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大帝道场,紫微大帝是谁来历

三官庙的由来

泰山三官庙的资料相对来说很少,据学者王克煜介绍,泰山三官庙供奉的是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奉祀: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黄□道场,以祈福消灾。

通化玉皇阁的宫观建筑

如今的玉皇阁,其境形势巍峨,松柏遮覆,数不尽的天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辉,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庙门前浓郁苍劲的参天白榆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凝聚了日月的精华,汇聚了宝地的灵气,以致如此枝叶繁茂,苍翠挺拔。还经常有人会在古树前供奉,以佑家人平安。
玉皇阁现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各个神仙殿堂更是慈云普照,殿宇辉煌,气势恢宏,峻极云表。玉皇阁共有神仙宫殿20余座,各自都有着一段由来。道长室内还供有天地君亲师像、无极圣母、九天玄女、七仙女、观音、弥勒、朱雀玄武、道教三清及药王等众位尊神。 出马殿步入方砖铺地的庭院,院内立有建庙史记碑和知名人士、单位赞助功德碑,名《重修玉皇阁碑记》。
欣逢改革开放盛世,蒙通化党政领导关怀和海内外爱国爱教人士的支援,全面增修观内阁殿。对各界之赞助,共表善举积德,铭刻志谢。并祈国运昌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众民安康。 孔子殿内供奉有至圣先师孔夫子,孔子被誉为影响中华文明的第一人,孔子创立的儒学对后世具有及其深远的影响。
供奉关圣帝君、岳武大帝、关平、周仓。
关圣帝君即为关羽,岳武大帝即为岳飞。都是历史上著名人物。
关羽、岳飞之英雄形象,以其忠孝节义,保国护民为后世称颂。被后世帝王追封。关公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公又称为武财神。岳飞封为岳武穆鄂王。左右两侧站立着为关平、周仓均为关羽部下。 高悬于孔子殿前的楹联匾额已有百年,历史有这样一段记载: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冬十月乙酉《清实录》载:为保皇帝大统镇一方宝地,通化县领奉赐孔子殿(原关帝庙)“龙沙昭佑”匾额一方。
此匾额意为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的宝地玉皇阁能够庇护黎民百姓,佑我国太平昌盛。 吕祖,即八仙中的吕洞宾。原名吕岩,号纯阳子,世称吕洞宾。因道教全真派奉他为纯阳祖师,故称“吕祖”。“北五祖”之一妙通吕洞宾祖师像奉于吕祖殿内。吕祖亦称兴行妙道天尊,对求吉问凶,望事业成功者于此打表有求必应。墙壁画绘有八仙图。
吕祖神殿之签亦是非常,如遇为难之事,于吕祖殿内神像之前,跪签问卜皆获神示,无一不准、无一不符。信众根据签示,可先得天机,早做准备,好事促进,坏事避免,历年来应验之事数不胜数。 福禄寿是汉族民间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长寿。在道教流传为天上三位吉神。福,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赐福由此而来;禄,手捧如意寓意高官厚禄;寿,白色的胡髭,手持龙头杖手捧寿桃意为长命百岁。
“福星”又称“福神”,在道教中称“紫微大帝”,他掌管人间福气的分配,在民间相当受尊崇。他的形象与财神赵公明有些像,是天庭饱满、地格方圆的富贵相。这位福神据说由唐代道州(今湖南道县〉剌史阳城死后担任。
“禄星”又称“文昌星”,他是读书人的保护神,掌管人间功名利禄。有了科举制度之后,他在民间开始备受尊崇。他的形象就像一位朝廷大员,高贵不凡。禄神据说由“梓潼神”张亚子担任,又称“文昌帝君”。
“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是长寿之神。人们大多认为长寿的彭祖死后成为了“寿星。人们对“寿星”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他有一个大额头,多数人认为这多半是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一种意象。例如,被古人视为长寿象征的丹顶鹤的头部便髙高隆起。此外,也有人认为那是一种返老还童的象征,因为婴儿的额头往往因头发少而比较明显。 在娘娘殿左侧供奉释病解厄天尊。相传,释病痊原名石丙全为某地县太爷,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但连年天降大灾,瘟疫流行,县太令石太爷寝食难安,遂魂离体,上旨天庭,面见玉帝,力陈所愿。玉帝准奏其所愿,更名为释病痊封号为释病解厄天尊。于是他又下凡于人间,为老百姓消灾解厄祛病。
祈求者可祛病解厄免难消灾,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斗姥元君,又称斗姆、斗母或先天道母。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阴气,托化西竺国中,为周御国王之后妃,号“紫光夫人”。
斗姆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曰:“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大医。……”同时,斗姆还是一位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界尊神。神诞之日为九月初九。
斗姆是道教所尊奉的一位与众不同的神,在汉语里,“斗”的意思是星斗,“姆”是母亲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诸多星星的母亲,所以她的地位很尊贵。 在邱祖殿还供奉由省、南投县、圆通门,碰昭杨一行24人代表团于公元二零零三年七月三十日(农历癸未年七月初二日)。
赠送给通化玉皇阁统辖三曹大元帅神像一尊。 中殿通往后殿处还建有财神殿、学生堂、药王殿。
殿内左侧奉祀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孙思邈为唐代著名道医,活了102岁,撰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学名著,宋徽宗追封其为“妙应”。
中位为太清道德天尊,手捧道德经,教化世人,屡世为帝王之师。
右侧奉有增福财神,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老道长居住寮房旁云水阁的前方还有一云板,预示着吉祥如意。云板,俗称“点”,为一块两端云头状的扁形铁片,敲击可发声,在一般吉礼上敲声使用。
来历:1945年光复时期,末代皇帝溥仪在玉皇阁避难离开时将皇宫宝物镇宅云板留在玉皇阁,一直保藏至今,文革时期有所破坏。此云板刻有日月代表阴阳,八卦使用时,敲声三下能带来吉祥,为众生消灾去难。 另外,玉皇阁院内有一眼井。关于古井还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观内的出家人一直吃这口井里的水,有一年,通化地区发生瘟疫。有一天晚上,庙内曾有一名道士,做了一个梦,神仙指引他把古井里的水给山下老百姓喝,方可解除瘟疫。于是这名道士,按照仙人指点,天天给山下人家送水,自称“白挑水”,帮助山下老百姓去除瘟疫。所以这口井又被人称为神井,而饮用此井水则祛百病的功效。这口井坤道是不允许看的。
这座饱经沧桑的老井,“文革”前水盈至口,清澈见底,据说是因为玉皇山起于龙岗山脉所至。六十年代末,挖山掏洞,断了水气,井已干涸多年。不知何故,而后突然又有水了,许是神灵庇佑吧。相传此处乃是卧龙宝地。东海白龙久饮古井水,能上天成龙,呼风唤雨。古井的水是透山泉水,清而洁净,水质清澈,纯净爽口。人久饮古井水,能延年益寿,健康百年。许多香客都喜欢在古井前投掷硬币,许下平安吉祥的愿望。 古井旁还根植着一颗历经沧桑,依然翠郁葱葱,枝叶繁茂,生机盎然的神树。此树吸取天地之精华、日月之光辉,自修成仙,受万人景仰膜拜。供奉此神树,可以祛病消灾,吉祥如意。
作为传播中国古文化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旅游胜地,步入观内,实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如沐仙境。 除玉皇阁主殿外,东西两侧还连有偏殿:东阁观音殿、西阁瑶池宫。
两侧皆歇山式石阶建筑,玉皇阁大殿山脚下可俯瞰神圣的观音、瑶池圣殿。登上百余石阶,便可亲临圣地,沐浴神光。东阁观音菩萨受万民之信奉敬仰,救苦救难、利益一切众生。西阁瑶池圣母也称西王母、瑶池金母、金母元君、九灵大妙龟山金母,原是由先天阴气凝聚而成的母神,在天宫中为所有女仙之首。道教及民间一直将西王母视作长寿的象征,将西王母作为金篆延寿道场的主神。 道教历来讲究修仙贵德,仙家济济,灵光普照。在玉皇阁三层大殿的后面,更是有一处天然形成的仙洞。据考究,此神仙洞已具备三千多年的历史。
神仙洞府,别有仙境。所谓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此仙洞常年有胡黄常蟒各路仙家修行,更不乏修仙得道者。神光熠熠,灵气十足。玉皇阁能够蒸蒸日上、根深叶茂多半也有其中的一份因素。 玉皇阁道士们的生活井然有序、丰富多,生机勃勃。玄门日课是道众们每日必做之事,日常早晚上殿诵经,每月初一、十五设供加诵经典。每逢尊神和祖师圣诞时,奉行祝诞。对民间重大节日,也设供庆祝。道观遇有重塑神像时,要举行圣大的活动。全观道众皆全真素食,日常修行有打坐、念经、写字、读书、健身、参学等活动。
除此之外,不断开展爱国爱教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基本方针,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古老建筑,同时积极参加省道教协不定期举办的玄门讲经、文化汇演和书画艺术展览等活动,丰富道众生活,提高道众素养。 玉皇阁的道众历来秉承济世利人、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救灾、扶贫、助学、关怀慰问福利院儿童和孤寡老人等,为社会做了大量的公益慈善事业,多次荣获先进宫观称号。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连续多年资助通化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同时对在校期间大学生每年进行资助,用事实诠释“护国佑民”的教义教旨;对通化市哈弗幼儿园分园给予长期的关怀与爱护,使孩子从小受到尊师重道、饮水思源等品德教育;走访慰问驻通某部队,八一建军节期间对部队捐助物品,金额达4000余元。
2010年,玉皇阁宫观接到中国道教协会关于江西龙虎山宫观受灾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文件精神,捐款5600元,捐献药品出厂价3994元,迅速寄往灾区。
2013年更是相继走访慰问福利院儿童,困难群众及孤寡老人数十家,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各种供果,给孩子们购置换季服装,慈善资金达上万元。做公益慈善事业并非只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去救苦救难、济度众生。对于家境困难、父亲年迈多病的刘新宇,周一鸣患有白内云脏病,玉皇阁常年给予资助。
2013年4月20日的雅安地震把无数阳光下鲜活的生命永远地带入黑暗世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孙道长带领玉皇阁人于2013年农历四月初一日,主办了雅安地震祈福募捐法会。祈愿天灾永消,逝者安息,生者吉祥。众人拾柴火焰高,孙道长率弟子众等及善信男女组织赈灾募捐仪式。此次募捐,共筹集善款一万五千元。同时于每年中高考前夕多次主办助学道场,为莘莘学子能够回报父母和社会,考上理想的大学诚心祈福,并于农历三月初三举办放生法会。
通化玉皇阁管委会非常重视传承中国民间的优良习俗,弘扬传统文化,每逢传统佳节必开展系列慈善活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快乐行善。
2014年底至2015年端午节前夕,通化玉皇阁管委会走访通化市贫困户,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2015年初设立通化玉皇阁功德会并与通化市同心志愿者协会合作,组织或参加市里举办的各项慈善活动,为通化慈善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著名的百年宝刹玉皇阁,是吉林省境内最大的弘道基地,被奉吉林省道教的祖亭,是东北地区著名旅游风景胜地,同时尤以世界独一无二的儒释道“共存一山、共荣一庙”的和谐特色著称于世。
玉皇阁树木葱茏、参天古树苍郁挺拔,古刹幽静,一年四季,都有怡人景致。这里,春天春和景明,鸟语花香;夏天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秋天硕果飘香,红叶遍染;冬天傲雪青松,山舞银蛇。
通化市玉皇阁作为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吉林省道教的最大宫观,集、文化和旅游于一体,以其优雅的环境和丰富多的文化生活迎接着来自十方的信众,是信众向往的圣地。玉皇阁钟罄与江涛相应,庙院共山色其辉。远眺南山连天宇,近观玉殿紫气生,无愧是山城美丽的风景奇葩。

四御指的是哪几位神仙?

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1、紫微大帝

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道教的四御尊神之一,是斗姆元君的次子。为紫微垣的星君,道教认为,紫微垣位居苍天众星的正中,协助玉皇上帝掌控星斗、日月等,是众星之主。紫微大帝也是人世间帝王的象征,尤其主宰皇家祸福。 道教有许多流派认为紫微大帝即三官大帝中的天官大帝,也有反对的意见。

2、南极长生大帝

元始天尊之元神分身。据道经《高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元始天王“第九子位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统领”。协助玉皇执掌四时气候之神,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亦控制万物祸福生发之枢机,故号都雷教主霹雳伽耶天尊。

上座掌神霄玉清府号玉清真王,总揽三十二天八区,而号统天元圣天尊;于浩劫中能济度群生,普化众生,下化身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霆神部之根祖,同时位列神霄九宸大帝之首。

3、天皇大帝

乃是天皇星的星君,在扶鸾信仰中,他在上古时代化身为天皇。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与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源于我国古代星辰崇拜,勾陈同“钩陈”,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极星,共六颗星组成。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勾陈大帝”、“天皇大帝”,职责是辅佐玉衡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协助中天北极并主持人间兵革权衡之事。

4、后土皇地祇

又称后土娘娘。后土信仰源于中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礼记·郊特牲》曰:“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故教民美报焉。”古代人们生活有赖于地,故“亲于地”,并加以“美报、献祭”,遂有“后土”崇拜,大约始于春秋时期。后土皇地祇为主宰大地山川之神,其职责是掌管山岳土地变化及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岳大帝等大神,并节制劫运之事。

后土尊称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在道教中与玉皇大帝、天皇大帝、紫微大帝、长生大帝、青华大帝共称为“六御”。道场位于九华山。

扩展资料:

四御少有主祀的庙宇,大多出现于道观,或作为玉皇上帝之陪祀神。不过分别开时,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常作为斗姥元君之配祀神,后土神则另有地坛、后土庙、地母庙等祭祀场所。

六御

道教还有六御之说。《道门科范大全集》六御宸尊:昊天至尊玉皇上帝,勾陈星宫天皇大帝,中天星主紫微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神霄真王长生大帝,东极青玄上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御

佛教的护教二十八部天都是谁?

二十天、二十四天
二十天,全称“二十诸天”,是佛教著名的护法天神,本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二十位天神,司职罚恶护善,后来纳入佛教神祗系统中,成为护持佛法的神。

“诸天”的意思是“众多天”、“许多天”。“天”是梵文Deva的意译,音译为“提婆”。是佛教五趣(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之一;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之一;十界(又称“六凡四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一。“诸天”是诸位尊天的简称,也是神的异名。唐朝藏《金光明经疏》说:“外国呼神名为天。”
二十诸天的出身和职能如下:
大梵天王
第一位:大梵天王(Maha—brahma),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创造之神。传说他原来有五个脑袋,后被湿婆毁去一个,剩下四个头各面向一方,四只手分别持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钵,通常坐在莲花座上,坐骑是一只天鹅或七只鹅拉的一辆车。在佛教中,大梵天作了释迦牟尼的护法神,位于“诸天”之首。汉化佛教中的大梵天形象通常为年中国帝王像,侍立于释佛身边,常持白拂子,或持莲花。
帝释天
第二位:帝释天(1ndra),音译为“释迦提醒因陀罗”意为“能天帝”。他居住在六欲天第二重须弥山顶中央——帝释天中央的善见城里。在中国寺院里,帝释天的形象常被塑为男作女相的少年帝王像。
第三位:多闻天王(Vaisramana)为四大天王之一,中国神魔小说中的托塔李天王就是由他演化而成的。
第四位:持国天王(Dhrtar6stra),音译为:提头赖吒”,四大天王之一。
第五位:增长天王(Viru?/FONT>dhaka),音译“毗琉璃”,四大天王之一。
第六位:广目天王(Vir6p6ksa),音译“毗留博叉”,也是四大天王之一。
第七位:密迹金刚。即“夜叉王”,哼哈二将就是他演化成的。
金刚夜叉明王
大自天在
第八位:大自在天(Mahesvara)音译“摩醯首罗”,即湿婆,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另二位是大梵天和毗湿奴。他是毁灭之神、甘行之神和舞蹈之神。在佛教中他成了护法神,住色界十七天之顶,是三千磊千世界之主。汉化佛教中,他的形象常为五个头、三只眼、四只手,手中分别持三股叉、神螺、水罐和鼓,有的为手持拂子、铃、杵、
矩尺。面作菩萨相,着菩萨装,坐像还要骑着白牛。还有的 为二臂、十八臂。较少见的还有三面像,正面天王形,左面 天女形,右面夜叉形。

第九位:散脂大将(Pancika),又译作“散脂修摩。意为“密神”,又名“夜叉大将”、“药叉大将”。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将之一。统领二十八部众,巡行世间,赏罚善恶。塑像多为金刚武将模样。一些将他与密迹金刚塑在一起,密迹白面善相,散脂金面怒相,故人们常将他们这一组搭档当作了哼哈二将。

第十位:大辩才天(Sarasti),音译“萨罗萨伐底”,又称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因其善辩得名,又因其能发美音善歌咏,称为妙音天或美音天。《天日经》说他是男性;《最胜王经》和《不空
索经》则说是女性。佛寺中的造像常将之作女菩萨相,菩萨衣着,有八臂,旁六臂分执火轮、剑、弓、箭、斧、 索等。中两臂合十。脚下有狮、虎、狐、豹等野兽。

第十一位:大功德天(Laksmi),音译为“摩诃什密”。又称为功德天女和吉祥天女。是毗湿奴大神的妻子、爱神的母亲。典型造像是举左手捻如意珠,右手施无畏印。背后有七宝山,顶上现五色云,云上一六牙白象,象鼻绞动一玛蹈瓶,瓶中倾出宝物。常有一老年胡人装束的咒师紧
跟在旁,手把长柄香妒,为其念咒令宝瓶出宝。
韦陀
第十二位:韦陀天神,有人认为是宝健陀(Skanda)的讹略。唐代高僧道宣曾梦见一神,该神自。称:“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架,敕弟子护持赡部遗法。”
自此,就有了韦陀护法神。韦陀是南天王部下八将军之一,居 三十二将之首,受佛嘱托,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韦陀是
中国佛教创造的人物,所以其造像也具典型的中国特色,身披金甲,头戴金盔,手执金刚杵,一副中国青年武将的装束。
坚牢地神
第十三位:坚牢地神”(Prthivi),梵文音译“比里底毗”。意为坚牢如大地;故名坚牢地神,又名“地天”。他的职责是保护大地及地上一切植物免受灾害。近代其造像为一女神形像,左手持盛满鲜花的钵或谷穗,所以又为大地神女。
第十四位:菩提树神,即守护菩提树的天神。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菩提树因此成了佛教的圣树。在寺院中,菩提树神的造像一般为手持带叶树枝的中国古装妃子像。

第十五位:鬼子母神(Hariti),梵文音译为“河梨帝母”,又名“暴恶母”、“欢喜母”。在中国民问将她当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为汉族中年妇女,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孩,手抚或怀抱着一个小孩。

第十六位:摩利支天(Maricideva),意为“光”、“阳焰”。具有隐形的神通,能救人于厄难。在佛寺的造像为一天女形像,手执莲花,头顶宝塔,坐在金色的猪身上,周围环绕着一群猪。

第十七位:日宫天子(Surya),音译为“苏利耶”、“修利”、“修野”等。佛经中又称其为“日天”、“宝光天子”、“宝日天子”等。曾作为印度古代的太阳神,后来毗湿奴取代了他成为太阳神,他被佛教吸收过来作了护法神。在中国佛寺中,他被塑成中年帝王像,手持莲花,冠上有一日轮,日轮中常有一乌鸦。

第十八位:月官天子(Cardre),梵文音译为“旃陀罗”、“战达罗”,又名“月天”、“大白光神”、“月天子”、“野鬼形神”、“宝吉祥”等。原是南亚民族的月神,后被佛教录取为护法神。汉化佛教中常被塑为中青年后妃像,冠上嵌满月,月中常有兔形。

第十九位:娑竭罗龙(Sdgara),意为“咸海之龙”。在中国佛寺中,常被塑成身穿帝王服的龙王像。他的女儿就是比他名气大得多的、八岁便立地成佛、辅佐观世音普渡众生的龙女。

第二十位:阎摩罗王(Yamaraja),意思是“双王”。据说原为兄妹俩,都司职管辖地狱,兄治男犯,妹治女犯。又称“阎罗”、“阎罗王”等。中国民间俗称“阎王”、“阎王爷”。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层地狱。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佛道两教的争斗中,佛教的队伍被扩充了,二十诸天新增了四位诸天,成了二十四诸天,简称二十四天。新增的四位诸天,有三位是收编道教系统的神仙,另一位是佛教的自己队伍的。
新增补的四位诸天是:

紧那罗(Kinnara),意为“音乐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部”之一。因其头上长角又被称为“人非人”。此外紧那罗还有男女之分,男性长一马头,女性相貌端庄,声音绝美。在中国佛教里,紧那罗曾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拔火棍打退围寺的红巾军。因之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其为“二辈爷”、“山门显武第一人”。紧那罗像有三尊,分别为持法法身、护法法身、妙法法身。头顶塑有发表上升的青烟,烟雾上有赤脚而立的观音像,法身形象则袒胸赤脚,手握烧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样。

紫微大帝。紫微本是道教神,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紫微又叫紫垣、紫宫,在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紫微大帝在道教和佛教诸天中的形象都是年帝王像。
东岳大帝。全称东岳天齐仁大帝,是道教尊奉的泰山神。其形象常为苍老的帝王像。
雷神。也是道教系统的神祗。其形象无论在道观中还是在收编他的佛寺中,多为蓬头怒发、披甲、手持劈山斧。有风伯、雷公、电母等部下环绕。
对于被征编来的道教系统的神祗,佛教界和道教界都有异议,认为这于道于佛都不利,故严肃的佛教徒往往都不谈二十四诸天而只承认二十诸天。

"紫薇大帝"是哪路神仙?

无神论时代,修行开启三明五眼六通!古代常见

紫微大帝和玄天上帝分别是什么神?

据以下资料分析:貌似是玄天上帝地位更高
♪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紫微本是道教神,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紫微又叫紫垣、紫宫,在星座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紫禁城即是这一来历。紫微大帝在道教和佛教诸天中的形象都是年帝王像。是道教四御之一,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
在道教神仙谱系中,最高的神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处胜境:玉清圣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灵宝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三清有四位辅佐的天神,地位仅次于“三清”,分别是:玉皇大帝、北极紫微大帝、天皇大帝和后土黄地祗。四御之首为玉皇大帝,其次为北极紫微大帝。北极紫微大帝位居天的中央,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民间极受崇拜。
道经中说:紫微北极大帝的职能是:执掌天经地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紫微大帝受到历代帝王的礼相,尤其在宋代,常与玉皇大帝一起奉把。现在四川的大足等地,还可见到许多来代刻造的道教神像,其中就有紫微大帝。《明史?礼志四》载。明时,宫廷还敕建了紫微殿,“设象祭告”。其形象是一身帝王打扮,旁边有威风凛凛的武将护卫,十分高贵威严。紫徽大帝的神诞日相传是农历四月十八日。
♪玄天上帝♬(真武帝)
真武即北方之神玄武,北方七宿,其形如龟蛇,龟蛇即玄武。宋时避讳改玄为真,称真武帝。玄天上帝又为主持兵事的剑仙之主,地位仅次于剑仙之祖广成剑仙。真武兴盛于宋代,至元代又被晋升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时地位更加显赫。有关真武的传说中,又皆称龟蛇乃六天魔王以坎离二气所化,然被真武神力蹑于足下,成为其部将。后世称之为龟蛇二将。玄天上帝与广成剑仙、纯阳合称道教密宗三大剑仙。玄天上帝每每斩妖锄魔都御剑出行,就因为御剑天遁比腾云驾雾来的快。
①、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在道教崇奉的众多神灵中,被尊为至高无上的“三清”、“四御”以及“十方天尊”等在武当山都排在了不显眼的位置,而在显赫位置上供奉的是玄天上帝。(省略)
②、话说三皇之世,北俱芦州,有个净乐国王,娶妻善胜夫人。怀胎一十四月,生下一位世子,乃苍帝化身。后来长大成人,弃国修道,成了正果。在上天为玉枢掌教北极天尊,在中为荡魔无上上帝,再下为玄天真武大帝。(省略)
♪有关玄武来历的几种说法♬
(1)、真武神是由天地神变化而来,象征天地精灵,又化为龟蛇拥抱像,龟蛇复合为一个人像,即真武神;龟蛇分开为二将。真武神的原形,不过是一条长蛇拥抱着一只乌龟而已,故[真武帝实系天帝神变化而来]。
(2)、真武(玄武)源于禹之父水神鲧。禹父鲧为鳖氏族酋长,死后化为三足鳖,鳖为其氏族图腾。相传鲧的妻子名“修巳”,修巳即“修蛇”。鲧为龟或鳖,其妻为蛇,正是龟蛇相交,即玄武图上的龟蛇交尾之象。
(3)、真武又名黑帝、玄武。“真武本是人,后经修炼,才转化为神的。”
(4)、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其形如龟蛇,龟蛇即玄武。“玄,龟也;武,蛇也。此本虚、危星(北方七宿中星宿)形似之。”故称北方七宿为玄武。
(5)、本为元始(或太始)化身,投胎为净乐国王子,不统王位,入太和山修行,功成飞升,上帝封为“玄天上帝”。
(6)、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净乐国王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修行,功成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
(7)、真武(玄武)最初的兽形星辰神的形象,源于星辰信仰,“以兽形灵物来命名星辰,乃是改造原始的自然崇拜形式,把抽象的天体神动物化。”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