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制化的名词解释,五行学说的名词解释
五行制化的制化规律
五行的制化规律是“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五行之中某一行过亢之时,必然承之以“相制”,才能防止“亢而为害”,维持事物的生化不息。故《内经》强调五行系统中存在制约和克制的重要性,《素问。五脏生成篇》将“所不胜”一方称为“主”,也是这一思想的表达:“心……其主肾也;肺……其主心也;肝……其主肺也;脾……其主肝也;肾……其主脾也。”
五行制化的概念
制与化的作用很相近,就如火太大,要把火扑灭,如直接用水去淋火,其作用便相反了,因火烧得利害,要用水去熄灭它是很难的,如是用汽油,火不但灭不了,反而有助火旺。所以用土不制其威,化其猛烈,这样就比较好了。
(一)水猛可以冲崩堤,土便不可直接把水来掩,此其时在洪水经过的地方广植林木,水再来时,便可把洪水泄弱,而土亦得木之助,把泥土牢牢缠着,不易于缺裂了。
(二)木太多,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直接砍伐树木,刀斧也会折断或断口,倒不如用一些树木来燃烧,其效果更好呢,为何要制化呢?假如用一把刀去砍一棵大树或一堆树木,刀必然会破损,甚至折断,浪费金属材料,这时树只砍下枝叶,而刀已缺口多多,刀不成刀,而树仍然屹立不倒,又想保留刀子,用火把多余的树烧去,便是最好的方法了。
(三) 金太多,不能用火去烧,要用水去浸蚀它,使其失去金属的刚硬,亦即阴阳调和之法,犹如一个没知识的粗人叫一个市井之人去跟他讲道理,最后可能大打出手,倒不如找一个他的朋友或乡亲跟他慢慢交涉,效果会好得多,所为避重就轻,便是制化的目的。
(四) 土太多,用树木去制肘它,也是不太好,应先用金属制的锄,把泥土抓松,或把土里藏着的金属掘出来,使土质不致太硬,根便很易把泥土抓实了。
(五) 明白五行之相生,相克,相制化之道理,便可用五行来测字了。如,一“火”字问事业,首先可对问事者推算,此是字对金融业不利,文化事业有进步,地产建筑会很好,运输饮食很辛苦。这里便是以五行之相生,相克,相制化来推理断事情,金被火克,对金融业不利,而文化事业有进步,火见火无克也无相生,地产建筑有利,皆因火能生土,至于饮食运输属水,水克火,卦象相克也。
世上每一样东西都是讲求均衡,如土太多,便不能生金,反可把金埋没,水太多不能生木,反浸坏树木根部,火太多也不能生土,木多便把火塞死而熄灭,就如一个慈母把爱儿宠坏。相生可以循环不息。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五行:指水木火土金,依次相生,逐一相克。是中医学的基础,与藏象、经络、精气、阴阳、气血津精等共同构成中医学基础。还包括五行制化与胜复、相乘相侮、母子相及等。
2、正气:又作宗气。本是儒家概念。指人体所正常运行的根本。正气足,则人不生病。正气不足,人就容易生病。
3、经络:指经络和脉络。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等。是经气运行的承载体。
4、脉象:不太懂。好像指脉的表征。用手卡住尺寸关所辨别的现象。
5、藏象:就是器官,但不是西医上的。以心来说,心主神,而非西医上讲的脑主神。
业余作答,仅做参考!
五行名词解释
将古代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何谓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就好比战争,彼此敌对,互相残杀,意味着艰难、凶灾。
五行的相生相克指的是什么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