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姻缘什么意思,佛教求姻缘最厉害的咒

十二因缘是什么?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同时也是涅盘解脱,菩提寂静的根本。《楞严经》对于真妄二种根本道理,讲得十分透彻。
二、行:行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本来无法可得,妄执有法。因有我法二执,就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三、识: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四、名色: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
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就入于色尘,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触:三和合是触,因为有了六根,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触是十二因缘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触是根,所触是境。环境的好坏,就会联系到我们根的感受,所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孟母,她为什么要选择邻居呢?这都是充分表明了客观的环境,对我们人主观的意识是起极大的作用。我们经常能够亲近高贤、或大善知识,时时受到至理嘉言的薰陶,那一定是天天向上,步步前进。如果因缘成熟,经常能在名山古刹清净道场,安心居住,时时刻刻常受佛教的薰陶,即能:‘名山久住道心生。’清净佛地,因缘殊胜。对于所触的环境《遗教经》说:‘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于五欲,譬如放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又如恶马,不加控制,将牵人坠于坑阱。’能够把住这个触的大关,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七、受:根尘相互触对,一定就会接受所触对的尘境,譬如我们的耳根,对声尘,就会接受各种声音,如笙箫鼓乐,同时演奏,我们就会同时接受,而且层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爱:爱是贪爱,六根既然领受六尘,对于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这个贪爱和厌恶之心,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发心学佛修行,就是要修这个妄想心。《金刚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刚般若妙智来回光返照降伏妄想。要令它对境不生爱染之心,不起分别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万虑俱寂,这就是‘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记得古德说:‘铁牛哪怕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里最为吃紧的是无心二字,就是六根对六尘不生贪爱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顾话头,就能降伏其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古人赞无尽意菩萨说:‘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是故我名无尽意。’说明爱的作用很大,爱有喜、怒、哀、乐、爱、恶、欲的七种情念。一、喜,成就我所爱的,心中就欢喜。二、怒,夺了我所爱的,心中就要发怒。三、哀,失去我爱的,心中就生悲哀。四、乐,得到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快乐。五、爱,一切环境,对我有利的,心中就生起贪爱,贪得无厌的妄念。六、恶,违背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厌恶。七、欲,顺从我所爱的,心中就生贪欲。依此看来,爱的确是生死的根本,烦恼的首恶。古人说:‘踏断脚下红丝线,跳出红莲大火坑’。什么是脚下红丝线?就是这个爱字。
九、取:既爱了所贪的五欲境界,就想尽办法把它攫取过来,随心所欲的为我享受,多多益善,贪得无厌,毫无疑问,就会做出种种恶业,如果感到违反我所贪爱的环境,就横生忿恨,不顾一切,任意胡为做出许多罪业,所以说取是罪魁祸首,我们要时刻把住这个取的关口,能够断除烦恼因。可以免受生死苦,这个取和上面的爱以及最初的无明,这三支叫做烦恼的迷惑因。
十、有: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对于所爱之境,将其取来,对不爱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种种业,真是业海茫茫,苦恼无量,有业因一定招感业果,因果定律,丝毫不错。爱、取、有三支是于现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因。
十一、生,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会由少而长,由长而壮,由壮而老,步步向前迈进,最后走向死亡的道路,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世界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苦,正如释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游四门时看到的那样,真是令人感到万分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我们每人都是无法解决的,这是由于现在的爱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来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古人有一首偈语: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概括的说明了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佛对缘觉人说这十二因缘法门,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总的说来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古人有四句偈:‘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为业道,从识至受并老死,如是七事为苦道。’是说十二因缘为惑业苦三道流转的道理。
十二因缘又是一个连环钩锁,相互牵连的关系。更有流转门和还灭门。上面所讲的就是流转门的十二因缘道理。辟支佛在小乘圣人中称为利根。他们听到佛说十二因缘流转门的互相关系,互为因果的道理,觉悟到无明这一支,正是十二支因缘中间苦因苦果的总根源。无明一灭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了。因此辟支佛就下定决心来斩断无明。譬喻砍树一样,先砍树根,树根一断,而整棵大树,便自然倒下。无明灭才能复还真性,灭除烦恼,所以叫做还灭门。这就是缘觉圣人所修的十二因缘的道理。

12年婚姻叫什么婚?

结婚12年被称为“亚麻婚”,寓意是12可理解为是一个计量单位,称为一打,12是满,是一种极致,是一种境界,丝绸华丽和高贵,折腾到这个时候,夫妇就像丝绸般缠绕在了一起,挣也无法挣脱了,表示婚姻是12分的满意。

其他的名称:

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铜婚、第12年:丝婚。

姻缘是什么意思

姻缘[yīn yuán]
旧时指婚姻的缘分
如:
千里姻缘一线牵

佛教十二因缘什么意思 谁能解释的 详细一点 谢谢

《三藏法数》有这样的解释:

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三世相续,无间断也。(三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三者,为现在因;由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一、无明],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于本性,无所明了,故曰无明。
[二、行],谓过去世,身口造作一切善不善业,是名为行。
[三、识],谓由过去惑业相牵,致令此识,投托母胎,一刹那间,染爱为种,纳想成胎,是名为识。(梵语刹那,华言一念。)
[四、名色],名即是心,谓心但有名而无形质也;色即色质,即是身也。谓从托胎已后,至第五个七日,名形位,生诸根形,四支差别,是名为色。(四支者,即两手两足也。)
[五、六入],谓从名色已后,至第六个七日,名发毛爪齿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开张,有入六尘之用,是名六入。(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六、触],谓出胎已后,至三四岁时,六根虽触对六尘,未能了知生苦乐想,是名为触。
[七、受],谓从五六岁至十二三岁时,因六尘触对,六根即能纳受前境好恶等事,虽能了别,然未能起淫贪之心,是名为受。
[八、爱],谓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时,贪于种种胜妙资具及淫欲等境,然犹未能广遍追求,是名为爱。
[九、取],谓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于五尘境,四方驰求,是名为取。(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十、有],谓因驰求诸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当生三有之果,是名为有。(因果不亡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
[十一、生],谓从现世善恶之业,后世还于六道四生中受生,是名为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四生者,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也。)
[十二、老死],谓从来世受生已后,五阴之身,熟已还坏,是名老死。(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天台宗立意稍深一点。
台宗立思议生灭、思议不生不灭、不思议生灭、不思议不生不灭等,四种十二因缘,以此配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圆教称十二因缘为佛性,即依缘而生现象无非是中道之理。
观十二缘起与四谛观,同为佛教重要观法,据传:释尊!因观此而开悟证果。据‘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四,依无明而行等顺次观迷之生起者,称为杂染顺观;若老死等支各立苦集灭道四谛,从老死逆次观迷之生起者,称为杂染逆观。由无明灭则行灭等顺次观悟之现成,称为清净顺观;由老死灭而生灭等逆次观悟之现成者,称为清净逆观。
据‘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四所说,观迷生起之流转门,系除“无明”“行”外十支,观悟现成之还灭门,则系观十二支。依巴利文律之大品,流转门为顺观,还灭门称为逆观,至今仍采此说。据台宗,依三世两重、二世一重、刹那一念三种十二因缘观,各依顺序可破断见(包含常见)、着我见、性实见等三种。

 宁玛派据自宗见地,对十二因缘有比较特别的观点。
龙青巴尊者于《妙乘藏》中述说如下——
依十二缘起顺次流转,有情由是迷失于轮回,其流转次第,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然而欲解释此流转,却须知轮回的“因”与“缘”。说为“三无明”及“四缘”。
近代莲花业缘力尊者解释道——三无明为“一味自因无明”、“俱生无明”、“遍计无明”。
不能了知“本始清净根本觉”之如实自性(即不能了知根本觉为本始清净),是为“一味自因无明”。
一切法皆为法尔显现,不待造作始显现,且无自性,若于此不能体悟,是为“俱生无明”。
有情不能证悟力用及寻伺为无自性,实为自体性与自力,于是即堕能所二边。起遍计云:“我由彼生”、“彼由我生”等等,是为“遍计无明”。
是故由三无明之生起,即不能了悟悲心力用之本质。
至于轮回之“四缘”,则为——
不能了悟自体性之俱生无明,即是“因缘”。
外生显现为五种光,即“所缘缘”。
生起悲心之力用成寻伺,乃“增上缘”。
成寻伺而堕入能、所边见,由是离光明界而陷入异熟习气,此为“等无间缘”。
由是十二因缘之顺次流转可解释如下——
无明——三无明生起,由是不能了悟悲心力用之本质。
行——形成轮回之四缘。
识——由“行”生起粗识,此粗识对外境种种相皆受用。
名色——由“识”因种种业力而生起名色。
六入——由“名色”生起六根。
触——“六根”所缘六尘(外境)。
受——由“触”生起乐、苦及无苦乐之受。
爱——由“受”生起贪乐厌苦之心。
取——由“爱”生起对外境之追求。
有——由“取”而造作种种业及烦恼污染,由是轮回之因缘已成。
生——由“有”故,令有情生诸趣中。
老死——由“生”而有老年及死亡。
有情于出生至死亡,为十二因缘之顺次推动。然临死时
(外呼吸断绝前后,直至死亡前)所出现之种种粗分及细分消散,却为十二因缘之逆行。于是种种幻象显现皆随之而空,生起本净,随即生起“法性中有”之显现,此实为涅槃缘起的显现。无奈有情不能当下证悟此胜义自性,由是又复顺行十二因缘而堕轮回。
由上所述,即可知宁玛派中有法的依据。除中有法外,一切法轨皆著重于光明的修习,实旨在令行人能在“法性中有”时,依“老死尽则生尽”、“生尽则有尽”……以至“行尽(轮回四缘尽)则无明尽”,此十二因缘逆行而得解脱于法性光明之中。
 ------------ 《密宗名相》

姻缘是什么意思

有缘分,结婚了。

姻缘是指结婚还是遇到那个对的人

遇到那个对的人,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