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称呼占星师,历史上有名的占星师

天文家在古代叫什么

古代天文学和现代天文学的研究内容大不相同,这是需要注意的。古代天文机构多设有天文、历法、漏刻等分职机构,主要负责观象、制历、报时等方面的事务。历代天文机构的名称,部门的设置,职官的品级与职掌范围都有过一些变化,但基本职能未曾有实质性改变。其中负责观察天文天象的部门与制历、报时等部门相比地位尤为特殊,它不仅与参验历法的推算结果有关,具有重要的科学功能;而且与占验人事的吉凶祸福有关,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早在《周礼·春官·宗伯》所载各种职官中,就有六种与天文学有关,它们是:“大宗伯”、“占梦”、“眂祲=぀“大史”、“冯相氏”、“保章氏”。各官之级别、僚属等,均有明确规定。其中“大宗伯”级别高,职掌范围较大,天文事务是其管辖的一部分。

从魏晋时起,太史(大史)成为国家天文机构的专职负责人,而相当于《周礼》中“眂祲”、“冯相氏”、“保章氏”的职官,则成为太史的下属官员。太史所领导的天文机构,其名称屡有变动,如太史监、太史局、司天台等,至明清时,乃定名钦天监。

太史令的品级一般在三、五级之间,然而因为他是天意的解释者和传达者,故在某些重要关头,太史令之言,可能比一品大员的话更有份量。也有这种情况,一些著名天文学家深得帝王宠信,他们另任高官,并不担任天文机构中的官职,但是他们在天文事务中的发言权,有时远胜过太史令。

中国历代的天文机构都有一定规模,以唐肃宗乾元元年司天台的情况为例,其设品级:

大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正四品),上丞三人(正六品),主薄三人(正七品上),主事二人(正八品下),五官正(注:指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中官正。以下“五官”所指同)五人(正五品上),五官副正五人(正六品上),五官灵台郎(正七品下)五官保章正五人(从七品上),五官挈壶正五人(正八品上),五官监候五人(正八品下),五官司历五人(从八品上)五官司辰十五人(正九品下)。

可见天文机构官员众多,分工细密。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利用科学新法在预报日月食上较中国古法准确,渐为朝廷重视。顺治元年,传教士汤若望因预报日食时分不差,被皇帝任命为钦天监监正。顺治八年,顺治帝在一天之内加付汤若望通议大夫、太仆寺卿、太常寺卿三个头衔,使他从原来的正四品晋升为三品。顺治十五年正月,汤若望又被晋封为光禄大夫,列正一品,为朝廷的极品官员。

与西方文化背景相比,天文学官员和天文机构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曾令西方学者感到不可思议。19世纪末某些西方学者惊讶:中国人竟把天文学家放在部长和国务卿一级的职位!若问何以如此,就需对当时的、社会、皇帝喜好等因素做全面分析才能回答。

在古代对于一些占卜、问卦、星相等人是如何称呼的?分中原和少数民族!大 ...

夏商周三朝,使用甲骨占卜,占卜的人叫做———贞人;占卜的方法如下:在牛的肩骨或乌龟的甲骨上先凿出或钻出坑来(不凿穿或钻穿,凿或钻出坑就行)坑的形状我知道的有:方的、圆的、楔形的、船型的,为什么有这么多形状我还不知道;占卜时将卜草(或蒲草、艾草)引燃放入甲骨上的坑内,卜草燃烧烧裂甲骨,贞人就根据甲骨上裂缝的情况来判断所要占卜的事情的吉凶,然后将占卜的事情和结果刻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

什么是占星术与天文学?

在某所大学的天文学办公室门口贴着一段有趣的话:如果你用占星家一词来称呼天文学家的话,那你可能就只是简单的瞧星星的人。这是一则提示,它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天文学与占星术处于根本对立的位置,它们绝不相同。天文学存在于博物馆或科学展馆之内,而占星术与戏剧和表演差不多,只是算命那一套东西中的一种方式而已。更多的时候,它只是自称可以预言未来的算命之人向你夸口的把戏而已。
天文学是一门系统描述自然界现象的科学,它的所有预言都可以被科学所检验。与之相比,占星术是一门掺杂的伪科学,是众多信念的一种聚合,它们貌似科学的解释天体运动,实际上这不过是在天体运动基础上伪装出来的科学而已。所以,如果你面对一位科学家,尤其是天文学家,却将天文学与占星术混为一谈,毫无疑问,他肯定会非常恼火。
今天,占星术在科学界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力,而占星家们所能做的也不过就是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人们如何找到梦中情人或是找到金饭碗,虽然这些话的真实性相当令人怀疑。所以,当有人在1988年披露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夫人南希总是向占星家寻求建议和帮助时,难怪美国民众会对此大为嘲讽。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位第一夫人太容易上当受骗,简直愚昧不已。
不过历史上两者的关系并非一直如此。其实,人们只是几百年前才开始在天文学与占星术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在此之前,占星家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扮演着祭祀一类的职务,不仅有权向帝王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土地建设,甚至还能决定开战与否。可以想见,古人对世界的看法与现代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试想一下玛雅时代的帝王生活。
这位皇帝勤于政事,治国有方,他的帝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但是一场突如其来大旱影响了这个国家。庄稼干涸枯萎,猎物四散奔逃,开始有人因缺乏食物而饿死。顷刻间,帝国的秩序开始分崩离析。这位皇帝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作为一位贤君,他热爱他的臣民,他的臣民也爱戴他,信任他。他英勇善战,所有的敌人都惧怕他的威严。可是现在,他的帝国正在衰落。此时,他唯一所能想到的就是自己一定是做了什么错事,激怒了上天,从而受到了神明的惩罚。一定是上天在他的灵魂深处看到了某些罪恶的东西,所以才没有降下雨水滋润土地。
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话,他也许会仰望上苍,寻找神的身影,祈求神给予他一些启示。但是他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位君主。他所要做的是召集宫廷占星家,或是大祭司,或是寻求任何一位研究天象的人的帮助,以便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如何才能恢复他从前的统治。在对天空中的星星做了一番细致的观察并对其代表的意义进行一番解读之后,这些人可能会对糟糕的现状给出一些答案。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雨水重新撒向土地,一切都会恢复生机,他的帝国又重新繁荣起来,这也保住了他的至高权力。
这位皇帝无疑对这番经历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会为自己冒犯了上苍而愧疚自责,又为他的占星家们能预测行星的位置,然后告诉他如何取悦天神而感到满意。为了保证他今后不会再犯无知的错误,他会赐予占星家极高的地位。他开始向他们寻求帮助,请他们依据行星的位置来建议何时打仗或是何时种地。逐渐地,占星家成了他最重要的顾问,甚至对下一任继承人而言也是如此。
在这位皇帝看来,如果天上真的有天神,那么能研究无尽苍穹中的种种现象的人太重要了,只有他们能让皇帝明白天神的意志。在皇帝看来,占星家给出的建议既是工具又是武器,有利于他稳固统治,所以他不可能愚蠢地对这一类人视而不见。毕竟对于古人来讲,天象与权力的联系无比紧密,懂得天象不仅可以使皇帝保住自己的权力,甚至可以决定他究竟能不能活过今年。
同玛雅人相比,我们今天研究天空只是为了要了解更多有关宇宙的知识,这些研究与哪位领导人上台或是何时开始播种等事毫无关系。今天的天文学不会为大众带来任何立竿见影的利益及好处,因为行星的运动与战争中的谁输谁赢毫不相干,也不能决定人是否能填饱肚子,或是选谁当总统能让我们对宇宙了解得更多。
但是科学毕竟是科学,它在帮人类揭开宇宙的种种谜团的同时,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益,这些收益恐怕是古人们难以想象到的。比如利用哈勃望远镜观测外太阳系空间的结果就是让我们发明了数码相机。虽然我们知道任何一颗星星都不可能按照人的意志去运动,但至少了解那些天体的运动会让人类免于彗星撞地球一样的灾难。在古代,研究行星运动的占星术不过是帝王维持其统治的工具,能让他们治国有方并且不断扩大帝国的疆域。不过那些占星家们自己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同时也在告知天下季节的更替以及如何应对自然界的风云变化。
也许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行星的运动与其他星星有所不同,但历史学家们从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及古希腊人的记载中发现,至少当时的人们的确已经知道行星与众不同。行星在人们的生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将它们作为天神来崇拜还是当做某种吉凶祸福的征兆来猜测,所以如何能确定行星位置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全世界的每种文化对宇宙都有自己解释,并对其深信不疑,一般而言,古代民众对那些能够解释行星运动的人都会顶礼膜拜。

占星师用英语怎么说?

The astrologer

历史上占卜师和预言师都有那些人?

这些基本后人杜撰的,现在的科技水平都没有预言师,你能相信古时候?
不过我认为是杜撰的最有名的,不过他本人能力就出色,个人觉得军事与诸葛亮水平相当,要么还略高
附烧饼歌介绍和原文
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这首预言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找得到。 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歌》呢?在其中亦有提及,话说于公元一三六八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更听到内监会报刘基进见。太祖心想测试刘基一下,于是便以碗盖着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基入殿晋见。刘基入殿后,太祖便问曰:“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对象?”基乃掏指一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到了这里,相信大家可之言而估计得到答案,明太祖也不得不为之赞叹。烧饼歌当然未完,明太祖眼见他拥有奇门之术,于是朱元璋便继续向刘基请教明朝以后的国运。
《烧饼歌》写得相当隐讳,比如对公元2000年后中华民族之预言:
胡人至此亡久矣,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样形,琴瑟和谐成古道,
早晚皇帝又中兴,五百年间出圣君,
圣君尚问出,周流天下贤良辅,
气运南方出将臣,圣人能化乱渊源,
八面夷人进贡临,宫女勤耕望夜月,
乾坤有象重黄金,北方胡虏害生灵,
更令南军诛灭形,匠马单骑安外国,
众将揖让留三星,三元复转气运开,
大修文武圣主裁,上下三元无倒置,
衣冠文物一齐来,七元无错又三元,
大开文风考对联,猴子满盒鸡逃架,
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千言万语知虚实,
留与苍生作证盟。

瞿昙悉达为唐代的占星术和天文学做出了哪些最大的贡献?

初唐时印度的天文学和数学传入了中国。中国数学方面的10进制位值记数法可能就是此时传向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许多印度和中亚的学者也曾在唐的司天台工作,最有名的是印度人瞿昙姓一家。这家有四代人连续在唐的司天台任职,其中瞿昙悉达翻译了印度的九执历,还于714~724年间写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占星著作《开元占经》(共120卷)。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