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治愈心理疾病,易经与疾病的治愈
易经和心理学的关系
易经》是古人观察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是一部集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等一体的著作,你可以叫它是哲学书,可以叫它是数学书,还可以叫他兵法书等。
自从上古先贤伏羲作易以来,中华文化的各个门类,诸子百家,无一不打上了《易经》的烙印。它博大精深,无所不包被称为群经之首。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一会心情好,一会心情坏,在不停的变化,人心难测。这就跟易经中观察的自然界变化,不谋而合。共同之处都在变。
人心情有好坏,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易经》有阴阳,有五行,有四象八卦。即对立又统一,这就是它们的关系。
《易经》中说的一些道理可以直指人心,教人们怎么去做,算不算是心理指导丛书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易经和心理学的关系也是有一定联系的,他是一种心理辅导和心理的沟通。
山、医、命、相、卜:这传统五术说的到底是啥?
我们时常看到或者听到“五术”这个名称,究竟什么是五术呢?或许很多朋友并不知道。所谓五术,就 是“山、医、命、相、卜”这五学问,它是以《易经》为版本,是人类为了追求幸福人生所成立的一种趋吉避凶的方术,大体而言,了解五术的意义与运用,就可了解人生活的目的及人生命的意义。下面郑博士简单说说什么是“山、医、命、相、卜”。
一、山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
-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禅、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二、医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回圈的原理, *** 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 的一种方术。
-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利用时间或是异常征兆,而随时进行占卜吉凶之法,如太乙、奇门、六壬、 )卜、测字、占梦等。
朋友们知道了五术的来龙去脉,就能进一步明确人名与五术的渊源关系。
郑伟建博士点评:1、在江湖人的口中,一直流传着一则充满神秘而又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系的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四千六百多年以前。话说盘古开混沌天地,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之后,我们的祖先--黄帝公孙轩辕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情形下诞生了……
后蚩尤作乱,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传说中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女娲娘娘。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诘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金篆玉函》。
2、黄帝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战国时又传到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
易经与神经症
据说,在中国的精神分析学派学者都会看这书。可以从东方文化对中国人的心理作分析神经官能症又名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III)中神经症的描述性定义:“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由于各国学者理解神经症病因学观点不一致,多年来对本症的命名、概念、分类等争议较多。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病分类中删除了神经症。我国学者仍认为神经症是一客观存在的临床实体,在CCMD-III中将神经症分为六个亚型: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其共同点是①起病常与素质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②存在一定的人格基础,常常自感难以控制本应可以控制的意识或行为;③临床相呈现出精神和躯体方面的多种症状,但无相应的器质性基础;④一般意识清楚,与现实接触良好,人格完整,无严重的行为紊乱;⑤病程较长,自知力完整,要求治疗。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西方国家的患病率100‰~200‰,我国为13‰~22‰。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着作,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秦始皇焚书之时,《易经》也是因其具有占卜预测之书的性质而得以幸免。“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端。两千年来被尊为群经之首,历经汉、晋、宋、明、清的兴旺发展时代,逐步被完善成为中国古代的预测学。易学蕴藏着唯物观点和朴素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象数义理更是我国古代一切科技思想之源。易学的科学价值,因受两千年来封建制度的阻碍,未被充分发掘出来。近代,易经八卦在发达国家已被用来服务于科学技术,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生命科学、预测学和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太极生两仪”和八卦的阴阳导出了二进制,八卦被誉为“计算机之母”。我们祖国的瑰宝被外国人发掘而去。在人文、科学、预测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显然,它必将在更深入广泛的领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着,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着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象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着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两者有什么关系么..?两者没有可比性,没有关系
心理疾病三观不正有什么书推荐
说到三观,并没所谓正或邪,建议静下心来读一下《易经》,道家经典,深入人心。如果看书看不下去可以去看看曾仕强的节目,希望给你一些帮助,换一些想法对一些事。普通心理学素黑的书,毕淑敏的书,都强力推荐。她们的书每本都值得读,很治愈,但又不是垃圾类的心灵鸡汤。大概是因为两人都涉猎心理学领域吧,字里行间总能捕捉到你内心柔弱的一面,激发你爱世界爱自己爱他人的本能。加油!诚挚祝愿患者早日拜托情绪的恶性操控!
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信佛读经治愈么
学习佛学道理,比读经更好。自我暗示强的似乎可以,总之有信仰比单独拜金要有意义得多当然可以,修佛乃是修心,佛法博大精深,阐述万物及世界众生本质,学佛后视众生平等,心得清净,不再执著,对事物的起因结果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处变不惊,遇事不乱。
从您说的情况来看,属于对某一事过分牵挂以至于执著不得解脱,如此可先从《愣严经》学起,如果直接理解佛经有困难,也可以先从历代高僧大德对《愣严经》的讲义看起,比如南怀瑾大师的《愣严大义今释》等,此经从众生本性讲起,对一切事物发展乃至世界本质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读几天心中有所领悟后,可兼修禅法,初期可从静坐入手。
如此做到心由己转,妄念可控,那些想不开解不透的心理问题自然就得以化解了。佛学博大精深,心理上更上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佛是大医王,专治心病少做坏事,多帮助别人,常念阿弥陀佛,心理自然舒坦
易经治病口诀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简谈易经中的中医养生智慧
中医“阴阳平衡”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中,《素问》开篇讲到中医 养生 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所谓“法于阴阳”,就是应乎天时,敬畏自然,遵从自然的规律,日常生活起居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尽量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于术数”,就是选择正确的 养生 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例如导引、按摩、心理 健康 、合理饮食起居、坚持运动、控制烟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易经 养生 是从易经六十四卦 养生 的角度总结出来的,十二消息卦形象地反应了我们自然界中阳气的消长规律。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 养生 观,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和易经归根结底就是阴阳二字。易经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事。易经的 养生 观强调:动则养阳,静则养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所谓天下无物不阴阳,世上尽在五行中。中医中药也是一样,取象比类,例如花朵位于植物顶端,所谓诸花皆升,可以治疗头面疾病,例如菊花、薄荷,藤类植物取象人体的关节、四肢,可以治疗肢体、关节疾病,例如青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取象四肢的桑枝、桂枝,可以通利四肢。动物的骨、肉、内脏,多为血肉友情之品,可以补虚损。管径中空,可以通利孔窍,例如芦根、蒲公英。核桃形象似脑,能够补肾益脑,地龙形似血管并且柔软可以治疗血管硬化。生在水湿之地的可以利湿。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中医的 养生 就是养精、气、神。养护元精最重要的就是节欲保精,减少消耗。古人推荐经络按摩,现代人觉得简单,往往忽略,中医提倡从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来保健,肾藏精,主先天,先天的穴位推荐两个:第一个穴位是下丹田,中医叫“关元穴”,第二个穴位是“命门穴”。用掌心“劳宫穴”位置来按摩这两个穴位能起到保养元精的效果,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心藏神,坚持按摩,可以心肾相交而精生神满。保养后天的穴位推荐足三里,因为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保健要穴,坚持按揉,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脾胃的功能。还要做到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耳朵不要把听力用到极限,眼睛不要长时间观看,坐不要太久,睡不能睡到身体疲倦。
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虚经常会有,怕冷、四肢发凉、少气懒言、疲倦乏力。阴虚是指,精血津液亏虚以后呈现机体的一种虚性亢奋,典型的就是五心烦热、盗汗、口干等等。天为阳,地为阴,补阳选择百会穴,补阴选择涌泉穴,阳虚体质的,可以经常在白天晒太阳,让自然界阳气从百会穴进入人体,阴虚体质的可以按揉我们的涌泉穴。
2021年03月26日
鸿玉汉唐中医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