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体用预测技术,易经如何预测

周易是怎样预测的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预测学原著,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易经的易字是由蜥蜴的象形字所演变而成(含有变化之意);而周易所代表的意义则有两种,一为说明“浩瀚宇宙中所产生的变化”,一为“周朝所流行的易占之书”。在易经这部书中,系将万事万物分为六十四种不同的形态,而后以预测者所在的位置为中心,来指示方位,进而促使人们努力开拓自己的命运。其中包括说明六十四卦的经,及解释内容的“十翼”(对易所做补充说明的十篇文章)。而十翼最重要的部分则是解释易经哲理的“系辞传”。
易的基本哲理乃为阴、阳。阴代表女性,柔顺而消极;阳则代表男性,刚强而积极。阴爻与阳爻三条线交错组合乃成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等八种,这就称为八卦。把这八卦两两相配,就会得到六十四卦。
易经是我国古代占卦的原典。其雏型被推定是在西周末期至春秋初期(公元前八世纪)完成的。殷代盛行用火灼龟甲或兽骨,再观其裂痕来占卦,谓之龟卜。到了周代,又盛行蓍草占吉凶,谓之占筮。占卜的结果,由朝廷细心保管。其后,再由累积下来的筮辞中,挑选出适当而符合各卦各爻的,加以编篡,就成为易经的雏型了。易经的雏型完成之后,占筮就不再为朝廷所独占有,而普及各地的诸候士大夫阶级。以后,占筮的仪式就盛行于各种场合中。占筮普及以后,极需要一本专门解释的书,由于易经中的用辞艰深难解,必须有统一的解释,意义才不致发生差异。因此,从战国末期到前汉初期,十翼(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渐被作成,而完成了易学。后来,儒学被尊为儒教之经典,而高居于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首位的易经,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根源。后由于宋代新儒学的兴起,易经更被视为形而上学的主流,极受重视。但是,根据传说,八卦是伏羲氏所作,六十四卦为神农氏所作,卦爻辞是文王与周公所作,十翼是孔子所作,迄今尚无定论。易的本质就是预测,《易经》就是一本卜书,这是无可否认的。而易学预测,是以“易经”这门最能体现中国系统思维的大学科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以六十四卦做为自己的逻辑构架,同时纳入“四时”、“五行”、“五方”、“五音”、“十天干”、“十二地支”、“卦气”、“易数”等极为复杂、科学的参考因素,密切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动静变化信息,如时间、地理、天时、声音等诸元,作为预测未来结果的预兆信息,依循固有的逻辑结构,推衍出事物可出现的趋势和细节,正因为易学预测术融合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内容,且是完全建立在唯象理论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对易学预测的研究,无疑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具有广泛的启迪和影响。如如何学好周易预测 易经是我国古代占卦的原典。何学好周易预测 易经是我国古代占卦的原典。
周易纳甲信息预测法亦称“六爻预测法”、“火珠林法”,系中国正宗预测大法。周易纳甲信息预测法系给周易各卦中的各种因素输入五行信息后,根据卦中的五行生克、冲合扶拱及其与时空的信息关系,分析出所需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细节。周易纳甲信息预测法的特点是预测事物细致、缜密、周严、具体、信息规划性强,其预测模式呈公式化,随意性小,故其法极易掌握。宋、明、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周易纳甲信息预测法源于西汉京房氏。京房(公元前77年 ̄前37年)是西汉的经学家,著有《京房易传》等多部研究易学的作品,后人称为“京房易”、“纳甲法”,及至清代,由王洪绪所著《卜筮正宗》一书对此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定型”,成为近代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易学预测方法。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着重讲解《卜筮正宗》中的有关预测理论方法。如何学好周易预测 易经是我国古代占卦的原典。
“夫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期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乾卦.文言》)。德行高尚的人,功德与天地相契合,光明与日月相辉映,进退与春夏秋冬四时同步。“大人”的行为先于天时,但符合自然的法则,后于天时,而遵循自然的变化时机。《周易》认为,一个把握宇宙真理的人,其行为准则是与社会相契合的。推而广之,人类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说,人是宇宙的全息缩影。我们引为自豪的智慧老人老子、庄子,也是一再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完全和谐统一的。在古代圣哲那里,宇宙、人身本为一体,精神、天地自然溶融,宇宙中有的,人身中各各悉备。基于此,古人认为:人们既可能从自然界的某些物质运动规律中领悟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也可以从人体生命现象中推测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于是“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素问.举痛论》)。“善言人者必能推知天地”,所谓“指节可能观天,掌纹可以察地”(《类经图翼》引邵子)。所以,尽管古人论说的角度各不相同,但各说都无一例外地力图追索天人相通之处,从而形成了关于“天人相应”的学说。这一学说的主要特征,就是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本是相类相通、和谐一致的,它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注重的是彼此间的协调和协作。这些富于全息色的古典理论。主要来源于古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取人身”的唯象观察方法,而通过“无极”、“太极”(或一)、“二仪”(阴阳)、“三家”(三五、气象数、精气神)、“四象”、(春夏秋冬)、五行(金、木、水、火、土)、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二辟卦、十二律等等的思维模式体现出来。

易经真能预测未来吗?如果能又是如何预测的?

预测这东西通常是有心理因素的,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
《易经》是我们祖先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描述天地人自然规律的方法。《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藉由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动。但自然征兆并不常见,必须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占卜的方法便随之应运而生。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动向和变化向非人的灵体探询想要知道的事物。它和预言不同的地方在于,通常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让占者去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如果要和算命作一个区别的话,占卜具有仪式性或社会性的特色,通常与有关;相对来说,算命大多是服务个人的日常活动。占卜常常被人质疑只是一种迷信而已。然而,拥护者会说有许多奇闻轶事来证明占卜的效力。占卜是一种普世文化现象,人类学家发现从古代到现在都可以在与文化中发现占卜的存在。不过,基督教《圣经》中说占卜是被上帝严格禁止的,佛教中也有与基督教类似的提法,唯措辞不如前者严厉;但事实上,社会中假借名义进行的占卜和类似占卜的活动屡见不鲜。
在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以中国人认为人事的兴衰可以通过自然的变化表现出来,并在占卜的过程中被捕捉到。一方面,占卜是一种神秘主义,而另一方面,则是各种自然科学经验的实际应用。
虽然占卜本身也可以用于找出已经发生但因条件限制而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但多数人似乎对用它进行针对未来的探究更感兴趣。<<说卦>>云:“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逆数也。”就是这个意思。
科学研究已经可以成功预言一些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日食、天气预告与火山爆发等,然而这些并不算是占卜。严格来说,占卜缺省了某种超自然力量或命运会造成的影响,而科学预测则是出自于机械化、无感情的世界观,并且仰赖自然的经验法则和可重复验证的操作方式。因此,从操作的定义上而言,所有采用科学研究不认为有效的方法去进行预言的活动,都可以说是占卜。
除了奇闻轶事这种简单的解释外,也有一些严肃的理论在探讨占卜是如何运作的。其中一个带有经验主义科学基础的理论,是立基于潜意识之上。根据这个理论,占卜是一种对潜意识中带有的讯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而相信这些讯息的来源是超自然或神秘力量,则是这个理论和科学解释之间的差异所在。
易经的内容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爻”。每一爻以一条长的横线“—”代表阳,称为“阳爻”;或以两条断开的横线“--”代表阴,称为“阴爻”。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
每一卦代表一种状态或过程。古人在遇到重要的、军事以及生活中的大事而委决不下时,便常常根据《易经》占卦,决疑解难。
亦有一个说法为伏羲氏所创先划出三画的爻出来再推出(干)、(坤)、(震)、(离)、(巽)、(坎)、(艮)、(兑)的卦。
后人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来解释的卦的构成。太极(☯)代表一,传统的太极图代表了阴阳互补;一分为二,分开了阴和阳,即是两仪;二分为四,即是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分为八,即是八卦;两个八卦相叠,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学者指出历史资料显示,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现时便已经是六十四卦,反而八卦是后人的诠释。

揭秘易经为什么能预测

我先科普下吧。
很多人一说到易经就联想到迷信,这是错误的,
换句话说,他是上古科学的理论基础。
例如,中医,筮术,占卜,算命,武术,音律,哲学,儒家,道家,法家,天文,历法,地理,哲学等诸多学科都是其演化下来的分支。
也就是说算命占卜这只是他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例如从不迷信的儒家孔子还为其注写十翼,后世儒家还把易经尊为四书五经之首,或群经之首,可见其影响力。
目前现代一般把易经分为两派,易理派(一般是指讲理论哲学这方面),玄学派(各种算命占卜风水等)
他是古代百家学说之源,好处之说算是伪命题吧,如同你学会数学,可以演化出微积分,测量,会计等分支学科。
说浅薄点,就当学习下古人知识
说中点,学习易经哲学
说高点,了解为何是百家之源始祖,再学有兴趣的几门演化出来的分支学科,或者本身就对古人某一学科有所了解学后会有更多启发。例如一学中医的人,读易经后才发现,他玩的中医理论全是易经基础如阴阳,五行,干支,会对他中医的学习有更好的了解。
综上所述预测只是易经里面的命理、占卜等分支学科。
而命理科又有八字(四柱),紫薇斗数等不同的术法。
占卜科又有: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大六壬,中六壬、小六壬、六爻、梅花易术等术法。
所以预测只是其一小部分。
为什么能预测
简单来说就是古人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等符号文字模拟宇宙时空模型来推测未来的手段。
如:
天气预报是用了得到现代数据如冷空气是否到来,有雨云等些数据综合判断预测出未来是降温还是下雨等。本质上说天气预报也是一种预测。
占卜呢其实是综合得到模拟宇宙时空模型如天干地支八卦等符号得到了一些基础信息,再来综合判断预测。
本质上占卜与天气预测只是得到信息方式、词汇等不同。原理是一至的!
这也就简单的说明了为什么能预测!

易经预测的科学性怎么分析

《周易》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易经》中传的部分称为易传,司马迁称为《易大传》,以区别于汉代其他各家易传.《易大传》是最早解释《易经》的著作易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部分共十篇,称为《十翼》.翼者羽翼,辅助之意,表明十翼旨在解释阐述《易经》.《彖传》是以卦象爻象来判断每一卦的意义.《象传》是解释卦象和卦辞爻辞的,分为《大象》和《小象》解释卦象和卦义的称为《大象》,解释爻象和爻义的称为《小象》,因其以卦象、爻象为根据,故曰《象传》.《系辞传》是《易经》的通论,以阐述《易》理及其作用为主,系于经之后,故曰系辞.《文言传》是解说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的,有《乾文言》一章,《坤文言》一章.《说卦传》的前一部分很简要地说明《易》的卦爻为观变穷理,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后一部分解说八卦所象的事物.《序卦传》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和意义.《杂卦传》将性质相对或其义相近的卦组合起来说明其卦义,因不按照《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错杂而述之,故名.
[帛书《易经》]
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由《易经》到《十翼》,源远流长.旧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易》,重之为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虽未可尽信,但并非毫无根据.一般认为八卦大体起于上古,卦辞爻辞形成于西周初期.至于《易传》,虽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但传统的说法认为《十翼》皆孔子之作,则欠确切.一些学者经过研究,认为《易传》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导源于孔子而由儒家后学在战国时写成.因其成书于战国,所以其中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受到了道家、阴阳家的影响.大体上说,《彖传》成书较早,《象传》次之,《系辞》《说卦》、《文言》又晚于《象传》,《序卦》、《杂卦》最晚,可能成于战国末.《易》的经与传原来各自别行,不相杂厕.郑玄注《易》将《彖传》和《象传》分隶于各卦之下,王弼注《易》又将《文言》分隶于乾、坤二卦之后,以便于阅读,今皆从王弼本.
关于《易》学的传授,据《史记》《汉书》儒林传说:孔子授《易》于商瞿,六传而至田何,田何授丁宽,丁宽授田王孙,田王孙授施孟喜、梁丘贺.汉代《易》学有施、孟、梁丘、京氏立于学官.费氏《易》以《十翼》解说上下经,流行于民间.施氏、梁丘氏《易》衰而孟京《易》盛行,孟京《易》衰而郑玄王弼之《易》盛行.施氏 梁丘氏《易》亡于西晋.孟京《易》无传者,清代郑氏易微而王弼注盛行唐朝修《五经正义》,《易》宋王弼、韩康伯注而郑氏《易》衰,王氏独盛.
历来注释解说《易经》的书,不下千种,在群经中是最多的,大致可以分为象数和义理两派.汉代《易》学偏重象数,孟京《易》学以卦气阴阳灾变讲《易》,宋代刘牧作《易数钩隐图》,邵雍以图书数理解《易》,都属于象数派.汉代《易》学遗存者有《易纬》、《京氏易传》.清代治汉《易》的如惠栋之《易汉学》、《周易述》,江藩《周易述补》,张惠言之《周易虞氏义》、《易茵录》等,都是讲汉《易》的重要著作.《易》本卜筮之书,但孔子、荀子皆不重占筮而注重义理.魏王弼注《易》,晋韩康伯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一扫汉《易》象数之学,《易》、《老》结合,以玄言解《易》,宋代程颐的《程氏易传》摒斥象数,皆属义理一派.也有兼取象数、义理的,如孔颖达《周易正义》以玄学义理为主,但不完全排斥象数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以象数为主,但对玄学义理亦有所扬弃,其中采集汉魏南北朝《易》注三十余家,荀爽、虞翻等汉《易》遗说赖以保存,颇为难得.朱熹的《周易本义》以义理为主,但亦不排斥象数宋代杨万里作《诚斋易传》参证史事以解《易》.现代学者以《易》考史,以史证《易》,郭沫若引《周易》卦爻辞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闻一多撰《周易义证类纂》,胡朴安著《周易古史观》,亦为近世治《易》学的新流派.
《易》一名而含三义:变易、不易、简易.变易说明运动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不易是说事物相对的稳定性,简易是以一持万,执简驭繁之道.《易》以道阴阳,推天道以明人事,故《易》理贯通天人,富于辩证法思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除哲学外还涉及天文、地理、历数、乐律、兵法、炉火炼丹、医卜星相、堪舆数术,甚至现代的科学均援《易》为说.凡此皆可视为《易》外别传,《易》学旁支.

易经占卦方式越详细越好

辞传》上.10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闺,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说明:筮者准备五十根蓍草(今之筹策),取出一根,横放在正前方,代表“太极”,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保持不动。真正进行运算的,是为四十有九。(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第一次运算:
1.任意分四十九根为两组,甲与乙。(分而为二以象两)
2.从甲组中取出一根,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挂一以象三)
3.甲组以四除之。(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4.甲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若无余数,则取出四根)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归奇于扐以象闺)
5.乙组以四除之。(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6.乙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所余者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第二次运算:
1.将所余之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2-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次的重叠。此时余数应为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第三次运算:
1.将第二次运算所余之数,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2-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两次的重叠。此时余数应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
3.最后留在桌上的余数以四除之,得到九或八或七或六。九与七为阳爻,八与六为阴爻。
经过以上三次运算得到初爻,知其为阴爻或阳爻,并且记下数字(九或八或七或六),如此,再“重复”五次,得到由下往上的五爻。六爻共需十八次运算,是为“十有八变而成卦”。所形成的卦是为“本卦”。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老阳为夏季,老阴为冬季;少阳为春季,少阴为秋季)九、六为可变之爻;七、八为不变之爻。经过九由阳变阴与六由阴变阳,再形成“之卦”。本卦与之卦配合,提供所占之事的线索。

《易经》占卜

易经.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卜筮之道,起源甚早!《周礼》春官太卜掌三礼,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 藏早已亡佚,今仅有《周易》存焉。《周易》之始作於伏羲,当时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周文王开展为六十四卦, 又属之以辞,是为《彖辞》。周公赋予爻象,各作《爻辞》。最后孔子作《十翼》。此经於是灿然大备,史称“易经四圣”,而《易经》也成为后世阴阳五行哲学之圭臬!其中占卜一道,当然也是祖绍《周易》,万变不离其中。不过更严格来说,卜筮之道起源早甚於《周易》,只是中国占卜之法,皆不能出《易经》之其右耳!
占卜之法繁多,古时之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复;如《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 再扐而后挂”,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而后 来据说鬼谷仙师改蓍草为铜钱,定财、官、父、兄、子等用神之生克制化,这其实是占卜法的重大改革!因为古人心静而诚,漫长的卜卦过程与时间,尚且可以制心一处,专心以待;今人事多而心有旁鹜,哪堪冗长的等待!蓍草尚未揲完,心思 就像是在放一千个风筝般,早已不知飞向何方了?而不专心又如何能占得准确的卦呢?这种简化的趋势,一直在进行中;像是以米粒,数字,以及字划....,其中如《梅花易数》一书中,洋洋洒洒罗列了如物数占、声音占、字占〔字占中包括了一字占、二字占....十一字占〕,以及丈尺占 和动、静物占....等等。现今可见的占卜法中,大都脱不出这些范畴,只不过是略加变化而已。
占卜流派:
说到占卜的方法甚多,不胜枚举。姑且不论中国人的占卜法,许多西洋舶来品占法,像扑克牌算命,或是近日时兴的塔罗牌法,乃至於咖啡杯中的残余咖啡图案,皆可预示吉凶!若再加上我们自己固有之占法,那可热闹了。其实所谓“神机兆於动”,只要能掌握神机之灵动, 那就无物不能卜了。只不过话虽如此,深浅之间,则大有文章矣!
若单纯以立卦而占卜来说,大约可分为:周易 卜卦、梅花易数,以及文王圣卦三种。
周易卜卦法:
这是以《周易》为主的占卦法。文王八卦,后天八卦也,有别於《连山》、《归藏》,也不同於伏羲先天卦象,亦即是《周易》所传之卦序卦象。伏羲先天之卦,位次依於〈河图〉,是主,是体,是先天之气,以乾坤为基;而文王后天之卦象,是客,是用,是后天之气,以坎离代乾坤之用 。简而言之,先天卦象是天地之间的基本型态,而后天卦象为世间万物之流变。
诸圣作《周易》,主要是为了阐明天道,教人性命之旨。然《系辞》曰:“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天道的流布是生生不息的;以道学的角度看《周易》,固然是好,
但若以之为世间万物的吉凶变现,也无不可!所以道家和道教之不同,在於前者是哲理,而后者是道术矣。这些仅是体与用的差异
而已,无关高低对错也。职是之故,《周易》成了卜道之正宗,甚至应该说是阴阳五行哲学之必修科目。
所以称之为“周易占卜法”,因为这门占卜方法,是以《周易》经文为主要解卦方法。因为有文本可看,似乎容易,其实不然!因为一者经文简略,不敷现代人使用;二者卦象卦序甚为深奥,非一般人能知能解。如《论语‧述而》:“子曰: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卜筮正宗》即云:“....鬼谷子仙师因易理浩荡深远,恐愚人不能参透,以钱代蓍卜定财官父兄子生克制化....”就是此意。 所以这种占卜法多为文人学院所重,大约有两种倾向:一是走入了纯哲理的探讨;一是就文解意,隔靴搔痒矣!
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创始於邵雍—康节先生,是北宋庆历年间之人。据说他“隐处山林,冬不炉,夏不扇,盖心在於易,忘乎其为寒暑也”。做学问至如此,实在令人钦仰不已。不过,在《正宗梅花易数》序文中,这套占卜法似乎另有师承,只是经由康节先生发扬光大而已。事实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这是历史公案,不必去打扰我们学卦的兴致。中国文化本就博大精深,大都历经千百年来之锤鍊,才能成就一家之言。要严格说创始者为谁,是有些不容易的。更何况古人并不注重版权,又如何追究呢?
梅花易数以先天八卦为主,起卦之卦数,即以先天—乾一兑二震三....坤八为例。所谓先天为主,是指比较重视卦本身阴阳五行的生克对待,而对於后天《周易》之文辞,相对的只有参考而已。所谓先后天之辨,之前已有论之。简单来说,先天重气化,阴
阳五行之基本架构;而后天才开始有人文典章制度,工巧艺术。这也就是为何伏羲八卦仅有图像,而无文字,而《周易》卦文皆有之理。所以梅花易数的核心架构,即是立体 、用,观察其生克变化的一门学问也。
所谓体用者,阴阳也;体常静而为阴,用常动为之阳。故卦分上下为内外卦,爻动者为用卦,静而不动者为体卦。体为阴,阴者不可克,克之则伤!体卦宜强不宜弱,弱则此事不可为也。在实际卜卦过程中,先定出体、用卦;如卜得风水涣卦第五爻动,故知内卦不动是体卦,外卦动为用卦。体卦属木,用卦属水,用生体,则主事易成。再看体用卦衰旺如何?如果木逢春季则吉,逢金月则衰。另外互卦变卦也须考虑;简言之,本卦是事情的状态,互卦是事情的过程,而变卦为事情的结果。而它们之间五行衰旺生克,卜卦结果的重要依据。
梅花易数虽说重先天,但亦须考虑《周易》之卦辞,如邵康节论一少年人面有喜色,占得贲卦第五爻动,爻辞有”束帛戋戋“之文,而断定有喜事,也不管这个卦象是体去生用是不吉的。这当然也牵涉到触机及灵感,所谓“大匠诲人以规矩”,“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中国的预测学最重视的即是天份和灵感,在《梅花易数‧卷五》中有一李淳风与其子占一妇人的丈夫平安否之例子?父子的判断南辕北辙,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问什麼时候该看爻辞?何时不用?恐非只字片语所能道尽矣!
文王圣卦:
讲到文王圣卦之前,必先得提到“五行断易”。它是以浑天甲子,即纳甲安在六爻之上,又有世、应、身三爻,财、官、父兄、子五种用神;以之间的生克变化来断休咎吉凶。文王卦就是在五行易的基础上,加上天干、六兽、神煞等配件所形成的占卜法
。许多人仅知有文王卦,而不知有五行断易,实质上二者并无很大的差异。因为五行之生克制化,才是主体,神煞六兽不过是更细微的呈现某种既定的结果而已。文王卦虽名“文王”,其实只是上托周文王之名,也有纪念他的意思。以断卦的角度来说,他与《周易》的关系已渐行渐远了!体系上虽跟梅花易数不尽相同,但在重视五行生克的角度上,是有其雷同处的 。也可说都是重先天一系也,而文王卦已经加入了许多如同子平八字的论述了。
文王卦实用的成分更多了,只要取对用神,即可论断吉凶。譬如论财运,就以财爻为用神;问考试,父母爻就得旺相才好;又或者断夫妻感情,我为世爻,对方看应爻....。观用神之强弱,周边的对待关系,看生之?克之?扶之?制之?....虽然只有六爻
,看似简单,却林林总总地呈现无限的因素与可能。这门卜卦法,历经无数岁月的洗礼,多少前贤先哲的淬炼与升华,更融合了许许多多阴阳五行的派别!若要很单纯地只是把它列入占卜这一系中,恐怕就有见树不见林之憾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