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取名字的,起名字有什么要求
中国古人名字里的字是如何取得的?有什么讲究?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远相近
古代人的字都是怎么取的?
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
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孔子名“丘”,因为他生下后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古人的名字中,流淌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
|古人取“字”有讲究|
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1-2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1、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表示车的意思。
2、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3、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4、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
古代人是如何取名的?跟现代比,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人的姓名规定是有一定讲究的,如果是男子就要跟随父亲的姓名,然后取名。如果是女子生在一个大户人家,那么也会有自己的名字,但是一个女子生在一个贫寒的人家,那么她就没有自己的姓名,只有嫁到夫家之后,才会取一个在夫家的名字。而且在古代取名也是具有阶段性的讲究。
因为男子或女子成年之后,会给他们的名字取一个字,这个字是用在正式的场合中使用的。比如李白,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所以根据这个我们就能够了解到,取字以后的名字才是更加正式的,而名就是在家中或熟悉的人所称呼的。而且我们现代人取名字需要跟父姓,而且现代取名和古代取名的方式也是非常不同的,因为是现代社会有的可以用父亲的姓,也有可以用母亲的姓,这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同时名字一出生之后就可以取名,并不会根据人的尊卑来决定,而是一出生之后就会有名字。
在古代取名字是非常重视的,因为一个人的名字能够提升文化含义和素养,同时名字本身也是给人一种暗示,如果这种暗示是积极的,那么就会对人的事业进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古代起名字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名字是人的代号,所以在名字中也会寄托一些情感,所以会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名字起得好,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的复杂,因为他们的姓名有字又有号。而且名字的字号是并存的,要适应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需要,同时也需要增添一些新的内容,所以古人取名字是非常复杂。时代是在进步的,所以取名是会有差异性的,然后如今的社会,人们的思想是更加平等化,所以要比古代好很多。
古人是怎么取名的?名、字、号,都有什么讲究?
古代取名字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家的辈分来取名字的,名一定要跟随自己父亲的名,字一定要符合辈分,号的话一定要有一定韵味。
中国的法律对名字有哪些规定,
理论上你说的都可以,但实际操作上不一定能行。
姓名权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姓名决定权、姓名使用权、姓名改变权,其中姓名决定权,指自然人决定自己姓名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法律对姓名字数没有强行限制,汉族公民最长15个字姓名的也有。
1、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姓名权保护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姓名并不限于公民在户籍机关正式登记的本名。
《民法通则》第99条也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8周岁以上公民需要变更姓名时,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2、对于公民取名用字,应当在一定前提下予以必要的限制。规定: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损害国家或者民族尊严的;2.违背民族良俗的;3.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应或者误解的。规定: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下列文字、字母、数字、符号:1.已简化的繁体字;2.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3.自造字;4.外国文字;5.汉语拼音字母;6.阿拉伯数字;7.符号;8.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考虑到我国姓名所用字数中单姓的通常为二至三个汉字、复姓或者采用父母双方姓氏的多为三至四个汉字,规定:除使用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的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二个汉字以上、六个汉字以下。
参考资料:民法通则,户口登记条例
取名字应该注意什么?
寓意,还有金木水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