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未来的7个原则,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想预测未来取得成功?试试这7个原则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抓住闪现的远见力,区分哪些是可靠的先见之明,哪些只是预感,并由此预测未来的趋势。想做
本书的第一作者是丹尼尔·伯勒斯,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领域的咨询专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成功预测了多个科技领域的趋势。他曾在1984年就预测到2000年我们将确定人类基因排序,当GPS还只应用于军事时就预测GPS将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曾提前预知2008年将会发生经济危机……丹尼尔能成功预测未来趋势的秘诀不是通灵,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资讯追踪和正确的理念,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丹尼尔将自己的经验付诸笔端,教我们如何预测未来。
1. 从确定性开始,以不变应万变
20世纪初,美国汽车行业的前景一片光明,汽车展现了美国人最精湛的创意发明,可以说,汽车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那时买入汽车公司的股票基本都会赚的盆满钵满,但谁能想到,几十年来,2000多家汽车企业如今存活下来的只有三家。1953年,美国通用汽车的口号是“通用走到哪,美国跟着走到哪”,通用汽车带来的巨大利润无可比拟。几十年来,通用一直是全球汽车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那时没人能想到如今的通用汽车亏损几十亿美元,2009年破产重组,将悍马业务卖给了一家没有汽车生产经验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成为史上最大的失败案例。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未来瞬息万变,我们怎么可能预见到未来股票走势如何,怎么可能预见一个如此繁荣的产业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呢?如今的科技界,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共享经济……你是否认为,现在比过去更加充满了不确定性,无从知道我们将面临什么?
但作者认为并非如此, 越关注不确定性、不为人知的事物,就越无法采取有效行动。 实际上未来可以预测,只要更多地关注确定性,我们对未来的了解远高出自己的想象。那么如何预知未来的变化呢?
世事变化皆有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性。 第一种是周期性变化 。物极必反,、经济、社会以及人类生活的各种表现,都是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比如四季更替、作物生长、动物迁徙、潮涨潮落等。再比如大约每11年就会发生一次经济危机,股市指数高涨之后必定下落,聪明的投资人会在股市狂涨时逐渐清仓,在股市低迷时买进重挫的股票。 第二种是线性变化 ,即非周期性的,只往单一方向发展。比如人的年龄只增不减,全球人口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等等。很大程度上,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认识到什么才是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由线性变化,作者认为预测未来就是建立在趋势的基础上,趋势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基于可测量和可感知的事实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可能会发生的推测。人口激增一定会带来幼儿园、中学、大学的短缺,也一定会带来医疗需求的增加。日益注重环保的观念,一定会推动省油车的发展。通用汽车在2004年的时候把生产中心转移到了SUV车型,当时SUV人气很高,但假如通用能够识别省油车的硬趋势,大刀阔斧改变旗下车种,便不至于落得破产重组的地步。
毋庸置疑,世界变迁更胜以往,但在变化的激流中,一定有许多不变的水流,比如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知道如何寻找确定性,这让我们能够预测未来,甚至能积极地塑造未来 。
请反思一下,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不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危机?突然间卫生间的水管爆炸了,上司突然把辞职员工的烂摊子交给了你,老师说你的作业不合格要重写,于是打乱了你已经安排好的计划……若改变来自外部,我们只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奈火冒出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不得已只好疲于应付。然而,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把握契机。俗话说:“有危机才有转机。”但这句话已经过时了,因为等到危机出现,通常为时已晚,怎么还会有转机。 变化的浪潮速度太快,只有预先看到危机,才会有转机 。先发制人, 把脑筋转换成 “ 处处是机会” 的模式,预先看到问题,防患于未然 。换言之, 从内在开始改变,而不再等待外在改变后才反应 ,唯一的途径就是洞察先机。
对此,作者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如何赶上变化,而是应该放慢脚步,停下来思考。先发制人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停,看,听 。首先,停下手中的工作,固定拨出时间自我训练。其次,看未来,思考“什么是我将要遇到的问题?”“什么问题是公司面临的问题?”不要等待这些问题发生,要发挥创意先行解决。最后,倾听直觉告诉你未来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这种直觉是建立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经过你的思考这种直觉才会越来越强烈。不要焦躁地说你现在已经很忙了,没时间停下来思考,正因为如此,你的人生才总是如此迷茫和盲目。正是为了加快速度,我们才要放慢脚步。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分析了科技转型的八大路径,分别是 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 。可以看到,如今取得成功的种种商业模式、技术创新都离不开这八个路径。因此我们在评估商品是否有发展前景时,就需要分析该商品是否符合这八大路径。
三个强大的硬趋势推动了这波科技海啸。第一是运算处理能力,根据摩尔定律,电脑运算能力每十八个月就会加倍,使得手机具备了电脑的各种功能,汽车也突然有了自我诊断和维修能力。第二是带宽的增加。光纤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带宽,使得网站更加成熟,图片、视频的加载速度更快。第三是存储容量。十年前我们还使用的是十几兆的软盘存储,但如今我们已经有了几百TB容量的硬盘存储。存储容量的增加使得存储媒介的大小和形状更加灵活,数据检索速度大大提高。
科技转变的速度是一定会加快的,科技巨浪会席卷一切,每一类产业都会受到冲击,唯有洞察未来的人能够幸免。
想像一下,周一的早晨,刺耳的闹铃声响起,你仍然很困,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还想再睡一会儿,可是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于是你只好挣扎着起床,匆匆忙忙洗漱,然后在路上买一个煎饼当作早餐。工作日的早晨你是这样度过的吗?但是在技术变革时代,也许这一切将不复存在。周日的晚上,智能手表会根据上班时间和你的体力情况设置最佳睡眠长度,然后在合适的时间提醒你上床睡觉。智能手表连接着智能家居,通过监测你的睡眠周期,在你浅睡眠的时候改变卧室内的光线和香薰气味,让你在舒适中醒来。
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是未来发展的硬趋势,技术的变革会将会推动工业生产、能源、农业和医疗保健向着智能化前进,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变革不可避免,对于企业来说,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观察客户将面临的未来,去发现他们将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在问题发生之前就解决。如果你不这样做,别人就会做,你就会湮没在科技的巨浪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而是彻底的变革。
科技驱动型的变革,需要兼容并包的思维。变革不代表旧的东西完全消失,成功的关键是以创造性的方式整合新技术和已有的技术,让拥有老技术的组织焕发新的光。Kindle、电子书已经普及,但很多人仍然想要纸质书;衣服都可以在网上买到,但人们还是需要去实体店试穿衣服或是单纯地享受逛街的乐趣……科技越是发展,世界将变得更加人性化,我们就越需要高频接触,未来是不会变得完全自动化的,能繁荣长青的企业,就是不断创新途径,整合新老资源,这是远见力带来的关键启示。
礼来(Eli Lilly)制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公司,它曾为我们带来了胰岛素、青霉素和红霉素,正是这家伟大的公司却曾一度面临破产。2000年8月,公司独有的抗抑郁药物百忧解的关键专利就要到期,礼来公司的股价在一天之内下跌了近三分之一,蒸发了超过360亿美元的资产。公司亟需新药物来拯救,但是研究员们仍无法解决新药的药物分子问题,而解决这些分子问题还需再雇佣1000多名新员工,礼来公司坦言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聘请新员工。但是公司面对的真正问题是缺钱吗?实际并不是,它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些药物分子问题。于是他们创建了一个在线科学论坛,公布这些分子问题并悬赏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通过互联网,这些难题都被解决,公司研发出了新药物,挽救了整个公司。2006年,它被评为美国前500加管理最好的公司。
礼来公司是如何解决资金问题的?没有解决,他们跳过了资金问题,转而解决真正的药物分子问题。让我们仔细想想,你眼前的问题真的是你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吗?不要急着下判断,让我们退后一步,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离,直到发现真正的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通过先进技术创建了一个丰饶的世界,但是稀缺思维仍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教育已经不再像中世纪一样只是贵族的特权了,互联网使得知识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轻轻点击搜索引擎,就有满屏的信息扑面而来。因此知识垄断已经行不通了,知识共享才能让你更博学。知识经济的大潮已经来临,人们更愿意为了获取知识付费,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将自己的知识分享出去,这便是丰饶经济。
丰饶经济模式的第二个表现形式是 成长型思维 。稀缺思维下的企业常常通过激烈的竞争、兼并和收购来从其他企业获取新客户,但成长型思维的企业则想办法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成长机会。比如先把产品免费提供给用户,当用户对产品产生依赖之后,再对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收取服务费,以此来提高价值。
所以,当你面对生活的难题束手无策时,不妨先跳过它,通常情况下,一旦你忘掉这些自以为是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将浮出水面。
逆向思维这一策略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法。最初咖啡是一种餐馆里随餐提供的廉价音量,点一杯咖啡只要25美分。但星巴克改变了这一切,它将咖啡变成主角,而三明治和甜点则成了配角,一杯咖啡卖三、四美元。如今,星巴克代表着一种高品质的生活,而不是廉价。戴尔看到PC行业对零售商的过度依赖,于是反其道而行,让用户自己在上订制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笔记本电脑。
触发远见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最先发现商机。
传统的思维模式是想要脱颖而出,就要竞争个你死我活,一山不能容二虎。但《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则认为,我们更应该合作。分享钱和物质资源可能会让你变得更穷,但是 分享知识,却增加了你的共享资源 ,对于企业来说,则是形成了规模效应。作者丹尼尔讲述了一个他的朋友安德鲁的故事。安德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软件公司的内部销售团队工作,安德鲁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超越其他几位新人,成为销售冠军。但作者却告诉他,也许他应该试试合作的方式,把自己跟客户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其他人分享,并提议大家一起帮助业绩落后或是遇到困境的同事。大家纷纷同意这个提议,通过这个方法,他们团队的销售业绩很好,其他同事也资源将安德鲁视为团队的核心。
企业常常着眼于与同行竞争,甚至会使用一些不道德的手段来击败竞争者,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竞争者,却忘记竞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大多数公司都会使用客户忠诚计划,比如飞满20000公里可获得一次免费飞行,或是满九杯咖啡送一杯。但是这些计划大多数收效甚微,因为几乎所有推出客户忠诚计划的公司都采用这种模式,很多公司可能只是因为同行使用了这个方法,于是自己也要使用。而星巴克则不同,它鼓励用户在APP里预存费用来购买咖啡,然后在APP里下单。星巴克客户忠诚计划的账户中约有12亿美元的预存款。这样星巴克得以收集大量的老顾客信息,包括他们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在哪家店喝了什么,甚至可能包括他们选择某种饮品时是晴天还是下雨。之后,公司再用这些信息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的优惠。相当于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庞大的用户数据和用户喜好调查。
当竞争对手都朝着一个方向看的时候,试试向着竞争的反方向看去,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的来源是客户愿意为之付费。最优的客户忠诚计划是高度个性化的,星巴克正是将目光放在客户而不是竞争对手身上,通过改善用户体验,在竞争中获得了成功。
反其道而行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势,不要总是关注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的问题。巴菲特曾说“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这是一个反其道而行的例子,这一原则开辟了潜在的机会,发现了被忽视的资源和可能性。
人人都有自尊心,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尊心,人们抗拒变化,墨守成规。因为改变意味着否定自我,承认自己的方向错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的世界变化太快,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就必将落后于别人。墨守成规是我们向前发展的最大障碍。当智能相机已经初露端倪的时候,柯达仍然固执地认为传统的相机不会衰落,拒绝研发新科技。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完全错误的,技术的进步使相机的像素更高,淘汰了传统相机;数字化存储使得我们不再需要相纸,拍出来的照片都储存在电脑里。以传统相机和相纸为支柱的柯达就此陨落。从眼下看,使用旧有的技术当然更便宜,但基于硬趋势和确定性看未来,保留过时的遗留系统,将比改革成全新的技术更加耗费成本。回顾历史,该不该守住过时技术的问题,以前我们还可以忽略,或是推迟一段时间,但在新环境下,技术和工具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迭代,一旦拒绝改变,就会迅速被时代淘汰。
回想你所在的领域,什么是未来的硬趋势?如果这一趋势是无法避免的,如何才能应对?答案是重新定义和改造你自己。当你觉察到未来的趋势,那么就在事情发生之前,去改造自己,来适应这一趋势。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发掘你的核心优势,并且与他人区别开来。请回想自己已经走过的人生,什么事情是你能够做得很好的?比如你的文字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引起共鸣,或是你的演讲总是能够调动观众情绪,又或者你有丰富的幽默细胞……找到你的核心优势,围绕此优势发挥你的才华,你就能找到让自己不断精进的事业。
反其道而行之的原则已经告诉我们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领域,再创造意味着我们要勇于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 作者有一个朋友莉莲和丈夫是房产经纪人,他们能达到一年5亿美元的年度总销售额,即一年卖出200套房子。莉莲成为明星代理的秘诀就是与众不同。她是全美国第一个为每位客户设立独立网页的房地产经纪人,她还购买了一辆可以和客户面对面交流的英国出租车,以便在路上和客户交流。成交后莉莲会为客户提供免费搬家服务,帮助客户的孩子评估学校系统,给客户提供家政服务、医疗建议等。她做到了与众不同,并且出类拔萃。
远见力并不总是推翻现有的技术,挑战技术的极限。兼容并包原则告诉我们要整合现有的技术,因此重新定义和再创造也意味着用新的方法去使用已有的技术。微软的WORD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文件编辑工具,不知道你是否会在制作自己的简历时,写上一句“熟练使用微软办公软件”。但你真的会熟练使用吗?当你的老板扔给你一份100多页的文件,要你在几个小时后的会议上讨论,而你没有时间去阅读它,你该怎么办?你可能不知道的是,Word拥有自动编写摘要功能,只要几秒钟,就可以制作剪短的总结,让你不至于在会议上无话可说。事实上,Word拥有4000种功能,我们也许并不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我们只要去重新认识既有的工具。 重点不在工具,而在于如何使用工具。
时代的变化如此迅速,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了,等待的心态只会让你错过一个又一个机会。我们要运用远见力,看到未来,从现在开始重塑自己。
《理解未来的7个法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在迅速变化的时代改造自我,迎接挑战。但即使掌握了作者教给我们的7个原则,也无法避免失败。展望未来和成功生活的一部分是拥抱失败,失败是人生中最有价值和最被低估的资源。成功人士具有的共同品质是看淡失败,重视教训。一般人常常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他们常常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忽视失败的教训,于是一次次地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另一种表现是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经历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恢复的周期太长。失败的最大问题不在失败本身,而是我们常常以慢动作体验失败,导致我们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正确的心态是正视失败,没有人从来没失败过,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们能够从中总结出经验,并迅速地重振旗鼓,失败就能从负面转向正面。
戴尔电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司成立之初,戴尔建立了最顶尖的生产线,研发出一款非常高端的笔记本电脑,自认为能在市场上有重大突破,没想到这款电脑推出后,市场接受度却奇差,戴尔因此亏损了约1.7亿美元。意识到不受消费者青睐,戴尔很快就放弃了零售战略,重新专注于以客户为导向的客户设计模式。戴尔颠覆传统观念,领先对手,2000年,销售额一天就增长5000万美元。
变革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失败无可避免,重要的是承认失败和重振旗鼓的速度有多快。
你是否想过,十年或是二十年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时候我们常常被问到长大想做什么,我们也经常会在课堂上走神,去设想未来的场景。但成年以后,我们一直闷着头向前,被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很少有时间去设想自己的未来,我们完全被眼前的生活湮没了。而远见力需要我们积极塑造自己的未来,我们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未来愿景,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这就是未来愿景。
当你设想了自己想要的未来的时候,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我们会不断向着那一愿景努力。《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写道“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不同的愿景创造出不同的现实,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改变你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最终让我们实现梦想。
纵观全书,作者教我们从确定性中寻找别人还未发现的先机,整合新老资源迎接变革,当出现问题时尝试跨过它,去寻找真正的问题;找到真正的问题后试着从相反的方向入手解决问题。方法都教给你了,如何运用它们就看你想要改变的决心有多大,不要再说自己忙,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时代在变,你不变就会被变革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你准备好拥抱未来了吗?
一位靠谱的未来学家和他的远见力原则
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未来学家。未来学家?看到这儿,我是哑然失笑的,在我的记忆里,预测未来的人有:看八字的、翻塔罗牌的、算卦的……难道这些人组建了新学科?算得好的人也能冠以“学家”的称呼了?胡思乱想着,手指敲打键盘上网搜出的结果是:未来学家指那些推测未来的人。具体来说,是指一些科学家或社会科学家系统的预测未来。
丹尼尔·伯勒斯作为一名未来学家,发布的很多预言都已经实现,譬如:将会发生数字革命、光纤会成为宽频数据传输媒介的选择、商业将广泛受益于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社交媒体营销将走向移动化……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宝洁、迪士尼及IBM等公司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丹尼尔·伯勒斯还成功创业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
2009年,在美国正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时,丹尼尔·伯勒斯以自己为样本,进行创业实验,来验证自己准备著述的远见力原则。他一边写作,一边实践自身总结出的原则,建立了“愿景应用程序公司”,并获得了可观的营业收入。他写作的这本书就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Flash Foresight:How to see the invisible and do the impossible),书中介绍了作者二十五年来,一直研究和系统地应用的触发远见力的7个原则:(1)从确定性开始;(2)洞察先机;(3)变革;(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7)主导未来。关于这7个原则书中有详细的讲述,并提供大量实例,有理有据。
在看《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这本书之前,我是不相信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因为这世界日新月异,在不断的变化中如何能预测未来?而丹尼尔·伯勒斯告诉我:“你可以精确的预测未来。你要做的就是把可能猜错的部分删去。”“当你删去可能猜错的部分,剩下的正确部分足以起到很大作用。”听起来有点儿像学生时代老师总教导我的:“考试的时候,不要马虎,把你会的都做对,成绩就不会差。”但是,这是预测未来啊?有什么是我知道一定会发生的?丹尼尔·伯勒斯说:“我们对未来的了解远高出自己的所想,只需知道往何处看。”
我只看到了世界不停息的纷繁复杂的变化,而丹尼尔·伯勒斯告诉我:“万事万物的变化皆有规律,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来寻找确定性: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人类已经找出300个显著的周期性变化,譬如:日与夜、季节更替、潮汐和月相、经济衰退及股票价格波动等等。“1998年至2000年期间,高科技产生了泡沫。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聪明的投资人遵守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出清手中的科技股,态度转为保守。同样道理,股市中2008年崩盘时,大多数股民惊慌失措,纷纷抛售所持股票证券,聪明的投资人却悄悄买进重挫的金融股。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股市势必会发生周期变化。这不是猜测,而是确定性。”
线性变化与周期性变化截然不同,线性变化的模式是非周期性的、渐进的,它变化的方向是单一的而不是循环往复的。人衰老、全球人口增长、知识的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全球化……这些都呈线性变化,线性变化是迷人的:“它创造出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环境与机会。若能掌握线性变化,就能让未来无形变有形。”
从这两种显著变化出发,我们可以开始尝试预测趋势,即某件事发展或改变的大致方向。丹尼尔·伯勒斯将趋势分为两种: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
当股市下跌时,我们经常听到评论说,之后会反弹,是的,反弹一定会发生的,因为股市的涨跌属于周期性变化,这就是硬趋势。那么,什么时候反弹呢?反弹到多高的位置呢?这些无法明确预测,这就是软趋势。
当我们看新闻获悉AlphaGo战胜李世石,可以预测出人工智能将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人类,因为科技进步是线性变化,也是硬趋势。但是,人工智能的普及具体在什么时候,以及率先在哪些领域全面取代人类?我们不知道,这是软趋势。
由确定性开始,从硬趋势可以预测事物将如何发展、怎样变化;而在软趋势之中,我们能发现机会,如果加以转变的要素,融合远见力的原则,就能引领未来塑造更美好的生活。丹尼尔·伯勒斯创办的愿景应用程序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正如他自己分析的:“因为我们预见了科学技术变革的趋势,掌握了确定性;因为我们跳过应用程序现有的限制,利用一切机会反其道而行;因为我们不断反问自己,如何能够重新定义和再创造,所以我们在八个月内,就成立了全新的公司,不仅获得了可观的营业收入,更能无限拓展。”
最后,让我们归纳一下丹尼尔·伯勒斯这位未来学家的靠谱之处:
(1)多年来,他发布的很多预言都得以实现(详见附表);
(2)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具备可行性,普通人也可以预测未来;
(3)亲自践行了自己提出的触发远见力的原则,获得成功。
附:
(1)预测及应验实例:
译者:金丽鑫,美国普渡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曾在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从事外事口译和笔译工作,另在美国普渡大学承担中美科学技术翻译工作及口译工作。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下)
第五个原则,叫作反其道而行之。
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别人都这么做,我试试看不这么做。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应对未来的方法。这个作者,有一次跑到公立学校。这个公立学校特别缺少经费,那他被请去了以后,都跟他抱怨,说重视不足,不给钱,没有经费。你知道,公立学校的思维定势是什么呢?就是申请经费。因为我们是公立学校,所以我们就申请,申请,使劲申请,上面就是不给。
这个作者就问他们说,咱们有什么资源呢?说我们能有什么资源,我们不就是教室、破电脑,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这个作者说,咱们那可不是破电脑,咱们学校几千台电脑,能不能拿出来挣钱呢?然后这帮老师就开始群策群力地想,后来想到了一点什么?他们附近有一大药厂,你知道药厂,在研究一个分子的时候,是需要极高的算力,要租很多的运算空间,然后他们就把这个电脑租给药厂。
你想,孩子用电脑的时间很短,孩子只要不上课的时候,几千台电脑全部联网,交给那个药厂,由药厂来运用他们的空间计算那个分子,等于把这些电脑拿出来挣钱,就弥补了一大块经费的缺失。这就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够帮他去解决公立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
他这里边举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创新这个事确实是很有趣的话题。
像卡骆驰,我们用的Crocs那种鞋,弄很多窟窿眼,还漏水,结果竟然能够卖得那么火。
还有一家公司我特别喜欢,叫作zappos。zappos也是一个电商公司。这公司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呢?我们平常招人的时候,我们都生怕别人不来,我们招完了人,都跟他讲这公司很好,你要留下来什么的。这个zappos招人,让你来实习一个月。实习一个月以后说,你现在可以选择不来,你如果不来的话,我给你发2000美元,就是你要不来,我奖励你2000块钱,你要不要走。就会有人动心,说那我拿钱了,真拿钱走了。
但是这时候你发现,能够拒绝2000块钱再进来的人,完全不一样,这个很有创意。他竟然用这种赶别人走的方式,拿钱诱惑别人走的方式,来筛选最想来干工作的人。这就是与众不同的方法。
这一章做了一个总结,他说,怎么能够做到跟你的竞争对手不同?
第一,列出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的所有事,逐一检视,自问:我怎样才能反其道而行,可以抢占先机?别人都在这么做,我试试看,能不能不做,
第二,你所在的行业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反向思考,寻找机会,跟它不一样。
第三,将目标细分,审视各部分,问自己: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将其中的一个步骤、一个部分,或者一个因素反其道而行来取得优势?
第四,列出你所在的领域里所有人都在从事的关键要素或步骤,逐一检查是否有创新的方式,有没有办法做与其他人完全相反的事?
第五,合作能创造更大的蛋糕。看看你现在的工作,问问自己:有没有方法可以与其他人合作,让工作变得更有成效。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原则。
第六个原则,叫作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变革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因为这个世界变是唯一的不变,然后重塑自己再创造,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当作者不断地在跟别人上课,强调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一天,底下有一个人站起来发言说,您老讲创新,讲得这么热闹,我们是个卖空调的,空调就是空调,这有什么好创新的?
你看,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为什么像格力电器、海尔这样的公司,股票相对稳定得多?!我跟很多研究这些经济的人讨论,说因为他们做白色家电。白色家电的特点就是替代得缓慢,你很少会冒出一个白色家电的品牌,突然之间把海尔和格力都颠覆。
手机不行,手机这玩意替代得特别快,就是不知道哪一个人突然冒出来说造手机,这个手机就颠覆了。所以,他说空调就是空调,有什么好创新的呢?!
那这个作者就问说,那你说酒店是不是酒店呢?酒店也是酒店哪,但是为什么会有Airbnb(爱彼迎)这样的东西,彻底地颠覆了酒店。那出租车是不是就是出租车,交通就是交通?为什么会有滴滴、会有Uber。然后电影院就是电影院,那为什么会有Netflix(奈飞)这样的公司?!
甚至你说读书,不就是读书吗?印刷,出版,几百年的行业了,为什么我们会听书,为什么会创造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这都是因为带宽在发生变化,计算速度在发生变化,传输的效率在发生变化。
这些大的背景的科技在发生改变,才提供了这样产生巨大变革的可能性。所以,任何一个行业,总有创新的机会。
然后也要去想想,能不能创造一些不去竞争的思维。
比如说,有一个全世界很著名的老牌书店叫巴诺。巴诺书店在一开始的时候是统治性的,就是它是最大的书店。结果,当亚马逊起来以后,大家说巴诺书店完蛋了,巴诺书店肯定要倒闭的,这个亚马逊卖书的量那么大。
你说,如果巴诺书店非要跟亚马逊竞争卖书,我估计是赢不了,因为它成本太高了,它有线下店,有装修。后来,巴诺书店整个转型。
我现在去国外,经常可以看到巴诺书店活得很好。它给自己重新定位,变成了一个看书的地方。所以,它重视装修,做了很多的座椅,让你很舒服地坐着拿起一本书,可以看一天,可以喝咖啡,可以吃东西。这时候整个书店的性质,从过去的仓库式的,让大家选书、买书的这么一个结算性的地方,变成了像休闲的咖啡馆一样的地方,完成了转型。
我们做樊登书店,我们的口号就是一间樊登书店,点亮一个社区。我们不把樊登书店开在最贵的、奢华的地方。我们就是放在社区里边,让你能够去上自习、读书,然后聊聊天、交朋友、听听课,变成一个社区的学习中心。这就是不用去竞争。你不用去争那个最繁华的地方,不用去争那个最贵的租金,换一种不去竞争的思维。
创新一定要能够打破稀缺思维。稀缺思维就会导致我们特别喜欢竞争,但是有富足(分享、共赢)的心态,你才能够发现说,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找到很多的方法解决很多过去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有一个医院就发现,护士工作整天被人打断。后来大家去观察,就发现打断护士的是什么人呢?就是那些患者家属。患者家属一会儿过来问,这个该不该换啦,那个该不该到期啦,那个怎么怎么样,就是一个劲儿地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后来,大家说,这怎么解决呢?有人发明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给这些患者家属发一个BB机就完事了。发一个BB机放在那儿,然后响了你就来,没响就没事,就解决了。就像我们现在去很多地方吃饭,给你发一个震动器。震动器吱一响,过来端饭,又不用排队,不用生气,你可以享受很好的环境。
所以,只需要有那么一点点变化,就可能解决了过去的老大难的问题。
认清楚你的核心优势,沿着你的核心优势去进行创新是有效的。这里边有一个例子,小朋友们会很喜欢。
1889年的时候,京都企业家山内房治郎创立了一家公司,出售精湛的手工制作的日本传统纸牌“花札”。
1929年,他光荣退休,业务传给了后代来运营。他的孙子叫山内溥,在20世纪50年代访问美国,成功拿到了授权,让他能够把迪士尼人物放在纸牌上。
60年代,他开始进一步尝试组建了出租车公司、连锁酒店、生产方便米饭的公司和电视台,但都无疾而终。他不停地尝试,最后转到玩具市场。
1977年,他聘请了一位叫作宫本茂的年轻学生,帮他开发一些新产品。如果你不熟悉这个名字,可以问问你的孩子。宫本日后研发了许多畅销的游戏,包括《超级马里奥兄弟》《大金刚》和《塞尔达传说》等等。
如今山内溥是日本最富有的人。他的公司拥有超过850亿美元的市值。这家公司叫作任天堂。
任天堂早期是生产纸牌的。这么一个纸牌公司,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娱乐(基于经典角色的游戏)。它其实一直在给大家提供娱乐,然后到最后这个娱乐逐渐地变成了游戏,就是这么来的。这是沿着核心优势去创新的一种思路。
还有一个,就是你要能够打造出来自己的与众不同。这里边这个案例让我觉得很震撼,说有一对美国夫妇,是那种二手房中介,就是替人看房子,然后卖房子的这么一个中介。夫妻两个人一年销量5亿美金,就是一年的房子成交量是5亿美金。那平均算一下,就是说他一年要产生250单。一年才只有365天,卖房子要成交250单,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据。
后来,大家就研究说,这俩人怎么做到的?都是房产中介,别人一年开10单、20单就不错了,你搞几百单,怎么做到的?这个莉莲说,很容易,我们就是替客户着想。
怎么替客户着想呢?这个莉莲,有一次到英国旅游,发现有一种出租车——大家见过吗,是那种大个的出租车,有点像越野车,但不是越野车;两厢的,里边的那个座位,是面对面坐的。她一进到那个出租车里边,立刻产生一个创意,说这个出租车用来卖房子太合适了。
因为你知道,如果你坐普通的轿车卖房子的话,中介一般是坐在前排,后边是客户,你得这样扭头跟他们说话。不舒服,话也会变少。所以,她就专门买了一台英国出租车,拉回美国,停在他们的社区里边。只要来了客人,上车坐她对面,她倒着坐,坐在那里边,然后跟人家解释。客户的体验马上觉得不一样,觉得有意思,这个中介是这样的。这是第一个与众不同。
第二个,她观察很多人买房子,都是中产阶级要改善住房,包括很多这个全世界各地的人去那儿买房子,是要孩子上学。然后她就把所有她卖的房子周围的学校全部都打通了,认识入学的各种条件什么的。然后看房子的同时,跟他介绍附近的学校,哪个学校能干吗,我怎么帮你入学,打消了大量买房的人的顾虑。
第三个,很多人不买房的原因是怕麻烦,搬家费劲。她说,搬家的事你根本不用管,你买完了房子我替你搬家。她组建了一个小小的搬家团队,负责替人处理搬家问题。
搬家问题解决了,上学问题解决了,这两个人还这么靠谱,所有的她的那个个人空间,网站上,全部是世界各国的语言,你都可以选:英文、中文、阿拉伯语、意大利语,你都能够看得到。所以,非常国际化。
你看,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工作,就是一个房产中介,它能够一年做到5亿美金的营业额。夫妻两个人,就是夫妻店。
所以,我有一个预测。基于这本书,我们预测说,未来个人的力量将变得越来越大,就是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超级个体。因为科技,互联网给个人赋能太厉害了,让每一个个人能够得到不断地复制。像这样的房产中介,一年卖5个亿的——它这是美元,相当于几十个亿的人民币的成交额的,会变得越来越多。
所以,大家可以努力做一个这样的超级个体,这是第六个原则。
第七个原则,叫作主导未来。
主导未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得知道,如果你想知道未来,你首先得知道你的梦想是什么。有点像参加选秀节目。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梦想是什么,预测未来对你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作者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说服力,他说,即便是同一支股票,每天都有人买,有人卖。你说,大家判断准确不准确,同一支股票,你觉得,哇,终于抄到了,这股票太好了,到底了,我来买。
你怎么能买着呢?你买着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卖,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有人判断它好,有人判断它不好,核心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未来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待未来的眼光是不同的。
作者有一个朋友出车祸,然后就是瘫痪了。瘫痪了以后,大家都很难过,去安慰他,说你这个不容易。结果,这个朋友就讲了一句话,他说,其实没什么,因为我原来未来可能有10000种可能,现在减少了大概1000种,我还有9000多种可能。9000多种可能你要想都实现,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虽然我瘫痪了,我不要整天只盯着我那1000个不可能的事,我要盯着我还有9000个可能的事。这就是我们看待未来的方式是不同的。
所以,你的教育愿景、你的工作愿景、你的家庭愿景,你如果不能够把这些事想明白,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想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样的贡献,想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当中,如果你不清晰的话,那么,预测未来跟你无关。我们只能够期待任何一种未来的发生。
如果你确定了这些愿景以后,就是要学会快速失败,然后合作,信任,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工作。
最后有一个建议,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大家有机会可以试一下,叫作每周一小时的明日实验室。
什么叫每周一小时的明日实验室呢?就是你每周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思考一下关于未来的事情就好了。
思考你未来的人生,思考你未来的工作。你的工作还能够怎么样做得更好,或者有没有更多创意的可能性?不要多,每周只需要一个小时,做做这样的事情。
最起码能够做到停、看、听这三招,能够找到先机。当你看到海水退去的时候,你能够告诉自己说,是不是海啸,这叫洞察先机的能力。
所以,我们号召大家,可以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想一下未来的事,而不要整天陷入在生活的各种问题当中,无法自拔。当你整天陷在问题里的时候,你只能够被它引诱得视觉窄化去处理那些问题。
实际上,很多问题的答案,根本就不在这个问题之内。跳开这个问题,可能更广阔,更轻松地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答案。
对于未来的预测这件事情,我们能够把它概括成七个原则,实际上有可能是过度地简化了。所以我要再次强调,未来非常难以预测,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建立在对未来的预测之上,不要去相信很多的预测未来的大师。但是不排除,我们可以对未来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更多地去了解未来。
所以,这7个理解未来的原则,对我们来讲只是参考,绝对不是金科玉律,希望大家能够自己把握自己的未来。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不断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比如,人们不会飞,后来有了飞机,它可以带着我们去飞。再比如,石油造成了环境污染,我们以为环境将被破坏掉,但是后来,有了电动车,以电力逐步取代石油这种燃料,从而保护了环境。
有时候,答案从不可见变为可见,是需要人们具备远见力的。远见力是一种能力,它能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前进。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为我们提供了让不可见变为可见的原则,即通过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来增强我们的远见力。
作者认为: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当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到未来,就能更好地把握当下。
要想具备远见力,有7个原则可以遵守。
第一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
也就是说要把关注点放到确定的事情上,不要老是盯着那些确定不了的事情。我们就要学会辨别周期变化和线性变化。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能力去分辨硬趋势和软趋势。硬趋势是绝对会实现的、是未来的定数,而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是受人力所影响的。
第二个原则——洞察先机。
洞察先机包含两个关键:一是主动,二是先发制人。
简单来说,主动和先发制人,就是要求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能够做到洞察先机、随机应变。那么,在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才能做到洞察先机呢?作者在书中列出了三个步骤:停、看、听。
停就是要我们放下手边的问题,下决心固定时间自我训练,成为洞察先机的人。看就是让我们预测未来。听就是倾听,我们倾听直觉告诉我们的,关于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三个原则——变革。
变革比变化更彻底,是一种根本或巨大的改变。我们通过探索能源、农业和医疗保健的未来发展,看到了变革的力量。
预见变革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作者在书中提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有两条重要的黄金法则是不能被忽视的,它们分别是:
一、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
二、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
第四个原则——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就是指走出既有的现状,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这样做往往会触发我们的远见力,最终带来新的机会。
第五个原则——反向思考
第六个原则——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逆向思考,这种思考方式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就是告诉我们要抓住机会,在事情发生之前改写自己的历史。
第七个原则——积极塑造自己的未来。
未来如何发展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
本书作者丹尼尔给了我们三股塑造未来的至关重要的力量,它们分别是:沟通、合作和信任。
首先是沟通。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双向的、动态的联系。沟通的终极目的是分享知识和智慧。
其次是合作。合作与协作不同,两个人协作,是指两人各做各的事,同时给予对方一些配合。而两人合作,不仅是彼此配合,还要共同创造未来。
合作是真诚沟通的结果之一。互联网提供了便利的通信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沟通带动合作,合作促进沟通,于是双方又有了进一步的合作。
最后是信任。在沟通时代,信任已经承担了全新的经济和结构意义。工业经济以实体资源为主,信任很重要,但打破信任很少会被察觉。
未来正在改变,它也在间接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娱乐、学习、生活,甚至颠覆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明天如此,下周更是如此。变革将带来巨大的浪潮,那些看不到的人,生活将被彻底打乱;看得到的人,将把握先机。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读后感
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
1)周期变化/线性变化/硬趋势/软趋势
2)应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已经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里。遇到不能确定的事,先搁一边,专注你能确定的事情。
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
1)由内而外主动改变
2)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
①去物质化
②虚拟化
③移动化
④产品智能化
⑤网络化
⑥互动化
⑦全球化
⑧汇聚化
3)三大数字化油门
①运算处理能力
②带宽
③存储容量
3.变革
(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
1)市场经历的/不只是变化,而是变革;
(变化/改变是“让某事或某物与现状不同”,而变革表示“进行了彻底或巨大的改变”;
变化意味本质上继续做同一件事,只是程度上有差别;变革意味着做一些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
改变注定失败,我们需要改革;)
2)对企业而言,新的黄金法则是:给予客户目前无法实现而一旦实现就会想要拥有的能力。
想要生存和发展,去观察客户即将面临的未来,看看他们未来的硬趋势,看看他们未来的确定性。去发现客户将会面临的问题,在问题发生前就解决;
① 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
② 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
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这并非真正的问题)
1)眼前的问题未必是真问题
2)不妄下判断
3)直接跳到终点线
4)跳过稀缺
5)想办法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成长机会(丰饶经济模式)
5.反其道而行
(看向没有人关注的问题,做没有人做过的事)
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
1)忽略竞争(竞争是稀缺思维)
2)你能竞争的方面:
(价格
信誉
图景
服务
质量
设计
时间/速度
价值
客户体验
创新
知识
忠诚度)
3)寻找你的核心优势,围绕自己的天分重塑自己;
4)敢于与众不同
7.主导未来
(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
1)你看向哪,就会去往哪。
2) 学会快速失败。
3) 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价值越来越大)
你花在数据和信息的时间越少,在知识和智慧上花的时间就越多,提供的价值也越多。
4)从信息时代向沟通时代进展。信息是单向和静态的,并不必然导致行动,并常常浪费时间。沟通是双向和动态的,通常引发行动,并常常能够节省时间。
5)塑造未来的第二个关键力量是合作
6)信任
7)更人性化的世界
8) 问题的力量
①真正的问题不是我怎么想,而是他怎么想。
②最好的答案是另一个问题
一文读懂《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丹尼尔·伯勒斯 :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 CEO们 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谷歌、IBM、凯萨医疗、东芝、通用汽车、宝洁、美国运通、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安永以及迪士尼都是他的忠实客户。伯勒斯还成功创立并妥善经营着6家企业,他的演讲足迹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关于创新的书。
约翰·戴维·曼 :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
假如未来是可见的,结果会怎样?本书是一本教你如何判断趋势、预知未来、采取行动和改变未来的书。它将改变你看待问题的方式,开拓你的思维,帮你发现新的机遇,你可以在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中运用它。
远见力是一种可以开发、细化、强化的技能。远见力有7个触发器,不是每一次闪现的远见力都用到所有这些触发器,但大多数人会至少用过其中几个,你可以把它看作类似音乐的7个音符,但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写音乐,你最好知道这7个音符,因为你早晚会需要它。
1、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来预测将会发生什么)
2、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
3、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
4、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
5、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
6、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
7、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
使用远见力的触发器就像走路。当你将走路的过程分解,会相当复杂:将重心转移到脚趾,然后从左边转移到右边,摆动你的双臂。如果还要考虑每一块肌肉该怎么运动,你会不堪重负。所以婴儿开始学步的时候都很难,然后今天你却不假思索大步向前走。
远见力也是一样,开始的时候你要有意识地锻炼全部七个心理过程,一次一个,慢速仔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更自然,并最终流畅运用,几乎毫不费力。
我们常常自我设限,把犹豫的重点放在不知道,做不到的事情上,这个时候,不妨换个思路,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已经知道且能办到的事情。
1、周期性变化,比如季节更替;天气变化;经济时而繁荣时而低迷;时而激进时而保守……
2、线性变化,比如人的衰老;数据、信息、知识增长;电脑运算速度加快……
相比于周期性变化,线性变化往往更加耐人寻味,更能创造出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环境与机会。
1、硬趋势,一定会发生,是未来的定数
二战过后,美国军队凯旋归国,数百万家庭团员,九个月后出现了百分之百可以预测的现象:婴儿潮。出生在1946年到1964年这18年间的美国人口,约有7800万。同样的婴儿潮也出现在二战后的日本、欧洲。婴儿潮的硬趋势延续了50多年,然后奇怪的是,每到了新的人生阶段,还是让社会措手不及。1945年海外士兵分分归国,1年后医院数量不够了,5年后幼儿园数量不够了,7年后初中(?)的数量不够了。这一连串的现象,若能培养找出硬趋势的习惯,谁都能看出来!
作者在为一家知名的保险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时,曾问到:贵公司负责全球业务的保险员共有几位?他们当中赚取8成以上营业额的那些人,有多少3年内将退休?当主管得知这个数字高达60%时,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公司即将流失掉一大批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老将,然后主管却全无察觉。
2、软趋势,可能会发生,是未来的变数
1977年8月16日,摇滚传奇歌手猫王去世,享年42岁。猫王生前唱片销量超过10亿张,巨星风范乐坛少有,猫王在世时,以模仿他为乐的就有100多人,过世后,猫王分身数目更是飙涨,甚至一种全新的行业应运而生。作者做了趋势分析练习,把猫王模仿者的数据仔细研究一遍,数据涵盖1977年到1982年,结果显示,到2000年,每三个美国人就有一个会成为专业的猫王模仿者。
上面的例子看上去很荒唐,但现实是,小至个人生活,大至企业与决策,我们常常会做出错误的的预测,而且信以为真。我们根据正确、真实的数字分析趋势,得出来的结果却不一定准确。
3、软趋势与硬趋势的区别
例1:婴儿潮人口步入老年,医疗需求会增加这是硬趋势,因为人口数据固定。预计医护人员短缺,则是软趋势,因为可以采取行动改变。
例2:十年后你会变老,这是硬趋势,因为老去的现象无法改变。你的身体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差,还是维持现状是没有办法百分之百确定的,这是软趋势,因为可以采取行动改变。
一言以蔽之,找到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改变未来。
1、检查生活和工作,列出影响他们的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
2、检查从事的行业,列出硬趋势和软趋势
3、不要被未知蒙蔽,自问能确定的事,并思考如何运用它们
4、质疑自己的假设,列出清单,进一步确认确定性
5、对建立在确定性之上的计划采取行动
生活不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把握契机。应付外在环境而做出改变,通常让人疲于奔命,由内在启动的改变,则是有目的、有建设性的。后者是先发制人,是机会管理,有助于个人和企业的成长,让人得以打造自己的未来,把握自己的命运。想要由内在发生改变,唯一的途径就是洞察先机。
停:放下手边的问题,下决心固定拨出时间自我训练,成为洞察先机的人。如果你在企业工作,就下定决心把你的企业经营成洞察先机的公司。一旦你停下来,了解先发制人的重要性,立志培养洞察先机的能力,就可以采取下一步:看。
看:预测一下未来。自问:“我会面临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今天没有,但未来三个月、六个月后冒出来?哪些问题一年后、三年后、乃至十年后会出现?这些问题是你要解决的。不要只解决当下的问题。想要比别人领先一步,除了在今天解决明天的问题以外,别无他法。换句话说,防微杜渐,问题就根本不会产生。一旦你开始看未来,就可以到下一步:听。
听:倾听直觉告诉你的未来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线索也许在你看向未来的视线之外。随着你越来越懂得预测未来,灵感般的远见力越来越强,就能听到更多线索。假以时日,甚至会达到答案有求必应的境界。
企业龙头的最佳实践是现在式,等到学会要加以运用时,早已落伍。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而在变化加剧的21世纪,苦苦追赶只能徒劳无功。奋起直追没有好处,大步朝前迈才是王道。应该略过当前的最佳实践,以硬趋势和未来的确定性为踏板,找到未来的最佳实践。预估龙头企业四到五年后怎么做,以其未来最佳实践为范本,调整公司运营策略,进而跃居产业龙头,不必一直玩追赶领头人的游戏。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人类相互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知识与沟通相辅相成,带动科技出现几何增长。要清楚勾勒出未来生活的蓝图,不妨看看汇聚成巨浪的那几条水流。科技进步的硬趋势有八个路径,每个又自成一股硬趋势。
1、去物质化(电脑/手机越来越小,磁带消失了,电子支付代替了纸质钞票……)
2、虚拟化(仿真系统,游戏……)
3、移动化
4、智能化
5、网络化
6、互动化
7、全球化(信息的传播,经济全球化……)
8、汇聚化(咖啡店和书店合二为一,手机上汇聚各类应用……)
油门1:运算处理能力
所谓摩尔定律,是指电脑运算能力每十八个月就会加倍。但这也并非绝对,例如,70年代,运算处理能力隔了几年才加倍。但之后速度再次加快,呈稳定趋势。尽管摩尔公开表示过,此种速度无法永远维持。但过去十年来,并无减缓迹象,未来的十多年,该趋势也不会改变。
油门2:带宽
数字带宽的增长速度比数字处理的增长速度更快。不像摩尔定律一样家喻户晓,这个原则并没有它流行的名字(尽管有些人把它称为伯勒斯带宽定律)
油门3:存储容量
存储能力每12个月就会翻番,速度更胜带宽和运算处理能力。
科技浪潮向我们席卷而来。运算处理能力,存储容量以及带宽倍增,垂直向上突破,好似卷起千层巨浪。未来即将冲上岸去,如此科技巨变,我们能够理解清楚吗?
切记,上述种种都不仅是可能发生的事,科技转变的速度是一定会加快的,就像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未来,科技巨浪将席卷一切,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它一定会发生。教育、保健、农业、能源、制造,每一类产业,每一个机构都会受到冲击,彻彻底底地变革。这场巨变会灾难性的破坏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方面,也会改变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唯有洞察未来的人能够幸免。
1、自问:我的生活、工作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不要等待问题发生,要先行解决
2、自问:十年或更远的未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达到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从90年代至今,中国发生的变化。这里我想到了2010年,我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北京火车站发的纸质版北京地图,如今电子地图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从主流的观点来看,很容易认为最大的变化已经发生,但过去的变化仅仅是序章,未来的变革必将来势汹汹。
我们正处于技术驱动型变革时代的黎明,所有我们经历的这25年间的变化是平淡、温和而缓慢的。但我们已经越过门槛进入了变革的时代。这是第三个远见力触发器的背景:对根本性变革的预期。
在过去变化很重要。现在,它已经不再足以改变现状。事实上,我告诉我的客户,改变注定要失败,我们需要变革。
web3.0
web3.0的重点是沉浸和多维体验。现在我们说在网络上寻找信息,未来这一语言将被改变,我们会说进入网络学习和交流。
自2000年以来作者就开始在演讲中展示一个早期的3D网络浏览器,使用这一浏览器,就像踏入内部空间,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购物,还能享受客户服务。
当你点击这个网站,就像走进一个房间。向右转,墙壁上有直播新闻,有CNN、《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NPR、BBC,无论你喜爱什么新闻网站,它都有。在你的左边,有你正在处理的最新项目。在你身后是你下次旅行的行程,你的银行和投资信息……
web4.0
我们将使用电子代理来为我们处理大量基于网络的工作,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访问你的电子代理,只有你才能访问它,你可以使用两种生物特征来验证你的身份,如声音和脸,或声音和指纹。
你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插件代理功能,例如:理财代理、旅行代理、健身教练等。每一次使用电子代理,它都会使用神经网络技术更多地了解你。电子代理的外形和声音将取决于你,你甚至可以给它设定个性。大多数将租用公众形象来作为个人电子代理。
关于智能未来的疑问
谈到这样的发展,人们会说“这听起来很恐怖,世界上每个人都和机器和人工智能交互,人与人还会交谈吗?”实际上情况完全相反,科技越是发展,我们就越需要高频接触。整整一代成年人都曾担心越来越逼真的视频游戏将会使他们的孩子成为反社会、深居简出的自动机器,丧失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或对社会的敏感度降低。但种种现象表明,Y世代的孩子表现出了想法的迹象:他们更有社会意识,更关注环境和其它社会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有创意。
兼容并包原则:新技术不一定会取代旧技术,相反,它们经常和平共处。新技术和旧技术组合起来,兼容并包,能够以惊人的方式,把蛋糕做大。
使原有技术留存下来,并找到增长点的秘密,就是让这些拥有老技术的组织拥抱新技术,以创造性的方式整合新旧技术。世界变迁越快,我们就越多的生活在兼容并包的世界。对于想要基业长青,成就繁荣的企业,远见力带来的关键启示,就是不断寻求各种途径来整合新老资源,不断创新。
例1:20世纪80年代,许多未来专家预测90年代末办公室将实现无纸化,但我们仍在等待无纸化的到来。
例2:90年代末,专家开始预测,几年内商场将消失,而现实是,商场仍然存在。
例3:专家预测亚马逊的巨大成功,预示着实体书店将不复存在,然而这些书店仍然屹立不倒,因为你不能走进亚马逊书店,坐在沙发上,点一杯拿铁咖啡,浏览杂志。
1、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
2、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
1、回顾技术进步的八大路径、三大数字化油门,自问:这些将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
2、思考:怎样能让自己所在的领域和企业在未来几年内成功变革
3、基于兼容并包的原则,思考怎么整合和创新,以产生更好的结果
4、思考怎样把握新老客户尚未发掘的需求
5、起草战略,就销售、营销、沟通、协作和创新进行变革
6、纵观所有这些问题,发现可能性,记住: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
练习:闭上眼睛,问自己:目前,在我的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紧闭眼睛,直到你想出答案。
典型的做法是抓住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是,为了解决问题,你需要花时间去研究它。这往往让你前进的车轮陷在问题的泥淖(nao)中,困在危机模式中无法前行。
远见力提供了不同的路径。与其花时间直面最大的路障,不如简单地跳过它们。这不是一种哲学上的否定、回避或拖延。它是一种强大的概念上的柔术,是以前看不见的危机公开化,让我们可以采取果断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把问题拎出来,从不同的角度看,你可能会发现,这不是真正的问题,不要试图去解决它,跳过它也许更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关键, 是确保你正在解决最恰当的问题,只有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才能发现真正的机会。
1、剥洋葱练习(识别确认你最大的问题是第一步,寻找真正的问题往往就从这里开始,搜索的过程就像是剥洋葱)
问题:我们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人才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商机遍地,却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实施。
****
此处是一系列的质疑和探索(剥洋葱)
****
真正的问题:如果现有的员工能够更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他们不但可以不用聘请新人,还能对已有雇员进行精简和巩固,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员工的沟通和协作。
2、只专注一个问题
“给过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当你通过剥洋葱的方法找到最核心的问题,专注于解决这个问题,你就能找到发挥力量的支点。
3、不妄下判断
不妄下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习惯和本能,但它能够带来巨大的回报。轻易下判断会蒙蔽我们,让我们看不到新的机遇和隐藏的问题。听到一种新的技术,了解一个激进的想法,或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往往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新信息的价值。但过去不等同于未来。如果能认清这种急于下判断的本性,我们就能够先退一步,收起想要评估的直觉反应,卸下眼罩,看到隐藏的东西,挑战不可能的事。
1、自问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不要停滞,要向前迈进
3、像剥洋葱一样思考
4、每次只专注一个问题
5、向科技寻求帮助
6、不要妄下判断
7、跳到终点线
8、思考在自己的领域有什么遗留系统问题
9、检查每个现行策略,自问:它遵循稀缺原则还是丰饶原则
逆向思考这一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列出竞争者正在做的事,自问:怎样反其道而行才能取得优势
2、反向思考“所在行业的主流思想”以寻求机会
3、将目标细分,审视各部分,自问:有哪个因素可反向取得优势
4、明白:未来总是赢家
5、明白:合作能创造更大的蛋糕
在某种意义上说,变革是硬趋势,再创造是软趋势。变革一定会发生,就在我们身边,不论你希望与否。而再创造,将由我们做主,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
你可能会这样认为,变革好比人人都抓好了牌,我们不能改变手里的牌,它们就是世界和未来变革的硬趋势。如果这是命中注定,当然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希望,无法改变或改善未来,因为这些已经都预设好了。但是,这不是全部事实,因为还有一手百搭牌,而你自己就是那副百搭牌。你可以预见你所在的领域、行业、你的事业、你的生活中将会发生的变革,并主动去适应它们。怎么做?通过重新定义和再创造。重新定义和再创造就是抓住机会,在事情发生之前改写自己的历史。
将把握未来硬趋势与自我改造结合起来,无论是在市场还是在生活中,你都能创造巨大的胜利。
1、忽略竞争,重新定义企业的一切
2、持续去商品化
3、旧瓶装新酒也是在创造
4、寻找你的核心优势
5、勇于与众不同
1、我们持有的未来愿景决定我们的行动,进而决定成果
2、学会快速失败
力量1:沟通
力量2:合作
力量3:信任
每周用1小时重新审视未来!
作者说:我最大的担忧是,你学习了远见力,就会把这本书收起来,又回去收拾烂摊子,让自己脱离眼下的危机。毕竟,火都烧到眉毛了,哪有时间认真审视未来?实事求是地讲,没有人有时间。所以,才要特别匀出时间,把它放在日程里,跟自己约定时间来洞察未来。
每周只要一个小时。我经常跟客户这么说,他们通常会反驳:“但是我抽不出时间!”(当然,他们之所以在目前的职位上就是因为没有花时间去审视未来!)我敦促他们尽量找时间,重新审视未来。“毕竟,”我指出,“各位的下半辈子都属于未来,每周抽出一小时去思考未来,难道不值得吗?”
我把每星期的这一个小时称为明日实验室(Tomorrowlab)。
在这一个小时里,你的任务是把目前的插头完全拔出,并插入到你的未来。这意味着,将你的手机、笔记本电脑,这些你手头的一切都切断。不只是关闭设备,还意味着做出一个承诺,停止思考目前的问题以及无法让你专注的所有事情,至少坚持一个小时。
一旦你将现实的顾虑抛在脑后,就可以开始探索未来了。
想要预见未来的超能力?你该学会这7点
周末约了一位在投资领域工作的朋友,聊天时,问她:作为投资人,核心技能是什么?
朋友说出的第一点是: 对商业/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如果能比别人提前看到趋势,就能领先一步。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Bill Gross在TED的演讲,他在20年前,创立了idealab,在过去的20年间,创立了100余家公司。他总结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五因素分别是: 创 意,团队合作,商业模式,资金,时机。
排在首位的最重要东西是:时机。将成功和失败公司的差异进行比较,时机因素占到了 42%;第二,是团队和执行力;想法的可辨性和独特性则排在第三。
行动力很重要,想法也很重要,但时机更重要。
当你看到这个结果是否有些震惊?对于创业的成功,时机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些人仿佛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能够抓住时机,成就一番事业,比如马云,乔布斯;而有些人,一步慢,步步慢,因为没有赶上好时机,与成功失之交臂。
假如未来是可见的,投资者会播下财富的种子,等待收获确定性的利润;创业者会调整业务方向,等待下一个风口的准时到来……
对于投资人,创业者来说,时机影响着成败,对于个人而言,时机又何尝不影响着我们的命运呢?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这样的抱怨:“早知道……,我就……”,有些人甚至因为错失良机而抱憾终身。
有些靠直觉把握时机,有些人靠经验把握时机,那这种把握时机的预见能力可以学习吗?
我想你也许和我一样对预见能力充满好奇,并且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拥有预见能力,仿佛有了超能力一般,可以预测未来,先发制人。
丹尼尔∙伯勒斯写了一本书叫做《理解未来的 7个原则》,在书中他分享了提高远见力的7个原则。
作者在二十五年来,一直在研究和系统地应用闪现的远见力,发现了远见力的七个触发器。
不是每一次闪现的远见力都用到所有这些触发器,但大多数人会至少用过其中的几个。
如何锻炼远见力?开始的时候,你要有意识地锻炼全部七个心理过程,一次一个,慢速仔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更自然,并最终流畅运用,几乎毫不费力。
远见力是你转变视角,愿意弯下腰和膝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它告诉你如何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
在过去,闪现的远见力是有用的,但不是必要的。改变是慢慢发生的,没有远见力也无妨。而今天,随着技术变革的步伐加速,甚至以我们几乎无法理解的速度变化,远见力必不可少。
截至目前,只有少数人知道如何使用闪现的远见力。现在,是让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远见力的时候了。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作者给我们信心,让我们明白远见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提升。但这本书不仅仅是用来阅读的,更应该是用来实践的。就算你懂得了这7个原则,看完书之后就束之高阁,那对你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而这本书中的7个原则之所以让你信服,不仅是因为作者30年潜心研究稳操创新先机,更因为作者用这7个原则,创建了公司,并获得盈利。 作者在过去三十年中,开了五家公司,全部在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其中两家还成为全美领袖工厂。但这些经历发生在作者撰写《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之前。作者在写书的时候,决定从无到有,一边写书,一边开始一项全新的业务。在书的后记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创业的过程。不到半年时间,作者就创立了领先的公司,并获得盈利。
他用自己的真实例子告诉你,这些原则是对你的未来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这些原则,在工作生活中实践这7条原则,也许你的未来会完全不同。
下面,详细阐述下作者总结的7个原则,并且列出里一些行动指南,作为实践的参考。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显著的变化来找出确定性,第一种是周期性变化。人类已找出300个显著的周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精确地预测未来。巴菲特的投资无往不利,最重要的原因是洞悉了周期变化之道。他是掌握潮流的大师。
第二种是线性变化。线性变化是与周期性变化截然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模式是非周期的、渐进的,它不是循环往复,而只往单一方向发展。
很大程度上,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变化的关系。
趋势分为两种:一种是软趋势,另一种是硬趋势。
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
我们之所以不相信趋势,是因为还没有学到如何分辨硬趋势和软趋势。
远见力的力量: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
行动准则
a. 检查生活和工作,把属于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列出来。
b. 列出影响生活的线性变化。
c. 检查你所从事行业的硬趋势和软趋势。
我们要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问题,然后采取行动,抢先一步解决。也就是先发制人。先发制人,是因为洞察先机。
生活不应该只是处理危机,更应该把握契机。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自然而然想赶上变化,但这么做其实行不通。我们不能只想着要加快脚步,而是应该放慢速度,停下来思考。
人生何时不忙,正因为如此,大家都会觉得未来忙、茫、盲。我们必须自问:“为了加快速度,我们愿意放慢脚步吗?”
以静制动的方法:未来标杆学习法(future bench-marking)。应该略过当前的最佳实践,以硬趋势和未来的确定性为踏板,找到未来的最佳实践。
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
1.去物质化 2.虚拟化 3.移动化 4.产品智能化 5.网络化 6.互动化 7.全球化 8.汇聚化
三大数字化油门:
油门1:运算处理能力
油门2:带宽
油门3:存储容量
行动准则
a. 下定决心成为一个洞察先机的人,懂得如何管理机遇。
b. 问问自己:“什么是我将要遇到的问题?我在未来几周、几月、几年后会遇到什么问题?我的另一半、孩子、朋友会有什么问题?”不要等待这些问题发生了,要发挥创意先行解决。
c. 另外也应该自问:“我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后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达到?”
变化意味着做相同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变化不再是灵丹妙药。无论我们在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每个专业,事业,企业或组织,未来几年势必都会发生戏剧性质变,被彻底改造。科技正在消除一切玻璃壁垒。
行动准则
a. 回顾技术进步的八个路径,问问自己:“这些变革将如何影响我的生意?我的生活?我该如何应用这些变革,给我的生活和事业带来创新?”
b. 问问自己:“三大数字化油门对我的生活、事业和客户有什么影响?”
c. “怎样把握老客户和潜在客户尚未发觉的需求?”
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它们可能只是来干扰我们视线的,真正的问题则隐藏在这些错认为的问题之后。跳出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指走出既有的情状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这往往会触发远见力,从而带来新机会。
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接近最核心的问题,而不是专注于解决最表面的问题,这样你就能找到最能发挥力量的支点。
行动准则
a. 闭上眼睛,问自己:目前,在我的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紧闭眼睛,知道你想出答案。
b.像剥洋葱一样思维。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当你找到一个问题,要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这个过程往往会比你想象的更快。
触发远见力有个很有效的办法: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
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
逆向思考这一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解决你浑然不觉的问题。
行动准则
a. 列出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的事情,逐一检视,自问,我怎样反其道而行才能抢占先机?
b. 你所在行业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反向思考,寻找机会。
c. 列出你所在的领域里所有人都在从事的关键要素或步骤,逐一检查是否有创新的方式,有没有办法做与其他人完全相反的事?
变革是硬趋势,再创造是软趋势。
竞争是稀缺思维,新世纪的企业组织根本不屑于竞争。
重塑自己,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如果我们要在技术驱动的变革时期茁壮成长,当务之急是要重塑我们自己。
行动准则
a. 忽略竞争,相反要跳过竞争,重新定义关于企业的一切。
b. 持续地去商品化。
c. 寻找你的核心优势。一旦你开始围绕自己的天分重塑自己,并调整自己的才华来支持你的天分,你就能找到让子不断精益求精的事业。
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
我们对未来的看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语言。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我们需要积极塑造自己的未来。
将自己投射到未来,从未来再回头看你现在的位置。这是远见力技能的关键。
这7条原则,每一条都如醍醐灌顶,升级了我的思维系统。又让我意识到,社会变革如此之快,而我不应该被社会节奏裹挟, 而是应该放慢速度,停下来思考。
最重要的是你对未来的期许,你对未来是抱有乐观的心态还是悲观的心态,就会影响你未来的生活。
马云在演讲中讲到: 你10年以后的成就,取决于今天的思考和行动。孙正义讲过,迷茫之时考虑遥远的未来。 越是迷茫就越要往远处看,就越能看清洪流中的未来。我们考虑长远一些,彻底考虑一下300年后的人类的生活状态、社会、技术的进化。
有远见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拥有远见力,在浪潮来临之时乘风破浪,站上浪潮之巅。如果你不想让未来的自己错失良机,就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远见力。
既然来了,留下个喜欢再走吧,鼓励我继续创作~~~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读书笔记2
第一章从确定性开始
当想到未来时,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问题是:未来哪些事情会发生改变?本书的作者就应用了“反其道而行”的思维方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未来有哪些事情是不会改变的?想要预测未来,要先从确定性的事情入手。
周期变化与线性变化
在世界众多的变化中包含着这样两种变化,一是周期变化,二是线性变化。
所谓周期变化是指这种变化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如四季之更替,如日夜之轮转,甚至是股票市场的涨与跌。股神巴菲特深谙此道,他有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在精确把握住周期性变化后,便可以利用远见力,为自己创造出有利的局面。
所谓线性变化即是非周期的、渐进的,它不是循环往复,而只往单一方向发展。换言之,有起不一定有落,如人的衰老。逆生长是人的向往,然而也只是幻想而已,正因难得,少年这个词现在才会被用到烂。再有,科技的进步,2G,3G,4G,再到5G,据说6G的研发也早已提上日程。网络传输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电脑和手机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强大。
相对来说,线性变化才是重点,由于没有起伏可循,它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环境与机会。很大程度上,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变化的关系。
猫王谬误&硬趋势&软趋势
猫王谬误
当猫王去世之初,出于对这位传奇巨星的爱戴,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模仿猫王的人。有人建立了一个模型,利用当时的数据做了一个预测:到2000年时,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会成为专业的猫王模仿者。这个结论显然是很荒谬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当新时代的英雄出现时,上一个时代的英雄的影响力自然就会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观看模仿猫王表演的意愿会减退,相应的,人们模仿猫王的意愿也会下降。这就牵涉到两个概念:硬趋势和软趋势。
硬趋势和软趋势
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客体得出的推测;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硬趋势有的是周期性的,有的是线性的,这两种类型的变化都能形成硬趋势。
所谓远见力的力量:1,找出硬趋势,就能看到未来;2,找到软趋势,就能打造未来。
美国在二战后出现的婴儿潮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硬趋势。短期内大量婴儿出生,给医疗系统造成了大量的压力;接下来是大量的儿童上学,对教育体系又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等到人口集中步入老年,对养老金的支出和相应服务措施的需求又急剧增加。
看到这里,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我们自己。我们现在也在快速地步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大量的银发一族,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又或者说,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发现哪些机会,在很好地应对老龄化的同时,助力自己的事业成长?
行动准则
以下是作者在本章末尾列出的行动建议,我觉得都很棒,与有缘读到此文的朋友一起分享。
·应该养成从确定性开始的习惯,列出已经知道也能办到的事情。别将自己困在“做不到”的牢笼中。
·检查生活和工作,把属于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列出来。
·列出影响生活的线性变化。
·检查你所从事的行业,把所有硬趋势列出来,将不确定是否为硬趋势的项目剔除。把所有软趋势列出来,这样就知道有哪些是你能改变或影响的。
·不要被未知数所蒙蔽,自问:我确定的事情有什么?有哪些事物是我确定几周后、几个月后、几年之后一定会发生的?我如何发挥创意,运用这些确定性?
·找出一定会发生的与可能会发生的过程,请你公司的同事、合作伙伴甚至客户给予意见。得出结果后,采取行动,共创未来。
预测的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哪些
1.看题目预测2.根据文章内容预测
3.看图预测
4.联系生活预测
5.根据自己心里预测
这是预测的五种方法跟据故事或文章的内容和生㓉经验和生活常识来预测。
观察法、实验法、询问法、情况推测、问卷法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利用眼睛、耳朵等感官以直接观察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并搜集资料。例如,市场调查人员到被访问者的销售场所去观察商品的品牌及包装情况。
2、实验法
实验法是由调查人员跟进调查的要求,用实验的方式对调查的对象控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以获得相应的信息。
控制对象可以是产品的价格、品质、包装等,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市场现象,揭示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发生的市场规律,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市场销售实验和消费者使用实验。
扩展资料:
进行预测时,没有一种预测方法会绝对有效。对一个企业在一种环境下是最好的预测方法,对另一企业或甚至本企业内另一部门却可能完全不适用。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进行预测,预测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并不是完美无缺。但是,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不进行预测而只是等到事情发生时再采取行动,一个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经营规划取决于对公司产品需求的预测。
根据插图丶实际生活经验丶课文线索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方法(数量方法) 包括趋势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外推分析法)和因果分析预测法. (2)定性分析方法 包括非数量分析方法的集合意见法和判断分析法――基本的定性分析方法.
预测(forecasting)是预计未来事件的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它包含采集历史数据并用某种数学模型来外推与将来。它也可以是对未来的主观或直觉的预期。它还可以是上述的综合,即经由经理良好判断调整的数学模型。
进行预测时,没有一种预测方法会绝对有效。对一个企业在一种环境下是最好的预测方法,对另一企业或所在企业内另一部门却可能完全不适用。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进行预测,预测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并不是完美无缺。
但是,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不进行预测而只是等到事情发生时再采取行动,一个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经营规划取决于对公司产品需求的预测。
类型
按在规划未来业务方面企业使用可分三种类型的预测: 经济预测(economic forecasts)、技术预测(technological forecasts)、需求预测(demand forecasts)。
1、 经济预测(economic forecasts),通过预计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房屋开工率及其它有关指标来预测经济周期。
2、 技术预测(technological forecasts),即预测会导致产生重要的新产品,从而带动新工厂和设备需求的技术进步。
3、 需求预测(demand forecasts),为公司产品或服务需求预测。这些预测,也叫销售预测,决定公司的生产、生产能力及计划体系,并使公司财务、营销、人事作相应变动。
按它包含的时间跨度来分类,也有三种分类:短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
1、短期预测。短期预测时间跨度最多为1年,而通常少于3个月。它用于购货、工作安排、所需员工、工作指定和生产水平的计划工作。
2、中期预测。中期预测的时间跨度通常是从3个月到3年。它用于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和预算、预算和分析不同作业方案。
3、长期预测。长期预测的时间跨度通常为3年及3年以上。它用于规划新产品、资本支出、生产设备安装或天职,及研究与发展。
预测未来的方法?
这个应该能行,不过要要看个人的修行。说得好的话给个分。
冥想就能预测未来我试过,比如预测明天发生的事情。但是细节不能预测,只能预测大概发展方向。有高人能够看到前生今世......
在深度冥想的状态系可以看到色,我看到的是白色。同时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有时候呼吸非常微弱甚至没有,但是一点也不难受(感觉还不错)
佛教说人有八感,很多人只有六感(心觉)这就很强大了。
冥想和入定有点像。具体的办法不好教只能靠你自己的悟性。
人的精神力真的很强大!我坚信人死后的灵魂是永生的!物质世界,人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是假象。引用一句史威登保的话“只有灵魂纯洁的人才能预见未来,前往灵界。”
不要被物质蒙蔽心灵,尤其是在修禅的时候。注意:当你出定以后很快会被五感所影响,即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味觉。但如果说未来主义的目标是,要让我们看清改变历史的未知之力是个什么模样,那我们必须首先承认,历史是一门人文科学,而非一门硬科学。明天会照着未来学家的预言出现,就如闪电会照着天气预报的预测现身一样,毫无把握可言。
不过,尽管未来无法预知,人们却并未因此而不去展望未来。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预知之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种、统计法 对和企业收集到的数字和图表等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得出潜在的趋势。要看市区里一个人流量多的地方会不会出现一家新的星巴克咖啡店,靠的是人口统计调查,而不是什么千里眼。
第二种、走访调查 一说未来要发生什么,人们往往眼前一片黑,什么也看不到,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没有去调查发现,什么事有可能会发生。简单的,像动动嘴、穿根线、拉拉网(采访相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使用社交网络),再加上谁、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几个基本问题,要预料今后会发生什么,那可是大大的用得上。
第三种、借古喻今 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说是不准的,但人们总是忍不住要这样做,因为人嘛,都喜欢发生过、看起来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实际上,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懂的并不比未来将要发生什么更多。如果说未来主义是由近看到远,那么历史则是反过来,由远看到近。
第四种叫做 “情景预测” 这种方法会用到一系列特定的手法,让人产生心境上的变化,其目的是帮那些逃避现实的人正视自己,接受现实。在这个过程中间可能会用到演戏和排练等各种引导方式。
最后是第五种,也是最最有效的一种,如果有人从未体验过现代(比如你穿越到过去了),那么 你可以直接告诉他 ,现实是什么样子的,目前正在发生些什么——在对方眼里,你讲的就是未来 。
换句话说,未来其实已经来临,只不过它落脚的地方只有一间屋子的大小。住在这个屋里子的人,很可能就是提出可行方案、想方设法消除饥饿或者保护环境的先驱。而更为常见的,则是他们因为不同寻常、叛道离经的思想行为,成为世人讥诮的对象。
参考:http://www.guokr.com/article/8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