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之本是什么器官,什么是先天什么是后天

被称为后天之母的是什么器官?

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的是中医的术语,分别指的脏器是,先天之本对应肾脏,后天之本对应脾脏,脾脏和肾脏都是中医所说的脏器。先天之本是指肾脏出现的先天的天癸运行,气血、津液滋养,是由父母所决定的。每个人的先天之本不同,也就是肾脏的亏虚与否,都会决定患者疾病的走向,对患者的先天体质有决定性的作用。后天之本是脾脏,指人体的消化系统,人体后天的水谷精微进行滋养,也就是吃食物之后能否进行很好的吸收、运化,都是由后天之本来决定。如果后天之本出现了纰漏、疾病,会导致人体营养吸收障碍,出现身体虚弱等相关疾病。

中医常言“胃为后天之本”,胃是人体吸收营养和物质的关键器官,临床上把胃气的盛衰作为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一个健康的胃可以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是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能量的中转站。胃如果出现疾病,人体正常的吸收和消化都不能顺利进行,即使吃再多的食物也不能为人体提供活动能量,免疫下降,各种疾病随之而来。被称为后天之母的是名字叫脾胃的器官,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根本,脾又尊称为五脏之母,它是五脏的核心

生之本是指哪个脏器?求解释

心,心主宰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先天之本 是肾,,后天之本 是脾胃。。 无肾则 无人。。无脾胃 人怎么活。。帝曰: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肾是先天之本,万病之源,养肾就是固生命之源


《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中就有记载: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中医上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关键所在。肾又为五脏之一,主藏精气而不泻,跟六腑相比较,肾性属阴。而肾中的精气其生理作用在于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繁衍生息,因此,人的生、长、壮、老的过程都跟肾中的精气盛衰相关,所以说,肾乃人之根本

肾气衰减、肾脏老化,从三十岁开始 。当人体的肾气开始衰减时:腰酸背痛,轻者出现弯腰困难,严重者则会足跟疼痛,腰部乏力,脱发严重;也会伴有腰椎肥大、骨质疏松,前列腺增生、高血压等症状,女性则会发生月经不调、痛经等,这些都与肾虚相关。过了50岁以上,老人十有八九都会出现肾虚,单纯依靠休息也无法调节,甚至会越拖延肾虚越严重,这时需要及时就医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和分泌器官,一旦受到损伤就会影响肾功能,慢慢发展成肾脏疾病,比如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肾结石、尿毒症等,由于现在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改变,有很多肾脏类疾病越来越年轻化,这无疑跟人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当人的肾脏功能不全,人体内的代谢废物排除不干净,慢慢集聚就会产生毒副作用,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也会发生一些外在表现症状:乏力气喘、腰膝酸软、头昏眼花面色灰暗等,验血时可能会发现血肌酐和尿毒氮升高,贫血等。


慢性肾功能不全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也在正常范围,但肾脏ECT检测中,就会显示肾小球滤过率开始明显下降;

氮质血症期。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患者仍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有少部分会出现疲劳乏力、性功能减退等;


尿毒症期。这时候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恶心、乏力、头晕、口有异味、胸闷气喘等,如果没有及时就医进行替代治疗,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早期肾功能不好的人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一般而言,肾功能 健康 者,精神好、睡眠好、脚步轻快、耳聪目明;相反的,肾功能不好的人,则容易出现头昏眼花、腰膝酸软、易疲劳乏力、眼圈发黑,正常作息下,昼夜尿量颠倒,夜尿量大于白天,或是出现尿量异常增多(大于3000毫升/天)、异常减少(小于800毫升/天)。



有些过度紧张或开始高度重视自己“肾脏”健康 的朋友,最近开始怀疑自己的肾脏是否 健康 ,甚至会来咨询要不要做身体检查。

其实,通常而言,准确判断肾功能,是需要系统性的医疗检测的,包括 抽血化验、影像学检测以及尿常规检查,并且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本身已经有一些肾脏类基础病,如肾炎、肾衰竭等,要进行 肾功能检查,包括肾小球过滤的评估、抽血检测血肌酐和尿素、胱抑素C等指标,评估肾脏的过滤、重吸收功能 ;还可以通过 尿常规查看尿液中的隐血和蛋白,检查尿中的微量蛋白、尿渗透压、尿a1微球蛋白等,评估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等 ,所以,要是感到自己的肾脏有异常,还是建议赶紧就医检查,更准确些!

但如果没有症状,还是怀疑自己的肾功能,那么,可以尝试下从五官、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观察来自测:

如果同时出现以上情况中的3种,就有可能是肾功能异常了,赶紧就医诊断!



预防肾衰老,平时就要注意好养肾护肾,养肾护肾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食补和药补相结合。比较常见的包括 肉苁蓉、山药、莲子、枸杞子 等,这些中药材可以跟食物结合,少量添加在食物中,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也可以起到补肾阴、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等疗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药物都含有副作用,切忌乱服药,影响肾功能。

节制性欲。性生活每周不能多于3次,控制时间节奏,减少肾精消耗,有助于恢复肾功能。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肾脏最忌讳过于劳累,造成肾脏代谢不正常,因此,要学会休息,提高睡眠质量。

适当运动。可以加强锻炼,通过比较缓和的运动,例如健身操或者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达到养肾的目的。

写在最后:


肾脏是五脏根本,根基牢固,生命力才会旺盛长久,平时要注意养成 健康 的生活习惯,保持运动和充足水平,避免吸烟酗酒,养肾护肾!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为什么会有这种...

中医将人体脏腑分为“五脏”、“六腑”,“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提高,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以其鲜明的特点,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即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会惊讶地发现,中医药学的理论系统及指导临床的方法是那样科学严谨,令人折服,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


中医药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脏腑经络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方法的一门医学。中国古代的先贤们发现人体脏腑经络各有的功能和之间的联系,是维系生命的关键所在。所以,中医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始终是紧紧地围绕着脏腑经络学说进行的。可以这样讲,对脏腑经络功能及病理变化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一个医生对疾病诊断治疗水平的高低。

中医将人体脏腑分为“五脏”、“六腑”,“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认为脏腑有互为表里关系,如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而五脏之间又有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如肝生心,心生脾……肝克脾,心克肺……正是由于脏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才维系了人体正常功能活动。如果这一正常功能活动被破坏就会引发疾病。

在对各脏腑功能活动的认识上,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各脏腑有着各自的功能,即“各司其职”,如肝藏血,肝主疏泄,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心主神明,主血,心开窍于舌,其华在脉……而且还发现,有两个脏器在人一生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肾和脾,即中医常讲的“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医脏腑功能是以心、脾、肾为轴心的。

由于肾与脾在人体的特殊位置,古代医家对肾与脾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并形成滋阴(补肾阴)派如朱丹溪等,补脾派如李东垣等重要医学流派。这些医家的理论和医疗实践也更加深了我们对肾、脾等脏腑的认识。

肾脏历来被医家认为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被称为“先天之本”,并且把人的生长、发育、生殖、健康长寿等诸多问题,归到肾的精气盛衰方面来考虑。

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脏器,其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如何?

肾在人的五脏中虽居位最下,但它的功能最为重要。肾脏位于人体腰部,左右各一,呈履状,重50~80克。《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中医所讲的肾是包括肾脏在内的泌尿、生殖等器官,也涵盖了生殖、内分泌、免疫、泌尿、呼吸、神经、血液、运动等系统在内的一个整体的概念,是一个很宽泛的医学概念。肾的功能很多: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主水液,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主命门火,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人之初生,先从肾始

中医认为人之成形,是父母之精媾合而成,诚如《灵枢·决气》中所讲的:“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里所讲的精,即是肾精。因肾藏肾精,而肾精中先天之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父母之精,两精媾合,形神乃成。故人之孕育,全仗肾精,正如明朝的著名医学家张介宾讲的:“人之初生,先从肾始。”这种“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与生俱有,先天而存,当出生后,这种“先天之精”藏于肾,成为肾精的一部分,如此代代相传,不断繁衍,化生。所谓“后天之精”即脏腑之精,它是人体出生后,饮食水谷所化生的各种精微物质,成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先天之精”是“后天之精”的根本,而“先天之精”又赖“后天之精”不断滋生。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因父母身体虚弱,肾的精气亏虚孕育而生的子女出现“五迟”(即小儿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即小儿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或先天性缺陷。有些通过后天的调补,身体逐渐发育,和常人一样健壮。但也有一部分人,虽经后天调补,也并不满意,一生体弱多病,这些人就是我们常讲的“先天不足”。明代的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中讲:“以人之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这里讲的禀赋就是指人的体质,先天是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也就是人生命的本元。从人的禀赋讲,禀赋强壮表明先天充足,肾脏精气旺盛,体壮形健,故多长寿;如禀赋薄弱,表明先天不足,肾脏精气衰弱,体弱多病,故多早亡。所以中医将肾脏称之为“先天之本”,以说明其在人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人有三宝“精、气、神”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三种最宝贵的东西——精、气、神,认为这三种物质是生命的源泉,故称为“三宝”。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提高,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以其鲜明的特点,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即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会惊讶地发现,中医药学的理论系统及指导临床的方法是那样科学严谨,令人折服,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因此,绿茶不但能消除电脑辐射的危害,还能保护和提高视力。如果不习惯喝绿茶,菊花茶同样也能起着抵抗电脑辐射和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螺旋

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

肾为先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首见于《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是与脾为后天之本相对而言的。先天是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亦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由上述可知,“先天”是指禀受于父母的“两神相搏”之精,以及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是由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的本原。其在个体生命过程中,先身而生,是后天脏腑形成及人体生长发育的动力。肾为先天之本,是指肾的功能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长发育迟速、脏腑功能盛衰的根本。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为什么?

肾为什么称为先天之本?身体的发动机,其他四脏生气之源

肾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在人体中,正常成人具备两枚肾脏,位于腰部两侧后方。
中文名

外文名
Kidney
拉丁文
ren
动脉
肾动脉
静脉
肾静脉
快速
导航
古籍解释

部位

形态

构造

机理

功能

排泄及调节

酸碱平衡作用

肾实验

肾中医说法

肾的论述

肾不好的特征

常见病症

肾阴、阳虚

宜吃食物

男性补肾方法

护肾措施
概述
字典释义
肾( shèn) 字从肉,从臤(qiān),臤亦声。“臤”本义为“牢固掌控臣属”。“肉”指“人体”。“臤”与“肉”联合起来表示“人体的抓总部分”。本义:人体津液系统的总阀门。[1]
肾脏( kidney):人或高等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左右各一,在腰椎骨的两边,由于右侧有实质性器官肝脏占据空间,大多数人左肾位置比右肾稍高。肾也叫腰子。
肾脏
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到每一个肾脏主要由约100万个具有相同结构与机能的肾单位和少量结缔组织所组成,其间有大量血管和神经纤维。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肾小管又汇合入集合管。
共7张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经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由于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于肾与膀胱,故肾与膀胱相为表里。

在中医当中有一个脏器地位比较特殊,它承载着全身的气血?

中医的理论与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略有相同。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个器官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中医的藏象学说中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人体的中焦(人体有,上、中、下三焦,具体要以后再给大家介绍。),它可以将食物转化为气血,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能量,脾胃属于人体后天生存之根本。肾在人体居下焦,为阴中之阳脏,具有封藏、贮存精气的作用。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所以肾虚易出现腰膝酸软的症状。气血虚则不能长长濡养全身,出现神疲乏力,所以无力一般多见于气血不足或肾虚不足。
意见建议:我自己认为,力量和体质的根本还应该以气血充足和肾气充足为主。也就是说与肾和气血关系比较大。在中医当中有一个脏器地位比较特殊,它承载着全身气血的产生和运行。这个脏器是中医的脾脏。它是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所说的“先天”与“后天”,究竟是什么意思?

按照通常的理解,“先天”是指自然的本然原则,是天生的、天赋的,有时也指宇宙本体,万物本源;“后天”则与“先天”相对,指非天生的、出生以后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人的成功,是源于其先天的聪明和后天的努力;或者说某人的长寿,是因为他先天体质好,后天又勤于锻炼,等等。

不过,古人在具体运用这一对概念时,含义则是多种多样的。

先来看迄今所见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先天”、“后天”,即《周易·文言传》在阐释“乾卦”第五爻辞中的“大人”时所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对这里的“先天”、“后天”,也有多种解释,比较常见的为唐孔颖达疏:“先天”指先于天时而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后天”指后于天时而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也就是说,大人的行事不论先于天,还是后于天,都与天相合。

但是,后世易学中通常所说的“先天”、“后天”,意义又有所不同。人们主要用其来指八卦及六十四卦的两种图式——先天图(伏羲八卦方位)和后天图(文王八卦方位)。

这种学说始于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在邵雍看来,先天之学与后天之学存在着逻辑的联系,其在《观物外篇》中说:“乾坤纵而六子横(先天图),《易》之也;震兑横而六卦纵(后天图),《易》之也。先天之学也,后天之学也。”认为后天之学是先天之学的应用,二者是体与用心与迹的关系,也就是后来常说的“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此外,像清代学者刘沅还利用先天、后天之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心性论:即认为心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心以天理为内涵,也就是;后天之心受外物、欲望等的影响,或明或暗,不常不真,表现为。其说既强调先天之心与后天之心的区别,又要求制情复性,通过修养,由后天之心向先天浑然之性转化。

而在古代历法中,“先天”、“后天”又另有所指。

例如,古代四分历回归年误差短期内并不明显,但年代一久,就会比较显著。10年的话只差0.077日,但100年就差了0.77日,这时人们便比较容易发现,常常在四分历推算的冬至时刻到来的前一天,就已经是正午表影最长了。

这种历法预推时刻比实际天象发生时刻要晚的现象,古代称为历法后天;反之,那种历法预推时刻比实际天象发生时刻要早的现象,则称为历法先天

再来看古代内丹学中的先天、后天学说。其用“先天”来指那些无形的、自然本能状态的、功能性的东西;而用“后天”来指有形的、人为的、实体性的东西。

比如人体三宝“精、气、神”,都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其中后天的“气”指的是呼吸之气;而先天的“气”则指元气、真气,写作“炁”。后天的“神”为思虑之神,称为“识神”;而先天的“神”则称为“元神”——

有学者认为,古代内丹学的这一学说,可以给现代人工智能的研究划定一个界限,即后天的意识都可用人工智能来模拟,而先天的意识则是人工智能无法模拟的。

中医中所说的“先天”是指人在还没出生之前,在娘胎里的时候。而“后天”指的是人出生以后的各种行为导致出现病症。先后天本来是指生命演化过程中阶段的不同,在先后天不同的阶段中,都是以天为本、以天为主导。生命后天中,脾胃通土气,在《内经》中定义为至阴之性,其必得天施才能始运,必得天脏之启才能始动,故虽然土王四季,但是前提是四象枢土。后天中,坎离心肾为生命的中轴,心肾交济、真火凡火往来以生中土,然后再土运四方,故生命后天本质上还是以天为本、以四时为本、以天之四脏为本,并没有任何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证据。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什么意思

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精有精华之意,指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壮大,”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除供应本身生理活动所需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故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脾主运化,运即是转运、输送,化有消化、吸收的含义。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作用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