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的理解,阴阳五行的五行指什么
什么是阴阳五行?
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说,贯彻于整个医学的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的思想体系,也是中医的思想方法。中医的自然观和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及对诊断、治疗、药物等的理解,均以对立统一的阴阳说和相生相克的五行说来加以说明和述理。阴阳五行学说是几千年来中医学家在医疗实践的经验上,创立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观点和自发的辨证法的结合,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总结出很多合乎客观实际的医疗规律,至今还在指导着中医的医疗实践。
阴阳五行理论是什么?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运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阳”代表积极进取的一面,“阴”代表消极退守的一面。阴和阳之间的矛盾作用,推动了万事万物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产生了干变万化的世界。而且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物极必反”,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医学家运用这种思想。借以分析、归纳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寻求战胜疾病的诊断、治疗途径,就逐渐发展成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渗透在中医理论体系里,是中医学最精粹的部分之一,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液,甚至男性的精液。至于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
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法则是贯通天地自然的普遍规律。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是生长衰亡的原因,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的根本方法和准绳。所以治病也就必须抓住这个根本。
《内经》根据阴阳矛盾法则,结合当时我国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最高成就。对医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论述,比如:
从解剖的角度认为:男是阳,女是阴;背是阳,腹是阴;外是阳,内是阴;腑是阳,脏是阴等等。
从生理的角度认为:气是阳,血是阴;动是阳。静是阴等等。
在病理上认为:一旦阴阳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疾病。不管疾病怎样复杂,归纳起来不外是阴阳偏胜偏衰两种倾向,就是说阴胜就阳病,阳盛就阴病,阳气胜就热,阴气胜就寒。而且这种偏胜偏衰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反常现象。总之,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所以《内经·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气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在诊断上提出了根本原则,就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意思是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人体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抓住阴阳这个纲进行分析,以便判断疾病是表证、热证、实证(阳证),还是里证、寒证、虚证(阴证)。
在治疗上也提出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基本法则。谨慎地诊察病证的阴阳偏胜偏衰,而后加以治疗,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
总之,阴阳学说讲的不是具体的生理、病理知识,而是用以指导人们研究生理、病理的一种思想方法。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古代的五行学说主要是用来说明宇宙间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运动变化规律。医学上一直继承这一学说的合理因素,主要用来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跟外在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弄懂五行,首先要懂得“五行归类”。所谓“五行”,原指的是水、木、金、火、土五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由于这五种物质各具有不同属性,后来人们就把凡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于一类。比如,木行的特性是生发、柔和。春季草木萌生,显现了一种生发条畅的气象。因而春在五行中就属木行。同样,由于肝脏性喜条达舒畅,象征着春和木的特性,于是肝在五行中也属于木湖天春色行。又由于中医学上认为肝和胆是表里关系。而肝又开窍于目,所以胆和目在五行中也属于木行。所以,凡是和木的特征相关的春、肝、胆、目等等就都归在本行里。这样扩展开去,万事万物就都可以按五行归为五大类。这里只是举出了五行归类的一小部分,繁衍开去还可以举出许多。五行归类表明,人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和自然之间有复杂的内在联系。
其次还要懂得五行生克关系。“生”,含有滋生助长的意思,“克”,含有制约、阻抑的意思。以五脏为例,按照五行归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相生的关系:火是土之母,土是金之母,金是水之母,水是木之母,木是火之母。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正常情况下,相生中寓有相克,同时相克中又寓有相生。为此,生和克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就保证了人体内部器官运动的相对平衡。一旦这种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一脏有病,就会牵连其他脏器受害。
应该指出,中医的五行学说是古代医学家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对于人体和自然环境以及人体内部器官相互关系的一种概括性理解,这种在五行生克思想指导下提出的五脏疾病转变的理论,对后来中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汉代张仲景就根据这种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上工,高明医生的意思)的重要观点,他说:“肝脏有了病变,就要想到肝病可以影响到脾脏,就应当先治脾。”后世的许多医家又在张仲景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创造了许多治疗经验。如现在我们常常听到的“滋肾水以涵肝木”、“壮肾水以制阳光”、“扶土抑木”等治疗原则,这些经验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疑难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说,五行学说的运用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最主要的内容是:启示人们从整体方面去把握整个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并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人的生命运动规律和它跟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具体联系,这正是整个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正确和合理性(这是主要的方面),不仅为几千年中医发展所证明,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显得深刻和丰富。
什么叫做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谓两仪就是阴阳,所以《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指事物的矛盾,如昼夜、寒暑、长短、雌雄、男女、动静、刚柔等等。 五行则是对世界万物更为细致的分析,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并且更进一步地认为,这五种元素是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由此转化和制约,从而构成了天地万物千姿百态的架构和趣向。对于五行转化的规律,可分为相生和相克两种: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阴阳五行是个很伟大的概念,应用很广,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用五行来表示。精通此道之人,可以解决很多常人难以解决的麻烦,创出一些非同寻常的业绩。大家可以慢慢琢磨掌握。
易经: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五行?终极意义是什么?
阴阳就是指的世间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状态,五行指的是事物周而复始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易经的终极意义是探寻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指导人生以宏观的角度看问题,以整体的思维解决问题,以时俱进,以解决人生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据说是由人类始祖伏羲根据自然界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所创作的,后来经过周文王的推演,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又经过孔子为六十四卦做传,流传后世,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是这三位圣人创作完成发展的智慧结晶,易经的标志性图形就是阴阳合抱的图形,代表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两种特征,其中阳代表外在的、扩张的、运动的、光明的一面,阴代表内敛的、收缩的、静止的、阴暗的一面,但是阴和阳不是绝对的,而是根据不同的情景相互转换,变化无穷,易经的符号阴阳图就代表着阴和阳是相辅相成,相互转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含义。
五行严格意义不属于易经的内容,它只是在易经的思想体系里进一步推演的变化规律,把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元素以金木水火土五种性质来划分,这五中物质相生相克,根据它们相生相克的规律来加以相补相济,五行学说的理论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生活,一些家长给孩子起名字都要求推八字,就是运用的五行学说。
易经博大精深,很多人都只能窥其一斑,很难真正理解,民间一些术士利用易经来算卦,而熟悉易经的人更多的是把易经作为一种哲学智慧来提升自己的心胸、眼界和智慧,当人们真正拥有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智慧时,就能够更大程度的把握自己的命运,俗话说“善易者不卜”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都说阴阳五行,那么阴阳与五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张睿老师的《阴阳系统论》认为,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具体来说
从物质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属于阴阳内容存在形式的物化‘
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属于阴阳内在矛盾利害关系的物化。
具体看一下《阴阳系统论》’就明白了。
我想知道阴阳五行是怎么回事?
阴阳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与干支
天干
地支
金:庚、辛、
金:申、酉
木:甲、乙、
木:寅、卯
水壬、癸
水:子、亥
火丙、丁
火:巳、午
土戊、己
土:丑、辰、未、戌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上古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阴阳学说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
五行是一种文化。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用现在的解释有动能的意思。
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国字“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五行中对”木的解释。生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叶。
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
火,代表热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五行是说这五种物质是相互变化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变化和影响就是生和克。
生和克是阴阳学说里面的说法。
严格的说,五行学和《易经》没有根本的联系。只有在运用《易经》的法则和占卜的时候,《易经》才和五行学产生联系。
五行学说的确立,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也有人倾向五行学说产生在商代或比商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