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行思想源于,五行从何而来
中国文化里的五行,指的是哪五行?它是如何定义的?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首先是宇宙的本质是由五种元素相生相克的。随着这五种元素的兴衰,宇宙和自然都会发生变化,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命运,也使得宇宙万物循环不息。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性的运动变化组成的。它强调整体的概念,描绘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其次五行论所确立的五色概念与之息息相关。中国的五行论虽然在战国时期编纂和普及,但早在夏商周之前,五色就已成为崇尚色。从色学的角度来看,五种颜色早在三代前就已经出现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五色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审美标准。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哲学和观念体系,它被历代君王专门用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而中国古代的色学,深奥繁复,大有学问。
再者五行相生相抑都是规律,就像太极的阴阳,五行相生的特点。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其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黄金是金属。木为林木,地为地,水养万物,火焚万物。金生水,金是水的意思,所以五行之间是相互变化的。
另外阴阳五行的哲学概念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包括艺术。阴阳五行论中象征色的表达,显示了我们先民控制色、协调外界的特殊思维能力,也为我国有色色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及其审美模式的建立。2000多年来,虽然各个流派对它有不同的解读,但还是沿用了作为古人的经验。
“五行”最早是由谁提出的?谢谢!
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
*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窃:金窃土,土窃火,火窃木,木窃水,水窃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地支相冲(激):
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 寅(虎)与申(猴)相冲,
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犬)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
*地支相害(穿):
子(鼠)与未(羊)相害,丑(牛)与午(马)相害,寅(虎)与巳(蛇)相害,
卯(兔)与辰(龙)相害,申(猴)与亥(猪)相害,酉(鸡)与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与卯(兔)相刑,丑(牛)与戌(犬)相刑,寅(虎)与巳(蛇)相刑,
辰(龙)与辰(龙)相刑,巳(蛇)与申(猴)相刑,午(马)与午(马)相刑,
未(羊)与丑(牛)相刑,申(猴)与寅(虎)相刑,酉(鸡)与酉(鸡)相刑,
戌(犬)与未(羊)相刑,亥(猪)与亥(猪)相刑。
*地支相合(和谐):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水,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五行------------------------------------▲
五行的来源是什么?
《易经》中只讲了阴阳与八卦的理论,那么五行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后来也被中医加以利用用来治病养生呢?其实五行产生也是比较早的,人们注意到自然界五种事物的属性,并领悟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联系到人自身身体的状况,并发现这种联系是存在的,于是五行理论也对养生影响深远。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们的老祖宗在考虑世界是由哪几种基本的物质组成的时候,经过归纳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有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那就是金木水火土。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如跟五味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学说中。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如果说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但在偏重纯科学的近代,这种集哲学、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诸多科学于一身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更谈不上汲取精华和发扬光大了。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五行是谁提出的?
五行学说兴盛与战国时期,五行对应五德最先是邹衍
邹衍是道家代表人物、阴阳家创始人,汉族,战国末期齐国人。他提倡的主要学说是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阴阳五行观念的起源
特点多了去了
中国的五行说法是依据什么得出来的?
其实并没有什么依据吧,只不过是古人总结出来一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