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空间思维,易经思维有必要吗
走近易经
走近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经晶,不仅被古人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且在近现代被称为人类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易经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无数圣贤哲人研究和运用《易经》,纷纷从不同角度吸取了宝贵营养,获得了有益启迪。《易经》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原点和起点,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根和魂,正是有《易经》存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才以其独特的文化形象屹立于世界之林。
《易经》是阐释易道的经典。“易”字,上日下月,日月运行,周流不息,变化不止,但其两者却相互感应、互相协调,以一定规律高效运作,弥久不衰,体现了变化与稳定之间的对立统一。走近《易经》、学习《易经》、理解《易经》、运用《易经》,对提高人类思维层次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一、易经思维模式
1.系统思维。《易经》共有六十四卦,每卦由上下两个单卦组成,每个单卦又分为三爻,全卦共有六爻。从卦位看,初爻、二爻代表地,三爻、四爻代表人,五爻和上爻代表天,天人地三者形成了一个人与空间和谐相处的二维系统。从爻象看,爻位可代表地理环境,爻序可代表时间变化,爻象可代表人物层次,三者组合,形成了时空人三维系统。此外,卦位可代表内在、隐性的因素,卦爻可代表外在、显性的因素,两者组合可形成一个以时间为轴线的、明暗因素相互交织的多维系统。从爻位关系看,除初爻与上爻外,其余四爻的每爻均与下爻、上爻、以及同位爻发生顺、乘、应、斥等多种互动关系。所有这些系统和关系均需从系统论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2.发散思维。《易经》最大特点在于以阴爻、阳爻两个一维符号为基础,以三个或阴爻或阳爻组成的三维符号为载体,以“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种宏观和微观的双重高度,以及“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广阔又深邃的视野,囊括了各类具有正面与负面、积极与消极等含义物象的集群,形成了八个具有典型和特殊意义的单卦,然后将两个单卦上下相叠,演化为代表六十四个不同场景的运行模式。六十四卦的形成原理,决定了在分析、理解《易经》时,应当以类象为根,由此及彼,发散思维,方能高度契合六十四卦的具体模型,从而有效掌握其发展机理和运行规律。
3.中道思维。根据《易经》中六十四卦的爻辞分析,初爻多卑、二爻多吉、三爻多凶、四爻多惧、五爻多尊、上爻多亢。由于二爻与五爻处于上卦与下卦的中爻,或柔顺持中、或阳刚持中、或既中又正,体现了中正安舒的自然精神,所以多吉多贵多尊。
4.易变思维。有哲人讲“天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化是天下万事万物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不仅每个易卦从初爻至上爻层层传递,不断变化,而且整个六十四卦排列的卦序象意也呈现波浪式前进方式,体现了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基本运动规律。运动就是变,有变才有发展。
二、读易方法
1.归藏推演法。《易经》六十四卦主要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等八个单卦两两相叠而成,其中乾、震、坎、艮四卦为阳卦,坤、巽、离、兑四卦为阴卦,阳卦除坎卦下行外,其余均上行;阴卦除离卦上行外,其余均下行。八个单卦两两相叠,形成辟、阖、往、来四种形态的卦象。辟卦为上下卦背向而行,其中上下卦为同性卦时,一般多吉;为异性卦,一般多凶。阖卦为上下相向而行,其中上下卦为同性卦时,一般多凶;为异性卦时,一般多吉。往卦为上下卦共同上行,其中上下卦为同性卦时,一般先凶多吉,表现为“悔”;为异性卦时,一般多吉。来卦为上下卦共同下行,其中上下卦为同性卦时,一般先吉多凶,表现为“吝”;为异性卦时,一般多吉。
2.爻位合参法。《易经》六十四卦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爻变位不变。从卦位看,初爻、三爻、五爻为阳,二爻、四爻、上爻为阴,但从卦爻看,或阴或阳,周流不虚。立足爻位合参,爻与位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
(1)得位:爻与位阴阳同性为得位。从正面意义上讲,得位多数表现为外在与内在一致、才德与位置相配、行为与素质相当、行为与环境相和谐等;从负面意义上讲,爻与位同时为阴,有时表现为过柔、过阴、过慢和过暗等;同时为阳,有时表现为过刚、过强、过急、过快等。
(2)不得位:爻与位阴阳异性为不得位。从正面意义上讲,阴阳异位,有时表现为以阴化阳、以阳化阴,阴阳互补,刚济并济;从负面意义上讲,不得位多数表现为外在与内在不一致、才德与位置不相配、能力与素质不相当、行为与环境不和谐等。
卦爻与卦位之间得位与不得位只是判定吉凶时的一种参考因素,而不是决定和核心因素,具体吉凶应视情况而定。
3.关联推演法。《易经》六十四卦的共同特点之二是爻与爻之间存在多重关联,除初爻与上爻仅存在两重关系外,其余四爻一般存在三重关联关系。其关联形式一般表现为顺、乘、斥、应四种形态。
(1)“顺”为居下阴爻顺承居上阳爻,一般有顺从、服从、跟从之意。
(2)“乘”为居上阴爻乘凌居下阳爻,一般有欺凌、压制之意。尽管如此,但由于阳爻代表阳气,阳气上升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因此阴爻不能始终乘凌阳爻。只要时机来到,阳气终将与阴气相交,实现亨通顺利,所以“乘”仅代表前进中的一种暂时性、间歇性困难。
(3)“斥”为同性相互排斥。“斥”主要表现为上下卦同位爻之间的相斥,代表一种不相应、不接纳、不配合、不帮助等相互排斥关系。
(4)“应”为上下卦同位爻之间的阴阳相合。“应”一般具有支援、帮助、响应等含义。阳爻以下应上,一般代表损下益上,而阳爻以下应上,一般代表损上益下。无论损上益下还是损下益上,都是为了保持一种利益平衡、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环境。阴爻以下应上,一般侧重于以一种柔顺、服从的态度获得资源和帮助等,以便脱危解困或实现发展,而阴爻以上应下,一般侧重于以一种谦虚礼让的姿态怀柔一种潜在或优势资源,以便消化矛盾,获得支持,促进稳定。
(5)“比”为上下两个以上同阴或同阳的爻相连。“比”主要代表一种竞合关系,其中阳爻相斥可引伸为公开、良性、积极、主动、激烈等情形的竞合关系,而阴爻相斥可引伸为私下、恶性、消极、被动、持久等情形的竞合关系。
4.类象推演法。《易经》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组成,而八个单卦分别代表八类正反两面的物象集合,而这些物象是解释六十四卦象辞和爻辞的主要依据。
5.卦位推演法。一是《易经》六十四卦中,阳爻为动,阴爻为静,分析卦爻时,阳爻变为阴爻,从而引发相应单卦发生爻变和全卦嬗变,爻变必将形成新卦象,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发展过程;阴爻一般原则上不变,总体保持本卦象意。二是易卦上下卦各分三爻,其中初爻主要与行为相关,二爻主要与素质相关,三爻主要与态度相关,因此理解易卦各爻时,其侧重点应有所区别。
5.周期推演法。《易经》不仅表现出小周期发展轨迹,而且还呈现出波浪式大周期发展轨迹。小周期主要为各卦六爻的运动形式,大周期为从乾卦到未济卦共有六十四个发展阶段的运动形式。
6.卦象转换法。《易经》每卦除了本卦的象意外,还隐含有变卦、大象卦、错(对)卦、综(覆)卦、复杂卦(交互卦)等。
(1)变卦为阳爻变阴爻,本卦因变爻而形成一个新卦,新卦可作为变爻象意的一种补充性解释。
(2)大象卦为三个卦爻以上的连续卦爻组成的卦象。由于大象卦形与某个单卦的卦形相类似,所以其类象视同于某个单卦。比如复卦一个阳爻在下,五个阴爻在上,而震卦一个阳爻在下,二个阴爻在上,均为阳爻居下、阴爻居上,所以复卦可视为大震卦,从而具有震卦一般象意。
(3)错卦,又称对卦和旁通卦,是指本卦按爻位依次阴阳互换的易卦。错卦代表两个易卦立场相同,目标一致,但由于看问题角度不同,从而导致所见不同。
(4)综卦,可分为大综卦和小综卦。大综卦是将本卦从上向下按爻位依次进行颠倒所形成的易卦,即上爻变为初爻,初爻变为上爻,其他各爻依次颠倒。大综卦代表换一个方向看本卦,所以错卦为正对,相当于逆向思维;大综卦为反对,相当于换位思考。小综卦是将上卦或下卦按爻位依次进行上下颠倒,但另外一卦保持原状不变,代表单方进行换位思考。
(5)互卦,又称复杂卦、交互卦。互卦分为上互卦和下互卦,其中下互卦由二爻至四爻组成,上互卦为三至五爻组成,上下互卦相叠,组成一个新卦,代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现为本卦前进中一种发展过程。
三、易卦判定依据
《易经》六十四卦中既有“吉凶悔吝”、“厉”、“灾眚”和“无咎”等明确含义的断辞,也存在没有明确断语的中性爻辞。如何判定卦爻的吉利和不利因素,实现趋利避凶,在以卦意为总纲的前提下,主要有以下方式:
1.中位。《易经》六十四卦每卦上下卦的中爻,即二爻和五爻为中位。中位多吉多尊,为第一层次判定因素,体现为平台作用。
2.相应。上下卦同位爻阴阳异性相吸为相应,阴阴或阳阳同性相斥为不相应。相应或不相应由于代表长期、远期、总体发展趋势,所以相应为第二层次判定因素。
3.爻位。得位与不得位代表自身一种状态。从六十四卦分析看,得位不一定吉,不得位不一定不吉,关键在于该爻所处的大势或局势。时势造英雄,英雄顺时势,只要大环境、大趋势好,具体个体能顺势而为,无论优劣往往均能从中受益,只不过具体个体的素质层级不同,其所呈现的受益程度却不尽相同,所以爻位可为第二层次判定因素。
4.承乘。阴爻从下向上顺承阳爻为承,阴爻从上向下乘凌阳爻为乘,顺承由于代表近期、短期、局部发展动向,所以为第三层次判定因素。
5.相比。二个以上的阳爻或阴爻次序相连为相比,相比为一种竞合关系,代表周边一些环境因素,所以相比为第四层次判定因素。
上述划分方式,仅代表一种趋势性的、大致的、侧重性方向,但判断时,仍需结合具体易卦具体对待,比如有小数易卦并不遵从上述规律,反而打破常规,呈现出反向的吉利或凶险因素。比如履卦、同人卦、大壮卦、夬卦、革卦和丰卦等易卦第四爻所呈现的象意。这些爻象如同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金星一样,在九大行星全部围绕太阳公转这种基本规律下,唯有金星却在自转上呈现自东向西的独特方式。这些行星在运行方式上的同中有异、有机组合,正好维持了整个太阳系、乃至银河系的相对平衡。
四、易卦基本释义
1.元:有大和始之意。象征事物初始阶段,对应春天,有植物发芽之象,所以代表创造万事万物的本源与动力,可引伸为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和人生目标(发展愿景)。
2.亨:有亨通、顺利之意。象征事物成长阶段,对应夏天,有植物生长之意,所以代表促进万事万物顺展的途径与渠道,可引伸为实现阴阳和合、上下交流、内外沟通、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体制机制。
3.利:有利益、有利、适宜之意。象征事物收获阶段,对应秋天,有植物开花结果之象,所以代表保证万事万物取之有道的尺度与界限,可引伸为实现天人合一、持盈保泰、和谐平衡的基本义理。
4.贞:有正固、坚定、诚信之意。象征事物收藏阶段,对应冬天,有植物落叶过冬之象,所以代表保证万事万物善始善终的意志与精神,可引伸为确保万事万物保持元亨利状态的信念和定力。
5.吉:有所得。
6.凶:有所失。
7.悔:后悔、悔恨、遗憾,以致内心郁闷。一般与不得位相关联。
8.吝:举棋不定、七上八下、提不起放不下,以致内心沉重,忧郁不快。一般与不得位相关联,通常求财时悔轻吝重,求官时悔重吝轻。
9.厉:祸患、危险。
10.灾:灾害、祸患。
11.眚:损失、过失、疾苦和病患。
12.无咎:没有过失、无所归罪。
五、易卦决策方法
1.主客取舍。静为主,动为客。《系辞》讲:“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当爻辞显示不吉时,阳爻本动则应千方百计克制不动,阴爻本静则创造机会自行主动;当爻辞显示为吉时,阳爻本动则应顺势而动,阴爻本静则顺势而静,因此为主为客主要依据象意而定。
2.物象转换。利用易卦的错(对)卦、综(覆)卦、复杂卦等综合进行分析,以便从中找到相对吉利的卦象,从而综合运用吉利卦象所代表情感、行为等方面物象含义,采取相应的行为和措施。
3.谋略制胜。易卦的上卦为客,下卦为主,主客相叠,相互博弈,可以引伸出阳谋和阴谋两种方式。例如中国谋略经典《三十六计》基本来自于阴阳之道和《易经》卦象中所隐含之意编写而成。
六、易卦图
1.八卦图
2.六十四卦分宫卦象次序图
3.十二消息卦图
七、六十四卦卦序歌
1.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2.上下经卦变歌
讼自遁变泰归妹,否从渐来随三位。
首困噬嗑未济兼,蛊三变贲井既济。
噬嗑六五本益生,贲原于损既济会。
无妄讼来大畜需,咸旅恒丰皆疑似。
晋从观更睽有三,离与中孚家人系。
蹇利西南小过来,解升二卦相为赘。
鼎由巽变渐涣旅,涣自渐来终于是。
什么是易经思维
易经思维就是易经中包涵的思维模式和哲学道理
易经中最重要的思维就是辩证思维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看问题想办法,要正反两面思考
立体易学的内容
本书从水火的象形符号出发,推演出天文、地理、季节、人生、社会等共计180幅连续的,具有严密易学逻辑的系列图谱,故取书名为《乾坤谱》,主要有以下内容:
在天文物理学方面,本书应用易学原理,对天体的演化和地球的形成,用图论的方法进行了形象的推演。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地球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将古人观象设卦的过程跃然纸上。使笼罩在“八卦起源”这一千古之谜上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
在地球物理学方面,地球南极海洋环抱陆地,北极陆地环抱海洋。世界地球物理学家对这一现象冥思苦想不得其解。让我们换个角度,用易学原理来解释,陆地高而刚者为阳,海洋低而柔者为阴。地球南极为阴包阳,北极为阳包阴。地球表面就是一个标准的古太极图。大陆漂移的规律与易学原理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数学方面,本书阐明了八卦的符号就是三维空间 中,确定一个正方体八个顶点的立体坐标。而且代表空间标准形态的立方体也正好是由12条边围成的。八卦的立体模型,解释了易经的空间思维属性。提出立体易学理论。
在季节气象方面,修正了卦气说,创立了全新的二十四节气卦气图,解决了以往卦气说中的卦象与气候冷热的偏差。解释了夏至时节天气为什么不是最热,冬至时节天气为什么不是最冷。使卦象的阴阳变化完全与自然冷热变化相吻合。
在易学学术方面,提出了“大衍之数五十”和其用四十九的新解释: 大衍之数五十,就是天地十数中所藏双数之和,既天一:一单.地二:一双. 天三:一单一双.地四:二双. 天五:一单二双.地六:三双.天七:一单三双. 地八:四双.天九:一单四双.地十:五双. 天数共计五单十双,合二十有五.地数共计十五双,合三十.天数中的十双与地数中的十五双合二十五双(五十),即易传中“大衍之数五十”的来历. 其用四十九来源于商周历法,既用大衍之数五十个朔望月,编制四个历法年,只能组合出四十九个整天数月,用于编制历法(详情请参阅其用四十有九).这两个谜团困扰易学界3000余年.是易学各学派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对周易学术的重大贡献之一.
在易学创新方面:提出了团正太极图的新模式,以及十二爻演卦新方法.并由此提炼出团正思维法,拓展了思维空间和思维方法.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何读懂易经
如何读懂《易经》在网上读到一篇有关《易经》的文章,其中概括了《易经》的四大技术,这四大技术是:
1.全息对应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没有单独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预示着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就像食物链与食物网一样,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改变了,必会影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变了,必将影响与其相关的所有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全息网络中。
2.五行生克制化论: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五类元素:既: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克一物,没有最强者,也没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克中才能得到发展,我们人也分为五种人,相生规律是:金水木火土金,相克规律是:金木土水火金,从此可以看出只有相对最强与最弱,没有绝对最强与最弱。
3.阴阳论:万事万物都分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纯阳纯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大慈善家也有见不得人的一方面,十恶不赦的罪人也是有良心的,阳久必阴,阴久必阳,阴阳是互相转化的,一个人的成就到达最高峰时必将走向衰弱,一个人失败到极点时,也是成功开始的时候,万事不能做得太绝,太绝对了容易出问题,要穷寇莫追、网开一面。
4.时空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或空间变了,事物也会随着变化,做事情不可冒进,也不可畏缩不前,不仅要逢时,还要逢位。
杰克韦尔奇是世界管理大师,让他来管理中国的企业,他也许或成为一个大笨蛋,因为空间变了,你在这个工作岗位不顺心,你可以换一个工作岗位,因为空间变了,人也会变化的,今年你非常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说不定明年你就大展宏图,商场得利,官场得权,情场走桃花运,因为时间变了,人也会随着变化。 赞同之余,思绪顿开,提笔千言,一挥而就。 《易经》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然,现代人对《易经》的了解并不多,很多人仅把它当作是一本占卜之书。也有不少学者从、哲学、、军事、艺术等多个角度去诠释《易经》。但我认为,如果不能真正明了《易经》的本质,仅从应用的角度去理解《易经》,终究还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也许有人不知道,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正是来源于《易经》。但是,现代科学并未能实现对《易经》的破译。在现代人眼中,《易经》依然是神秘莫测、晦涩难懂。而《易经》在预测中的应用,更是现代科学难以接受的。那么,《易经》到底是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呢? 据史料记载,《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根据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
其中,经上古圣人某一时期集成为《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观察大自然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象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周”意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到孔子时,其在《易》的基础上增加了释义(经),被后人合称为《易经》,不过,其所增修偏重于义理(哲学)。 所以,后人对于“易”解释,基本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对于“经”的释义,也有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下面,我们以乾卦为例,领略一下的《易经》精妙。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可以看出《易经》的表述形式虽然非常简明,但其内涵却颇为丰富。这也是现代人难以全面、深入理解《易经》的重要原因。 以笔者之见,《易经》的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易经》是对世界的数字化描述。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卦符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系统,也是最早运用系统论的典型。《易经》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后世系统论应用树立了典范。 通俗的讲,《易经》用“阴”、“阳 ”两个符号对世间万物进行系统分类编码,如“乾”表示为六个(—),“坤”表示为六个(--)。如果用现代数字化方式表示,即乾为(111111)、坤为(000000)。有了这样一个基本思路,时空中的任何的事物都可以用两个基本符号表达了。这一思路,正是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种表示方法不仅将看似没有关联的具体事物抽象为可以进行数学运算的二进制编码,更突破了时空维度对事物的限制。在《易经》的编码系统中,任何维度空间中的事物,都可通过一组编码来进行表示,只是其编码的长度将有很大的不同。
二、《易经》是多维认知的三维化。 上面,我们只讲了《易经》对宇宙万物的描述方法,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易经》的产生及应用机理。
1、为什么要用(—)和(--)两个符号而不是十个符号来表示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包含于两个最基本、最稳定的属性之中。如生命的生与死;天气的凉与热;天象的夜与昼;事件的成与败;方位的前与后;事物的有与无等等。所以,用阳(—)和阴(--)这两个符号表达事物决非人的主观选择,而是古代圣贤对自然事物敏锐而精准地把握。
2、符号与事物的对应关系是人为的吗? 在现代计算机的编码过程中,符号与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确是人为的,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但《易经》的编码规则却并非人为的,要想说明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另外两个概念,即天人合一与多维思维。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为核心的概念。从《易》的产生来看,即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说法。说明《易》本身就是古人对自然感悟的结果,即《易经》的编码规是建立在对整体把握基础之上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从自然现象中感悟出宇宙的规律,就如蚂蚁无法理解飞鸟的境界一样,认识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局限决定了对同一现象的理解差异。以实证和思辨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推动了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而被西方称为神秘主义文化的东方文明,却造就了《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等一大批让现代文明无从超越的精神财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古代圣贤具备“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能力,我把这种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称作“多维思维”。(虽然这样的提法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古代圣贤的思维方式,《易经》将成为永远无法破解的迷。)当然,这种多维思维的认知结果是常人用逻辑思维(或称作三维思维)难以理解的。《易经》是古代圣贤为我们编译的多维认知的三维读本。
3、为什么《易经》可以用来预测未来? 《周易》在我国古代是一部用来占筮的书,那么这种预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根据现代科学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由四维时空构成的世界,但时间是单向流逝的,即只能从过去指向未来。所以,我们只能了解过去而无法预知未来。 但根据《周易》的思想,万事万物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对应的,每个事物都是宇宙整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宇宙整体运行的结果,同时也预示了其它事物的变化,就像食物链与食物网一样。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改变了,必会影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变了,必将影响与其相关的所有人。世界是一个全息的网络。 同时,由于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按照自然规则进行数字化编码,所以,通过数学推演,即可获得每个节点在任何时空中的状态与运行规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预测,只是以《易经》为理论基础的预测,更强调“算”的运用。
4、《易经》的演算方法及其解释。 根据《易经》的思想,预测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步骤: ①、进行事件关联。即确定要预测的事件并将其与某一具体操作事件关联,如想好要预测的事件并通过投掷硬币来实施。 ②、对关联事件进行数字化编码。如通过投掷三枚硬币来获得一组符号信息。 ③、通过推演获得一组编码信息并加以解释。即将获得的编码信息与《易经》中的卦辞、爻辞对照并分析得出结果。 这里,人们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疑问: ①、事件与偶然事件的关联有意义吗? 在多维思维状态下,事物在四维时空中的运行变化规律是确定的。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多维思维的状态的很难领会的。事实上,《易经》为多维思维向三维思维进行变换提供了一个思路,即通过对三维事件的数字化编码,并进行四维变换而获得对时间维的定位分析。当然,从三维思维的角度看,这种变换必然是偶然且不可控的。所以,占卜的方法都是用三维思维能力无法控制的。 ②、偶然事件可以判定未来的客观事物吗?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根据《易经》思想,万事万物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对应的,每个事物都是宇宙整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所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偶然事件。 ③、编码信息的解释一定是正确的吗? 这是预测准确与否的关键环节。事实上,对于具备了稳定多维思维能力的人而言,占卜的方法都是多余的。但对于尚未具备这种能力的预测者而言。对编码信息的解释与心理测验的解释一样,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与悟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读懂《易经》是件既简单又困难的事情。对于具备了多维思维能力的人而言,《易经》不过是一本多维思维智慧的三维译本,根本就是多余的;但对于无法领悟多维思维的人而言,《易经》是一本叩开多维思维的敲门砖,透过它,您可以感受到多维智慧与多维世界的美妙境界。
易经与四维空间的联系是什么?
《周易》是讲天地人之大道,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群经之源和大道之源。中国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深深地烙上了易经的印记,易经是中国人的民族基因、民族之魂和民族之根。正是一部易经才使中华文明薪火生生不息,尽管以农耕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常常受到外来游牧民族的军事打击,尽管其中有政权和朝代的更替,但是国破山河在,中华文明并没有因此灭亡,中华文明的火种还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其实在中华民族大分化,大改组,大融合,大统一的过程中,以易经为主流的中华文化始终是民族统一和融合的基石。中华民族分的历史只是暂时的,合才是历史的潮流,大势所趋。正是一本《周易》它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力量。
《周易》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宝库。易经的历史非常久远,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有易经了,所以说易经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易经最早由中华文明始祖伏羲氏“一画开天”,创立八卦开始,后来由周文王推演出六十四卦。孔子及其儒家弟子们历经近八百年对《易经》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定义,写成了“十翼”,被称《易传》,《易经》与《易传》合起来,称《周易》。我们也称“伏羲、文王、孔子”为“世历三古”,正是他们开创了中华易经文明的先河。从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来看,《易经》对华夏子孙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军事家孙武读《易经》,写出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老子读《易经》,悟出了《道德经》;孔子读《易经》,写出了《论语》等四书五经儒家经典;鬼谷子读《易经》,写出了最有智慧的《鬼谷子》;中医古圣读《易经》,写出了《黄帝内经》。所以说《易经》已经深入到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液当中,它是群经之首,群经之源。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易经系传别讲》中说到:“《易经》这部书,在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有几句名言可以形容,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最高最高的思想”,四书五经一切中华文化思想都来自《易经》”。
易经被很多人称之为天书,很多人被拦阻在易经大门之外。易经为什么难学呢?难就难在它有广阔的七度思维空间,这就是:理、象、数、占、时、空、位。一个问题有七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所以大家学习易经总觉得特别的难,不好理解,不好掌握,更不好使用。
易经卦爻辞断卦怎么定应期?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别在这问了。基本没戏。拿出200分来也未必有满意的答案。易经卦爻有关日期的有“八月有凶”、“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等等,但要根据这些断应期,基本是不可能的。断应期一般用六爻法里的生克旺衰、旬空飞伏等方法来断,或者用卦象的先后天象数、五行之数、河洛之数来断应期。以用神的五行生克制化来定,很深懊,需要绝对高手来指点了.
问下易经六十四卦是怎么算出来的,演变出来的规律
首先有八卦:
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
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阳爻“—”、阴爻“- -”排列而成,是由三个爻自下而上排列而成的记号。有的人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将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即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称重卦。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将来问卦人的问卦的那个日期和时间,换算成阴历(如果是公历的话)的日期和时间。
例如今天是公历2001年9月19日早晨10点钟,有人来问卦,我们就先把这个公历的日期和时间换成阴历,一般查万年历就可以一目了然。经查万年历上面这个阳历日期就变成了阴历辛巳年八月初三,而早上10点就是巳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时辰和年数是取用地支的序数参见表1.1。
则:辛巳年八月初三就可以进行起卦了,具体操作如下:
上卦的求法:年数加月数加日数,其和除于八,求余数,整除时取八数:
就是: (6+8+3)÷8=2;余数一,即上卦数为一。
下卦的求法:年数加月数加日数加时数,其和除于八,求余数,整除时取八数:
就是: (6+8+3+6)÷8; 余数七,即下卦数为七。
动爻的求法:年数加月数加日数加时数,其和除于六,求余数,整除时取六数:
就是:(6+8+3+6)÷6; 余数5,即5爻动。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完整的时间卦了:
上卦是一,即一数为《乾为天》
下卦是七,即七数为《艮为山》
合并上下卦就是《天山遁》
第五爻动则变为《火山旅》
上面介绍的是《梅花易数》的起卦方法之一,这是我们在应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炼掌握。
二、摇卦
取三枚硬币(通常用古铜钱,并以“乾隆通宝”为佳,下面以“乾隆通宝”为例)
为了阐述方便,我们先约定:有“乾隆通宝”字样(其他古钱有汉字的一面、现在硬币有面值的一面)为正面,反之为背,摇卦时将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A、摇卦:摇卦是把三枚铜钱合扣于双掌之中,需虔诚、意念集中,默问要测之事数遍,在自己觉得 可以的时候,轻掷于地,反复六次,摇出六个爻;
B、记录摇出的情况:
一、一个背为阳爻,记作" — ",
二、两个背为阴爻,记作“- -”,
三、三个背为老阳(即阳动),记作“ O”,
四、没有背(即三个面)为老阴(即阴动)记作“X”。
值得注意的是,摇卦共摇六次。第一次所摇的结果为初爻,记录在卦的最下端;第二次所摇的结果为第二爻,记录于初爻之上,其余依次类推,直至第六次完毕。这才是一个卦的起卦结束
虽然摇卦测事的准确率相当高,但必须是虔诚,最好先静手、焚香、意念集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两数起卦法
意念集中于要测之事,随意报出两个数,以先报出的数除以八的余数为上卦,后报出的数除以八的余数为下卦,两数之和除以六的余数为动爻。
简单的从卦象入手,来学习《易经》六十四卦,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组合规律,按下卦不同来分类,《易经》六十四卦可以分成8组,分别是:乾坤兑离,巽坎艮坤,这个视频我们来看下卦为兑卦的卦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