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还叫什么名字,本命年的网名
人们常说的“本命年”是什么?
比如你是属虎的,今年虎年,就是你的本命年
什么叫“本命年”??
自己属性那一年
12.24.36........
什么是本命年?
网友答案(共2条)“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化凶为吉。 本命年就是十二年—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比如猴年出生的人,每逢申年就是他们的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化凶为吉。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都认为农历元月年初一就是新一年的开始开始计算本命年是错误的,对于生肖年,则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为准。 本命年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红避邪躲灾的传统。因此人们每逢本命年对红色就特别钟爱。本命年的红色讲究应该是源于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红色的崇拜。红色,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尚红思想却没有变,新年贴红对联,汉族的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内衣,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些为本命年的红色什物就是什么常说的“本命红”。 人逢本命年还有拜祭“本命神”的风俗,以求延寿。本命神的说法来源于道教。道教吸收民间流行的“本命”说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论。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自然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对于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统称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为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神。如民族英雄岳飞生于公元一一零三年,夏历癸未年,他的本命星君为“癸未太岁魏仁二大将军”。按照道教说法,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本命年或平常年份礼拜本命元辰,会消灾获福,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本命年要从正月初一开始算。对于2009年过本命年的牛牛们来说,非常幸运的是,明年是好的本命年,好好把握,一切都会顺利,而且会有新的发展噢。不过虽然是个大吉的本命年,还是不要忘记了,不但要穿红内衣裤,方便的话还要佩戴红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习惯系在手腕上、脖子上、腰上,红绳子一般不取,戴全年直至新年到来,绳子上可挂玉饰或金饰。
本命年的别称是什么
别称叫 属相年
每个本命年的叫法是什么?
我只听说这个......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老祖宗说的“36不提,73不说,84不讲,逢10不过”,是什么意思呢?_百度...
俗语'不说36,不提73,不讲8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不说36
这里指的是36岁,而36岁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的第三个本命年,也有的说法是第三个本命年这一年里一个避讳深的一年。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相传三国时期,有几个精绝天下的良才都是在本命年这一年去世的,这些人才无一不是精绝艳艳,名满天下的任务,例如周瑜、马良、庞统等等,都是在36岁时与世长辞,由此以往,大家对于36岁本命年又有诸多说辞。
其实啊不提36也是流传下来的一种说法,只是经过列举几个知名人物,大家觉得这种说法好像很对,看起来没有什么毛病,也就一时之间信以为真,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古时候医学不发达,一场普通的感冒都能使人致死,更何况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像周瑜、张良都是大将之才,长期的四处征战,劳心劳力,休息时间不够再加上饮食不够营养,他们身体大多内里空虚,因此一场小小的伤病都能要掉他们的命,而他们又恰好都是三十六岁去世,所以大家对于不提三十六这个说法不加之意,甚至还颇为认同。
- 不提73
不提七十三岁,不然呢老人在这一年里是要遇到大事,就看看能不能迈过这道坎,古时人的寿命普遍在五六十岁,如果一个老人货到了七十岁以上啊,那简直是长寿,因为医学不发达,加上长期在农田里劳作,还有的赋税,自然灾害,战争的发生,不论哪一样都能让农民一年的劳作白费,辛辛苦苦劳作一年能吃上饭就非常不错了,谁还顾得上营养不营养得,也就更加不敢生病,一旦生病也都是能拖着就拖着,最后小病拖成大病,也只能听天由命去了,本来辛苦一年的劳作也就刚够果腹的,哪里还有余钱去看病呢?
所以老人一旦上了七十岁,都不让说的,提都不敢提这个七字,更何况七十三岁这个尴尬的年龄。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孔子是在73岁去世的,孔子被大家奉为圣人,那是非常于神一样的存在,连孔子都迈不过去73岁的门槛,更何况是普通老百姓了,因此73也成了老人避讳多深的年龄了,生怕自己迈不过这个门槛。
不讲84
- 不讲84岁,相传孟子于八十四岁逝世,孟子那是仅次于圣人孔子的地位啊,连他都没能扛过八十四岁这个年龄。
其实啊,能活到八十四岁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再,那都是妥妥长寿的啊,拐过八十岁的弯,不论八十几那都是注定了长寿,因此老人觉得自己多活一天都是福气,也就更加不愿意去数自己到底多活了多久,越到一定年纪的人,就越是想装糊涂,日子也就过得糊里糊涂,不想活的太明白,生怕福气变少了。
- 为什么84这么庄重呢?
也是上面提到的孟子在84岁逝世,加上孟子是个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大家对于他逝世的年龄更加好奇与遗憾,久而久之就有了这句'不讲84'的这句俗语流传了下来。
其实不论是'不说36'也好,还是'不提73,不讲84'那都是古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担忧和长寿的希望,觉得自己多活一天那都是自己前世积纍的善事。其实这也是古人寄托的一种形式,长命百岁没有人不渴望的。
俗语有好多种类,有实际经验的也有这种偏,甚至还有寄托希望的,不论哪一种俗语,都是流传了千百年,既然能流传这么久,肯定有俗语的流传价值和作用,不然不会这样一直流传不曾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