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的命,孔子对命运的看法
谈一谈孔子为什么崇尚周礼,他对“天”、“命”的看法是什么?
孔子之所以崇尚周礼,是因为孔子那个年代天下无道,而周公时期天下有序,人人遵守礼仪。孔子希望通过恢复周礼来使那个混乱的时代变得有序。
孔子眼里的“天”是指天道(自然万物运行规律)。“命”指一个人活着的使命;责任;意义。
儒家对人安身立命的三个阶段:知言 知礼 知天命。
为什么说孔子是素王之命?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没有官职但却有大作为来影响世人即为素王之命。素王是对他一生的贡献的总结和爱称。孔子一生没有担任过什么官职,他的主要作为是在教书育人和编写书籍,同时也会周游列国写一些文史资料,潜移默化的他就成为了社会一种文化的代表,让人尊敬敬佩,这种贡献虽然没有在朝廷里得到认可,但是他无形之中的作用就像王者一样,故称素王。
一、孔子的形象先来说说孔子的外貌特征,传说中帝王的相貌都有一定的特征,大致归纳了一下就是方脸,鼻子挺拔,两眼往上微微幅度,在汉朝就有人发现,孔子的长相跟很像刘邦,是君王相貌,再加上他的才能出众,好多人就尊称他为素王。孔子的性格特征也特别让人尊敬值得学习。孔子非常重情守礼,他常常会告诫弟子,除了自己有疾病以外不要让父母来担忧,因为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常有的事情,也是无法控制的事情。他对朋友和弟子也非常好,教导他们说有朋友从远方来看他们,就要很高兴的欢迎他们,用自己最好的礼节来对待他们,朋友情谊就会越来越好。他的美德思想全部都撰写在论语一书中让后人学习。
二、孔子的文化担当在那时候,朝廷无论是怎样的局势,除非是朝廷上的文官吏官才可以发表言论,而孔子并不是朝廷的官员,他根本没有什么权力可以讨论时局。这本来就是周边的传统规矩,一旦被有心之人滥用就可以会招来杀身之祸,当时就算很多人都有想法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拿到台面上来说。孔子是怕朝代没落,大义将至,所以编写《春秋》一书记载下来,弟子们都佩服他的担当和魄力,孔子做出来的改革和文化精神也是前所未有的。
孔子虽然无官职在位,到他对那个朝代的文化素养可谓流传至今。
为什么孔子总是说命呢?他的命到底指的是什么?
他指得是老天爷按排的人生命运,现指人选择道路所得到的馈赠与失去,坎坷与顺利的规律按排.
孔子——知天命
“孔子自述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自己在50岁的时候就知道了天命之所在。我们都知道,这里的天命指的肯定不是那种类似于命运之类的天命。这里的天命,说的是孔子知道了自己的目标,知道了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这相当于是一个比喻,而孔子把它形容为“知天命”。
有一次,孔子和冉有路过了一处人很多的地方。孔子还感叹说:“这里的人可真多啊!”冉有就问他:“人多了之后,下面该干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应该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又问:“接下来又应该干什么呢?”孔子回答说:“教之。”这里的教,指的就是教学,教育。我们了解,孔子终其一生的志向就是恢复礼乐制度,让天下人都明白礼乐制度,让天下人都懂“礼”。以前人的时代,只有贵族子弟才可以学习“礼”。而且在当时,“礼”只不过是用来随便学一学,懂一点最基础的就可以了。而孔子的想法是,他希望平民百姓也可以学习“礼”,让这个时代重新染上以前礼乐制度的一丝气息。
因为孔子当时在鲁国的出色政绩,所以获得了天下人对他的认可。于是在他来到卫国之后,他很快就被这里的国君,卫灵公所看重。卫灵公甚至还问他以前在鲁国的时候有多少的俸禄。要知道,孔子在鲁国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宰相的职务了。已经全权的掌握了当时的,所以他的俸禄自然也是极高的。而在这时候,卫灵公却直接给了他一份与鲁国相同的俸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当时孔子的所作所为引得了天下人的赞赏,也导致卫灵公对他这么看好。但是,卫灵公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毛病,就是多疑。当时,就是因为有人在他面前陷害孔子,再加上孔子带来的那一批能力十分强大的弟子,于是他就开始怀疑孔子是不是想要有什么谋反的心思。这个毛病确实是特别不好的。这也导致了孔子害怕自己获罪,于是直接干脆点离开了卫国。其实这样一来,对孔子来说也是一个挺大的打击。这时候他刚刚在鲁国堕三都失败,此时到了卫国,又因为国君的猜疑只好再次去周游。不过正是这一点,反而给了孔子更大的动力。他现在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失败,他会更加渴望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渴望完成自己的心愿。所以孔子肯定不会在这一次就放弃,而是会更加的勇往直前。
孔子离开卫国之后,随即来到了陈国。当时,他们在行路的过程中路过了匡这个地方。首先是因为阳虎曾经的手下的来到让匡人以为阳虎再次来了。再加上,因为孔子跟阳虎长得很像,于是他们还把孔子给关了起来。孔子的弟子们都感到害怕。不过,孔子却在这个时候说了一句话,而正是这句话的我们才真正的体会到了孔子。他说:“就算周文王此时已经死了,但是礼乐制度和周礼却无处不在。既然上天没有让礼乐制度消失,那就说明上天有意不让它消失。既然如此,那么匡人又能对我们怎么样呢?”正是在这个时候,孔子真正的体会到了上天所赐予他的天命。上天就是把传播礼乐制度的这个任务交给了孔子,让他恢复礼乐制度,让他重新拯救这个世界。其实光是这一句话,就可以将孔子的一生和孔子的所有思想哲学贯穿起来。孔子的理想是恢复礼乐制度,而这句话正是表明了他如此的意愿,表明了他的理由。其实此时的孔子还处在危险之中,但是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想法重新给了他力量,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恢复礼乐制度的这个理想。
再后来,他其实又回到过一次卫国。而这次当他回到卫国之后,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还因为欣赏孔子的才华而召过他一次。对于这位南子夫人吗…孔子其实是特别不想见她的。因为这位夫人的名声不是很好,外面有传言说她不守妇道。而孔子对于这样的人,自然也是能避开则避开。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这位夫人在召他来的时候已经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告诉他如果想跟国君有一个好的关系的话,就必须要先来见她。而孔子想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去吧。孔子最终还是去到了南子夫人那里。而子路肯定无法理解孔子的所作所为,于是他就很生气地来找孔子,问他为什么要见她。而孔子也无法跟他解释清楚,于是就干脆直接发了个毒誓。而子路为什么无法理解孔子呢?因为孔子此时最重要的心愿就是恢复礼乐制度,这被他摆在了头号位上。而子路肯定无法理解孔子此时到底有多么强烈的心愿,所以孔子也没有跟他做过多的解释。不过,就是因为孔子这一见,还让他惹出了很多绯闻。后来有一次,卫灵公乘车上街,他跟南子夫人一起坐在了第一辆车中,但是却把孔子安排在后面一辆车中。而就是因为这一下,让孔子直接离开了卫国。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孔子不会就因为国君没有跟他坐在一起就生气走了吧?肯定不是这个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卫灵公对于美色和道德的重视程度竟然是一样的!既然他对于孔子的道德如此不感兴趣,那么孔子跟他就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而且孔子自己也非常厌恶他这样的行为。不过,就算孔子这一次再次离开,我们都知道,他肯定也不会就此放弃或者归隐什么的。有的时候,挫折总是能反向激起人们的勇往直前。
而在此时,而孔子所背负的天命,其实正是他为什么会有恢复礼乐制度这个理想的理由。孔子所期望看到的就是自己再次将礼乐制度发扬起来,重新见证一个西周那样的伟大王朝。如果上天有意毁灭礼乐制度,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却可以知道呢?这也正说明了孔子迫切的意愿,子路无法理解他,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但只有他自己才了解,他之所以如此的渴望恢复礼乐制度,正是因为礼乐制度有多么的重要。重要到足以让他这么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而此时的孔子也理解了,到底什么,才是上天赋予给自己的“天命”。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
天命,倘若不假思索,我们很可能认为就是天的命令。
但是天能够发布命令吗?咱们讨论讨论。
一,我们通常说“老天爷”,既然老天可以称“爷”,那应当是有生命、有意志的?可是我这几十年从未听到这位“爷”说过一句话、放过一个屁!据此我断定,这是一位早已死翘翘的“爷”。所以我们千万别指望这位死过气的“爷”能够发布命令、锄强扶弱、惩恶扬善什么什么滴。
二,既然老天爷早已死翘翘,那么他还能发布命令吗?当然不能。可是他又何以自“命”不凡呢?他的“命”还存在吗?究竟何为“天命”呢?
三,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特地在梦里请教了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说,“谬也,谬也,天者非天也,者非命也。”当时我没听懂,一头雾水,但是再想请教,他老人家已飘然而去。我一急,梦醒,暗忖,恍然大悟:
原来他老人家所说的天,并非我们惯常所见的天,而是说宇宙自然;并且他老人家所说的命,也绝非指发布命令,而是指生命至理、自然规律。
据此我又断定,老天爷不过是骗人的假道学,只有孔老夫子的话才是真理论。
但是孔老夫子为何又说“五十知天命”呢?
很简单。10岁小孩子啥也不懂,20岁年轻人都在忙着谈情说爱,30岁、40岁中年人虽然“不惑”,但养儿育女家庭负担重,没有闲工夫,只有50岁老年人(古时候50岁的人多已老而清闲)比较闲逸,开始总结人生,思考自然,参悟“天命”。
所以孔老夫子说,“五十知天命”,意思是说人在50岁之前不懂事,只有活到50岁才懂事。
其实朋友们,时至今日,孔老夫子的话也不可全信。以我而言,虽70有余仍不知“天命”为何物,莫非我老人家几十年都被屎尿憋成了糊涂虫吗?
笑话,笑话!
五十知天命,出于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五十而知天命“解泽: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
通俗点讲就是“凡存在即合理”,50岁经历的事情多了,见怪不怪了,能够安之若命、顺其自然、凡事不再强求了。
50岁修炼地心胸豁达了,面对不同见解,也能兼听则明了。
50岁不再指责挑剔了,明白凡事存在自有其道理。
50岁知道要善待自己了,不入心者皆学会了剔除。
50岁不再与人争高下了,知道争的结果是赢了结局,输了感情。
50岁看淡得失了,知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再与命争了。
50岁所能看到的风景,必定与20岁、30岁、40岁不同。5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恰恰符合中国人的中庸观念,人生顺遂琐事看开。
50岁是未来岁月中最年轻的时光。
孔子说的天命,是指世上人力不能改变的事情,包括自然和 社会 上的事情,可以理解为客观规律。孔子思想中没有上天主宰的观念,也不谈乱力怪神,他提到过“天”、“天命”,都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咱就开门见山直接说吧,既然孔夫子在说人的一生各个阶段,而以每十年论,那么,五十知天命朴素的观点就是人到五十岁以后每个人就对自己的家庭状况,事业状况与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理想的能否实现基本就都大致安定了。每个自己也对 社会 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状况与能力前景就基本都知道有多大发展空间了。再说白点,就是自己基本知道自己前半生的命运了。
我认为“天命”是指自然规律,也就是客观存在。人活在这个世界是老天爷赋予你的使命,你应负担一定的责任,好好完成你的使命。到五十岁应该知道自己的一切行之举动按照客观赋予去实事求是做了没有?总之,你老大不小了,年已半百,必须清醒知道“天命”指老天爷赋予你的使命。
“天命”就是哲学意义形而上的一。“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逾矩”是指对形而上的一领悟后对人生的态度行为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
天命:古代哲学的代名词.天:指代自然界,大指宇宙运动的规律,中指天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小指天下世界人类, 社会 国家兴衰,个人生活顺逆好坏的运行演变规律.命:泛指所有生物各有存活运行的规律.亦指代命令,特指万物之灵能主宰影响世界演变的人类,所为应该承担赋予正当的道义,要去实行完成的哪些责任义务.
“五十知天命”出自《论语》。“天命”到底是什么?解释一定是五花八门。我认为:“天命”是喻指一个人的生死,它是一种自然规律。一个人如果活到五十岁,就有了生活的阅历,丰富的知识,也就了解生命的意义,懂得遵循自然的法则。
一个人从生到死,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一样,不可抗拒,要勇于面对。生命是短暂的,人活到五十,就要慢慢地步入老年,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注重自己的 健康 。比如:注意自己的饮食,减轻生活中的压力,不要常熬夜,不要过量饮酒……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满满。我们每个人都要活出生命中的精,特别是老年人,要活出生命的质量,过快乐人生。
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天命,就是天道的意志;“天道主宰众生命运”。是自然的意志,人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人的自然寿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