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最早提出,阴阳五行是谁提出的
阴阳学说最早是何时何人提出的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中国古代最早将阴阳概念与五行相结合而提出阴阳五行理论的是( )_百度...
生日的礼物,
阴阳理论的起源在哪?
一、战国中叶阴阳五行说的新发展
阴阳五行说的起源,至今学术界尚未有定论。对“阴阳”和“五行”概念的产生时期及内涵,曾有众多说法,各有所当,尚无定论。阴阳说和五行说,它们从远古各自独立发展,原来并不属于一个理论系统,这也是大家所公知的。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说的“阴阳五行说”不是把“阴阳”和“五行”概念简单地结合的结果,而是一个与已往的阴阳说及五行说不同的、新的理论模式。
最近《郭店楚墓竹简》[1](以下简称“郭店本”)的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对它的研究成了一个热点。郭店本中有《五行》一篇,七十年代初它在马王堆汉墓曾出过,当时学者多以为此书成书于战国后期或西汉初。但出郭店本的楚墓(荆门郭店一号墓)的年代,属于战国中期后段,而此书思想的形成时期,应当更早一些。[2]很显然,郭店本《五行》保存有战国中期以前五行思想的原样。原初马王堆帛书《五行》的出土后,庞朴先生把此书分为经、说两部分,以为是“继续思孟学派的”[3]的作品,乃因《荀子·非十二子》的“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子思唱之,孟轲和之”的记述。但郭店本《五行》相当于帛书《五行》的经部,当然它的成书早于孟子,所以李学勤先生提出“《五行》之经文为子思之说,传文乃世子之意”[4]的意见,可靠性很高。
根据以上所述,郭店本《五行》提供了原始(最晚战国中叶以前)儒家的五行观念有关的思想材料。据郭店本《五行》记载:
五行: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义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口(行);口口(智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以上所引依文物出版社本释文)
从以上所引史料看,“五行”是指天道运行的五种方式,即仁、义、礼、智、圣的表现,显然有伦理的意义。“德”是天的总的伦理本性,所以“五行”有“德之行”与“行”的不同,二者的不同点就在于内外之别,前者即指“德”的伦理本性的内在运行;后者则是出自内在的伦理本性的外在的表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五行”与“四行”的区别。“四行”只讲仁、义、礼、智的四种善行。“德之行五”、“德,天道也”二句表明“天道”有“五行”;“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二句则表现“人道”有“四行”。但郭店本《五行》又谓:“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口(子)”。由此可见,“五行”不仅是天的五种伦理行为,人也有五种伦理行为的可能性。从郭店本《五行》可以看到,战国中叶以前确实有“五行”概念,但它有五种伦理行为的意义,与后人所谓“阴阳五行”的五行有很大的差别。
以上简单地述及郭店本《五行》的“五行”与木、火、土、金、水“五行”无关,它与传统说的阴阳五行说更不相通。那么,创造传统说的阴阳五行说之功仍然归于驺衍(或称“邹衍’’)。在中国思想史上,驺衍最早把阴阳和五行概念相结合起来,提出系统的阴阳五行说。《史记·孟子荀卿传》记载:
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机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5]
驺衍“深观阴阳消息”的自然秩序,以阴阳、五行概念为核心,在空间上谈到“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限”;在时间上涉及“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机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他以阴阳、五行之气的运动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从而讲释自极小至无限的空间,又讨论自今追溯到天地生成以前的时间。“大九州说”属于前者,“五德终始说”属于后者。其中,五德终始说是用五行相胜的原理来解释朝代更替的学说,即阴阳五行的数术与天命论相结合的一种历史哲学。驺衍的五德终始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战国中叶以来天命论的
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为秦汉专制皇朝的中央集权制取代殷周以来分封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固的理论基础。过去,许多学者指责,驺衍的五德终始说是荒唐无稽的学说,司马迁曾经批评:“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其言不轨”[6],近代学者也多认为五德终始说不过是一种迷信。笔者则不赞同这种意见。驺衍的学说绝不是胡言乱语,它反映当时自天文、星占、历法知识的成熟引起的天命论的重大变化,值得注意。依此观点,本文考察阴阳五行说对中国古代天命论演变的巨大作用,以及在秦汉朝盛行此说的原因。
阴阳五行理论最早起源于哪?黄帝内经 道德经、周易出现的先后顺序...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阴阳五行理论最早起源于哪?黄帝内经 道德经、周易出现的先后顺序?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阴阳五行是道家学说还是阴阳家学说
阴阳五行说最早见于周易与《尚书·洪范》,最早被阴阳家使用,后来阴阳家消亡,汉代时佛教东传,道教兴起,五行说就被道家吸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