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命运八字判断学,诸葛亮五行八字称命书
有谁知道诸葛亮的生辰八字
辛酉 丙申 癸丑 丁已 诸葛亮 33壬辰 43辛卯 53庚寅 41岁为相,43岁刘备死,变相为蜀王 蜀建兴元年 223年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个人看,诸葛亮行辛卯 庚寅为其人生好运,盖东方木运生旺用神火因其这时才掌控蜀国,本人是由三国志推算的,而不是由三国演义,很多历史都记为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才大展拳脚,刘备在时除了隆中对和结交孙权,没干很多大事.只是社会处于变局中,而不是天下安定时,不然其54岁故于五丈原之事就另改写了,
简述诸葛亮,陆游,文天祥,王安石的命运与心态,谢谢啦~~急用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汉族,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书记载其身高八尺,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8岁丧父(一说是9岁丧母,12岁丧父),与姐姐以及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17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之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君可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中国千百年来将诸葛亮描绘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连续发射10箭;制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三国隐藏最深的高人,他说了什么,一语道出诸葛亮命运,预测到最终结局...
因为这个高人他并没有出来,只是在开头说了一些预言而已。
请用八字评语评价诸葛亮
他太神而近乎于“妖”
诸葛亮“神”吗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历史上是确有诸葛亮其人的,不过他的一些“事迹”在小说中给神话了。
诸葛亮(181~234)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陈寿的三国志中有记载!!那可是正史啊!!但罗贯中把他神化了!!鲁迅说过三国演义中的孔明:非人近妖!!其实早期时他就是参谋啊!!等刘备死后他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火烧新野是刘备的计策啊,空城计也是假的啊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731092.html?fr=qrl3
点评诸葛亮
闲来无事,重读三国志,掩卷长思,诸葛亮成了思考重点。终于想明白了一些世人不大注意的问题,故提笔写出来,供读者参考。
毫无疑问,诸葛亮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不少人把他当成智慧化身,崇拜的不得了。造成这种局面令我百思方得其解。因为历史上的真实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大了不起,他名声不少是靠后人吹起来的,在这方面,罗贯中功劳最大,一部三国演义,征服了国人。对历史人物的评白论黑,全凭文人好恶,可见文人之厉害。也悟出一个理,文人嘛,得罪不得。
书上都云诸葛亮起自布衣,其实不准确。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本是山东人,后因杀人,随叔叔潜逃至今湖北卧龙岗,买房置地,每天读书作词,东游西荡,大交朋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当地知名度很高,刘备就是慕名而三顾茅庐的。可见诸葛亮出山前是有点家产的。有时我不明白,山东人为何不建诸葛亮故居,而只让河南湖北争夺孔明的故居地呢?
诸葛亮出山后,作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联合东吴周瑜大破曹操,此时他才二十六岁,本是少年英雄,可惜被后人误为老者。而主角周瑜时年三十六岁,比孔明大十岁,的确是青年英雄。后来又领兵取巴蜀之地,遂成三分天下,助刘备创立了三国之一的蜀国。另外,他内修,作了不少工作;外和蛮夷、吴国,摆脱了孤立。他的一生成就,不过如此。
诸葛亮一生,犯了许多错误。
第一是犯纲领方向错误。当时的汉朝,非常腐败,人心尽失。经张角领导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后,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百姓希望改朝换代,而刘备诸葛亮犯了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盲目学刘秀光武中兴,逆潮流和人心而动,要复辟汉朝,是方向性错误。
第二是外交错误。联吴伐魏,本应只是外交一部分,但太机械,忽略了联魏伐吴,独自伐吴,吃了大亏。
第三是军事战略错误。本不应以最小之蜀国伐最大之魏国,犯方针性错误。不能作长期军事准备后再战,结果六次攻魏而无功。战术上不懂以弱胜强须用奇兵的道理,只知稳扎稳打,打消耗战,正规战,失败是难免的。
第四是不会用将。用自大狂关羽守荆州,用书呆子马谡守街亭就是重大失误。大将魏延出很多好主意,主张出奇兵致胜,诸葛亮全然不听。
三国之中蜀国先灭亡绝不是偶然的。孔明连年用兵,国力大损,后人说全因阿斗刘禅无能所致是不公平的,其实是诸葛亮早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诸葛亮虽无盖世奇功,死后备受后人尊崇,原因是什么呢?除了文人拔高之外,主要是人品盖世无双。
首先是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忠义二字最重要。按诸葛亮的能力和影响,完全可以学曹丕代汉,司马炎代魏,废刘禅自己当皇帝,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力扶佐刘禅坐天子,此为忠;不忘刘备知遇之恩,一心为国,以报答其后代此为义。忠义集于一身,怎能不令封建文人叹服呢。
其次是勤。诸葛亮身居丞相之高位,朝中大事小事事必躬亲,工作异常繁忙,无正常休息,以至累坏身体,只活了五十多岁。
再次是爱民爱兵。诸葛亮生前办案公平,体察民情,约束贵族官吏扰民害民,经常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兵民爱戴。
最后是廉。诸葛亮大权在握三十来年,从未给自己捞好处,死后查其家产甚少,令官员为之动容。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蜀国人知孔明死,如丧父母,彻夜痛哭。
历史发展到今天,有时我想,现代许多家们不知成天想些什么。古有诸葛亮可为榜样,近有毛泽东和周恩来可为楷模,为何只重眼前一己之私而轻青史之英名呢?岂不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