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姻缘的支持者,红楼梦中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
王熙凤支持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其深层原因是什么?
木石前盟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金玉良缘指的则是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姻缘。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大管家,又是贾宝玉的表姐兼嫂子,她支持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呢?细细品味整部红楼,我们不难发现,王熙凤是支持木石前盟而非金玉良缘的,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贾母是凤姐靠山,凤姐支持木石前盟是很有必要的
王熙凤为何年纪轻轻就做到了贾府大管家这个重要位置上?除了她自身的优势之外,就是因为贾母对她的器重和赏识。在贾府,只要德高望重的贾母认为这个人行,这个人就肯定不会出错而且非常优秀,从冷子兴和周瑞家的对于王熙凤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来此言不虚。因此贾母就成为王熙凤最大的靠山,为了博得贾母的欢心,王熙凤可谓卯足了劲儿赞扬林妹妹关心林妹妹。
林妹妹初来贾府就露出端倪,凤姐把林黛玉夸出天际: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王熙凤对林黛玉嘘寒问暖,叫她不要想家,想吃什么玩什么尽管告诉她,婆子们不好了,也告诉她,王熙凤一边命人收拾房间,一边亲自为黛玉端茶递水,摆放精美果品。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孙子,他们结成木石前盟,王熙凤能不支持吗?
二.凤姐喜欢黛玉,排斥宝钗,赞同木石前盟,反对金玉良缘
我们仔细阅读分析原著,就不难发现,王熙凤和林黛玉的性格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爱恨分明的性情中人,凤姐性格中虽然有阴险泼辣的一面,但也大多数都是因为情势所迫;黛玉性格中虽然有尖酸刻薄的一面,也是和她的凄惨身世和成长环境有关,总的来说王熙凤对于林黛玉还是关怀备至的,比较贴心的,两人之间有经常互动的美好画面,经常毫无顾忌地开玩笑,这证明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相待的。
而对于薛宝钗,凤姐就很少与她有互动,更不会和她肆无忌惮地开玩笑,薛宝钗压根就瞧不起王熙凤没有文化,说出来的话都是世俗俚语,登不得大雅之堂。薛宝钗本来就比凤姐年纪小,还一口一个“凤丫头”称呼凤姐,丝毫不顾礼节,没有半点对王熙凤的尊重。
虽然书中夸奖薛宝钗肌肤盈润,举止娴雅,但她是守愚藏拙的,有很深的心机城府的,做事情目的性极强,不会和别人真正交心,对自己没利的事不会操心……所以王熙凤这样评价薛宝钗:事不关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可见王熙凤不喜欢薛宝钗的人品和性格,也不会支持她和贾宝玉的金玉良缘。
三.最重要的是:支持木石前盟,能够保障凤姐的切身利益
如果凤姐支持木石前盟,能够保障凤姐的利益最大化。凤姐曾经对平儿说,林妹妹和宝玉两个人,一嫁一娶,根本用不到官中的钱。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促成木石前盟,只是用贾母的私房钱,就足够操办二人的婚事了,根本不用从库房里拿钱出来。贾府经济每况愈下,却仍然保持着大家族虚假的体面和排场,操办生日宴会,向上头送礼,红白喜事等等等等,哪一项不需要花钱?宫里的夏太监也屡次来贾府“打秋风”,王熙凤甚至当掉自己的金项圈来应付他。
贾府有朝一日真的到了后手不接、入不敷出的地步,为了筹到银子弥补亏空,贾琏做得更离谱,他让贾母的丫环鸳鸯偷贾母私藏的金银珠宝当掉以解燃眉之急。他说,暂且把老太太用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月光景,我就把东西赎来交还,断不能叫姐姐落不是。
鸳鸯轻易说服不了,贾琏就让凤姐帮忙劝说鸳鸯,说服鸳鸯可以,但凤姐和平儿想要利益分成,结果夫妻俩就产生了争执。如果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合,贾府就又多了一项很大的支出,足够贾琏和凤姐头痛的了。况且,金玉良缘成功后,凤姐的地位也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综上所述:王熙凤之所以支持木石前盟而非金玉良缘,不仅仅是因为她要讨贾母老太太的欢心,也不单纯的因为王熙凤喜欢并且欣赏林黛玉的才华和性格,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只有支持木石前盟让林黛玉顺顺当当嫁给贾宝玉,才能保障王熙凤的切身利益;而反观薛宝钗和贾宝玉的金玉良缘,却对王熙凤造成实实在在的弊端和威胁,如果薛宝钗做了贾府的宝二奶奶,王熙凤甚至连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都会朝不保夕,所以她很乐意支持木石前盟而不会支持金玉良缘。
凤姐调侃黛玉“吃茶”,是支持“木石姻缘”的意思吗?
当然是支持“木石姻缘
”中国人一般都认为,茶是一种极为纯洁的植物。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就死,意喻专一;茶性最洁,寓意纯洁;茶树多籽,寓为子子孙孙的绵延;茶树四季常青,寓意相敬如宾……古人爱比德,茶与婚姻紧密相联,茶是婚礼中不可缺的环节
如订婚定金曰茶金,结婚礼曰茶礼。回人称定婚为“定茶”“吃喜茶”,满人称“下大茶”。汉人订婚时,曰“下茶”;结婚时,曰“定茶”。婚礼时向父母行礼时,给父母敬茶;入洞房时,曰“和合茶”;新婚第二日早上,新娘给长辈敬茶。
正因为如此,凤姐会笑话黛玉:吃了我家的茶,为什么不给我家做媳妇?凤姐为什么会开这个玩笑:
第一,宝黛感情好,人所共知,十三四岁正是感情美好又单纯的年纪,两人又般配,正常人都会因为喜欢打趣一下,凤姐本就不是那么种礼教的,一家子姐妹之间说说笑笑,感情表现得最真实。
第二,老太太喜欢这两个孩子亲近,善于琢磨老太太心思的凤姐认定这两人肯定是为成亲的,说宝玉有人了,只是没有露形,准定是林姑娘,只是还小,大了,老太太一开口,再无不准的就是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无非是贾琏夫妻有这样的想法无形中的影响。
不能简单地说,凤姐是不是支持木石前盟,只能说如果在宝钗与黛玉当中二选一,凤姐肯定更支持黛玉。
第一,黛玉六七岁来贾府,算是凤姐看着长大的,两个人个性也相投,她建立园子里开小厨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黛玉。
第二,凤姐更支持自由恋爱。她说她从小是与珍大哥哥玩大的,她的姑母嫁到荣府,贾珍大她几十岁,从小玩大怎么可能?她应该是与贾琏等人从小玩到大,对宝黛感情更理解。贾琏说她管家,是个男人都说说笑笑。司棋私会情郎,遗下绣春囊,害她在邢王夫人面前颜面尽失,可是发现司棋偷情的证据,看司棋毫无惧意,一向心狠手辣,待下人严厉的凤姐倒颇觉可异,有几分敬服。
第三、凤姐在王夫人处当家,论血缘,她与宝钗一样近,论关系,她与王夫人上下级管家多少年,彼此默契信任,凤姐一生病王夫人就乱了手脚,冷子兴就说过,即使在外人眼里,凤姐是万人不及的厉害角色。宝钗不仅嫁进贾府不容易,想从凤姐手里顺利接手管家权力更不容易,所以宝钗还没有嫁进贾府,就处处针对凤姐,贬低凤姐,打击凤姐威信,暗示自己比凤姐做得更好,更适合管家,凤姐是绝对不会喜欢宝钗做宝二奶奶的。
但是,谁做宝二奶奶,凤姐说了不算,她是个精明会见风使舵的人,支持木石前盟是一回事,陷进两派是非又是一回事。就比如贾赦想娶鸳鸯做二房,连贾母都看得出来打的什么主意,凤姐难道看不出来?鸳鸯成了贾赦的姨娘,老太太的私房就成了大房的小金库,难道对凤姐没好处?可是凤姐就知道这事干不来,好处虽然有,但是不可能成功,反倒会得罪贾母,所以她劝邢夫人不要去,也声明自己不会插手。可是拗不过邢夫人,立马就假意赞同邢夫人观点,反正不把祸惹到自己身上就行。
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争上,凤姐也是一样,虽然她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形势比人强,她绝不会逆势而为。
王熙凤对“木石姻缘”持何态度?
我们知道在荣国府掌大权的是王夫人,王熙凤则是贾赦的儿媳妇,她之所以能当上荣国府的大管家,主要靠贾母和王夫人的支持。王夫人用熙凤一是因为她的大儿媳李纨“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是因为王熙凤是她的亲侄女。王熙凤到了王夫人这边,的确成为王夫人的心腹干将,帮助王夫人牢牢掌握住家政大权。但随着宝玉婚姻问题的提出,未来的宝二奶奶是谁,直接关系到王熙凤的地位。如果宝玉娶的是林黛玉,这对凤姐没什么威胁,在凤姐眼里,黛玉是“一个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黛玉自然不是管家务的材料,风姐照样可以当她的大管家。但如果宝玉娶的宝钗,情况就不同了。宝钗的学识在熙凤之上,特别是在熙凤生病的时候,王夫人让李纨,探春,宝钗组成“三驾马车”处理家务,薛宝钗表现出非凡的理家才能。试想宝钗当了宝二奶奶,还能有王熙凤的位子吗。正如陈其泰所说:“宝钗来管家务,可知亲事以定,也如袭人给宝玉为妾,王夫人尚未说明耳。”说“亲事以定”没什么根据,但要说王夫人选中的儿媳是薛宝钗而不可能是林黛玉则很有道理的。如此看来,王熙凤支持“木石前盟”,而不希望“金玉良缘”。
黛玉和宝玉平时关系那么好,又都受贾母宠爱,为什么没有人替他们求亲呢...
为什么没人替宝玉和黛玉求亲?因为没必要啊。
在众人眼里最反对宝黛在一起的是谁?是王夫人。
在众人眼里最支持宝黛在一起的是谁?是贾母。
贾母这个最大的支持者都不发言,别人怎么开口?
谁开了这个口,能不能讨好贾母不知道,但得罪王夫人是一定的!谁会这么傻明目张胆的去跟王夫人作对呢?
先来看看,谁有这个资格给宝黛求亲吧。
首先三春、宝钗、黛玉、宝玉自己就排除了,宝黛是当事人,三春和宝钗都是未出阁的姑娘,更不可能去帮别人求亲。
其次,跟宝黛没什么交情的邢夫人、尤氏也没这个可能。
最后,在古代给人说亲都是后宅妇人的事情,所以贾府男丁也都排除。
那么能给宝黛提亲的只剩下和宝黛关系比较近且已婚的女性了,也就是王熙凤、李纨、薛姨妈了。
先说王熙凤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虽然她自己很支持木石姻缘,但是她这么八面玲珑的人怎么可能会去干这种明摆着会得罪王夫人的事?
再说李纨
李纨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典型,她和宝玉黛玉不过就是面子情,根本没什么过深的交往,怎么可能多这个事?更何况王夫人是她婆婆,她再没眼力见儿也不可能这么做。
最后是薛姨妈
薛姨妈可是希望宝钗嫁宝玉的,她怎么可能给自己设置障碍?而且她明知道自己的姐姐王夫人对黛玉不满意,怎么可能为了他们去惹自己姐姐生气?
所以这些人不开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替宝黛求亲会得罪王夫人,而且他们和黛玉的关系也没亲热到这种地步。
这三人里最愿意促成这个事的当然是王熙凤,黛玉如果嫁给宝玉了,她的管家权就不会被夺走,但她也是最不能这么做的人。
为什么?
因为促成木石姻缘不但会惹恼王夫人,更有可能会惹怒贾母!
贾母应该是所有人中最坚定的木石姻缘支持者,也是贾府最高权力统治者,如果她开口给宝黛定亲,没人可以反对。
虽然宝玉的亲事应该由他的母亲来操持才更名正言顺,但只要贾母想拍板,即使王夫人再不愿意,一个“孝”字压下来就可以让她闭嘴了。
就算她找元春也没用,贾母可是她祖母,百善孝为先,她这个贤德妃敢和祖母作对然后落人口舌吗?
所以,只要贾母愿意,她绝对可以力排众议让宝黛的亲事板上钉钉的定下来。但是她却一直没有行动,哪怕一丁点的意思都没透露出来,精明的王熙凤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正因为她看出来了,所以她更不可能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即使贾母有这个意思她都未必肯去开这个口。要知道贾母都那么大年纪了,驾鹤西去是早晚的事儿,如果她因为这个事情得罪王夫人,那等贾母死了,她还有好果子吃吗?
现在来说说贾母为什么不肯给宝黛定亲?
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
一、黛玉身体不行
黛玉的身体大家有目共睹,这样的身体别说生儿育女了,能不能顺利活着都是个大问题。比起宝玉的爱情,贾母当然是更希望宝玉能够多子多福,所以光看这一点,她就不太愿意促成宝黛的婚事。
二、黛玉性子不行
黛玉的小性子是人尽皆知的,她和宝玉成天闹来闹去的,宝玉还为她摔了两回玉,这些贾母都看在眼里。没结婚之前闹一闹也就罢了,可如果结了婚还成天的这么闹,谁受得了?
贾母疼黛玉不假,但在宝玉面前,她只能靠边站。一想到两人成亲后宝玉还要经常给黛玉陪笑脸,成天哄着黛玉,贾母自然就舍不得了。
所以,没有人撮合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根本原因就是,聪明人都知道,在贾母眼中,林黛玉只能是外孙女,不可能变成孙媳妇。
《红楼梦》中贾母支持木石还是金玉?
黛玉没进贾府前。。贾母更多是喜欢史湘云~觉得宝玉可以和湘云结亲
但是贾母本身是疼爱女儿贾敏的 加上黛玉本身姿态风流(这个风流指的是黛玉很有少女的清秀柔媚)又有良好的教育和父亲的严格家教 在修养上是很得老太太喜爱的~
最关键的是黛玉自幼丧母~贾母完全是以母爱的角度来心疼和爱护黛玉 这些个宝钗是完全没办法比的
对于黛玉和宝玉 一个是亲孙 一个是亲外孙 贾母心里都是很爱的~
结亲自然好~但黛玉父亲是一个无野心的人~又自身清净 对于贾府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所以 作为贾府爵位和财富未来的继承人宝玉 作为父母长辈 绝对不可能娶一个背后一点力量的女人为妻 所以 黛玉从一开始 在婚姻上 就被PASS了~
但由于宝玉对于黛玉是极度的爱恋 贾母又比较溺爱宝玉
贾母可能在心理上 是会支持宝玉娶黛玉的
但是 毕竟偌大的贾府 也不是贾母一人当家
况且 最终 决定宝玉婚事的时候 黛玉已经是病入膏肓 老太太精神不济 贾府也巍巍可及
贾府急需薛家的财富和力量来支撑这个庞大的家族
所以最终被掀了头盖 拜了堂的 还是宝钗~
从人物性格和人物背景上来说 宝钗最终成功嫁给宝玉 是必然的结果
作为贾府这样一个承爵、年代久远的家庭
宝钗符合了一切未来当家主母的特征——品性端庄、外貌美好、聪颖智慧、出事理性、家庭出身富贵有余、嫡亲的小姐、喜欢宝玉
相比黛玉——性格有些矫情、就喜欢念些酸诗,除了贾母真心疼爱,其他长辈未必喜爱,身体虚弱、家庭固然出身良好,也是嫡亲的小姐,毕竟家里对贾府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与宝玉固然是倾心相对,也还是命薄了些
黛玉、宝黛的爱情、宝钗孤寂一世的代价 就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贾母支持的是金玉姻缘还是木石前盟?
木石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