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行指的是什么,五行中的五音指的什么
五行是什么意思
五行观念的萌生稍晚于阴阳,作为五行的基本内容,金、木、水、火、土则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五行最初专指五星(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运行,至战国时代,著名阴阳家邹衍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依照天上星象的五行运动,建立了五行学说,借以说明自然界多种事物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并将其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论述自然界事物的产生及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源头。
古代医家把阴阳学说用于医学的同时,也引入了五行学说,用以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可根据其特性归属于五行,每一类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亦具有与五行运动相适应的规律。
这是中医里的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分别对应人的五脏,肝,心,脾,肺,肾。这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对应的人的五脏也是相生相克的,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这五行不能弱一强四,也不能强一弱四,,其中的一个脏器受损其他的四个脏腑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的日常保健就是从这五个脏器入手,维持他们的平衡。这样子人体才不会得病。这就是所谓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小病,下医治大病。中医养生讲的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有了病再去治,如果有了病再治,就是生死参半了。花钱费力。但是现在的人们都不接受这种观点。老是认为自己没病,不用去保养,但是病可不象以前说的病来如山倒,这只是一个表象,其实病是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体的免疫力抗不住了就会发病。这个时候就晚了。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哪些呢?
五行,也叫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源头是上古时代“万物有灵”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 孔子的五行思想见于《礼运》篇,其中记载了孔子向子游传授礼的运转之道。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的箕子与周武王的对话:“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滋润),火曰炎上(燃烧),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醎,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
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星宿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鼕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鼕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现在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五行是什么意思
中国文化里的五行,指的是哪五行?它是如何定义的?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首先是宇宙的本质是由五种元素相生相克的。随着这五种元素的兴衰,宇宙和自然都会发生变化,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命运,也使得宇宙万物循环不息。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性的运动变化组成的。它强调整体的概念,描绘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其次五行论所确立的五色概念与之息息相关。中国的五行论虽然在战国时期编纂和普及,但早在夏商周之前,五色就已成为崇尚色。从色学的角度来看,五种颜色早在三代前就已经出现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五色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审美标准。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哲学和观念体系,它被历代君王专门用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而中国古代的色学,深奥繁复,大有学问。
再者五行相生相抑都是规律,就像太极的阴阳,五行相生的特点。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其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黄金是金属。木为林木,地为地,水养万物,火焚万物。金生水,金是水的意思,所以五行之间是相互变化的。
另外阴阳五行的哲学概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包括艺术。阴阳五行论中象征色的表达,显示了我们先民控制色、协调外界的特殊思维能力,也为我国有色色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及其审美模式的建立。2000多年来,虽然各个流派对它有不同的解读,但还是沿用了作为古人的经验。
五音指的是什么?
五音是指什么?
五音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古老的记录,它的产生是由一个基础音按五度相生的方法,连续向上产生五律,就形成了五声音阶的五个音。如:由C音开始,向上连续按五度相生办法就可以得到C、G、D、A、E五个音,将它们按从低到高排列,就形成了C、D、E、G、A的五声音阶。这五个音的名称就分别称为宫、商、角、微、羽〈当然在工尺谱中又是一种记法〉 。这五个音就叫做五声正音。五声正音是五声音阶中的基本音级,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作为五声音阶的调式主音,而形成以宫为主音的宫调式、以商为主音的商调式、以角为主音的角调式、以徵为主音的徵调式、以羽为主音的羽调式。
中国五声调式是由五个按纯五度排列起来的音构成,其顺序为宫、徵、商、角、羽。将这五个音放在一个八度内,构成五声调式音阶,即我们熟知的宫、商、角、徵、羽的顺序。
可以看到,五声调式音阶只有五个音,这与有七个音构成的自然大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