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
求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复习资料
这门课是难,你可以去专门的自考网站搜索一些资料。自己复习的话,抓住重点的新闻事件和历史人物。但是自考也会考许多边边角角的问题,你也要注意。
总之,全面捕捞,重点抓鱼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介绍
该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复旦博学”精品教材《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中的一种。其以专业的视角,即以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为脉络,阐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将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作者在书中继承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又以其开放性的视野和国内外新闻传播文化的底蕴,形成了这部教材兼专著。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详细版)
现在根据你的生辰,结合你的五行,
给你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因为时辰不知道是早上7点还是下午7点,所以两个时辰都给你提供了。)
阳历生日: 1987年7月8日20时
阴历生日: 1987年6月13日20时
属性: 兔------五行:==炉中火.命
生辰八字: 丁卯---丁未---戊午---壬戌
逢几岁交运: 此命逢0岁交运一运十年
大运为: 丙午-10岁-乙巳-20岁-甲辰-30岁-癸卯-40岁-壬寅-50岁-辛丑-60岁-庚子-70岁-
五行比重: 木:30仁 火:114礼 土:154信 金:9义 水:18智
阳历生日: 1987年7月8日21时
阴历生日: 1987年6月13日21时
属性: 兔------五行:==炉中火.命
生辰八字: 丁卯---丁未---戊午---癸亥
逢几岁交运: 此命逢0岁交运一运十年
大运为: 丙午-10岁-乙巳-20岁-甲辰-30岁-癸卯-40岁-壬寅-50岁-辛丑-60岁-庚子-70岁-
五行比重: 木:38仁 火:111礼 土:118信 金:0义 水:29智
急求中国新闻事业史高人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资料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新闻”一词诞生于唐代。
2、唐代成为新闻诞生的原因?(唐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原因?):
①唐朝的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②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
③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3、唐代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4、“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2002)
5、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
6、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7、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人称“进奏院状”。
8、宋代的邸报改革: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中央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变成了中央报纸。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9、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2001年)
10、明代邸报在形式上有了重大发展,开始采用活字印刷(公元1638年宋祯十一年开始)。
11、报房京报:随着士大夫和市民们新闻需求的增加,明末就出现了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报房京报。民间报房出的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上谕和章奏等。最终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完全被淘汰。
特点:①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②是邸报的翻版;③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2004)
12、世界最早的两份报纸:“敦煌邸报”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博物馆。
13:隐而号之曰“新闻”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1、为了强占中国广阔的商品市场,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2、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是1807年从伦敦布道会马礼逊。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但中国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1813年伦敦布道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两人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米怜建议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马礼逊接受了米怜的意见,于是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 “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求暨南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暨南大学|中外新闻史2001|中外新闻史2001》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b4-4cUxJ8jLc_f4jd8Xhg
暨南大学|中外新闻史2001.rar|中外新闻史2000.rar|中外新闻史1999.rar|学2008.rar|学2007.rar|语言学综合2008.rar|语言学综合2007.rar|语言学综合2006.rar|语言学综合2005.rar|语言学综合2004.rar|语言学综合(含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和写作)2006.rar|语言学综合(含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和写作)2005.rar|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2005.rar|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5.rar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考研难度系数有几多?有必要买网上的复习笔记吗?大家说 ...
现在总有人想走捷径,是要吃大亏的,你想别人学了四年的东西,你不慎重重视,而把宝压在那些没谱的所谓笔记。不过暨南大学新闻传播不好考是真的,个人感觉性价比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