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天干地支的关系,八字和易经什么关系

求解易经64卦天干地支象数问题

天干地支
古人计算历法的一套符号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历法的一套符号。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研究宇宙自然界和社会界相互关系的一套符号,并为《易经》的预测体系奠定了数理基础,在沟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据战国末年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中说:“容成作历,大桡
(rao)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桡所创制,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
天干的十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蕴含着万物从萌芽到成长,到兴旺,到衰退,到消失的全过程,这十个字的原本含义是:
“甲”就是“铠甲”,指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
“乙”就是“轧”,指万物伸长的意思。
“丙”就是“炳”,指万物茂盛的意思。
“丁”就是“壮”,指达到“壮丁”的时候的意思。
“戊”就是“茂”,指事物繁茂的意思。
“己”就是“起”,指万物奋然而起的意思。
“庚”就是“更”,指万物更新的意思。
“辛”就是“新”,指万物一新的意思。
“壬”就是“妊”,指万物被养育的意思。
“癸”就是“揆”,指万物萌芽的意思。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太阳的循环往复,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甲、丙、戊、庚、壬为阳天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天干。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牛、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亦称“地支”。《尔雅·释天》中说:“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牛、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同样十二地支的顺序也蕴含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子”就是“孽”,指万物繁茂的意思。
“丑”就是“纽”,指用绳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指万物开始生长的意思。
“卯”就是“冒”,指万物冒土而出的意思。
“辰”就是“伸”,指万物伸长振作的意思。
“巳”就是“已”,指万物已成的意思。
“午”就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就是“味”,指万物已成有滋味。
“申”就是“身”,指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
“酉”就是“秀”,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
“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
“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地支与地球物理的变化有关。子、寅、辰、牛、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历法上用天干地支组合编排年号或日期,即甲子、乙丑、丙寅……等等。因为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共有六十个组合,所以六十年后(或六十天后)又要回头一次,称为“六十甲子”。
我国古代就是以六十甲子的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纳甲与易数
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配合
纳于是易学术语。就是在六爻卦上装配天干和地支,并与五行、方位相配合。即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因甲为十干之首,故名纳甲。
“纳甲”之说始于汉代,汉代纳甲分为京房和虞翻两派。京房“纳甲”多用于占筮。先将六十四卦分八宫,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四阳四阴为八大纯卦。每宫一卦,下接七卦,由下至上,即本卦、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归魂。宫中每卦,均分别为世、应二爻、语出《乾凿度》:“易气从下生,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谓应。”以本宫卦所属的五行,视卦爻世应纳得的干支五行,因而定出“六亲”,“六亲”即“父母、兄弟、子孙、妻财、官鬼”等。又配以“六神”,“六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及媵蛇”等。这是京房纳甲的大概。
虞翻的“纳甲”则以月之晦朔盈亏为依据,将十天干分配于八卦,虞翻认为“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他以坎离来象征日月,居中为戍己土。其余的八干分配为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
震卦象征每月初三的新月相,现于西方庚位,为一阳始生之象;兑卦象征每月初八上弦月相当于南方丁位,为震加一阳之象;乾爻全阳之象,是十五满月,也就是望月之时。月分六候,每五日一候,这三个卦象为“望前三候”。是阳息(升)阴消(降)的月相。之后月亮由圆渐缺。巽卦表示十六日的月象由圆而缺,为一阴萌生之象,微缺的月亮没于西方辛位,艮更增一阴,当二十三日下弦,月亮没于南方丙位;坤爻全阴,表示三十日月伏于东北乙位,此时月相全黑;这三个卦象是“望后三候”,是阳消阴息的月相。
纳甲的最大特点就是给卦中各种因素都配以五行、干支,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生、克、冲、合关系,是我国古代术数预测的大宗之法,俗称六爻法,在古代非常普及,直至现代仍有流传。天干是象数,地支也是象数,天干表示的是四方,地支表示的是四时,这在很多典籍中都能看出来。姑且不论这种提法对错,单从“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天干地支抓住了时空的这个概念的关键。所以我想论证一下天干地支作为一种象数说的合理性。

先从天地生成之数说起,天数13579和为25,地数246810和为30。
以为1为太极,再根据“天德不可为首”,所以要把3确定为天(奇)数的基数;把2作为地(偶)数的基数。(待续)

所以,根据3天和2地能构成如下关系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2+2 2+3 2+2+2 2+2+3 2+3+3 3+3+3 2+3+2+3

上行的12345678910对应下行的123及7个数字和之式子。

所谓天干是天为地之干的的意思,因此用地数和30除以天基数3得10,10这个结果是天干的个数。而地支是地为天之枝的表述,用天数之和25除以地的基数2,得商12余1,余的1回归太极,12这个结果我们把它看作是地支的个数,我们就可以建立天干和地支的基本象数表。
天干象数表
甲 乙 丙 丁 戊……癸
1 2 3 4 10
1*3 2*3 3*3 4*3 10*3
3 6 9 12 30

同理地支象数表
子 丑 寅……亥
1 2 3 12
1*2 2*2 3*2 12*2
2 4 6 24
注意两表最下面的一行数字,如果把甲子用3替甲,2替乙,那么甲子的值就是5,60甲子的任何一个组合,都像这样换上一干一支的数字和,就会发现,阴阳属性及五行属性清晰地显示出来,那说明甲1乙2……癸10以及子1丑2……亥12中的数字都是序数,而两表中最下面的数字才是象数。

用地与月不同速运行过程中的两速度比例关系,可以作为验证结论。

易经八卦如何配天干地支五行?

凡是有动爻的卦为用卦,无动爻的卦为体卦。首先确定是八卦中的哪一卦。然后根据纳甲歌纳入初爻。乾金甲子外壬午,坎水戊寅外戊申。震木庚子外庚午,艮土丙辰外丙戌。坤土乙未外癸丑,巽木辛丑外辛未。离火己卯外己酉,兑金丁巳外丁亥。“乾金甲子外壬午”。乾卦的五行属金。如果在内卦初爻就是甲子,在外卦就是壬午。因为乾卦是属于阳卦,所以顺着十二地支的顺序依次纳接下去的阳干支。譬如说在内卦,子之后是“子丑寅卯辰”,寅和辰就是顺着顺序推的阳干支。在二爻三爻纳入即可。至于五行的配置,地支有了五行自然也有了。

再就是装六亲,这个所在卦宫的五行结合每个爻的五行来推断。克我者为官鬼,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我克者妻财。至于和所在卦宫的五行相同的,就是兄弟。剩下的都可以照这么去理解。安世应从初爻往上翻,阳爻变成阴爻,阴爻变成阳爻。直到内卦和外卦相同。你翻的最后一个爻就是世爻。安六神是看当天的天干,再是有一个安六神的歌诀。甲乙起青龙,丙丁起朱雀,戊日起勾陈;己日起螣蛇,庚辛起白虎,壬癸起玄武。甲乙日初爻为青龙,然后依次排,顺序为:青龙、朱雀、勾陈、螣蛇、白虎、玄武。至于如何解读卦,那就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事情了。如果有兴趣可以从《增删卜易》开始。

把先后天八卦相对应的方位互相进行上下和下上相叠。先后天八卦图的正南方分别是乾和离,上下和下上相叠分别是同人和大有卦,而同人和大有卦是相综的卦且他们的错卦是师和比卦,然后不会再综错出其他卦来。按照“例1”的方法正北方相互重叠分别是师和比卦,师和比是综卦关系,错卦分别是同人和大有,且依然不会综错出其他卦来。(举一个较复杂的方位,这样其他的方位按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列出来。)正东方向互重叠出现的分别是噬嗑和丰卦,而噬嗑和丰的综卦分别是贲和旅,错卦分别是井和涣,而井和涣的综卦是困和节,然后就再也综错不出其他的卦来。

《相对论和太极图》相对论和太极图告诉我们:见仁见智永远存在,这是自然而然,势所必然,理所当然。相对客观有主观,相对唯心有唯物,相对广义有狭义,相对微观有宏观相对矛盾有统一,高低、内外、正反、大小、长短、远近、新旧等等。有所变有所不变,有绝对的相对有绝对的绝对。矛盾是绝对的相对,统一是绝对的绝对。变和不变、绝对和相对,既矛盾又统一。相对有,相对的创造性;绝对有,绝对的局限性。相对有,相对不断的创造;绝对有,绝对不断的局限。相对有,相对的已知;绝对有,绝对的未知。相对有,相对问题会不断化解;绝对有,绝对问题会不断产生。

易经与干支有什么联系?

有程序亲密关系 天干地支是易经中是基本代码 分支出万物干支就是易经中的四柱预测真途这本书中的内容,是这样说的:太极生两仪,即是无极变成阴阳太极(我们看到的阴阳鱼图是阴阳太极图),阴阳变四象,即成五行,五行又分干支。这里面的每一步划分都是太极生两仪的表现,我们必须弄明白每一个步骤的变化含意,所以我建议您可以去看看莫亚著的《四柱预测真途》一些简单的答案您在此书就可以得到解释有啊。。。易经的命数是通过天干地支啦推算的

易经天干地支基本知识

易经天干地支基本知识如下:

天干地支

关于天干地支的知识,本来呢,周易里面不需要专门地来研究。可是,再周易的卦爻辞里面,又会对天干地支的知识稍微有所涉及,所以呢,我们还是需要来讲一讲。

天干,一共是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一共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从甲子开始,依次往后推,天干与地支相互配合,可以形成六十种天干与地支的组合。由于天干地支的起始组合为甲子,因此,这六十种组合,也叫做六十甲子,或者叫做六十花甲子。

我们说,花甲之年,表示说一个人到了六十岁的年纪。之所以说花甲代表着六十岁,那是因为,天干地支,60个形成一个周期,一个轮回,是六十花甲子。

由于是六十花甲子,因此,花甲代表着六十岁。

下面,我们将这六十甲子,依次列举出来。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已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易经是否和天干地支有关,或者说后者是否在易经范畴以内

两者实际不相干,但是如果用易经推算事物就得配合干支来推演。易经不包括干支。易经此书本身不涉及干支。但是易经延伸出的各种术数涉及了

天干地支在易经中也有体现,易经中的天干地支是讲解的呢?

天干地支在易经中讲解的是关于纪年的,也就是说天干地支是一种来记录时间的一种工具,只是天干地支现在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天干地支是什么东西,现在就来好好讲一下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这种纪年方法其实是古人从树干中得到的智慧。很多人肯定都知道大树会长年轮,于是古人发现之后就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时间。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很多人是不是都听说过一甲子,“一甲子”其实表现的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时间,一甲子表示的是60年。

天干地支具体的东西是,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说在中国农历中会看到准确的公元纪年转化为天干纪年法,比如2020年用天干纪年法就可以表示为庚子年,2030年就是庚戌年。其实

其实天干纪年法还可以来表示月份,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在很多时候,天干地支在可在纪时的。在很多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太监们都是用天干地支来说明时间的,古时候小孩子出生的时间也是用天干地支法进行表示的。60时辰相当于5日,这就是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

天干地支在易经中也是有所表现的,并且占了很大的比重的,天干地支,在易经中其实就是一个计算数学的一个计算数字的一个名字。易经当中的天干地支是分阴阳的。阳为单,阴为双,跟排列对应。比如阳的地支就是: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犬)。天干地支属于外部环境,理论上只能影响到卦象的强弱,爻属于卦象的内部元素,其运行只能受到卦象支配,不可以直接跟外部环境中的天干地支发生作用的。

天干地支的由来?

甲乙丙丁后面是戊、己、庚、辛、壬、癸

在中国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天干地支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历法,用来纪年月日时。在《易经》与中医体系中天干对应诸多相关信息,如地理方位,五脏六腑等。

易经是否和天干地支有关,或者说后者是否在易经范畴以内

易经此书本身不涉及干支。但是易经延伸出的各种术数涉及了两者实际不相干,但是如果用易经推算事物就得配合干支来推演。易经不包括干支。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