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的吉凶军宾嘉,吉凶军宾嘉分别是什么
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有什么联系
1、完善的地方制度——分封制:即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配给周王的兄弟、亲戚及有功之臣的制度。
(1)特征:以血缘为纽带,以姬姓为核心,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这是一套上自周天子下至士的金字塔形的等级结构。
(2)对象:姬姓贵族;异性亲戚;元老重臣;古代圣王后裔。
(3)受封的国家、始受封者即都城分别为:
封地名称 始受封者 都城
鲁国 周公长子伯禽 曲阜
齐国 姜尚 营丘后迁临淄
卫国 康叔 朝歌
晋国 叔虞 唐
燕国 召公长子 蓟
宋国 纣王兄微子 商丘
(4)权力: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具有废立诸侯的权力;有权任免诸侯国的重要官吏;定期巡狩,到各诸侯国视察;并有保护各诸侯国免受外来侵袭和调解其内部纠纷的权力和职责。
(5)义务:各重要诸侯国的国君兼任王室的卿士,要服从于王室;要派军队戍守周王的都城或随王外出征讨;定期朝聘,到王廷朝觐述职;还要定期向王室交纳贡品;派人为王师服役等。
(6)影响:分封制在一定时期内有效的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的控制。分封制还为维护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等级序列的礼制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周初分封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周初分封对比商时方国、小邦林立的局面是个进步。分封诸侯巩固和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和范围,使周成为一个远远超过商的领土强生的奴隶制打过。这对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促进民族融合起了一定作用。但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不是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因而蕴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国日益发展,到了春秋时期,终于酿成诸侯割据、列国纷争的局面。
2、严格的等级制度——宗法制
宗法制起源于氏族公社,由父系氏族公社家长制演变而来,形成于商末,西周时得到充分发展。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制系统。
其具体内容是: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全姬姓宗族的首领,掌握全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每世天子都是以嫡长子继承父位,为下一代天子。其他诸子为诸侯,同样诸侯也是由嫡长子继位,其他诸子为大夫,大夫也有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士,士以下为平民。士以下不再分封。
简言之,宗法制的特征是嫡长子继承父位,别子受封。宗法制确定了奴隶贵族内部的各种等级区别,严格规定了自上而下应该承担的义务。在宗法制度下,西周时人们处在不同的社会等级,上下等级互相统属。统治阶级包括:王、公、大夫、士四个阶层。宗法制是在贵族间解决财产、权位的一种制度,强化了奴隶主贵族,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周礼
为了调解其内部关系,周公制作了“周礼”。周礼的内容十分庞杂,既包括各级贵族进行祭祀、朝聘、军事、婚姻、丧葬等活动的礼节仪式,也包括了各种。经济制度和行为规范。
周礼名目繁多,可分为吉、凶、嘉、宾军五类。吉礼,祭祀鬼神、祈求福禄之礼;凶礼,丧葬凶荒之礼;嘉礼,饮宴婚嫁之礼;军礼,兴师动众之礼。行礼要有仪式,有时要配以音乐。礼是一种礼仪礼节,更是一种等级制度。
周朝先后经历了西周和东周,东周按照当时的历史特点分为
潘诚伊,同“盼成一”谐音,希望儿子坐拥第一,说白了就是望子成龙之意。
汉服对于国人的意义是什么?汉服算是一种文化吗?
汉服当然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对国人也有很大的意义,汉服对于女性来说: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全部都展现出来,雍容华贵、温柔美好,汉服将男性的洒脱飘逸、放荡不羁……的特色表现出来,汉服也见证了各个王朝的兴衰,它蕴含了中华儿女的气魄。总之,汉服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也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当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汉服,现在有一些外国人也会选择去买汉服。我也希望我能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汉服。
汉服蕴藏了中国传统礼议古时候古人要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的衣服,它能表现出了人们对礼仪文化的尊重与信仰。一些穿汉服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在相互打招呼的时候,也同时利用古人们的礼仪,他们穿着不同朝代的汉服,会用属于本朝代的礼仪来打招呼,那咱们感受到了中国礼仪和中国元素的魅力,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潜藏在汉服中。汉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寄托,汉服还潜藏中国刺绣,汉服的推广也是中国刺绣文化的推广。
如今,汉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现在中国人都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大多数的90后和00后都非常喜欢汉服,他们在推动了汉服的发展。
制作一套汉服,需要精益的绣工和美丽的丝绸,这有利于我国刺绣的传承和发展,当然,丝绸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制造丝绸的工艺也将会被传承下来。所以汉服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传统服饰和传统礼仪,需要用汉服来表现。
周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周文化的核心是周礼。
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是用来约束人们生产、生活的规范。周礼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经济、军事、、婚烟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以及人们在吉、凶、军、宾、嘉等各种礼节中的仪式要求。周人以井田经济制度、封建制度、宗法杜会制度和礼乐文化制度这四大典章制度作为核心,演绎出了敬天、尊祖、护宗、保民、尚贤、无逸、慎罚、教化、贵老、明德等十项礼制。周公对西周和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制礼作乐。周人系统理审定了社会礼仪规范,严格规定了上至奴隶主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各种社会行为准则,用礼乐制安民心
吉凶君宾嘉都是指是什么 意思
周礼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礼,对服制、道具、仪式、过程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程颐亦曰:“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圣人恐人之入夷狄也,故《春秋》之法极谨严,所以谨严者,华夷之辨尤切切也。”冠礼是华夏礼仪制度之首,又称成人礼,是对汉人进行礼教的开始。周朝士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礼,王公年及十五而冠。《礼记·冠义》曰:“已冠而志之,成人之道也”。
宾嘉之礼 什么意思
宾嘉之礼是指接待宾客的礼仪和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宾嘉之礼属于古代礼仪“五礼”(吉、凶、军、宾、嘉)中的其中两种,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后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帘、帝王圣诞、立储册封、帝王巡狩等,也属嘉礼。
嘉礼主要内容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庆贺。嘉礼的用意在亲和万民,其中饮食礼用以敦睦宗族兄弟,婚冠礼用以对成年男女表示祝贺,宾射礼用以亲近故旧朋友,飨燕礼用以亲近四方宾客,脤膰礼用以亲兄弟之国,庆贺之礼则用在国有福事时。
扩展资料
五礼的起源和发展: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
“五礼”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