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也有六道轮回吗,道教的五道轮回
道家的六道轮回
武道无涯 说得很好,我再罗嗦几句加以解释:
六道轮回是佛教的世界观,并不属于道教的观念,且和道教的世界观有出入。所以孰是孰非的争议一直存在。不过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交融,最终道教主流也是承认六道思想的(当然有些教派会排斥,很正常),并且“六道”一词也见诸很多道教高真的文论中。
至于轮回,则不得不提魂魄;无论佛道,都认识到人的精神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复杂构成的;这就是说,并不是简单的死后去哪里就能解释的。
道家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各有名称,分别是:胎光、爽灵、幽情;分属天路、地府和墓地;死后各去各所——这就是你所提的在家人告诉你的内容。是属于道教的理念。至于六道,可以解释为,当灵魂度过中阴期再相聚后的去处。
轮回灵魂之说,驳杂多端,莫衷一是。佛道各有见地,并不能说孰是孰非。至于究竟如何,呵呵……时机到了就都知道了。
至于地藏王菩萨的问题,是佛道思想的冲突、也是立足点差异造成的不同判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机缘来抉择,倒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安心念佛,百无一失,万法究竟,只在灵台。
这些问题存疑研究可以,莫扰了正业才是。
六道轮回是中国道家提出来的吗?还是??阿修罗是什么鬼?形容词意思吗
六道轮回是佛教引用的,原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六道是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人道(化生)、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地狱道(化生)。
道家的轮回观比较简单,认为一个人死后到了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喝完孟婆汤就啥都忘了,前世做的好事坏事他都不记得。这个时候他就是没有分辨的机会,他的罪过都是冥王来决定。好人表彰,坏人受罚。
道教也有六道轮回吗
是的。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传统的道教已经有了地狱、鬼道、人道、畜生等轮回的概念,但对于天道,也就是神仙,认为寿与天齐,与佛教是不一致的。也没有六道这样明确的概念。后来宋金时期之后,三教开始融合,相互学习借鉴,六道的概念在道教也出现了。
道教可以出六道轮回吗?
不可以!玉皇大帝也会有寿命尽的一天,也会轮回的!修到最高也只是升天。建议你百度在网上看看,生命电视台,和,慧日电视台。包括玉皇经都有菩萨这个词语,菩萨是梵语,很明显就是抄袭。还有斗母宝搞里说大圣摩利支天斗母,摩利支天是佛教的摩利支天菩萨,摩利支天也是梵语,你可以看看袁腾飞讲历史的视频
道教干不过佛教。里面就讲清规戒律都是抄袭的佛教。你可以百度看看
六道轮回是中国道家提出来的吗?还是??阿修罗是什么鬼?形容词意思吗_百 ...
六道轮回是佛教引用的,原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六道是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人道(化生)、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地狱道(化生)。
道家的轮回观比较简单,认为一个人死后到了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喝完孟婆汤就啥都忘了,前世做的好事坏事他都不记得。这个时候他就是没有分辨的机会,他的罪过都是冥王来决定。好人表彰,坏人受罚。
佛教“六道轮回”与道教“五道轮回”相比有什么不同?
“轮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佛教信仰中的“六道轮回”与道教信仰中的“五道轮回”又有怎样的异同呢?
说起我国的传统文化,自然离不开佛教和道教这两大已发展千年的。中国传统思想劝人向善,这两大亦是如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两大的部分教义相互借鉴并产生融合。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中,我们竟能看到类似的神明。
例如:
道教的华光大帝,在佛教的形象为华光天王佛;
道教雷部马天君,则是佛教的护法四圣之一。
......
不过,由于信徒的追求不同,所以,佛道的某些概念亦有差别。
佛教信仰中的“六道轮回”,是依托于“三世因果”存在的,这是一套相对严谨的理论。在佛教中,“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生生死死,在死亡后,灵魂又轮回重新投胎成为另一个人,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
所以,这里所谓的“三世”,并不可望文生义地将其理解为“前世现世来世”,这个概念是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段的泛称。“六道”所指的是六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态,依照所处境界的不同被分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畜生道、饿鬼道及地狱道。
想要剖析佛教的轮回,还得结合佛教思想劝人向善的基本观来看。
佛教教义认为:人所做出的善行和恶行都属“因”,这些“因”会酿成不同的“果”。对“果报”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来世托生的“道”。
可以说,这种思想与中国人信奉的“善恶有报”观念如出一辙,生前多做好事,便能得到善报,来世前往天道或人间道享受福报。若生前作恶多端,死后轻则堕入畜生道,重则沦落下界,在饿鬼道和地狱道中受苦。“三世”循环往复,这种命运的转轮是为“轮回”。
之所以佛教会出现这种理念,完全是因为佛教徒的修行方式及追求所决定的。因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有生灭相,而仅有一本住法圆满而寂静的状态,所以,佛教徒的最终目的,就是“涅槃”(无为、自在、不生不灭),超脱轮回,不再局限于被摆布的命运。
显然,这种追求与道教的理念是相悖的。
修道者希望通过不辍的修行,将来能白日飞升或兵解成仙,永恒地留存在世界上,达到“仙道贵生”的目的。对于修道者来说,他们所修的并不是“来世”,而是永恒的“今生”。
既是如此,“轮回”的概念在道教是否适用呢?
由于理念相悖,所以,最早的道教是并不存在“轮回”这一概念的。既然,修道者能够通过修行永远留存于今生,那么,他们自然不会进入轮回。
不过,张道陵祖师所创建的道教发展到北魏时期时,寇谦对教义进行了一番修改,与佛教思想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融合。
寇谦认为:并非所有修道者都能修炼有成,他们仍要受轮回之苦,终有一日进入来世。所以,为了鼓励信徒修行不辍,寇谦提出前世的修炼对今生亦有影响,今生的修行会为来世奠基。从这以后,道教开始有了“轮回”和“功德”的概念。
王重阳创立全真派后,这种思想被写入道书:
“所以来生而身有等殊,寿有长短。既生复灭,既灭复生。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则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之根性不复于人,傍道轮回,永无解脱。”
“人生欲免轮回,不入于异类躯壳,尝使其身无病、老、死、苦,顶天立地,负阴抱阳而为人也。为人勿使为鬼,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
道教引入了“轮回”的概念,并借鉴了佛教的“六道”,创造出“五道”的说法: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为人神;
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
四道者,神入薜荔者,饿鬼名也;
五道者,神入泥黎者,地狱名也,神有罪过入泥黎中考。
这“五道”说把生命分为五类,分别为天、人、禽兽、饿鬼、地狱,合称为“众生”。最低、最痛苦的是地狱,最高、最清静的是天。天神与人同属众生,“各有寿夭”,都有一个生命周期。然而,虽然道教有五道之说,但修道者的终极追求并不是飞升天道,仍是永远留存在世界上,“与道合一”才是道教追求的最高目标。
道教以生为乐,并进而追求长生不老。甚至于,道教认为:人的生命并不取决于“天命”。正如《西升经》所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人的生命存亡、寿夭长短,决定于自身,而非由天命决定。人只要修道养生、与道合一、安神固形,就可以长生不死。生与道合一,生与道相保,即是道教的基本教义,更是道教不同于其他的基本特征。
不过,在与佛教思想的融合过程中,道教的留存出现了变通。
此后的道教认为:“守虚无者”是修道者的最终形态,以这种方式证道者可以与自然融合,这一点与佛教的“涅槃超脱”高度相似。对于道教来说,飞升仙界只是修行的一个阶段,成为仙人的“守神者”可以居住在天宫,在此地向更高的境界修行。
在修行方式上,道教更倾向于今生的修行。修道者本着“无量度人,仙道贵生”的信念济世度人,并以此作为修行之本,这一点,与佛教视前世现世来世等同的思维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