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看什么时候有戴孝,算命说要戴孝可化解吗
母亲病逝女儿应该怎样戴孝,戴孝有什么讲究的吗?
披麻戴孝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孝道也是一种礼仪习俗,虽然现在国家规定丧葬应该简化,但是在不少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丧葬习俗。丧葬在古代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说在古代白事的规模不一定比喜事的规模小,甚至更大更隆重,以显示死者为大,表示对死者的尊重。
母亲病逝女儿应该怎样戴孝
按照传统习俗老人去世,后人都得为老人守孝到满“五七”,也就是35天,五七以后就可以不戴孝了,还有的要到周年才停止戴孝。如今的人都没有这个做法了,但是戴孝一般就是上山以后就停止,青纱、白纱随着送上山也烧掉了。其实这个并不重要,只要在生时对得起母亲,孝顺母亲,母亲去世以后,你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和后悔的。
母亲去世,作为女儿戴孝应该:父亲如果健在,右侧短一寸;父亲如果之前也去世了,则右侧短二寸。
戴孝布按照男左女右:父亲去世,孝布左侧短一寸;母亲去世,右侧短一寸。如果父母都去世了,孝布则短二寸。父亲后去世,左侧短二寸;母亲后去世,右侧短二寸。不能带齐孝,即孝布不能一齐,防止犯重丧。
戴孝期间不能穿红色衣服的习俗,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一习俗是对逝者的尊敬。只要能够把对亲人的爱与悲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些细节可以不去考虑。
尊老、爱老、敬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习俗对于维护家庭的和睦团结、社会和谐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在古代,形成了一整套的丧葬祭奠习俗。在古代,中国的葬礼仪式有停尸一说,即人死后要在家中停留三天、五天、或七天不等。停留的时间都是停单不停双。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古代,有居丧制度。居丧是孝子们在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活等各方面的节制。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思念。
传统习俗认为,婴儿出生之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时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后,儿子也应该还报三年,即居丧三年。
居丧三年内,孝子不能在家居住。需要为父母守墓。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穿孝服,睡草席、枕砖头土块,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怀念。
守墓禁忌:不能外出应酬,不能在家居住,不能饮酒,不能吃肉,夫妻不能同房,不能洗澡,不能剃头,不能更衣,春节不能贴红对联。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例如,理发、更衣、洗澡等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进行改变,但是,丧葬期间不能穿红色衣服、过年不能贴红对联一直延续至今。
戴孝有什么讲究的吗?
中国人注重礼仪,在遇到丧事时,戴孝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
据传统,服丧孝服有辈份之分,不应弄错:白布——死者同辈、外亲;麻布——子女儿媳;萱布——孙侄甥;浅布——曾孙辈;黄布——玄孙辈;红布——直系玄孙(因玄孙为五代子孙,用红色隐含笑丧之义)。
成年人头配丧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状的包,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孝球的分野为男配左腕孝球,女结於发上,而且男子更分白、蓝、青、黄四色,待除灵後依次换色,古时称为「换孝」。
除服俗称“脱孝”,传统礼仪之一。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戴孝期,时间一般为:七期(49日)、百日、一年、三年,最短的为丧葬事宜结束(3-7日)。
民间丧葬七大忌讳事项:
1、忌出葬时,抬棺者说「重」字:
在出殡时,抬棺者应保持肃静,禁讳说到「重」这个字。若不小心脱口而出,可能会生出变故,如棺柩更重而更加抬不动,或是于行进间,抬捍断裂导致棺木掉落地上。
2、忌带孝者观看建庙、婚嫁,或接触产妇及婴儿:
因一般人认为带孝者身上带有不祥之气,所以凡是与神事及喜庆有关的场合,如建庙、安灶,或是婚礼、喜宴,都应避免参加。否则在带孝者的凶气感染之下,将导致建庙不灵,或新婚夫妻感情不睦。而若带孝者接触到产妇或婴儿,将致使产妇难产,以及婴儿夭折等不幸的事发生
3、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辰八字相冲克:
因「子午相冲,金木相克」的道理,如果亡者是子年出生的,那么不论亡者的亲朋或好友,凡是午年出生的人,都不能参加送葬仪式。此外,孕妇、婴儿,也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气。
4、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肖相冲克:
在丧礼上,通常会贴有一张告示牌,说明有那些生肖是与死者的生肖相冲克,必须回避。有的还会在灵堂里放一盆水,给来参加丧礼的来宾洗涤,以除不祥之气。
5、忌入殓时啼哭,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
在举行入殓仪式时,亡者的亲友应当保持冷静。此时忌讳有人啼哭,否则会使亡者不忍离去,其魂魄将无法升天,而滞留丧宅。若因啼哭而不小心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将使得亡者留恋人间,不得转世超生。
6、忌七月时出葬:
七月被一般民间视为鬼月,此时阴间的鬼门大开,许多鬼魂被流放到阴间来。若于七月出葬,可能会招引更多的鬼魂出现,鬼煞大作,对丧家更为不利。
7、忌守丧期间剪发、剃胡须:
根据民间的习俗,在家有丧事期间,其亲人不能剪发及剃胡须。一般人认为这是为了表示极度哀伤悲痛,以致于无法顾及修饰边幅。而其另外的用意,则是为了避邪,以不修边幅的模样,使自己跟平常看起来不一样,让亡灵鬼魂认不出来,以免受到侵扰。
本命年戴孝有什么不好
本命年戴孝本来就是因为犯太岁运势不好了;如果加上这个戴孝的原因;运势会影响更大;所以,最好是可以结合你的八字五行情况定适合的本命护身物在身,提升个人运势;这建议到无相铜炉一对一定无相吉祥吊坠即可。
此外,本命年戴孝讲究主要还有这些: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日用品,都可以作为祭祀品。
祭品即楞是实物,也可是纸或其他材料做的象征性的实物。人们认为鬼魂享用祭品只是一种精神、气息上的享用,只吸取祭品的精气而不食其实体,大多数情况下祭品是可以为祭祀民食用的。
因此送祭品的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用火烧掉祭品使气息上腾于天空以便亡灵享用。二是将祭品置于死者灵前或墓前以待亡灵自己来享用。另外,在中国古代,身份不同的死者,祭品也有不同的等级规定,不可逾越。
不过祭品中的供香有一定的讲究的,一定切勿使用化学香、劣质香等危害香上给逝者,这是一种不尊重;最好是使用天然香,不仅以示尊重,还是正确的进香方式。这建议可以同时在无相铜炉定好点的天然香。
丧葬基本习俗讲究,都有哪些?
第一要面对棺材哭泣,亲戚众多的时候轮流跪到对面哭泣,大概五六分钟结束换下一拨人。第二整个过程中不可以嬉笑怒骂,吃饭过程中可以,如果是老人年岁很大走的也可以。
办丧事得讲究
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烦琐,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送终 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更衣 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中文名
丧事
拼 音
sāng shì
基本解释
指人死后殓葬、哀悼等事情
对应词
喜事
相关礼仪
报丧,入殓等
地 位
中国传统习俗
目录
1释义
2概述
3布依族丧事
4汉族丧事
1释义编辑
词目: 丧事
拼音: sāng shì
基本解释
[funeral affairs;funeral arrangements] 指人死后殓葬、哀悼等事情
对应词 喜事
详细解释
1. 泛指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周礼·地官·牛人》:“丧事共其奠牛。”《南史·宋纪上·武帝》:“己卯,禁丧事用铜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 陆 固好动,既恶小舲狭隘,又不耐丧事之扰,竟舍舟从陆。” 朱自清 《背影》:“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 特指灵柩。
《后汉书·伏湛传》:“诏 隆 中弟 咸 收 隆 丧,赐给棺敛,太中大夫护送丧事,诏告 琅邪 作冢。”《南史·宋纪上·武帝》:“使兼太尉持节护丧事,葬以 晋 礼。”
2概述编辑
报丧 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接帐(关中地区外戚要送帐,以表哀悼)
烧倒头车 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送纸 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吊纸(即吊唁)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者多为女性。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磕孝头 亲友灵前吊丧,孝子磕孝头。意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母亡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正寝”。
入敛 人死后第二天中午或晚上进行大敛入棺,谓之入敛,又叫成敛。成敛前铺棺,然后,死者由孝子包头,仰面朝天,放入棺材,周围塞棉花、草纸、死者衣袖放入2个面饼、1支九连环,谓之“打狗棒”。盖棺前,死者家属用棉球蘸香油,擦死者口、鼻、耳、眼,然后,由继承人“下扎”将棺盖钉死。全家痛哭,邻里、亲友持纸帛、果品前往吊唁。
送行 入敛后,孝子拉着扫帚,拿托命纸及死者先前旧衣,端着灵牌,前往五道庙迎接亡魂。吹鼓手奏哀乐,所有吊丧者均绕庙3周,呼死者上车,后将命纸、旧衣放入纸车中焚烧,孝子大哭,亲友北面行礼,孝子答礼,谓之“送行”,俗称“接丧”。
出殡
出殡 又曰发送,指埋葬死者的礼仪。出殡前,亲友在灵前行礼祭奠,棺木抬出堂院,停放门口外。吹鼓手奏着哀乐,长子或其他继承人在棺前摔碎孝盆,扛起幡杆,长媳抱罐,其它子女及亲友紧随其后,走向墓地。灵柩有8人抬、16人抬、32人抬、64人抬。男人走到前面,妇女坐车在后,死者女婿沿路撒纸钱。有身孕的妇女不能到墓地。用纸糊成的飞禽、走兽、摇钱树、阴阳宅、童男、童女等须成双成对,由男孩送到墓地,用以陪葬。送葬路上,抬棺者放棺休息时,儿子跪在灵前,哭声不断,直到重新抬起为止。到墓地后,先焚烧随葬品,后落棺入穴,长子埋第一铣土,其它人则埋土成坟,招魂幡插上坟头,入土为安。下葬时,儿媳们均抢墓前一把土,俗称“抢财土”,相传谁先到家谁先发财。
复山 出殡后第三天,要到坟上祭扫。届时用小猪、鸡、豆腐等供奉,烧化香亭、纸马,谓之“复山”。丧事到此便告结束。以后每年清明全家备祭口到墓前祭扫。
祭日 死人埋葬第3天,亲人到坟前祭祀,用秫秸7根,横三竖四插在坟上,明曰“为死者插房子”。坟头重新填土,谓之“圆坟”。每7天一祭,直到“七七”。“五.七”时祭奠规模较大,家中儿女均到,坟前烧纸祭奠。死者死去100天,谓之“百日”,儿女均到。死后一、二、三周年,均举行仪式,儿女亲友持纸帛、供品到坟前祭奠;设酒席款待亲友,谓之“做周年”。
孝服
孝服 死者的嫡系子孙,批麻戴孝(县内满族,不批麻戴孝);旁系子孙,戴孝不批麻。死者有曾孙时,谓之“白喜”。曾孙戴孝,鞋帽上有红布条。持供品吊唁,近亲给孝袍、孝帽各1件;远亲给孝带1条,男人系在腰间,女人系在头上。死者儿女穿孝3年,父母双亡,其鞋为全白;只亡1人,其鞋面大部分蒙白布。守孝期间,儿女不给长辈拜年,不办喜事。
棺木 棺木的大小、厚薄不等。富户所有棺木多以松、柏木为料,穷户所有棺木多以柳、杨、杂木为料,棺木前刻有“寿”字。贫苦人家也有苇席埋葬者。富户人家年过六七十岁就准备棺木,穷人家或暴病而死的,在人死后才开始做棺木,叫“赶热活”。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提出移风易俗,丧事简办。1960年,全县各公社建公墓,迁旧坟于公墓,薄棺埋葬。1969年1月开始火化,1975年全县基本实现火葬化。土葬和丧事大办之风又有抬头。
3布依族丧事编辑
马关县布依族丧事习俗较繁琐,履行若干仪式:
给死者安慰喊话。刚断气时,给亡人喊话,即“你顶不起天应丢心了,你去要走黄泉大路,不要走毛草棵,你去要喝清凉水,不要喝迷昏汤”等语言。给亡人洗澡、理发、换新衣服,放含口银(用一小点碎银放在死者的舌头下面),意为死者有穿有吃、富裕。拴寿发带,用白棉线拴在死者的腰上,死者几岁拴几根,另添爹一根,娘一根,天一根,地一根。选“吉时”将死者装入棺内,垫、盖完毕后用金竹枝、桃树枝拍扫棺木,边拍边喊:“生魂出、死魂入棺木”灵柩停在堂屋中央,点长明灯在棺材底下。亲戚来吊丧时,孝子执孝棍叩头,吊丧者烧化钱纸敬亡人。孝子披麻戴孝,吃素饭、忌五荤,碗筷要用灰水洗擦干净。不坐高凳子,不上楼,不睡高床,铺地铺在堂屋棺材左右两侧守教;待安葬后,喝了芫麻汤表示开荤,才能喝酒、吃油、吃肉。做早起晚散:对寿高的死者要办斋事,富者请道师来为死者办一、三、五、七天的斋。
死者停柩于堂屋时,由道师带着死者的后辈唱“朝安”,“祖世苦情”孝歌,内容为:一讲死者生前凄苦,二诉说后代人对死者的悲伤。
打望山钱,死者有几岁打几张,再加天一张、地一张、爹一张、娘一张。请道师先生寻坟地,算出殡送葬之“吉日”。送葬时,敲锣打鼓,放鞭炮。男女孝子绕棺悼念,卧于路上搭三步桥,一、二步向前方,第三步转回头,身孝垫给亡人渡过。殡送至墓地,孝子先开挖。挖好后,用朱砂、雄黄、大米在井正中画八卦,而后放一只雄鸡进井去称,“跳井”。棺井冥钱“暖井”,随及移动棺柩入于井中,拨准方向,先由孝子先捧三把土盖棺,帮忙者才掏土盖棺,垒砌面坟墓。埋葬结束后,当天晚上,请道师全家人“叫魂”。
孝子守孝三年,在婚丧喜事中不坐首席,坐于侧席:孝联不贴红联,贴黄、绿联、贴满三年后,才贴红联。
自亡人亡日起,每隔七日烧一次钱纸,要烧到五七为止,子才换衣服,洗孝带,孝帕要包至一百天,满了一百天焚化百日冥财,才洗孝帕,满一周年,还要烧一次周年冥财包。
做斋事,多为过去有钱人家办理的事,中华人民成立后,开展了破除迷信的教育,丧葬习俗也逐步简化了。
4汉族丧事编辑
新中国成立前,汉族的丧事比较繁琐(天津为例),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
送终 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更衣 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报丧 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烧倒头车 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送纸 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吊纸(即吊唁) 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者多为女性。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磕孝头 亲友灵前吊丧,孝子磕孝头。意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母亡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正寝”。
什么是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我们俗称八字,正规的叫法是:四柱八字。
四柱: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因为是四者,所以叫四柱。
八字: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天干地支来表示,每柱两字共八个字,所以就叫八字。如一个人的八字: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我们可以看出,生辰八字就是一个人出生的时间,是用天干地支来表示的出生时间。
排八字:用天干地支把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列出来就是排八字。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
测八字:分析一个人的八字命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命局强弱,找出喜用神,并进一步得知一个人先天的穷富祸福等信息,就是测八字。
因为生辰八字,包含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天体运行的基本状态。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
四柱八字排法
排四柱是推命的第一步, 即由命主出生之年月日时排出其四柱. 由于四柱是由八个干支组成, 因此也叫排八字. 下面分别说明年月日时其四柱排法.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天干地支来表示
一年的划分是以立春时间划分的,不是以常人说的以农历正月初一. 如某人1998年正月初三生, 由于1998年交立春是正月初八8时53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97年之丁丑,而非98年之戊寅.
排月柱
月柱, 即人出生的月份用天干地支来表示
每月的划分是节令为准的,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用天干地支表示的历法中,一年的开始是从寅月开始, 到丑月结束
生辰八字是指什么?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等,包含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天体运行的基本状态。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如何“测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
要得到正确的出生时间,白天以日晷仪测量最准。钟表时间是人为的平均时和地区标准时,必须依节气(太阳黄经)计算“真太阳时差”与依出生地计算“地方经度时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时间。
八字之中,年的干支与日的干支是延续的,是实的;月与时的干支是依据年、日的干支推算的,可以说是虚的。
生辰八字,最多只能反映一个人出生的天时,用来记录时间也不为过。有些人用生辰八字来算命,这是很不可靠的。因为一个人的命运受多种条件的影响,除了天时之外,还有生长的地域、人群的限制,再加上机遇的差别,出生的天时的影响又能占多大的比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