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算卦很少用大衍筮法,一个卦象维持多久

大衍筮法和参五筮法哪个是周易的本源

都是以周易为本源的

大衍筮法的大衍筮法研究应用

大衍筮法是周易原文中载入的唯一筮法。这种筮法依赖《系辞》“大衍之数五十”一章原文和原注以及历代医学家口授而得以流传下来。这种筮法又称揲蓍法、蓍占,或称周易占法。在远古时代,鬼卜和蓍占并重。宋人蔡沈说:“自夫子赞《易》,极著蓍卦之德,蓍重而龟书不传云。”孔子作易传,极力表彰蓍占,从而,人们重视周易大衍筮法,龟卜的方法就失传了。
宋人朱熹著有《筮仪》,要求很严格。作大衍筮法之前,筮者要沐浴,要焚香致敬,然后默念一段“假尔泰筮有常”的一段话,并同时将一束五十根蓍草在香烟上薰过。其实,这些做法决非迷信活动,而是通过这些举动,使筮者把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起来了,集中到蓍占上来了,集中到所要求问的事体上来了。
五十根蓍草要先取出一根放在案上显著的位置,用这一根蓍草象征太极。太极为一,也是体和用中的体。其余四十九根蓍草为用。存体以致用,这是古圣规定的一条重要原则。如果体不存,也就没有用了,古人对于体用之关系论述颇多,兹不再述。
通过存体、致用,然后,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等四营成一变,三变成一爻,七十二营、十有八变成一卦。“八卦而小成,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在大衍筮法的基础上,历代不乏“标新立异”的智者。如太玄筮法、易林筮法、纳甲筮法、元包筮法、潜虚筮法,等等。后世出现的这些筮法,无一能与大衍筮法相提并论,更不能与大衍筮法相比拟,更不可能取代大衍筮法。今有人说,三钱代蓍法(即摇钱法,或称“六摇”)出现后,就没有人再用繁琐的大衍筮法了。这是一种未作考证的误解。
自古以来,在占卦预测的源流中,大衍筮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来未被动摇过。《左传》、《国语》中记载的二十多则先秦筮案,皆为大衍筮案。后世以预测精确著称的管辂和郭璞,所用皆为大衍筮法,只是在判断上他们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宋初陈搏有大衍筮法案流传下来。邵康节在历史上以“遇事能前知”著称,以宋人《嫩真子》作考证资料,邵氏平时也是用大衍筮法。南宋大家朱熹有“焚奏稿“的大衍筮案。近代易学大家尚秉和先生,自作《筮案辑存》中数十则案例,无一不是大衍筮案。
但是,自唐代以来的文字资料中,不断有以钱代蓍法德记载,明清两代出现的《卜筮正宗》、《增删卜易》等书,把“六摇“纳甲法推向了高潮。尚秉和先生对此有过充分肯定的论述。近年来,邵伟华先生的《周易与预测学》问世后,纳甲法再掀高潮,在学习研究此术者中,几乎普及了。在街头术士中,用”六摇“者则更为普遍。
邵伟华先生把三钱代蓍的纳甲法介绍给读者,这时邵先生的一大功绩。邵先生在《周易与预测学》中介绍了普通的四柱、纳甲和梅花易数等几种方法,同时也指出三式属于高层次预测。这一说法可能为邵先生首创,未见前人有此说法。不过,笔者对邵先生此说法并不持异议。相比较而言,《周易与预测学》中介绍的几种方法,不如三式的层次高。大概这样说,并不违背邵先生的本意吧。笔者所要说明的问题在于,相比较而言,大衍筮法的层次更高。只是现代人们受功利观念的束缚,不肯花更大的精力、下更大的功夫去研究罢了。

周易筮法的从六象筮法到四象性大衍筮法

双子座

一枚硬币摇卦法能代替大衍筮法占卜吗

大衍之数五十,实用四十九~
→_→ 一枚硬币你怎么分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这样就没变爻~ 所以最少还得三个硬币

易经与六爻有关系吗

关于《易经》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伏羲创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所以说“易更三圣”,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甚至怀疑《易经》是上一冰河时期的文化,这种怀疑也未必不无道理。不管如何,对于我们后世研易之人,重在用,而不在于追溯根源,不如把追溯根源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考古界,毕竟他们是行家,也有说服力度。 《易经》明言四大内涵:象数理占,可见易中有占。孔子在《系辞传》中提到:“极数知来之谓占”,为了进一步阐述占的功效,又提到:“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由此可知,占的功用不容疏忽,且可以达到“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地步,乖乖,真是不得了!各位,大可不必相信我这一无名小卒的卖弄,总该相信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老先生吧,且在《系辞传》中有明确记载,我说这话可是有理有据噢。 那么易中的占与目下流行的六爻预测有关系吗?说到这里,就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易中之占的方法与六爻的方法乃至体系有何异同?《易经》中的占讲的是大衍筮法,具体方法请百度一下,恕不在此啰嗦了。而六爻的起卦方法通常是用三个的古铜钱,占者必有占题,且诚心摇晃若干下后,以出现反正面为一次,一共六次。而解卦者根据这六次摇卦的结果,装成卦,纳上六神,六爻中的日辰与月建尤其关键,刘基云:日辰乃六爻之主宰,月令乃万卦之提纲。各位,看至此,自然明了日辰与月建对六爻卦的影响之大。六爻推测吉凶的依据其根本在于五行生克制化。而《易经》中的占卜,在整本书中没有记载如何解卦,只记载了如何起卦。考虑到历史渊源,《左传》中的卦例大可以佐证,这也是本名书噢。但《左传》中记载的几个卦例以及解法与现存《周易》有些卦爻辞却不尽相同,加之,考古界近些年的发现,易学界大多数人认同:《易经》除了《周易》之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至于属于哪个朝代或年代,则又起了纷争,比如有些人认为,《连山》属于神农时代,《归藏》属于黄帝时代;也有些人认为《连山》属于夏朝,《归藏》属于商朝,孰是孰非,不是我等外行之人所能臆测的。据说《连山》以艮卦开始,《归藏》以坤卦开始,而《周易》以乾卦开始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在《易经》的占卜中,解法如果参考《左传》乃至日本高岛吞象先生的断法,应该是以卦意及卦爻辞为主,卦象为辅助的办法,这才是正宗的易占。而后来易学预测界采用的六爻预测除了采用易经八卦的架构之外,其预测依据和方法完全是另起炉灶,但亦有其准头,只不过已经脱离了《易经》的本意而已。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易经》中的占卜是预测之术,六爻也是预测之术,而二者间除了架构相似之外,其内涵则大相径庭。那么,我们就应该承认:六爻预测之术只属于预测学,而与《易经》却毫无瓜葛,若不信,请从《易经》中找寻出记载?有吗?没有!这也是此文的结论:易经与六爻是没有任何瓜葛的。所以,也不必为六爻穿上《易经》的外衣,虽然看起来很璀璨。其实,六爻预测的准确度还是蛮高的,那么又为何不堂堂正正的说六爻是预测术而不属于《易经》呢?既然准,何必要装?!

大衍之数给个通俗的解释

徐醒民:“读易简说”
【 大衍之数 】
秦始皇焚书时,周易因李斯视为卜筮之书而幸免。其实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岂但为卜筮而已。然而孔子在系辞上传里也说过:「以卜筮者尚其占。」学易自须玩占,玩占则不能不了解卜筮。卜是灼龟为兆,取象五行之变,以决疑事,此法久已失传。筮是指蓍草而言,即是揲着求卦之意。诸儒所传的筮法不尽相同,但有系辞传所说的大衍之数可资考据。
系辞上传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这段传文显然在阐释大衍之数的道理,但筮法也就藉此传其梗概。筮有规则,称为筮仪,幷须设置蓍室,预备各种用具,以及焚香致敬、命蓍等。这些仪轨此处不必详叙,仅择诸儒的注解,将主要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将藏在竹椟或木椟中的五十茎蓍草取出,以两手执之,熏于香炉,命蓍,然后随取一茎放回椟中,留下四十九茎,也叫四十九策,用来揲蓍。此即「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信手将四十九策分为二分,不需计数。分开后,就放在左右两边,以象两仪。此即「分而为二以象两。」
三、两仪在左边的象天,在右边的象地,即在左边的策数中分出一策象人,挂在右手的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此即「挂一以象三。」
四、取左边的蓍草,执于左手,以右手四四揲之。就是以四策为一计数单位,揲之就是数之,一数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冬。数到最后,视所余的策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即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间。此即「归奇于扐以象闰。」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左边。
五、次取右边之策执于右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这也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数到最后,视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而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二第三指之间。此即「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右边。揲蓍到此,是为第一变。检视扐在左手三四指间的左余之策,以及扐在左手二三指间的右余之策,如左余一策,则右余必三策,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五策,就是九策。即将这五策或九策另置一处,第一变即告完成。
六、再将左右两边已经数过的蓍草合起来,检视其数,或是四十四策,或是四十策,再度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如第一变这仪。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挂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四策,就是八策。即将这四策或八策另置一处,是为第二变。
七、又将左右过揲之蓍合起来,检视其数,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如第二变那样分二、挂一、揲四、归扐。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与第二变同,则将所余之策与挂一之策合之,另置一处,是为第三变。
八、三变而成一爻,计算三变所得挂扐与过揲之策,便知所得何爻。如三变合计得挂扐十三策,以减四十九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的策数是三十六策,以四除之,因为揲蓍时是以四四数之,此处故以四除,则三十六得九,是为老阳,其画为「」,名之为重。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五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四策,四除,得六,是为老阴,其画为「」,名之为交。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一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八策,除以四,得七,是为少阳,其画为「」,名之为单。如三变合得挂扐十七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三十二策,以四除之,得八,是为少阴,其画为「」,名之为拆。
如是三变而成初爻,即将初爻画在画卦的版上。以下不再命蓍,即用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再经三变而成二爻。以后每三变都是如此。一卦六爻,十八变而成一卦。画卦时,由下往上画。前九变而成三爻,出现一个三画卦于内,即是初二三爻,称为内卦。后九变又出现一个三画卦于外,即是四五上爻,称为外卦。得内卦是小成,得外卦是大成。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大衍之数,有体有用。体是五十茎蓍草去一不用,此一即是太极。韩康伯引王弼之说:「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用是以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以象两仪三才四时闰月等,由此而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老阳每爻三十六策,老阴每爻二十四策,老阴老阳各一百九十二爻,总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以当万物之数。大衍的衍字,郑康成当演字讲,就是推演其数之义。演数必须五十茎蓍草,故取五十以为大衍之数。观变玩占,了解五十之数体用兼备的意义,即可入道。自汉以来,历代诸儒对于五十之数的解说,各有其异见,学者应当善予采择,以为研究参考。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