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乾坤,易经中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象征意义的篇目是
《易经》(乾坤)
在天为气象,在地为形骸,在人则气色
易经六十四卦象很有意思,八卦其二上下都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卦,拥有主意。很多成语来着易经,很多名字也来源易经。
如果想了解六十四卦的名称,可以从罗盘入手。
罗盘也很有意思,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是指南针演变的。加上十天干,十二地支,八卦,形成360°的圆形。一个卦只占5.625°,要是深究,罗盘对应的卦象都能大做文章。这次就先解释乾坤二卦。
而且易经有三种状态
乾(天、男)
坤(地、女)
离(火、日)
坎(水、月)
震(雷、电)
巽(风、雨)
艮(山、石)
兑(泽、潭)
乾卦大家很熟悉,因为武侠剧《降龙十八掌》用的就是乾坤两个的卦爻。
清华大学的校徽自强不息,出自乾卦与坤卦。
在道学里面说一个人德不配位必有灾祸,所以儒学追求的仁义就是希望自己的德行能得到正修,能把握住机会与机遇。
乾卦代表男子,有象征阳气下降。
阴生阳长,阳的数字是九,阴的数字是六。
这个九是坤六段加上乾三段形成的,说阳是在阴的基础上形成。就像男子都生于女人,玄牝在道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明白什么是玄牝才算明道。
《道德真经第六章》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3.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所以武侠小说里面的《九阴真经》、《九阴真经》要是分高下。《九阴真经》比《九阳真经》厉害。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如果仔细看武侠电视剧,会发现《九阴真经》、《九阳真经》的内容是以《道德经七十七章》开头的。
《道德经七十七章》
七七四十九丨九九归一丨乾一沐淼(九阳)
六六三十六丨六六归二丨坤二焚焱(九阴)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坤卦是大地之母的景象,人顶天立地。居三才之中。
按道学奥秘:人的头为乾,双足为坤。心为离,肾为坎 双肾为玄牝。
《易经》中关于乾坤两卦的原文及翻译?
第一讲 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
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第二讲 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意译:元始,亨通,利于雌马以柔顺坚持正道,君子有所往,如果争先前行会迷入歧途;如果随从人后,就会有人出来作主,有利。向西南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走会失去朋友,这时安于坚持正道是吉祥的。(攸:所。贞,坚持正道。)
坤卦以柔顺的雌马为象征,坚持柔顺便是正道。坤是纯阴之气,本质是阴柔顺从,乾为君道,坤为臣道。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踩着微霜,知道坚冰快要出现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正直,端方,胸襟阔大,方能担负起辅佐之重任。不用"修习",也能成功。"无为而无不为"。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蕴含美德,不显露,吉。辅佐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最后才会有结果。(章:文采、美德。)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译:扎紧囊口,免遭危害,也不求赞誉。
六五,黄裳,元吉。
译:穿黄色裙裳,大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译:龙在原野上争斗,流出青黄混杂的血。龙是本气阳的象征物,坤阴气极盛,转化为与乾阳抗争,血流遍野。
用六,利永贞。
译:永远坚持正道,以阴返阳为终结。乾·元亨利贞。
《子夏传》说:元为原始之意;亨为开通之意;利为和谐之意;贞为贞固之意。
元,寓意事物的起始或基础;亨,寓意事物的生长和壮大;利,寓意事物的创造与收获;贞,寓意事物的趋正与静止,发展“过程”的结束。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对“元”的解释,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这是对“亨”的解释,意思是,由于乾元之气的发动,得到阴气的配合,云化为雨润降于下,万物受其滋育,茁壮成长为各种品类,畅达亨通。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大明”指日,象征天道的运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表示的六个时位。乾卦六爻,初爻为始,上爻为终,六个时位就是六个特定的时空环境。全句是说,天道的运行适应六个不同的时空环境,遵循由始到终的发展程序,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初爻为潜,二爻为见,三爻为惕,四爻为跃,五爻为飞,上爻为亢,好比驾御着六条巨龙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是对“利贞”的解释。“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现一幅仪态万方、丰富多的世界图景。这幅图景并不是混乱无序、矛盾冲突的,而是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最高的和谐,称之为“太和”。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太和”状态,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这就是“利贞”了。
“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质,核心就是一个生字。《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区为分四个层次历然的阶段,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与四时相配,元为春生,亨为夏长,利为秋收,贞为冬藏。这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而是贞下起元,冬去春来,开始又一轮的循环,因而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机。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两句是指把天道运行的规律应用于人事所创造的业绩。“首出庶物”是就物质生产的管理而言的,“万国咸宁”是就社会的管理而言的。《周易》认为,天地无心而成化,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无思虑,无目的,尽管通过自然的运行“保合太和”,却不会有什么自觉的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人类所特有的,必须设定一个价值取向和管理目标,自觉地经营谋划,合理安排。天地无心,人类有心,天地无为,人类有为,这是宇宙的自然史与人类的文明史的根本区别所在。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载人而不能治人,天与人各有不同的分职。管理之所以可以,是因为人类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顺应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来参赞天地之化育,促进事物的发展,在物资生产方面可以“首出庶物”,促进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在社会方面可以“万国咸宁”,促进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传》是对卦象和爻象的解释,解释卦象的叫做《大象》,解释六爻之象的叫做《小象》。乾卦的卦象为天,天道的运行刚健有力,作为参与管理的君子观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接受自然法则的启示,应该把天道的刚健有力转化为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在管理行为中始终坚持,贯彻落实。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初九指乾卦的第一根阳爻,爻辞说,这是象征一条潜伏的龙,既不能也不可有所作为。《小象》解释说,潜龙之所以勿用,是因为这条龙虽然具有阳刚的品质才德,但是由于穷居于下位,受到时空环境的限制,所以既不能展现自己的品质才德,也不可轻举妄动,有所作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二指乾卦的第二根阳爻,“见龙”之“见”读为现。爻辞说,乾之初爻上升到九二,象征这条龙已经脱离潜伏状态出现于田野地面,显露头角,有利于见到身居高位的大人的赏识。《小象》解释说,九二之所以“见龙在田”,是因为这条龙有所作为,普遍施展自身的阳刚品德,得到世人的认可,产生了广泛的效应。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三指乾卦的第三根阳爻,“乾乾”是自强不息的意思,“惕”是警惕,“若”是语助辞,“厉”是危险。爻辞说,九三是由“潜龙”、“见龙”进到第三位,这个位次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悬在半空之中,处境危险,作为以龙为象的君子应对这种处境,白天要自强不息,晚上也要戒慎警惕,虽然面临危险,可以免犯过错。《小象》解释说,君子之所以“终日乾乾”,是因为体现天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毫不动摇,无论面临顺境还是面临危险,都要反反复复的坚持,贯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才能合乎阳刚的正道。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四指乾卦的第四根阳爻。爻辞说,九四这个位次和九三一样,也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悬在半空之中,处在这个位次的龙可以做出两种选择,或者往上向天空飞跃,或者往下退居深渊,随时进退,免犯过错。《小象》解释说,九四象征一条龙业已经历了以下的三个位次,呈现一种前进的态势,应该适应这种态势,做出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选择,谋求更大的发展,可以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九五指乾卦的第五根阳爻。在一卦六爻中,二为臣位,五为君位,阳爻居于五位就是居于九五之尊的君位。爻辞说,九五象征巨龙腾飞上天,利于见到有才德的大人取得了君主的职位,掌握了领导的权力。《小象》解释说,“飞龙在天”,这是取得君位的大人施展自己的才德,造福于民,发挥领导作用的大好时机。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上九指乾卦最上的阳爻。爻辞说,上九象征这条巨龙向上腾飞,亢进过度,超过正常的情况,将会引来灾祸,悔恨不已。《小象》解释说,亢龙之所以有悔,是因为任何事物发展到盈满鼎盛阶段,必然会向反面转化,不可能保持长久。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用九”即用九之道,也就是全面而不是片面地应用乾元之道的方法论原则。爻辞说,乾卦六爻皆以龙为象,初爻表现龙之“潜”,二爻表现龙之“见”,三爻表现龙之“惕”,四爻表现龙之“跃”,五爻表现龙之“飞”,上爻表现龙之“亢”,虽然群龙全部具有纯阳刚健的内在品质,但是由于受到不同的客观环境的制约却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因而“群龙无首”,不能把其中任何一条龙的外在表现孤立起来,奉为首领,当作必须遵循服从的固定的常规,如果在应用乾元之道的过程中有见于此,可获吉利。《小象》解释说,乾元之所以“用九”,是因为纯阳刚健的天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应该懂得阴阳协调、刚柔并济的道理,适应不同的客观环境的要求,灵活应用。《文言传》对乾元之所以“用九”也做出了两种解释:“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这是把“群龙无首”提到“天则”即自然的法则的高度来理解,并且认为全面而不是片面地应用乾元之道,可以创造成就天下大治的辉煌业绩。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达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入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乾卦的总体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总体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宇宙自然的法则而言,天道之刚健有力与地道之柔顺宽柔双向互补,协调并济,共同促成了万物的化生,就人文的价值而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也是两种应当具备而不可或缺的品德,合之则两美,离之则两伤。因此,乾坤并建,作到刚而能柔,柔中有刚,把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而形成一种中和之美,是管理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从事实际的运作所应当奉行的基本原则
《易经》中乾坤代表什么?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
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八卦成列的基础是易象,重卦的基础则在于爻变,“爻在其中矣”便是易道周流的内在动因。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扩展资料:
八卦的起源:
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
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
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1979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
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传说是伏羲所明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卦
易经的智慧全集的内容简介
详见目录,有兴趣可以了解
001_易经的智慧_总论01_龙马负图
002_易经的智慧_总论02_神龟载书
003_易经的智慧_总论03_天人合德
004_易经的智慧_总论04_以人为本
005_易经的智慧_总论05_阴阳之道
006_易经的智慧_总论06_八卦定乾坤
007_易经的智慧_总论07_易经与命运
008_易经的智慧_总论08_破解占卦
009_易经的智慧_乾坤易之门
010_易经的智慧_(卦序01)_乾卦(上)乾卦六龙
011_易经的智慧_(卦序01)_乾卦(下)六龙御天
012_易经的智慧_易传_孔子文言传
013_易经的智慧_(卦序02)_坤卦(上)_阳极成阴
014_易经的智慧_(卦序02)_坤卦(下)_地道柔刚
015_易经的智慧_乾坤综述_乾坤之道
016_易经的智慧_(卦序03)_屯卦(上)始生之难
017_易经的智慧_(卦序03)_屯卦(下)创始之道
018_易经的智慧_(卦序04)_蒙卦(上)蒙以养正
019_易经的智慧_(卦序04)_蒙卦(下)教化之道
020_易经的智慧_(卦序05)_需卦(上)需要等待
021_易经的智慧_(卦序05)_需卦(下)待机之道
022_易经的智慧_(卦序06)_讼卦(上)争强好胜
023(易经的智慧_卦序06)__讼卦(下)化除讼累
024_易经的智慧_(卦序07)_师卦(上)师忧比乐
025_易经的智慧_(卦序07)_师卦(下)师出正道
026_易经的智慧_(卦序08)_比卦(上)_亲比和谐
027_易经的智慧_(卦序08)_比卦(下)情投意合
028_易经的智慧_序卦传01_卦有次序
029_易经的智慧_(卦序09)_小畜卦(上)小有畜聚
030_易经的智慧_(卦序09)_小畜卦(下)以小养大
031_易经的智慧_(卦序10)_履卦(上)实践天道
032_易经的智慧_(卦序10)_履卦(下)柔能克刚
033_易经的智慧_(卦序11)_泰卦(上)天下太平
034_易经的智慧_(卦序11)_泰卦(下)君子的责任
035_易经的智慧_(卦序12)_否卦(上)否从泰来
036_易经的智慧_(卦序12)_否卦(下)无道则愚
037_易经的智慧_泰否综述_否极泰来
038_易经的智慧_(卦序13)_同人卦(上)一视同仁
039_易经的智慧_(卦序13)_同人卦(下)万众一心
040_易经的智慧_(卦序14)_大有卦(上)为富要仁
041_易经的智慧_(卦序14)_大有卦(下)安享富贵
042_易经的智慧_(卦序15)_谦卦(上)谦恭合礼
043_易经的智慧_(卦序15)_谦卦(下)谦谦君子
044_易经的智慧_(卦序16)_豫卦(上)乐不穷欢
045_易经的智慧_(卦序16)_豫卦(下)与众同乐
046_易经的智慧_(卦序17)_随卦(上)择善而从
047_易经的智慧_(卦序17)_随卦(下)随时而动
048_易经的智慧_(卦序18)_蛊卦(上)整治腐败
049_易经的智慧_(卦序18)_蛊卦(下)解除祸乱
050_易经的智慧_(卦序19)_临卦(上)临事而惧
051_易经的智慧_(卦序19)_临卦(下)亲临现场
052_易经的智慧_(卦序20)_观卦(上)观察瞻仰
053_易经的智慧_(卦序20)_观卦(下)_见微知著
054_易经的智慧_小结01_慎始善终
055_易经的智慧_序卦传02_卦序之道
056_易经的智慧_综述_文化与文明
057_易经的智慧_(卦序21)_噬嗑卦(上)铲除梗碍
058_易经的智慧_(卦序21)_噬嗑卦(下)治狱之道
059_易经的智慧_(卦序22)_贲卦(上)人文精神
060_易经的智慧_(卦序22)_贲卦(下)装扮得体
061_易经的智慧_(卦序23)_剥卦(上)贲极剥始
062_易经的智慧_(卦序23)_剥卦(下)硕果不食
063_易经的智慧_(卦序24)_复卦(上)剥极而复
064_易经的智慧_(卦序24)_复卦(下)复兴之路
065_易经的智慧_(卦序25)_无妄卦(上)无妄而正
066_易经的智慧_(卦序25)_无妄卦(下)避祸成事
067_易经的智慧_(卦序26)_大畜卦(上)大畜德性
068_易经的智慧_(卦序26)_大畜卦(下)慎始敬终
069_易经的智慧_(卦序27)_颐卦(上)颐养之道
070_易经的智慧_(卦序27)_颐卦(下)自作自受
071_易经的智慧_(卦序28)_大过卦(上)大过大悟
072_易经的智慧_(卦序28)_大过卦(下)化解大过
073_易经的智慧_(卦序29)_坎卦(上)处险不惊
074_易经的智慧_(卦序29)_坎卦(下)用险止险
075_易经的智慧_(卦序30)_离卦(上)向上提升
076_易经的智慧_(卦序30)_离卦(下)光明大道
077_易经的智慧_易经_上经综述
078_易经的智慧_序卦传03_易经体例
079_易经的智慧_(卦序31)_咸卦(上)无心之感
080_易经的智慧_(卦序31)_咸卦(下)心心相印
081_易经的智慧_(卦序32)_恒卦(上)致恒之道
082_易经的智慧_(卦序32)_恒卦(下)天长地久
083_易经的智慧_(卦序33)_遁卦(上)退隐山林
084(易经的智慧_卦序33)_遁卦(下)全身而退
085_易经的智慧_(卦序34)_大壮卦(上)大壮之道
086_易经的智慧_(卦序34)_大壮卦(下)严防非礼
087_易经的智慧_(卦序35)_晋卦(上)光明磊落
088_易经的智慧_(卦序35)_晋卦(下)宽以待人
089_易经的智慧_(卦序36)_明夷卦(上)忧患人生
090_易经的智慧_(卦序36)_明夷卦(下)心地光明
091_易经的智慧_(卦序37)_家人卦(上)诚信齐家
092_易经的智慧_(卦序37)_家人卦(下)忠厚积善
093_易经的智慧_(卦序38)_睽卦(上)多疑之害
094(易经的智慧_卦序38)__睽卦(下)和而不争
095_易经的智慧_(卦序39)_蹇卦(上)越挫越勇
096_易经的智慧_(卦序39)_蹇卦(下)止于至善
097_易经的智慧_(卦序40)_解卦(上)化险为夷
098_易经的智慧_(卦序40)_解卦(下)待时而动
099_易经的智慧_小结02_崇尚自然
100_易经的智慧_序卦传04_二合为一
101_易经的智慧_(卦序41)_损卦(上)损以修己
102_易经的智慧_(卦序41)_损卦(下)为道日损
103_易经的智慧_(卦序42)_益卦(上)损极而益
104_易经的智慧_(卦序42)_益卦(下)为学日益
105_易经的智慧_(卦序43)_夬卦(上)决其当决
106_易经的智慧_(卦序43)_夬卦(下)邪不胜正
107_易经的智慧_(卦序44)_姤卦(上)不期而遇
108_易经的智慧_(卦序44)_姤卦(下)宣扬文化
109_易经的智慧_(卦序45)_萃卦(上)聚合之道
110_易经的智慧_(卦序45)_萃卦(下)聚少离多
111_易经的智慧_(卦序46)_升卦(上)积小成大
112_易经的智慧_(卦序46)_升卦(下)适时上升
113_易经的智慧_(卦序47)_困卦(上)处困之道
114_易经的智慧_(卦序47)_困卦(下)坚持正理
115_易经的智慧_(卦序48)_井卦(上)不变而通
116_易经的智慧_(卦序48)_井卦(下)供养无穷
117_易经的智慧_(卦序49)_革卦(上)革新之道
118_易经的智慧_(卦序49)_革卦(下)顺天应人
119_易经的智慧_(卦序50)_鼎卦(上)革故鼎新
120_易经的智慧_(卦序50)_鼎卦(下)礼贤下士
121_易经的智慧_(卦序51)_震卦(上)奋发警醒
122_易经的智慧_(卦序51)_震卦(下)长治久安
123_易经的智慧_(卦序52)_艮卦(上)大忧大定
124_易经的智慧_(卦序52)_艮卦(下)止其所止
125_易经的智慧_(卦序53)_渐卦(上)循序渐进
126_易经的智慧_(卦序53)_渐卦(下)悠久稳健
127_易经的智慧_(卦序54)_归妹卦(上)情理难抉
128_易经的智慧_(卦序54)_归妹卦(下)知敝永终
129_易经的智慧_(卦序55)_丰卦(上)求丰保丰
130_易经的智慧_(卦序55)_丰卦(下)处丰之道
131_易经的智慧_(卦序56)_旅卦(上)行旅之道
132_易经的智慧_(卦序56)_旅卦(下)旅居之要
133_易经的智慧_(卦序57)_巽卦(上)柔得其宜
134_易经的智慧_(卦序57)_巽卦(下)谦顺有为
135_易经的智慧_(卦序58)_兑卦(上)和悦相处
136_易经的智慧_(卦序58)_兑卦(下)乐观人生
137_易经的智慧_(卦序59)_涣卦(上)当散即散
138_易经的智慧_(卦序59)_涣卦(下)重聚人心
139_易经的智慧_(卦序60)_节卦_(上)调节得宜
140_易经的智慧_(卦序60)_节卦(下)政通民和
141_易经的智慧_易经妙用(上)卦中有卦
142_易经的智慧_易经妙用(下)自占自解
143_易经的智慧_(卦序61)_中孚卦(上)广施诚信
144_易经的智慧_(卦序61)_中孚卦(下)诚心不妄
145_易经的智慧_(卦序62)_小过卦(上)宽留余地
146_易经的智慧_(卦序62)_小过卦(下)顺势而为
147_易经的智慧_(卦序63)_既济卦(上)守成艰难
148_易经的智慧_(卦序63)_既济卦(下)福过灾生
149_易经的智慧_(卦序64)_未济卦(上)审慎进取
150_易经的智慧_(卦序64)_未济卦(下)永怀希望
《易经》是中华文化原典之一,在五千年前,中国古代圣人伏羲“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画出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八种卦象,即通常所称的“八卦”。之后,再历经周文王与孔子,“易学”体系渐趋完备,被称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是开启宇宙奥秘的钥匙。时至今日,注易之书籍,多达数千种,不胜枚举,有从象数方面来描述的,也有从义理来阐述的,而《易经的智慧全集》通过对《易经》中有关人生的阐释,用具体的案例来指导人们掌握处世的智慧。《易经的智慧?集》由蒋大伟编著。
《易经的智慧》笔记,第九集:乾坤易之门
大家好,我是会长。每天跟大家分享学习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智慧》笔记。
每天看一节视频,坚持打卡,共同学习。也建议大家看视频的时候一定要写笔记,因为这样才会让我们学的时候印象更加的深刻。
第九集: 乾坤易之门
乾卦6个都是阳爻,所以用9表示
坤卦6个都是阴爻,所以用6表示
乾坤两卦是完全相反的两种卦,这样的卦在易经里叫做 错卦 ,这种现象只有一种,因为乾坤是同时出现的,叫做开天辟地,宇宙刚开始就是一种能量,就是我们所讲混沌,无极,经过一次大爆炸,产生了万物
开天辟地有两种能量:一种是 创造 ,一种是 演化
演化要根据创造做充分的配合,所以乾卦代表创造的那个能量,坤卦则代表演化的能量,就是 乾坤配
64卦可以说只有三类:
第一类是纯阳,就是乾卦
第二类就是阴,就是坤卦
第三类就是有阴有阳
就数量上来讲,乾坤各一卦,有阴阳,乾坤配,会产生62卦
就值来讲,各占三分之一,乾坤两卦就占了三分之二,所以才叫做乾坤易之门
乾坤是易学的大门,一个叫天,一个叫地,两个门同时一打开,里面的62卦就全部呈现,就是宇宙万象
易经告诉我们, 八卦是一个大家庭,乾卦是父亲,坤卦是母亲
凡是跟乾卦有关的那三个变化,都是女儿
反而跟坤卦有关的那三个卦,都是儿子
因为乾坤所产生的都是有交错的,所以乾卦三爻,都是阳刚的
最底下那一爻是最先出现的
当最底下那一爻变成阴爻的时候,就变成女儿 ,所以 长女就是巽卦 ,当一个家庭先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家庭会比较和顺,小女儿很可爱,就会给家庭带来和顺的气氛(主要指两个孩子以上的)
当中间的阳爻变成阴爻的时候,就叫做中女 ,是第二个女儿,就是 离卦 ,代表带来很美丽的景象,又有一个女儿,家庭里就有三个漂亮的女性,但是离卦会有点闹意见,要注意
最上面阳爻变成阴爻的时候,就是少女 ,小女儿,就是 兑卦 ,就是说,你不要不高兴,要很喜悦,多一个女儿又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心理的问题在里面了
在中国社会,要有一个儿子,会带给你一番震动,所以 最底下一爻变成阳爻的时候,就是长男,就是震卦 ,如果有人起名字两个字叫什么震,几乎就是老大
坤中爻变阳的时候,就是次子,就是坎卦 ,因为老大跟老二经常是意见不同,谁都不服谁,越有钱有势的家庭,老大与老二的关系始终处不好,所以老二来的时候告诉我们,要家和,家不和,兄弟阋墙,将来会很麻烦
坤卦上面一爻变阳的时候,就是少子,就是艮卦 ,就是说你们家有三个男孩就够了,不要再生了,或者是如果现在就停止的话,你们家就要做一番规划,怎么样,使它变成一个整体,而不是阻碍
乾变坤,坤变乾,这种激烈的变化,在易经里是很少见的,告诉我们人世间的事情,变毕竟是少数,不变的还是多数
《易经》三画卦,代表天人地
所以从六画卦,我们就知道天有阴阳,人有阴阳,地也有阴阳
最下面那两爻,我们把他叫做地道,当中两爻叫人道,上面两爻叫天道
天道讲阴阳,人道讲仁义,地道讲刚柔
地道 : 刚在第一爻,柔在上 ,因为地的表面都是比较柔的,我们用锄头,挖地基都可以挖的动,但是越往下面越硬,所以盖高楼,地基都要挖的很深,才会牢固,所以最下面那一爻是刚的,第二爻才是柔的
人道 :人要以义做基础,你讲话合理,做事情合理,言行都合理,就是合义,合乎义的要求,才能证明你的心是仁慈的,有仁爱的
天道 : 最上面的爻是阴,下面的爻是阳 ,中国人只有讲阴阳,从来没人讲阳阴的,阴气是往下走的,阳气是往上走的,所以阴往下,阳往上,阴阳才能交流
举例:人头只有1个,是奇数,就是阳,脚有2只,是偶数,就是阴,但是要注意虽然头是阳,但是它的气要阴一点,就是头脑要冷静一点,不要太热,而脚要热一点,这个人才是健康的,都是跟阴阳有关系的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经·系辞》
孔子说,周易的阴阳之道是天地之理,掌握了这个道理,就掌握了天下的基本规律
当位与不当位
一个六画卦, 下面的卦代表物质,上面的卦,代表能量
一个人上半身是能量,下半身是物质
任何一个卦有6个爻,就代表6个位置,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我们把它分成6个阶段,给它6个不同的阶位,每个位阶就叫一个爻
奇数是135,就是阳位
偶数是246,就是阴位
135,阳位,就是 当位 ,因为它的爻辞都比较让人家放心
246,阴位,
阴位如果用阳爻来表示,就叫不当位
64卦里,只有一个卦6个爻全部是当位的,就是既济卦,在易经里面第63卦
还有一个完全不当位的,就是最后一卦,就是未济卦,就是上面图片这两个卦
乾卦 ,易经第一卦,从头到尾都是阳爻,我们就会知道有 3个当位,3个不当 位,就是那个位跟你的身份是不配合的,跟你的性质是不配合的
一个人有什么能力,去做什么事,就表示这是当位的
一个人没有那个能力,又占到那个位置,那你怎么能做的好,就是不当位
读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清楚,易经里没有好坏的,好会变坏,坏会变好,意思就是好就是坏,坏就是好,像这种话要非常小心的去解释,要不然就变成没有是非了,因为好的里面它有很多坏的因素,随时会产生,坏的里面也会有很多好的因素,随时都会翻过来,然后把所有坏的成分,统统取代掉,它就变好了
《易经》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说,你不要只看眼前,你要知道它未来的变化,你现在好不好,已经定了,抱怨也没有用,要想办法让它变好,才是要紧的
每一个卦有6个爻,就是在一个时间段里面,我们给它六个位阶,表示不同阶段的变化,先说通例:因为这个是对每一卦都通用的
初爻跟上爻是相对的:就是初难知,上易知
第一爻代表什么,很难清楚,因为事情刚刚开始,谁看得清楚将来会怎么变化,可是上易知,也就是你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种种形态,都已经很显著,而且都看得很清楚,当然很容易了解,所以对年轻的小孩子,不要一眼断定他不行,没有用,因为他还有发展,往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而小时候没有什么的,却会越来越行,他是会变化的
第二爻与第五爻相对应:就是二多誉,五多功
在职场上,我们一般都会说领导有方,有了领导的指示我们才会做的这么好,就是我们把功劳都归于上级领导,因为这样领导就会知道你心中有我,所以领导就会给你一些赞美,领导就会给你一些照顾,学不会这些,你在职场里就会很吃亏
第三爻和第四爻相对应:就是三多凶,四多惧
因为三是不上不下的,四也是一样,所以三要小心,因为从下卦来讲,它已经发展到一个卦的最顶端,物极必反,很快会产生大的变化,而四,又是上卦的刚开始,不知道这个变能不能变的很顺利
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 ,把这个对应易经的64卦的每个卦,都八九不离十,但是一定要记住,一定有例外,易经如果没有意外就不是易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