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计算方法,生辰八字时柱怎么算出来的
人的四柱怎么算
四柱上的大运年,实际上与机遇改变年很多地方相合。占星学家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总结出的好坏两个机遇年,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是相当准确的。 英国相学家基洛氏运用占星术的成果,写出了命运周期表,把依照生日所起的变动划分得更加明显。运算方法相当简单。就是把人的生日划分为1-9的系数。1、10、19、28日出生的为1系数。2、11、20、29出生的为2系数,3、12、21、30出生的为3系数。依次类推。
满意请采纳
求四柱中日柱最简单的推算方法
我给提供一个知道阳历日子来推算这天的日干和地支! 学习四柱预测的人都知道,在排八字的时候年柱,月柱都是有规律的,因为年是12年一个轮回,对应天干10年一个轮回,而月柱规定是每年的正月都是寅月,再配合歌谣就可以排出月的天干,这些是很简单,但排日柱的时候就很多人都要去翻看万年历,而万年历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带在身上,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预测师就困惑了,或者预测知识比全面的预测师就会用其他的方法预测,卦,六爻,面相,手相等等!那么有没有不用万年历就可以推算出命主的出生日的日柱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是,有! 其中盲派命理推算日柱就不需要万年历,只要知道你阴历出生日就可以推算出当然的日柱,当然这也可以算是盲派命理的绝技,其过程比较复杂,今天在这里我也就不给大家介绍,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知道阳历的出生日,在没有万年历的情况下怎样推算命主的日柱,也算是和广大易友做个交流!希望对学习八字预测的易友有帮助! 具体公式如下: (年的后两位*5+年的后两位/4+9+阳历日子数+单月(0)+双月(30)+月调度数)/60=? 所得的余数的个位作为天干 余数/12所得余数作为地支, 就是当天的农历干支 月调度数是1,4,5月是1 2,6,7月是2 3月是0 8月是3 9,10月是4 11,12月是5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闰年的1月和2月,要减1以后除以60看余数是多少! 再一个要注意的是"年的后两位/4"是说取商的整数 下面我举例说明: 比如阳历1980年7月8日 (80*5+80/4+9+8+2)/60=439/60,余数是19 那么9数作为天干,对应的是壬, 19/12余数是7,那么7数作为地支,对应是午 所以1980年7月8日是壬午日 比如阳历1981年8月3日 (81*5+81/4+9+3+30+3)/60=(405+20+45)/60,余数是50 个位是0当作10看,对应的天干是癸, 50/12余数是2,对应地支是丑, 所以1981年8月3日是癸丑日 比如阳历2000年2月5日,2000能被4整除,所以是闰年要减1再除 (100*5+100/4+9+5+30+2-1)/60=570/60余数是30 个位0当10看,对应天干是癸, 30/12余数是6对应地支是巳, 所以2000年2月5日癸巳日 其余的依次类推....
四柱结算法
“四柱结算法”原理及其发展历程
“旧管”、“新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会计结算方法——四柱结算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们和“开除”、“见在”一起构成了“四柱结算法”的基本要素。“旧管”的基本含义即“期初余额(或上期结存)”,“新收”的基本含义即“本期增加额”,“开除”的基本含义即“本期减少额”,而“见在”的基本含义则为“期末余额”。四柱结算的基本公式为“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因此用现代的话来讲,“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就是进行会计核算及会计结算的四大要素。古人形象地把它们比喻为支撑大厦的四根支柱,缺一而不可,故名“四柱结算法”。
根据专家的研究考证,在中国唐代中期的官厅会计核算中,已有了“四柱”基本名目的运用[3],开始由“三柱结算法”向“四柱结算法”过渡。从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及长兴二年(公元931年)沙州净土寺编制的年终会计结算账单中已可以看出“四柱结算法”在唐代后期业已创立,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运用。沙州净土寺为唐代传下来的古老寺院之一,后唐同光三年距李唐王朝灭亡仅十八年,后唐长兴二年亦仅隔二十四年,故该寺后唐年间的会计水平及对“四柱结算法”的运用,可以说与唐代后期的水平基本一致。
由于晚唐时期皇帝对佛教的迷信,当时寺院的规模一般较大。寺院的收入来源复杂,如庄田收入、园税收入、放债收入,交易收入,以及散施收入等。另外,支出也比较复杂。在唐代的寺院中,每到年终结算之前,一般由寺院的最高领导者——方丈主持全院的会计核算年终工作会议——“算会”,对“直岁”(即寺院里的主管会计)一年来经手的账目进行全面的审核,并由直岁编制收支会计结算报告,即“钱物账”。在旧历年正月寺院众僧聚会之时,由直岁将其所编账单在全体僧众面前当众宣读,以解除直岁当年的责任。在考古发现的一份后唐长兴二年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所编的会计报告中,已经可以发现运用“四柱结算法”核算财物的基本思想萌芽。该份会计报告内容总体上分为六个方面:
1.本年(公元930年至931年)寺院财物总况。在报告人本年度经手的全部收入中,包括“承前帐”(即旧管)及“自年新附入”(即新收)两部分。两项合计数为1803.005硕[4],合计数之下依次排列各项实物的“旧管+新收”的数量。
2.“承前帐(旧)”(即旧管)部分。依次排列“旧管”各项财物的数量,本项合计数为1549.765硕。
3.“自年新附入”(即新收)部分。这一部分除依次排列各类实物的新收总数之外,还抄录有各项实物收入的明细数目,并逐项说明本年各项收入之来源,本项合计数为253.24硕。以上“旧管”+“新收”=1803.005硕。
4.破用(即开除)部分。开除之数的排列顺序与新收部分相同,亦先总数,后明细数目,各项支出一一交待其开支原因,本项合计数为324.751硕。
5.本年财物结存(即见在)部分。根据以上三柱之间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按照“四柱结算法”的处理方法,对寺院一年来经济活动结果进行总的结算。其结算公式实际运用情况如下:
“承前账(旧管)”+“新附入”(新收)-破用(开除)=见在
即: 1549.765+253.24-324.715=1478.29硕
“见在”各类实物的数量,亦按照“四柱结算法”公式逐项计算之后,依次排列。
6.会计报告的结尾。按照当时、民间大体通行的报告格式,说明以上账目已经过“算会”审核无误,现将其结果公诸于众,以待批准核销。
这份会计报告以“四柱”为基本格式,以“四柱结算法”为基本方法,系统地反映了寺院一年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既有总括反映,也有明细反映,且以总合控制明细。收入有源,支出有因,且计算结果正确,条理比较分明。可以说这已是一份比较完善的四柱式会计报告清单。
不过,从“四柱”的名目方面考察,在唐末和后唐时期,“四柱”的名称还比较凌乱,除“见在”一柱外,其余三柱尚无统一的名称。说明这一时期的“四柱结算法”尚处于创立、运用的初期阶段,还显得比较粗陋,还有待于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加以改进。
“四柱结算法”在宋代得到了普遍运用,并走向成熟。目前所见到的关于宋代“四柱”记载的最早文献记录源于《文献通考》卷二十三《国用一》:“止斋陈氏[5]曰……淳化五年十二月,初置诸州应在司,具元管、新收、已支、见在钱物申省。”淳化是宋太宗的年号,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早在10世纪末“四柱结算法”就在宋代官厅会计核算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而且名目划一,简明扼要,在实践中“四柱结算法”不断得到发展,逐步趋于完善。止斋陈氏所讲淳化五年编制“四柱”式会计报告呈送中央,并非第一次,而是“四柱结算法”运用的继续。止斋陈氏所讲“元管”、“已支”、“见在”为我国“四柱”名目由不定称到定称的过渡阶段的提法。根据现有史料考察,到宋哲宗统治时期,“四柱”的名目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元管”改作“旧管”,“已支”改为“开除”,四柱名目划一,也基本上成为后来通用的“四柱”名目。
“旧管+新收-开除=见在”的公式在宋代开始定型,并得到普遍运用。由于这一公式自“四柱结算法”产生之日起便在官厅与民间会计中得到普遍运用,人们通过它计算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的结果——见在结存数,故后世之人把这一公式称之为“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或基本方程式。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于管理经济的实际需要,人们在“四柱结算法”基本公式运用的基础上,逐步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了比较财政收支,掌握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当时的人们逐渐学会运用“四柱”之间的平衡关系,作为考核和检查的手段,在“四柱结算法”基本平衡公式的基础上,通过移项又产生了以下两个平衡公式:
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见在
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见在-旧管
上列公式的运用,标志着我国“四柱结算法”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也代表了宋代会计核算的最高水平。
宋代要求各级官吏按照 “四柱”格式向中央和皇帝编制会计报告,包括年报、季报和月报,分别反映各种物资的“原”(元),“入”、“出”、“存”情况。南宋时,对各部门所编制的“四柱”式会计报告,还统一颁行了专门的格式,要求各部门必须遵照格式编报,不得违反章法。如各仓申报钱帛、粮草的会计报告一律采用“四柱”式,各转运司所编制的会计报告,亦须采用“四柱”式;负责饲养官马的部门,每季所编会计报告,必须按“旧管若干”、新收若干”、“死失若干”(即“开除若干”)和“见管若干”列示各类马匹数目。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呈报的各种名籍,也规定用“四柱”式,如关于各州和尚、道土的名籍,也必须用“旧管若干”、“新收若干”、“开除若干”和“见在若干”的格式编报。宋代这种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报格式、编报内容和明确提出编报要求的作法,不仅体现了在“四柱结算法”运用方面的显著进步,而且体现了我国官厅会计编报制度、会计报告方法的显著进步。这也是前所未有的进步。
到元、明、清时代,不仅“四柱结算法”的运用和影响扩大到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而且出现了对这种专门方法的总结,人们开始把会计核算方法方面的问题上升到理论上加以认识。在元代,手工业者、商业经营者在结算账簿时,各会计科目须按“四柱”列示数据,并按“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求计本期余额。年报、月报也必须按“四柱”归类。明代从账簿到各种会计、统计报表,以及各种名籍的编制,均以“四柱”为基本格式。清代时“四柱”法已普及到凭证、盘点清单等各个方面;光绪年间,出现了会计报告的最新格式——“四柱报告表”。在官厅会计中,凡考核财政收支是否平衡,必然采用四柱平衡公式和四柱差额平衡公式。
“四柱结算法”的历史地位
“四柱结算法”的创立和运用,是我国唐宋时代在中式会计方法上的重大突破,是我国古代的会计工作者在管理社会经济实践中创造的科学结算方法,它的产生、运用和发展完善,在会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宋代到清代,“四柱结算法”在实际运用中,已成为系统反映王朝经济活动或私家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它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
“四柱结算法”的发展完善与普及运用,不仅为我国会计分析方法的产生创造了基本条件,而且为我国由单式记账发展到复式记账奠定了基础。在“四柱结算法”的影响之下,我国明末清初,出现了中国固有复式记账法的早期形态——“龙门账”;也是由于“四柱结算法”和“四柱”式会计报告编制方法的影响,这个时期在民间会计中产生了中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法——“四脚账”。
“四柱结算法”的创立、运用,是中国会计对世界会计方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它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会计核算,都曾有过重要影响。1494年卢卡·帕乔利在其《数学大全》一书中列示出“一人所有财物=其人所有权总值”的平衡公式,标志着西式平衡结算法的创建完成。西式平衡结算法与中式“四柱结算法”的形式虽然不同,但原理和作用却大致相同。如果把西式平衡结算法产生的时间确定在13世纪的话,那么,我国“四柱结算法”的创立和运用,比西式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好几百年,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这一方法一度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四柱结算法”,不仅得到世界会计史学家的肯定,而且普遍受到世界会计学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生辰八字中的月柱,日柱,时柱分别是如何算出的?
算出年,月就等于出来了,甲子年的子月为丙子月,这是固定的规律。
时辰也一样,甲日和己日的辰时为戊辰时,同样是固定的规律。
日子麻烦一些,60天一个轮回,一年6轮,平年多出5天,闰年多出6天,我是记住一个特殊日子,再按这个规律推算,推算过去用减法,推算未来用加法。
八字推四柱,求推日柱的方法。
流星赶月排日柱
推算日干支,可以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⑴ 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曰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除此之外,还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农历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循环2.5次。根据这一规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应在干同支冲的情况下,干支各减一位,则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如本月初一干支为己卯,这个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干支为己酉。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⑵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曰的干支。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公历小月为30天,按农历大月推算口诀,我们知道本月初一日干支,与下月初一干支则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公历大月为31天,在小月干地相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加一位数,即是大月后下月一日的干支。“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经过研究,发现凡地支为申、子、辰的年为公历闰年,二月为29天。在推算3月1日干支时,可按农历小月后的日干支推算方法,即在干同地干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减一位,则为3月丨日干支。“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干冲退二天。”除地干为申子辰年二月29天,其它年二月均为28天。在知道2月1日干支后,按干同支冲规律,干支各减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干支。“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月首,代表每月第1日。其推法与农历日干干诀后两句相同。
(3) 元旦同五元下七
七隔九月九下冬
元上三月元冲四
四下二六六下八
八下十月十下腊
此是平年推算法
“元旦同五元下七”,意思是平年元月一日的干支和五月一日的干支是相同的。元旦下一个干支,即与七月一日的干支相同。
“七隔九月九下冬”,七月一日的干支,下面隔一位便是九月一日的干支,九月一日干支下一位即是(冬月)十一月一日的干支。
“元上三月元冲四”,就是说元旦干支上一位即是三月一日的干支与元旦干支相冲的即是四月一日的干支。
“四下二六六下八”,四月一日的干支下一位干支又是与二月一日和六月一日的干支相同,六月一日干支的下一干支与八月一日的干支相同。
这是推算阳历每月一日干支千年不变的定规。关于闰年的推算方法和平年又不一样,因为闰年的二月是29天,但推算方法仍与平年推算方法一样,其歌诀是:
闰三下五五下七
七隔九月九下冬
五月支冲为二四
四下六八十腊顺
“闰三下五五下七”,意思是闰年的元月一日和三月一日是相同的。元旦下一个干支和五月一日的干支又是相同的。五月一日的干支再向前推一位便是七月一日的干支。
“七隔九月九下冬”,即七月一日的干支向前隔一位便是九月一日的干支。九月一日的下一个干支便是十一月一日干支。
“五月支冲为二四”,意思是和五月一日相冲的干支,肯定就是二月一日的干支和四月一日的干支。
“四下六八十腊顺”,也就是说四月一日的下一个干支便是六月一日的干支。六月一日的下一个干支既是八月一日干支。八月一日的下一个干支又是十月一日的干支。十月一日的下一个干支便是十二月一日的干支,简单说就是四月、六月、八月、十月、十二月这几个月每月一日的干支、是顺着向前排的。
四柱怎么推算出来?
算命一般泛指四柱八字,亦称“子平术”,应用是用来推测人命运之休咎。实践证明,子平术的四柱加大运加流年的预测模式是不完整的,只有四柱太阳律月亮律才是四柱八字预测的完整模式。从历法查出的天干地支八个字,用天地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八字(八字命理,八字命理学)是按阴阳五行法则推命的一种命理学。生克关系又代称为正印、偏印,伤官、食神,正官、偏官,正财、偏财,比肩、劫财十种,统称“十神”。四柱八字的主要概念是命,或称命局。
四柱预测:
官运预测 2..财运预测 3.感情预测 4.婚姻预测 5.学业预测 6.其他预测
自学四柱命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建议拜师学习四柱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