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期道教巫师占卜,道教算卦用什么算
早在夏商时期,古代人是使用什么进行占卜的 诛
早在夏商时期,古代人是使用龟甲进行占卜。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卜辞”、“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是青铜时代(约公元前1339-1281年)殷商刻在龟甲、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十九世纪末,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小屯,史称“殷墟”。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形成了庄重、肃穆的书风,是一种最古而造极的书体。用灼烧龟甲来占卜吉凶,是商代巫师们占卜的主要方式。这一发现说明,当时中原文化已传播到合肥地区。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甲骨文中有关商代阶级和国家的资料可知,商代的奴隶和平民由众、刍、羌、仆、奚、妾;等不同身份的人组成,奴隶主和贵族有先公先王和他们的配偶如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各级官吏则有臣、尹、史、犬、亚、马、射和侯、伯等;军队有师、旅等;刑罚有儨、刖、劓、伐、俢等,并设置了监狱"坟"。甲骨文中也记载了商代人殉人祭的状况,对于解决商代社会性质有直接关系。商王朝经常对外发动战争,被征服的方国对商王朝称臣纳贡,甲骨文中常见氏(致)来、入马牛羊象龟等记载。
占卜的哲学雏形
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兽骨或龟壳,认为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祸福。
清代胡煦撰有《卜法详考》四卷,记载其详。后世流行的《奇门遁甲》、《六壬》、《文王课》等有时也称为占卜。
古代占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卜,一是筮。卜的方式源远流长,至少在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骨卜方式,殷商时代已广泛使用骨卜和龟卜。在后来的周代除了骨卜和龟卜之外,大量采用的是蓍筮。《礼记》说:“三代明王,皆得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占卜主要是讲吉凶祸福,预测前途。然而,吉与凶,祸与福,命运的迕顺,行为的得失,实际上是受社会环境因素和主体能动作用决定的,不过是包含着必然性的两种可能的趋向而已。掌管着占卜大权的巫师们却把可能性和偶然性的因素夸大成为由某种命运安排的必然性趋向,在人们的心灵上蒙上一层神秘可怖的阴影,使人们面对外在的神祇,感到自己渺小、卑微,甘愿听从神的摆布和命运的安排。这就是占卜的实质。
殷商时代判断占卜中所显现的吉凶兆象,是根据灼后甲骨爆裂的纹路。据《尚书》记载,这种兆象当时分为五种,即“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孔颖达《疏》说“卜兆有五。曰雨兆,如雨下也。曰霁兆,如雨止也。曰雺兆,气蒙 也。日圛兆,气落驿不连属也。曰克兆,相交也。”又说:“以上五者,灼龟为兆,其衅坼形状有五种,是卜兆之常法也。”当然兆象的这种分类法是不是殷卜的分类,还值得探讨。殷商时代,问卜事项的种类很多,内容很复杂,只分为五种兆象是很难应付得来的,因此五种衅坼形状,可能是由来已久的大类,每一大类兆象可能还有更细的分类。殷墟出土的卜辞表明,当时依靠骨卜稽疑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包括:祭祀、战争、饮食、宴会、气象、农业、收成、田猎、行旅、灾祸、福佑、奴隶逃亡等等。对于这些稽疑的问题在“述命”时,都要从正反两方面提出问题,得兆后再判断吉凶。
商代 巫史文化
一、绝地天通:巫觋传统的形成及其意义
考古学资料和古文献资料是考察中国上古巫师产生的两条基本线索,找到这两种证据的吻合点,我们就可以推定巫师产生的时代。红山文化及仰韶时代晚期大地湾等性遗地、遗迹的发现与研究,表明已出现了较复杂的礼仪和某种形式的巫师,而瑶山良诸文化的墓葬资料,不仅显示了男觋地位一般高于女巫,而且也反映了神权与军权集于一人的事实。依据考古实践的证据可以推定,公元前的三千年中期,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信仰,专业巫师正在出现,原始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文献资料显示,五帝时代乃至三代社会的重大变革,往往首先从领域开端。颛顼时代的“绝地天通”,正是发生在上述考古文化的巫师专业化过程中的第一次原始改革。
颛顼命重、黎分理天、地与神、民之事,打破了古人登天的幻想,从而把通天的权利和手段变成了仅限于个别专业巫师的事业,意味着神职的专业化,是巫的起源,而重、黎是最早的巫。重、黎的时代是巫觋演变的第一阶段,即巫政合一的巫王时代。
颛顼的原始改革,对上古文化政教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自颛顼改革以来,文化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神话氛围浓厚的图象纪官制度逐渐让位于更富有色的实用制度。
第二,“绝地天通”是民间小传统与贵族上层大传统的矛盾所致,争论的焦点是文化与民间文化的“道统”。“民神异业”的划分,一方面规定了“道统”的传承只能由的大传统负载,从而也就把民间文化排斥在“道统”之外。另一方面又开启了民间传统与传统的长期交锋,甚至汉代的“今、古文”争立学官之争,也是由此演变而来。
第三,司马迁的世系与天文官之祖都上始重、黎,反映了古代巫史官学传统的渊源与演变,所谓“学统”问题可因此迎刃而解。
第四,自颛顼以来,巫者为王和王者兼巫,构成巫王传统。在西方,巫魅的消除和世俗化,可追溯到古代希伯莱先知的“旧约”时代。但在中国,祛巫除魅的过程则是缓慢的、不彻底的,即使在与分离之后,仍能一贯对和采取宽容的态度,这跟西方(欧洲)那种对的敌视和迫害狂现象形成显明对照。之所以如此,无疑和渊源于颛顼时代的巫王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二、祝宗卜史:巫史官学的演变
商代已突破了重、黎时代属神属民的局限,建立起了职司相对分明的巫史官学系统。
巫咸世相殷室,以巫为职为氏,故后世为巫职者,共尊巫咸为祖师神巫。巫咸的时代是巫觋演变的第二个阶段,即巫职专职化(官僚化)的巫官时代。
商代活动的核心是占卜,由“多卜”和“贞人”主司其事。“卜”乃灼龟见兆,是“多卜”的技术专职,由太卜统领。“贞”则是问卜的人,即“贞人集团”,但有时商王及王的妇、子、大臣也参加贞问,故“贞”是人人可做之事,这是卜与贞的区别。祝是以祈告祖灵为对象的祭司,并以祝辞闻名,与以舞乐交通自然天神的巫有所不同。商代似无祝官。随着商周之际“帝”、“天”观念的变迁,以及周人改变旧文化、建设新文化的需要,周公父子自任大祝,新立祝官一跃而居群巫之上,巫卜之尊,遂被祝史取而代之。
史官、史职,殷商之前,无从稽考。但史从巫出,巫、筮、史、事、吏、士原本相通,则是共识。商代史官,有诸史、多尹、作册,已初具规模。周初承殷旧制,史官由尹、史、作册三系构成,其中尹为要职,有逐渐转向官吏正长的趋向;史有右史、内史、太史之分,构成史官系统的主要类型;作册多由归化的殷系贵族充任,官卑职微,故无代王宣命的记录。楚地尚巫,与尧、舜、禹时代巫觋领袖祝融深入南国传播教化,关系甚大。
三、天人之学:巫史文化的构成与演进
商代文化的特色是祭祀与。“殷人尊神”,上帝崇拜与祖先崇拜紧密结合。上帝信仰,与颛顼“绝地天通”有内在联系;祖先崇拜,是史前始祖崇拜的继续和发展。
商代的已普及推广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故无事不卜不筮,无神不祭不祀。不唯卜筮医舞是,甚至祭祀以及祭品、用牲,亦含有意味。以卜筮而论,其权威超越人心向背与商王意愿,是最终的神秘力量。而凭借力量进而握有决策实权的巫史集团,不仅是商代的精英,更是文化精英。因此,商代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巫政合一,商代文化的特质可以总结为巫史文化。
甲骨文和古文献等多重证据表明,商代社会的治乱兴衰,与高级巫职人员能否在决策中发挥作用关系极为密切。大体而言,自成汤以下,“殷道复兴”之时,每每是兴盛、巫权强大的时期;“殷道复衰”之时,往往是慢神无道、巫权低落时期。
武丁盛世,是巫史文化若干特征的形成时期。其一,卜用甲骨的攻治技术日臻成熟;其二,契刻文字的方法被采用,有字卜骨卜甲流行;其三、太史、太卜都是书契名手,显示出巫史文化的充沛活力;其四,浓厚的巫史文化氛围,已蕴育着早期儒者的职业分化。
祖甲改制,是巫史文化的一大转捩点。从祖甲“考验太卜”到武乙“射王”、“慢神而震死”,再到帝纣“慢于鬼神”,预示着殷商后期巫史文化的新变化。
其一,在武丁盛世以前,巫权与王权结合紧密,而自祖甲改制以来,不仅卜事减少,占卜的范围受到更多的局限,而且商王亲自占卜,有意疏离太卜、太史。随着巫史对占卜技术的独占被打破,巫权与王权的冲突逐渐显露出来,这就意味着殷商晚期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意味着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正在萌芽,意味着巫史开始走向式微。
其二,商代晚期卜事的减少和占卜法的改革,一方面表明人和神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人的能动性意识逐步得到了发挥;另方面预示着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种新的价值观正在萌芽、生根。道家的“道”,儒家的“孝”、“德”等观念,都可以在此找到其思想根源,这就意味着商代晚期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的变化,为后来诸子百家的出现孕育着思想胚胎。
其三,商代晚期巫史失宠,流散民间,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一个前兆。原始的道家与最初的儒者,追本溯源都是由零落式微的巫史演变而来,这似乎表明,殷商晚期以来,中国学术文化正经历着突破“吏师合一”的王官的尝试。只是由于“武王革命”以及周公“制礼作乐”带来的社会和文化的变革,阻截了“哲学的突破”,使得诸子百家的蜂起推迟了五个多世纪。
殷商时期就存在的巫傩是怎样一种文化?
之前在重庆的酉阳龚滩古镇,就见过巫傩文化里的梯玛表演,当时就被其神秘的一面所震撼,而这次在重庆武隆仙女山的天坑寨子又看到了巫傩文化,再次感受了它的特别。
在天坑寨子,我们认识了一位巫傩的传承人,也即是梯玛神歌的传承人周光吉师傅,从而更深层次的了解了巫傩和梯玛文化。
周师傅告诉我们,巫傩梯玛文化可追溯到殷商时期。殷商时期是一个神性至尊的时代,那个时期的人们,不管做何事都会先占卜一番,在他们心里,神是至高无上的,一切都要听命于神的安排,而巫傩梯玛文化就开创于那个时期。
巫傩梯玛文化发源于江西龙虎山,发展在湘鄂渝三地交界处,主要是苗族、土家族在祭祀和祈福仪式上,通过祭师用巫傩术来沟通神和人的关系,而周师傅正好就是那个地方的土家族人。他告诉我们,巫傩梯玛文化是家族传承,在他们那个地方,就他们这一个家族在从事巫傩梯玛的传承。我们又问及巫傩术主要是干什么之用和做些什么事情,周师傅告诉我们,它就类似一种祷告仪式,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帮人赐福绘符和消灾减难。
在周师傅这个傩堂里,挂着张天师的图像,顶上还拜有道教的三清大师,以及很多面具。这些面具有很狰狞的,也有微笑的人像面具,这就有点奇特了。周师傅告诉我们,说巫傩里面的祈福仪式,需要几张面具一起来完成,而有些面具会根据需要分饰成另一个角色,挂在张天师两旁的是傩公傩母,地下的是土地公公,还有一个面具是判官或是钟馗。
周师傅还为我们做了一场祈福仪式,当然祈福金额随便给,只需放进景区的收款玻璃箱里,而周师傅是不收一分钱的,周师傅只在景区拿固定工资。而周师傅在此的目的,就是传承巫傩文化,他说只要是姓周的来学,他都会倾囊相授。
起初我们还有些不相信,觉得做这些的都是神棍,应该蛮有钱的。但第二天我们回程时,在车上正巧看到周师傅蹲在路边等车回吉首,就在武隆县城的高速公路路口,这里上车买票会便宜十几二十元。想到昨日周师傅就说过隔日休假几天要坐车回家,如今又看到周师傅那焦急等待又大汗淋漓的样子,就突然有些愧疚,如果他真是腰缠的神棍,怎么可能为了节约一点车费,还冒着炎热在马路边等过路车呢?
道教中的胜杯、阳杯、稳杯怎么回事?
那是流传于浙江靠福建,福建全境,广东部分地区,以及,庐山派、闾山派的一种占卜方式。称作“杯”或“桮”。圣杯是一正一反,代表吉。阳杯是两个凸向上,代表神仙发怒。稳杯又叫阴珓,代表神仙冷笑。还有一种是杯站立,叫凶桮,是大事即将发生。
请问谁知道道教查事用的阴卦,阳卦,圣卦各属什么,又各主什么
你所说的是抛掷交杯的卦象:圣卦(一正一反),代表了你所询问的事情可行,阳卦(两正)代表你所问的事情有难度,勉强可行;阴卦(两背)所问的事情不能成功,完全不行。注:平面为正。
此为圣卦,
此为阴卦
两面朝上为阳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