区分彼此,字用来表示德行。
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人好几个。
扩展资料
在史书或古籍中常看到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古代人有“名”有“字”,“名”又叫“ 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亲所取(当然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名了);
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 (不过三国乱世,思想反叛,冠而取字并不是一定遵循,曹冲、孙亮都是未冠死去而皆有字),而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名,在夏朝之前已经有,而取字据说始于商朝,如推翻夏桀的商汤,原名履,又名天乙,字汤。还有,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古人常自称己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另姓与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
名与字是有关系、关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辅,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另外,古人的名和字往往取自古典古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名字
中国古代如何给儿子取名?
大多取自百家的经典或者上古时期的古籍里的某句话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
09年2月2日出生古代名字应该叫什么?
09年2月2日出生古代名字应该叫什么?王富贵。
全字和什么名字搭配好听?全字在后,男孩起名
皇
给宝宝起名。男孩。姓黄。全字辈起...
取名需要知道宝宝准确的出生时间,从而专业为宝宝取名!
但从字义分析,参考命名:黄全烨,
烨:明亮,寓意为光辉灿烂
烨烨震电。——《诗·小雅·十日之交》
--聚名苑起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