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五行的阴阳怎么分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太广泛了,导致人人都只能看到一方面,有人看到了阴阳学说,有人看到了五行学说,其实都一样。

简述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学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所谓神,即人的活力之源,气中之粹。
气周流运转,乃化阴阳。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阴阳相互作用,乃生五行,北水,南火,东木,西金,中土,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在解释人的生命活动时,以五行特性归类五脏、五体、五志等,来阐述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制化与胜复的关系,从而对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病理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都说阴阳五行,那么阴阳与五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张睿老师的《阴阳系统论》认为,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具体来说
从物质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属于阴阳内容存在形式的物化‘
从功能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属于阴阳内在矛盾利害关系的物化。
具体看一下《阴阳系统论》’就明白了。

阴阳五行学说的关系

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医学里,二者皆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都是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阴阳五行的属性是什么?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属阴属阳怎么区分的

八卦五行所属分别为:震属阴木,巽属阳木,离属阴火,坎属阳水,乾属阳金,兑属阴金,...楼层选择:这个方法不用命卦,而用出生年的生肖属性猪鼠为水
虎兔为木
蛇马为火
...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