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六壬式盘图,小六壬盘图解
大六壬能测多久的事
大六壬,或称六壬神课,又称壬式、壬学等,简称六壬。就是一个古老的中国占卜术数,与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并称为“天书三式”。
大六壬以占卜人事十分而著称并风行于世,古人曾誉此为“神课”。自古以来,大六壬一直被人们视为传统数术学的顶峰之一。大六壬盛行于汉朝、三国、魏晋南北朝,唐宋以来,明清相继,相承至今。
有关大六壬的正式记载,现今最早的书籍记载可追朔到汉代的《吴越春秋》、《越绝书》,到了北宋,宋仁宗还亲自为杨维德编撰的《景祐六壬神定经》作序。一国之君亲自为大六壬著作写序!就足以表示大六壬在宋朝当时有多风行了。之后历经明、清至民国,都有历代高人针对大六壬撰写著作。这样子算一算,即使以有著录的资料来起算六壬的历史,也有超过2500年了!

不但如此,中国四大奇书之一的《红楼梦》,在第一百零二回“宁国府骨肉病灾祲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中,就有一段毛半仙帮贾蓉之母尤氏占卜问病的桥段,毛半仙使用的就是文王卦和大六壬。除此之外,另一本章回小说《镜花缘》在第七十五回至七十六回中,提到大六壬和西洋数学,并花了两个章节的文字内容将大六壬如何起课从头到尾推演一番。由此可知这些清代作家们对于此一术数认识与影响之深。
大六壬不只在中国流传盛行,甚至于唐朝时外传至日本,在平安时代时由当时著名的阴阳大师安倍晴明在日本发扬光大。直到现在日本仍然奉之为圭臬,现今坊间流传的六壬书籍里,就有日本人阿部泰山所写的六壬著作,还不只一本喔!


现在在安徽、甘肃等博物馆中,藏有出土的西汉和东汉的“髹漆木胎六壬式盘”,以及六朝的“铜制六壬式盘”。

由于大六壬的架构与推演过程相当繁复,与六爻卦大不相同,需要书写许多文字并加以演算,因此主要在拥有知识背景的士大夫间流传,一般目不识丁的民间则以简易操作的文王卦为主要风行工具。
六壬之所以会被称为“占卜之王”,就是因为六壬盘里头拥有庞大的讯息,透过有架构的推演,故能够将问事者所询问的事情明确的展演出来。这也是大六壬异于六爻卦最大的不同之处。

大六壬与八字,哪种预测术更好?
六壬是预测人生万事,而人的命运也属于其中一部分,而八字只可预测人的终身命运,两者覆盖的领域是不一样的。大六壬预测的范围是远远大于八字的,而八字预测人生命运的深度是六壬无法比较的,一个是广度,一个是深度,你说两者能拿来比较吗?如果大六壬预测的深度比八字还要深,那么我们还学什么八字,直接研究万能的大六壬就搞定了,既可以预测人事百事,而且深度比八字还深。

终身预测是八字的强项,但是过于太细则难以预测,而六壬的强项在于细节,相当于一把放大镜,它可以查看人生某月、某日和某个时刻发生的事情,但过于长久则就显得比较粗糙了,所以两者结合论命能达到非常精细的程度。最后总结:大六壬是预测人生万事的,而八字是预测人的命运,一般不能预测其他事情,两者是无法比较的,但是两者结合就非常完美了,因此预测人的终身命运以八字为主,六壬主要测你心中疑惑之事,不可本末倒置。
古代罗盘来历
转一篇文章供参考
风水师探寻吉地,除靠眼睛观察外,还要使用一些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罗盘,被尊奉为"罗经",取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之义。罗盘的出现及其复杂化,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代时期,人们通过占卜选择宫室基址,选定后,需要确定右心,当时大概是依靠揆日瞻星来测定的。《诗•国风•定之方中》有云:"定之于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据解释,定即定星,又叫营星,当丰历十月的时候,此星在黄昏时分出现在天之正中,古人认为这时可以营建宫室。"揆之于日",就是依靠日影测定东西南北方位,这实际上就是"土圭法"。
从甲骨文的有关资料来看,商代已掌握了这种技术,卜辞中有"臬"字,是树立木竿以为标杆,"甲"字是木午上端有交横木,"丨""*"二字是指立木,"士"如木棒插土之形,这些东西都可用来测量日影。至周代,应用更广,《周礼》一书中多次提到土圭,如《夏官•司马》说:"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影,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土圭究竟如何使用,从《冬官•考工记下》的记载可以推知:"匠人建国,水地以县(悬),置*以县(悬),*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阳。""水地以县,"就是观察木杆的影子,"为规",就是以柱长为半径、柱立处为圆心画圆,"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就是测量日出日入的影子,"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就是白天依据太阳的影子,晚上依据极星,以则定方位的正确性。可见,所谓土圭法,就是在水平的地中央竖柱,并通过悬绳使之垂直于地面,然后观察太阳在日出与日落时柱子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这两个影子以柱为圆心、柱长为半径所画的圆的两交点线即正东西方向,再参考正午时的柱影或夜晚极星的方位来校正。
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韩非子•有度》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亦谓:"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可知当时司南已得到普遍运用。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形制比较简单,主要是由勺和*组成。勺用磁铁制做,底部呈圆形,可以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当勺静止时,勺柄就指南方。*是一个方形盘,用铜质或木质材料制成,盘的四周刻有天干、地支和八卦,其中天干中戊已应在中心不刻,八天干、十二地支再加上乾坤巽艮四维共有二十四向,作为司南的定向。
在汉代,"六壬术"很盛行,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的一种占卜术。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为首;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为"壬";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当时,人们创造了一种供六壬占卜使用的工具,这就是六壬式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式盘,现存尚有七具。 六壬式盘分为天盘与地盘两部分,天圆地方,天盘嵌在地盘当中,中有轴可以自由转动。北宋杨维德《景佑六壬神定经》记载造式之法云:"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也就是说,天盘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或十二神将(十二月将为:征明,亥将,正月将;天魁,戌将,二月将;从魁,酉将,三月将;传送,申将,四月将;胜先,未将,五月将;小吉,午将,六月将;太一,巳将,七月将;天罡,辰将,八月将;太冲,卯将,九月将;功曹,寅将,十月将;大吉,丑将,十一月将;神后,子将,十二月将。)象征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代表列宿。地盘列天干,代表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于天、地、人、鬼四隅。地盘上的十二辰,象征八方及日出之方位。杨维德所言是后来形制,较汉制稍繁。从出土实物看,汉代六壬式盘天盘中绘北斗七星,周边有两圈篆文,外圈为二十八宿,内圈为十二个数字,代表十二月将。地盘有三层篆文,内层是八干四维,中层为十二支,外层为二十作宿。使用时,转动天盘,以天盘与地盘对位的干支时辰判断吉凶。在初期,六壬式盘大约只用于卜算做某事日子的吉凶,后来其用途不断推广,也用于判断方位的吉凶,与风水术发和关联。《唐六典》卷十四记六壬术用于九个方面,"一曰嫁娶,二曰发病,三曰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禄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发病,九曰殡葬",其中第四和第九个方面肯定与风水有关。 在唐代或其后出现的《黄帝宅经》中,以阴阳八卦配干支,分为二十四路为建宅的指导原则,是将六壬式盘应用到相宅中。该书中载有阴阳二宅图并有较详细的说明,阳宅图如下所示。 书中说:"二十四路者,随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十干(应为八干,戊己不用)、十二支、乾、艮、坤、巽,共为二十四路是也。""二十四路"又称"二十四山",也就是住宅四面的二十四个方位,其表示法与司南同。据《宅经》解释,乾、震、坎、艮以及辰属于阳位,坤、巽、离、兑以及戌属于阴位,阳以亥为首,巳为尾,阴以巳为首,亥为尾,所有方位均与吉凶有关,顺之者"一家获安,荣华富贵",逆之则"家破逃散,子孙绝后"。
大约在晚唐时期,罗盘发明出来,并被广泛用于风水。卜应天《雪心赋》中有"立向辨方,应以子午针为正"之说,据后人解释,子午针就是指南针。《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说:"玄女昼以太阳出没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气,用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支方所、地支方气,后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这段话所说罗盘起源出于神话附会,但从中可以知道罗盘的最初型制,是由天盘和地盘组成,上面主要刻有二十四向。 大体说来,罗盘是司南与六壬式盘结合的产物,其后在风水家们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神秘。
罗盘,又叫罗经仪,是用于风水探测的工具,理气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罗盘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
中国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风水师则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尽管风水学中没有提到“磁场”的概念,但是罗盘上各圈层之间所讲究的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却暗含了“磁场”的规律。
渊源演变
恩格斯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中说:“罗盘(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古代中国人的这项发明并首先用于航海,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磁针用之于航海,使占地球四分之三的海域化为了通途。15世纪来,哥伦布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航成功等,都和磁针的应用是分不开的。但磁针到底是何时是如何传入欧洲的,国际学者们曾争论了数百年之久。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对此做出了科学的结论,他指出:“磁针被阿拉伯人”从中国“传到欧洲人手中,”是在“1180年左右。”
指南针的前身叫“司南”,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韩非子·有度篇》。那时,人们谈到磁石吸铁现象时,认为有“慈母怀子”之意,所以曾把“磁”写作“慈”。
司南像家用的勺,底部成半球型,为的是便于放在刻有“干支”刻度的盘上时减少摩擦力,易于转动。公元12世纪的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徐兢在《高丽图经》中,都谈到航海用指南针。有人说,航海指南针为时还要早,因为根据南朝梁沈约的记录,晋代已有“指南舟”的出现。(又据日本,书记卷二十六齐明天皇四年(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说:“阿部引田臣比罗夫讨伐肃慎(渤海国)――沙门智逾造指南车。”指南车系供航海讨伐肃慎之用,当时,比罗夫率舟180艘出征。同书,天智天皇六年(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说:“倭汉沙门智由献指南车。”“倭汉沙门”指中国籍归化日本的僧人。)到南宋时,制成了独立仪器罗盘(用指南针指明磁子午线方向的装置叫罗盘),普遍应用于航海。
西洋介绍罗盘的书最早见于13世纪初,比《萍洲可谈》等书的记载要晚100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水浮针和磁针偏角。而哥伦布在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针的偏角,比沈括的记载要晚400多年。近代各国舰船上通用的是液体磁罗经,这是航海技术上的重要创造。这项设计,是在欧洲传统旱罗经基础上,吸取了我国800年来浮针的技术,使磁罗经日趋完美的。这当是中西科学技术交流的一项重要成果。
——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来辨别方位的,晚上通过观察北极星定方位,白天通过日影来分辨方位。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指南车和日晷(gui)用来分辨地平方位。日晷(gui)就是最早的罗盘。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划分得很细。只能用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八个大方位来描述方向和方位。风水术上用八卦来表示: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东北方,震卦代表东方,巽卦代表东南方,离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兑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
日晷(gui)定位则将地平面均分为十二个等份,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方位。
随着加工业的发展,磁针由原来的匙形转变为针形,并由水浮磁针转变为用顶针,使指南针的测量精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唐代,杨筠松将八卦和十二地支两大定位体系合而为一,并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宫位置的戊、己二干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统,用于表示方位。于是, 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占一十五度,三山为一卦,每卦占四十五度。二十四山从唐代创制后,一直保留。所以,地盘二十四山是杨盘的主要层次之一。 北方三山壬、子、癸,后天属坎卦,先天属坤卦; 东北三山丑、艮、寅,后天属艮卦,先天属震卦;
东方三山甲、卯、乙,后天属震卦,先天属离卦; 东南三山辰、巽、巳,后天属巽卦,先天属兑卦;
南方三山丙、午、丁,后天属离卦,先天属乾卦; 西南三山未、坤、申,后天属坤卦,先天属巽卦;西方三山庚、酉、辛,后天属兑卦,先天属坎卦; 西北三山戌、乾、亥,后天属乾卦,先天属艮卦。
杨盘
杨公作为赣南杨公风水术的祖师,不但创造了完整的风水理论,对风水术的工具罗盘也进行了合理的改造。
地盘二十四山盘是杨公创制的,杨公之前没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盘,只有八卦盘和十二地支盘。汉代的罗盘虽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标记,但不是均分度数,而是将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层,所占度数不一致。杨公将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
地盘二十四山的挨星盘,即七十二龙盘,是杨公晚年创制的。杨公通过长期的堪舆实践发现:阴阳五行普遍存在于四面八方,阴阳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属性来确定与实际情况不符,用阴阳龙来格龙过于粗糙,通过反复研究,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纳音五行来表达龙的五行属性,称为“颠颠倒”五行。《青囊奥语》中“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说的“颠颠倒”就是指七十二龙的纳音五行。
汉代罗盘
天盘也是杨公创制的。杨公在堪舆实践中发现用地盘纳水有较大的误差,根据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创制了天盘双山用于消砂纳水。罗盘中只有天盘是双山,其他盘是没有双山的。古人认为,龙是从天上来的,属于天系统,为阳。水在地中流,属于地系统,为阴。由于天地左右旋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位移影响,所以用于纳水的天盘理应右移,故杨公将其在地盘的方位上向右旋转移位7.5 °。
双山五行是三合五行,天盘壬子同宫,癸丑同宫,艮寅同宫,甲卯同宫,乙辰同宫,巽巳同宫,丙午同宫,丁未同宫,坤申同宫,庚酉同宫,辛戌同宫,乾亥同宫。双山正中正对地盘的十二地支中央。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丑未分别是水、火、金、木的墓库,是龙水阴阳交媾的重要场所,称为四大水口。
所以,地盘、天盘和七十二龙盘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称为“杨盘”。
后来宋代赖布衣引进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专用与消砂出煞。人盘的二十四山比地盘二十四山逆时针旋转了7.5度。
人盘又叫做“赖盘”。
六壬盘什么样子 给个图麻烦告诉我
《韩非子·有度》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亦谓:"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可知当时司南已得到普遍运用。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形制比较简单,主要是由勺和*组成。勺用磁铁制做,底部呈圆形,可以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当勺静止时,勺柄就指南方。*是一个方形盘,用铜质或木质材料制成,盘的四周刻有天干、地支和八卦,其中天干中戊已应在中心不刻,八天干、十二地支再加上乾坤巽艮四维共有二十四向,作为司南的定向。 在汉代,"六壬术"很盛行,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的一种占卜术。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为首;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为"壬";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当时,人们创造了一种供六壬占卜使用的工具,这就是六壬式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式盘,现存尚有七具。六壬式盘分为天盘与地盘两部分,天圆地方,天盘嵌在地盘当中,中有轴可以自由转动。北宋杨维德《景佑六壬神定经》记载造式之法云:"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也就是说,天盘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或十二神将(十二月将为:征明,亥将,正月将;天魁,戌将,二月将;从魁,酉将,三月将;传送,申将,四月将;胜先,未将,五月将;小吉,午将,六月将;太一,巳将,七月将;天罡,辰将,八月将;太冲,卯将,九月将;功曹,寅将,十月将;大吉,丑将,十一月将;神后,子将,十二月将。)象征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代表列宿。地盘列天干,代表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于天、地、人、鬼四隅。地盘上的十二辰,象征八方及日出之方位。杨维德所言是后来形制,较汉制稍繁。从出土实物看,汉代六壬式盘天盘中绘北斗七星,周边有两圈篆文,外圈为二十八宿,内圈为十二个数字,代表十二月将。地盘有三层篆文,内层是八干四维,中层为十二支,外层为二十作宿。使用时,转动天盘,以天盘与地盘对位的干支时辰判断吉凶。在初期,六壬式盘大约只用于卜算做某事日子的吉凶,后来其用途不断推广,也用于判断方位的吉凶,与风水术发和关联。《唐六典》卷十四记六壬术用于九个方面,"一曰嫁娶,二曰发病,三曰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禄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发病,九曰殡葬",其中第四和第九个方面肯定与风水有关。 在唐代或其后出现的《黄帝宅经》中,以阴阳八卦配干支,分为二十四路为建宅的指导原则,是将六壬式盘应用到相宅中。该书中载有阴阳二宅图并有较详细的说明,阳宅图如下所示。 书中说:"二十四路者,随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十干(应为八干,戊己不用)、十二支、乾、艮、坤、巽,共为二十四路是也。""二十四路"又称"二十四山",也就是住宅四面的二十四个方位,其表示法与司南同。据《宅经》解释,乾、震、坎、艮以及辰属于阳位,坤、巽、离、兑以及戌属于阴位,阳以亥为首,巳为尾,阴以巳为首,亥为尾,所有方位均与吉凶有关,顺之者"一家获安,荣华富贵",逆之则"家破逃散,子孙绝后"。 大约在晚唐时期,罗盘发明出来,并被广泛用于风水。卜应天《雪心赋》中有"立向辨方,应以子午针为正"之说,据后人解释,子午针就是指南针。《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说:"玄女昼以太阳出没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气,用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支方所、地支方气,后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这段话所说罗盘起源出于神话附会,但从中可以知道罗盘的最初型制,是由天盘和地盘组成,上面主要刻有二十四向。大体说来,罗盘是司南与六壬式盘结合的产物,其后在风水家们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神秘。 天盘和地盘是风水罗盘的两大部年,象征着天圆地方。地盘是正方形,中间凿有一个凹圆;天盘为圆形,盘底略凸,置于地盘的凹圆上可以旋车,中间装有一根指南针,也叫磁针、金针。从各种风水书上所载及实物来看,风水罗盘的型制很多,简单的只有二三层,复杂的有多至四十余层者。如罗经图分五层:一层天池,风水家认为天池是罗经中之太极,中藏金水,动而阳,静而阴;二层先天八卦,又名内盘,所指适当子午之正;三层后天八卦;四层正针二十四位,分阴龙和阳龙,阴龙是亥、丑、艮、卯、巽、巳、丙、丁、未、庚、酉、辛,阳龙是壬、子、癸、寅、甲、乙、震、午、坤、申、戌、乾;五层七十二穿山,即六十甲子加上八天干和四维,共七十二,以应七十二候。据王振铎先生研究,罗盘可以按制造地域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式,前者如福建之洋州、广东之兴宁,后者如江苏之苏州、安徽之休宁等。下面以休宁所制的罗经盘为例,略作介绍,罗盘中的概念前面已解释过的,兹不再熬。 ぐ栁焱巛\╲ 的感言: !还有没有了 也有转的那种是吗?
罗盘请问这个罗盘各层表示什么
第一层是天池,即太极。磁针居于中,红头指向南方,黑头指向北方。风水家认为,太极化生万物,一为太极,二为两仪(阴阳、乾坤),三为三才(天、地、人),四为四象(东、西、北),五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为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为七政(日、月、五纬星),八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兑、离),九为九星(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十为洛书成数九加一。在风水理论中,天池与金针非常重要,立规矩、权轻重、成方圆,莫不由之而定,金针动而为阳,静面为阴,子午中分为两仪,两仪合卯酉为四象,四旬合四维为八卦,八卦定方位,于是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第二层是先天八卦(多数罗盘为后天八卦)。
第三层是九星,有两种提法:一种以唐代杨筠松《撼龙经》所说为代表,名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武曲星、廉贞星、破军星、左辅星、右弼星;一种以宋代廖*《九星转变》所说为代表,名为太阳星、太阴星,金水星、木星、天财星、天罡星、孤曜星、燥火星、扫荡星。本罗盘所刻为箭者,简称贪、巨、禄、文、武、廉破、辅、弼。九星与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组成艮丙贪狼木、巽辛巨门土、乾甲禄存土、坤乙辅弼木、坎辰申癸破军金、兑丁巳丙武曲金、离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贞火。
第四层是天星,共二十四个,即天皇、天厩、天鬼、天乙、少微、天汉、天关、天帝、南极、天马、太微、天屏、太乙、天罡、天官、天苑、天*、天市、天厨、天汉、天垒、天辅。《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风水家认为二十四天星下映二十四位,星有美恶,故地有吉凶。如天皇在亥上应紫微,艮应天市,酉应少微,丙应太微,为"四垣",乃为天星之最贵,又称"天星四贵",除少微外,三贵均有立国建都之验。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则吉,不合局则不吉。
第五层是地纪二十四位,即二十四向,这是内盘,又称正针。二十四位上应天时二十四节气,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其排列次序是:正北坎卦壬子癸、东北艮卦丑艮寅、正东震卦甲卯乙、东南巽卦辰巽巳、正南离卦丙午丁、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兑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戌乾亥。在风水术中,二十四向用来定山向,辨水向。盘中指数如指某节气,则生气临在其对应的一方。另外,以洛书之数推卦气的阴阳,如乾南得九,坤北得一,离东得三,坎西得七,皆为奇数,故该四卦为阳,所纳之干支亦为阳,即乾纳甲,坤纳乙,离纳壬寅戌,坎纳癸申辰,均用红字标示,余为阴,用黑字标示,故又称红黑阴阳。
第六层是二十四节气,立春始艮,大寒终丑,以推五过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阴、少阳、太阴、太阳。
第七层是七十二穿山,分布于二十四位之下,第位分三龙十二支,如与亥位对应为丁亥、巳亥、辛亥,与子位对应为丙子、戊子、庚子等。穿山即穿定来龙,搞清了来龙属何干支,才可辨别吉凶,如亥山只可坐丁亥、辛亥两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两方。八干四维处于空格中,如指数在此几格为凶。
第八层是分金,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设五位,合为一百二十,用以避免孤虚龟甲。
第九层是中盘人极二十四位,又称中针人盘,子午对准内盘的壬子和丙午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错开半路,指向北极子午。风水家认为中针上关天星厘度气运进退,下关山川分野地脉赖否。
第十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一层是透地六十龙。风水家认为,透加管吹灰,气由窍出。五气行之地,发生万物。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透于地中,气雄则地随之而高坐,气弱则地随之而平状,气清则地随之而秀美,气景则地随之而凶恶。
第十二层是口诀,配合透地六十龙解释吉凶
第十三层是十二次。
第十四层是十二分野。
第十五层是缝针,子午对准内盘的子癸、午丁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左错开半路,指向*影子午。
第十六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七层与第十一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八层是宿度五行。
第十九层是周天宿度,即二十八宿。哥们我转载的字太多不好打!!见谅!!罗 盘
经天纬地的神秘工具 风水师探寻吉地,除靠眼睛观察外,还要使用一些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罗盘,被尊奉为"罗经",取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之义。罗盘的出现及其复杂化,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代时期,人们通过占卜选择宫室基址,选定后,需要确定右心,当时大概是依靠揆日瞻星来测定的。《诗·国风·定之方中》有云:"定之于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据解释,定即定星,又叫营星,当丰历十月的时候,此星在黄昏时分出现在天之正中,古人认为这时可以营建宫室。"揆之于日",就是依靠日影测定东西南北方位,这实际上就是"土圭法"。从甲骨文的有关资料来看,商代已掌握了这种技术,卜辞中有"臬"字,是树立木竿以为标杆,"甲"字是木午上端有交横木,"丨""*"二字是指立木,"士"如木棒插土之形,这些东西都可用来测量日影。至周代,应用更广,《周礼》一书中多次提到土圭,如《夏官·司马》说:"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影,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土圭究竟如何使用,从《冬官·考工记下》的记载可以推知:"匠人建国,水地以县(悬),置*以县(悬),*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阳。""水地以县,"就是观察木杆的影子,"为规",就是以柱长为半径、柱立处为圆心画圆,"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就是测量日出日入的影子,"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就是白天依据太阳的影子,晚上依据极星,以则定方位的正确性。可见,所谓土圭法,就是在水平的地中央竖柱,并通过悬绳使之垂直于地面,然后观察太阳在日出与日落时柱子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这两个影子以柱为圆心、柱长为半径所画的圆的两交点线即正东西方向,再参考正午时的柱影或夜晚极星的方位来校正。
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韩非子·有度》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亦谓:"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可知当时司南已得到普遍运用。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形制比较简单,主要是由勺和*组成。勺用磁铁制做,底部呈圆形,可以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当勺静止时,勺柄就指南方。*是一个方形盘,用铜质或木质材料制成,盘的四周刻有天干、地支和八卦,其中天干中戊已应在中心不刻,八天干、十二地支再加上乾坤巽艮四维共有二十四向,作为司南的定向。
在汉代,"六壬术"很盛行,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的一种占卜术。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为首;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为"壬";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当时,人们创造了一种供六壬占卜使用的工具,这就是六壬式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式盘,现存尚有七具。六壬式盘分为天盘与地盘两部分,天圆地方,天盘嵌在地盘当中,中有轴可以自由转动。北宋杨维德《景佑六壬神定经》记载造式之法云:"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也就是说,天盘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或十二神将(十二月将为:征明,亥将,正月将;天魁,戌将,二月将;从魁,酉将,三月将;传送,申将,四月将;胜先,未将,五月将;小吉,午将,六月将;太一,巳将,七月将;天罡,辰将,八月将;太冲,卯将,九月将;功曹,寅将,十月将;大吉,丑将,十一月将;神后,子将,十二月将。)象征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代表列宿。地盘列天干,代表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于天、地、人、鬼四隅。地盘上的十二辰,象征八方及日出之方位。杨维德所言是后来形制,较汉制稍繁。从出土实物看,汉代六壬式盘天盘中绘北斗七星,周边有两圈篆文,外圈为二十八宿,内圈为十二个数字,代表十二月将。地盘有三层篆文,内层是八干四维,中层为十二支,外层为二十作宿。使用时,转动天盘,以天盘与地盘对位的干支时辰判断吉凶。在初期,六壬式盘大约只用于卜算做某事日子的吉凶,后来其用途不断推广,也用于判断方位的吉凶,与风水术发和关联。《唐六典》卷十四记六壬术用于九个方面,"一曰嫁娶,二曰发病,三曰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禄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发病,九曰殡葬",其中第四和第九个方面肯定与风水有关。
在唐代或其后出现的《黄帝宅经》中,以阴阳八卦配干支,分为二十四路为建宅的指导原则,是将六壬式盘应用到相宅中。该书中载有阴阳二宅图并有较详细的说明,阳宅图如下所示。 书中说:"二十四路者,随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十干(应为八干,戊己不用)、十二支、乾、艮、坤、巽,共为二十四路是也。""二十四路"又称"二十四山",也就是住宅四面的二十四个方位,其表示法与司南同。据《宅经》解释,乾、震、坎、艮以及辰属于阳位,坤、巽、离、兑以及戌属于阴位,阳以亥为首,巳为尾,阴以巳为首,亥为尾,所有方位均与吉凶有关,顺之者"一家获安,荣华富贵",逆之则"家破逃散,子孙绝后"。 大约在晚唐时期,罗盘发明出来,并被广泛用于风水。卜应天《雪心赋》中有"立向辨方,应以子午针为正"之说,据后人解释,子午针就是指南针。《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说:"玄女昼以太阳出没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气,用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支方所、地支方气,后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这段话所说罗盘起源出于神话附会,但从中可以知道罗盘的最初型制,是由天盘和地盘组成,上面主要刻有二十四向。大体说来,罗盘是司南与六壬式盘结合的产物,其后在风水家们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神秘。
天盘和地盘是风水罗盘的两大部年,象征着天圆地方。地盘是正方形,中间凿有一个凹圆;天盘为圆形,盘底略凸,置于地盘的凹圆上可以旋车,中间装有一根指南针,也叫磁针、金针。从各种风水书上所载及实物来看,风水罗盘的型制很多,简单的只有二三层,复杂的有多至四十余层者。如罗经图分五层:一层天池,风水家认为天池是罗经中之太极,中藏金水,动而阳,静而阴;二层先天八卦,又名内盘,所指适当子午之正;三层后天八卦;四层正针二十四位,分阴龙和阳龙,阴龙是亥、丑、艮、卯、巽、巳、丙、丁、未、庚、酉、辛,阳龙是壬、子、癸、寅、甲、乙、震、午、坤、申、戌、乾;五层七十二穿山,即六十甲子加上八天干和四维,共七十二,以应七十二候。据王振铎先生研究,罗盘可以按制造地域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式,前者如福建之洋州、广东之兴宁,后者如江苏之苏州、安徽之休宁等。下面以休宁所制的罗经盘为例,略作介绍,罗盘中的概念前面已解释过的,兹不再熬。
第一层是天池,即太极。磁针居于中,红头指向南方,黑头指向北方。风水家认为,太极化生万物,一为太极,二为两仪(阴阳、乾坤),三为三才(天、地、人),四为四象(东、西、北),五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为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为七政(日、月、五纬星),八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兑、离),九为九星(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十为洛书成数九加一。在风水理论中,天池与金针非常重要,立规矩、权轻重、成方圆,莫不由之而定,金针动而为阳,静面为阴,子午中分为两仪,两仪合卯酉为四象,四旬合四维为八卦,八卦定方位,于是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第二层是先天八卦(多数罗盘为后天八卦)。
第三层是九星,有两种提法:一种以唐代杨筠松《撼龙经》所说为代表,名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武曲星、廉贞星、破军星、左辅星、右弼星;一种以宋代廖*《九星转变》所说为代表,名为太阳星、太阴星,金水星、木星、天财星、天罡星、孤曜星、燥火星、扫荡星。本罗盘所刻为箭者,简称贪、巨、禄、文、武、廉破、辅、弼。九星与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组成艮丙贪狼木、巽辛巨门土、乾甲禄存土、坤乙辅弼木、坎辰申癸破军金、兑丁巳丙武曲金、离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贞火。
第四层是天星,共二十四个,即天皇、天厩、天鬼、天乙、少微、天汉、天关、天帝、南极、天马、太微、天屏、太乙、天罡、天官、天苑、天*、天市、天厨、天汉、天垒、天辅。《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风水家认为二十四天星下映二十四位,星有美恶,故地有吉凶。如天皇在亥上应紫微,艮应天市,酉应少微,丙应太微,为"四垣",乃为天星之最贵,又称"天星四贵",除少微外,三贵均有立国建都之验。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则吉,不合局则不吉。
第五层是地纪二十四位,即二十四向,这是内盘,又称正针。二十四位上应天时二十四节气,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其排列次序是:正北坎卦壬子癸、东北艮卦丑艮寅、正东震卦甲卯乙、东南巽卦辰巽巳、正南离卦丙午丁、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兑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戌乾亥。在风水术中,二十四向用来定山向,辨水向。盘中指数如指某节气,则生气临在其对应的一方。另外,以洛书之数推卦气的阴阳,如乾南得九,坤北得一,离东得三,坎西得七,皆为奇数,故该四卦为阳,所纳之干支亦为阳,即乾纳甲,坤纳乙,离纳壬寅戌,坎纳癸申辰,均用红字标示,余为阴,用黑字标示,故又称红黑阴阳。
第六层是二十四节气,立春始艮,大寒终丑,以推五过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阴、少阳、太阴、太阳。
第七层是七十二穿山,分布于二十四位之下,第位分三龙十二支,如与亥位对应为丁亥、巳亥、辛亥,与子位对应为丙子、戊子、庚子等。穿山即穿定来龙,搞清了来龙属何干支,才可辨别吉凶,如亥山只可坐丁亥、辛亥两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两方。八干四维处于空格中,如指数在此几格为凶。
第八层是分金,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设五位,合为一百二十,用以避免孤虚龟甲。
第九层是中盘人极二十四位,又称中针人盘,子午对准内盘的壬子和丙午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错开半路,指向北极子午。风水家认为中针上关天星厘度气运进退,下关山川分野地脉赖否。
第十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一层是透地六十龙。风水家认为,透加管吹灰,气由窍出。五气行之地,发生万物。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透于地中,气雄则地随之而高坐,气弱则地随之而平状,气清则地随之而秀美,气景则地随之而凶恶。
第十二层是口诀,配合透地六十龙解释吉凶
第十三层是十二次。
第十四层是十二分野。
第十五层是缝针,子午对准内盘的子癸、午丁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左错开半路,指向*影子午。
第十六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七层与第十一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八层是宿度五行。
第十九层是周天宿度,即二十八宿。
以上介绍的是一个十九层罗盘的情况,至于三十余圈、四十作圈的罗盘,又加上八煞黄泉、八路四路黄泉、阴阳龙、劫煞取用、透地奇门、秘授正针二百四十分数、纳音五行、登明十二将等等名目,不要说局外人看起来目迷神眩,就是一般的风水师也未必弄得明白。如果将风水罗盘简化一下,其基本框架不外乎三盘三针:即内盘正针,起指南针的作用,所指方向为磁极子午;人盘中针,指向北极子午;缝针,指向臬影子午,与正针之间形成磁偏角,用以确定正南方向。其余层次,或多或少,都是微调辅佐的数据,且其功用在风水中说法不同。
太乙六壬式盘的介绍
太乙六壬式盘是术数的占验道具 ,发明者不详 ,传说中是九天玄女所授黄帝之术 。 六壬式盘分为天盘与地盘两部分。天圆地方,天盘嵌在地盘当中,中有轴可自由转动。施术者转动天盘,视其所占之天支与时辰的部位, 以判断吉凶。 具体的方法就是在占卜的时候转动天盘,默想所要占卜之事,当天盘停止转动,观察天盘上北斗七星的勺柄所指的十二神,星宿,天干的组合,再根据这个组合推算所要占卜的结果.
象棋中象指大象还是宰相?
象棋的设计与当时国家的制度有关。象棋所反应的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而且几乎是缩影——
有皇宫(9宫)、士位(士、仕)、文官(即中国象棋的象、相,不许过河)、
武将(车、马、炮)、士兵(兵、卒)。
有一说古代君主都有让武将入朝为官
让文臣外出驻兵以防兵变因此无所不能的将军被软禁与朝中而他在演攻防的象棋中就显得很怪异只能在京城搞一些小动作或者天子有难时充当一个挡箭牌
又有一说荆轲刺秦被一个太医救了之后天子身边的人就显得比较个性
所以象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相对于别人来说受到的限制很大但往往也能在天子危急时救其一名的重任同意护卫的说法,类似保镖的存在。写法不同不过是为了便于区分罢了。
战场上哪有宰相呆的地方。所以我认为不是宰相。宰相明显官职比将军、元帅之类平级甚至更高,不可能屈就于将帅之下大家好像都根据字面意思在推测,我转帖一篇看过的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给你参考一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棋戏“前冠”以“象”字,是指弈棋犹如“象天则地”一样,自然和社会法则都以唯象思维的方式比拟后被用于棋局、棋子的设计和棋理上,棋中固有的“象天则地”之象,才是把棋戏称作“象棋”的原因所在。
原文:
象棋的得名与起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弄清其一,另一个也就迎刃而解。目前,考古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博塞象棋局、子实物资料。最早的是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六博棋局(见图一);继有山东武梁祠西汉石刻上的六博局;广西西林县西汉墓出土塞戏棋局;河南灵宝张家湾东汉墓出土的釉陶六博局、子和对弈俑。最大量的博塞局是汉代铜镜上流行的“规矩纹”图案,它与所见六博局极为相似,已有人把其改称为“六博纹”镜。以上六博局的共同特征为:在矩形图案中,有四仲、四维、四隅,中间小方形可方可圆,可有可无。但四仲、四维、四隅是局中主体。六博局的含义历来不得其解,笔者从西汉“六壬式”星占盘上找到了破译的钥匙(见图二)。
六壬式盘是1977年安徽阜阳西汉墓(前173年)出土的一件天文占盘。〔(4)〕该盘分作天盘、地盘两部分,天盘圆形较小,周边刻二十八宿,中间刻北斗,斗柄指着十二个月所当的不同宿位。此即古历法中的“斗建”。地盘外方内圆,圆径刚好可嵌入天盘以旋转,内圈刻有十天干、子午卯酉四仲、天地人鬼四隅,中圈外圈刻十二辰、分作四方的二十八宿和阴阳交界的四维。如果把六壬式盘的文字部分全部去掉,仅保留其中四仲、四维、四隅的矩形线段部分,它则成了一个地道的博塞象棋盘。很明显,博塞象棋脱胎于这种式盘,是它的简单化和缩影。认识了这一点,对博塞象棋的得名、含义及其设计思想都不难了解。
六壬式盘把天上的星宿运转、地上的四季变化及人与这种时空的关系都集于一盘,并有机的联系起来,本身是对古代人所认识的宇宙模式的模仿,这种宇宙模式首先发端于《周易》的整体思维方式和太极式的宇宙框架理论。《易传》指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盈天地之间唯万物”。这种整体宇宙观认为,天地人三才是一个整体,所谓“万物统体—太极”即指此。“《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整体内的各部分的联系不是机械的,而是“生生之谓易”的有机联系。式盘上的宇宙模式,正是这种太极式整体宇宙观的展开。因此,作为式盘缩影的六博象棋的设计思想,首先吸收了《周易》的整体宇宙理论。
象棋的得名与《周易》的唯象思维方式及其象数理论密不可分。这一点可以从汉人边韶《塞赋》对于博塞象棋的描述中得到证明:
可以代博弈老曰塞,……故书其较略,举其指归,以明博弈无以尚也。……本其规模,制作有式。四道交正,时之则也;棋有十二,吕律极也;人操其半,六爻列也;赤白黑者,分阴阳也;乍存乍亡,象日月也;行必正直,合中道也;趣隅方折,礼之容也;迭往迭来,刚柔通也;周而复始,乾行健也;局平以正,坤德顺也。然塞之为义,盛矣!大矣!广矣!博矣!质象于天,阴阳在焉;取法于地,刚柔分焉;施于人伦,仁义载焉;考之古今,王霸备焉;览其成败,为法式焉。
这段话简直不是在解释“塞之为义”,而是在解释《周易》的象数。西汉易学以“卦气说”为主的象数概念和理论,在这里几乎被包揽无余。从棋局上讲,它制作象式;四道交正,象征四时的更替;局平以正,象征着坤卦(即地)的德性——和顺地承载着万物。从棋子上讲,子有十二,象征着源于易数的十二律数;两人弈棋,人各六子,象征着卦的六爻;子分黑白,象征着《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从着法上讲,子的获得和丢失,象征着日月的推移;行子必正而直,象征着《周易》的“贞、正”“时中”观念;到了角上要方折转弯,象征着礼制的宽容大度;行棋的迭往迭来,象征着六爻的刚柔上下往来;行棋的周而复始,象征着乾卦的性质——宇宙永远运动不息的刚健性质。总之,《周易》的“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仁曰义”的思想,在博塞象棋之“象”中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唯象思维是《周易》独特的思维方式,八卦、六十四卦中涵盖了天地万物的各种物象、实象、虚象,《周易》正是通过取象比类、触类旁通的思想方法,去把握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博塞象棋在思想方法上采取了唯象思维方式,在局、子的设计上取法于《周易》象数,故其中充满了天地运动、日月推移、四季交替、刚柔上下、礼制仁义等各种“象”,正如边韶所总结的,其有“质象于天”“取法天地”的盛大广博之“象”。因此,博塞之所以称为象棋,正是由于式盘和博塞局子中具有“象天法地”之“象”的结果。不仅边韶说棋中有“象”,古代凡与象棋有关的词赋文章全都这样说,如北周王褒《象经序》说:“一曰天文,以观其象;二曰地理,以法其形;三曰阴阳,以顺其本;四曰四时,以正其序。”这些讲的都是象棋之“象”。在棋戏“前冠”以“象”字,是指弈棋犹如“象天则地”一样,自然和社会法则都以唯象思维的方式比拟后被用于棋局、棋子的设计和棋理上,棋中固有的“象天则地”之象,才是把棋戏称作“象棋”的原因所在。
弄清了象棋得名的原因及其和天文占盘的关系,再参以文献,就可以对博塞象棋的起源有个大致的认识。
越晚的文献把博塞的起源推的越早,宋以后的文献有系于神农的,有系于黄帝和黄帝吏乌曹的,有系于殷纣王的,有系于周武王的。而式盘和六博象棋之“象”所反映的《周易》整体观及其象数,绝对不会早到周初,所以上述文献均不足据。较可靠的记载有:《孟子·离娄下》“博弈好饮酒”。《庄子·拇》“博塞以游。”《史记·宋微子世家》:“十一年秋(前681年),泯公与南宫万猎,因博争行。……遂以局杀泯公于蒙泽。”这些文献可证至少在战国中期以前已有了博塞象棋。关于其上限,我们认为不会早于式盘出现年代的上限。如果从天文学史角度来考察式盘中二十八宿和有关历法概念的出现年代,笔者曾根据古距度计算了二十八宿系统建立的年代为公元前559±100年,〔(5)〕在这个年代范围内,《易经》及其象数都已出现,和《史记》的记载也大致相符,因此,博塞象棋的始创年代不会早于公元前7世纪左右。
现代的中国象棋大体定型于北宋晚期。我们认为,它是在唐代八八阴阳棋的基础上,受北宋早中期流行的易学河图洛书思想影响而最终定型的。河、洛之学是在“先天”易学基础上建立的又一宇宙模式,它以数、图来代表世界的万事万物,以先天64卦方、圆图来模拟世界的运动变化,故又称为“宇宙代数学”。大凡中国棋戏的设计,往往基于宇宙整体的思维方式,涵天盖地,天人合一,并总是强调《周易》的“易变”原则,阴阳辩证,变化无穷。所以,当河、洛之数兴起后,很快地被用于棋戏的改造。本来的八八阴阳局以九线纵横成64卦,但“河图”数为十,于是就在八八阴阳局上多出一横行,组成十行,以满足河图数的要求,并在双方中间置“河界”,以示其源于河图。洛书数为九,汉以来的“九宫算”也被视为洛书,故又称为洛书九宫。九宫则被直接加于棋局,作为弈棋双方的大本营,由将、士居之。因为九宫的中位“五位”,象征着协调万方或至高无上的君权。早期的象棋将帅都居于五位,弈棋开始后,才退居一位,象征着争夺天下的开始。朝鲜象棋还保留着这种着法。
河图、洛书观念进入棋局。至少当在1055—1075年程颢作《象戏》一诗时,该诗云:“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中军八面即将军居九宫的“五位”故有八面之说,说明局中已有九宫;步卒过河可尖斜吃子,说明已有河界。而且暗示了唐代八八阴阳棋的小卒可以尖斜吃子,这种着法被蒙古象棋和国际象棋继承下来,而在中国象棋中却亡佚了。
由于中国象棋在八八阴阳棋局中加了河界和九宫,已不适宜在阴阳格中行棋,故略去阴阳格而改在交叉点上布阵和行棋。遂定型为现代形式的中国象棋。但它还保留了唐代八八阴阳棋的基本着法。如象斜行三步(即横行九卦),马斜跨二步,车直行无远近等。但将、士都被禁锢在九宫之中。
现代的中国象棋大体定型于北宋晚期。我们认为,它是在唐代八八阴阳棋的基础上,受北宋早中期流行的易学河图洛书思想影响而最终定型的。河、洛之学是在“先天”易学基础上建立的又一宇宙模式,它以数、图来代表世界的万事万物,以先天64卦方、圆图来模拟世界的运动变化,故又称为“宇宙代数学”。大凡中国棋戏的设计,往往基于宇宙整体的思维方式,涵天盖地,天人合一,并总是强调《周易》的“易变”原则,阴阳辩证,变化无穷。所以,当河、洛之数兴起后,很快地被用于棋戏的改造。本来的八八阴阳局以九线纵横成64卦,但“河图”数为十,于是就在八八阴阳局上多出一横行,组成十行,以满足河图数的要求,并在双方中间置“河界”,以示其源于河图。洛书数为九,汉以来的“九宫算”也被视为洛书,故又称为洛书九宫。九宫则被直接加于棋局,作为弈棋双方的大本营,由将、士居之。因为九宫的中位“五位”,象征着协调万方或至高无上的君权。早期的象棋将帅都居于五位,弈棋开始后,才退居一位,象征着争夺天下的开始。朝鲜象棋还保留着这种着法。
河图、洛书观念进入棋局。至少当在1055—1075年程颢作《象戏》一诗时,该诗云:“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中军八面即将军居九宫的“五位”故有八面之说,说明局中已有九宫;步卒过河可尖斜吃子,说明已有河界。而且暗示了唐代八八阴阳棋的小卒可以尖斜吃子,这种着法被蒙古象棋和国际象棋继承下来,而在中国象棋中却亡佚了。
由于中国象棋在八八阴阳棋局中加了河界和九宫,已不适宜在阴阳格中行棋,故略去阴阳格而改在交叉点上布阵和行棋。遂定型为现代形式的中国象棋。但它还保留了唐代八八阴阳棋的基本着法。如象斜行三步(即横行九卦),马斜跨二步,车直行无远近等。但将、士都被禁锢在九宫之中。
综上所述,无论是春秋战国的博塞象棋,还是唐代的八八阴阳象棋以及从其演变而来的国际象棋、中国象棋,都和以《周易》为主的易文化传统结下了不解不缘。它们通称为象棋,正是因为在其设计思想中充分运用了《周易》的取象思维方式、整体宇宙观和阴阳辩证观。取象的思维方式使设计者能广征博取宇宙间各种物象、实象、虚象,通过取象比类、触类旁通的比拟,使棋戏具有了“质象于天,阴阳在焉;取法于地,刚柔分焉;施于人伦,仁义载焉;考之古今,王霸备焉;览其成败,为法式焉”等崇高的社会功能、伦理功能及智力培养功能。而《周易》的整体辩证观,使设计者善于把握宇宙整体部分的有机联系,掌握阴阳消长、刚柔上下、日月交替、寒暑相推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从而造就了“纵有千局谱,并无一重复”的永远变化不止的象棋棋戏。可以说,《周易》思维是各类象棋设计的渊源,象棋则是《周易》各种哲理的缩影。象棋之“象”中,高度浓缩和蕴含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对天道、地道、人道的精辟理解,包括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在中国发源的象棋,历经二千多年的世间苍桑,不但未沉沦泯灭,至今反而更加发扬广大,成为全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娱工具,不失为世界文化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当它传入蒙古、中亚、西欧时,虽在个别棋子上有所变化,但基本的设计思想和棋制并无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因为,玄妙的《周易》象数思想是中国独有的,无论是古印度或者古代欧洲,都不可能有这种奥妙无穷的、包罗万象的、阴阳辩证的、富有各种象征意义的《周易》棋戏构思。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所精蕴的无尽才思和博大情怀,虽然仅是棋戏,但棋之为义“盛矣!大矣!广矣!博矣!”它对于启迪人类智力、增强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在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的功用,将是难以估量的。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中国象棋,都是以《周易》为主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宝库作出的巨大贡献。
太乙六壬式盘的依据
在汉代,六壬术很盛行,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的一种占卜术。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为首;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为壬;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当时,人们创造了一种供六壬占卜使用的工具,这就是六壬式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式盘,现存尚有七具。六壬式盘分为天盘与地盘两部分,天圆地方,天盘嵌在地盘当中,中有轴可以自由转动。北宋杨维德《景佑六壬神定经》记载造式之法云: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也就是说,天盘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或十二神将(十二月将为:征明,亥将,正月将;天魁,戌将,二月将;从魁,酉将,三月将;传送,申将,四月将;胜先,未将,五月将;小吉,午将,六月将;太一,巳将,七月将;天罡,辰将,八月将;太冲,卯将,九月将;功曹,寅将,十月将;大吉,丑将,十一月将;神后,子将,十二月将。)
象征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代表列宿。地盘列天干,代表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于天、地、人、鬼四隅。地盘上的十二辰,象征八方及日出之方位。杨维德所言是后来形制,较汉制稍繁。从出土实物看,汉代六壬式盘天盘中绘北斗七星,周边有两圈篆文,外圈为二十八宿,内圈为十二个数字,代表十二月将。地盘有三层篆文,内层是八干四维,中层为十二支,外层为二十作宿。使用时,转动天盘,以天盘与地盘对位的干支时辰判断吉凶。在初期,六壬式盘大约只用于卜算做某事日子的吉凶,后来其用途不断推广,也用于判断方位的吉凶,与风水术发和关联。《唐六典》卷十四记六壬术用于九个方面,一曰嫁娶,二曰发病,三曰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禄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发病,九曰殡葬,其中第四和第九个方面肯定与风水有关。
式盘的六壬式盘的规制
《神定经》 释造式第三十
天子式,天广六寸象六律,地广一尺二寸象十二辰。王公侯伯式,天广四寸象四时,地广九寸象九宫。卿大夫式,天广三寸象三才,地广七寸象七曜。士庶人式,天广二寸四分象二十四气,地广六寸象六律。次局,天广八分,象八卦,地广三寸法三才也。刻式之法用十一月壬子日,神在内时,起手刻之,至甲子日,醮而盛以缝囊,依法加临而佩之。
天盘斗柄指于天罡,次列十二神将, 中列二十八宿。地盘上列八干、十二辰、二十八宿, 皆取汉代标准式盘之定例。四隅列天门地户,人门鬼门。皆以小篆文饰。
求教《六壬》起例的天地盘起法
1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