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前世今生未来是什么,易经看前世今生
学易经的跟学道的真能看出人的前世今生及运势吗
没有前世,也没有来生。过好这一世才最重要!学易经,是能从中感悟人生,易经前三十卦讲天地自然,后三十卦讲人文社会,如能从中感悟出人生的道理,人生就很顺畅。
今生,可以从人出生的八字,就能基本看出,真正要弄清很难。后天要人去适应。
前世和修道,无法回答。
《易经》的前世今生
《周易》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自汉代开始就被奉为“群经之首”,一直到清代编修的《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头一部就是《易经》。
我想,一本书的文化地位如此之高,除了2500年之久的成书历史,应该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单从学术角度讲,我可能没这个资格胡说八道,但从历史演变来说,我倒是可以做做功课。
伏羲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具体哪三皇,不好说,学术界至今也没有定论,总之就是上古时代的第一个皇帝。
历史记载,伏羲很聪明,不仅是个科学家,发明了钻木取火,还是个老中医,尝遍百草,最不可思议的是,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他竟然还是个哲学家。
一天,伏羲的老婆兼妹妹女娲,没错,就是那个娘娘女娲,又到河边捏人去了。伏羲一个人无聊,抚弄着古琴坐在方坛之上,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地,闭眼凝神听八面来风,于是画了“—”,我们叫“阳爻”,又画了“--”,我们叫阴爻,代表“日”、“月”,即“易”。按照每三爻一卦的画法排列组合,于是有了“八卦”。
要知道那是大约6000年前,当时是没有文字的,沟通全部要用吼,伏羲用两个符号的不同组合来代表不同含义,不禁让人赞叹古人的创造力,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二进制吗?!
姬昌
转眼间,过了2000年,到了商朝。“易”作为一门神学,被用于解释当时人类无法解释的一切自然现象,神奇的是,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当时西周还只是一个诸侯国,但因为国力太过强大,引起了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也就是姬昌,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想想也有点害怕,于是就把姬昌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七年。
在牢里的这段时间,姬昌倒是也没闲着,夜晚望着窗外的星空出了神,随手捡起石头在地上画起了八卦,还给他们分别起了名字,乾、坤、离、坎、震、艮、巽、兑,后来觉得八个不太够用,便两两排列组合,生出八八六十四卦,我们叫“后天八卦”,还贴心地为每一卦作了注解,我们叫“卦辞”。
后来的事情,大家可能都猜到了,姬昌出狱之后,成了一代明君,史称周文王,狱中的科研成果也没有浪费,收录整理成了《周易》,听说,他的儿子周公也有参与,没错,就是那个解梦的周公。
孔子
一眨眼,又过了500年,正逢春秋乱世。这时候出现了一位圣人,孔子,他认为社会动乱是“世道衰微,人心不古”所致,于是修订《诗》、《书》、《礼》、《乐》,以“克己复礼”为大任,可惜读到《易》已是晚年,于是有了“假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慨。
想来那时孔子应该已经周游列国归来,身心疲惫,儿子西去,自己也年近70岁。初见《易》爱不释手,如痴如醉,把编结简册的牛皮线绳都磨断了三次,于是毅然决定把这本书也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奈何自己时日不多,望着手中扔不掉的拐杖,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只能把这件事情托付自己的弟子。
没几年,孔子驾鹤,终年73岁。当然,弟子们也没有让他老人家失望,终于在战国时代交上了作业,共七篇十翼:《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统称《易传》,后世把它收入了《易经》。
我们现在说的《易经》,理论上还包括已经失传的《连山易》和《归藏易》,但实际上传世的就只有《周易》和《易传》的合集。
要问有何用?
《易传·系辞上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再问怎么用?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还问?
你知道的太多了……
易经的起源和发展
《周易》:并非《易经》,由《易经》和《易传》组成。《易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伏羲八卦为始那时并没有文字所以八卦。二为周文王父子承接伏羲八卦,八八重叠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认为64卦已包含宇宙万物,每一卦都有卦辞。
“易经”的来龙去脉?
《易经》的起源有可能和《洛书》有点关系。《易经》的“易”字可能由“日”和“月”二字组成。故推理:《洛书》是一种天体图案,或星图。从‘月’字出发,可推理:这片星图可能在月球轨道,暂称之为白道附近。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更何况易经乎?如果你要问世上最早的哲学,最早的数理和符号逻辑,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奥秘的学问是什么?那么,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就是中国的《易经》。据不完全统计,仅现存的1911年以前的《易》类古籍,就有2000多部,而民国以来,专著、论文又年逾一年,难以确数。吕绍纲编《易学大辞典》收入1911年至1991年易学专著140多部,论文1230多篇,至于1991年以后,论著论文的数量又更多了…… 学术界认为,《易经》是我国远古先民的一种科学,一种符号逻辑,代表了数理的,宇宙生命、个人生命的启迪作用,是叙述太阳系统的宇宙中,日、月运行的一个大法则。所以,《易经》居于《诗》、《书》、《礼》、《乐》、《春秋》等群经之首。对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伦理、以及天文、历史、数学、医学、气功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地位。《易经》身为中华文化的最高元典,它的来龙去脉及作者素来成为颇具争议的焦点。古今中外,谈“易”者多如牛毛,很多人都以为《易经》有如天书,很难理解。虽说中国人认识中国的字,去研究中国的学问,看起来是件非常简单的事,但《易经》却让多少学士熬白了头发,然而对其八卦本义却难识其真面目。 迄今为止,易学界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般是以阴阳爻线来理解的。如以“老阴与少阳,少阴与老阳”来组合而成。它们分别与阴爻或阳爻结合之后形成:老阴是地上的阴阳,其“坤”与“艮”均为地上的自然物;少阳是天地阴阳,其“坎”为地上、“巽”自天生的自然物;少阴亦是天地阴阳。“震”为天上阴雷,“离”乃地上阳火;老阳是天地阴阳。即“兑”为地上之阴,“乾”为天上之阳。 从天地乃是对称的两仪看,属于天地阴阳对称的卦象只有三组:少阳、少阴、老阳。按理而言,“老阴”亦应为一天一地抑或老阳亦应为天上一对阴阳才对。但都不是。如此说来,《易经》八卦肯定在那里出了问题。判断《易经》的阴阳八卦,其依据不能仅仅靠爻线,因为八卦除了阴阳爻线之外,还有卦名代表的象征意义。而《易经》阴阳八卦字的代表意义自古以来就没有组成天地两仪,一直出现着天上三个自然物:乾(天)、震(雷)、巽(风),地上五个自然物:兑(泽)、离(火)、艮(山)、坎(水)、坤(地)的矛盾。所以,历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不得不提上《易经》研究的议事日程:《易经》八卦的真正本义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已知道的《易经》八卦的象征意义是其真正本义吗?即便是依靠卦画勉强能够分成两仪、四象、八卦,它们是合理的吗?而且,分成它们的象征物,是《易经》八卦的真正含义吗?不管是古代的孔子、邵雍、朱熹,还是现当代的易学家,谁也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 《易经》基本卦的8个卦名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8个卦名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乾”代表天,“兑”代表沼泽,“离”代表火,“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坤”代表地。由于易学界对《易经》八卦的本义不了解,不清楚,对其本义又可派生出以下象征意义: 乾为天、为首、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果木,等等(按:乾为阳爻,阳刚十足,怎么“为寒”、“为冰”)。 坤为地、为母、为斧、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文、为众、为柄、为黑,等等(按:坤为地,怎么又可指代人、物、性情和颜色)。 震为雷、为龙、为长子、为足、为马鸣、为反生庄稼、为玄黄,等等(按:震为雷,为何又可派生为人了)。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为寡发、为白眼,等等(按:巽为风,怎可又指代万物)。 坎为水、为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为马脊美、为下首、为薄蹄、为曳、为通、为月、为盗、为木多坚心,等等(按:坎为水,是美好的象征,怎么又可以为盗呢)。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为兵、为人的大腹、为蟹、为鳖、为蚌、为龟、为木的上槁,等等(按:离为火,属于阳气较旺的东西,由于有一阴爻,就可代指水中之物和女性,特别是代表电,古代电即雷,既有代表雷的“震”,为何离还要代表电呢)。 艮为山、为路径、为小石、为门阙、为果、为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鹿唇、为坚木之节,等等(按:此象征勉强与指代物有关)。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妾、为羊、为毁折,等等(按:《易经》本为卜噬之书,都是巫的爻辞,为何兑又“为巫”了呢?其余7个卦名,难道又不与巫有关吗)。 显而易见,易学界由于对《易经》八卦的本义茫然不知,特别是占卜的巫者占噬得卦,其卦对某一占卜的事物,于是就认为可指代某事物,方才造成了上述的若干矛盾。 根据《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原理,《易经》八个卦名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只有天(乾)、雷(震)、风(巽)、地(坤)、泽(兑)、火(离)、水(坎)、艮(山)8种。这就说明,八卦卦名既是上古时代的发音,也是上古时代“乾”为天,“兑”为沼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的意思。从《易卦》“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的定理看,《易经》八卦所代表的自然物属于天上的只有天(乾)、雷(震)、风(巽)三种;而代表地上的自然物却有地(坤)、泽(兑)、火(离)、水(坎)、艮(山)五种,按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哲学原理,则天上的自然物是三种,地上的自然物是五种,天地两仪本身就不对称,怎么可以生成两仪,又何以生成四象和八卦呢? 笔者认为,《易经》八卦的代表字并非汉字汉意。否则,为什么《易经》八卦不直接写“天”等自然界的象征物,而是用“乾”代表天,用“离”代表火,用“兑”代表泽,用“震”代表雷,用“巽”代表风,用“艮”代表山,用“坎”代表水,用“坤”代表地或人,让后人费尽心血去猜去想,去不断地比照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寻找其真正的象征意义。这就说明,《易经》八卦的代表字是一种用汉字记音的少数民族语言。笔者在著作《山海经考古》和《易经原始》时,用上古汉语与壮语语音语义对照的研究方法解读了《易经》八卦,用壮语发音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易经》八卦,除了“兑”之外,均可一一对应乾(天)、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的象征意义。而且,“兑”在壮语中为“霜雪”的意思,当“霜雪”降临落地,融化后则可变为沼泽。如此,“霜雪”是天上的东西,它与乾(天)、震(雷)、巽(风)并列为天上四物,正好与离(火)、坎(水)、艮(山)、坤(地)的地上四物对称而生成两仪。在《易经》八卦所代表的地理方位中,“兑”在秋位,正是坤卦所说“履霜,坚冰至”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秋霜降临,冬天也就不远了。由此可见,《易经》八卦的本义与壮语的意思无异,《易经》八卦的代表字为先汉文字记录先越语音的《洛书》。所谓《易经》源于《洛书》而《洛书》今不得见,其实,《洛书》是先汉文字记录先越语音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易学的人天天都可以看到《洛书》,只是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罢了。 《易经》八卦与先越语言有联系,更是与越人后裔壮族的鸡卜有着源远流长、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史记·封禅书》记载,越人的鸡卜曾于汉武帝时期进入宫廷。而在此之前,先越之民的鸡卜早在夏代之前就很盛行。在《山海经·中山经》中,就有不少中原一带以鸡祭祀的记载,夏商时期的祭祀用鼎叫“鸡彝”或“鸟彝”,青铜鼎上刻有鸡的图案,都可以作为当时使用鸡卜的证明。经与出土文物、汉壮语音语义对照解说和太极图分解……笔者可证“八卦”代表字原本就不是汉语,从而得出汉字记录先越之民语音的结论。崇鸟的先越之民把鸟称之为“洛(骆)”,以类鸟的鸡骨作为占卜的工具,故有《易经》源自《洛书》之说。后人采用以汉字记音的方法,对先越之民的《洛书》进行改造,在鸡卜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连山》、《归藏》而后是《易经》。 当然,《易经》这部“群经之首”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但只要我们深入研究,通过《易经》揭示人生的真谛,道出世间的哲理,就能让远古先民在易经的智慧,数千年不变,历久而弥新,使浩瀚宇宙的千变万化尽在当代人的掌握之中……(黄懿陆) 0
易经美国什么时候灭亡
易经上说,美国以及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终会有一天会走向灭亡,这个时间大概是在2060年左右。
易经为什么说2035是世界末日
散布谣言惑众,且打着易经名义而已据说易经说过2012是末日。
《易经》中并未有表示“2035年是世界末日”的说法,书里只阐述关于天地万象变化的相关观点。
预言与神话中的世界末日,主要是指地球文明的终结,非理性思维是相信“世界末日”的根基之一,理性思维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合乎其内在逻辑的,而不是某种神意、伟人意志的组合。
但是科学上所谓的世界末日,是指宇宙系统的崩溃或人类社会的灭亡,另有以世界末日命名的歌曲和电影等,还有一种解释是人类将地球毁灭,世界资源一点一点被毁灭。
扩展资料:
世界末日的预言和各种传说起源自原始学,早期的人类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随着早期的分裂,思想和理论被别的吸收成为了末日审判的一种思维模式,如北欧神话“诸神的黄昏”、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等的弥赛亚在末日的审判。
其实这些都是合理和思想继承,所宣传的是人要不惧怕死亡,顺其自然的生老病死,因此才有很多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末日文化,末日学说并不可怕,正确的看待解读才可以了解人们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而过度解读加速世界末日、预测世界末日、只不过的是一种错误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末日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又现阴谋论!美国牧师:世界末日将在2020年12月21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