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在古代怎么说,古时候起名字根据什么
古代取名方法
古人姓名字号
一、古人姓与氏
1,古姓的产生与居住地有关
舜姓姚,据说其居住地为姚墟。
姜,住在叫姜的水边。
2,与传说有关
禹的族号为姒,据说他们以薏苡为食。
姬(迹),传说是踩大脚印有孕
3,后来以职业为氏
如:史氏、巫氏、师氏等
4,以官职为氏
如司马氏、司空氏等
上古贵族有姓有氏,平民无姓也无氏。
周朝以后,规定“同姓不婚”,“同姓为婚,其后不蕃”,要“合二姓之好”。
“姓别婚姻,氏别贵贱。”
贵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贵族女子出嫁前,称,排行+姓,如孟姜、伯姬、仲子、季芈等。
出嫁给国君,则称,配偶的国名+自己的姓,如秦姬、芮姜、息妫等。
出嫁给大夫,则称,大夫的封邑+自己的姓,如赵姬、棠姜等。
史书追述时常用:配偶的谥号+姓,如武姜(郑庄公母)、文嬴(晋襄公母)
二、古人名与字
1,命名之礼
古人生三月,剃发取名,男子总角,女子树丫形。
2,命名之道
苏洵《名二子说》:
取名“轼”,想让儿子不要虚有其表,而要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
取名“辙”,希望儿子免祸。
取名因时代与社会风尚不同而有不同的习惯。
商朝常用天干地支取名。天子常用天干(如盘庚),贵族常用地支。
周朝时,根据将出生时的情况加以神秘化取名。如周文王名姬昌(昌盛,当时天象不同)。
孔子,其父五女还想生子,就又娶妻,因年龄相差太大,不合古礼,而称野合。因拜泥鳅山而生,故取名为丘。孔子生子时,有人送他一只鲤鱼,因而取名孔鲤(又谐音礼)。
春秋战国时期,农耕生产尤其是畜牧业发展快,取名出现以下情况:
①以动物为名,如阳虎、触龙、项燕、西门豹等。
②以贱以丑为名。如晋惠公生子圉,妾(女儿)名“恶、乞、痤”
由于社会动乱,王位不稳,取名低贱,不引人注意,容易存活。
③职业+名:(出身低微而有一技之长者)
如庖丁、师况、轮扁、优孟等
魏晋之时,追求高雅生活和风趣风流,取名中常用“之”等,如王羲之、王献之、桢之、微之
族谱:唐宋开始,明清为盛。孔家族谱,1744年乾隆皇帝钦赐三十字:希、言、公彦、程、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少、绍、念、显、扬。
3,成年礼与加冠称字
⑴冠礼:
先占卜吉凶,然后请长辈、族长、师父保姆和有名望的人,一定要在宗庙里举行。女子较简单,只是把头发扎起来。男子较复杂,要三加冠(缁布冠——表示成年,武冠——表示有服兵役的义务,文冠——表示以后可以参加宗庙祭祀)。这个冠主要是束发用的。
⑵字的文化意义:
①敬名。除了父母师长外,一般不能直呼其名。
②享受成人的权利
③强调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⑶名和字的联系
①同义式,屈原名平字原,《尔雅》说“广平曰原”。曾巩,字子固。宰予,字子我。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
②近义式,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
③反义式,曾点字皙(点,小黑也)。朱熹,字元晦(元为排行)。赵孟頫,字子昂(頫,即俯)
④用典式。潘岳字安仁(仁者乐山,岳即山)
⑤嵌行式。曹操,字孟德(《劝学》“夫是谓之德操”)。班固,字孟坚。
伯(孟)仲叔季
元(长)次幼稚少
上古贵族男子的字全称用三个字,如孔子,字仲尼父(排行+字+美称)
秦汉以后,命字大体上承袭了先秦两汉,但又向尊老化(如多用公、卿、翁、君、侯、子等字)和美辞化(多用孔、大、美、景、巨、伟、贵、惠、文、逸、承、彦等字)发展。
如苏武,字子卿。王莽,字巨君。杜甫,字子美。司马相如,字长卿。王羲之,字逸少。
4,称名与字的习惯
书面写法上的讲究:
先秦,字在名前: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字+名)
汉以后,名在字前:孔融文举,陈琳孔璋,王粲仲宣。也有少数例外,如刘梦得禹锡。
近代,1925年会员录:孙中山先生文、黎宋卿先生元洪、张雨亭先生作霖。
称法上的讲究
尊对卑称名,字称名。
称字表尊敬,后来演变为只有平辈同侪之间称字才表敬。卑对尊、下对上不能称字,尊对卑也不能称字。尊对卑称字,往往表示特别的尊宠,如刘邦称张良为子房,蒋介石称韩复渠为尚方兄。父称子不会称字。
文天祥,原号履善,皇帝说他是“天之祥,宋之瑞”,故又号宋瑞。因不满官场,又改号文山、野人,意在隐居。元人入侵后,爱国不降,又号浮休道人、三了道人,表示宁死不降。
三、古人的号
称别人的号以表示尊敬。
自己称号一般只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帝王谥号:
上古至隋,一般1~2个字,如刘邦谥号高,刘秀谥号光武,曹丕谥号文。
唐至清,唐弦宗定为7个字,赵匡胤10 个字,明太祖16个字,乾隆23个字。
大臣谥号多为1~2个字,如诸葛亮谥号忠武,欧阳修谥号文忠,岳飞谥号武穆。
文官中最好的谥号为文正,武官中最好的谥号是忠武。
私谥:因品节名望高而为友人所赠,如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韩愈给孟郊谥号贞曜。
庙号:
祖——太祖——高祖
宗——太宗——高宗
清:努尔哈赤为太祖,顺治为世祖(入关),康熙为圣祖(名曰守成,实为开创)。
上古至隋,帝王代号用谥号代替。
唐至元,帝王代号用庙号代替。(因谥号太长,年号多变,习惯)
明清,帝王代号用年号代替。
庙号在前,谥号在后。
“名字”在古代怎么说?
“敢问阁下尊姓大名?……幸会,幸会”
一般来说,不能直接问别人姓名,而是采用间接办法。比如,先报上自已姓名,别人就不好不说自己的姓名了,通常绕着说,如下面对话:
——在下西川广安府人士,‘邓’姓,小字‘润之’,敢问阁下(足下、兄台)何处高就?
——幸会,幸会,在下湖南韶山人士,‘毛’姓,小字‘介石’,蒙童授业(就是教师之意)
古代人取名字都有哪些讲究,哪些字是最常用的?
古人取名 有以下几个原则1.音:名字的子音要清脆顺口 2.形:字型结构要稳定要流畅 .3.意:所取的名字要有一定的意义. 4.合:与用名字人的五行相合 .5.讳 取名不可以和长辈的名字相同或者同音如果有必须写的时间有所区别。
古代中国如何给女儿取名?
古代女孩子起名,主要是突出女性美,富有“女性意味”和“柔情色”,给人清爽、温柔、艳丽、姣美的感觉。
中国古代传统女孩起名常用方法大致可分几类:
方法一、古代女孩起名常在历代典籍诗文里寻找灵感
对于给孩子起名,中国一直有:“男楚辞,女诗经,文论语,武周易”这样的说法。《诗经》中的某些词句用来给女孩做名字,在今日看来仍不失清新,用得好可使人平添一股独特的书卷气。
林徽因是一代才女,以美著称,这美也体现在她的名字上。那么她的名字出自哪里呢?林徽因的原名叫林徽音,这个名字是她做过清朝翰林的祖父林孝恂为她取的。出自《诗经?大雅?思齐》的 “思齐大任,父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是美誉的意思。后来她改名林徽因是她为了和一位叫林微音的男士有所区别,这个人的名声有些不雅,林徽因洁身自好,不想人们把她的人品和他的相混淆。
女作家琼瑶原名陈喆,琼瑶是她的笔名。“琼瑶”是美玉的意思,出自《诗经?国风?木瓜 》中的“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是一首描写男女赠答的情诗。这个美丽的名字给她平添了几分浪漫色。
方法二、古代女孩起名常巧用叠声字取名
金庸是位非常会起名的作家,他小说中女主角的名字往往和容貌一样清新不俗,叠声字是他常用的方式,如:任盈盈、殷素素、甘宝宝、香香公主等。
叠声字的名字简单易记、天真活泼,由于一般都读轻声,容易令人产生轻松、亲昵之感,是很常见的一种取名方式。如:冰冰、晶晶、曼曼、芳芳、丹丹、丽丽、莹莹、茜茜、菲菲、婷婷、莎莎等。缺点是容易重名。
方法三、古代女孩起名常巧用儿话音取名
在单字后面加上一个“儿”,一般是作乳名的,现在也常有人用来做名字,特点是给人娇柔妩媚之感,使人产生怜爱之情。如菲儿、曼儿、雪儿、柔儿、灵儿等。
方法四、张扬个性、另辟蹊径取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追求独特的个性。一个个性十足的名字也的确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著名作家被世人牢记住的都是他们独具特色的笔名,真名则往往被忽略。比如非常著名的女作家三毛,其魅力不仅仅来自文字和经历,还跟她个性十足的笔名是分不开的,而她的真名陈平就如名字本身一样平淡无奇,不为人知。央视著名女主持人王小丫,也是以非常个性化的名字令人倍感新鲜、亲切。还有网络写作成名的女作家安妮宝贝的名字也是十分另类和独特的。相信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给女孩取名的方式会更加自由和开放。
方法五、古代女孩起名常巧用中性字取名字
巧用叠声字和儿话音的取名方式,简单易行,只不过还是偏于阴柔的美感多些。传统给女孩的取名方式大多以阴柔之美为主,旨在突出女性特征,但有时候反其道行之,也能起到特殊的效果。
比如在文学史上颇有些名气的“张家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是一位儒商,热心于结交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名流,投资教育事业,家中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在当时成为很多文人心仪的对象。后来,大女儿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从文,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有趣的是,张老先给女儿起的名字里都有“两条腿”,意思是注定要跟人家走,巧妙幽默,完全没有一丝闺阁脂粉气。
二姐张允和曾一手撮合了三妹兆和与沈从文的婚姻大事,事情办成之后,给沈从文发电报,只用了一个“允”字,半是家里的态度,半是自己的名字,这“半个字的电报”的故事一时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也使得张老先生不俗的取名方式,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古代人取字是依据什么?随便取的么?
当然不是随便取得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自己。当时的大多数人都取一个别号,但有些人的别号也有好几个。如清初画家石涛法名弘济,别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达4个之多。
综上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古代取名的学问是什么?
中国从古代就对取名很重视,人们把为后代取名看得非常重要。通常是孩子生下来三个月后由父亲起名,但也有满月起名、周岁起名,以及在生下来以前先把名字取好的。从周朝起,起名已经纳入礼法,形成了制度。
古人认为,一个好名字涉及的内容多样,有文化背景、个人信仰、社会发展走势等,尤为重要的是与《易经》相结合,与先天八字的强与弱,先天五行的喜与忌,五格数理的分析,人的十二生肖,《易经》六十四卦的分卦卦象剖析等相结合。古人觉得一个好名字,不但寓意、听感、美感和五格数理好,还要与八字强弱互补、阴阳合一,循环相生,并与先天五行喜忌相符,只有这样的名字才是好名字,才有益于人的一生。
中国人在取名时,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式来区分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达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名字所表示的含义,也有的在名字中用一样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
中国古代因为宗法制的影响,在名字的使用上采用避讳的制度。讲究为尊者讳——在交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长辈的名字就要回避;取名时也避免取他们名字中的字或同音的字。现在虽然不再讲究这些了,但是仍然有些人在取名时尽量不取和父辈或祖辈同名或同音的字。由于避讳的原因,现代的中国人还是认为直呼长辈的名字为不尊重。
几千年来,许多学者对姓名的笔画也进行了研究,并与《易经》相结合形成一门独立的测字学。后来,历经各代学者补充整理、详加说明,但并没引起世人的充分重视。19世纪初,日本学者雄崎健翁对中国姓名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并称为“圣学”。随后,又传人新加坡、、澳门、、韩国等地区,形成现在的姓名学,并沿袭至今。
现在,姓名学已经风靡中国,出现了很多起名公司和起名网站,并出现很多所谓起名大师或起名专家。其实要想取一个好名字,并非起名大师一方面的工作,需要收集与整合多方面的资料。
取名注意事项多数父母给孩子取名,通常寄托了对子女的期望。取名要按照性别、生日时辰、家庭成员的历史,族谱、家谱的传承’社会的现实情况,以及父母的愿望等,综合取舍,再决定。下面介绍几种取名的方法和技巧:
区分男女取名法古今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多按照其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分工不同、生活习性不同而决定。
男性取名特点:依据男子勇猛、坚韧、豁达、向上、有力量、不怕困难、勇于斗争、敢于尝试的特征,选用鹰、虎、彪、豹、鹏、大鹏、万《里、高山、山、海、川、河、大干、长空、宏伟、飞、升、腾、达等字取名;依据男性有理想、有抱负、有宏伟目标、要建功立业的特点,选用保国、进帅、国柱、栋梁、向前、为民、建功、建勋、弘业、知远等字取名;依据谋求一生平安、发财进宝的特点,选用进财、进宝、财旺、金宝、富贵、四吉、喜财、升财等字取名;还有选用不俗的字、表达志愿的字、表达操守的字、表达长寿的字取名,甚而选用外国译音字取名等,层出不穷。
女性取名特点:选用加“女"字偏旁的字,见名便知是女性,如女、妞、妮、妍、婧、妹、姑、姗等;选用花草这类字来表示女子名字,这种形式表达出女子像花一样美丽、娇艳、动人,听了名字就让人喜欢,如芝、兰、芋、芍、菊、芗、芯、芦、芙、芽、苓、苁、花、芬、芳、芹、蓉、苹、茉、莉、苗、英、芨等;选用玉石珍宝一类字取女子名,象征女性的高贵,如玉、玛、瑙、环、珏、珀、珍、珊、珠、琪、琳、瑚、琼、瑛、宝、金、银、钰、钏等;选用艳美一类字取女名,表达女性的美丽、可爱,如美、丽、娜、倩、俊、娟、花、艳、妍、鲜、艳等;选用柔情、柔景一类的字取女名,表达女性温柔可爱的性格,如云、月、波、雪、雯、涓、惠、怡等;选用有关女德这类字取女名,表达女性的文雅、正直,如慧、巧、静、娴、淑、秀、俊、阁、钗、钏、香、文、雅、真等,色缤纷。
崇尚圣贤取名法古往今来,人们取名时,也以圣贤的名字来取名,表达出对圣贤的崇慕,如选用尧、唐、舜、虞、禹、汤、文、武、孔、孟等字人名,都是明显的例子。
引经据典取名法截取经典中的名言警句,略加变化,作为名字,表示名字的典雅和不俗。如:贺方,来自《诗经·大雅·下武》“四方来贺”;侯朝宗,来自《诗经·小雅·沔水》“彼流水,朝宗于海”;诩字,来自《礼记·少仪》“会同主诩”,郑玄注:“诩谓敏而勇。”
五等爵位取名法古代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君王册封贵族的等级,象征贵族的权势与地位。人们取名选用公、侯、伯、子、男是表示对权势的尊崇。
崇尚道德取名法中国人因受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有一种崇尚道德的传统美德,在取名方面也能体现出来。如:取名时选用德、道德、敬德、仁、义、礼、智、忠、孝、节、忠恕、守敬、诚、忠诚、实、诚实、德洁、德行、恒节、德福、建德等。
崇尚吉祥取名法很多人取名,希冀吉祥、幸福,因而,选用吉祥、幸福方面的字也不少,如吉、祥、吉祥、福、禄、寿、喜、禧、有福、幸福、庆、吉庆、瑞、祥瑞、竹瑞、嘉、兴、利、兴利、胜、胜利、天、天胜、寿、鹤寿、伟、大伟、安、平安、进喜、焕发等。
崇文尚武取名法文、武是人们建功立业的两种途径。有人崇尚文,如文、文学、力文、文俊、儒、儒雅、宗孔、宗孟、文华、翰、翰林等;有人崇尚武,有关的字有武、威、纵、天纵、震、强、加强、力、大力、镇、镇武、振武、虎、彪、豹、鹰、鹏、云鹏等。
易象八卦取名法易象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构成,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坤”
两卦在八卦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本源。《周易》、《易传》以及易象、八卦,在中国是很有影响力的学问和文化现象,从伏羲到孔子,再到历代易学家,都对易象、八卦有钻研。易象、八卦也深入到中国人的取名上来,因此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字都是取名应用率比较高,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用字。
崇尚自然取名法辛苦的中国人在与大自然斗争中,培养了热爱自然、崇拜自然的美好风尚,这种美好风尚也突出地反映在取名的学问方面。崇尚自然的取名法,用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从日、月、星、辰的名称,到各种山、川、河、水的名称,到各种动物、植物的名称,到春、夏、秋、冬的名称,到各种自然现象的称谓,都能够用作取名用字。如江、大江、河、大河、川、大川、山、大山、岳、嵩、湘、沔、汉、柏、枫、桦、桐、楠、竹、草、芳、芳香、春、夏、秋、冬、东、南、西、北、晖、朝晖、日、月、星、辰、石、兰、莲、梅、菊、洲、荣、鹤、燕等,举不胜举。
另外,还有阴阳五行取名法、天干地支取名法、十二生肖取名法等,取名选用阴、阳、金、木、水、火、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