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跟公历一样吗,公历是农历吗

农历和公历是一样吗

不一样,农历只有中国才有

公历和农历的区别?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夏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因此把夏历称为农历是不恰当的。
农历(旧历)与阳历(新历)的区别. 阳历:有叫公历,太阳历,日历等,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起源于西方国家.现在为世界通用. 阴历:又叫农历,月历,等
农历的节气具有严格的天文学意义,两个相邻春风的时间差就是回归年。也就是说,太阳沿黄道,从春风点出发再次回到春风点所经历的时间。由于岁差,春风点西移(在图上顺时针),太阳自西向东运动(在图上逆时针),因此太阳与春风点会合的时间比真周期短一些。用两个相邻的冬至定回归年更直观吧,这可能是古代的惯例,显著特点是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接近极值。现代农历用冬至确定太阳历的年长,而太阴的年长是变化的,但总是与冬至保持同步(十一月因定包含冬至),注意,农历包含节气(太阳的)和月历(月亮的)!
公历的年长不具有严格的天文学意义。
现代农历的年长精确到分秒!现代农历的“年”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存太阳的,一个是日月结合的(与置闰有关)。

农历和公历的区别是什么?

农历和公历的区别是:

1、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包括象这样“八月十五月亮圆”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也包括“清明节”这样按“节气”来表达的、总在每年的4月5日这样的太阳历。

所以,经常会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这样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则是农历中的阳历表示法。

2、从字面上理解,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这主要跟我们的习惯有关。因为作为中国日期记录及节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农历中的阴历来定义的。比如“除夕”就是腊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节等等都如此。而用农历中的阳历来表示的好象只有一个算不上节日的“清明节”。农历中的阳历就是24节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说起来,农历中的阳历倒更能代表“农历”这个称谓。

阳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

1、出处不同:

公历就是阳历,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农历就是阴历,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2、算法不同: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农历是以太阴(月亮)绕地球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闰年为13个月)所定出来的历法。(以闰月调节年之四时)

扩展资料:

农历的由来: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它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它是属于阴阳合历。

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因使用“夏正”,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公历是什么意思

公历的意思就是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年,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所谓的公历也就是阳历,其实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日期以及时间,这个就是所谓的公历。当然在中国除了公历还有农历之分。

公历是什么意思?

公历就是几月几日,农历就是几月初几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